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高中历史选修一 戊戌变法习题训练
人民版选修一戊戌变法练习题
戊戌变法练习题1.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B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D.帝国主义的破坏2.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 BA.编练新军 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 D.官民上书3.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 DA.民族危机严重B.国内阶级目睹尖锐C.资产阶级软弱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5.“公车上书”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CA.“迁都定天下之本” B.“下诏鼓天下之气”C 。
“变法成天下之治”D “练兵强天下之势”6.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D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C. 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7.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的出路8.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产生了当时最进步的思想是BA.洋务思想 B.早期维新思想 C.维新思想 D.马克思主义9.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D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0.下列著作与严复有关的是DA.《盛世危言》 B.《变法通议》 C.《仁学》 D.《天演论)11.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进化论和自由平等的观念与中国传统今文经学相结合的是 C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12.“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主要是模仿西方的( B )A 。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现象最早应该出现于()A. 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中规定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慈禧太后接连发布几道上谕命王文韶来京陛见以荣禄暂署直隶总督……如蒙皇太后赏加品级补授满汉侍郎以上各官均著于具折后诣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著一体具折奏谢慈禧太后此举()A. 实现了对光绪帝的控制B. 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失败C. 旨在提高清政府的权威D. 加强了对清廷高官的控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如蒙皇太后赏加品级补授满汉侍郎以上各官均著于具折后诣皇太后前谢恩各省将军、都统、督抚、提督等官亦著一体具折奏谢”可以得出慈禧太后加强了对清廷高官的控制故D正确AB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D3.梁启超认为“中国三代尚已秦汉以后取天下于马上制一切之法……咸为王者一身之私计而不复知有民事……故千疮百孔代甚一代二千年来之中国虽谓之无政焉可已”谭嗣同则提出“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由此可知两人意在()A.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 肯定三代政教典范的历史价值C. 否定君主政治体制D. 说明三代政治对秦政的影响【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的“二千年来之中国虽谓之无政焉可已”“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等信息可知梁、谭两人都认为中国古代自秦以来封建政治皆为君主私人利益而设两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其目的是宣传维新法思想故选A项梁启超肯定三代政教的历史价值只是诠释自身政治观点的途径而已而非目的且谭嗣同没有涉及这一内容故排除B项资产阶级主张君主立宪制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中两人的言论均不相符故排除D项故选A4.严复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但他始终为自己没有科举功名而气馁好大岁数还去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也没能如愿 1909年他还欣然接受了清政府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这反映了严复()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受到皇帝表彰B. 思想解放的程度时进时退C. 追求科举功名思想严重倒退D. 新旧杂陈的思想特点【答案】D【解析】材料“中国西学第一人”“始终为自己没有科举功名而气馁”体现了严复的思想亦新亦旧、新旧杂陈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体现出受表彰的原因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时进时退”C项错误错在“严重倒退”故选D5.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 1901年清廷又下诏乡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八股文的废除()A. 有利于读书人脱离思维固化B. 直接导致新式学堂的普及C. 使中国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D. 标志着中国科举制的废除【答案】A【解析】“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 1901年清廷又下诏乡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表明八股文的废除有利于读书人脱离思维固化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6.19世纪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论及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问题此外他还在其主创的《时务报》上刊载了《波兰灭亡记》《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中国之将强》《论军政民政相嬗之理》《知耻学会叙》等重要论著据此可知当时()A.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 变法维新成为共识C. 国人民族意识觉醒D. 学习西方不断深入【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19世纪末”“《变法通议》”“《波兰灭亡记》《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中国之将强》《论军政民政相嬗之理》《知耻学会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大力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侧面反映出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变法维新主要局限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国人民族意识已经觉醒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梁启超刊载的相关论著无法推断出学习西方不断深入 D项错误故选A7.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8.《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没有阻止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也没有改革了中国封建政治体制故可以排除A、B两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正确9.1895年6月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这从侧面反映出维新变法()A. 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B. 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C. 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D. 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帝颁布的12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寻求宫外人士支持的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均被处罚由此可以看出守旧势力强大变法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故C项正确维新变法因顽固派的反对而失败并没有改变清廷权力结构故A项错误材料现象不是清廷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故B项错误D项中的开启政治博弈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0.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旨在强调()A. 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B. 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C. 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D. 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不像西方文化中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这样的制度遗产作者意在说明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故A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并不是说明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思想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新特征11.(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述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案】(1)强调“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解析】(1)本小问的新特征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新特征是强调“大一统” 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答案】(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解析】(2)本小问的异同对比材料二、三可知不同是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主张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相同点是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答案】(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专制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历史必然性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解析】(3)第一小问的关系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二者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也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专制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第二小问的必然性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分析即可12.(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进行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12.(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站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12.(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12.(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答案】(1)原因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下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得出答案【答案】(2)维新变法运动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解析】(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答案】(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解析】(4)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13.(1)据材料一概括此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状况这些发展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13.(2)材料二中的竹枝词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交通出现什么问题?据材料二指出采取的解决办法13.(3)据材料三比较19世纪后期中外铁路建设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答案】(1)发展状况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积极作用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民族工业兴起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解析】(1)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民族工业兴起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答案】(2)问题车辆增多交通混乱、威胁安全办法设立红绿灯靠左行驶各行其道【解析】(2)根据材料“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可得出问题是车辆增多交通混乱、威胁安全根据材料“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过往车轿必须靠马路左侧通行独轮车必须在马路左侧紧靠人行道通行不准乱窜”得出解决办法是设立红绿灯靠左行驶各行其道【答案】(3)差异中国铁路里程明显少于德美英三国原因中国经济落后观念保守西方受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达制度先进【解析】(3)差异根据表格可得出中国铁路里程明显少于德美英三国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经济落后观念保守西方受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达制度先进14.(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从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14.(2)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答案】(1)特征①两者都制定了法律②两者都实现了国家统一③两者都进入强盛时期④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⑤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认识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①中古代中国商鞅变法和古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可以看出该时期的历史特征为两者都制定法律由材料②阶段关键词“统一”可以看出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由材料③中关键词“强盛”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进入强盛时期由材料④中两个阶段“混乱”到“统一” “危机”到“中兴”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出现混乱、分裂或危机但都走向了统一或中兴由材料⑤中“南下”“十六国”“入侵”“分裂”可以概括其特征为两者都有其他民族大规模迁入走向分裂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得出认识是人类历史发展是有共同性的【答案】(2)不同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西罗马灭亡欧洲走向分散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解析】(2)第一小问的不同由材料⑥中“对峙”到“统一” “灭亡”到“小国林立”总结出其不同第二小问的原因从主要政治制度角度考虑即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整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4课戊戌政变练习 精品
