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第六节--特殊痕迹检验

第六节--特殊痕迹检验
要有三种,即冲击波载荷、机械载荷和热冲击载荷。
精选2021版课件
16
(三)玻璃破碎痕迹的特征
• 辐射纹 • 同心圆纹 • 断面弓形纹 • 末梢纹
精选2021版课件
17
(四)不同械具造成的玻璃痕迹 特征
精选2021版课件
18
(四)不同械具造成的玻璃痕迹 特征
精选2021版课件
19
(五)玻璃破碎痕迹的勘查
2.牙印鉴定
了解案情 检验现场牙印 检验嫌疑人牙印样本 比对检验 综合评断 制作鉴定书
精选2021版课件
47
六、纺织物痕迹检验
纺织物痕迹是指纺织物在承痕体上所留 下的印压痕迹或纺织物的整体分离痕迹。
精选2021版课件
48
(一)纺织物的痕迹特征
• 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形成的特征
– 纱疵和织疵 – 纺织物的组织结构特征
• 摩托车、汽车
• 非机动车
精选2021版课件
22
(二)车辆痕迹特征
车辆痕迹是指犯罪现场和交通肇事现场上车 辆所遗留的车辆轮胎以及其他部位留下形象痕迹 和各种分离物的总称。
• 车辆参数特征 • 地面轮胎痕迹特征 • 车辆行驶特征 • 车灯花纹特征 • 附属痕迹特征 • 微量物证特征
精选2021版课件
精选2021版课件
12
3.整体分离痕迹的鉴定
• 目的:鉴定现场提取的分离体与嫌疑分离 体是否可以构成同一整体。
• 依据:根据分离痕迹特征的整体对应关系。
• 程序:
– 通过对各个分离体的检验,根据一般特征,确定分离 体的种属是否相同;
– 通过分离痕迹特征,确定分离方法;
– 通过分离面或分离缘形态进行比对检验,确定分离体 之间的整体对应关系;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教程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教程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教程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检验
部分
痕迹
技术
方法
介绍
防范
检验
教程
痕迹 学生
安全
技术
应用
领域
案例
学习
通过
分析
内容摘要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教程》是一本介绍痕迹检验技术的专业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痕迹检验的 基本技能和方法。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痕迹检验的概述、痕迹的形成与分类、痕迹检验的技术 和方法、痕迹检验的实践应用等。
在痕迹检验的技术和方法部分,本书介绍了常见的痕迹检验技术,如指纹检验、足迹检验、工具 痕迹检验等。每一种技术都详细介绍了其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本书还介绍了现代科技在痕迹检验中的应用,如3D打印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等。
在痕迹检验的实践应用部分,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将痕迹检验技术应用于实际案件中。 这些案例既包括经典的刑事案件,也包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安全防范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 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痕迹检验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本书在介绍手印检验时,强调了对手印的采集和识别的重视。手印是犯罪现 场中最常见的痕迹之一,也是识别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书中详细介绍了 如何采集和识别不同类型的手印,包括指纹、掌纹和指节纹。通过实际操作,学 生可以学会如何使用各种器材和方法来采集和识别手印,从而为后续的侦查工作 提供有力支持。
我想谈谈这本书的不足之处。虽然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但我觉得它还可 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例如,书中对于某些特殊痕迹的识别和检验并没有进行详 细的阐述,这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有些遗憾。书中也缺乏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 践经验,这可能会让读者感到有些滞后。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枪弹痕迹检验》实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教学掌握:1、枪械的原理和枪弹结构。

2、枪弹痕迹的分类及形成。

3、掌握枪弹痕迹检验的概念及枪弹痕迹的分类。

4、掌握射击弹头上的痕迹及造痕客体5、掌握射击弹壳上的痕迹及造痕客体。

二、教学对象刑事技术专业本科三、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四、有关问题说明教学时数调整时,内容后有“*”,表示可选。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见附表)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每次实验2学时)实验一、枪械结构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枪械的的结构和射击循环动作原理,掌握枪支闭锁机构的闭锁过程、闭锁动作与各机件的位置,熟练掌握射击过程中与枪弹接触的各个机件之形状、位置、尺寸,并分析其形成痕迹的位置、形状和尺寸。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枪械的原理难点:枪械的七个循环动作三、内容1、学习枪械的分类;2、了解观察枪械的结构;3、熟悉枪械各部分结构。

