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三类题型解题思路指导.doc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
寻找突破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 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例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将它们逐一鉴别出,其鉴别的顺序是()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例2: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中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①、②、③、④和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 ,E ,X 。
(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②;反应④。
练习2:A、B、C、D、E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棕红色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则:(1)D的化学式为。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
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
寻找突破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 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例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将它们逐一鉴别出,其鉴别的顺序是()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例2: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中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①、②、③、④和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 ,E ,X 。
(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②;反应④。
练习2:A、B、C、D、E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棕红色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则:(1)D的化学式为。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
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推断题解题技巧推断题拥有清晰的思路是解题的前题;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解题的关键;应用合理的方法是解题的保障。
一、解题思路 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三、寻找突破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物质的用途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因为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的课程理念尤其重视知识的应用。
在知识的运用中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
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更应该重视物质用途的学习与掌握。
一些框图式、叙述式推断题往往涉及到物质的用途等有关信息,故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
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
3、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物质的特征组成突出的是元素的特征,如: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气体是CO2和C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液体是H2O2和H2O;具有相同元素组成的固体是FeO、Fe2O3、Fe3O4等等。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
寻找突破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 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例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将它们逐一鉴别出,其鉴别的顺序是()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例2: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中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①、②、③、④和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 ,E ,X 。
(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②;反应④。
练习2:A、B、C、D、E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棕红色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则:(1)D的化学式为。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
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
【精品】中考化学常见题型解析解题技巧
中考化学常见题型解析解题技巧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2HCl =BaCl2+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思路、方法及突破口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
寻找突破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 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例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将它们逐一鉴别出,其鉴别的顺序是()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例2: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中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①、②、③、④和⑤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D ,E ,X 。
