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2023年秋10月高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卷含解析

2023年秋10月高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卷含解析

2023年秋10月高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其中“朝”的意思是()(A)参见(B)早晨(C)朝着(D)面对2、《【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村民眼中的飞虎旗是()(A)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B)一面旗狗生双翅(C)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D)一面旗蛇缠葫芦3、《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所声讨的人物是()(A)吕后(B)唐睿宗(C)武则天(D)武三思4、有“江湖散人”之称的诗人是()(A)陆龟蒙(B)皮日休(C)杜牧(D)杜甫5、李孝光《大龙湫记》中,“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的是()(A)斑鱼(B)黄猿(C)瑞鹿(D)明月6、龚自珍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A)几社(B)宣南诗社(C)宋诗派(D)复社7、下列词人中,开南宋爱国词先声的是()(A)张孝祥(B)张元幹(C)陈亮(D)辛弃疾8、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其中“审”的意思是()(A)领会(B)宣称(C)申请(D)审查9、《【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村民眼中的蟠龙戏珠旗是()(A)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B)一面旗狗生双翅(C)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D)一面旗蛇缠葫芦10、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蒋干与周瑜曾有的关系是()(A)同乡(B)同窗(C)昔日下属(D)结拜兄弟11、成语“雁足传书”出自()(A)《李将军列传》(B)《项羽本纪》(C)《高祖本纪》(D)《苏武传》12、《十五从军征》属于()(A)郊庙歌辞(B)相和歌辞(C)杂曲歌辞(D)鼓吹曲辞13、与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合称“元嘉三大家”的诗人是()(A)鲍照(B)韦应物(C)江淹(D)陶渊明14、名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的作者是()(A)陶渊明(B)鲍照(C)谢灵运(D)谢朓15、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是()(A)张惠言(B)姚鼐(C)刘大櫆(D)方苞16、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A)扬州市西南(B)镇江市西南(C)南京市西南(D)马鞍山市西南17、汉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A)诗歌(B)散文(C)赋(D)骈文18、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其中“察”的意思是()(A)举荐(B)考察(C)观察(D)审查19、古人以五声对应四时,阅读《秋声赋》可知,商对应()(A)春(B)秋(C)夏(D)冬20、《抱朴子》的作者是()(A)葛洪(B)干宝(C)丘迟(D)孔稚珪21、《孔雀东南飞》最早收录于()(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诗经》22、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部()(A)话本小说集(B)拟话本小说集(C)文言短篇小说集(D)志人小说集23、《西塞山怀古》的西塞山,在今()(A)江西境内(B)湖北境内(C)山东境内(D)湖南境内24、《封丘县》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高适25、贯云石《【双调】殿前欢·楚怀王》的体裁是()(A)诗(B)词(C)散曲套曲(D)散曲小令26、《史记》中的“世家”一共有()(A)二十篇(B)三十篇(C)四十篇(D)五十篇27、魏良辅改革昆腔后,首创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A)《牡丹亭》(B)《浣纱记》(C)《四声猿》(D)《红线女》28、“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中的“蝼蚁”指()(A)身份低微的人(B)身材短小的人(C)目光短浅的人(D)志向远大的人29、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的是()(A)司马迁(B)班固(C)王逸(D)游国恩30、《湘夫人》选自()(A)《九章》(B)《九辩》(C)《九歌》(D)《九叹》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作品是白居易创作的有()(A)《长恨歌》(B)《琵琶行》(C)《秦中吟》(D)《登高》(E)《与元九书》32、《项脊轩志》中,作者祖母所说的话有()(A)某所,而母立于兹(B)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儿寒乎?欲食乎(D)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E)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3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前人诗句的有()(A)千里澄江似练(B)六朝旧事随流水(C)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D)念往昔、繁华竞逐(E)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34、下列作家中,曾受江西诗派影响的有()(A)陈亮(B)刘克庄(C)范成大(D)陆游(E)杨万里35、《送孟东野序》提及的汉代文学家有()(A)司马迁(B)司马相如(C)扬雄(D)阮籍(E)嵇康三、简答题36、杜牧《早雁》通篇以“雁”为比兴象征,请分析其层次。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1.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佑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2.江湖诗派: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而兴起的一个诗派。

大都是一些落弟的布衣文士或不得志的末宦。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江湖,靠献诗卖艺维生,或游走干谒公卿权贵之门,或结友招群于市井乡间,在相互唱和酬咏中消磨岁月,形成一种彼此相近的作诗习气。

当时有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刊刻《江湖诗集》,后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诗派。

3.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4.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

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其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5.阳羡派:清初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的豪放苍凉词风。

因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

属于这一词派的还有曹贞吉、蒋士铨等。

6.浙西派:清初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一类婉约词人之作,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的最高标准。

在实际创作中,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而对词的意境和内容有所忽略。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完整教学课件

• 经济:发达 城市与商业繁荣 崇尚奢靡 • 思想:理学 三教合一 追求个性自由 以俗为雅 • 文学成就辉煌
宋代社会概况及其对文学产生的影响
一、宋代的政治状况及文学影响
• 宋代政治的几大特点: • 其一、中央高度集权,国家机器非常庞大,造
成了始终无法克服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弊端。 • 其二,宋朝是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为严重的
• 宋代的这些思想状况必然对宋人的思想修养、
精神风貌产生深远的影响 。
• 一是在宋学建立过程中,宋人的思想更为活 跃,见解更为深刻。
• 二是在禅宗的流行过程中出现了士大夫禅学 化、禅学士大夫化的合流倾向。
• 三是随着老庄淡泊无为思想的复归和禅宗任 运随缘思想的流行,宋人的精神面貌和人生态度 更为超脱、达观、冷静,(对世态炎凉、人生荣 辱都看得很透、很淡,特别是在官场失意时多能 以乐观、爽朗、安适的心境对待之,视之为宦海
朝代。
• 其三,激烈尖锐的党争和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 其四,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
• 宋代社会政治风气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文 人士大夫的政治态度,使之具有更强烈的 参与意识和更深刻的忧患意识。文人和政 治的关系更为密切,文人、官僚、政治家 三位一体的现象较历代更为突出。
• 文学影响:

在内容上,它直接导致宋代文学具
有高度的现实精神;

在风格及表现手法上,由此直接导
致了“宋调”的形成:多深沉悲慨之气,
多议论之风,文风多朴实平易。
二、宋代的思想状况及文学影响
思想状况:
1、新儒学即宋学的兴起和繁荣,其 中尤以理学最为发达。
2、佛、道思想的盛行
儒、释、道在宋代都很流行,且较 之前代更呈现合流的趋势。“三教一 理”、“三教本一”的思潮在文人中 广为流行,并构成其思想基础。