四、复习思考题:1、列出枪械的分类。

2、简述枪械的原理。

3、简述64手枪的结构。

实验二、弹头痕迹观察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弹头痕迹的总体形态,掌握射击不同阶段和枪支不同部位在弹头上形成痕迹的具体形态、位置和尺寸,重点掌握阳膛线痕迹的结构和细节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射击弹头上形成的各类痕迹的形态、位置出现的稀密程度难点:能够全面地对弹头上的痕迹加以分类三、内容1、观测标画射击弹头上进膛、拔弹、坡膛痕迹2、观测标画射击弹头上的线膛痕迹①寻找膛线痕迹,确定膛线痕迹数量,确定膛线痕迹的宽度,确定膛线痕迹的倾斜方向,膛线痕迹的斜度;②小线纹痕迹③棱线痕迹和金属卷屑四、复习思考题:1.射击弹头上可能会留下哪几个类痕迹?它们分布的一般位置和典型形态是什么?2.射击弹头上一般会遗留下哪些线膛痕迹物征?哪些必然会出现?哪些可能得到反映?3.射击弹头上各类痕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哪些特征是枪膛结构特点的反映?哪些是发射前后附加的?实验三、弹壳痕迹观察实验*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弹壳痕迹的总体形态,掌握射击不同阶段和枪支不同部位在弹壳上形成痕迹的具体形态、位置和尺寸,重点掌握击针头痕迹、拉壳钩痕迹、抛壳挺痕迹的结构和细节特征。

痕迹学理论与应用试验教学大纲

痕迹学理论与应用试验教学大纲

《痕迹学理论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痕迹学理论与应用概述了痕迹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途径,包括痕迹学研究内容、技术和方法、痕迹学的基本原理、痕迹化石分类学、痕迹相模式及其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痕迹化石埋藏学与痕迹组构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生命活动时的习性规律及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因素,了解生物的发展演化规律和生物群落的生态条件。

本课程对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大帮助,对今后从事煤、油、气田勘探的学生具有指导意义。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痕迹学理论与应用》实验是一门专业选修课实验,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以下内容:1.进一步掌握和深化《痕迹学理论与应用》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

2.掌握鉴定痕迹化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三、实验项目设置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别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必做/选做已开/未开说明承担实验室1 陆相、过渡相痕迹相观察并描述Scoyenia、Teredolites、Psilonichnus痕迹相的组成特征2 专业验证性 2 必做未开地球科学馆2 海相痕迹相观察并描述海相痕迹相的组成特征2 专业验证性 2 必做未开地球科学馆3 绘制遗迹化石组构素描图选择一类痕迹相进行素描及特征描述2 专业综合性 2 选做未开普通地质实验室四、考核方式每个具体实验项目的具体考核,以每次预习、实验纪律、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四部分为基础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给出实验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20%。

五、实验教材与参考书1. 胡斌主编,痕迹学理论与应用.1997。

痕迹检验学_史力民_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学_史力民_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与要求: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对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特殊痕迹)的发现、提取、分析方法及常规检验技术。

二、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各种痕迹进行同一认定的方法、步骤。

教学对象:本科:文检专业方向、视听资料专业方向、交通安全专业。

教学时间:第三学期,总学时:48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痕迹检验学》课讲授大纲第一章绪论(4学时)重点:1.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2.痕迹检验的程序难点:1.同一认定原理及应用第一节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0.5)第二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0.5)第三节寻找、发现、采取、记录痕迹(1)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0.5)第五节痕迹检验的程序(0.5)第六节痕迹检验的工作原理(1)第二章手印检验(14学时)重点:1.指纹的分类体系及其应用价值2.手纹特征的种类及其应用3.手印显现常规方法4.现场手印的分析步骤及方法5.手印鉴定的程序、步骤及方法难点:1.手纹特征的特定性及稳定性表现2.手印显现方法的要求和适用条件3.手印分析中诸特征的综合运用第一节手印的特点和作用(2)一、手印与指纹二、指纹的特点三、手印的作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一、手印的形成二、手印的分类第三节指纹的特征(3)一、乳突纹线的形态二、指头的基本类型三、手掌乳突花纹四、乳突花纹的细节特征第四节现场手印的勘查与提取(3)一、寻找、发现手印二、显现潜手印的基本方法第五节现场手印的分析、判断(1)一、分析、确定犯罪手印二、分析判断手印的遗留部位第六节记录提取现场手印与收取样本手印(2)一、记录现场手印二、固定、提取现场手印三、收取样本手印第七节手印的初步鉴定(2)一、鉴定的准备工作二、初步筛选三、初步比对四、综合评断思考题:1.指纹分类主要分哪几个步骤?各步的意义何在2.手纹的特征有哪些,其价值应怎样考核?3.寻找、发现、显现手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怎样综合分析手印的手别?5.捺印手印应注意哪些问题?6.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第三章足迹检验(12学时)重点:1.赤足的解剖结构、足型特征2.鞋的生产原料及加工工艺特征、穿用修补特征3.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常规足迹的发现、提取4.足迹鉴定的步骤及常用特征难点;1.局部足型特征2.磨损特征3.疑难足迹的固定、提取4.变形足迹的鉴定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0.5)一、足迹检验的特点二、足迹检验的作用第二节足迹的形成与分类(0.5)一、足迹的形成二、足迹的分类第三节足迹特征(3)一、赤足足迹特征二、穿鞋、袜足迹特征三、步法特征第四节足迹的变化(1)一、案犯心理状态和伪装二、鞋底与地面条件三、负重与负重方式第五节足迹的勘验与收集(2)一、寻找现场足迹二、发现确定案犯的足迹三、提取现场足迹和搜集样本足迹四、现场足迹记录第六节足迹分析(3)一、分析鞋种二、分析案犯的个人特点第七节足迹鉴定(2)一、预备检验二、分别检验三、比较检验四、分析评断与鉴定结论思考题:1.何谓足型局部特征?主要有哪些2.鞋子成型工艺有哪些?分别具有哪些特征?3.鞋的穿用特征有哪些?4.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有哪些?5.石膏制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魏中礼刘道朋编写司法检验实验室目录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第一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第二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第三节痕迹检验的条件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程序第二章手印检验第一节手印检验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手印检验的程序和方法第三节手印检验结论的评断与运用第三章足迹检验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第二节足迹检验的特征和依据第三节足迹检验方法和综合评断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第一节工具痕迹检验概述第二节工具痕迹检验的分类第三节工具痕迹检验的方法第四节工具痕迹检验结论评断与运用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概述第二节射击弹头痕迹检验第三节射击弹壳痕迹检验第四节射击情况的分析与判断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第一节牙齿痕迹第二节车辆痕迹第三节锁痕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第五节纺织物痕迹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痕迹检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时】36【开课学期】第5学期【教学对象】法学普通本科一、课程特点和教学定位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和司法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案件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痕迹检验技术对于促进侦查、狱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法学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实践操作性、文理综合性的特点。

