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五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实训文档 第5章 常用网络命令实践
实验5-4 常用网络命令实践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用网络测试命令的语法功能(2)掌握常用的网络故障分析及排除的方法二、实验内容运行常用网络测试命令,学习网络故障排除的方法,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加深对网络层协议的理解;(1)ipconfig命令(2)ping命令(3)tracert命令(4)nslookup命令(5)netstat命令四、实验步骤1.ipconfig命令ipconfig是调试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命令,通常大家使用它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还可以查看主机的相关信息如:主机名、DNS服务器、DHCP 服务器等。
在CMD命令行模式下输入“ipconfig /?”可以显示ipconfig的格式和参数说明。
(1)显示网络配置详细信息命令格式:ipconfig /all,可以显示网络适配器完整的TCP/IP配置信息。
如图5-81所示,我们得知该网卡MAC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IP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S服务器地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备份网络设置命令格式:ipconfig /batch bak-netcfg说明:将有关网络配置的信息备份到文件bak-netcfg中。
(3)为网卡动态分配新地址命令格式:ipconfig /release说明:去除网卡(适配器1)的动态IP地址。
命令格式:ipconfig /renew说明:为网卡重新动态分配IP地址。
2.ping命令利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联通性。
主要功能:用来测试一帧数据从一台主机传输到另一台主机所需的时间,从而判断主响应时间。
(1)图5-82中是使用ping命令测试可达性返回的信息。
总共返回了________个测试数据包,其中bytes=32表示测试中发送的数据包大小是_________字节;time<1ms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TL=6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系统默认值为_________。
INTERNET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第五章 文件传输
此时你已经利Anonymous 此时你已经利Anonymous匿名登录 Anonymous匿名登录 到微软的ftp服务器。 ftp服务器 到微软的ftp服务器。
3.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1)连接时提示: ftp:connect; connect refused 或 ftp:connect; host is unreachable. 意味着主机连接失败, 意味着主机连接失败,可能是因为远程主机 已停机或网络线路故障。 已停机或网络线路故障。
B)mget 多文件下载命令, 格式: mget 文件列表 文件列表是指用空格分隔的多个文件名顺序排 列,文件中可以使用通配符“ *”(代换多个任意 字符)和“ ?”(代换一个字符)。 C) binary和ascii命令,设置文件传输方式:binary设 置为二进制代码传输,ascii设置成ASCII码字符 方式传输。
Connected 220 ftp Microsoft. FTP Service (Version 3.0) anonymous user (:(none)): 输入匿名用户名
331 Anonymous access allowed, send identify (e-mail name) as password wang @ Password: 输入自己的e-mail地址或 地址或guest. 输入自己的 地址或 230-This is FTP. 230 Anonymous user logged in ftp>
Internet的计算机(像安装Windows 95的用 户)提供了一个文件传输的标准——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FTP同其他Internet服务一样,使用客户/服 务模式运行,你可以使用FTP工具从一台 Internet主机上将你需要的文件拷贝到你的计算 机上,也可以将你的文件放置到该主机上(权 限许可的话)。这要求你有主机的帐号和口令 或一个对该主机有效的邮件地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5、6
5.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
(1) 该阶段网络称为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也称为 该阶段网络称为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 高速互联网络。 高速互联网络。 (2) 开始将各种计算机网络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 开始将各种计算机网络通过通信线路互连起来, 出现了全球互连网--Internet; 出现了全球互连网--Internet; (3) 用异步传输模式技术(即ATM技术)进行网络 用异步传输模式技术( ATM技术)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 , 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技 术准备。 术准备。
