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ppt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0d27cc979563c1ec4da7129.png)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cb2d261bd64783e09122b5d.png)
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 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 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
是最早的旅行支票。
•2020/4/17
•36
6、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资源的开发和 旅游地的建设也不断发展,的情况。
•2020/4/17
•37
四、近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1、交通相当发达:火车和轮船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2、旅游队伍扩大:中产阶级加入到旅游的行列
主要大事
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
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负责接 待外国自费旅游者,由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外事办公室 领导
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 (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负 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属于政 府的侨务系统
1908年斯塔特勒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家 商业饭店。
从20世纪初期开始,商业饭店得到迅 速发展。
5、金融界介入了国际旅游业
1867年,托马斯·库克发明了一种简便的
用于货币兑换手续的“旅馆联券”,旅游者持
有此“旅馆联券”可以在同托马斯·库克的旅行 社有合同关系的交通运输公司和旅馆中用于支 付,并可以在指定的银行兑取现金。可以说这
初创阶段(1949—1957) 开拓阶段(1958—1965) 坎坷阶段(1966—1977)
(二)全面振兴时期(1978至今)
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80年代中期) 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1997) 入境、国内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至今)
1.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1.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dde9b55856a561253d36fb0.png)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和生活地点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工作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发育的影响。 阶级关系的变化及其对旅游需求市场规模的影响。 技术进步及其对旅游需求的影响。
二 、旅游发展进程中的铁路时代
同过去的公共马车相比较,新兴旅行方式的优点: ★ 费用低廉――有支付能力者数量增加。 ★ 速度提高――减小时间条件的制约。 ★ 运载能力――使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成为可能。 ★ 运营网络――使外出旅行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加。
二、奴隶制社会旅行活动的发展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旅行发展 中国商代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奴隶主阶级的享乐旅行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时期旅行活动的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在规模上占支配地位的始终是以“商旅”为代表的 经济目的的旅行
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显著增加,例如以诗坛李、 杜为代表的士人漫游,以张骞、郑和为代表的公务 旅行,以玄奘、鉴真为代表的宗教旅行,以徐霞客、 李时珍为代表的科学考察旅行等等
编印了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利物浦之行手册》
3.其它开创性活动
1855年首例包价出国游――巴黎世界博 览会
1872年首例环球旅游团
旅游代金券―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第五节 现代旅游
一 、 现代旅游的概念
现代旅游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化旅游活动。
的努力和投入。 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和推广。
结论:
战后现代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再次证明, 旅游活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 平的产物,并且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这一基本规律对于全球旅游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来说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需求的 发育和成长来说同样也是如此。
旅游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df3300bed5b9f3f90f1cc0.png)
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 的应用,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二)托马斯· 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产业革命的影响为更多人外 出旅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创造 了一种社会需要:即人们迫切需 要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作为能够 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的媒介。 英国人托马斯· 库克预见到这种社 会需要,因而设立了相应的组织 机构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开创 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供给方面的因素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第三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近代中国旅游业的产生
(一)殖民者的涌入和外国旅行社的设立 (二)民族旅游业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一)政治接待时期(1949—1978)
初创阶段(1949—1955) 开拓阶段(1956—1965) 坎坷阶段(1966—1977)
1、人口的迅速增长 2、经济迅速发展 3、交通工具的进步★ 4、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 5、各国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 6、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 和深度发展以及信息技术 进步的影响 1、各国政府对旅游业采取的 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2、旅游目的地所作的努力和 投入 3、廉价团体包价旅游的发展
需求方面的因素
促使现代旅游迅速 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旅游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三、现代旅游
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年)以 后的旅游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
(一)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国际形势的和平与稳定是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前提 具 体 因 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PPT精品课件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f14ae9fc4ffe473268ab94.png)
第二节 古代旅游
一、古代旅游 (一)国外的古代旅游
❖ 2 举例说出动物的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 绿色植物。
谷类
常见食物 米饭
豆类及其制品 蔬菜、水果类
直接来源
常见食物 牛肉
肉类
直接来源 牛
间接来源 牛所食用的草
奶类、 蛋类
讨论:
❖ 1 人类的食物与绿色植物有什么关系? ❖ 2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人类
还能生存吗?
想一想
❖ 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 种子可以直接被我们食用,你能各举 一例吗?