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专业知识理论的内涵及司法实务所包含的丰富实践经验;学习和养育实践意识和职业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专业人才所必要的观察分析技术和技能。

本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是培养法学和司法检验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常规的检验原理、检验程序和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巩固所学法学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验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刑技痕迹学实验大纲

刑技痕迹学实验大纲

《痕迹检验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实验英文名称: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属性:专业基础教材名称:《痕迹学实验》总学时及实验学时:每学期96/48学时应开实验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交通事故处理、文检、图象专业方向先修课程:一、课程简介痕迹学实验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交通事故处理、文检、图象专业方向学生必修的实验课。

该实验课通过对痕迹特征的观察、分析、应用和痕迹的发现提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强学生对痕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认识,使学生在痕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并形成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模拟办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该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痕迹样本的获取、痕迹特征的认—1 —识、痕迹的发现提取、痕迹的分析和鉴定等。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一)学习痕迹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1.能够自行阅读实验教材和查阅资料,正确理解实验原理。

2.能够借助教材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痕迹提取设备。

3.能够正确认识痕迹特征及利用痕迹特征进行痕迹分析和痕迹鉴定。

4.掌握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并具有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三)通过模拟办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2 —四、实验教学方法—3 —1.学生独立进行观察和操作,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在上述各项实验中除验证性、熟练性实验外,还要逐步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

五、考核方式1.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现场考核 20分2.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操作能力考核 30分3.实验报告 50分实验成绩以100分计算。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痕迹检验题教学提纲