第4课戊戌政变练习一、选择题1.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光绪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
有之,请从嗣同始。
”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A.烈士精神B.种族成见C.浪漫性格D.厌世心态3.维新变法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
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B.革新了中国政治制度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D.起到了思想解放,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5.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②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进行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四卿”7.戊戌变法后,大部分新政措施被推翻、废止,重行禁止士民上书,大权被慈禧太后所掌握,皇帝徒有虚名,改革之事,遂成泡影。
当时被保留下来的是()A.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取士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精简机构,裁减冗员D.设立京师大学堂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主要是因为变法()A.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C.没有得到地方官有效支持D.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9.戊戌变法才103天就归于失败,这主要是因为()①光绪帝无权②康有为、梁启超缺乏政治斗争经验③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强大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对我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影响的表述中最具概括性的是()A.猛烈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B.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C.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成为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9世纪70年代若干敏锐的人们已经看出西人“学校建而志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这反映当时的国人()A. 认为西方的军事实力取决于教育B. 意识到洋务运动已彻底宣告破产C. 民主意识觉醒维新思潮兴起D. 对西学的认识由科技延伸至政教【答案】D【解析】“议院立而下情可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表明当时的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由科技延伸至政教故D正确A错在“取决于” 排除B太过绝对排除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2.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A.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B.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C.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D.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未体现工业革命故A排除克里米亚战争不是殖民侵略战争故B排除通过改革巩固自身统治不是“革命” 故C排除根据所学可知克里米亚战败俄国开始废除农奴制的改革“黑船事件”导致日本国门被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学习西方才有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材料表明三个国家都是试图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来挽救国家于危亡故D正确故选D3.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曾积极主张“保教” 立儒学为国教作为变法的重要理论根据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 他认为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 这一转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 梁启超思想的西化C. 意识到思想自由的重要性D. 儒学主张违背时代的需要【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梁启超从主张“保教”、立儒学为国教到反对“保教”的主要原因是儒家思想“束缚国民思想” 这体现了梁启超对民主、自由等观念认识的深入 C项正确梁启超生活的年代中国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项错误排除从宣传维新变法之日起梁启超的思想中就含有西方启蒙思想的成分但材料强调的是其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与其思想的西化无关排除B项儒家思想中含有很多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但也含有些糟粕 D项错误排除故选C4.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 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C. 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 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在此奏折中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变法主张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非常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材料说明张之洞()A. 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B. 突破中体西用思想C. 受变法图强思想影响D. 批判传统伦理道德【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不满现状、期待改革在思想上与维新派有诸多相通之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维新变法故A项错误张之洞是中体西用思想的主张者并没有突破这一思想故B项错误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代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故D项错误故选C6.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此时期中国()A.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C. 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D. 政治体制发生质变【答案】B【解析】由“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到“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故B项符合题意故选B7.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 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辱之道C. 形成了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 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B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排除C是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故C正确D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排除8.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加入这说明()A. 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B. 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C. 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D. 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答案】D【解析】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加入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故D 正确A项强学会为政治团体排除B、C两项不符合史实张之洞属于顽固派各省督抚大都反对变法排除9.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10.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认为西方诸国国强民富不尽在“士马之强壮船炮之坚利器用之新奇” 而在“朝野上下同心同德”“合众志以成城” 这一思想()A. 有利于西方政治文明的传播B. 冲破了“中体西用”的主导地位C. 标志维新派完整理论的形成D. 标志着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郑观应认为西方诸国国强民富不尽在器物先进而在于“朝野上下同心同德” 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反思说明他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优势这有利于西方政治文明的传播故A项正确B项中的“主导地位”无法从材料得出而且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早期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奠定思想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而且材料也无法得出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故D项错误故选A11.20世纪初“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在中国诞生但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却大相径庭梁启超提出“多元混合说” 革命党人章太炎提出“汉族中心说” 孙中山则提出“五族共和说” 以下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有误的是()A. 梁启超的阐释客观上纠正了革命党人的大汉族主义B. 章太炎更注重血统对中华民族形成的作用C. 孙中山的阐释呈现出于排满革命的需要D. 三者的阐释受到自身政治主张的影响【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梁启超提出‘多元混合说’”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承认国内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概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章太炎提出‘汉族中心说’” 可知章太炎更注重汉族在中华民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对汉族血统的重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材料“孙中山则提出‘五族共和说’” 结合所学可知实质上是孙中山倡导中华民族是由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同缔造的不能反映排满性质故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梁启超章太炎孙中山他们的主张实质上都是针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与他们各自的政治主张相适应 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B.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A项B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A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 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等级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西方列强入侵使得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为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奔走呼号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解析】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表格内容可以得出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以及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等论题第二小问的阐述论题一可从百家争鸣背景和新思想萌发的内容分析论题二可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内容、维新思想的作用分析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4.(1)根据材料一提取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信息14.(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4.(3)改革要取得成功我们可以从上述材料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答案】(1)信息宋神宗支持变法变法对百姓有益(或得到百姓支持)变法触犯了士大夫的利益变法遭到以文彦博为代表的贵族集团的反对和抵制【解析】(1)根据“彦博曰“祖宗法制且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可知变法触犯了士大夫的利益遭到以文彦博为代表的贵族集团的反对根据“上(宋神宗)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并结合所学可知宋神宗支持变法变法还得到百姓支持【答案】(2)原因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损害了较多人的利益招致了反对面过大反对派顽固势力强大.【解析】(2)依据材料二“光绪帝请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又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以致他们怨声载道”材料三“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变法措施操之过急损害了较多人的利益招致了反对面过大依据所学可知反对派顽固势力强大【答案】(3)启示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改革要注重策略用人要得当措施要合理【解析】(3)启示可以从领导核心、改革策略、用人、措施等方面来回答15.