(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②;反应④。
练习2:A、B、C、D、E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棕红色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则:(1)D的化学式为。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
(3)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掌握典型物质的用途有利于突破此类推断题的解答。
如:氧气可作助燃剂;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一氧化碳、氢气、碳可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熟石灰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尔多液;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稀盐酸助消化、除铁锈;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融雪剂;碳酸氢钠可制作发酵粉等等。
中考化学三类题型解题思路指导
中考化学三类题型解题思路指导一、关于滤液、滤渣成分推断题的解题思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一直是中考化学命题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有关滤液、滤渣成分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归纳:例1将足量的Fe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待完全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分析:因为金属Fe是足量的,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所以在将AgNO3中的Ag+完全置换出来以后,继续将Cu(NO3)2溶液中的Cu2+完全置换出来,最后溶液中的溶质只含Fe(NO3)2。
以此题为例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1. 金属的量不足.如果Fe只与部分AgNO3溶液反应,说明此时Fe未与Cu(NO3)2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滤渣成分为Ag,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Fe(NO3)2、Cu(NO3)2及AgNO3。
2. 金属的量与第一种物质反应完成所需的量相等。
如果Fe与AgNO3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此时Fe还未与Cu(NO3)2反应。
反应方程式同上,滤渣成分为Ag,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Fe(NO3)2及Cu(NO3)2。
3. 金属的量在与第一种物质反应完成后,不足以与第二种物质反应完全。
如果Fe与部分Cu(NO3)2反应,说明此时Fe与AgNO3已经完全反应。
除同情况2中的反应之外,还发生了反应。
滤渣成分为Ag和Cu,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Fe(NO3)2及Cu(NO3)2。
4. 金属的量恰与第一种和第二种物质完全反应。
如果Fe与Cu(NO3)2恰好完全反应,说明Fe与AgNO3也已经完全反应.反应方程式同情况3,滤渣成分为Ag和Cu,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Fe(NO3)2.5. 金属过量。
如果Fe过量说明Fe与AgNO3、Cu(NO3)2都已经完全反应,且Fe还有剩余。
反应方程式亦同情况3,滤渣成分为Ag、Cu和Fe,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Fe(NO3)2。
例2某溶液中仅含AgNO3和Cu(NO3)2两种溶质,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溶液分为A、B、C三份,各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分别得到滤渣和滤液。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doc
中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形式多样,答案相似,迷惑性大.可以说选择题解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解答单项选择题,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阅读审题―分析选答―判断排错―择优验证.阅读审题:审题是正确作答的前提.选择题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测试,是对基本知识的综合分析和灵活运用.通过审题,首先要明确该题目是考“哪一类”;然后判断“考什么”,即搞清楚所测试的是什么概念或知识.分析选答:通过审题,有些题目的答案往往已经是一目了然了,这时只需直接选择正确答案即可.如果对答案仍没有把握,就要进入下一个步骤.判断排错:有的题目尽管一眼看不出正确的答案,但往往能够看出哪些答案是错误的,这时可以先把错误的答案划掉.有时经过分析,可以判断出四个答案中的三个是错误的,则可以选择剩下的“那一个”作为正确答案.如果只能排除掉一个或两个错误的答案,则进入最后一步.择优验证:在余下的答案中,挑选一个比较而言最接近题意的答案,再在意思和逻辑关系上推敲一下,完全符合条件则可放心.仔细研讨选择题的题型,探究其解法,是提高解题技巧,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下文主要破解筛选型、极值型、分析比较型、平均值型计算、差量型、质量守恒型等几种低分选择题题型.1.筛选型选择题例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审题与思路此题根据筛选方法求解,根据“无色”这一条可筛掉A,因为含有Cu2+的溶液是蓝色的;根据“透明溶液”这一条件可筛掉B和D,因为B中的K2SO4和BaCl2反应生成白色的BaSO4沉淀,D中FeCl3和KOH反应生成红褐色的Fe(OH)3沉淀.即只有C符合题意.2.极值型选择题“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为恰好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体系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的解题方法.例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 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只生成氢气1 g,则这种混合物中的两种金属可能是3.分析比较型选择题例向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稀硫酸的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固体物质,使其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ZnB.ZnOC.Zn(OH)2D.ZnCO3审题与思路此题是一道典型对比分析选择题材.由题干给定信息可知:四个反应中H2SO4的质量相等,且恰好完全反应,则说明四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也相等,所以判断得到的硫酸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关键是:确定反应中生成水的多与少:生成水越多,所得溶质量分数越小.