5.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二、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 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在不同时期,从不同 的角度出发有不同定义。 从资源共享角度出发,可把计算机网络定义 (1) 从资源共享角度出发,可把计算机网络定义 为“以能够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 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各自具备独立功能的计 算机系统(可以是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 微机等)之集合”。
5.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3) 该网络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该网络架构图如下图所示。
5.1 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4)与第一代网络的显著区别在于:第二代网络的 多台主计算机均具有自主处理能力, 多台主计算机均具有自主处理能力, 不存在主从 关系;终端和中心计算机间的通信已发展到由通 信子网负责的计算机和计算机间的通信;网络功 能以数据通信为主发展到以资源共享为主。 能以数据通信为主发展到以资源共享为主。
本课程教学内容
第6章 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集 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集
网络接口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
盛立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件第五章
熟悉局域网的特征、体系结构、 802标准和组网模式。
理解并掌握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 制方法。
理解并掌握以太网技术。
学 习 目 标
掌握以太网交换机设备。
理解并掌握快速网络技术。
掌握虚拟局域网和无线 局域网技术。
5.1 认识局域网
5.1.1 局域网的a Network,LAN)简称为“局域网”,是一种将较小地理范围内 的各种数据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它既具有一般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又有如下特征: (1)网络所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通常不超过十公里,甚至只在一幢建筑或一个房间 内,传输介质以光纤和双绞线为主。 (2)数据传输速率高,一般为10 Mbit/s~100 Mbit/s,目前已出现高达10 Gbit/s的局域网。 (3)误码率低,一般在10-12~10-8以下。这是因为局域网通常采用短距离基带传输, 可以使用高质量的传输媒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质量。 (4)协议简单,结构灵活,组网成本低、周期短,便于管理和扩充。 (5)一般侧重共享信息的处理,通常没有中央主机系统,而是以PC为主体,包括终端 及各种外设。
5.1 认识局域网
7
1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IEEE 802标准所描述的局域网参考模型 只对应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 如图 5-1 所示。局域网参考模型将数据链路 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 LLC (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与介质访问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 )子层。 LLC 子层完成与介 质无关的功能,而 MAC 子层完成依赖于介 质的数据链路层功能,这两个子层共同完 成数据链路层的全部功能。
图5-1 局域网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5.1 认识局域网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第5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16
(4) 网状型 网状型拓扑结构又称为无规则型。在网状拓扑结 构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是任意的,没有规律,每两个 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可能有多条。 网状结构的网络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理位臵的计算 机经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连接而成的 目前实际存在和使用的广域网基本上都是采用网 状拓扑结构。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 5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 5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4)域名 IP地址的定义非常有用,但它记忆起来十分不方便。因此 ,每台主机又可以取一个便于记忆的名字,这个名字就是 域名地址。如主机202.196.64.4的域名地址是 。 一个完整的域名地址由若干部分(一般不超过5部分)组 成,各部分之间由小数点隔开,每部分有一定的含义,且 从右到左各部分之间大致上是上层与下层的包含关系。域 名地址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址‛。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 5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12
5.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分类与结构
