第四章_反思男人气质和女人气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她认为,像弗洛依德所说的使妇女走上 这条命运之路的关键是俄狄浦斯阶段 (Oedipal stage)。在这个阶段,男孩子 必须停止对他母亲的依恋,因为他的阴 茎无法与其父相比,如果要继续竞争下 去,就会遭受父亲阉割的危险。而女孩 则不会面对这样的危险,可以继续爱慕 其父亲,这样她将来能够变成“第二个 母亲”,充满母性。对于女孩子而言, 这是一种象征意义,可以呆在家庭或男 人的保护之下。
三、米切尔的家庭要素
• 米切尔(Mitchell, J. )在《妇女的财产》 一书分析了妇女资本主义社会中在生产、 生育、性和子女社会化四个因素的作用 下的境况,她认为,家庭是妇女从属地 位的核心领域。家庭塑造了女性气质和 特定的人格趋向于“心胸狭窄、妒忌心 强、缺乏理性、多愁善感、喜怒无常、 依赖性强、自私自利、吝啬小气、消极 被动、目光短浅、因循守旧。”
五、布迪厄的“男子气概”批 评
•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男性统治》一 书,对两性性别气质的建构进行深刻的 批判。 • 第一,男性统治使男性同样成为受害者。
• 他认为,社会化使女性学会了克制、顺 从和沉默的消极道德,男人也是统治表 明的囚徒和暗中的受害者。那些旨在服 从的配置一样,并非存在于一种天性之 中,而是应该经过一种社会化的长期作 用构成的,也就是说,如同我们所见, 是一种相对于异性的主动区分的长期作 用构成的。……经过社会名命和灌输, 一种社会身份进入了一种生物学的自然 之中,并变成了习性。
• 第二,与性别气质相配套,社会产生了 一系列的性别角色分工,女性的社会角 色是与她们的性别气质相吻合的操持家 务、照料老人、孩子;男性的社会角色 是与他们性别气质相吻合的操持生产、 勇于竞争、是家庭生存的供养者。两性 分化的气质与社会任务相关联,可以使 统治秩序合法化。
三、性别认同 和性别歧视
• 到3岁左右的时候,出现了两种社会性别的明 确观念。男孩确定男性身份和性别气质时会出 现问题。首先,要否定对母亲的依恋和依赖; 其二,要抑制在前俄狄浦斯阶段学到的女性特 质;其三,必须认同只是间歇性在场的男性角 色模式。女孩不会面临上述问题,她们能够直 接认同前俄狄浦斯阶段的爱恋对象,母亲一直 是在场的,可亲可近。与弗洛依德不同的是, 女孩之所以依恋父亲并不是因为阴茎羡妒,而 是以此摆脱对母亲依恋的支配作用,以此使得 对母亲的羡妒来确立对父亲的依恋。
• 第二,性特权也是一个陷阱,这种特权 相对应永远的压力和紧张,.这种压力和 紧张是男人在一切场合展示其男子气概 的义务强强给每个男人的。有时甚至发 展至荒谬的地步。当男性特权为一个集 体,比如世系或家族这个主体而行使, 它本身要服从象征秩序所固有的要求时, 荣誉观事实上表现为一种典型,或更确 切地说,表现为一个注定要在不止一种 情况下难以进入的约束体系。
• 第三,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使性别角色 和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得以再生产。男性 进取、智慧、强有力和高效率的形象和 女性被动、温顺、贞洁、效率低下的形 象通过社会化过程得以延续和再生产。 如果女性固守传统的性别规范,以男性 的期待为自己的需求,两性不平等的分 工格局和地位将永久存在。性别气质的 刻板印象具有政治分化的功能,其结果 是产生与维护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和女性 对男性的服从关系。
男性气质(masculine /masculinity)
• 男性气质的固定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成份: 地位、坚强和非女性化。 • 地位——代表着功成名就和受人尊重; 社会成就取向。 • 坚强——力量和自信的表现。 • 非女性化——避免女性类型的活动,如 依赖、软弱、温柔等。在性活动上男性 是主动的、活跃的。女性特质被视为反 例,反衬男性特质。
• 弗洛依德(Freud, Sigmund, 1856-1939)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在学术界有着 重要的影响。 主要的思想有: • 第一,人格结构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 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 第二,本能压抑与本能升华的理论,人 有着性欲和侵略性的本能经过压抑与升 华成为有意义的社会活动。
一、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
