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变换角色,产生互动,让学生学习到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教育只有在对真、善、美统一,知、情、意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师生交流

改革了十多年的中国音乐教育,不仅极须树立起主体意识、研究和认识自身,而且还应从更深的层面上——情感教育的高度上进行思考和探讨,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魅力是当前音乐教学实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在音乐教学中也同样得到体现,即学习音乐过程应是:“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的研究——音乐的情感再体验。”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情感教学的运用技巧,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与在感情投入中学习到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是音乐教学中一直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情境,培养情感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情感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俗话说“触景生情”,说明了情境对人生情的重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是培养学生积极美好情感的重要条件。当某种情境能够引起人的情感想象时,即是生情。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生情”。

以境养情: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

境。设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达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的效果。恰当地设境可以营造与音乐作品相适应的气氛,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什么样的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例如,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从小树立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信念,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创设情境。在学唱前,教师用形象、生动并富感染力的语言,讲述英雄小八路的故事。当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再进行启发和引导,号召全体学生向英雄小八路学习,长大做一名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样,学生在英雄小八路事迹的感召下,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就种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二、以情激情、以情启思、以思促情

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激发、调动的,同时学生之间互相激发,产生互动。音乐课堂上应该是一种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变换角色的过程,从而产生互动激情的环境,这是实现情感教学的前提。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这个道理。在音乐课上或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就要把握这个“情”字,就如教师是音乐知识火花的点播者,使学生与教师水乳交融,融为一体,使音乐流动起来。教师以自己的情志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转轴拨转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要善于把情感寓于音乐教学之中,用真实、诚挚的

情感去启发、感染学生。要做到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和丰富的感染力为学生示范(演唱、演奏、指挥、表演、创作等)。要努力通过自身情感的充分投入,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用音乐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例如,指导学生欣赏《京调》一课时,我用充满激情的音调,向学生讲解了《京调》是一首欢快、活泼、悠扬的曲子。同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国宝,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运用电教多媒体,生情并茂地讲解了扮演京剧的四个行当,“生、旦、净、丑”及各自的表演特点。通过教师情感的表现,学生兴奋起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师生的情感自然和谐地融汇为一体。

三、体态语言,二者结合,表达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学生,才能以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本身并无情感可言,或者自己的情感倾向不为学生所知,根本就谈不上去感召学生,教师表达和传递情感的方式很多,但最直接、最快捷的就是教师的语言和体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情感时,要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在语调、语速上做到恰到好处,力求准确、生动、清晰、抑扬顿挫,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师的语言是打动学生的主要媒介,但平淡的语言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时,要有感染力,要

注意语调、音量等各个因素的变化,同时使用的语言也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例如,介绍作家聂耳时,如果按下面的语言进行评述,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聂耳是我国特别有名的作曲家,他为抗日救国尽了最大努力,他通过写歌曲来唤醒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号召同日本鬼子作斗争。小朋友,你们说聂耳为什么这样做?(回答后教师继续)因为聂耳热爱自己的祖国。小朋友们,聂耳这样一个伟大的作曲家那么爱国,我们应不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呢?如果有人欺负中国人,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抓住音乐要素,深化情感体验

音乐语言是作者传递情感的媒体,作品中的关键乐句和音乐的高潮处,往往是作者情感喷发的火山口。正确分析、把握理解音乐元素,如音高、音速、节奏、旋律、调式、和声等,在关键乐句和音乐高潮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和碰撞,是深化学生对作品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中,迸发出情感的火花。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音乐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感。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缺乏活动经验,因此它的情感体验浅显。因而,对低年级必须适应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生动活泼的演唱,演奏和聆听一些愉快活泼、悠扬优美的歌曲。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知识逐渐拓宽,情感不断丰富,可以逐

步扩展到不同情感、富于变化、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不同情感及相应的音乐语言的表现方式。例如:知道明朗雄壮的音乐多用大调式表现;柔和忧郁的音乐则多用小调式表现。当音乐表现奋发急促时,节奏紧张且句法短促;表现委婉柔和时,节奏和缓且句法悠长。上行音调多表现昂扬向上的情绪,而下行的音调则常与悲哀、痛苦相联系等,这些都是音乐表现方式的一般规律。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情感塑造。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变换角色,产生互动,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与在情感的投入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教育只有在对真、善、美统一,知、情、意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