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节点和通信线路组成的几 何排列,也称网络物理结构,有星型、总线型、环型、网 状型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 5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1) 总线型 总线型在一条单线上连接所有工作站和其他共享 设备(文件服务器、打印机等)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 5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5.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分类与结构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三个主要阶段 (1)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系统:以单机为中心的通信 系统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初)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 5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
5.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分类与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五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五章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第五章通常涵盖了网络层的相关重要知识。
网络层作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关键层次,承担着数据分组的路由选择和转发等核心任务。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路由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确定数据分组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最佳路径。
这就好比我们在出行时需要规划一条最优的路线,网络中的数据分组也需要找到一条最快捷、最可靠的路径来传输。
为了实现路由选择,网络层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路由算法。
其中,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是比较常见的两种。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通过相邻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来更新路由表。
每个路由器会告诉邻居自己到各个目的地的距离(通常用跳数来衡量)。
然而,这种算法可能会存在计数到无穷大的问题,导致路由环路的出现。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则相对更加复杂和准确。
每个路由器需要了解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最短路径来构建路由表。
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地避免路由环路,但计算量较大,对路由器的性能要求较高。
除了路由选择,网络层还负责数据分组的转发。
当数据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将其转发到下一个合适的节点。
转发的过程通常是基于目的地址进行的。
网络地址转换(NAT)也是网络层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私有网络中,使用的是私有 IP 地址,这些地址不能在公共网络中直接使用。
NAT 技术可以将私有 IP 地址转换为合法的公共 IP 地址,从而实现私有网络与公共网络的通信。
IPv4 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网络层协议,但由于其地址空间有限,IPv6 逐渐得到推广。
IPv6 具有更大的地址空间、更好的安全性和扩展性。
在网络层中,还涉及到一些控制和管理机制,比如拥塞控制。
当网络中的数据流量过大,导致网络拥塞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拥塞,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常见的拥塞控制方法包括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等。
另外,网络层的服务质量(QoS)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同的应用对网络性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实时性要求较高的语音和视频通信需要较低的延迟和抖动,而文件传输则对可靠性要求较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期末复习总结(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知识要点1、第一章资源子网的组成部分完成数据处理任务的硬件、软件的集合称为资源子网。
由主机、主机上的各种外设以及主机上的资源和各种终端组成。
网络发展阶段1.主机-远程终端互联主要特征:解决了主机与远程终端互连的问题,实现了远程用户共享有一个主机资源的目标,但是并没有在不同的主机之间共享资源。
2.主机-主机互连主要特征:主机与主机之间实现了互联,终端用户可以共享不同主机上的资源,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3.网络标准化分层次设计网络——网络体系结构出现了SNA、DNA、OSI(七层模型)等4.局域网的兴起局域网——将企业或学校内部的计算机互连成网,彼此共享资源。
微型机功能加强→分布式计算模式(与集中计算模式对等)5.Internet时代Internet起源于ARPAnet,在Internet主干网上连接了各国家和地区的主干网,国家和地区的主干网又连接了企业、学校、政府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通信2.资源共享3.分布式处理4.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网络按地域位置划分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1.局域网:将有限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及外部设备连接成网络,彼此高效地共享资源。
