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
中美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中美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460eef7da45177232f60a23f.png)
产 生活下就不能不以家族为本 位 。中国家族 本位主要表现在把整个家
的意见 ,尊重孩子 的隐私 , 把孩子 当做
( 2 ) 培 养观 念 的差 异。不论 在 美
会 刻意 回避 矛 盾 ,喜欢 直 接地 面 对矛 家 庭中的重要 一员。
国人 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总是给 自己与
人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个人本位使得 别人竞争 的勇气和机 会。中国人容易满 坏都只被家长用成 绩这 一方面 来判断 。 美国家庭比中国家庭民主 、 平等很多 , 造 足 ,不喜欢 和别 人竞争 ,从成语 “ 知足 所以 ,中国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孩子智 就了美国人 习惯依靠 自己的力量去奋斗 常 乐”中就 可以看出来中国人易于满足 力的开发 ,很少关注甚至忽略了对孩子 和努力 ,独立生存 与发展 ,不依赖家庭 的性格 。美国人 信奉个人主义 ,认为人 生活能力的培养。从 “ 万般皆下品 ,唯 和父母的 习惯 。 应该 为自己而活 , 所 以谋求个人利益也 有读书高” “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朝成 ( 2 )天人 合一 与征服 自然 。价值 是理所 当然 的 ,集体 利益不应凌驾于个
/
⑧
注重人与 自然和 谐 , 而 西方 文化 则强调 苦斗争中才能求得 自身 的生存 。
观物态度 。中美 间思维模式 的差异本质
征服 自然 、战胜 自然 ;中国人受传统文
化影响 ,思想较 为保守 、内敛 , 缺 乏创
( 3 ) 从民族性格看 中美文化差 异。
美国人有强烈的 自我 中心观念 ,他们认 为每个人都 要依靠 自己而不是别人 ,每
观是一个民族文化 的核心 。价值观形成
名天下知”等中国流传下来的古句中不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f532a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d.png)
《基于文化视角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而家庭教育方式又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文化视角出发,对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异同,并探讨其原因及影响。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 教育理念美国家庭教育的理念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的理念更侧重于传承和继承,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学业成绩和社会责任感。
2. 教育方式美国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倾向于采用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而在中国家庭教育中,父母更注重规范和约束,通过严格的家规和教育方式来塑造孩子的品德和行为。
3. 家庭角色在美国,父母更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和互动,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
而在中国,父母在家庭中通常扮演着更为严格的角色,对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更多的干预和指导。
三、文化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1. 文化传统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
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自由和平等,而中国文化则更注重集体主义、尊重长辈和传统价值观。
这种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
2. 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对家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在美国,成功被视为个人能力和努力的结果,而在中国,成功往往被视为个人品德和家庭荣誉的体现。
这种社会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在家庭教育方式和目标上的不同。
四、结论及建议通过对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异同及原因。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实现。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使孩子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家庭教育中浅谈中外教育模式的异同
![家庭教育中浅谈中外教育模式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0131d8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8.png)
家庭教育中浅谈中外教育模式的异同【摘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外教育模式的异同也是家长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外教育模式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文化差异、目标和方法的异同,以及家长在其中的角色。
我们将分析中外教育模式的优缺点,提出选择适合家庭教育的教育模式的建议,以及强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外教育模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提供更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中外教育模式、家庭教育、异同、文化差异、目标与方法、家长角色、优缺点、选择教育模式、重要性。
1. 引言1.1 定义中外教育模式中外教育模式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教育方面所采用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体制。
中外教育模式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比较中外教育模式的异同,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来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模式,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经验,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中外教育模式的交流和融合,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更多的教育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了解和探讨中外教育模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1.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格、道德、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有着深远影响。
家庭是孩子最亲密的社会化环境,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发挥。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交场所,是孩子塑造人格和养成行为习惯的摇篮。
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发展,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培养出健全、稳重、乐观向上的孩子,而缺乏家庭教育的家庭可能培养出性格孤僻、自闭甚至偏执的孩子。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498a65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d.png)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家庭教育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影响。
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注重“孝道”,强调尊重长辈和父母,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比之下,某些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学习,大多数家长会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课外班,力求让孩子考取好成绩。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家长更注重孩子的自由和兴趣发展,不会强迫孩子完成某些学习任务。
这种差异归根结底是教育方式上的区别。
三、生活方式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通常会安排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在某些西方国家,家长更注重孩子的个人成长,允许孩子有更自由活动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尝试新事物。
四、父母角色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爸爸通常负责外出工作挣钱养家,母亲则主要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庭。
在西方国家,父母之间更平等,而且更重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五、教育目的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和好的工作。
在一些西方国家,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希望孩子能够享受生活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都有其独特的地方。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各国的家庭教育经验,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得到更全面和更科学的教育,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各国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文化有何差异?