痕迹检验题教学提纲

痕迹检验题教学提纲1、痕迹检验做出同一认定是依据痕迹具有的(特定性)。

2、(相对稳定性)为痕迹检验提供了可能性和时间上的保证。

3、构成双箕斗中心花纹的乳突线为(曲线形)。

4、终身基本不变是指手纹从胎儿在母体中第(六个月)形成完成开始,到死亡后完全腐烂或火化为止,处于量变的过程。

5、构成绞形斗中心花纹的乳突线为(螺形线)。

6、箕型纹是由(三个)系统构成;其内部系统是由(箕形)线构成。

7、一条纹线分出一条长度为5毫米以内的勾状短枝,称为小勾。

1、属于广义痕迹物证的是(A伤害人身形成的伤痕、血迹 B毒害案件中的残留毒品C作案人在现场扔下的工具D 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烟头E案犯遗留的纽扣)2、属于狭义痕迹物征的是(A案犯留下的汗液手印B案犯留下的鞋底花纹C案犯开锁留下的撬压痕迹D案犯遗留在现场的射击弹壳)3、痕迹的特点是(A客观反映性B相对稳定性C 特定性D关联性)4、痕迹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可分为(A人体痕迹C物体痕迹D 动物痕迹)5、按痕迹的形态分类,痕迹可分为(A平面痕迹C 立体痕迹)6、痕迹按造痕体与承痕体的作用方式不同分类,可分为(A静态痕迹D动态痕迹)7、按痕迹特征所反映的内涵分类,痕迹可分为(A动作习惯痕迹C形象痕迹D 整体分离痕迹)8、根据同一认定的主体分类,同一认定可以分为(A鉴定型同一认定D非鉴定性同一认定)9、根据同一认定的客体分类,同一认定可分为(A 人身同一认定B 场所同一认定C 物体同一认定)10、根据同一认定的依据分类,同一认定可分为(A形象特征同一认定B习惯痕迹特征同一认定C物质成分特征同一认定D时空位置特征同一认定E气味特征同一认定)11、根据同一认定的结论分类,同一认定可分为(A确定性同一认定 C非确定性同一认定)12、在不改变痕迹物质成分的前提下,增加痕迹色差,使其显现的方法,主要有(A附着法B镀膜法D光致荧光法E不可见光摄像法) 13、通过化学反应改变痕迹物质的成分和化学性质,使其显色的方法,主要有(A颜色反应C沉淀反应) 14、痕迹鉴定书文字部分,正文的叙述由(A 绪论B检验C论证D结论)组成15、下列客体上遗留的新鲜汗液手印哪些可能碘熏法显现(A白纸D本色木E塑料物体)16、指头乳突花纹的基本类型包括(A弓型纹B 箕型纹C斗型纹D混杂型纹)17、依据附着物的不同变化分类,可以把手印分为(A加层手印C减层手印)18、记录手印的方法有(A照相法B录像C文字记载D绘制示意图)19、公开捺印的对象通常包括(A 服刑人员B被拘捕的在押人员C 收容劳教人员D 事主和平常可能接触出事地点的人员)20、粉末显现汗潜手印的操作方法包括( A直接刷显法B撒粉刷显法C磁性刷刷显法)21、手印的提取方法主要有(A 照相法B复印法C提取实物D制作模型)22、寻找、发现现场手印的原则(A先重点后一般B先静观后动C先观察后处理)23、根据形成手印的中介物质的不同,手印可分为(A汗液手印B 血液手印D油质手印) 10、手纹的特点(A人各不同B终生基本不变C触物留痕 D认定人身)填空题1、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 和作用力。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摘要:一、痕迹检验技术概述1.痕迹检验技术的定义2.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性二、痕迹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1.痕迹的分类2.痕迹的提取与固定3.痕迹的检验方法三、痕迹检验技术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1.案例一:指纹鉴定2.案例二:足迹鉴定3.案例三:纤维鉴定四、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1.实训目标2.实训内容3.实训步骤与方法4.实训成果评价正文: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痕迹检验技术是一种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犯罪工具及涉案物品中遗留的痕迹进行检验、鉴定的方法。

它在刑事侦查、司法鉴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篇文章将对痕迹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份实训指导,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一、痕迹检验技术概述痕迹检验技术,又称物证技术,是指运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对犯罪现场、犯罪工具及涉案物品中遗留的痕迹进行检验、鉴定的技术手段。

它包括痕迹的分类、提取与固定以及痕迹的检验方法等多个方面。

痕迹检验技术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揭露犯罪事实、证实犯罪分子犯罪行为具有关键作用。

二、痕迹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1.痕迹的分类:痕迹主要包括物理痕迹、化学痕迹和生物痕迹等。

物理痕迹主要是指物体在运动、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痕迹;化学痕迹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痕迹;生物痕迹是指生物体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痕迹。

2.痕迹的提取与固定:痕迹的提取是指从案发现场或涉案物品中分离、收集痕迹的过程;痕迹的固定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使痕迹在后续的检验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变。

3.痕迹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对比法、综合法、统计法等。

对比法是将提取到的痕迹与已知样本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综合法是将多种检验方法综合运用,对痕迹进行综合分析;统计法是通过概率统计方法,评估痕迹的认定结论的可靠性。

三、痕迹检验技术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1.案例一:指纹鉴定。

通过比对犯罪现场提取到的指纹与嫌疑人指纹样本的一致性,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证据。

《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手印检验

《刑事技术》第3章痕迹检验手印检验








线
弓形线:从一侧流至
另一侧,弯曲成 “箭弓”状的纹线

伏 呈 波
浪 线 :
浪上
状下
的起

线
箕形线:从一侧流向另一侧,流出一段后
弯转返回而形成的箕线状纹线。
箕头
上箕枝 下箕枝
环形线
呈闭合圆环状的纹线。有长圆和正圆之分 。
箕口
开口、闭口 左倾、右倾 抬头、附头
螺形线:绕一端点旋转一周以上所形成的螺状纹线
(2)
与两侧的指间纵行纹线汇成三角为“Y”形结构,其
中食指和小指根弧形线呈倾斜状,且流程较长。

指 B:各指间纵行纹线多弯转流向小指侧,有时流回同一指
根 间的另一侧构成箕型纹,少数流入另一指间构成弓型纹
,斗型纹在指根区不及为常见。







(3)、内侧区花纹基本形态
全区纹线多凸.外角点起按上,下支线开始 追迹,当终止,分叉,中断时,按增 大范围原则追迹
➢b. 上,下支线选择
✓①对箕形纹:只有一个三角沿上 、下支线同时追迹,至箕口处
✓②对斗形纹:因有两个三角,选包 围面积大的 上、下支线,追至对侧三 角相应支线端点附近。
3、指头乳突花纹的基本类型
(1)、分类方法(6步分类法)
1
花纹整体
组成结构 2
内部
具体形态 3
中心花纹
倾向\流向
4
中心纹线
高低,长短
5
中心腔内
线数结构 6
与三角
相对位置
弓型纹
箕型纹
斗型纹
杂型纹

痕迹检验学(课程大纲修订版)

痕迹检验学(课程大纲修订版)