如共享文件和打印机。
技术特点:1)覆盖范围有限2)结构简单、容易实现;3)速度快;4)私有性。
2.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一般在几十公里以上,覆盖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者更大范围。
(与局域网使用的网络技术不同)3.城域网:城域网是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网络,覆盖范围在几十公里内,用于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企业、机关、学校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实现一个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网络拓扑结构(括号中是有n个节点,计算直连线个数)1总线结构 n2环形结构 n3星形结构 n-14树形结构 n-15.网形结构n(n-1)/2网络发展的热点问题,如物联网、云计算等1.物联网定义: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第5章 局域网组网
5.5.1 DHCP概述 DHCP概述
●
DHCP,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应用层协议,用来暂时指定某一台机器IP地址。 应用层协议,用来暂时指定某一台机器IP地址。 通过DHCP服务器来集中动态地管理局域网中使用的IP地址和其他 通过DHCP服务器来集中动态地管理局域网中使用的IP地址和其他 TCP/IP配置信息,简化地址的配置管理。 TCP/IP配置信息,简化地址的配置管理。 遵循着客户机/ 遵循着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 预先配置一段可供分配的IP地址范 预先配置一段可供分配的IP地址范 围 计算机启动时发送一个 (192.168.0.11 ~192.168.0.100) ~192.168.0.100) DHCP请求给DHCP服务器 DHCP请求给DHCP服务器 DHCP请求 DHCP请求 DHCP协议 DHCP协议 应答: IP: 192.168.0.50 IP: DHCP服务器 DHCP服务器 其他TCP/IP参数信息 其他TCP/IP参数信息 租用期限
第5章 局域网组网
5.3.1 双绞线的接口与制作
二、双绞线跳线制作工具 二、双绞线跳线制作工具
RJ-45压线/剥线钳 斜口钳 网线测试仪(Link Tester)
第5章 局域网组网
5.3.1 双绞线的接口与制作
三、RJ-45接口标准 三、RJ-45接口标准
1 2 3 4 5 6 7 8
T568A T568B
5.3.1 双绞线的接口与制作
跳线: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网络设备之间短的连线。 跳线: 双绞线跳线:双绞线两端压制RJ-45接头形成的连线。 双绞线跳线: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课件U5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检验和 —— 占 2 字节。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 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在计算检验和时,要在 TCP 报文段的前面加上 12 字节的伪首部。
位0
8
16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确认 ACK —— 只有当 ACK 1 时确认号字段才 有效。当 ACK 0 时,确认号无效。
位0
8
16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终止 FIN (FINis) ——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 1 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端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 放运输连接。
位0
8
16
5.1.4 端口
端口用一个16位的端口号进行标志。 但端口号只具有本地意义,即端口号只是 为了标志本计算机应用层中的各进程。
如果把主机比作一间房子,端口就是 出入这间房子的门。端口是通过端口号来 标记的,端口号只有整数,范围是从0到 65535。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战》课件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战》课件第五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实战第五章:网络传输层第一节:传输层概述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层是位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一层,主要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本节将介绍传输层的作用、特点以及常用的传输协议。
传输层的作用是通过网络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并在传输过程中提供可靠性、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服务。
传输层的特点包括面向连接、可靠性传输、复用和分用等。
常用的传输协议有两种: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适用于对数据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UDP则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适用于对数据传输效率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第二节:传输层协议TCP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常用于应用层的数据传输。