![各国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文化有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a9fa50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6.png)
各国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文化有何差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教育体系在互相借鉴、交流中不断发展。
而在教育中,家庭教育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家庭教育文化在各国的教育体系中有着深刻的影响,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都会影响家庭教育,导致各国教育体系中的家庭教育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各国在家庭教育文化方面有哪些不同吧!1. 中国家庭教育文化中国的家庭教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家教多以父母、祖父母、长辈为主,重视传统道德、礼仪和家庭观念。
在古代,中国有着家庭三纲五常的传统,即三纲指君为父、臣为子、夫为妻、妻为夫,五常则指仁、义、礼、智、信等家庭教育理念,这些教育理念对中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在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家庭教育更加突出孝道、忠诚、尊重长辈等传统价值观。
2. 美国家庭教育文化美国的家庭教育文化则强调独立和个人自由,主张家庭成员之间平等、民主的互相关系。
在美国,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往往是尊重和支持,注重培养子女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同时也关注子女的感受和需求,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3. 日本家庭教育文化日本的家庭教育则是尊重传统文化和家庭观念,强调依赖和归属感。
日本家长通常是以满足孩子基本需求为前提,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儒道思想。
在日本,家庭教育更重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4. 德国家庭教育文化德国家庭教育文化则多强调周围世界和社会规则的教育,严格训练孩子的纪律意识和积极的态度。
在德国,家长更倾向于以传递价值观和教育方式为主,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快乐和安全感。
总结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文化存在着差异,这也反映了各国文化背景、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
不过不管是哪种家庭教育文化,家长们都需要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家庭育儿中,以期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21e6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2.png)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中国家庭教育通常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强调学术优秀和
稳定发展。
而西方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教育通常采用权威和指导的方式,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和
决策进行严格控制。
而西方家庭教育则更倾向于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3.教育内容: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通常比较单一,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考试
技巧的训练。
而西方家庭教育的内容则更加多元化,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交技能、情感管理、自我认知等方面。
4.教育期望: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期望通常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
和稳定的工作。
而西方家庭则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和激情,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过分强调传统的成功标准。
总的来说,中西方家庭教育在理念、方式、内容和期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通过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期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教育改革。
中外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
![中外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d511802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82.png)
中外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中外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摘要: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也是方方面面的.关键词:家庭教育,中西文化差异,家长,孩子引言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两国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就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问题予以探讨,以寻求一个新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中美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自古就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由于社会的变迁,特别是封建小农意识长期的影响,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内敛和保守的。
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生存压力大,行业流动性差,仍是学历社会。
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寄托在某一些职业上,选择面窄。
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找到好的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人生出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是成才。
中国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的荣誉角度考虑比较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要求孩子知恩图报,因而在教养的方式和方法上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1]中国家长讲共性,提倡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中国父母会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的兴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所以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能力要求是过高的。
一旦孩子们无法达到家长预期的要求,不少家长便开始打骂孩子,并把打骂孩子看作是家庭内部私事, 任何人无权干涉, 更谈不上法律约束了。
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
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约束较少。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8dfaaa0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3.png)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二、教育目标1. 中方家庭教育的目标中方家庭教育注重学业成绩的优秀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只有优秀的学业成绩才能帮助孩子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2. 西方家庭教育的目标西方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西方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领导力和社交能力,以帮助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三、教育方式1. 中方家庭教育的方式中方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中国父母倾向于采用严格的教育方式,强调孩子顺从家长的决定,并且常常按照传统习俗和家庭规矩教育孩子。
2. 西方家庭教育的方式西方家庭教育倾向于注重孩子的思考和自由发展。