• 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也称为性别 身份或性别同一性,是指性别气质与第 一性征的一致性状况,是个人对所属性 别群体相对稳定的理解和认知。人们在 认识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也理解和认识 了他们的社会性别角色和性别规范,是 人们对于自身作为某一性别存在的确认。
• 性别歧视是指由性别差异导致的偏见, 它可能指向女性,也可能指向男性。因 为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处于更不利的社 会地位,因此女性更易于成为性别歧视 的牺牲品。例如,“女性是被动的,不 要让她们参与竞争性的社会活动”。一 位事业成功的女性也往往被描绘成“女 强人”或“不够温柔”,对女性职业发 展上的歧视使男性的支配地位得以维持。
第一节 性征 一、性征的基本类型
• 从生物和社会文化的角度,我们可以把 性征——两性的性别特征分为四种。
(一)第一性征为
• 男女生殖器官的不同外形和构造特征。
(二)第二性征
• 是青春期发育后,男性身材高大,肌肉 结实,喉结突出,声音变得低沉粗犷, 长出胡须, 汗毛加重,出现遗精;女性 皮肤细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肌肉 柔韧,月经来潮。
当今一份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
• • • • • 男性对未来妻子的要求 1. 别人都称赞她的美貌; 2. 善于理家 3. 顺从你的意见 4. 能在多方面帮助自己
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
• • • • • 女性对未来丈夫的要求 1、 有钱、有地位; 2、 为人正直,有上进心; 3、 不嗜烟酒,体贴自己 4、 英俊潇洒,有风度。
• 第三,性心理学。性别认同取决于人对 阉割的恐惧。俄狄浦斯情绪(Oedipus complex)是指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 父情结。 • 男孩子渴望和父亲的身份相同。这种想 法令他感到恐怖,他从恋母情结产生了 阉割情结。在成长过程中,虽然针对父 亲的攻击性在发展,但也在内化父亲的 权威及相关社会规范。
一、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
• 女孩最初对母亲有爱恋。后来小女孩认为自己 同父亲是一致的。但是到5岁左右她发现男女 之间生殖器的差别。她对自己没有阴茎作出了 反应,产生了“阉割情结”,认为自己的身体 是不健全的,为此感到痛苦。女孩不得不放弃 她的男性化要求,转而认为自己与母亲身份一 致。在阉割情结与恋父情结之间,她的受挫感 越来越强,女性出于“阴茎羡妒”(penis envy) 接受了自身的次等地位。
女性气质(feminine/femininity)
• 是指与男性气质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定 义女性行为和情感的方法或一组女性行 为标准。虽然女性气质的内涵不断变化, 但固有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与家庭或 关系相关的一切,表现为亲和取向。温 柔、爱整洁、依赖男性以及与一切与男 性气质相对立的特征。
第四性征来自百度文库
二、波伏娃的存在主义
•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弗洛依德的理论提出 批评。 • 第一,弗洛依德依据的是男性模式。他假定女 人自认为是个身体不健全的人,这仅仅是一种 男性的眼光和评价。 • 第二,少女对没有阴茎可能会感到遗憾,但她 不认为阴茎是从她身上给割掉的;而且连这种 遗憾也不是普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过早 评价男性气质的结果。
性别气质刻板印象的社会功能
• 首先,社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将社 会范畴化(social categorization),即将 个体划分为不同的范畴,每一范畴对应 相应的规则、权利和义务,由此简化人 们的社会知觉,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组织。 强调两性气质具有本质差别以实现社会 范畴化的管理。社会在确立和划分男性 气质边界的同时也就划分了女性气质的 边界。
第三性征
• 第三性征是指两性在性格和心理方面的 特征。强调男性气质是刚强、成就取向 和与完成任务相关的行动取向。女性气 质是温柔、关心他人和与建立关系相关 的亲和取向。这种有关性别气质两性对 立的、稳定的、固化的态度和信念被称 作 性 别 气 质 的 刻 板 印 象 ( gender stereotypes)。