全国2024年春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含解析

全国2024年春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含解析

全国2024年春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杨万里《初入淮河》抒情所采用的主要手法是()(A)对比(B)排比(C)比拟(D)反衬2、李孝光《大龙湫记》中,“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的是()(A)斑鱼(B)黄猿(C)瑞鹿(D)明月3、词集《阳春集》的作者是()(A)李煜(B)李贺(C)冯延巳(D)韦庄4、将《战国策》编辑成书的汉代学者是()(A)刘彻(B)刘贺(C)刘歆(D)刘向5、下列作家中,号“云庄”的是()(A)陈铎(B)贯云石(C)张养浩(D)张可久6、魏良辅改革昆腔后,首创用昆腔演唱的传奇是()(A)《牡丹亭》(B)《浣纱记》(C)《四声猿》(D)《红线女》7、《湘夫人》选自()(A)《九章》(B)《九辩》(C)《九歌》(D)《九叹》8、钟惺在《浣花溪记》中缅怀的诗人是()(A)王维(B)杜甫(C)高适(D)孟浩然9、《西塞山怀古》的西塞山,在今()(A)江西境内(B)湖北境内(C)山东境内(D)湖南境内10、“揠苗助长”的故事出自()(A)《孟子》(B)《墨子》(C)《老子》(D)《庄子》11、下列词人中,开南宋爱国词先声的是()(A)张孝祥(B)张元幹(C)陈亮(D)辛弃疾12、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中的()(A)《氓》(B)《采薇》(C)《蒹葭》(D)《生民》13、《种树郭橐驼传》的创作地点是()(A)柳州(B)永州(C)洛阳(D)长安14、《诚意伯文集》的作者是()(A)宋濂(B)高启(C)刘基(D)方孝孺15、《【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自我夸耀的各种技艺中,与戏曲表演直接有关的是()(A)蹴鞠(B)打围(C)插科(D)双陆16、《史记》中的“列传”一共有()(A)五十篇(B)六十篇(C)七十篇(D)八十篇17、《史记》中的“世家”一共有()(A)二十篇(B)三十篇(C)四十篇(D)五十篇18、“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的“陈王”指()(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髦19、成语“雁足传书”出自()(A)《李将军列传》(B)《项羽本纪》(C)《高祖本纪》(D)《苏武传》20、《十五从军征》属于()(A)郊庙歌辞(B)相和歌辞(C)杂曲歌辞(D)鼓吹曲辞21、夏完淳《狱中上母书》中的“慈君”是指()(A)生母(B)祖母(C)嫡母(D)外祖母22、龚自珍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A)几社(B)宣南诗社(C)宋诗派(D)复社23、与白居易并称的诗人是()(A)韩愈(B)柳宗元(D)孟郊24、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是()(A)张惠言(B)姚鼐(C)刘大櫆(D)方苞25、王沂孙的号是()(A)乐笑翁(B)觉翁(C)中仙(D)梅溪26、有“江湖散人”之称的诗人是()(A)陆龟蒙(B)皮日休(C)杜牧(D)杜甫27、《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所声讨的人物是()(A)吕后(B)唐睿宗(C)武则天(D)武三思28、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况乎天理之溟漠”,“溟漠”的意思是()(B)渺茫(C)黑暗(D)深奥29、在《室语》中,唐子的谈话对象是()(A)门生弟子(B)同窗友人(C)求教者(D)家人30、汉乐府基本艺术特色是擅长()(A)叙事(B)抒情(C)绘景(D)写人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属于盛唐田园诗派的诗人有()(A)王维(B)孟浩然(C)杜甫(D)高适(E)岑参32、下列作品中,写役夫与家人相思痛苦的有()(A)《王风·君子于役》(B)《唐风·鸨羽》(C)《秦风·蒹葭》(D)《豳风·东山》(E)《周南·关雎》33、下列句子,出自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有()(A)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B)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C)嘱咐你个顽童记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24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件 24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与桐城派的承变
▪ 何绍基学术精湛,书法被推为清 代第一,同时也是晚清道、咸、 同时期的著名诗人。
▪ 何绍基的民生诗思致深邃,表现出独到新颖的社会观念。
▪ ?伐木?描写童山带来的环境问题:
▪ 山气作云云化雨,雨过云归山是山。山中大树几千年,融泄 乾坤云所祖。蠹民伐木心不怜,山上种田秧到天。云根将枯 雨后薄,渐恐人间多旱年。
▪ 程恩泽的诗具有典型的学人特征,选材中正,立意深邃;使事用典, 征声选韵,“排奡妥帖,力健声宏〞,兼有韩愈、黄庭坚之胜。
▪ 天生灵草阿芙蓉,要与饕餮竞大功。豪士万金销夜月,乞儿九死醉 春风。香飞海舶关津裕,力走天涯货贝通。抵得瞢腾兵燹劫,半收 猿鹤半沙虫。
▪ 一酌贪泉百惑生,纵然才智了无成。外夷只识珠犀贵,廉吏须磨斧 钺行。不解鸟语空听讼,未穷蛮状漫谈兵。须知仁兽当关卧,多少 豺狼总禁声。
▪ 程恩泽忆念亲人的诗情真意切,勾勒亲初握衡校枋,且喜且畏缩。退食 告慈母,慈母欢意足。屈指不十日,便欲膏棘轴。呼儿整书 箧,饬妇理箱簏。妇亦粲启齿,扶病为检束。
二、祁寯藻与?䜱䜪亭诗?
▪ 祁寯藻〔1793—1866〕,字叔 颖,号春圃,晚号谷曼 谷九亭 叟,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 〔1814〕进士,历官翰林院编 修、广东乡试正考官、湖南学政, 迁礼部、兵部、户部侍郎。道光 十九年〔1839〕擢兵部尚书视 察福建,筹议海防及禁烟事。咸 丰元年〔1851〕拜体仁阁大学 士、实录馆总裁,卒谥文端。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 与桐城派的承变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程恩泽、祁寯藻与宋诗派的兴起 ▪ 第二节 何绍基与郑珍、莫友芝的诗 ▪ 第三节 梅曾亮、曾国藩与桐城派的承变
第一节 程恩泽、祁寯藻与 宋诗派的兴起
一、程恩泽与?程侍郎遗集?
▪ 程恩泽〔1785—1837〕,字云芬, 号春海,安徽歙县人。嘉庆十六年 进士,改庶吉士,为翰林院编修。 先后任四川、广东乡试主考,贵州、 湖南学政,得士多天下名流,郑珍、 何绍基、莫友芝皆出其门下,学术 造诣、诗学倾向受其指授。历官礼、 工、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程恩 泽“学识超于时俗,六艺九流,皆 好学深思,嘉、道间与阮元并为儒 林冠冕。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二十九章考点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二十九章考点手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第九编近代文学第二十九章近代诗词091 龚自珍与诗风新变(★★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1.近代诗坛,宋诗派和继之而起的同光体是主要流派。