注意:大纲主要看每个章节的第二部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简述以及考核目标。

考核目标中主要看加黑部分、尤其是后面加以说明或标有页码的部分。

另外注意看本大纲50页中关于命题的说明。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刑事技术》多媒体课件.第3章.痕迹检验.第1节

《刑事技术》多媒体课件.第3章.痕迹检验.第1节
2、承痕体:相互作用后出现痕迹 的客体,是痕迹的载体。 对应造痕体形成痕迹的3种情况, 承痕体通过自身塑性形变或体 表微量物质的转移而形成痕迹
某强奸案现场窗台 上灰尘减层足迹
木质客体上的平面足迹
3、作用力:又称载荷,使两者相互 作用形成痕迹的一种机械力量 作用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影 响痕迹形成的种类与质量。
2、犯罪痕迹:
即由于犯罪行为而遗 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
3、狭义犯罪痕迹
即由于犯罪行为使造 痕体与承痕体产生接 触作用或分离作用, 在作用部位上出现的 形象反映
曲XX 头部钝器打击创口
木质客体上的平面足迹
马XX 背部单刃刺器形成的创口
二、痕迹的形成
三要素(造痕体\承痕体\作用力)
1、造痕体:是形成自己反映形象 的客体,是痕迹所反映的主体。 A、硬度大,靠引起对方的塑性 形变而留痕。 B、分泌物、附着物,遗留在承 体上形成痕迹。 C、粘走承痕体表面微量物质而 留下自己接触面的形态
包括有:
1、刑事侦察学基础理论 2、刑事技术 3、现场勘查
4、侦察措施、策略 5、案件侦察 6、刑事犯罪情报学
其中刑事侦察的三大支柱是:
➢ 刑事技术(痕检、文检、法医、化验、照相) ➢ 特勤、耳目、关系 ➢ 犯罪情报、资料(犯罪预测、串并案件、寻找线索)
一、痕迹的概念
➢1、痕迹:
是事物运动遗留的印象或形象
特征比对照片
手印鉴定书 论 证
目 录 榕公刑技痕字第20011056号 现场指印和刘典新右手中指
正文…………………………1
手印鉴定书现场手印方位照片…………2
绪论
样本二者同属右旋曲形斗型纹, 花纹的具体形态和纹线
现场手印全貌照片………福…3州市二公00安一局年台九江月分三局十技日术下午中,队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
痕迹检验技术是指通过对物体表面的痕迹进行检验和分析,从中获取有关物体性质、结构和使用情况的信息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痕迹检验技术的实训指导:
1. 实验目的:了解痕迹检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痕迹检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器材:实验台、显微镜、显微镜刻度尺、标本、放大镜、化学药品(如溴酸铅、球果胺、硫酸等)等。

3. 实验步骤:
a. 准备工作:清洁实验台和实验器材,准备需要检验的标本。

b. 观察痕迹: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标本表面的痕迹。

注意观察痕迹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c. 收集痕迹:使用相应的工具(如胶带、粘土等)将痕迹收
集起来,注意不要损坏痕迹。

d. 痕迹检验:根据痕迹的特征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

常见的
痕迹检验方法包括化学检验、显微分析、光谱分析等。

e. 结果分析: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痕迹的性质和来源。

4. 注意事项:
a.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或使用有毒化学品。

b.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和器材的清洁,避免外来杂质影
响检验结果。

c. 对于需要收集痕迹的标本,要避免损坏痕迹,可以使用合
适的工具进行收集。

d. 在选择痕迹检验方法时,要根据痕迹的特征和实验条件进行判断,选择合适的方法。

痕迹检验技术的实训指导主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了解痕迹检验的原理和方法,掌握痕迹检验的基本技巧,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技能。

第九章-工具痕迹检验技术

第九章-工具痕迹检验技术

第九章工具痕迹检验技术一、工具痕迹的概念工具痕迹是指工具在机械力作用下使承受客体在与其相接触的部位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工具痕迹是形象痕迹.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作用力、造型客体(工具)及承受客体三个基本要素。

二、工具痕迹的种类工具痕迹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一)按形成痕迹的工具分类1、一般工具痕迹:指日常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入螺丝刀、钳子、剪刀、锤子、斧子、铁锹等工具形成的痕迹。

2、专业工具痕迹:指由某一行业或某一部门专用的工具。

如电工、木工专用的工具,修花匠用的剪刀等工具形成的痕迹。

3、代用工具痕迹:指由本身不是工具,被作案人当作工具使用的物品,如砖瓦、石块、铁棍、木棒等形成的痕迹。

4、特殊工具痕迹:指由作案人为了作案而专门制造的工具,如拉码器、撬杠、涨钳子等形成的痕迹。

(二)按作用力的作用方式分类1、撬压痕迹:是指使用工具利用杠杆作用原理破坏客体,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2、打击痕迹:是指挥动工具利用碰撞作用破坏客体,在接触部位出现的痕迹,如用锤、斧背、棍棒等打击形成的痕迹。