• 第五,布迪厄提出的解放之路是“只有 一种真正考虑到所有统治作用的政治行 为,才会在长时期内借助不同的机制或 相关的制度所固有的冲突,促进男性统 治的逐渐消亡。 [1] [法]皮埃尔· 布尔迪厄著《男性统治》 (中译本),刘晖译,海天出版社2002。
• “女性的生活相对于男人生活而言的特点 就在于她们的生活嵌入在社会互动和个 人关系中…….她们的角色往往是特殊主 义的,所涉及的也倾向于弥散性的关系 和责任,而不是专门性的关系和责任。 在绝大多数社会中,女性都是从关系的 角度被界定的。男人之间的联系比女性 而言,更可能超越亲属关系的基本单位, 根据普遍主义标准被吸纳,所涉及的是 由他们的专门性限定的关系和责任。”
四、乔多萝的“去男性化”
• 乔多萝(Chodorow)在1989年发表的《女 权主义和精神分析学理论》一书继承和批判了 弗洛依德的传统,提出“去男性特质” (demasculinize)的概念。 • 她认为,性别气质的形成是婴幼儿时期经历的 必然产物。第一,关键是在前俄狄浦斯阶段 (3岁以前),在这一阶段两性的经历不同, 两性都经历了自我与母亲的分离,男孩似乎要 比女孩快得多。因为母亲一方面将儿子推开, 同时又对他充满爱。而女儿则有所不同,母亲 把女孩当作她们自己的延伸,能够获得同一性。
• 第二,上述前俄狄浦斯阶段和俄狄浦斯阶段的 发展是无意识的,但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成 为她(他)们都有意识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气质 学习的基础。女孩很早就开始帮助母亲操持家 务,女孩的社会化强调的是养育和助人的责任; 而男孩的社会化强调的是成就和自立。 • 成人的性别气质的形成反映了无意识过程和有 意识过程的综合,由此形成男人倾向于个体主 义、客观性和社会距离;而女性则取向于集体 主义、主观性和亲密关系。
• 第三,布迪厄定义的男子气概是“既被 理解为生殖的、性欲的和社会的能力, 也被理解为斗争或施暴的才能;但男子 气概首先是一种责任。‘真正具有男子 气概’的男人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扩大 自己的荣誉,在公共领域内赢得光荣和 尊敬。对男性价值的颂扬,其黑暗的对 立面是女性特征引起的恐惧和焦虑。”
• 第四,布迪厄由此对暴力进行解释, “在不可能实现的男性气概的典型中很 容易发现一种巨大的脆弱性原则。这种 巨大的脆弱性,自相矛盾地导致人们有 时疯狂地投入到男性的暴力活动中。” 这些行动显示了男子气概所表现出来的 他律性和对男性团体评判的依赖。
第二节 性别气质的心理建构
• 心理学知识使人们相信,一个人的性别 气质特点与其生理性别应当是一致的。 当一个人的性别气质与其生理性别类型 相符合时,他或她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心 理适应,否则是有问题的。这种“知识” 加剧了人们对性别认同的肯定,它强迫 人们对“好男人”和“好女人”的追求。
一、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
• 它指男女性格的双性化,即两性之间的 气质并没有明显的分化。人同时兼具男 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心理学 的研究表明,具有双性化气质的人在很 多情况下能把事情办得更出色,才华出 众,运筹帷幄,这些人的自尊感更强烈。
二、反思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
跨文化研究表明:性别气质的刻板印 象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表现,但相似之 处多于差异之处。其共性在于,男性的 形象总是与工具性行为和体能性的能力 相关联;女性的形象总是与表达性行为 和亲和能力相关。这表明性别气质的刻 板印象是有社会功能的,即由此实现某 些社会管理。
第四章 性征与性别气质
• 一项对年轻人的两性人格特征的调查表明,人 们对男性人格特征所使用的前五位词汇是:创 造力、幽默感、自立、乐观、精干;对女性人 格特征使用的前五位词汇是:自立、善良、娴 淑、温柔、文雅。分性别地看,女性对男性的 评价和男性对自己的评价几乎完全一致;而男 性对女性的评价则与女性对自己的评价有很大 出入,被试男性认为女性应该是娴淑、温柔、 善良、纯真、文雅,而女性对自己的期望则是 自立的、善良的、乐观的、洁身自好的、开朗 的。为什么我们对两性具有人格上的不同要求 呢?这样的要求是否可以颠倒过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