本节将介绍TCP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TCP协议参数。
TCP的特点包括可靠性传输、面向连接、全双工通信、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TCP通过TCP套接字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工作原理包括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数据分段和重传机制、四次挥手释放连接等。
在TCP协议中,有一些常用的参数需要了解,包括窗口大小、拥塞窗口、滑动窗口等。
窗口大小用于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并根据接收方的确认信息进行调整;拥塞窗口用于控制网络拥塞程度,通过拥塞控制算法进行调整;滑动窗口用于实现流量控制,通过滑动窗口协议进行调整。
第三节:传输层协议UDP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常用于对数据传输效率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本节将介绍UDP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UDP协议参数。
UDP的特点包括无连接、不可靠、面向报文、简单和高效等。
UDP 通过UDP套接字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其工作原理包括将应用层的数据报文封装成UDP数据报并发送,接收方则将UDP数据报解封装,并将数据报传递给应用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材部分复习提纲2014版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复习提纲一、教材内容复习资料1.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起来,在网络协议和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数据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1.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才能构成网络。
网络中的各计算机具有独立功能。
2.计算机之间要通信,要交换信息,彼此就需要有某些约定和规则,这些约定和规则就是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基础。
3.网络中的各计算机间进行相互通信,需要有一条通道以及必要的通信设备。
通道指网络传输介质,它可以是有线的(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线等),也可以是无线的(如激光、微波等)。
通信设备是在计算机与通信线路之间按照一定通信协议传输数据的设备。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使用户能够共享网络中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计算机网络分类按地理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简称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简称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简称WAN)按通讯介质分类:有线网(双绞线网、同轴线网、光纤网)无线网(微波通信、激光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按通信传播方式分类:点对点传输方式的网络:由一对对机器间的多条传输链路构成。
信源与信宿之间的通信需经过一台和多台中间设备进行传输。
广播方式网络:一台计算机发送的信息可被网络上所有的计算机接收。
按拓扑结构分类:常用络拓扑结构:总线、星型、环形、树型等其它分类方式(详见教材)按网络的传输速率分类按网络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分类按网络带宽分类按交换方式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1)传输文件(2)电子邮件、IP电话、视频会议、信息发布、交互式娱乐、音乐2.资源共享: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五章知识点
5.1网络管理1.网络管理中心:通常由一组功能不同的控制设备组成,它们指挥和控制网络中心的其他设备一起完成网络管理的任务。
2.网络管理中心的配置通常与网络管理方式及网络规模密切相关,网络管理的方式主要有集中式管理和分布式管理两类。
3.当网络中需要设置网络管理中心时,其核心设备是一台或几台网管服务器,网管服务器有海量存储设备,保存必要的系统软件映像、数据库信息和实用开发软件等。
4.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通常具有5个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记账管理和安全管理。
5.配置管理是指对网络中每个设备的功能、相互间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参数进行监控、控制和配置调整,它反映了网络状态的变化。
6.故障管理是用来维持网络的正常运行的。
7.网络故障管理包括及时发现网络中发生的故障和找出网络故障产生的原因,必要时启动控制功能来排除故障。
控制功能包括诊断测试、故障修复或恢复、启动备用设备等。
8.故障管理的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9.常用的故障管理工具有网络系统、协议分析仪、电缆测试仪、冗余系统、数据档案和备份设备。
10.性能管理的指标通常包括网络响应时间、吞吐量、费用和网络负载。
11.记账管理主要是对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进行记录并核算费用。