由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只有Zn(OH)2与此同时H2SO4反应生成的水最多,而且与等质量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质量相同.四个选项中的物质与水都不反应,所以,原硫酸溶液中的水都成为反应后所是溶液中的水,质量也相等(不变).因此,本题求解简捷的思路是:只要比较各种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锌和生成水的质量,问题就解决了.因为硫酸的质量相同,且与各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故生成的硫酸锌质量相同,通过反应方程式分析,显然Zn(OH)2与H2SO4作用生成的水最多,故C 项符合题意.4.平均值型计算选择题例某硫酸铵样品,经测定其中含氮质量分数为20%,则其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下面的A.硝酸铵(NH4NO3)B.碳酸氢铵(NH4HCO3)C.氯化铵(NH4Cl)D.尿素[CO(NH2)2]总结:抓住题目中所提供的物质的氮元素质量分数,依据平均数思想,然后解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差量型选择题例现有铜、氧化铜的混合的5.6 g,与过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为4.8 g,则原混合的中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审题与思路本题只有氧化铜与CO发生反应.由于是充分反应,所以生成物中没有CuO;得到的固体物质全部是Cu的质量,这4.8 g的Cu应是原混合物中混有Cu的质量和生成的Cu 的质量之和.此题的解法很多.解法用差量法解题,设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x ,则原有铜质量为(5.6 g-x),则有6.质量守恒型选择题例(镇江中考2009-15)现有一样品,经分析含氢氧化钾、碳酸钾和水三种物质.向该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100 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蒸干该溶液得到固体质量为A.74.5 gB.14.9 gC.10 gD.7.45 g依据氯化氢质量=100 g×7.3%=7.3 g,与钾之间恒定关系:HCl~KCl,则HCl ~KCl36.5 74.57.3 g ?=14.9 g解答:选B .对于这种计算题,我们要抓住变化的本质、透彻审题,把握题设中关键的要点“守恒”,依据元素及质量守恒求解,根据题给等量关系,选取有关纯净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作为特殊值,采用关系式法,巧妙建立等量,便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友情提醒:单项选择题,当肯定一个选项完全正确答案时,一般可以不看其他选择项,也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对于不定项选择题,无法搞清楚选项数量时,只选一个正确答案,也不失为上策哦!。
中考化学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总结大全
下的空间顺序去寻找,也可以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时间 顺序来思考。有些开放题没有思路,大脑一片空白时,可以按章 节逐一搜索。 然后,表达书写:表述完整环环相扣 ① 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要求。要看清试题对表达方式 的要求,是用化学用语回答,还是文字或者图形。 ② 回答以下问题要直接。不要转弯抹角,回答以下问题要精炼, 不要重复表达。 ③ 回答以下问题时避免答非所问。如把碱的俗称写成了化学式, 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写成了文字表达,要求画发生装置结果画 成了制和取的装置。 ④ 语言表述要完整。缺少主语或前提会导致不知所云或不严谨。
案】错误而失分,或者把〝t〞写成〝g〞,或者不标注单位等。 还有,总分值法宝:先准后快先易后难 ① 试卷发下后,不要急于做题。应先按要求在指定位置填写准 考证号、姓名、学校等,然后仔细阅读考试说明及本卷须知,接 着浏览一下试卷的页码、题数和题型,做到心中有〝卷〞,当答 题铃声响起后,再集中精力投入答题。 ② 不必拘泥于试题在试卷上的编排顺序。可以先答化学,或先 答物理,这样就避免了内容和思维的转化。再就是根据经验和感 觉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答,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 比倒数第【二】三题简单,可以先做最后一题,再做前面的题。 ③ 心静方能发挥好。理化合卷题量较大,许多学生心慌是因为 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完,所以做题时不认真思考,怕耽误了时间做 不了后面的题,于是没看清题就匆忙作答,结果造成能得分的题 没得到分,所以考生一定不要毛躁,要静下心来,先准,再快。 最后,答完检查 ① 检查试题是否全部答完,有无漏答或没有答全的题目; ② 检查题干所标关键字是否考虑周全; ③ 检查【答案】错别字,包括化学用语要环环相扣。
⑥ 不要写错别字。不少考生因写错别字、书写潦草致使阅卷老 师辨别不清而被扣分。错别字如〝石蕊〞写成〝石芯〞、〝饱和〞 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涤纶〞写成 〝涤伦〞等;写错了要划清楚,改清楚,不要〝越描越黑〞。 ⑦ 不要把化学用语、计量单位写错。如元素符号忘记了大小写 的原那么;化学方程式忘记配平,状态符号漏标注,反应条件未 写清等;在化学计算中,有时单位不统一就代入计算,导致【答
初中化学推断题方法、解题思路及突破口
初中化学推断题方法、解题思路及突破口一、解题思路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
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二、解题方法1、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2、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3、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4、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三、寻找突破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例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将它们逐一鉴别出,其鉴别的顺序是()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例2:A是绿色粉末,G是蓝色溶液,X为常见的稀酸,B、C、D、E、F、H和Y中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化学解题方法和技巧选择题选择题作为客观性试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宽,形式灵活多样,答案相近,迷惑性大等特点,因而在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在各类题型中所占比例最大,可以说选择题解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份试卷分数的高低。
每次考试完毕,总有一些同学因选择题耗时过多,从而导致后面能做的题没有时间去做,惋惜不已。