与之先后并存的还有: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启蒙诗人,以张维屏、贝青乔为代表的爱国诗人群体,以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人,以南社诗人为代表的革命派诗人。

同时,传统诗派又有以王闿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派和以樊增祥、易顺鼎为代表的晚唐诗派。

2.龚自珍继承屈原、李白等浪漫诗人的传统,受天台宗和华严宗的影响,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名作《西郊落花歌》。

3.龚自珍:①主导近代诗风新变的著名诗人。

②其诗感慨议论,执著于理想世界。

③艺术上想象奇特,语言瑰丽。

4.揭露时弊和抒发忧国之情的诗篇:近代诗歌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张维屏的《三元里》。

092 宋诗派和同光体(★★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1.宋诗派:道、咸、同时期,占据诗坛中心的是宋诗派。

该派前期有程恩泽、祁寯藻、梅曾亮,后期有何绍基、王拯、曾国藩、张裕钊、郑珍、莫友芝等。

这一诗派的兴起与乾嘉学风和翁方纲倡导的“肌理说”有关。

2.程恩泽《渡淮即事》,何绍基诗不以俯仰为意,将一己胸襟置于山水势之中,如《元象》。

3.郑珍:诗学苏轼,兼尊韩、孟,有《巢经巢集》。

郑诗浅俗沉着而简净,瘦硬不凡,横恣俊峭。

诗歌较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揭露官吏罪行,呈现出凄苦沉郁的风格,如《晚望》。

4.同光体内部派别:同光体又分为以陈衍、郑孝胥为代表的闽派,以沈曾植为代表的浙派,以陈三立为代表的赣派。

陈三立的成就最为显著。

093 诗界革命与清末诗坛(★★★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名词解释、简答)1.与同光体相对应的,是始于戊戌变法前夕的诗歌变革运动。

它包括谭嗣同、夏曾佑和梁启超在变法前创作的“新学之诗”(简称“新诗”)、黄遵宪提倡的“新派诗”、梁启超倡导的“诗界革命”和清末民初的革命派诗歌。

2.“新学之诗”:夏曾佑、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作“新学之诗”,特点是“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

清代宋诗派及宋诗学的生成与发展

清代宋诗派及宋诗学的生成与发展

05
清代宋诗学的发展
宋诗学的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
清初至康熙年间,宋诗学开始萌芽,学者开始关注 和研究宋诗。
发展阶段
雍正至乾隆年间,宋诗学逐渐发展,学者对宋诗的 关注和研究逐渐深入。
成熟阶段
嘉庆至道光年间,宋诗学进入成熟期,形成了系统 的理论和方法。
宋诗学的理论创新与影响
理论创新
清代宋诗学派在理论上主张以唐宋兼收并蓄,不偏废任何一方,强调“唐宋兼收”的诗学主张。
作用。
宋诗派的主要成员及其诗学主张
程伟元主张以“性情”为主,注重诗歌的情 感表达。
杭世骏则主张“性灵为主”,注重诗歌的个 性表现。
代表人物有程伟元、厉鹗、杭世骏等。
厉鹗主张“清空灵妙”,强调诗歌的意境营 造。
宋诗派与其他诗派的比较
与清初的“唐诗派”相比,宋诗派更注重内敛和自省,追 求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成熟期
乾隆时期,宋诗派发展到 了高峰,其影响力也更为 广泛。
宋诗派的诗歌创作风格
自然平淡
宋诗派追求自然平淡的诗 歌风格,主张抒发真情实 感,反对矫揉造作。
意境悠远
宋诗派注重意境的营造, 追求言简意赅、余味悠远 的艺术效果。
严守格律
宋诗派在遵守格律方面非 常严格,要求诗句平仄协 调、音韵和谐。
宋诗派的影响与贡献
与“性灵派”相比,宋诗派更注重诗歌的技巧和形式,追 求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03
清代宋诗派的发展
宋诗派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期
清代初年,一些诗人开始 推崇和学习宋诗,逐渐形 成了以“清空醇厚”为审 美趣尚的诗派。
发展期
康熙、雍正两朝,宋诗派 的势力逐渐壮大,出现了 许多重要的代表人物,如 王士禛、陈廷敬等。