(1)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材料一的作者是如何认识西方的?15.(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有何具体体现?15.(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15.(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四中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答案】(1)认识从鄙视西方到认识西方先进【解析】(1)从材料中的“至于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华夷观”相比作者认识到西方比我们的先进之处【答案】(2)基本特点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具体体现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解析】(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中的“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等信息可以概括得出康有为的“叛逆色彩”在其思想主张上的具体体现联系所学可知表现在主张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答案】(3)理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里的反封建不彻底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解析】(3)理解“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 应当联系所学从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来回答【答案】(4)动力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解析】(4)近代中国新思潮不断涌现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 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是救亡图存16.(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16.(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16.(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16.(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答案】(1)“西方的脚步” 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旧制度” 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解析】(1)要结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与西方的政治制度分析【答案】(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解析】(2)要结合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归纳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答案】(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解析】(3)要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找出能体现本土化的方面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答案】(4)启示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解析】(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儒家限制君权的思想并对其作简要评价17.(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综上分析近代德国和古代中国在限制君权上有何不同【答案】(1)思想先秦时期孔子主张德政、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君舟民水” 从道德和民心角度限制君权汉代董伸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提”和“灾异谴告”借天的神秘和权威限制君权南宋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以限君权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提倡“君臣共治、地方分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评价儒家思想在皇权至上和法自君出的前提下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客观上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并为近代思想家接受、改造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先秦时期孔子主张德政、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苟子主张“君舟民水” 从道德和民心角度限制君权根据材料一“董仲舒的天人相与及灾异谴告’说得出汉代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灾异告” 借天的神秘和权威限制君权根据材料一“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结合所学得出南宋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以限制君权根据材料一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结合所学得出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提倡君臣共治、地方分治” 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 第二小问评价可从儒家提出限制君权的出发点和实际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2)特点确立君主立宪制赋予帝国皇帝外交行政、军事等大权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带有军国主义色彩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不同古代中国一通过相权(谏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約君权目的是巩固君主统治本质上仍是封建专制制度近代德国一通过议会立宪以明确的法律制约君权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新政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析】(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和同外国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得出赋予帝国皇帝外交、行政、军事等大权根据材料二“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营鲁士的军事立法”得出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根据材料二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得出带有军国主义色彩结合所学得出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第二小问不同综合分析两则材料得出制约君权的方式不同古代中国通过相权(课官)、天道(道德)、地方分权来制约君权近代德国通过议会立完以明确的法律制约君权根据所学从两国的社会形式和政治形态得出两者本质和目的不同古代中国限制君权的目的是巩固君主统治本质上仍是封建专制制度近代德国限制君权的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的新政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高中历史 专题九戊戌变法测试 人民版选修1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测试人民版选修1(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1.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
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
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C.维新变法已深入民心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荣禄等顽固派反对变法,却无力解决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
故选A。
答案 A2.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这反映出( )A.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C.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D.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有共同之处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向是与维新派一致的,二者的区别是学什么的问题。
洋务派主张只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能学习西方的制度;维新派主张既要学习西方的器物,更要学习西方的制度。
张之洞不属于保守势力,故A错;《劝学篇》的流传说明B错误;张之洞只是一个总督,不能代表清政府,故C错。
答案 D3.下图为拿起武器保家自卫的高山族战士。
这是由下列哪个条约引起的现象(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答案 C4.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出现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其主张是( )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解析根据题干的时间和内容可以判断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的主张,故选A。
答案 A5.“(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练习
1.(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存在着两种制度:其一是事后报告制度,……每日将当日重要折件及简要相关谕旨上报慈禧太后,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其二是事前请示制度,……主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但也有例外,如任命军机四章京,对此慈禧太后事后虽为不平,但无法推翻光绪帝的“擅自”决定。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材料二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苏继祖《戊戌朝变记》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以此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最高统治集团的权力结构特点。
(2分)材料二反映了慈禧太后对改革持怎样的态度?(1分)(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其共同观点。
(2分)各自的依据是什么?(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改革结局,分析康有为在寻求改革领导力量的策略上有何缺陷?(2分)这给后人怎样的启示?(1分)1.(10分)(1)特点:光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有一定的权力;(1分)慈禧握有实权。
(1分)态度:不反对光绪帝改革。
(1分)(2)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
(2分)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
(2分)(3)缺陷: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改革,没有争取掌握实权且有改革可能的慈禧太后一派的支持,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2分)启示:改革者应该有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成熟的政治谋略。
高中历史 单元检测(九)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2.“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
……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4.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含义是指( )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推行“新政”,预备立宪C.变法图强,救亡图存D.民主共和,三权分立5.“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6.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借助该书( ) A.考证儒家经典的真伪B.公开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宣传西方的政治学说D.提出“中体西用”思想7.观察下图,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8.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9.1902年,京师大学堂的日本教师在生物课上解剖了一只羊,西太后闻后大为震怒,管学大臣张百熙急得入朝叩头自请处分。
最新高中历史 专题9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1练习试卷
专题9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九)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
”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的主流是( )A.中体西用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答案 B解析维新变法出现在甲午战争后,是民族危机加深之后中国人的对策,故B正确。
2.(2017·杭州高二期末)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而后行。
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
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
”下列思想与之吻合的是( )A.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B.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C.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D.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答案 C解析根据“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可知国家大权掌握在议会手中,与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相符,故C项正确。
3.(2018·珠海模拟)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该历史现象应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大革命时期答案 B解析维新变法时期向西方学习上升到政治制度层面,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正确。
4.(2017·吉林高二检测)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
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 A.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文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答案 B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