究其原因,主要是求解这类题的方法欠妥,习惯于常规方法去处理,结果造成“小题大做”。
如果能够抓住客观性试题“不表述推理过程,解题人口宽,方法灵活多变”的特点,实施“灵巧多变”速解策略,则可事半功倍。
特别是计算型的选择题,如果不运用简单可行的解题方法,按部就班去求解,往往影响解题速度和答案的准确性;要提高此类选择题解题速度,就要简化数字运算或不用数字运算,集中讨论、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于一体,加强思维和解题技巧训练,强化“综合智力”,运用巧解方法,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化学选择题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其特殊的结构即决定了它具有多功能性。
研究选择题材的常见题型,探究其解法,是提高解题技巧,减少失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
其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种:1、直选型2、筛选型3、推断型4、分析比较型5、淘汰型6、平均值型计算7、估算型8、差量型9、规律特殊型10、图像分析型11、综合分析型1、直选型选择题例1 过氧化氢(H2O2,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是常有的消毒剂,在实验室里可用它来制取氧气:2H2O2 MnO22H2O+O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B.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的D.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审题与思路:由题给信息2H2O2 MnO22H2O+O2↑可知,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一定组成结构的化合物,它的最小独立存在的粒子是分子,即它是由大量的过氧化氢分子构成。
故A、B、C是错误的说法。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具体题型分析
中考化学答题技巧具体题型分析【】中考临近各考生要有决计积极备战,去收获属于你的休息果实,报答教员的辛勤培育和谆谆教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学答题技巧:详细题型剖析,祝愿你和同窗们一同追逐梦想,抵达黑暗的此岸!详细题型剖析:(一)选择题选择标题中的有:物质(包括化学式等),数据(包括等质量),化学反响方程式,微粒符号(包括表示图),及要求选择的选项是正确的选项是,不正确的选项是,错误的选项是,而选项中留意的有:足量的xx、过量的xx,过量的xx,或一定是、不一定是等。
简答标题中的有:足量的a、过量的b,过量的c,充沛反响(不等于恰恰完全反响),恰恰完全反响;而答题要求中的有:填写化学式,称号,序号,及阴、阳离子符号等。
计算标题中的有:物质(化学式),数据(包括坐标图或标签中的化学式,数据),所求的是反响物还是生成物,是质量还是质量分数。
小结:在作答时一定在标题中找到解题的,这样既有利于答题时能按要求正确选择、填写,同时也为复查试卷时迅速掌握题意,重新判别所选选项或答案能否正确争取时间。
牢记只要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几个在选择标题中出现的易混杂的概念辨析有关四种基本反响类型中和反响:关注反响物能否为酸和碱,即能否为酸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
如在反响CuO + H2SO4=CuSO4 + H2O中生成物属于盐和水,但反响物不满足中和反响的概念要求;置换反响:关注反响前、后的一切物质的类别,即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响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
如在反响CO + CuO = Cu + CO2中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属于单质和化合物,但反响物不满足置换反响的概念要求;复分解反响:关注两种化合物能否经过相互交流成分完成反响,而不只仅是反响物生成物的物质类别满足要求,如在反响CO2+2NaOH = Na2CO3+H2O中,就不是经过反响物相互交流成分完成的,所以虽然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都满足复分解概念要求,但这类反响不属于复分解反响,也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响类型。
中考化学学科各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化学学科各题型答题技巧如果说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有学习方法,那么在答卷的时候也就有答题方法。
我在和很多中考状元交流的时候,他们都指出了答题方法的重要性。
特别是一些常见题目的答题规律及答题流程需要扎实地掌握,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各个学科的答题方法是不是都相同呢?各科的答题方法都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大家注意的呢?在答题的时候又该注意哪些细节呢?物理、化学应考的四大原那么在实际考试过程当中究竟该如何分配时间呢?答题的顺序究竟该怎样安排呢?倘假设遇到不会的题目究竟是该尽力攻克还是跳过去先做其他题目呢?这就牵扯到了答题的原那么问题,以下为大家整理了四个原那么,希望对同学们的考试有所帮助:1、做题顺序一般来说,物理、化学题目的排列顺序都是先易后难,因为出题老师也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大家尽快进入到答题状态中。
既然这样,那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也就应该尽可能地依据题目安排的顺序一一解答。
这样不仅符合心理习惯,而且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2、做题原那么如果做题中遇到难题究竟该怎么处理呢?是不是一定要遵循从前往后的顺序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倘假设遇到难一些的题目,经过几分钟思考后依然没有思路,那就应该暂时放下,开始做其他的题目,千万不能因为一道题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使后面的题目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对整体分数造成了影响,那实在有些可惜。
3、优势优先物理、化学两门学科你不可能掌握的水平大致相当,一定有相对而言的优势学科,那在做题的时候就应该适当地调整好自己的时间:对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要尽快解答,这样将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留给稍微逊色的学科。
这样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分数最大化。
4、不留空白不管你是不是能做对这道题目,也不管你是不是会做,都不能在卷面上留下一片空白区域。
在这个时候,能写多少步就写多少步,要力争拿下自己能够拿到的得分点。