12.安全管理功能是用来保护网络资源安全。
1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体系结构是从早期的简单网关监控协议(SGMP)发展而来的,是Internet组织用来管理采用TCP/IP协议的互联网和以太网的。
14.SNMP的特点:1)虽然SNMP是为在TCP/IP之上使用而开发的,但它的监测和控制活动是独立于TCP/IP的;2)SNMP仅仅需要TCP/IP 提供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服务。
15.SNMP提供了五类管理操作:1)get操作:用来提取特定的网络管理信息;2)get-next操作:通过遍历活动来提供强大的管理信息提取能力;3)set操作:用来对管理信息进行控制;4)get response处理:用来响应get、get-next及set操作,返回他们的操作结果;5)trap 操作:用来报告重要事件。
网络技术与应用-ch5-16-221
是, 100ms
第5章 端到端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
7
因特网运输层协议
可靠、按序的交付:传 输控制协议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面向连接服务
可靠数据传送服务
拥塞控制服务
传送的数据单位是 TCP 报文段(segment)
不可靠、不按序交付:用 户数据报协议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第5章 端到端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
26
小结
已学习的端到端协议内容:
运输层地位和作用 多路复用/分解 端口和套接字 UDP 检验和
第5章 端到端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
27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
主动打开套 接字 连接
19
第5章:内容提要
5.1运输层协议概述 5.2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 5.3无连接运输协议UDP
5.4面向连接的运输协议 TCP 5.5拥塞控制原理 5.6TCP拥塞控制 5.7小结
第5章 端到端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
20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RFC 768]
视频:10 kbps-5 Mbps
弹性服务
数据完整性
多媒体应用
时延敏感 容忍丢包
设计网络应用,需要
基于TCP(可靠)或 UDP(短时延) 开发?
存 储 音 频 / 视 容忍丢失 音频:几kbps-1 Mbps 是 , 几
频
秒
视频:10 kbps-5 Mbps
交互式游戏 容忍丢失 几kbps-10kbps
5
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的关系
运输层填补网络层和应用层间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April, April 2013董开坤Computer Networks & Applications 1Chapter5: Ch t 5: 运输层主机A应用进程A 应用层 运输层 网际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首部 首部 首部 首部 应用程序数据 数据部分 数据部分 数据部分 数据部分 01100010 … 比 特 流 … 10011100 物理传输媒体 尾部主机B应用进程B 应用层 运输层 网际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Computer Networks2运输层运输层协议概述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传输控制协议 TCP 概述 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TCP 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TCP 可靠传输的实现 TCP的流量控制 TCP 的拥塞控制 TCP 的运输连接管理Computer Networks 3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5.1.1 进程之间的通信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运输层向它上面 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 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 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 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当网络的边缘部分中的两个主机使用网络的核 心部分的功能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时,只有位于 网络边缘部分的主机的协议栈才有运输层,而 网络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都只用 到下三层的功能。
Computer Networks 4运输层为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提供了逻辑通信 输 用 程提供 辑5 4 3 2 1 IP 层 AP1 AP 2 应用进程 应用进程 端口 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 端口 AP3 AP4 5 4 3 2 1主机 A AP1 AP2 路由器 1 LAN1 WAN IP 协议的作用范围 运输层协议 TCP 和 UDP 的作用范围 路由器 2 LAN2主机 B AP3 AP4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实际上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 用进程互相通信 用进程互相通信。
网络技术与应用-ch5-17-222
第5章 端到端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