宋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脉络

宋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史脉络

“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当今文章第一”(时人) 风格古朴深厚,体裁多样,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有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195篇)及著名的《卖柑者言》 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道合一”传统。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 光,其中归有光散文代表唐宋派散文的最高成就。“直抒胸臆,信手写出”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张岱 话本,开始分卷分目,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全相平话五种·乐毅图齐》 刻于明代中叶牟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 弘治到嘉靖末,约80年,以《列国志传》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共约五六十部,如《英烈传》、《唐书志传》、《全汉 志传》、《南北两宋志传》
后期
词 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 遗民作家 严羽《沧浪诗话》
辽金元文学
辽代诗歌 辽 金金代文学 初期 由辽入金的文臣
辽 金金代文学
初期 自具风格时期 后期
由宋入金的文士 国朝文派
前期
白朴 马致远 王实甫 其他作家 关汉卿
杂剧
后期
元 代 散曲 文 学
前期 后期 元初
郑光祖 宫天挺 乔吉 秦简夫 南方作家 无名氏 戏曲理论 戏曲史 剧作家、书会才人 宦达文士 由金入元的北方士人 由宋入元的南方文人 元诗四家 西域诗人 有名的诗文家
辽金元文学
耶律倍(辽代初期最出色的契丹族诗人)、耶律隆绪、耶律宗真、耶律洪基、懿德皇后萧观音、寺公大师(《醉义歌》) 韩昉、左企弓、虞仲文
“借才异代”: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 蔡珪、党怀英、王庭筠、王寂、赵可、刘迎、赵沨、周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好问、赵秉之、杨云翼、李纯甫、王若虚 《梧桐雨》、《墙头马上》 《汉宫秋》、《陈抟高卧》、《任风子》、《荐福碑》、《青衫泪》、《岳阳楼》、《黄梁梦》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贩茶船》《芙蓉亭》曲文各一折 纪君祥《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李好古《张生煮海》、高文秀《双献功》、康进之《李逵负荆》、石君宝《秋胡戏妻》 历史剧:《哭存孝》、《单刀会》、《陈母教子》、《西蜀梦》 爱情风月剧:《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调风月》、《拜月亭》、《望江亭》、《玉镜台》 公案剧:《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绯衣梦》 历史剧:《范张鸡黍》、《七里滩》 爱情婚姻剧:《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家庭伦理剧:《东堂老》、《赵礼让肥》、《剪发待宾》 金仁杰《追韩信》、杨梓《霍光鬼谏》《豫让吞炭》《敬德不伏老》、萧德祥《杀狗劝夫》、朱凯《昊天塔》、王晔《桃花女》 《陈州粜米》 周德清《中原音韵》 钟嗣成《录鬼薄》 白朴、关汉卿、马致远、王和卿 刘秉忠、卢挚和、姚燧、杜人杰、杨果、胡祇遹 张养浩(云庄乐府)、贯云石(酸斋乐府)、乔吉、张可久(小山乐府)、睢景臣、刘时中。张养浩是元散曲中豪放派大家 耶律楚材、刘因、姚燧——元初文坛占主导地位 方回、戴表元、赵孟頫 虞集、杨载、范梈、揭溪斯 萨都剌、杨维桢(铁崖体、铁体) 马祖常、迺贤、泰不华、余阙、丁鹤年 欧阳昡、苏天爵、张翥、贡师泰、王冕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清代宗宋诗风的嬗变 李剑波内容提要 清代诗坛的宗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明末清初宗宋诗风的形成,表征着对宋诗价值的重新认识;雍正乾隆时期的浙派和秀水派都致力于用宋诗美学理念来进行创作,欲再现宋诗之美;乾隆嘉庆时期的桐城诗派和肌理派标志着宋诗美学原则的新变和当代化;道光咸丰以后的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派标榜“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合”,是清代诗坛学宋的结穴。

关键词 清代 诗歌 宗宋〔中图分类号〕I207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7)06-0130-05 宗宋是清代诗坛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因为元明诗坛的主流都是尊唐,明代诗坛甚至有很多人是肆意排斥宋诗的。

清代诗坛宗宋有一个发展衍变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宗宋诗人的心路轨迹,体现出清代诗学发展的内在理路。

探讨和描画这个宗宋过程,对于认识清代诗坛和清诗创作,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明末清初宗宋诗风的形成:宋诗的重新发现明初高木秉编纂《唐诗品汇》出,而为历代馆阁所宗,自此奠定了有明一代尊唐的基础。

其后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前后七子相续,倡言诗必盛唐,视宋诗为仇雠,对宋诗极尽贬抑、攻击之能事。

因此,明代诗坛的主流是黜宋尊唐的。

但随着前、后七子派末流的流弊日益显露,公安派出而以性灵相标榜。

他们既倡性灵,则其作诗就无关乎唐宋,学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故袁宗道就推崇白居易、苏轼,并且名其斋为“白苏斋”,名其诗文集为《白苏斋集》。

钱谦益(1582-1664)在诗学思想上受到公安派的启迪,其诗学历程也由盛唐而及中晚,由唐诗而及宋元。

他学习的宋代诗人主要有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人。

其诗歌创作时或化用宋诗。

在钱谦益的倡导下,晚明“天启、崇祯中,忽崇尚宋诗”(贺裳《载酒园诗话》“陆游”条)。

是故,毛奇龄《盛元白诗序》云:“海内宗虞山教言,于南渡推放翁。

”乔亿《剑溪说诗》云:“自钱受之力诋弘、正诸公,始缵宋人余绪,诸诗老继之,皆名唐而实宋,此风气一大变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通关宝典(全科讲义电子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通关宝典(全科讲义电子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中国古代史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代码:00539)知识点切片注1:下划线部分——重点记忆注2:每章开头的知识结构图非常有利备考第五编宋代文学北宋文学内容包括第一章到第五章知识结构图1.宋初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穆修2.王禹偁白体;杨亿的西昆体;林逋的晚唐体3.晏殊《珠玉词》一北宋初期 4.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欧阳修(文、诗、词)5.开创宋诗风格的大家梅尧臣与苏舜钦6.王安石的诗文(诗:王荆公体)7.首开文章“义法”的人物是曾巩文:雄辩恣肆1苏轼诗:前、后期;创作特色词:以诗为词;词风豪放旷达北宋文学二北宋中期 2.黄庭坚(山谷诗):以学问为诗,黄诗格律森严3.江西诗派:陈师道(后山诗)、陈与义(简斋诗)4.柳永的慢词5.秦观的婉约词1周邦彦的清真词三北宋后期 2.李清照(易安体)词:前、后期3.朱敦儒(朱希真体或樵歌体)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一、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开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名词解释):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 3、西昆诗派特点:重形式,轻内容。

写法上仿效李商隐的同题之作。

诗风典雅而华丽。

以学问为诗。

4、西昆诗派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宋代的江西诗派王禹偁(白体诗)的诗歌创作成就: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谕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王禹偁兼擅各种文体,而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其近体诗、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如《村行》:在文的方面,王禹偁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但他尤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一)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一)

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流变(一)【内容提要】持道统论的桐城派从立派之初就与宋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故其兴衰起落与清代理学的发展轨迹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桐城派虽有学术门户之见,但至晚清以降,桐城派主张汉宋兼收,主张以经世致用化解汉宋之争,顺应了晚清学术兼容的潮流。

20世纪初,中西学术之争逐渐取代传统经学之争,对传统经学的抱残守缺,使桐城派在近代学术转型的学术潮流中显得黯然失色,失去了在近代学术转型中的发言权。

【关键词】桐城派/学术流变/汉宋兼容桐城派是清代一个以学习唐宋古文相号召的文学流派。

这个流派的主要代表,即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

从表面看,桐城派以桐城冠名,具有强烈的区域文化特征。

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区域性色彩的文学派别,却与清代学术流变息息相关。

清代学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汉、宋学的对峙与逐渐兼容。

桐城派由于与理学的密切关系,从开派之初就卷入了汉宋学的矛盾漩涡中。

鸦片战争前后,汉学作为干嘉时期的学术主流在社会危机前一筹莫展,理学走向复兴。

作为理学追随者的桐城派在理学复兴的潮流中自然不甘落后,他们一面与汉学家公开论争,一面倡导学术兼容;还试图从道德重建、经世致用两个方面将理学与时代需求结合起来,赋予理学以新的时代特色,使理学自身也获得了新的活力。