并且,有大片的空白区也会破坏老师的阅卷印象,导致最终失去了印象分而吃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三类题型解题思路指导一、关于滤液、滤渣成分推断题的解题思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考查一直是中考化学命题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有关滤液、滤渣成分推断题的解题方法归纳:例1将足量的Fe放入AgNO3与C U(NO3)2的混合溶液小,待完全反应后过滤,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 c分析:因为金属Fe是足量的,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所以在将AgNCh中的Ag垸全置换出来以后,继续将Cu(NO3)2溶液中的C U2+完全置换出来,最后溶液中的溶质只含Fe(NO3)2o 以此题为例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1.金属的量不足.如果Fe只与部分AgNO3液反应,说明此时Fe未与Cu(NO3)2反应。
反应方程式为卜乙+ 2A*(),— Fe(、Oh+ "肖,滤渣成分为Ag,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Fe(NO3)2、C U(NO3)2及AgNC^。
2.金属的量与第一种物质反应完成所需的量相等。
如果Fc与AgNO3恰好完全反应,说明此时Fe还未与C U(NO3)2反应。
反应方程式同上,滤渣成分为Ag,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Fe(NO3)2及C U(NO3)2。
3.--------------------------------- 金属的量在与第一种物质反应完成后,不足以与第二种物质反应完全。
如果Fe与部分C U(NO3)2反应,说明此时Fe与AgNO3已经完全反应。
除同情况2中的反应之外,还发生了反应%+(:u(、O)2 Fe(N(),+(:u。
滤渣成分为Ag和Cu,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Fe(NO3)2及C U(NO3)2。
4.金属的量恰与第一种和第二种物质完全反应。
如果Fe与C U(NO3)2恰好完全反应,说明Fe与AgNCh也已经完全反应•反应方程式同情况3,滤渣成分为Ag和Cu,滤液中的溶质成分为Fe(NO3)2.5.金属过量。
如果Fe过量说明Fe与AgNO3> Cu(NO3)2都已经完全反应,且Fe还有剩余。
反应方程式亦同情况3,滤渣成分为Ag、Cu和Fe,滤液屮的溶质成分为Fe(N03)2o 例2某溶液中仅含AgNCh和C U(NO3)2两种溶质,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溶液分为A、B、C三份,各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分别得到滤渣和滤液。
(1)若将A得到的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其滤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 ;(2)若将B得到的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没有气泡产生,则此滤渣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 ;(3)若向C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0分析:本题是通过对金属与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滤渣与滤液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确定滤液与滤渣成分的问题。
第(1)问屮将滤渣加入到稀盐酸屮有气泡产生,说明Fc过量,属于情况5,所以滤液中的溶质为Fe(N03)2o第(2)问中将滤渣加入到稀盐酸中没有气泡产生,则情况1、2、3、4都有可能出现,故滤渣屮不能确定有无Cu,但一定有Ag。
笫(3)问屮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Ag+存在,属于情况1,则滤液中的溶质是F C(NC>3)2、C U(NO3)2、AgNO3e二、信息迁移题解题思路分析信息迁移题一般具有起点高、落点低、情景新、知识活、即学即用等特点。
在解答信息迁移题时,首先通过对题目的阅读,将新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分析、综合;其次要及时检索出相关的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建立新的知识网络;再次,运用新信息并迁移所学知识到新问题的解决屮去;最后,在平时的学习屮应多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自学、迁移、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解答好此类题的关键°例1探月工程目的之一是获取核聚变燃料-------- M-3.M-3原子核里有2个质子,1个屮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图1表示氨・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屮正确的是( )o要实现碳元素由大气圈向岩石圈转化,请写出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过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物质和能量,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特 別是20世纪以來,由于人口数量的剧增,以及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対自然环境中物质的循 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急剧恶化就是一个例证。
从大气中各气体含量变化的角度 看,目前显著增加的气体有(写岀两种气体) 和 o 对图1解析:信息迁移题的特点是题目的背景是新的,但考查的内容通过提供的信息将已有知 识链接起来,落脚点是已有知识。
本题氮-3是陌生的,但通过题屮信息得知氨-3原子的原 子核内有2个质子,其核外一定有2个电子,故知选项(B)正确。
例2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 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一一反物质;物质与反 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请你推测, 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o(A) (B) (C) (D)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 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 由1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 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解析:“反粒子”“反物质”都是陌生的概念,因此,首先要弄清楚它与平时所学的物质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根据“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再通 过联想氢原子是由1个质子与1个电子构成,则反氢原子是由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个带 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答案为(B)。
例3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循环: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的。
自然环境中物质的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各圈层Z 间自发地流 动转移。