可食用的根 贮 藏 根 萝 卜
----
红 薯
人 参
——
可食用的茎、叶 块 茎
土 豆
——
鳞 茎 洋 葱
根 状 茎 藕
----
----
肉 质 茎 仙 人 掌
大 白 菜
可食用的花 草 莓
桑 葚
可食用的果实、种子
花 生
苹 果
小 麦
美 国 红 提
石 榴
❖ 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
达到293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7680亿元人民币。
中国旅游业世界排名
世界排名
0
5 10 15
1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7
16
16
14
13
12
12
10
12
11
12
《旅游经济学》PPT课件
![《旅游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d833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a.png)
2024/1/5
研究范围 广泛得多,是将旅游活 动视为一个由不同板块耦合而成 的系统,每个要素实际上在这个 系统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同时各 个部分又彼此相互联系。
三要素说突破了产品核心说主要 从供给者角度来考察旅游经济, 而更加重视对旅游消费者的研究, 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观。
宏观理论包括:区域经济与旅游经济(区域
开发与旅游效果、地域乘数效应);国民经济 与旅游经济(经济成长与旅游、经济状况变动 与旅游、旅游消费函数、产业关联度分析); 世界经济与旅游经济(贸易与旅游、国际货币 汇率的变动与旅游)
2024/1/5
23
我国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发展
1980-1990年是我国旅游经济学科创立阶段,1982年我国的第一本旅游经济学著作问世。
2024/1/5
20
这一时期,旅游经济学对巨大游客流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
1.经济的正负面影响研究(乘数、漏损、创汇、就业、物价等); 2.社会和环境的压力研究(环境容量、心理容量、社会容量等); 3.旅游经济的产业关联度影响(区域协作、产业结构优化等)。
2024/1/5
21
这一时期,学术界主要强调发展旅游对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 经济影响。例如研究国际旅游分工理论与差别需求、旅游市场问题、 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地建 设、旅游投资、经济政策、旅游的国际合作、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 发展路径等。
1991-1999年,旅游经济学研究从点向面扩展阶段,研究开始从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 向社会学、市场学、地理学、环境学、人类学等多学科方向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百 家争鸣的研究体系。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84d280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d.png)
❖ 这一时期,作为禅宗宗教实践活动组成部分的云游, 大多“优哉游哉”。其优游之风堪与文士漫游相媲 美。
宗教旅游的几种形式
❖ 根据旅游活动的目的,现已形成至少4种宗教 旅游形式:
❖ (1)宗教圣地朝觐旅游 ❖ (2)宗教场所历史文化参观游 ❖ (3)宗教文化学习体验旅游 ❖ (4)宗教胜地修心养性度假旅游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最初远远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主 要是为了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区 域的了解。
❖这个时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手工 作坊产生,大家族,商人开创了旅 行的道路。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
❖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同农业和畜 牧业的分离,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经 济得到发展,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剩 余产品数量增多,产品交换范围扩大。 (贸易往来,物物交换)
宗教的起源
❖ 世界宗教最早出现在埃及,古埃及远在公元 前3000年就建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确立了以 法老为首的中央专制政体,大规模兴建金字 塔和神庙,如第四王朝为一个法老胡夫建造 的金字塔,吸引了无数前来的游人。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诞生
❖ 公元前6——5世纪,产生佛教,释迦牟尼,僧人应云游四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关于宗教旅游的一些事件
❖ 1997年11月15日,无锡太湖灵山大佛落成开光,来自 世界各地的近10万名信众和游客专程前来参加仪式, 车流绵延达20余公里;
旅游学概论(全套课件265P)
![旅游学概论(全套课件265P)](https://img.taocdn.com/s3/m/47f7c113763231126edb1151.png)
返 回
特点:对象规模有限,政治任务,政企不分 • 旅游业初创和发展时期(1978至今) 初创阶段:1978-1990 (外延扩张型) 1986年旅游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发展阶段:1991至今 (质量效益型) 1990年出国游,入境、国内、出境三分天下
二战后世界人口增长
70 60 50 亿 人 次 40 30 20 10 0 1950 1960 1970 年代 1980 1990 2000
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 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 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 使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
能
铁路运输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 降低了旅行费用 • 加快了旅行速度 • 增强了运载能力 • 网络化扩大了活动范围
托马 斯² 库克 组织 的两 次旅 游活 动
托马斯· 库克组织第一次旅行活动的特点
全球国际旅游总收入增长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4758.0
ª À Ô Ú Ã Ò
2662.1 1024.7 21.0 68.7 179.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ê ´ Ä ú
国际旅游发展趋势
2000年国际旅游人次地区分布
1% 3% 4% 18% 16% Africa Americas EAP Europe Middle East South Asia
58%
2000年国际旅游收入地区分布
2%1%2% 29%
Africa Americas EAP Europe Middle East 17% South Asia
•
