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食性

合集下载

0173鱼类的食性

0173鱼类的食性

根据消化道各段的消化程度用数字进行记录, 如某鱼消化道第一段(食道)内食物很完整,属第1 级;第二段胃的食物稍微消化,属第2级;第三段 (肠)的食物已被消化得很厉害,但根据残渣仍可作 种的鉴定,属第4级,这条鱼食物团消化程度的记录 数字为124。又例如,045,即表示消化道第一段内无 食物,第二段的食物已被消化得很厉害,但尚能根据 残渣鉴定,第三段的食物消化得更厉害,已无法鉴定。
个体数量法还有一种简便、迅速但很粗糙的方 法,就是对饵料生物按“少”、“中等”、“多” 三级统计,或以“+”、“++”、“+++” 符号表示。也有以更详细的“零星”、“少”、 “中等”、“多”、“大量”五级来表示。这在 研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时有应用。
30
3.体积法
这个方法需首先测定整个食物团的体积,然后, 把大型的生物体(如软甲亚纲、箭虫、水母等)从食 物团中拣出,计数,并测定它们的体积。从整个食物 团的体积中除去大型生物体的体积,就得出其他小型 生物体的体积。然后求出各饵料成分的体积百分数。 在研究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营养时常采用体积法。
17
(2)样品固定 (2)样品固定
目测肠胃饱满度之后,将胃肠从食道处剪下, 连同标签纸放入小瓶,或包扎于纱布之中,用5—10 %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固定。标签号码必须同生物 学测定的记录号码相一致,以便对照分析。 如有可能,最好现场就将新鲜标本称重,福尔 马林固定后会失重。 以上几项工作都要在现场进行测定和处理,然 后将材料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研究。
含有该成分的实胃数 出现频率(%) = ×100 总胃数
出现频率百分组成( 该成分出现次数 %)= 各成分出现总次数
28
× 100
为了统计鱼类摄食情况,有时需要统计鱼的摄食 率:
已摄食个体数 摄食率(%) = ×100 总鱼数

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 第5部分:食性分析-最新国标

鱼类种质检验第5部分:食性分析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鱼类食性分析的通用方法。

本文件描述了鱼类食性分析的测量器材、抽样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文件适用于鱼类种质鉴定与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2GB/T 18654.4 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鱼类种质检验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测量器材4.1 计量器具所有计量器具均应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4.1.1 量鱼板,读数值1 mm。

4.1.2 电子天平,感量为0.1 g。

4.2 其他器材4.2.1 解剖镜或显微镜。

4.2.2 解剖盘。

4.2.3 培养皿。

4.2.4 剪刀。

4.2.5 镊子。

4.2.6 滴管。

4.2.7 载玻片。

4.2.8 盖玻片。

4.2.9 小玻瓶。

4.2.10 吸水纸。

5 抽样5.1 试验鱼抽样按GB/T 18654.2的规定执行。

5.2 每个年龄组样本在10尾以上。

6 操作步骤6.1 体长、体重测定测量体长,称量体重。

6.2 年龄鉴定按GB/T 18654.4中6.2的规定执行。

6.3 食物的定性检查解剖鱼体,取出胃中或肠前段的内含物。

以大型生物为食物的鱼类一般可用肉眼直接辨别,鉴定到种;以微小生物为食物的鱼类可鉴定到大类,将称重后食物团置于一小瓶中,加适量清水,再用吸管吸出食物,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置于解剖镜或显微镜下检查。

对已部分消化的食物,根据其残留的骨片、附肢、甲壳、鳞片等逐一鉴别。

6.4 食物的定量检查对杂食性或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消化道中各种(类)食物的量可用“+”的多少粗略地表达:“+++”代表多,“++”代表中等,“+”代表少,“0”代表无。

对肉食性鱼类,称食物总重,并对各种(类)食物分别记数称重。

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与食性

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与食性
避敌
淡水鱼类的食性也影响了它们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有些鱼类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 食,它们可能选择在有较多遮蔽物的水域栖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
栖息环境与食性的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
淡水鱼类的栖息环境和食性之间存在协同进化的关系。随着环境的变化,淡水鱼类的食性 和栖息环境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适应性进化
淡水鱼类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其食性和栖息环境也会发生适应性进化。例如,一些 鱼类可能逐渐适应了新的食物来源或栖息环境,从而改变了其食性和栖息习性。
生态系统恢复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措施,恢复水生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 样性。
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措施
栖息地保护
划定鱼类栖息地保护区,禁止非法捕捞和破坏栖息地行为。
栖息地恢复
对受损栖息地进行生态修复,如疏浚河道、清理垃圾等,改善鱼 类栖息环境。
人工鱼巢建设
在鱼类繁殖季节,建设人工鱼巢,为鱼类提供繁殖场所和产卵条 件。
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方法,对受损水体进行 生态修复,提高水质。
水质监测
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水体进行检测,确保 水质符合鱼类栖息要求。
水生植物与浮游生物的保护与恢复措施
水生植物保护
保护水生植物群落,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浮游生物恢复
通过人工投放或自然恢复,增加浮游生物数量,为鱼类提供食物来 源。
分类
淡水鱼类种类繁多,根据其生活习性 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多个科、属和 种。常见的淡水鱼类有鲤鱼、鲫鱼、 草鱼、鲢鱼、鳙鱼等。
淡水鱼类的分布与数量
分布
淡水鱼类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球各地的淡水水域。在我国 ,淡水鱼类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种类和数 量都非常丰富。
数量
由于淡水鱼类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因此在适宜的条件 下,它们的数量可以迅速增加。然而,由于过度捕捞、污染 等原因,一些地区的淡水鱼类数量已经受到威胁。