3、擦划痕迹:是指在压擦力作用下,工具对客体表层形成的线条状痕迹。

4、钳剪痕迹:是指利用剪切刃口的剪切作用,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如钢丝钳的钳剪痕迹等。

5、刺切痕迹:是指利用劈力作用破坏客体所形成的痕迹。

6、割削痕迹:是指利用钻、锯、挫类工具对客体进行切削破坏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三)按痕迹的形态分类1、凹陷痕迹:是指承受客体在法向力的作用下,与工具相接触部位发生塌陷而形成的凹陷变形。

凹陷痕迹又可分为撬压凹陷痕迹和打击凹陷痕迹两大类。

2、线形痕迹:是指承受客体在切向力的作用下,与工具相接触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后,在被破坏的表面或端面上所形成的凸凹线带。

线形痕迹又可分为擦划线形痕迹和钳剪线形痕迹两大类。

第二节工具痕迹的特征一、凹陷痕迹的特征凹陷痕迹能反映造型客体本身的特点,如接触面的形状、花纹、凸凹点、缺口、裂纹等。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

痕迹检验技术实训指导1. 简介痕迹检验技术是一种通过检验物品上的痕迹来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

痕迹可以是指纹、血迹、毛发、纤维等,通过对这些痕迹进行分析和鉴定,可以为犯罪调查、法医学和科学研究等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本篇指导将详细介绍痕迹检验技术的实训内容和步骤,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2. 实训准备在进行痕迹检验技术实训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室环境的准备、实验设备的检查和实验材料的准备等。

2.1 实验室环境的准备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和安全设施,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且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和储存空间。

此外,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实验台、显微镜、光源等设备,以便进行痕迹的观察和分析。

2.2 实验设备的检查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检查实验设备的工作状态。

确保显微镜、光源、显微摄像头等设备正常工作,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2.3 实验材料的准备根据实验的需要,准备好各种实验材料,包括痕迹样本、试剂、滤纸、显微镜载玻片、显微镜盖玻片等。

这些材料应保持干燥、无污染和完整,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训步骤痕迹检验技术实训主要包括痕迹的采集、预处理、观察和分析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3.1 痕迹的采集痕迹的采集是实验的第一步,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常见的痕迹采集方法包括用胶带粘取指纹、用湿棉签收集血迹、用剪刀剪取纤维等。

在采集痕迹时,要注意避免破坏痕迹本身,同时避免污染。

3.2 痕迹的预处理痕迹的预处理是为了提高观察和分析的效果。

对于指纹,可以先用胶带粘取,然后将胶带粘贴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对于血迹,可以用湿棉签轻轻擦拭,然后将湿棉签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对于纤维,可以用剪刀剪取一小段,然后将其放置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在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痕迹的损坏和污染。

3.3 痕迹的观察痕迹的观察是实验的核心步骤,通过观察痕迹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可以获取相关的信息。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

《工具痕迹学》教学大纲广东警官学院技术系第一部分认识型实验为配合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一定的实验,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理解,这样的实验教学属于认识型实验。

这类实验课程应采取“观察——体会——理解”的模式,按照奥学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实验观察,体会到要搞清楚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得理解,明确其中的道理所在。

实验课程功能距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设置,制定合适的科目,这些科目的选择,应以加深理解为主,通过观察和体会,达到深刻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此类实验不必过多,但每次实验课的内容不应该太单一,可以把相互关系的几项课堂内容教学包含在一起,指定成为一次实验课的内容,这样即可以有利于课堂讲授的连接性,也可以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使学生通过一次实验理解相互关联的若干内容。

这了实验应紧跟课堂教学的进度,属必修课。

实验一两类工具痕迹观察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的形态,掌握两类工具痕迹的结构,掌握痕迹各部位的表现形式。

2.熟悉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的特征样式,掌握不同类痕迹的观察要点,学会评价特征质量,3.熟悉凹陷痕迹的特征寻找和确定方法,掌握痕迹特征与工具特征对应关系的分析方法。

4.理解凹陷痕迹和线条痕迹形成过程中,客体材料的变形性质。

5.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

二、实验内容1.观察线条痕迹的结构,确定痕起缘、止痕和痕迹面。

2.观察线条痕迹形成的过程中,在开始、中间、终止三个接触阶段上的痕迹反映的特点,凸凹起伏线痕中峰、谷、腰的具体形态。

3.观察凹陷痕迹的结构,确定痕壁、痕起缘、止缘和痕底。

4.观察打击凹陷痕迹在形成过程中,在开始、中间、终止三个接触阶段上痕迹反映,凹陷痕迹凸凹坑丘的形态、线条痕迹中起伏线条的形态及其与工具上相应特征起伏张台相反的性质。