理学中兴、桐城中兴只是一个短暂的历史文化现象,随着维新变法思潮、革命民主思潮的相继涌现;今文经学的异军突起,西学的大量传播,使中西学术之争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经学之争。

传统经学,不管是汉学抑或宋学,都在近代学术转型的潮流中显得黯然失色。

中国学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趋势,使依附于传统经学的桐城派无所凭藉而逐渐销声匿迹。

一、桐城派与清代理学程朱理学为清代官方意识形态,因其固有的空疏拘执之弊病,为众多学者所厌弃。

至干嘉时期,以考据为特点的汉学压倒理学,成为学术主流。

嘉道年间,社会矛盾激化,清王朝试图重振理学以挽救社会危机,理学开始走向复兴。

咸同年间及光绪初年,理学复兴达到高潮,理学成为清政府在意识形态领域重建社会道德、应对中外危机的重要依靠。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文学基础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文学基础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文学基础》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1.试卷满分:150分2.考试时间:180分钟二、试题题型结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各占50%)1.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共30分)2.简答(4题,每题10分,共40分)3.分析论述(2题,每题15分,共30分)4.鉴赏批评(2题,每题25分,50分)三、主要参考书:1.《中国古代文学史》编写组:《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袁世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2.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四、考查内容:(一)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神话及其产生,上古神话的传播、流传和记录,《山海经》。

古神话的主导精神,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尚书》的汇编及存篇,《尚书》内容的认识价值,《尚书》的记言与叙事。

第三章《诗经》“风”“雅”“颂”及《诗经》的分类,采诗、献诗及《诗经》的结集。

《周颂》中的祭祖诗,《大雅》中的周族“史诗”,农事牧猎诗,典礼宴饮诗,怨刺诗和讽刺诗,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国风》中的婚恋诗。

《诗经》的艺术特征:写实与“诗言志”,“赋”“比”“兴”。

《诗经》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春秋》与《左传》,《左传》的内容及认识价值,《左传》的叙事艺术,《左传》的语言。

《战国策》其书及编纂,《战国策》的内容及倾向,《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战国策》人物说辞的语言艺术,《战国策》的叙述描写。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老子与《老子》,孙武与《孙子》,孔子与《论语》,墨子与《墨子》,孟子及《孟子》,庄周与《庄子》,荀子与《荀子》,韩非与《韩非子》。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赋屈原的生平,屈原的创作,“楚辞”的涵义。

《九歌》《九章》。

《离骚》的创作,《离骚》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离骚》的象征艺术,《离骚》的神奇想象。

文学流派与学术变迁论桐城派与清代理学的流变

文学流派与学术变迁论桐城派与清代理学的流变

姚鼐是桐城诗派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作品注重哲理思考和意境营造。《九 江赋》是姚鼐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描绘了九江的壮丽景色和人文历史,表现了作 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
三、桐城诗派的影响
桐城诗派的影响非常深远。在清朝后期文学中,桐城诗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 文学流派,对当时及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桐城诗派也为近代文坛 树立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审美标准。在当今的文学研究中,桐城诗派依然备受, 其文学作品和理论思想不断地被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桐城诗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
晚清时期,桐城诗派代表性人物主要包括方苞、刘大櫆、姚鼐等。
方苞是桐城诗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见长。 《采石矶》是方苞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描绘了采石矶的自然风光,赞美了自然的 鬼斧神工和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刘大櫆是桐城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情感丰富、细腻入 微著称。《游黄山记》是刘大櫆的代表作之一,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和对人生的思考,语言优美、清新明快。
综上所述,晚清桐城诗派作为清朝后期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注重情感表达 和意境营造,提倡“清真雅正、含蓄委婉”的文学风格,对当时及以后的文学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晚清桐城诗派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朝后 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的研究和发展。
感谢观看
而清代理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于个人修养、道德完善以 及思辨性和哲学性的追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清代理学在某些方面过于强 调规范和道德的遵守,而对于人性的探究和个人权利的则不够充分。此外,随着 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清代理学的权威性逐渐受到质疑,这也是它所面临的 局限性之一。
参考内容
清代理学研究

26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五章 光、宣、民初的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26第九编晚清文学  第五章  光、宣、民初的诗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节 诗界革命的发生与 展开
一、北京的“新学诗”实验
▪ 在光绪二十年至光绪二十二年间,北京聚集了一批二三十岁思想 趋于维新变革的年轻人,写作一些反映自己思想观点的“新学 诗”,这些诗仍是传统体式,但充满了“新名词”
▪ 滔滔孟夏逝如斯,亹亹文王鉴在兹。帝杀黑龙才士隐,书蜚赤 鸟太平迟。民皇备矣三重信,人鬼同谋百姓知。天且不违何况物 ,望先万物出于机。
▪ 汉魏六朝诗派又称作湖湘派,受楚地文化、文学传统的影响, 以《骚》心《选》旨为祈向,重视情感的表达,诗歌中表现 出浓厚的感伤情调。
▪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湖南湘潭人,有《湘绮楼 诗集》《湘绮楼文集》《湘绮楼日记》《湘绮楼说诗》《八 代诗选》等行世。
▪ 王闿运以缘情而持情作为论诗总纲,在诗歌写作方法上主张 “法古”,学习诗法完备的汉魏晋宋之五言诗,先沉浸其中, 再炳著于外。在“法古”的过程中形成了“雅洁高华”的风 格,更重要的是诗中有“我”。
▪ 为人们称道的,是那些描写男女情爱、书写离情别绪的作品,如《本事 诗》之九:
▪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 几桥?
▪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 读苏曼殊的这一类诗——最好是结合他的小说来看,我们能感觉到一种 强烈的身世之感,诗人的爱恋与苦闷,漂泊与迷茫,执著与自弃弥漫其 中。从表达上来看,苏曼殊的多数诗歌就如简笔画,意象疏朗,却又剪 裁得恰到好处,寓以情感,姿态横生,有唐人绝句、宋词小令之风致。
▪ 更为可贵的是,他勇于进行诗歌革新活动,在“旧风格”里描绘 了众多令同时诗人叹为观止的“新意境”“新事物”,并尝试探 索诗歌形式的新路向,包括他在《人境庐诗草·自序》里讲到的 诸方面,也包括他对“杂歌谣”体的提倡和创作。

