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 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
孔颖达(唐 )“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朱熹(南宋)“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2.西方 英国斯宾塞

课程的基本涵义: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横向层面归纳
1.课程是学科、教材
最传统的课程定义;
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师最关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课程的编制和开发主要由学科专家负责,教师只是一系列课程教材的使用者和执行者。
2.课程是经验
课程是经验的主张是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关心的是学校或教室实际发生了什么,重视师生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关注的焦点由教(teaching)转向了学(learning)。师生均有自己独特的课程。
课程的评价充分考虑实际发生的课程和学生多方面的体验和收获。
3.课程是目标
课程是目标的主张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并流行。(博比特,泰勒)
课程是预期的,课程要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课程目标要事先设计,课程编制人员的根本任务在于发现、选择和组织课程目标。
教师的教学必须依照课程的引导而展开。
4.课程是计划
课程是计划的观念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受到重视。(斯腾豪斯)
是对学生经验的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学校对学生经验中可计划的部分的责任。
主张严格区分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区分的标准是执行与否。

纵向层面分析
古特莱德
提出五种不同水平的课程,即理想课程,正式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体验课程。他认为可以在不同水平上理解和分析课程,揭示了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逐渐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和形式。
案例:小学语文的真正问题是现代价值缺失
1.我们的道德教育,片面地宣扬孝顺、节俭、谦让、服从的道德,而漠视独立、权利这样的现代价值观念,使现代人格存在传统与现代失衡的现象。这样教育出来的人,就不算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而是有更多臣民色彩。
2.现有小学语文课本的问题,不是它用道德“绑架”了孩子,而是很多观念、价值已经不合时宜,缺失一个现代社会所需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因此,小学语文课本的问题就不是美德故事的真假,而是如何引入更多体现现代价值的故事,型塑国民新的道德观念和人格
盛新凤
沿着语文教学研究轨迹,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度思考后,提出了“和美语文”的教学主张,课堂教学追求“雅俗共赏”的“和美”境界,逐步形成了婉约、精致、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理解
A历史背景不同
B对知识的认识不同
C关注点不同
D课程定义的

层次不同

教学概念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王策三教授)

当代教学内涵的演变趋势
1.教师 学生
2.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3.教法 学法
4.认识 发展
5.结果 过程
6.继承 创新

窦桂梅:语文要给孩子一座田园和一座花园
评选三好生,停止?继续?


课程与教学关系
1.二元独立模式:课程和课程论独居其位,教学与教学论也一样,两者没有“接触”,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彼此独立,互不依赖。
2.相互交叉模式:教学(论)包含课程(论)一部分,相应地课程(论)也包含了教学(论)一部分。
3.包含模式:两个变式,一是课程(论)包含了教学(论);二是教学(论)包含了课程(论)。
“大教学论”(凯洛夫):教学理解为上位概念,前苏联学者主张把课程作为教学内容,课程理论作为教学理论的一部分,表现为把课程作为教学一部分的“大教学论”。
“大课程论”(泰勒):课程理解为上位概念,北美国家的一些学者往往认为教学是课程的一部分,对教学的研究是课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认同把教学作为课程一部分的“大课程论”观点。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
课程(论)与教学(论),既是独立的又是循环联系的。
该模式指教学决定在课程决定之后,并且在教学决定付诸实施和评价后,根据成效修正课程决定,周而复始,永不终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