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
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触动了诸多读书人的利益。
5.读下图,图中内容是著名学者虞和平对某一事件的评价。
9高中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习题训练
9高中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习题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
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
——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
但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
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选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1)材料一、二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解析:第(1)问,主要是针对材料加以概括即可。
依据材料一“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和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可以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 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D. 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答案】D【解析】材料中讲到戊戌变法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对社会进行了多方面全方位的改革全然不顾社会的接受能力说明维新人士罔顾实际缺乏政治经验故D正确此时资产阶级力量并不强大 A排除“社会基础”“帝国主义”与材料无关 BC排除故选D2.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一次反思”首先付诸政治实践的是()A. 维新变法运动B. 洋务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题中“付诸政治实践”开始的时间根据所学应指洋务派兴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 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时间 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3.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之后始也”“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 推行“新政” 预备立宪C.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D. 民共主和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甲午战败”“割台湾”等可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由此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4.1899年梁启超提出“欲国家之独立不可不谋增进国民之识力欲增进国民之识力不可不谋转变国民之思想”下列属于戊戌变法的措施并在日后发挥此作用的是A. 编译《四洲志》B. 首次派遣留学生C.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D. 京师设立大学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京师大学堂设立于戊戌变法期间成为北京大学的前身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运动的中心阵地故选D 《四洲志》是林则徐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便已的排除A 洋务运动中就出现了派遣留学生的行为排除B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没有实行成功该措施被废除直到清末新政期间科举制才被废除排除C.5.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6.“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材料描述的是A. 义和团运动B. 百日维新C. 新文化运动D. 护国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可知这里描述的是慈禧太后扼杀百日维新运动 B正确义和团运动和光绪帝无关排除A 新文化运动以及护国战争时期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C、7.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8.《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变法最终失败却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因为变法最终失败中国仍为君主专制制度故B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9.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 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 按西法编练新军B. 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 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答案】A【解析】10.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A. 削弱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B. 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C. 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D. 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不是“削弱了儒家思想” 故A排除康有为维新思想并没有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主要是否定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康有为主要是改良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11.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A. 魏源B. 张之洞C. 郑观应D. 梁启超【答案】C【解析】魏源和张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最早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故选C12.“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答案】C【解析】1895年康有为等人联络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因此材料表述中的参加者有误故选C13.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14.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A. 《海国图志》B. 《孔子改制考》C. 《变法通议》D. 《天演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海国图志》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不久故排除A《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作品与孔子思想无直接关联故排除C《天演论》是严复的作品与孔子的思想也没有直接关联故排除D故选B15.戊戌变法要废除八股考试时近万名士子不认为变革是好事而认为变革断了自己的前程群起而攻之视康有为等人为“叛徒” 这表明()A. 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 康梁思想脱离了时代的要求C. 戊戌变法未冲击封建制度D.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戊戌变法时近万名士子反对康、梁等人废除八股考试的制度说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并未获得当时士子的支持这表明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故A正确康、梁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说法绝对材料只能表明部分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极为保守故排除故选A16.1888年康有为在《论时务》中主张在地方设置议院而不在中央层面设置因为议院设在朝廷“每有大事下王公、九卿、翰詹科道议” 则“国体不尊” 而“若郡县不设议院则民情不达” 这说明他()A. 设立议院的目的是上情下达B. 没有掌握西方政治制度精髓C. 主张君主与精英的联合治理D. 强调政治变革尊重本国传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康有为主张在地方设立议院以体现民意而在中央则不设议院认为会影响皇权专制秩序说明康有为改革主张并未深入西方民主 B项正确题干并未强调议院设置目的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君主与地方精英的联合治国模式排除C项题干并非强调康有为主张在传统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排除D项故选B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请从所给表格中选定三条或三条以上材料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答案】示例一主题不同人士从不同立场出发对儒学所持态度不同阐述太平天国运动中砸毁儒学馆破坏古籍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将领的斗争目标为推翻凊朝的封建统治因此将儒学和古籍看成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奴役的象征将反对清反动统治与之结合张之洞推崇儒家的经典之学将儒学为主体的中学作为基础并提倡加强对西学的学习主要因为他属于开明的地主阶级应对民族危机提倡改革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及思想文化以维护清朝统治伏尔泰对孔子与儒学进行推崇是因为他作为启蒙运动的开明人士反对欧洲天主教会的专制与黑暗孔子以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社会而非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以考核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科举制度为特征的中国的文官制度给下层人民晋升的机会成了伏尔泰反对教会的依据示例二主题因政治需要不同政治派别对待儒家思想态度不同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阶级矛盾激化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宣传拜上帝教动员农民阶级推翻清政府统治猛烈抨击清政府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破坏甲午战后维新变法思想逐渐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为了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再次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中国纲常名教为主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维新派“开议院”、“兴民权”的政治改革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民族危机严重民主政治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袁世凯又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过于偏激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不同阶级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取决于儒家思想能否帮助其实现政治主张对待儒家思想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示例三主题在中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人物对待西学态度不同阐述清朝康熙时期国家走向强盛政治稳定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对西方先进技艺虽然有好奇和部分学习但为维护封建统治并未在国家层面全面学习西方文明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列强加紧侵华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为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抗击西方列强侵略因此对西方文明表现出排斥的态度面临民族危亡和统治危机晚清的部分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但由于坚持传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难以实现挽救民族危亡、国家富强的目的【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全面地掌握理解并归纳出每一段所反映的中心思想通过所学知识将题目所给材料充分串联起来利用材料所给出的论据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我们可以从不同人士在不同立场上对儒学的认识不同进行论述也可以从不同政治派别对儒学的不同态度进行论述根据材料时间的不同可以通过不同时期历史人物对西学的态度进行论述论据合理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和古希腊传统体育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18.(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相同点都追求健康不同点中国强调伦理至上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强调礼治教化古希腊崇尚健美竞争意识强烈与军事相关【解析】(1)相同点由材料一中“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体育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古人希望通过体育追求身体的和谐发展”“由于希腊列国纷争频繁体育运动所固有的练武、健身功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等信息可知二者都追求健康回答不同点时由“最为普遍的是具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的礼射竞赛”可得出中国传统体育强调伦理至上、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由“甚至规定成绩不好者不能参加相应的祭祀典礼”可得出中国传统体育强调礼治教化由“古希腊人以展现自己健美的身体而自豪”可得出古希腊传统体育崇尚健美由“男性公民的体育活动与战争武备息息相关”可得出古希腊传统体育与军事相关由“以参加运动会击败对手夺取胜利为最终目标”可得出古希腊传统体育竞争意识强烈【答案】(2)特点体育教育化体育军事化注重培养体育师资中西结合(或传统与现代并存)【解析】(2)第(2)问由“北洋水师学堂是最早开设体育课的学校如将击剑、拳击等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可得出体育军事化由“他们主张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使得体育成为整个教育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操’作为当时新式学堂的体育课程形态进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可得出体育教育化由“中国体操学校纷纷创立为培养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可得出注重培养体育师资由“在广大的城乡学校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得到很好的发展”可得出中西结合(或传统与现代并存)【答案】(3)背景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重视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的推动【解析】(3)第(3)问主要从政治(列强人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的推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重视、西学东渐)等角度作答19.(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材料一、二对这一举措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有何共同看法?19.(2)材料二中关于变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关于政治改革的借鉴价值【答案】举措鼓励官民上书言事意义提供了官民参与政治的可能性人们获得一定的政治言论自由激发了爱国热情共同看法上书者缺乏政治实践上书言论不切合实际【解析】第一小问”光绪帝下谕旨取消各衙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查权后“鼓励官民上书言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供了官民参与政治的可能性人们获得一定的政治言论自由激发了爱国热情第三小问”号为讲求时务者皆务搜求新异之说以为迎合上意之具臣愿我皇上于广开言路之下必持一安危缓急之定见必以求实为先勿为好奇所动“上书者缺乏政治实践上书言论不切合实际【答案】主要观点变法须依据时局轻重缓急变法要求实为先以练兵造械急务变法缺乏有用人才借鉴价值改革要有兼具政治经验和改革能力的人才改革措施要切实可行【解析】第一小问”时安则局缓时危则局急而中外风气号为讲求时务者”“以练兵造械为至急之图”“颇怀有君无臣之忧”变法须依据时局轻重缓急变法要求实为先以练兵造械急务变法缺乏有用人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有兼具政治经验和改革能力的人才改革措施要切实可行20.(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概括19世纪末中国发生戊戌变法的背景?20.(2)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答案】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维新思想广泛传播的推动【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变法运动高涨期间光绪皇帝亲自书写谕条命令……商议中日两国亲交事宜”“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维新思想广泛传播的推动【答案】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练习)
