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图书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档案:

建筑设计:OMA/LMN

主要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地址:华盛顿州西雅图第四大街1000号

完工时间:2004

获奖情况:《时代》杂志(Time)2004年最佳建筑奖、2005年美国建筑师学会的杰出建筑设计奖(AIA Honor Awards)、美国图书馆协会杰出图书馆建筑奖等

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

总建筑面积:33700平方米

项目简介:

曾经的西雅图图书馆和大多数的市立图书馆一样,陈旧、单调、以藏书为中心,而且大量访客都是来打发时间的中年人。它们的门可罗雀要归因于电子书刊的风行,但现在,电子技术不再是这栋图书馆的直接威胁,相反,它巧妙地借力打力,把电子阅读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开创了图书馆的全新格局。

在接到这个任务的那一刻,雷姆·库哈斯就已经意识到了它的难度。为了响应重复利用的理念,西雅图图书馆的新馆地点选在了原址上,但设计风格却变得更具时代感。

从远处看过去,这就像一位耸立在市中心的钢铁巨人。超大的凹斜采光玻璃顶篷能为室内提供斑驳的自然光影,双层镀膜玻璃的透光性也非常出色。它周身散发着变化多端的力量感,在这里,既有用于网络资源浏览的多媒体中心—第五层,也有传统图书馆的布置—第十层。网纹布置的玻璃/钢铁构架也如梦似幻,甚至还有一个地下公共停车场。

西雅图人为它赋予了一个神圣的称谓:全民图书馆(Libraries for All)。实际上,它确实配得上这一荣誉。新馆长Deborah Jacobs在主持这一项目时广开言路,积极采纳市民和投资方的意见。换言之,市民不需要为基金会里的1.964亿美元贷款埋单,就能参与建设自己的图书馆,而且不必担心有人指责自己“指手划脚”,这实在是件很鼓舞人心的事。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栋11层高的建筑并非纯粹的图书馆。因为除了145万余份书籍资料外,它还提供了开放性多媒体应用,在传统图书馆中这几乎是无可能出现的。在第五层,这里有超过400台计算机供读者下载资讯和网络文献,而贯穿多层的螺旋式升降通道也是一大亮点,这也难怪它会获评“最具活力的建筑”这一殊荣。

西雅图图书馆并没有狭小的阅读室,每一个阅读地都是尽可能开放的。高高的天顶,温暖的日光,没有隔墙,连少儿乐园也不例外。一层设置了Faye G.Allen儿童学习中心,并用粉红、黄色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设计师还为他们设计了一款名为“泡芙”的儿童座椅,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很快爱上这里。

室内的安静气氛和窗外的绿化契合得相当融洽,而雨水采集、循环灌溉系统也进一步增添了它的可持续性。需要特别点出的是,它还有很多隐藏的惊喜,如果你善于搜寻,可以在三层找到星巴克咖啡厅和小说杂志阅读区域,用以调节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2007年建筑视觉奖”的头衔已经证明了它的成功,但可能让你无法想象的是,其75%的建筑材料都来自于东侧的码头,而且绝大部分为损坏材料的重新炼造,只有不足20%的材料为异地运输来的。所以在惊叹于它巧夺天工的构思之余,设计师们还得认识到它的代表性:西雅图图书馆绝对是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一栋建筑。

设计理念:

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中央图书馆试图拨开概念的面纱,寻找到其背后的理性支撑。正是通过对图书馆形制的深入反思,库氏才得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其空间布局策略,实现了对传统图书馆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颠覆,通过设计实现都市建筑空间与媒体虚拟空间的首次结盟。

首先,库哈斯界定义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再仅是关于书本的文化机构,而是所有新旧媒体共存、互动的场所。其次,库哈斯尝试创造出一种新建筑概念:将真实世界空间的激动人心的特质与虚拟空间中的组织结构的清晰性结合起来。真实的图书馆空间和虚拟的网上空间被纳入同一个建筑计划共同进行设计,并且形成互动关系。库哈斯宣称,信息技术不是一种威胁,相反可以起到一种文化整合作用。建筑师有潜力将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设计得吻合起来,使之成为彼此反映的镜像,而不再分离……(编辑按:这在十年前尤为可贵,而世界的发展也证明了库氏的眼光毒辣,高瞻远瞩。)