有制产生,商品生产的出现。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 离出来,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们为了了解其他 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为了到其他地区交换自 己的产品和商品,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 品的需要(范蠡、吕不韦) 少数奴隶主阶层的享乐旅行(舜、周穆王) 为了政治目的而旅行(孔子周游列国、使者、说 客)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旅游学概论旅游的产生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e040574fab069dc502201fd.png)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P3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旅行外出的愿望。
1、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是因为某些自然因素例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特定人为因素例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目的逃荒、移民或避难活动。
具有被迫性和求生性。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三次社会大分工与旅行的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分离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大分工商业、商人与农业、手工业分离。
易货贸易的发展使得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效用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因此也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的一种经济活动。
三、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奴隶制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客观上为当时的旅行发展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
一方面是道路的建设另一方面是驿站既有官方的也有私人旅店的发展。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特别是以较近距离的旅行为主。
但也有国际性的长途贩运大多是贩运粮食、酒、铅、锡和陶器等基本商品另外还有奢侈品。
就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绝大多数旅行活动是人们出于易货经商的需要自发开展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交换从而推动了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要。
四、封建社会时期旅行的发展一中国道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驿站置、邮、驿、亭、站、军台、赤台、水驿、递运所、类型帝王巡游乾隆下江南、隋炀帝下江南、秦始皇东巡士人漫游李白、杜甫、苏轼等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宗教旅行鉴真东渡、玄奘取经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地学考察、李时珍药物考察商旅始终在各种旅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旅游概论 PPT课件
![旅游概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b804cddd3383c4ba4cd23b.png)
植物资源 ;天然疗养条件 等。
2、人文旅游资源 :历史文物古迹 ;民族文化及民族传统文化盛事
3、社会旅游资源 (二)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1、世界级旅游资源;2、国家级旅游资源 ;3、省级旅 游资源 ;4、市(县)级旅游资源
二、现代旅游的特点
1. 旅游主体大众化 2. 旅游区域扩大化 3. 旅游产品多样化 4. 旅游服务一体化和运行规范化 5.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第二章 现代旅游
教学目标: 掌握旅游的概念及基本属性 了解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旅游的类型
第一节
旅游
问题导入:何谓旅游? 词义辩解:看下面的对话 对话一
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
教学目标: 了解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和旅游景点的基
本理论知识 通读案例理解相关知识要点,分析其中内涵 理解旅游业中最基本的知识内容,为从事旅游相关
的行业熟练掌握专业服务技能提供坚实基础,也为 培养专业旅游服务人员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依据课件和教材进行教学并抛弃一些纯理论的东西,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从事旅游行业应具有怎样的实 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能力。
二、按旅行距离划分
1、远程旅游 2、近程旅游
三、按费用来源划分
1、自费旅游 2、社会旅游 3、奖励旅游
四、按组织形式划分
1、团体旅游 2、散客旅游
五、按享受程度划分
1、豪华旅游 2、经济旅游(廉价旅游)
六、按旅行方式划分
1、航空旅游 2、铁路旅游 3、汽车旅游 4、水上旅行
七、按旅游者的需求特点划分
二、古代的旅行活动
(一)世界古代的旅行
旅游的产生
![旅游的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c907a08b680203d8ce2f24e7.png)
一般人认为,原始社会没有旅游,只有迁徙活 动。 迁徙行为,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 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 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 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 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 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 安人通过北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移,成为那里 的原始居民。
1841年禁酒大会:1841年7月5日,利用包租火车 方式,组织了一次570人规模的团队活动,从英国 中部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去参加禁酒大会。 特点分析:发起、筹备和组织者,自始至终随团 陪同照顾,是现代旅行社全程陪同的最早体现。 标志着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关于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诞生的时间有如下几 种说法: (1)1841年,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通济隆旅 行社在英国成立,它的创始人是托马斯·库克。 这是世界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托马斯·库 克被誉为近代旅游业的先驱。 (2)1845年,托马斯· 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旅 行社——托马斯· 库克旅行社。 (3)1865年,托马斯· 库克父子公司正式成立,这 是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7. 13世纪的欧洲外交贸易旅行