图2是白然环境中部分无机物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 请根据示意图中给出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判断,生物圈中一定含有的非金图2 属元素有 ___________(2) 示意图中,由分子构成的含氮元素的物质有在的复合肥料的化学式 种;写—种岩石圈中存 图2(3)根据示意图,请你列举一个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物质由大气圈向水圈转化的事 例: 。
(A) (B)环境造成的危害分别是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解析:此题起点是物质在自然界的循环,所给信息是物质在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中的循环示意图。
物质在自然界的循环与物质的化学变化紧密联系使此题具有了更好的考查性、选拔性.提取题中所给信息,结合元素、化学式、物质的分类和变化、温室效应以及酸雨的形成等知识即可顺利解答.答案:(1)C、H、0、N、P (2)2 KNO3F或K3PO4 或(NH4)3PCM (3)降雨(降雪)CO2+ Ca(OH) 2CaCO3 I +H2O (或CO2+H2O^—H2CO3) (4) CO2 SO2(或NO?)产生温室效应(或导致气候变暖)形成酸雨三、利用化学性质巧解实验方案设计题实验设计题的思维量大,综合性强,陌生度高,信息新,能力要求高,情境新。
它的考查内容一般有: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飞确认某混合物组成的设计;验证化学原理的设计;测定物质纯度的设计,等等。
实验设计题不仅要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实验设计题时耍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实验冃的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试剂,然后确定实验仪器的装置,并市此确定操作步骤。
因此,设计实验要注意遵循科学性、可行性,使设计的方案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
同时还要注意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装置是否经济,对环境是否造成污染等。
例1有三种白色粉末,分别是碳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中的一种。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种粉末区分开来。
请在表1中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表1分析:此题属于“限定条件型”实验设计题,此类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按照一定的限定条件去完成该实验课题的设计。
解题的关键就是以限定条件为依托,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资源解决问题。
此题要求鉴别碳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钠,分析可得碳酸钙难溶于水,故可先加入水将其区分出来。
碳酸钠和氯化钠需用化学方法进行区分,如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即可将两者区分开来。
答案如表2。
表2例2某二氧化猛样品屮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屮二氧化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应生成C02來进行分析测定。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甲乙因丁图1(1)图1甲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C如果该实验选择图1甲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用药品为________ (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o(2)用图1乙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
若用烧瓶充满水來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__ (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 __________ 端通入。
(3)图1丙是用干燥纯净的0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镒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 。
(4)为验证图1丙中装置②已将CO?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如图1 丁所示装置进行证明,则图1丁所示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填字母) ____________ oA. 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C.浓硫酸(5)称取5.0 gZl氧化猛样品进行实验,图1丙中装置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1.1 g,则样品中二氧化镒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填计算结果)。
分析:此题是实验设计方案分析题。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给出全部或部分实验设计方案,要求对此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修正乃至补充扩展。
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题,理解所给出的方案,并与之前的知识积累进行对照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1)由图1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图1甲所示的是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用此装置制取氧气所用药品为H2O2和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出()2匕仝2出0+02 t 0(2)当将图1乙装置中的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时,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气体应从a 端通入,通入的氧气可以将烧瓶中的水从b端排出。
当将图1乙装置中的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使被干燥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再从a端排出。
(3)选择图1丙装置,使用在加热时通入氧气和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猛样品中含有的杂质炭,同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并计算其质量来测定在二氧化镒样品中所含杂质炭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