1.功能体块、流线

库哈斯把当代图书馆的复杂功能和内部活动进行整合压缩,重组成九个功能区,提出了了“5+4”的体块组合方式,形成了五个尺度不同的实体与它们之间形成的四个虚体,这种操作方式使五个相对私密的功能体块间自然形成了活跃的公共空间。实体代表着不同的相对私密的功能,顶层的体块为办公,往下依次是螺旋书库、采编、仓库及设备停车。中心阅览作为单独的一部分,悬浮于建筑的上部,下面的开敞空间为演出,交流,文化活动等公共性更强的功能,提高了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作用。根据基地现有高差,在其不同标高层设有不同人员的出入口。主要人流出入口设在北面的第五大街上,由三层进入,并就近设置单独的残疾人入口;在南面的第四大街设有少儿图书及外文入口,避免了大量人流对于少儿的干扰。各个功能体块间主要以电梯和自动扶梯相连,不同的人流被分送到相应体块内,可以最快速的完成自己的借书过程。整个建筑虽然规模宏大,但流线清晰合理,使用高效。

2.空间

各相对固定但错动的功能体块由于位置和面积的变化会自然形成很多奇特的多角空间,并与其所夹的公共活动空间紧密咬合,二者相互补充形成了流动而又透明的空间,不同形态的贯穿空间开敞明亮,整个图书馆没有一处空间是一样的,但感觉又是自然生成不留人工痕迹的,人们在其中进行着各种活动,不同的事件在此发生,有些也许与图书并不直接发生关系,也许只是人们午休的好去处,正如伊东丰雄的仙台媒体中心,为的就是为人们营造出一个舒适轻松的城市活动空间,正如库哈斯本人所称的:是“城市的起居室”,这也正是其目的所

在。该图书馆中,既是空间也是功能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其开架书库部分。整体由类似赖特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式的螺旋楼层组成,这种手法在库哈斯早期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方案

中也有体现,如螺旋馆——资料查询馆,在西雅图图书馆中终于得以实现。该丰富、新奇空间的配置是与其采用了一种新的图书分类方式分不开的,他认为:在现今,跨学科学习、应用愈发重要,所以他把书分为虚构的(Fiction)和非虚构(No Fiction)的两类,整个螺旋书库利用杜威十进制图书分类系统3,按书号的顺序,从“000”到“999”,依次排列,沿坡道形成一条连续的书带,单独分隔的书库消失了,除小说以外的所有书籍都被陈列在一个空间内,不管什么背景的人都可以在同一个空间内阅览书籍,人们可以任意的在书库的各楼层间穿梭,大大节约了读者借阅的时间。新的图书检索系统可以向任何专业背景的读者提供所有有关的其他专业的书目及内容介绍。

在图书馆内部特定空间的营造上,库哈斯大胆的运用色彩,通过不同色彩的冲击形成丰富而又多变的空间。如会议空间采用全红色配以曲线的形式,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楼梯和地面局部也采用红色处理,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和划分空间的作用。而通往采编区和螺旋书库的自动扶梯则为明亮的黄色,强调了主要的交通流线,使借阅者第一眼就可以找到通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路径。

在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结合上,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库哈斯尝试创造出一种新的建筑概念:将真实世界空间的激动人心的特质与虚拟空间中的组织结构的清晰性结合起来,并且形成互动关系,他在具体空间的设置上进行了一定的考虑,如在通往报告厅的自动扶梯两侧墙面上,时刻有动态的影像不断闪现,给人营造一种虚幻诡异的氛围,读者在感受实体的黄色空间的同时,也会被变换的画面所展现的空间景象所吸引,从而创造出一种幻觉:不知自己身在何方——现实?幻境?

整个图书馆从街道的景观到入口,再到内部的城市起居室,通过会议或混合交互区,到达高潮的螺旋书库,最终以阅览区收尾,给读者创造了一种与以往传统图书馆完全不同的空间体验和心理感受。各种空间相互贯穿、不同形式相互交错、多样的色彩交替呈现、柔和多变的光线相互交织,徜徉其中简直就是一种身心的洗礼。

3.形式

在这里形式本身并不是库哈斯关注的焦点,他所真正关注的是通过建筑的手法,发展出一种新的组织形制,从而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空间体验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变化。整个图书馆的形式乍看上去一个庞

然大物,不知所云,但其中隐藏的内在的逻辑却是相当理性而合理的,错动的五个体块在形成不同流动与透明性空间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建筑的外部形态,他所要做的仅仅就是用一层表皮把它罩起来,只不过表皮本身的构造需要细致的设计罢了。至于它的折板状的建筑外型是否呼应西雅图错移山脈与转折河流的地景,11层楼高的量体里是否是书籍堆摞的意向,这些相对于其内在的操作逻辑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4.结构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