清中期的骈文与散文(桐城派古文的流变)[转]-诗词理论-国学论坛

清中期的骈文与散文(桐城派古文的流变)[转]-诗词理论-国学论坛

清中期的骈文与散文(桐城派古文的流变)[转]-诗词理论-国学论坛清中期的骈文与散文(桐城派古文的流变)[转]清中期的文,情况较为繁复。

既有骈体与散体的对立,散体之中,也有正统的“古文”与这以外的散体文的区别,而正统的“古文”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和诗歌一样,清中期包括骈文在内的广义的散文,在脱离为封建政教服务而恢复自由抒情和个性表现的功能上,有较显著的发展。

一、骈文的兴盛自唐宋古文运动以后,骈文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但作为官方文书的应用文体,仍为一般读书人所熟悉。

而唐宋古文的传统因受理学牵制,在元明显得无法顺应时代的变化,骈文又有了重兴的机会。

晚明时期,一方面是小品文在近俗的方向上打破了唐宋古文的传统,另一方面,复社诸子提倡骈文,则是在古雅的方向上起到同样的作用。

入清以后,文化风气总体上的趋雅,使骈文更容易得到肯定。

清初的骈文名家陈维崧、毛奇龄诸人,实际是把晚明风气带入清代的作家,稍后则有章藻功。

至雍正、乾隆之际,胡天游成为承上启下的人物,时人称其“骈体文直掩徐、庚”(齐召南《石笥山房集序》)。

至乾隆、嘉庆之际,骈文大盛。

这一过程,大致如《清史稿·胡天游传》所说:俪体文自三唐而下,日趋颓靡。

清初陈维崧、毛奇龄稍振起之,至天游奥衍入古,遂臻极盛。

而邵齐焘、孔广森、洪亮吉辈继起,才力所至,皆足名家。

乾、嘉骈文之盛,又带有与桐城派古文相抗衡的意味。

方苞“义法”中程朱理学的内核,实较唐宋古文的“道统”更为迂腐固执,其文章不近人情之处,也远甚于唐宋古文家。

在社会已经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它遭到反对是必然的。

乾隆时代及稍后的著名学者文士,如钱大昕、袁枚、章学诚、阮元,均在各自不同的立足点上攻击桐城派。

重汉学而轻宋学的学者,多讥方氏空疏浮薄而徒为大言,如钱大昕乃说:“盖方所谓古文义法者,特世俗选本之古文,未尝博观而求其法也。

法且不知,而义于何有?”(《与友人书》)思想较激进的袁枚则肆意嘲笑古文家之自称“明道”,说这不过是“文人学士必有所挟持以占地步”(《答友人论文第二书》),即拉大旗作虎皮伎俩。

概述清代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与近代前期词

概述清代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与近代前期词

概述清代宋诗派、桐城派、常州派与近代前期词一、宋诗派的形成与主要倾向。

(一)清末诗歌领域,以祁*藻、程恩泽为首的,偏于宋诗格调的流派,一般称之为“宋诗派”,主要作家有出于程恩泽之门的何绍基、郑珍、莫友芝及曾国藩。

(二)主要宗尚:“以开元、天宝、元和、元诸大家为职志”(陈衍《石遗室诗话》),即以杜甫、韩愈、苏武、黄庭坚为宗。

(三)创作倾向:受当汉学影响,“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同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趣味;发扬“三元”开拓精神,主张诗歌要有独创性,自成面目;何绍基强调诗文要立“真我”,独自“成家”。

其“真我”包括禀赋个性气质和后天修养而成的性情,后者是书中得来,大体不出封建伦理范畴和正直士大夫的标格,具很大的保守性。

(四)主要成就:描写具体生活方面的艺术开拓。

(五)郑珍。

1.表现贫士生活:不厌细琐,不避俚俗,将贫士生活方方面面和具体心理感受,真切地刻画成艺术形象,生活气息浓郁。

如《武陵烧书叹》《湿薪行》《屋漏诗》等。

2.词语洗练,音节顿挫硬折,浅俗不流易,沉实不奥僻,朴瘦坚劲,充满诗情画意。

3.其成就对壮大宋诗派起重要作用;对后来同光体也有深刻影响;曾国藩后来自成湘乡派,不过是宋诗派的别支,宗尚则更偏于黄庭坚。

二、桐城派的新趋。

(一)本期主要是姚门弟子在扩展桐城派势力和影响。

此时,桐城文派面临汉学家考据文,阮元、李兆洛等骈体文,经世派经世文的严峻形势,已丧失左右文坛的力量,其核心力量是姚门弟子: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刘开。

(二)大体都守持桐城派道统、文统,也出现一些变化,即强调加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如梅曾亮提出“因时”,姚莹于姚鼐学问三端外加上“经济”;其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偏于教化,不外以封建伦理端正人心风俗,较保守,虽也批评现实弊端,多属枝节问题,缺乏经世派抨击现实、倡言变革的力度,但对外表现出反侵L的爱国立场。

(三)梅曾亮。

1.论文主“因时”,主“真”,二者相辅相成;所谓“因时”,即因文见其“时”之“真”与“人”之“真”。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第一篇: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宋代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论一.时代背景1.北宋王朝的建立——陈桥兵变,崇文抑武(杯酒释兵权,解除部分兵权,封节度使)重用文臣,优礼读书人 2.政治特点(1)儒臣治军中央集权空前集中(2)内部稳定以弄为本,追逐工商贸结合,商业繁荣(3)宋代文人环境、心境言路宽松、待遇优厚强化知识分子对君权的依赖、思想束缚二、宋代文学的特点1、文人与政治的关系密切2、学者化与娱乐性3、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4、宋代文学承前代而革新(宋文、宋诗:爱发议论、富于理趣、呈现出与唐诗完全不一样的风貌、宋词、批评理论)第二章宋词第一节宋词概论在唐五代时,词用于宴作,成为伶工之词,南宋转为士大夫之词一、分期(1)北宋:初中期承袭唐五代的创作,以小令为主,内容单薄,以离愁别恨、男女情爱为主,艺术上以白描为主,代表人物:欧阳修、范仲淹。