15
位0
8
16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 推送 PSH (PuSH) —— 接收 TCP 收到 PSH = 1 的报文段, 就尽快地交付接收应用进程,而不再等到整个缓存都填满 了后再向上交付。
第5章 端到端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
17
位0
8
16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 同步 SYN —— 同步 SYN = 1 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 连接接受报文。
第5章 端到端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
21
位0
8
16
24
31
TCP 首部
数据 偏移
源端口
目的端口
序号
确认号
保留
U AP RSF R CS SY I G KH T NN
检验和
窗口 紧急指针
选 项 (长 度 可 变)
填充
20 字节
固定
首部
• 紧急指针字段 —— 占 16 位,指出在本报文段中紧急数 据共有多少个字节(紧急数据放在本报文段数据的最前 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网络层第一讲数据交换方式一、数据交换方式通信子网是若干网络节点和链路按照某种拓扑形式互相连接起来的网络。
一个进网的数据流到达的第一个节点称为源节点;离开子网前到达的最后一个节点称为宿节点。
网络层必须能为所有的进网数据流提供从源殿到宿点的通路,实现这种数据通路的技术称为数据交换技术或称数据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线路交换)方式数据交换方报文交换存储转发方式数据报分组交换分组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第二讲网络层概述一、网络层的任务网络层的任务是要以分组为单位将数据信息从源节点传送到目的节点。
二、网络层的作用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在相邻两个节点之间透明、可靠的传送数据帧的功能基础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通信,将从传输层交出的数据以分组为单位,从源节点通过通信子网延适当的路径传输到目的节点。
三、网络层的功能1、向传输层提供服务2、路由选择3、拥塞控制4、网络互联四、网络层提供的服务1、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虚电路服务2、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数据报服务五、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虚电路服务1)什么叫做虚电路在通信之前需要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上的网络连接,我们称之为虚电路。
2)建立虚电路的过程建立连接数据交换拆除连接(1)虚电路的建立提供虚电路服务的节点,除有一张路由表外,还有一张经过本节点的虚电路入口、出口表,所谓建立两个主机之间的虚电路,实际上就是填写这两个主机之间沿途各节点的入口、出口表。
(2)数据传送虚电路一旦建立,所有待发的数据分组均由此虚电路传送。
这样,当一个分组沿一条虚电路传送时,分组头不需要目的主机的全部地址,只要带虚电路号就可以了。
(3)虚电路的释放当数据传输结束后,源主机发一呼叫清除分组给目的主机,目的主机送回一清除确认分组给源主机。
至此,该虚电路就释放了,即从入口、出口表中删去相应信息。
2、无连接的网络服务——数据报服务1)没有虚电路建立的过程,每一个发出的分组(称为一个数据报)都携带了完整的目的地址信息,因而每一个分组都可以独立的选择路由。
2)分组到达目的节点的顺序有可能与发送顺序不完全一致,甚至会失去某些分组。
3)要求接收方主机具有重新排序、纠正重复或丢失分组的功能。
4)在每个节点同样要有一个路由表,按照每个分组所携带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来决定应沿哪条路径转发分组。
第三讲拥塞控制拥塞控制一、几个概念1、什么是吞吐量?吞吐量(Throughput)是指单位时间内系统所处理的信息量。
2、什么是输入负载?输入负载是指单位时间内资源子网向通信子网所传送的信息量。
3、什么是拥塞?当网络中的流量过大时,就会导致网络中的节点不能及时的处理和转发所到的分组,从而增加信息的传输时延。
若流量再增大,则会使某些节点因无缓冲区来接收新到达的分组,使网络的性能明显变差,这时网络的吞吐量将随着输入负载的增加而下降,这种情况称为拥塞。
4、什么是死锁?通信子网中某一处发生拥塞,因丢弃过量的分组而引发发送节点重发这些分组,它所占用的缓冲区不能得到正常的释放,到达发送节点的分组也会因为得不到缓冲区而丢失,这种连锁反应很快波及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引起全局拥塞。
严重的拥塞会使网络的吞吐量下降到零,网络完全不能工作,即网络发生了死锁。
死锁的分类1)存储转发死锁直接死锁 间接死锁出现拥塞的条件对资源的需求>可用资源单纯的增加资源不一定能解决拥塞问题,甚至可能更坏。
二、拥塞预防的方法 1、预定缓冲区法 适用于虚电路子网。
2、抑制分组法在出现拥塞前兆时,对分组进行截流。
输出线路利用率u=近期实际数据数率/最大数据数率 3、许可证法限制通信子网中的分组数目,使之不超过某一固定值。
A BA C4、分组丢弃法第四讲 路由选择 基本概念1、路由是指对到达目标网络所进行的最佳路径选择。
2、网络层完成路由功能的专有网络互连设备称为路由器。
3、第三层交换机4、软件路由5、路由器将所有关于如何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信息以数据库表的形式存储起来,这种专门用于存放路由信息的表被称为路由表。
6、路由选择模块当路由器得到一个IP 分组时,由路由模块来根据路由表完成路由查询工作。
理想的路由算法一、什么叫做路由算法网络节点在收到一个分组后,决定在哪一条输出链路上传送下去所使用的策略。
二、理想的路由算法的一些特点 1、正确性 2、简单性 3、坚固性 4、稳定性 5、公平性 6、最佳性最短路径选择算法例:寻找从节点A 到网络中其它各节点的最短距离。
令D(v)为源节点(A )到节点V 的距离。
令N 表示网络节点的集合,初始时N={A}。
令l(i ,j)为节点i 到节点j 的距离。
算法: 1)初始化(A ,V)若节点A 与节点V 直接相连。