5.观察、确定线条痕迹和凹陷痕迹的种类特征和个别特征。

三、实验要求1.明确两类痕迹的结构,理解三个接触阶段与痕迹的结构的对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大纲魏中礼刘道朋编写司法检验实验室目录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第一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第二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第三节痕迹检验的条件第四节痕迹检验的程序第二章手印检验第一节手印检验的基本工作原理第二节手印检验的程序和方法第三节手印检验结论的评断与运用第三章足迹检验第一节足迹检验概述第二节足迹检验的特征和依据第三节足迹检验方法和综合评断第四章工具痕迹检验第一节工具痕迹检验概述第二节工具痕迹检验的分类第三节工具痕迹检验的方法第四节工具痕迹检验结论评断与运用第五章枪弹痕迹检验第一节枪弹痕迹检验概述第二节射击弹头痕迹检验第三节射击弹壳痕迹检验第四节射击情况的分析与判断第六章其他痕迹检验第一节牙齿痕迹第二节车辆痕迹第三节锁痕第四节整体分离痕迹第五节纺织物痕迹第六节玻璃破碎痕迹《痕迹检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时】36【开课学期】第5学期【教学对象】法学普通本科一、课程特点和教学定位痕迹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和司法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案件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痕迹检验技术对于促进侦查、狱政管理、法学等专业的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法学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实践操作性、文理综合性的特点。

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专业知识理论的内涵及司法实务所包含的丰富实践经验;学习和养育实践意识和职业精神;学习和掌握法律专业人才所必要的观察分析技术和技能。

本课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

痕迹检验技术教学是培养法学和司法检验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理解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各种痕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常规的检验原理、检验程序和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巩固所学法学知识,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验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要求:痕迹检验技术教学课程以操作性实践为主,课堂讲授为辅;学生实际动手为主,教师理论引导为辅。

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熟悉痕迹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对各种手指印、手掌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的检验程序、检验方法,掌握制作痕迹检验鉴定书的规范要求,能自主完成痕迹检验的任务并初步具备出庭接受质询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述(4学时)【本章的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痕迹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理解痕迹检验在司法实践和办理法律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痕迹检验的对象和任务,重点掌握痕迹检验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1、痕迹检验的基础理论的理解深度2、对痕迹检验法律确认等知识点的了解3、对痕迹检验程序的严格把握程度第一节痕迹的形成与分类一、痕迹的概念和种类(一)痕迹的概念1、广义的痕迹。

由于犯罪活动所引起的一切物质形态的种种变化现象。

2、狭义的痕迹。

在犯罪过程中造型客体的外部特征,经过相互的作用在另一承受客体上的形象反映,即形象痕迹。

因此,狭义的痕迹不包括记忆痕迹和整体分离痕迹在内。

(二)痕迹的种类1、静态痕迹和动态痕迹静态痕迹指在痕迹形成过程中,造型主体与承受客体接触面保持相对不动,在承受客体表面形成的印痕。

动态痕迹指在痕迹形成过程中,由于造型主体与承受客体接触面的滑动形成的印痕。

2、平面痕迹和立体痕迹造型主体突破承受客体表面所产生的凹凸形象是立体痕迹;造型主体作用于承受客体表面,使其增加或减少某种物质微粒而呈现造型客体接触面外表结构形象的是平面痕迹。

3、可见痕迹和潜在痕迹凡通过观察能够发现的痕迹是可见痕迹;只有通过专门的工具仪器设备才能发现的痕迹是潜在痕迹。

二、痕迹的形成和基本属性(一)痕迹的形成根据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世界万物都是以物质为基本表现形式。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外力的作用而相互发生联系,从而引起自身或其他物质的变化并留下变化的印记,形成了各种反映运动和自身特征的痕迹。

痕迹是客观的,痕迹无处不在。

(二)痕迹的基本属性1、痕迹特征的特定性指一客体区别于自身以外的其它任何客体的特殊本质。

它不同于其它事物;只能和自身保持同一。

⑴自身固有属性不同(物理、化学、生物属性)。

⑵生产、加工过程中造成外表形态的特殊。

(尤其是工具痕迹)⑶客体使用过程中一些附加特征的添加使其更为特定化。

(形象痕迹)⑷人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习惯和技能的影响。

2、痕迹特征的相对稳定性痕迹之重要特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的属性。

事物的变化是绝对的,但在变化的过程中间存在有暂时的相对静止过程。

稳定性是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3、痕迹特征的反映性痕迹的特征借助一定条件,以不同形式反映自身的特征和相对客体的特征。

第二节痕迹检验的对象和任务一、痕迹检验的概念痕迹检验是指在诉讼过程中,按照诉讼法的规定,经当事人申请,司法机关决定,或司法机关主动决定、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有关痕迹和物品进行检查、检验,对案件的某写专门性问题做出判断结论的一种活动。

二、痕迹检验的法律特征(一)痕迹检验只能在诉讼过程中提起,检验程序应严格按照诉讼法的规定,由办案机关决定。

(二)检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检验活动的性质是以科技手段来核实判定证据的诉讼活动。

(三)进行痕迹检验的主体的只能是法定检验机构中的有检验资格的专家,只能是自然人而不能是检验组织或机构。

(四)检验检验的结论是我国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表现形式是检验结论,证据性质是专业性证人证言,这种检验在诉讼中进行,为实现司法职能服务。