西方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他们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并鼓励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四、价值观念1. 中方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念中方家庭教育注重家庭和谐、尊重长辈和传统道德价值观。
中国父母更倾向于教育孩子具备节俭和努力的品质,同时强调家庭和平与整体利益。
2. 西方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念西方家庭教育倾向于注重个体的价值和自由。
西方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特个人性格,鼓励他们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并尊重个体权利。
五、结论虽然中西方家庭教育在目标、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异同,但每种教育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中方家庭教育注重学业成绩和社会地位,能够培养孩子的纪律和积极心态。
而西方家庭教育注重个体发展和创造力,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中西方家庭教育可以相互借鉴,结合各自的优势,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成长环境。
在家庭教育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
![在家庭教育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deb9e7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3.png)
在家庭教育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家庭教育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传统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取向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探讨在家庭教育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
一、教育观念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长和长辈为子女的教育负责,是“子女教育由祖、父、兄、长,传神授道,历脉相承”,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保留了中华文化的久远历史和深厚感情。
而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家长和教育机构之间是分开的,学校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和学术成就,而家庭教育则重视个人品格培养,适合各个阶层的人物,所以在个人发展的多样性上显得更加开放和宽容。
二、父母角色的不同在中国,父母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通常是孩子的第一个引导者和榜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紧密的联系,保持沟通和相互尊重,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传统观念存在着些许改变。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通常是孩子的舒适和支持者,他们的作用大多侧重于培养孩子的个人能力和自信,在追求个人自由和平等的社会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较灵活,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教育方法的不同在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往往与中国的文化和学术生活有关。
经常重复和模仿,家长的指导和角色模型扮演的角色多为引导和榜样,家庭教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方法强调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学习,孩子学习的知识,不仅限于学科知识,也包括寻求个性独特和挖掘潜力。
因此,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的目的和方式,以及完成的任务和结果,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都有着重要的差异。
四、课外活动的不同在中国和其他文化中,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是课外活动。
中国的课外活动通常包括维持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例如书法、绘画、钢琴、太极等这些传统文艺活动;而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中的课外活动范围更广,包括与孩子一起去旅游、参加社区活动、参加体育运动或学习外语技能等多种形式。
由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 8888
![由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 8888](https://img.taocdn.com/s3/m/0f6e602f482fb4daa58d4b44.png)
由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成长所产生的教育影响。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
例如: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对待社会和他人,中国人主张中庸和谐,西方人则主张竞赛斗争。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国的父母则认为孩子是属于他们的私人财产,孩子的一切都必须由他们来操办来决定,觉得这样才算是对他们负责任。
中国的孩子一切都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在父母面前他们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属于他们自己,在家里不能和自己的父母有平等的沟通理解,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很多中国孩子感到压抑,影响他们的成长。
而在美国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平等的。
孩子需要尊重父母,而父母也要对孩子表示尊重,在称呼上可以任意呼喊自己父母的名字,就像叫自己的朋友一样,父母不经过孩子同意,是不会擅自踏进孩子的私人空间,更不会去涉及属于孩子隐私的日记、信件等这一类的东西。
遇到事情美国的家长都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孩子也可以参与家庭决策计划等事情的讨论表决。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虽说中国的父母现在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经验或是由于一些错误守旧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培养还处在口号的阶段。
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太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很差的。
美国家庭非常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富于探索等个性品格。
比如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有一间房子。
在孩子打理日常事务上,父母只帮孩子做一些当时年龄还无法做到的事,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尽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
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自己挣钱读书。
让孩子做一个有自信的人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家长制教育传统,父母对孩子的基本教育方针是保护、灌输和训导。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d417126e58fafab069dc020c.png)
—、引言家庭是处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家庭教育是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的。
随着电视和网络的普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更加广泛和频繁。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复杂社会中,家长只有充分认识中西文化中的优劣之处,认真分析中西方目前教育发展现状,研究探讨孩子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和处境,深入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才能妥善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和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有助于我们认识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国家的影视作品,有助于我们消除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会,更加清楚地体会到恰当的家庭教育将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幸福快乐的孩子和将来更有成就的孩子。