北宋后期以词的诗化为主,代表人物:柳永、苏轼南宋:前期—爱国主义,李清照后期:爱国主义,离愁别恨:辛派词人艺术上更侧重精雕细琢二、风格:(1)吟风弄月、儿女情怀(二晏:晏殊、晏几道、秦观)恪守词的传统,精益求精,意境委婉、风格细腻——体现出词的本色特点、精美合律(2)打破诗词界限不被音律拘束,内容丰富、形式多变,打破了雅俗的界限,使词失去了原本精致的特色(如苏轼)词的发展:a 保持传统精致细腻b 不断突破传统第二节北宋初中期的词一、范仲淹(穷塞主之词)《渔家傲》边塞词的首创视野开阔内容和风格影响深远二、晏殊(江西抚州)词纯净雅致略去对女性容貌的描写,着重表现抒发主人公的恋情,情调雍容和缓,其中带点淡淡的忧愁,洗去了五代词的脂粉气,语言变得温润秀洁,清丽淡雅,但内容狭隘。

诗中有对生命哲理的反思,构成了晏殊词词中有诗,情中有思的特点。

三、欧阳修:字永叔醉翁六一居士肩负革新文风的领导责任主编《新唐文》《新五代史》词他有两个版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前者风格较为温柔宽厚,后者靡靡词的创作特点:(一)内容上的开拓:公开讴歌男女爱情《踏莎行》《蝶恋花》(二)多种题材随意入词(1)抒发仕途失意的感慨、时光流逝的哀伤或旷达爽朗的胸襟(2)描写山川景物的小词,在景物中表现乐观心态(3)咏史(是北宋较早将咏史写入词的词人)(4)描写歌舞升平的都市繁华生活(三)个性张扬的艺术特征(敢于将自己的个性在恋词中呈现)(1)对女子愁肠的描写更深刻,情感更细腻,擅长描写人物的心境,深化抒情议论效果(2)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以对话为主题,大胆运用白话语言上的谐音双关,通俗而富有生活气息疏俊开子瞻,深婉开少游(苏轼、陆游)北宋词如晏殊、欧阳修都据有安宁、雍容,心态舒缓、语言深婉含蓄的共同特点,视野开拓多种题材接受南唐词人的影响第三节柳永的词风与历史地位一、蹉跎困顿的一生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后当屯田小官世称柳屯用二、求新求变的创作(创作方向由雅传俗,迎合满足市民大众)李清照的《词论》评价他“变旧声作新声”1、形式上的新创造词调最多的词人现存213首诗,用133个调a民间词 b教坊曲 c变旧声作新声 d自创新声最长慢词达212字《戚氏》词至柳永体制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有其对慢词的探索创造才有《水调歌头》等辉煌的慢词2、内容上的开拓(1)轻视功名,牢骚不满《鹤冲天》(2)世俗女性的生活情态,反映他的追求稳定生活的愿望《定**》《倾杯》借女人这个意象来表现他对功名的积极之心(3)大胆泼辣的女性爱情意识(4)羁旅行愁(与恋情相交织在一起)(5)行役都市风光《望海潮》《东京梦华录》(6)谀圣词歌功颂德为博得皇帝欢心却适得其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珍生当衰乱末世,为了生计,颠沛流离,少有宁日,他的诗
不仅表现自己的困境,也对乱世民生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描写。
《经死哀》描述了乱世之民贱如犬豕的惨状:
▪ 虎卒未去虎吏来,催纳捐欠声如雷。雷声不住哭声起,走 报其翁已经死。长官切齿目怒瞋:“吾不要命只要银!若图 作鬼即宽减,恐此一县无生人。”促呼捉子来,且与杖一百 :“陷父不义罪何极,欲解父悬速足陌!”呜呼!北城卖屋 虫出户,南城又报缢三五。
▪ 吾亦尝客幕中,与主人燕饮。箫管四合,万籁屏声,锦绣 丰润,腻肌醉骨。当是时,客如垣墙,仆如流川;千指万 目,各有所趣。念吾一身,駊騀樽俎,块然如一槁木,枝 委旷野耳,乌睹所谓高台深池、华灯明烛者哉!
▪ 写景名篇如《游小盘谷记》:
▪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古,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惟大竹 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熟五斗米 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旁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 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 ,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龈 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 程恩泽忆念亲人的诗情真意切,勾勒亲人的心理情感朴实准 确,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辛巳五月杪,奉命使西蜀。初握衡校枋,且喜且畏缩。退食 告慈母,慈母欢意足。屈指不十日,便欲膏棘轴。呼儿整书 箧,饬妇理箱簏。妇亦粲启齿,扶病为检束。
二、祁寯藻与《䜱䜪亭诗》
▪ 祁寯藻(1793—1866),字叔 颖,号春圃,晚号谷曼 谷九亭 叟,山西寿阳人。嘉庆十九年 (1814)进士,历官翰林院编 修、广东乡试正考官、湖南学政, 迁礼部、兵部、户部侍郎。道光 十九年(1839)擢兵部尚书视 察福建,筹议海防及禁烟事。咸 丰元年(1851)拜体仁阁大学 士、实录馆总裁,卒谥文端。
▪ 祁寯藻一生足迹遍及西北、东北、江浙、湖广、河北、福建 等地,写下了大量的纪行诗,这些诗有描写山川江河、风景 名胜的,有咏叹民生多艰、不同地域民俗风物的,也有友朋 赠答、抒怀言志的。
▪ 祁寯藻一生喜欢白居易的乐府诗,纪行诗中有不少诗篇是反 映沿途所看到的民生状况的。
▪ 祁寯藻诗的学人诗特点。大致言之,题图、金石、名胜的诗 “每关掌故”,有比较突出的学人特点。描写山水、民生的 诗多平易流畅。
▪ 首先,曾国藩在姚鼐义理、考据、文章的古文理论中加入 “经济”,经济即经世济民之学。把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贯 注到古文之中,增加了古文的现实性和时代性。
▪ 其次,曾国藩十分重视古文的艺术性。
思考题:
▪ 1.宋诗派的诗学有什么特点? ▪ 2.比较何绍基、郑珍的诗。 ▪ 3.阅读梅曾亮文集,挑选一二篇分析其特点。 ▪ 4.曾国藩对桐城派文论的继承超越表现在哪些方面?
▪ 《赠汪写园序》建立起庄子、列御寇、战国策士、归有光等 以文自处的谱系,在文论史上第一次将古文与道、性理剥离 开来,给文人、文词独立的地位,这应该是梅曾亮的贡献之 一。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支撑,梅曾亮既不喜当时盛行的考 据之学,也不倾心道学,而以古文词之学在京师与前二者成 鼎足之势。
