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淋巴结转移MSCT影像特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当胰头癌发生胰管截断阻塞时,远段胰腺发生阻塞性胰腺炎,周围即可见多发炎性增 生性淋巴结,而非转移性淋巴结。其次,PC 本身是乏血供的恶性肿瘤,增强扫描后呈弱强化, 其转移性淋巴结也和原发肿瘤强化方式相同,而炎性增生性淋巴结的MSCT影像特征多表现为 密度均匀、强化明显、边缘清晰、无互相融合,与转移性淋巴结的MSCT 影像特征差异较大。
Schwarz RE, Smith DD.Extent of lymph node retrieval and pancreatic cancer sur vival: information from a large US population database[J].Ann Surg Oncol, 20 06, 13(9): 1189-1200.DOI: 10.1245/s10434-006-9016-
背景研究
以往PC 患者常采用16排或者64排CT 扫描。由于其分辨率低,对小淋巴结转移漏诊较大, 而且无法进行三维后处理,难以在术前对淋巴结进行精准定位,从而与术中定位淋巴结有较大的 差异。
目前MSCT 已成为PC 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MSCT 的能量采集避免了对比剂 伪影和容积效应的干扰,增加了图像的噪声比,可以对胰腺进行薄层高分辨率容积扫描,提高了 PC 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结合多种三维后处理技术更可以清晰显示胰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和 走行,甚至可以评价胰周淋巴网络.(MSCT 诊断胰腺癌胰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高达95.8%,特异度达75.0% , 一致率达90.6% ,Youden 指数为0.71.)
背景研究
一般认为,在胰腺小叶内及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存在相通的毛细淋巴管网,小叶间结缔组织内 的毛细淋巴管汇合到小叶间淋巴管丛,由丛发出集合淋巴管,伴随血管走行汇合至器官外局部淋 巴结。
背景研究
以日本胰腺病学会(JPS)2002年制定的第5版TNM 分期为标准,胰周淋巴结分成18组:
1 为贲门右组;2为贲门左组;3为胃小弯组;4为胃大弯组;5为胃网膜左、右动脉周围和幽 门上组;6为幽门下组;7为胃左动脉周围组;8为肝固有动脉周围组;9为腹腔干周围组;1 0 为脾门组;11为脾动脉周围组;12为肝十二指肠韧带组;13为胰十二指肠后组;14为肠系膜上 动脉周围组;15为结肠中动脉周围组;16为主动脉旁组;17为胰十二指肠前组;18为胰体下缘组。
胃大弯 淋巴结
肝动脉淋巴结
胃小弯 淋巴结
淋巴结CT解剖位置
胰下淋巴结
大网膜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淋巴结CT解剖位置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胃幽门部淋巴结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淋巴引流路径
胰腺各部位的集合淋巴管呈放射状分别汇入胰腺周围的淋巴结: (1)胰头的集合淋巴管均注入胰十二指肠上、下淋巴结,然后向下至肠系膜上淋巴结,或向上经幽 门下淋巴结汇入腹腔淋巴结。 (2)胰体右上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肝淋巴结,然后入腹腔淋巴结;左上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胰脾淋 巴结。胰体左下部的集合淋巴管入横结肠淋巴结,然后注入肠系膜上淋巴结;右下部的集合淋巴 管可直接汇入肠系膜上淋巴结。 (3)胰尾上部的集合淋巴管向右注入胰脾淋巴结;下部的集合淋巴管注入横结肠淋巴结,然后入肠 系膜上淋巴结。
背淋 巴景引研流究路 径
Nagakawa 等提出,第13组淋巴结可视为胰头癌的前哨淋巴结,其淋巴结转移途径 主要是从第13组经第14组转移至第16组淋巴结。
Nakao 等报道,胰体尾癌转移至第16组淋巴结的途径有3条:通过第14组淋巴结转移, 通过第11组至第9组淋巴结转移,直接由原发灶转移。
标准与特征
淋巴结解剖位置
淋巴结解剖位置
淋巴结解剖位置
淋巴结解剖位置
淋巴结解剖位置
淋巴结CT解剖位置
ຫໍສະໝຸດ Baidu
胰腺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淋巴结CT解剖位置
胰前淋巴结 脾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淋巴结CT解剖位置
肝总动脉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肝十二指肠淋巴结
淋巴结CT解剖位置
结肠周围淋巴结 中结肠淋巴结
胰腺癌淋巴结转移MSCT影像特征
MSCT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背景研究
文献报道,54%的PC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胰头癌的淋巴结阳性率为56%—78.6%,胰体尾癌为 47%—83%.),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0-7.7%,而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15%40%。由此可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C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背临床景工研作中究如何提高诊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
最后,对胰腺淋巴结引流路径特点及胰周淋巴结解剖位置认识不够,尤其是PC 中的前哨 淋巴结。前哨淋巴结发生转移是诊断PC 淋巴结转移的前提,再根据胰头癌和胰体尾癌淋巴结转 移路径特征的综合分析可大大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水平。
但影像学对阳性淋巴结诊断仍较困难,主要是因为淋巴结大小与转移无较多相关性,PC 肿块的大小也与淋巴结转移无太大相关性。
MSAD≥10mm 是目前采用最多的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标准。 淋巴结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强化不明显、内部坏死、相互融合都是转移淋巴结的主要特 征.
(随着淋巴结体积的增大,转移淋巴结更趋向于不强化、内部出现坏死并有融合趋势。此外,也会出现密度不均匀、 边缘不清晰。造成该现象的病理学机制可能因为PC 本身是乏血供肿瘤,淋巴结体积逐渐增大加重其内部缺血,导致淋巴 结在影像学中易出现密度不均匀、强化不明显;转移淋巴结越大,边缘模糊越明显可能与胰周神经和脂肪浸润有一定的相 关性。)
临床病例
临床病例
临床病例
临床病例
临床病例
临床工作中如何提高诊断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
在临床工作中,PC 患者的MSCT 图像中胰周可见较多淋巴结,从而在影像诊断结论中 写到“淋巴结转移可能”,但术后病理结果大多数是阴性淋巴结,即炎性增生性淋巴结。这是由 于对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和MSCT 影像特征表现缺乏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