二、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一)学前阶段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启蒙教育的引路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学校、社会所不能替代的,它侧重于道德教育,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
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后到五六岁时的教育。
”中国文化也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传统说法,可见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学前阶段是受家庭教育影响最大的时期,此时儿童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必要的帮助。
西方家长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无论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出选择,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
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睡自己的房间,一旦孩子开始学吃饭,则尽量让他自己吃,即使吃得到处都是饭。
孩子在学走路期间,父母对跌倒的孩子做得最多的是不断的鼓励。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长是要管孩子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顺从、听话。
在当代独生子女的特定社会条件下,家长对子女是高度重视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已经大了还和父母睡在一起;为了让孩子多吃点饭,家长端着饭碗跟着孩子喂饭;因害怕孩子磕着碰着,经常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德国与中国相比,家庭教育有何异同?
![德国与中国相比,家庭教育有何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d829622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b.png)
德国与中国相比,家庭教育有何异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德国和中国两个国家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庭教育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观念方面的差异1.德国重视自由、独立的教育理念德国人着重强调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
德国的家庭教育主张为孩子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让孩子可以自由地探索世界,并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
2.中国强调孝道文化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受到孝道文化传统的影响,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感和道德观念。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严格要求孩子的行为规范,希望孩子能够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教育方式方面的差异1.德国重视互动学习德国的家庭教育强调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互动,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中国强调知识传授中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加强调知识传授。
父母会给孩子灌输大量的知识,希望孩子能够在各类知识中获得优势并在学校中表现出色。
此外,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更强调“考上好学校”的重要性。
三、家长与孩子沟通方面的差异1.德国注重开放式沟通在德国,父母与孩子之间注重开放式的沟通方式。
孩子们天生就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父母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和兴趣,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2.中国注重家长的指导中国的家长往往会过多地指导孩子的行为和生活,对孩子个人的兴趣和成长方向缺乏足够的重视。
父母更为注重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遵守家庭规矩,孩子的自由意志常常被忽视。
综上所述,德国与中国的家庭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德国的家庭教育更为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学习的知识,强调孩子们遵循家庭和社会的准则。
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
![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62b80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a.png)
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一、引言育儿观念是不同文化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中西方文化因其价值观与传统习俗的不同,导致了在教育和养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家庭交互和独立性等方面探讨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二、教育理念的差异在教育理念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家长普遍强调孝顺和家庭观念的重要性,注重孩子的继承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相比之下,西方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个人发展和自主性。
他们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三、家庭交互的差异中西方在家庭交互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关系更加依赖亲情纽带,家长通常会采取更严格的管教方式,强调父母权威。
而在西方文化中,家庭关系更注重平等和尊重。
家长更倾向于与孩子平等对待,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责任。
四、独立性的差异中西方的独立性观念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孩子通常依赖父母、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长普遍倾向于为孩子做出决策,而孩子的个人意愿和独立性则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独立和自主能力被视为重要的品质。
西方家长倡导孩子自主决策和承担责任,培养他们面对挑战和问题的能力。
五、差异产生的原因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有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集体利益,反映在教育中就更多地注重孝道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而西方文化则受到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的影响,注重个人发展和自主性。
此外,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对育儿观念产生了影响。
六、中西育儿观念的交融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育儿观念逐渐交融。
中国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个人成长和兴趣培养,而西方家长也开始重视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这种交融不仅丰富了育儿观念,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结论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是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体现。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不同文化的育儿观念有助于提高育儿水平,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在不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西育儿观念的交融将推动育儿理念的进步和多样化。
中美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中美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https://img.taocdn.com/s3/m/df7e6a65f78a6529647d53f6.png)
中美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摘要:马克思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中国与美国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不论是政治体制还是经济形态都存在很大不同,这就导致中美之间必然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家庭教育中表现出来就是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和本位主义上的不同。