1.梁启超曾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思想措施的()A. 奖励创新发明B. 鼓励私人办学.C. 废除八股D. 设立京师大学堂2.有人称清朝1901-1905年的新政是“第二次洋务运动”,这是因为A. 新政是以学西方为内容的自救运动B. 新政促进了清朝政治经济的现代化C. 新政措施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D. 新政没有提出发展实业的具体措施3.光绪帝为了贯彻新政,在人事上的重大举措是()A.颁布变法法令B.游说外国人支持C.给袁世凯加官晋爵、委以重任D.将礼部两尚书、四侍郎全部革职,任命谭嗣同等为军机章京4.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许多章程,例如《各省咨议局章程》《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以及《钦定宪法大纲》。
这体现了()A.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 资产阶级开始参政议政C. 西方宪政在中国的最初试验D. 清朝统治基础大大加强5.“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6.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证明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但它给后来的奋斗者提供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A. 可以走日本明治维新之路B. 可以走俄国农奴制改革之路C. 丢掉改良幻想,运用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D. 可以走印度革命之路7.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②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③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④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8.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9.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A、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C、不敢触动封建制度D、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10.为了苟延残喘,“满族朝廷”作了一些三心二意、肤浅的宪政改革;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革命成了国家的唯一希望。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检测 人民版选修一
专题检测(九) 戊戌变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2.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3.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最早提出该楹联反映的主张的是( )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4.“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
……皇上举此经义,行此旷典,天下奔走鼓舞,能者竭力,富才纾财,共赞富强,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
……大雪国耻,耀我威棱。
”上述观点最可能出自( )A.李鸿章B.康有为C.陈独秀D.孙中山5.19世纪末,梁启超呼吁中国应“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下列维新派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活动中,体现了此观点的是( ) A.发起“公车上书”B.改革旧的官僚制度C.组建强学会D.成立保国会6.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措施是( ) 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C.精练陆海军,添造兵船D.设立京师大学堂7.“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改革科举制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8.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同步测试
1.康有为、梁启超曾向光绪帝提出的主张,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的是()A.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B. 设立农工商总局C.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D. 在京师办大学堂2.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D. 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3.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 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B. 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C. 取消重叠机构,裁汰冗员D. 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4.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后,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
但是,这些变法法令并没有涉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方面的内容。
这表明对此次改革()A. 康、梁与光绪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不同B. 光绪帝主要是为了应付国内改革舆论C. 慈禧太后一开始就进行了直接的控制D. 维新派的宣传发动工作做得远远不够5.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早期启蒙”模式②“冲击——反应”模式③“侵略——革命”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B.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6.“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
反映了维新派()①希望参与政治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④反对君主专制A. ①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D. ②③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学校之位。
在变科举。
而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对“变官制”的理解正确的是()A. 破格提拔维新变法人士B. 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载汰冗员C. 变革政治制度D.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8.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新学伪经考》的发表B. 强学会的成立C. 《中外纪闻》的创办D. “公车上书”9.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
9.4戊戌变法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
9.4 戊戌变法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百日维新之初,慈禧太后颁布了三条上谕:“一、革除翁同龢的一切职务,驱逐回籍;二、授任新职的二品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
”这表明慈禧太后()。
①只是有条件地支持变法②牢牢地控制着人事权③做好随时镇压维新派的准备④仍然掌握着清政府的实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慈禧太后上谕的内容反映出她压制维新派,对变法持反对态度。
①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B2下列叙述与湖南巡抚陈宝箴有关的是()。
①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培养人才②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③在湖南积极推行新政④被光绪帝任命为军机章京,负责办理新政事宜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国闻报》的创办者是严复;在百日维新时,陈宝箴是湖南巡抚,不在北京任职。
因此,②④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C3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顽固势力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
①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②控制京津地区的军队③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④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与戊戌变法无关。
答案:C4某班同学在对戊戌变法进行研究学习时,绘制了下面的一幅图画,该画最好命名为()。
A.戊戌政变B.志士悲歌C.晚清丧钟D.君子之度解析:题目中的图画再现了变法志士谭嗣同慷慨赴死以警醒国人的场面。
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无力回天”的感叹,又表现出这一派别在封建势力的镇压面前无可奈何。
综合上述分析,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佳答案。
答案:B5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
”这反映出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B.向西方学习的目的C.变更国体的意向D.建立民主的期望解析:光绪帝是封建皇帝,他学习西方,“补我所未及”,就是为了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整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整合一、网络构建二、典题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官制、财政、宪法、海陆军、经营新疆、合满汉、教男女、改元迁都,农工商矿各事,上皆深然之。
新政之旨,有自上特出者,每一旨下,多出奏折之外,枢臣及朝士皆茫然不知所自来,于是疑上谕皆我所议拟,然本朝安有是事?——《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二(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
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清贵族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戊戌政变之后)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的变法主张。
如何理解“疑上谕皆我所议拟,然本朝安有是事”?(2)材料二中钱穆认为康有为的大错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法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3)立足现代化视角,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历史的起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张”,依据材料一“自官制、财政、宪法、海陆军、经营新疆、合满汉、教男女、改元迁都,农工商矿各事,上皆深然之”得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建设海陆军;第二小问“理解”,材料一“疑上谕皆我所议拟,然本朝安有是事”意思是有人怀疑皇上颁布的政策都是由我们制定的,可是在本朝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么,表明君主专制,君权至上。
第(2)问,第一小问“错误”,依据材料二“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得出他的错误是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缺少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
人民版 高二历史选修一专题九课后练习(有答案)