《马可·波罗游记》
8. 探险考察旅行
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 麦哲伦饶地球一周,证明了地圆说。
9. 自然观光旅游
二. 中国古代旅游
1. 帝王巡游
帝王巡游的目的,一是饱览风景名胜;二是显 示帝王权威,震慑人民,了解民情,有利于巩固 统治;三是封禅。封禅地点一般选择名山大川, 主要是泰山。山上玉皇顶祭天曰“封”,山下梁 父小丘祭地曰“禅”。 突出的如秦始皇、隋炀帝、乾隆等。
1、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力得到发展, 剩余食物的出现
旅游概述ppt课件
![旅游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d7af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2.png)
第四节 旅游的特点
一、广泛性
旅游的广泛性共有三层含义: 一指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 二指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活动领域的多面性 三指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的多样性。
第四节 旅游的特点
二、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 体的社会活动。它意味着一个完美的旅游过程,实质上就是上 述各要素之间的相辅相成和各个环节环环紧扣的整体运作过程。 随着社会对旅游供给条件的发展和改善,旅游的综合性特点就 越显著,其综合价值功能的发挥就越充分。
第四节 旅游的特点
四、季节性
所谓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 景的制约而呈现出淡季、旺季的差异性。
自然条件的影响,主要指自然旅游景点因受所处地理位置 的制约,其旅游观赏功能的发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社会文化因素的主要影响:一指某些人文旅游资源的时间 (季节)性;二指因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导致的集中性。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 现形式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从旅游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经济因素对旅游者的产 生和各国旅游活动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论证旅游的经济属性。 2.从个人的旅游动机来认识旅游的经济属性。
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第二节 旅游的概念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 旅游的特点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 第六节 旅游组织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一、旅行导源于迁徙活动
人们以松散的团伙组织,依靠采集、渔获、狩猎等集体 劳动并共同分享劳动产品。然而,采猎生活受自然环境的影 响也最直接,人类只能不停地迁徙,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0bf8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1d.png)
目录
CONTENTS
• 旅游的起源 • 旅游的发展阶段 • 旅游的影响 • 旅游的未来趋势 • 总结
01 旅游的起源
CHAPTER
早期的旅行活动
探险和地理发现
如亚历山大帝的征服、郑和下西 洋等,这些早期的探险活动为人 们提供了新的地理知识和文化交 流的机会。
宗教朝圣
景观与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与破坏。
04 旅游的未来趋势
CHAPTER
技术进步对旅游的影响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通客户体验。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VR/AR技术将为旅游者提供沉浸式的体验,使远程旅游变得更 为真实和便捷。
旅游设施和服务
旅游业开始与信息技术融 合,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旅 游企业和产品,如在线旅 行社、智能导游等。
03 旅游的影响
CHAPTER
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增 加就业机会,提高税收收入。
产业结构调整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
主题旅游、特种旅游、定制旅游 等个性化旅游产品逐渐受到青睐 。
旅游业开始注重满足不同游客的 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的服务。
全球化和网络化旅游阶段
01
02
03
21世纪初至今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旅游 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
旅游形式
在线旅游、自助游、背包 客等新型旅游方式逐渐成 为主流。
工业化旅游阶段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开始有时间和能力 去旅游,旅游业开始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罗马——世界古代旅行的全盛时期 古中国——周穆王八骏游昆仑
(二)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15世纪中后期,哥伦布、麦哲伦和地理大发现时代 宗教朝圣活动、温泉旅行、以教育或求知为目的的旅行
黑暗的中世纪和马可ㆍ波罗
二、人类旅行的产生
含义: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 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时间: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
客观条件: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实质: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 交换产品的需要
旅行与迁徙的区别:
目的不同; 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
近代旅游时期是指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
一、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 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 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性质 ➢ 带来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蒸汽技术在交通运输中
的应用,使较大规模、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