本文会通过比较中美家庭教育上的不同,认识到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学习美国在家庭教育上的长处,从而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文化;差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要结构和组成部分。
然而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接受家庭教育,由父母承担起来的家庭教育对于以后我们人格、性格、习惯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就更为重要,影响更为深远。
由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与美国对文化的理解与表现也不尽相同,而教育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所以,相应的,中美之间不同的教育又反映出它们之间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以家族为本位,注意个人职责与义务,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中国文化注重人与自然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征服自然、战胜自然;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思想较为保守、内敛,缺乏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美国人则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冒险和创新。
1.中美两国传统文化的差异中国与美国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由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和历史文化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教育思想。
(1)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
家庭制度是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动而变动。
在中国,由于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实行“同居共财”的制度,各个家庭成员在经济上不独立,必须依赖家庭共同财产生活,家庭的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不以家族为本位。
中国家族本位主要表现在把整个家族看得比个人更重要,重视家族成员间的伦理关系。
家庭教育论文:通过文化维度理论看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
![家庭教育论文:通过文化维度理论看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5cb703fc5da50e2524d7fbb.png)
通过文化维度理论看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家庭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中美文化的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是方方面面的。
本文利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探讨中美不同家庭教育观背后的文化差异。
一、霍夫斯泰德及文化维度理论1967年至1973年期间,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蒂德及其团队在IBM公司就文化价值观问题进行调查,面向各国雇员发放调查问卷112 000多份,霍夫斯泰德基于该研究于1980年在《文化的后果》一书中首次提出衡量文化的四个维度: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利距离、阳刚气质与阴柔气质。
[1]20世纪80年代末,霍氏对之前的研究重新进行调查,不仅再次证实了前次研究的成果,还基于中国的儒家文化提出了第五个维度: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
[2]本文即从这五个文化维度出发,探讨中美家庭教育观的差异。
二、从文化维度理论看中美家庭教育观(一)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维度聚焦于社会对个人成就及人际关系的认同程度。
[3]个体主义文化更多强调个人权利与责任、隐私、自由和创新,而集体主义文化则更多强调群体、和谐、协作、传统和面子。
中国崇尚儒家思想,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因此具有浓烈的“重集体轻个人”文化倾向。
具体到家庭教育,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会从“我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先人后己”。
个人的成就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和帮助,家庭成员间也强调“长幼有别,尊重长着”,过失会导致自己和群体蒙羞和丢面子。
而美国的家庭教育观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他们强调主动创造机会、把握机会,实现并肯定自己的价值。
家庭成员间更多的是平等相处,彼此尊重,过失会导致负罪感及丧失自尊。
(二)权利距离权利距离维度聚焦于不同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4]。
中国属于“高权利”国家,在家庭教育中,中国的父母更多地强调“服从”,“听话”成了好孩子的标准,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教师对于课堂有绝对的支配权。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679d8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c.png)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还体现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上。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育方式1.1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独立性和自主性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1.2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服从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纪律和服从。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不打不成器”,因此家长往往会采用严厉的手段来管教孩子,以期望孩子能够服从管教,变得更加优秀。
二、教育内容2.1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家长会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同时,他们也会鼓励孩子敢于尝试新事物,培养其创新精神。
2.2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应试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应试教育。
家长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往往会忽略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也会限制孩子的个人发展。
三、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3.1 西方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和民主在西方国家,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和民主。
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他们也会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3.2 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较为权威和严肃在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往往较为权威和严肃。
家长会强调自己的权威性,会让孩子感到惧怕和敬畏。
这种管教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家庭教育的跨文化视角
![家庭教育的跨文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33a54c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e.png)
家庭教育的跨文化视角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价值观差异,家庭教育方法和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本文将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家庭教育在不同文化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渊源流长,秉承着各自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中西方文化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东方文化注重家庭孝道、尊重权威和集体利益,而西方文化倡导个人独立和自由意志。
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家庭教育方法和目标的不同。
在家庭教育目标方面,东方文化强调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强调独立思考和个人权益。