戊戌变法45分钟练习题一.选择题:48分1.19世纪末,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A.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B.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D.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2. 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解放3.(上海)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幻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4.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B.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C.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D.为无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定基础5.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的具体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述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6.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可适用于对下列那一理论的评价:()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8.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这行立宪制度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9.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10.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B.君C.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11.百日维新的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 B.C. D.裁撤绿营,编练新式陆军12.康有为从传统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是因为:()①儒家思想根深蒂固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③变法过程的策略④个人经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阅读下列材料:52分13\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 李贽笔下的孔子C. 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解析】材料“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西装”实际是指西方文化。
董仲舒是古代的儒家思想家,把孔子进一步神圣化,没有提出学习西方,故A错误;李贽是批判孔子,没主张向西方学习,故排除B;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孔子宣传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C正确;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猛烈批判儒学,显然不是借助、利用孔子宣传主张,故D错误。
故选C。
2.1918年4月成立于长沙的新民学会,初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1920年后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B. 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 北洋政府政治腐败不堪D. 无产阶级政治地位提升【答案】【解析】3.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是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②是维新运动的时代背景;③是维新运动的经济基础;④是维新运动的阶级基础,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故D项正确。
故选D。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
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1
专题九戊戌变法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
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因素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2.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是指()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③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4.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主要表现为()①公车上书②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③各地学堂、学会、书局、报馆的纷纷建立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领袖人物的涌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A.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图存B.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6.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
乱民必作,大乱四起。
”其基本用意是()A.减少变法的阻力 B.竭力拉拢维新派C.捍卫专制制度 D.投机变法运动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8.19世纪末,某组织的《章程》开宗明义地提出:“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虽然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A. 使人们意识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B. 发展社会经济C. 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D. 推动政治改革【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思潮的积极意义在于使人们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 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A. 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B. 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C.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D.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答案】A【解析】梁启超的“新民” 谭嗣同的“新人” 鲁迅的“改造国民性” 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 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强调的均是改造人才来改造社会故A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故“影响政治变革”说法有误 B项排除C项中的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的不能涵盖从维新变法到“文革”的时间历程排除近现代思想解放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开始故材料时间、内容涵盖不充分 D项排除故选A3.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4.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局的不断恶化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即“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这是当时中国()A. 民族危机出现后的反思B. 器物变革失败后的反思C. 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反思D. 制度变革失败后的反思【答案】D【解析】由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故选D5.推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中国人民展开了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D. 光绪帝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答案】A【解析】维新变法运动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挽救民族危亡当时严峻的民族危机形势决定了维新运动由理论转入实践阶段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 梁启超意识到唤醒国民的重要性D. 戊戌变法注重依靠民众力量【答案】C【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7.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曾说“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种局面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A. 变法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B. 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 最高统治者变法的愿望迫切D. 变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风俗【答案】A【解析】百日维新期间政府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激起了不少普通绅民、下官小吏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上书提出许多建议康有为的叙述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A8.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凿通航而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15在旧金山举行中国展品获得各种大奖74项奖牌、奖章、奖状等共1200余枚在所有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在茶叶类比赛中信阳毛尖等夺得了4枚大奖章击败印度茶重塑中国茶叶形象这体现出()A. 中国商品极具世界竞争力B. 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C. 中国传统优势商品的危机D. 北洋政府重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展品获奖和商品竞争力没有必然关系实际上印度的红茶和日本的绿茶几乎夺去中国茶叶的市场意大利丝和日本丝几乎夺去华丝的席位日、德、法、奥等国推陈出新尤其是日本的瓷器早已经超越中国瓷材料“重塑中国茶叶形象”更体现出中国传统商品的颓势故A不正确 C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开始融入世界市场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D 排除故选C9.近代中国有一批人把孔子描述成一位改革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 这一批人是()A. 顽固派B. 洋务派C. 维新派D. 革命派【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打着孔子的旗号提出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该思想学派利用儒家思想宣传新思想即托古改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维新派思想特点故C项正确AB两项是主张维护封建统治不符合“一套社会方案如鼓励中国人戒掉鸦片、废除裹脚习俗、革除其他陈规陋习等” 排除D项主张革命思想推翻封建统治不符合“打着孔子的旗号” 排除10.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 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是指A. 地主阶级抵抗派B. 地主阶级洋务派C. 资产阶级维新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C【解析】地主阶级抵抗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他们不可能会构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学派故A错误地主阶级洋务派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B错误资产阶级维新派把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体现了“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打破旧思想推翻旧制度故D错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上书的主要目的材料二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1.(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主张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答案】(1)目的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解析】(1)本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一“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结合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和所处的时代可以得出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答案】(2)变化皇权独断.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顽固势力强大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借鉴日本近代天皇制.【解析】(2)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可以得出皇权独断.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顽固势力强大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借鉴日本近代天皇制等方面进行说明.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呈现“两面性”的原因12.(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的战略失误并指出其对后世改革者带来的启示【答案】(1)传统儒学的影响西学东渐的推动推进变法的需要资产阶级软弱性【解析】(1)资产阶级维新派出身于士族儒生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同时又受到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维新派力主推动变法实行君主立宪体制但是变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答案】(2)失误冒进求成树敌太多启示改革要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改革应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妥善处理改革与稳定关系【解析】(2)“在短短的103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110多道变法诏令”表现了过于冒进同时废除了八股、裁并衙门使得变法树敌太多启示改革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需要广泛的支持改革不能冒进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要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维持好稳定与改革的关系13.(2)面对如此状况中国哪些人(指或阶级或政治派别或人物)作出了激烈的反应?这些人所作反应中的共同点是什么?13.(3)他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或主张各是什么?