鲈鱼食性杂

鲈鱼食性杂

鲈鱼食性杂,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只要是生活在水中的生物,不论是小泥鳅、小虾、小鱼、沙蚕或乌贼鱼,它都喜欢吃。

它生性凶猛,又很贪食。

正由于它有贪食这个弱点,咬钩不大犹豫,不多疑,发现有饵料可吃就冲上来大口吞食,所以较易垂钓。

具体到浙江周边沿海地区,正常情况下,大致在每年的3-5月份(农历二月十五以后)天气逐渐回暖,当气温回升至15-25摄氏度时,海面上的一些小鱼开始孵化出来,在深水里蛰伏过完冬季的鲈鱼就会渐渐变得活跃起来,从深水处游到近岸的浅水区觅食。

此时也正是一年中垂钓鲈鱼的黄金时间。

从浙江北部的舟山到中部的台州一直到南部的温州一带均可见到成群的鲈鱼靠岸。

二、鲈鱼钓组配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大家也都明白,有了趁手的钓具,或许会玩得更加尽兴些。

笔者建议选用下面的钓具配置。

钓竿:2号以上的4.5米或5.4米的矶钓(矶钓钓法简介)竿。

或者10号以上的4.5米投竿。

绕线轮:质量可靠的3000-5000型号的纺车轮。

钓钩:尽量选大点的,如8号以上的子又钩,10号以上伊势尼钩等。

不要考虑钩大鲈鱼咬钩不牢,在路亚甩鲈鱼中,十几厘米长的米诺或铅头钩,看上去很大了吧?鲈鱼照咬不误。

渔线:主线用5号以上的尼龙线或PE线,3号以上的碳素子线。

浮漂:可使用浮游矶钓中的2.0以上的阿波,或淡水钓鲢鱼、鳙鱼的大浮漂。

铅坠:根据浮漂的大小或潮流的流速选择相对应的合适的坠子。

坠子容易卡住礁石或钓线挂住海底损失掉,应多备。

钓饵:选择活饵效果很好,海蜈蚣、对虾、泥鳅、小鱿鱼等等是最常见的选择。

其他:挡珠、太空豆、棉线结、8字连接环、剪刀必备,条件许可可选购手套、退钩器、毛巾、养虾桶、增氧泵、小打水桶、抄网等一些配件。

此外防风防寒衣物要带足。

三、鲈鱼钓场选择不管垂钓什么鱼种,都应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选择钓场。

钓场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鱼喜欢在哪里生长栖息?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喜欢在什么地方觅食?这三点至少要心中有数。

这几个方面都考虑到了,再考虑一些天气变化、地理环境等,胜算就多了几分。

鱼的食性分类:

鱼的食性分类:

鱼的食性分类:
按鱼的食性分类:
(1)草食性鱼类.这类鱼以摄食植物为主.如:水草.丝状藻类以及生长在水中的其他各种植物.草食性鱼类以草鱼.鳊鱼为代表.尤其是草鱼.是专食草类食物而的名的.
(2)肉食性鱼类.这类鱼一般生性雄猛.以捕捉其他鱼类为食.甚至能捕杀比它自身体积更大的动物为食.这类鱼一般长有牙齿.常见的鱼有鲶鱼.乌鳢.马鲛鱼等.
(3)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这类鱼使用细长而密集的鳃耙去滤取食物.常见的食物有.枝角类.挠足类.轮虫以及无节动物的幼体.此外浮游生物还包括一些水生殖物中的藻类.如:绿藻.黄藻.平藻.硅藻.裸藻.黑藻等.常见鱼种类有鲢鱼.鳙鱼.鲋鱼
(4)杂食性鱼类.这类鱼食性很广.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都能接受.如甲壳类小动物.昆虫的幼虫.蠕虫.贝类.植物性的如.米饭屑.面包屑.栗类.豆类食物的碎屑.常见鱼类有鲫鱼.鲤鱼等......还有很多鱼类.如:一些杂屑食性的鱼类.底栖生物性鱼类等等......。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