这种价值观差异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
另外,在教育方法方面,东方文化倾向于采用严厉的教育方式,注重纪律和规则的教导。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自由和开放的氛围,更倾向于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决策。
这种教育方式的差异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习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二、跨文化家庭教育的挑战和机遇跨文化家庭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样的。
首先,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教育方法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当中西方文化家庭结合时,父母可能会因为教育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分歧。
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其次,跨文化家庭教育需要兼顾双方文化的优势和劣势。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学会取长补短,尊重并借鉴对方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双方文化的优势,提供全面而丰富的教育环境。
同时,跨文化家庭教育也给家长带来了机遇。
通过深入了解对方文化的教育方式和观念,父母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
这种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家庭凝聚力。
三、如何有效开展跨文化家庭教育跨文化家庭教育需要双方父母的共同努力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有效开展跨文化家庭教育的建议:1. 尊重和理解对方文化。
东西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个性及情感发展的影响研究
![东西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个性及情感发展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49d29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f.png)
东西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个性及情感发展的影响研究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孩子个性及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孩子的个性及情感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重点探讨东西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个性及情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深入研究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东西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的差异在东西方文化中,家庭教育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东方文化强调孝顺、尊敬长辈、顺从家长的教育理念,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性的独立性、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
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家庭教育模式的不同,进而影响了孩子的个性及情感发展。
1. 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模式在东方文化中,家庭教育模式往往更加注重家庭的和谐和孩子对家长的尊重。
父母往往会对孩子施加较大的压力,要求孩子听从家长的安排和要求。
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往往会表现出顺从、内向、缺乏自我表达的特点。
在情感发展方面,孩子可能会缺乏独立思考和情感表达的能力,更多地依赖家长的指导和支持。
2.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模式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中,家庭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父母往往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我表达,并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
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更加自信、独立和有创造力的特点。
在情感发展方面,孩子可能会更加自信、情感表达能力更强,更加独立和自主。
二、东西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1. 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影响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往往会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父母的期望和压力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自我表达能力不足,更加依赖他人的指导和支持。
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内向、顺从、缺乏独立思考的特点,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2.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影响相比之下,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父母的鼓励和支持可能会让孩子更加自信、独立和有创造力。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6917c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c.png)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教育形式。
在中美两国,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家庭教育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儿童自主性、家长的角色定位和学业压力等方面来探讨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一、儿童自主性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施加更多的控制。
家长会制定详细的规则和要求,期望孩子能按照这些规则和要求行事。
父母会为孩子安排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如音乐、绘画、舞蹈等,以培养他们的多元才能和素质。
同时,父母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较高的期望,常常会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
而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允许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父母通常不会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学习安排,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
二、家长的角色定位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被赋予更高的权威地位。
他们要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负责,扮演着严厉的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父母通常会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和纪律,以确保孩子按照既定的方式成长。
他们会细致地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包括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等方面。
父母会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频繁地考察和问询,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而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扮演着孩子的伙伴和支持者的角色。
他们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策。
父母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
父母通常对孩子的成绩和学习进展持更加宽容和开放的态度,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业压力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学业成绩常常被视为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
父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监督和辅导孩子的学习,以确保他们能够取得好成绩。