(针对你所选的3个作答)【答案】状况外来侵略(民族危机)【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南京条约》签字仪式中国被迫走上了探索之路江南制造总局大门并没有带来中国的富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面临着外来侵略导致的民族危机【答案】林则徐、魏源或清抵抗派农民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激进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共同点向西方学习【解析】第一小问本题材料提到江南制造总局康有为中国果真强大了吗孙中山民主政体并没带来民主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明地主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无产阶级作出了反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都主张向外国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答案】林、魏等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洋务派“中体西用” 采用西方实用科技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良激进民主主义者进一步从思想领域全面反对封建制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概括各阶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明地主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洋务派“中体西用” 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改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政体激进民主主义者进一步提出要从思想领域全面反对封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采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迈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代14.(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14.(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生资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14.(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哪些理论?它在政治经济两方面“为老百姓带来的体现福祉”的体现是什么?【答案】(1)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解析】(1)结合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下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促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政治为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勾画了基本蓝图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答案】(2)历史条件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解析】(2)依据材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等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历史条件归纳如下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实践活动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答案】(3)依据材料“种马克思主义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为老百姓带思想等结合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体现归纳如下政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3)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体现政治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中国近代有某一历史人物结合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立宪主义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此人是()A. 洪仁玕B. 曾国藩C. 章炳麟D. 康有为【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旗号为号召巧妙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近代时期李鸿章发出“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的慨叹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新偶像陈独秀认为孔子所主张的封建道德礼教“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 这些认识共同反映了A. 孔子权威已经丧失B. 封建帝制失去士人支持C. 国民意识开始勃兴D. 传统儒学难以应对时局【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李鸿章认为儒学理论不能抵御外敌入侵康有为对传统儒学加以改造宣传变法理论陈独秀批判抨击封建道德礼教由此可见近代各派别均认为传统儒家文化不能挽救民族危亡需要改变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孔子权威受到挑战和冲击的过程而不是已经丧失故排除A 材料未涉及到士人对封建帝制的态度故排除B 材料反映的李鸿章、康有为和陈独秀等三人的主张不能代表国民意识故排除C.3.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A. 经济近代化B. 政治民主化C. 军事科技化D. 文化大众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指出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戊戌变法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提出君主立宪因此答案为政治民主化结合选项A、经济近代化、C、军事科技化、D文化大众化与材料论述的重点信息无关4.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 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B. 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 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D. 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A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C项该项属于“实践” 不属于“解放作用” 排除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 排除故选B5.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6.晚清官员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对这段材料认识正确的是()A. 披露了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B. 变法触动了广大中下层市民的利益C. 变法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D. 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答案】D【解析】百日维新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故A错误戊戌变法主要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故B错误材料只是表明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不能体现变法阻力主要来自冗官故C错误材料“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裁汰冗官冗员的措施增加了维新变法的阻力阻碍了变法的推进故D符合题意故选D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戊戌变法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下列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作用与此说法吻合的是()A. 倡导变法开始向西方学习强国御侮之道B. 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揭开了经济近代化的序幕C. 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D. 创办报刊发表文章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封建的旧体制没有得到改造民族危机依旧严重但要变法、要革新的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深受启迪具有思想启蒙作用故C项正确A项错在“开始” 故排除B项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故排除D项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故排除故选C8.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 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 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 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 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主保中国次保大清”的是为救亡图存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保大清次保中国”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地主阶级顽固派“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是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B9.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腐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①改订律例裁撤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勢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而①③④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反对故选D10.康有为、梁启超曾向光绪帝提出的主张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的是()A.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B. 设立农工商总局C.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D. 在京师办大学堂【答案】A【解析】立行宪法大开国会遭到了大臣的反对在“百日维新”中没有被采纳符合题意BCD均被采纳不符合题意11.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12.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明治维新对知识分子的吸引②甲午战争失败对国人的刺激③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学日本的状况材料显示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显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兴趣故①正确1895年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知识分子继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②正确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1年到1911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涉及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清政府选派学生出洋学习讲求专门学业故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故④错误故选D13.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A. 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B. 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C. 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D. 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王韬等人宣扬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进行启蒙式的宣传” 而郑观应则进一步主张设立议院这一主张有利于冲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但不能体现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故A正确 C错误郑观应等人没有将理论付诸实践且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刚刚产生缺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必要的经济基础故B错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 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错误14.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这反映出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②维新派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③列强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难以撼动④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98年9月在国内形势日趋紧张之际维新派决定求助在华列强“可知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帝国主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希望帝国主义帮助中国变法所以○②正确根据材料”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可知说明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和革新的道路所以④正确列强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列强不愿支持维新派是因为害怕引起顽固派的反感不利于维护在华的利益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和扩大在华的侵略权益因此③说法不准确综上所述①②④说法正确所以选D项③说法错误所以排除ABC项15.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 光绪帝没有实权B. 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 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 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答案】C【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各省官员或是顽固派的代表人物或因担心顽固派的反对而损害自身利益因而大都反对变法维新反映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强大故选C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6.