▪ 梅曾亮以古文名世。写景记事,名篇名段触目即是,如《陈 拜芗诗序》:
第三节 梅曾亮亮,字伯言,谱名曾荫,晚 号相月斋居士。世居安徽宣城柏 枧山,自曾祖移居江宁(今江苏 南京)。为示不忘先祖,名其集 曰《柏枧山房集》。
▪ 四十七岁再次入京,纳赀为户部 郎中,一直到道光二十九年(六 十四岁)出都,前后二十年间在 京师传播桐城文法,使桐城派在 姚鼐之后又成一盛局。
第三章 宋诗派的兴起 与桐城派的承变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程恩泽、祁寯藻与宋诗派的兴起 ▪ 第二节 何绍基与郑珍、莫友芝的诗 ▪ 第三节 梅曾亮、曾国藩与桐城派的承变
第一节 程恩泽、祁寯藻与 宋诗派的兴起
一、程恩泽与《程侍郎遗集》
▪ 程恩泽(1785—1837),字云芬, 号春海,安徽歙县人。嘉庆十六年 进士,改庶吉士,为翰林院编修。 先后任四川、广东乡试主考,贵州、 湖南学政,得士多天下名流,郑珍、 何绍基、莫友芝皆出其门下,学术 造诣、诗学倾向受其指授。历官礼、 工、户部侍郎,充经筵讲官。程恩 泽“学识超于时俗,六艺九流,皆 好学深思,嘉、道间与阮元并为儒 林冠冕。
▪ 同治二年(1863),朝廷征召 天下缀学之士,祁寯藻秘荐十四 人,郑珍居其首,两宫特旨以知 县分发江苏,染病未能成行,同 治三年即病逝。
▪ 郑珍诗最感人的是表现亲情人伦的诗
▪ 我行三十日,至此澧水头。客心念岁尽,晚具稍使优。遥 怜思子人,对食双泪流。劝母莫泪流,儿今饭澧州。大盘登 鲇鱼,小盘鲙丝浮。湖虾鲇鸡子,汾酿凝新瓯。大胜母家食 ,菘菔间脯修。吁嗟儿亦父,心事可自由。哽咽难再道,弃 置观衾裯。
▪ 何绍基学术精湛,书法被推为清代 第一,同时也是晚清道、咸、同时 期的著名诗人。
▪ 何绍基的民生诗思致深邃,表现出独到新颖的社会观念。
▪ 《伐木》描写童山带来的环境问题:
▪ 山气作云云化雨,雨过云归山是山。山中大树几千年,融 泄乾坤云所祖。蠹民伐木心不怜,山上种田秧到天。云根将 枯雨后薄,渐恐人间多旱年。
▪ 何绍基性爱山水,游览山水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善于 在事物盘根错节的关系与运动中写出景物的生动与个性。
▪ 垂天之云向空布,来为人间沛甘澍。功成气猛不自收,太古阴 风莽吹冱。云欲上天天谓顽,太虚缥缈无由还。云欲回山断根络 ,壑秘岩扃无住著。忙云失势化闲云,云自无心不悔错。幻为百 千万亿云,云云一气相合分。一云乍起一云落,一云向前一云却 。一云奋舞一云懒,一云欢喜一云愕。
▪ 《巢经巢诗钞》中山水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向来得到读者 的称赞。郑珍足迹遍及贵州,他性喜涉险探奇,“历前人所 未历之境”,又能“状人所难状之景,向读者展现出贵州的 奇山异水。
▪ 与郑珍并称“西南大儒”的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 号郘亭,贵州独山人。幼承家学,精于名物训诂、金石目录 与史地,工书法,善诗文,与郑珍合称“郑莫”。莫友芝的 诗步趋韩愈、孟郊、黄庭坚、陈师道一路,朴属微至,学力 深厚。
第二节 何绍基与郑珍、莫 友芝的诗
一、何绍基与《东洲草堂诗集》
▪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 号东洲,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 (今湖南道县)。其父何凌汉为官 四十年,九掌文衡,五权冢宰,官 至吏部、户部尚书。何绍基少承家 学,肆力于经史、百子、许郑、考 订、金石之学,修身谨奉性理之学。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暝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 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古,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九人。
二、曾国藩与“湘乡派”
▪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 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县荷塘(今 属双峰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 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咸丰二年(1852)以前,翰林院任职, 从检讨升侍读,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 郎,后署兵部、吏部,十年七迁,连升 十级,可谓官运亨通。咸丰二年母丧丁 忧归里。太平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天下震动,曾国藩奉旨帮办本省团练, 组建湘军,与太平军角逐于长江中下游, 治平天下,后成为封疆大吏,受封一等 侯爵。
▪ 何绍基的诗本于性情学问,既有苏轼的恣纵,也有黄庭坚的生新, 时而又作韩愈的奇险,呈现出横览万象,随境触发,意达情蕴的 特点。钱仲联评价其为“晚清学苏第一人”(《梦苕庵诗话》)。
二、郑珍与《巢经巢诗钞》
▪ 郑珍(1806—1864),字子尹, 号柴翁,别号五尺道人,又号巢 经巢主、子午山孩等,贵州遵义 人。道光五年(1825)拔贡, 受知于程恩泽。
▪ 程恩泽的诗具有典型的学人特征,选材中正,立意深邃;使事用 典,征声选韵,“排奡妥帖,力健声宏”,兼有韩愈、黄庭坚之 胜。
▪ 天生灵草阿芙蓉,要与饕餮竞大功。豪士万金销夜月,乞儿九 死醉春风。香飞海舶关津裕,力走天涯货贝通。抵得瞢腾兵燹劫 ,半收猿鹤半沙虫。
▪ 一酌贪泉百惑生,纵然才智了无成。外夷只识珠犀贵,廉吏须 磨斧钺行。不解鸟语空听讼,未穷蛮状漫谈兵。须知仁兽当关卧 ,多少豺狼总禁声。
▪ 曾国藩对两汉文、韩文、归有光文及“桐城三祖”之文长期涵濡,
咸丰八年所作《欧阳生文集序》第一次清晰地梳理了桐城派的来
龙去脉:
▪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 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 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犹前世所称江 西诗派者也。姚先生晚而主钟山书院讲席,门下著籍者,上元有 管同异之,梅曾亮伯言,桐城有方东树植之,姚莹石甫,四人者 称为高第弟子,各以所得,传授徒友,往往不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