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孩子们通常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教育,学习专业课程和考试。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使得中国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有时会导致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
摘要: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必须接受的教育.家庭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体现也是方方面面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西文化差异,家长,孩子
引言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很多差异,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对于促进两国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就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问题予以探讨,以寻求一个新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中美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
中国自古就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由于社会的变迁,特别是封建小农意识长期的影响,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内敛和保守的。
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生存压力大,行业流动性差,仍是学历社会。
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寄托在某一些职业上,选择面窄。
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找到好的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人生出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是成才。
中国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的荣誉角度考虑比较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要求孩子知恩图报,因而在教养的方式和方法上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1]中国家长讲共性,提倡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中国父母会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的兴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所以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能力要求是过高的。
一旦孩子们无法达到家长预期的要求,不少家长便开始打骂孩子,并把打骂孩子看作是家庭内部私事, 任何人无权干涉, 更谈不上法律约束了。
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
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约束较少。
美国生产力先进,商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存压力小,用人机制健全,劳动力流通自由,跳槽机会多,是能力社会。
所以美国人择业观念开放,职业选择面宽,社会
养老保障健全,父母不认为养儿就是为了防老,自己老了可以进养老院,无后顾之忧。
[2]美国父母认为,把孩子培养到十八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就算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完成了养育孩子的任务,孩子将来的路如何走,全靠他自己去奋斗,至于将来能否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父母考虑得并不多。
二,中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
在中国,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在生活上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沾家务活的边。
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
于是出现了小学生还要家长接送,中学生还要家长洗衣服,大学新生入学还要家长护送。
其次,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
然后,在经济方面,中国家长采取放任策略。
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连经济拮据的家庭,家长也要勒紧裤带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 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
谈到学习,中国的家长们就像是换了一张脸,显得过于严厉。
与生活,经济,社交上的纵容相比,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却要求很高,甚至达到一种苛刻的程度。
古往今来,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
当孩子出生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
[3]平时,孩子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又让孩子再做一套同步练习题,以求巩固,弄得孩子精疲力尽。
而在美国,美国家长是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
放手就是从孩子生下来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
父母除了照管孩子的安全外,其他生活上的事都让孩子自主选择。
让他们从小就有存放个人衣服,玩具和学习用品的地方,自己收拾整理房间,布置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包办,顶多在一旁提醒参谋。
[4]不放任就是宁苦而不娇,家富而不奢,严教而不袒。
此外,美国家长大都对孩子的学习不施加太多压力。
他们的观点是孩子对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为什么要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呢。
强拗着去做,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
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人生道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
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家长拿
出时间跟孩子以平等的态度进行沟通交流, 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三,中美家庭教育结果的不同
中国教育虽然在学业上不亚于美国,但中国孩子普遍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 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适应环境和应变的能力,不懂得恰当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知道关心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
这些问题与中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美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他们性格倾向积极,遇事镇定沉着,能与人和谐相处,开朗胆大,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自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有作为社会成员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
他们18 岁开始不依靠家庭,多数打工补贴自身的消费需用,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
他们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学会一些推销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实践使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
[5]一句话,美国孩子的特点就是非智因素成熟,能力强,能较为顺利地适应社会环境。
由于美国的孩子从小就经历艰苦磨练,所以能够吃苦耐劳,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到事情沉着冷静,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生存的信心和勇气。
这些素质和技能, 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谋职就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新进文明的程度,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中国教育应吸取美式家庭教育之所长,补己之所短,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走一条融合中美家庭教育优势之路,把每一个中国子女都培养成合格的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