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的记忆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记忆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梁启超先生认为历史学习与治史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弘扬民族传统铸魂立德梁启超所言发生的背景正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当时摆在国民面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救亡图存求得民族独立与自强为此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努力在进行抗争与探索自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外来侵略与自身面临曲折时以国家大义为重不计个人荣辱显示了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尽管有认识的局限但无畏地反抗侵略者的爱国斗争使当时的官员亦采取赞同认可态度让西方人认识到自身的非正义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民族意识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则走上用革命手段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发展之路显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与自强正是在中国人的努力中不断迈进当今在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作为青年学子更要学习了解历史对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更需要民族认同与自豪感更需要以国家、民族为重【解析】本题根据材料中相关人物的记载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①认识治史、学史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历史功能②结合时代背景对梁启超的认识进行论述、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和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的角度论述、从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的角度论述③结合材料中各阶层挽救危局的努力活动及其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意义进行论述、结合林则徐的主要成就从睁眼看世界等角度论述、结合义和团运动反抗外来侵略的影响、从激发民族情感的角度论述结合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从对推动中国社会进程的角度论述④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责任和担当阐述时要做到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据材料概括变法的主要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意图17.(2)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教训17.(3)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因素【答案】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成立农工商总局意图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解析】第一小问“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成立农工商总局第二小问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发展民族工业【答案】教训改革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尽量拓宽利益面减少变法阻力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防止党派之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应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尽量拓宽利益面减少变法阻力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防止党派之争【答案】因素时代变迁史学理论发展史料占有与挖掘研究者自身素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代变迁史学理论发展史料占有与挖掘研究者自身素养18.(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18.(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答案】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解析】题主要从所学知识入手解答但是千万不能脱离材料特别是要抓住材料的第一句话第【答案】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解析】题首先看清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也就是说要严格按材料回答不可脱离材料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一方面说明了康有为要求变法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急于求成的心态材料二赫德、唐才常等人的态度可以说明变法内容贪大求全变法理论有失偏颇变法阵营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材料三从变法给人的利益造成严重冲击的角度来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19.(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19.(2)阅读材料三据图1指出其广场的布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两侧柱廊有何宗教寓意?【答案】不同特点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原因在政治上古希腊实行城邦制度公民政治盛行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文化上古希腊孕育了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尊卑纲常伦理【解析】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胜建筑物”得出古希腊集市广场开放、随意根据材料二“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得出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封闭、规整第二小问原因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分析政治上古希腊是西方民主的源头实行公民政治中国古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思想是古希腊是人文精神的滥觞中国古代重视等级纲常的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答案】图拉真广场的布局特点层次分明功能丰富宗教寓意犹如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各地的朝圣者【解析】第一小问从图中可知层次分明功能丰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犹如教皇张开的双臂时刻准备拥抱来自各地的朝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以政变的形式收场,原因很复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最近20多年的研究表明,在1898年秋天的北京,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但这场政变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清政府对维新势力进行镇压,也要看到先有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企图利用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的新军及毕永年、唐才常等江湖力量,包围慈禧居住的颐和园,试图以暴力手段解决反对派,推动变法。
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于是慈禧迅速出击,逮捕、杀戮六君子,康梁等人也被迫流亡海外。
——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材料二 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是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
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进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
但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结果许多改革措施都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
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选自《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材料三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的后来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1)材料一、二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提出了哪些看法?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三认为戊戌变法研究中主要依据的两部文献史料存在着怎样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解析:第(1)问,主要是针对材料加以概括即可。
依据材料一“先有
康有为策划武装暴动……然而,改革者的这些举措很快被后党获悉”和材料二“改革之初,康有为们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可以提取出有效的信息。
回答根本原因时要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代背景、特点综合考虑,不可回答过简。
第(2)问,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难回答。
史学研究要注意的问题,要根据前面的回答加以拓展。
答案:(1)看法:材料一认为是由于维新派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暴动,招致顽固派镇压;材料二认为是由于维新派对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斗争策略,没有注意尽量减少对立面。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政治上不成熟,与顽固派对比实力悬殊。
(2)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融入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的真实性。
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2.(2012年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
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材料二 不以民为重,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
盖因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材料三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
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趋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
”“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
——严复《原强》和《天演论》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有何体现?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的政治主张的特点,材料一中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材料三中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这些主张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可根据所学来概括总结。
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的政令中的体现即可。
答案:(1)特点:康有为: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梁启超:提出民权思想;严复: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影响:阐明了变法主张,宣传了变法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2)体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民间创办报纸、学会。
3.(2012年南通模拟)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
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
……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
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
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
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
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之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
球诸国所未有一也。
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
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兴起的相似原因。
(2)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和消极影响。
(3)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
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中日两国的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相似处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
第(2)问,根据材料一可分析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是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
消极影响有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
第(3)问,从材料二可理解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有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
根据所学,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响;其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
答案:(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封建统治面临危机;民族危机加剧。
(2)理由:亚洲野蛮落后,欧洲文明先进。
消极影响:日本不断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
(答侵略朝鲜、发动侵华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亦可)
(3)理由:日本文字、政俗,与中国相似;日本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功。
看待:有利于争取光绪帝对维新变法的支持;扩大维新运动的影
响;为救亡图强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赞扬;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不发动广大群众,维新变法不会成功。
4.(2011年高考浙江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解析:第(1)问,从戊戌变法的方式理解,维新派依靠光绪帝,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地方官员大多阳奉阴违,拒不执行。
因此导致“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
第(2)问,要理解光绪帝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不甘做亡国之君,力图变法自强,摆脱民族危机,因此说“方向是正确的”。
而维新派不顾形势,仓促推动变法,并且急于求成,实行激进式改革,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使得变法昙花一现。
答案:(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
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