詹姆士·瓦特是英国近代著 名的科学家、改良蒸汽机 的发明者,他生于1736 年1月19日。瓦特总结了 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改 革和试验,花了十年的精 力,终于发明了新型蒸汽 机。新型蒸汽机的广泛使 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 进。
提高。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迁徙活动: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 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人类生存 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 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 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
迁徙与旅游的区别: 目的是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
永久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
被迫性和求生性的迁徙活动不是旅行,更不是旅游。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 的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各种族之间、国家 之间为争夺土地、扩充疆域开始了长达几个世纪的 战乱,战争使得各王族间的疆域不断发生着变化, 社会秩序更加动荡并对社会经济产生着恶劣的影响, 欧洲的旅行和旅游因此而一落千丈。
然而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一些旅行活动值得称颂, 那便是基督徒的朝圣之旅和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
重点:中国古代旅游的类型;产业革命对近 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被尊为旅游业 先驱的原因;现代旅游的特点。
难点: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旅行”一词自古就有,《礼记.曾子问》中有“三年 之丧练,不群立,不旅行。”在这里,旅行的意思是 成群结队地行走。
•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 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中西方旅行发展不平衡 2、商务旅行居主导地位;其他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
中,又以宗教旅行为主要形式。(如,伊斯兰教规定: 全世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次长途旅行, 到麦加去朝觐) 3、从参加旅行的人数及其成员看,参加人数较少,主 要是统治阶级、少数富人和一部分文人。因此此时的 旅游活动不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其父亲、叔叔 经两河流域,越过伊朗高原和帕米尔高原来 到中国,得到元始祖忽必烈的信任,先后任 职长达17年。
在任职期间,他几乎游遍了中国,还作为中国 的使节出使印尼、菲律宾、缅甸、越南等国进 行外交访问。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下,西方的航海 探险家们主动按着游记中指引的方向探索通向 东方的海上航行线,导致了世界大规模的航海 旅行。
旅游发展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840年-第二次 世界大战前
19世纪40年代 以前
现代旅游 近代旅游 早期的旅行活动
•2020/5/18
•5
第一节 早期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活动
思考:原始人类为什么要不断的迁徙?这 种迁徙活动能不能算旅行活动?为什么?
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
生产力低下,缺少剩余食物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
(四)古代旅行的特点
4、落后的交通工具限制了人们的旅行活动 范围,主要是以自然力、人力、畜力为主 的船、车等
5、农业劳动的季节性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 方式的影响使得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主动 旅行意识
第二节 近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初,旅行的发展开始具有了今天意义上的旅游的 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因消遣目的而外出旅行的人 数大量增加,开始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第二,人们大 都借助专业性的商业服务来完成自己的旅行活动;第三, 团体旅游开始出现。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存在着以消遣为目的的旅行,主要表现为奴隶 主阶级的享乐旅行。在西方,这种享乐旅行的 参加者还包括自由民(多出于宗教目的外出旅 行)。少数奴隶主等特权阶层的外出消遣活动 已经有了现代旅游的意义。
(一)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商业旅行是奴隶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旅行方式 腓尼基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的产生
产业革命的影响为更多人外 出旅游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创造 了一种社会需要:即人们迫切需 要一种专业性的服务,作为能够 联系旅游者和旅游对象的媒介。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预见到这种社 会需要,因而设立了相应的组织 机构来满足这种需要,从而开创 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三)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主要形式 帝王巡游 文人漫游 宗教云游 学术考察 官吏宦游 商务旅行 佳节庆游
典型代表 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 屈原、谢灵运、李白 法显、玄奘和鉴真 司马迁、李时珍和徐霞客 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 陆、海两条丝绸之路 春节庙会、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
(四)古代旅行的特点
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旅行活动 第二节 近代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 第四节 中国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 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 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这一最基本的旅游发展规律。
旅行与旅游的区别
目的不同 离开时间不同 内容不同
有旅游必定有旅行,有旅行不一定有旅游; 旅游者同时是旅行者,旅行者不一定是旅 游者。
三、古代旅行的发展概况
古代旅行是从原始社会末期到产业革命初期这 一历史时期。
古代旅行的发展水平较低,在形式上表现为偶 然、个别的现象,其旅行目的与其他目的交织 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