D(v)=∞若节点A 与节点V 不直接相连。
2)寻找一个不在N 中的节点W ,其中D(W)值为最小,把W 加入到N 中,然后对所有不在N 中的节点,用D(V)和[D(∞)+λ (∞,V)]中的较小的值去更新原有的D(V)值,即: D(V) min [D(V) ,D(∞)+λ (∞,V)] 3)重复步骤2)直到所有节点都在N 中为止。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1、静态路由是指网络管理员根据其所掌握的网络连通信息以手工配置方式创建的路由表表项,也称为非自适应路由。
2、动态路由是依靠路由协议自主学习而获得的路由信息,也称为自适应路由。
A B C DEF1112 3 5 2325第五讲IP协议一、IP协议的作用与特点1、I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协议。
1)无连接表明IP协议不维持IP分组发送后的状态信息,并且每个数据分组的处理是相对独立的。
2)不可靠意味着IP协议不能保证每个IP 分组能够成功地到达目的结点,也不保证分组传输顺序的正确性。
新型的计算机网络必须满足要求有一条是能够非常可靠的传送数据,但因特网的网络层使用IP协议,它只能提供不可靠的传输,那么这里有没有矛盾?网络协议是IP 没错. 但是构建网络的协议是一个协议栈,叫做TCP/IP. TCP是可靠的传输机制,使用握手原则来建立连接.而并非IP单一的执行网络规则。
2、IP协议是一个支持异构网络互连的网络层协议。
不同网络技术的主要区别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IP协议通过对IP分组的有效定义,以统一的IP分组传输提供了对异构网络互连的支持,将各种网络技术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差异统一在了IP协议之下,向传输层屏蔽了通信子网的差异。
二、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1、IP数据报中的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是网际层用以标识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逻辑地址。
1)可配置的编址模式1)层次化的编址模式2、物理地址如:MAC地址。
1)采用静态的编址模式2)采用连续地址编码MAC地址作为一种平面化的地址,他不能提供主机所处的网络位置或结构信息。
三、IP地址的结构、分类与表示1、IP地址的结构IPv4定义的IP地址是一个32位长度的二进制地址,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组成。
其中网络标识用于标识该主机所在的网络,又称网络号;主机标识则表示该主机在相应网络中的序号,又称主机号。
2、IP地址的表示1)IP地址以32个二进制数字形式表示,不适合阅读和记忆。
为了便于用户阅读和理解IP地址,Internet管理委员会采用了一种“点分十进制”表示方法表示IP地址。
2)将IP地址分为4个字节(每个字节8个比特),每个字节用十进制表示,每个十进制数的取值范围是0~255,且相邻两个十进制数间用“.”分隔。
3、IP地址的分类1)IP地址一共分为5类:A类、B类、C 类、D类和E类。
其中A、B和C类地址是基本的Internet地址,是用户使用的地址,为主类地址。
D类和E类为次类地址。
A类地址的前一个字节表示网络地址,且最前端1个二进制位固定是“0”。
表示的地址范围是从1.0.0.0~127.255.255.255。
A类地址允许有27―2=126个网络(网络地址的0和127保留用于特殊目的),每个网络有224―2=16777214个主机。
B类地址的前两个字节表示网络地址,且最前端的2个二进制位固定是“10”。
表示的地址范围是从128.0.0.0~191.255.255.255。
B 类地址允许有214=16384个网络,每个网络有216―2=65534个主机。
C类地址的前三个字节表示网络地址,且最前端的3个二进制位是“110”。
表示的地址范围是从192.0.0.0~223.255.255.255。
C类地址允许有221=2097152个网络,每个网络有28―2=254个主机。
D类地址不标识网络,一般用于其它一些特殊用途,如供特殊协议向选定的节点发送信息时使用,它又被称作广播地址。
它的地址范围是从224.0.0.0~239.255.255.255。
E类地址尚未使用,暂时保留将来使用。
它的地址范围是从240.0.0.0~主机标识网络标识247.255.255.255。
2)特殊IP地址及其作用A:网络标识地址具有正常的网络号部分,而主机号部分为全0的IP地址代表一个特定的网络,被称为网络标识地址或网络号地址。
102.0.0.0 138.1.0.0 198.10.1.0分别代表了一个A类、B类和C类网络位于同一网络中的主机必然具有相同的网络号,而且它们之间可以直接互相通信;而网络号不同的主机之间则不能直接进行相互通信,必须经过第三层网络设备如路由器进行转发。
B:网络广播地址具有正常的网络号部分,而主机号部分为全1的IP地址代表在指定网络中的广播,被称为直接广播地址。
102.255.255.255138.1.255.255198.10.1.255分别代表在一个指定的A类、B类和C类网络中的广播。
C:回送地址在A类网络中,当网络号部分为127、主机部分为任意值时的地址被称为回送地址。
该地址用于网络软件测试以及本地进程之间的通信。
如:用127.0.0.1来测试本地IP软件是否正常。
四、IP地址的规划IP地址的分配可以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
1、静态分配所谓静态分配是指由网络管理员为主机指定一个固定不变的IP地址并手工配置到主机上。
2、动态分配动态分配主要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式、通过动态主机控制协议(DHCP)来实现。
第六讲子网的划分一、IP地址规划中的两个问题1、IP地址的浪费。
2、地址资源的短缺。
网络管理刺激了IP地址的需求。
为了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解决IP地址资源的短缺,人们引入了子网划分。
二、子网划分的概念1、子网划分是指由网络管理员将一个给定的网络分为若干个更小的部分,这些被分出来的更小的部分称为子网。
2、对子网划分,可以将表示主机地址的二进制数中划分出一定的位数用做本网的各个子网,剩余的部分作为相应子网的主机地址。
划分多少位二进制给子网,取决于具体的需要。
在划分了子网以后,IP地址实际上就由三部分组成——网络地址、子网地址和主机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