三、痕迹检验的对象和范围(一)涉及法律专门问题的有形痕迹,即形象痕迹。

具体包括:手印、足迹、牙齿印、工具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枪弹痕迹等。

(二)涉案物品,即与案件有关的以自身外部特征证明案件某些问题的各种有形物品。

这里专指各种痕迹的承载物。

四、痕迹检验的任务(一)基本任务利用科技知识和专门手段,通过提供科学证据的形式为诉讼活动服务。

痕迹检验手段的适用面非常广泛,为各部门在各个范围内提供服务。

(二)具体任务1.发现证据。

是工作的前提和起点。

2.记录、提取、固定证据。

要求全面、客观、准确、迅速,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原有的形态特征,即保持法定的证据效力。

是工作的重要环节。

3.分析、识别证据。

主要是对现场的工作。

4、提供证据。

以检验结论的形式为诉讼提供法定证据,这是痕迹检验的服务职能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0.5)一、同一认定是痕迹检验技术的一般原理(一)同一认定的概念所谓同一,是指客观事物自身与自身的等同。

所谓认定,是指对客观事物是否相同、相等或等同的判断。

一般意义上的同一认定,是指人们对先后出现的特定客体,经过检验或比对各自的特征后,对他们是否与自身同一的认识和判断活动。

同一是客观事物的物质属性,属于哲学的范畴;认定是人的行为属性,属于社会范畴;同一认定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征进行比较后的判断,属于认识范畴。

(二)同一认定的条件1、主体条件同一认定首先是人们为满足某种需要或解决某种专门问题而进行的一种认识活动,必须由人具体组织和实施,作出特定客体是否同一的人必须具有识别和判断客体特征的能力,所以,人是同一认定活动中最主要、最活跃的要素。

2、客体条件特定客体是同一认定的对象,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同一认定中的客体,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行为或现象,他们是能够反映自身特征的载体。

3、可比条件是指可供同一认定的客体,不但要有反映自身特异性的特征,而且还必须先后出现过两次或两次以上。

一为样本客体,即认定主体要寻找的客体;另为比对客体,即需要与样本客体进行对比和检验以确定二者是否自身同一的客体。

二、同一认定理论在痕迹检验中的应用(一)痕迹检验同一认定的概念痕迹检验中的同一认定,是指检验人员将构成犯罪事实的各种客体对象,与诉讼过程发现的可能与犯罪有关的嫌疑客体,通过对两种客体自身特征的检验、比较、分析、识别等,从而对两种客体是否同一问题作出的判断。

(二)同一认定理论最早应用于物证检验中同一认定理论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侦查科学异军突起的时期,最早被引入笔迹检验学中,之后被陆续引入法医学、痕迹学等领域,首先成为物证检验学的基础理论,(三)我国对同一认定理论的吸纳完整的同一认定理论,是原苏联犯罪侦查学专家们早在斯大林时期,根据犯罪侦查学检验的特点和当时苏维埃政权与犯罪作斗争的需要而创立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从原苏联犯罪对策学著作中引进了同一认定理论,最早也是被运用在物证检验领域,此时的同一认定理论受原苏联学者的影响较深,生搬硬套现象严重,理论体系不强,还仅仅停留在机械地图解刑事技术检验的层面。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刑事侦查学在我国的形成,经过广大学者对学科理论的潜心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同一认定理论的内容和涵义,确认了同一认定理论在刑事科学技术检验中的基础理论地位,形成了检验同一认定理论。

(四)同一认定理论在我国的拓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司法检验学从刑事侦查学母本学科分离出去的现实,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同一认定理论在司法实践中地位问题。

许多学者在原同一认定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司法实践的目的和实质,结合诉讼方法、手段与传统同一认定理论的全面重合,发展性的对同一认定理论进行了拓展解释,将原来同一认定原理拓展到全部的检验检验领域,形成了司法同一认定理论。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条件一、检验人(一)检验人的概念和诉讼地位检验人是实施检验行为的主体,是取得检验资格并被司法机关或相关部门指聘解决案件中专门性问题的自然人。

检验人和检验辅助人、检验证人、技术顾问有本质不同(二)检验人的条件由于检验人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科学工作者又是法律工作者。

其从事的工作具有艰巨性和重要性,对检验人的条件各国法律要求的较严格。

1、专业知识条件。

这是作为检验人的首要条件。

2、检验实践能力条件。

这是开展检验活动的基础。

3、法律知识条件。

检验工作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是多了一重法律性的要求。

4、专业技术职务条件。

鉴于司法检验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技术工作,检验人是以专家的身份提供证据,参与诉讼活动的。

5、思想品德条件。

这是保证检验结论客观公正的前提。

(三)检验人的权利1、有权了解检验所必需的案件资料。

2、检验人有权要求协助委托机关重新勘验、检查、做现场实验。

3、有权要求委托机关完善检验资料。

4、有权使用检验辅助人或进行检验协助。

5、经委托机关同意有询问当事人、证人和勘验人的权利,这一过程应依法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