夏季摄食低谷期
随着夏季的到来,水温升高,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鱼类食物充足,因此它们的摄食量会相对减少,进入摄食 低谷期。
在夏季摄食低谷期,钓鱼爱好者需要调整钓鱼策略,选择更 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增加钓鱼的成功率。同时,这也是观 察鱼类避暑和降温习性的好时机。
秋季摄食恢复期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水温也逐渐下降,鱼类开始储备能量 ,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此时,它们的摄食量开始逐 渐恢复。
口是摄取食物的器官,食道是输送食物的管道,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肠道则 是吸收营养的主要区域。
不同种类的鱼,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有所不同,这决定了它们对食物的消化 能力和偏好。
消化酶的活性
消化酶是鱼类消化系统中的重要成分,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 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食物种类等。在适宜的 条件下,酶的活性越高,食物的消化速度就越快。
杂食性鱼类
总结词
既吃动物也吃植物的鱼类
详细描述
杂食性鱼类既吃动物性食物,如昆虫、小鱼、虾等,也吃植物性食物,如藻类、果实和种子。它们的食性因种类 而异,取决于其生活环境和生存需求。
植食性鱼类
总结词
以植物为食的鱼类
详细描述
植食性鱼类主要食用植物性食物,如藻类、草、果实和种子。它们的牙齿通常比较软,适合磨碎和消 化植物组织。
深水区
深水区的鱼类摄食主要集中在深水区 域,这些区域由于水压较高,光照较 少,食物来源相对较少,因此鱼类的 摄食行为也较为特殊。
06
鱼类摄食的个体差异
不同鱼种的摄食差异
鱼类摄食习性的多样性
不同鱼种的食物选择和摄食方式存在显著差 异。例如,肉食性鱼类如鲨鱼和鲈鱼主要以 其他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而草食性鱼类 如草鱼和鳊鱼则以植物为食。

鱼类的食性-2

鱼类的食性-2

精品课程-鱼类学教学课件鱼类的食性第一节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

掌握鱼类食性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测定鱼类食性的方法,对于增养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鱼类的食性与咽齿和鳃耙有直接关系◆食性类型根据各种鱼类脱离幼年时期后所摄取的主要食物,可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类别:食性类型-按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划分① 浮游生物:鲢、鳙② 底栖生物:青鱼、鲤、鲫③ 游泳动物:鳡、鲌类④ 周丛生物和碎屑:鲴类⑤ 水生植物:草鱼、团头鲂、鳊食性类型- 按所吃食物类群的广狭划分① 广食性:杂食性鱼类→摄食和消化器官不特化② 狭食性:多为只食植物性或只食动物性食物的种类→摄食和消化器官特化。

当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时,一般较难适应。

③ 单食性:仅食动物或植物中的一定类群青鱼→螺类草鱼→水草凶猛鱼类→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

摄食方式1. 掠食:凶猛鱼类的摄食方式2. 滤食:以鳃耙过滤浮游生物。

呼吸不停、水流不止、滤食不息3. 啃咬:食固着或附着的水生植物和藻类4. 刮食:刨刮着生生物。

刨刮痕迹→ 种类和大小5. 翻掘:将可伸缩口和吻部伸入泥中,翻起泥和食物,再拣食6. 吮吸:水+ 食物。

摄食效能低1、草食性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鳊和团头鲂等。

东方欧鳊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为主,典型的如鲢,这类食性的鱼,鳃耙的滤食性能最佳。

鲢3、鱼虾类食性以摄食鱼虾类等游泳生物为主,有的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

这类鱼通常游泳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格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如海洋中的噬人鲨,淡水中的鲸、鳜、鲶和狗鱼等。

鲨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食,铜鱼等以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等为主。

这类鱼有的采食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圆口铜鱼5、浮游动物食性以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

青鱼食草动物吗?

青鱼食草动物吗?

青鱼(Pomatomus saltatrix)是一种大型的掠食性鱼类,被称为蓝鱼或杂鱼。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青鱼的食性特点,以了解它是否食草动物。

1. 青鱼的食性:
青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其主要食物来源是其他鱼类和一些海洋生物。

它们通常以小型鱼类为主要猎物,如沙丁鱼、鳀鱼、鲤鱼等。

此外,青鱼还会捕食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和头足类等。

根据已有的科学数据和观察,没有证据表明青鱼食草动物。

2. 青鱼的消化系统:
青鱼具有肉食性鱼类的典型消化系统,包括锋利的牙齿和强大的下颌肌肉,适合撕咬和吞食动物组织。

相比于食草动物,青鱼的消化系统更适应消化和吸收动物蛋白质和脂肪。

3. 青鱼与食草动物的差异:
青鱼与食草动物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食草动物通常有适合咀嚼和消化纤维素的牙齿和消化系统。

相比之下,青鱼具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下颌肌肉,适合于捕食和消化动物蛋白质。

4. 青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作为肉食性鱼类,青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控制猎物种群数量来维持食物链的平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一定的影响。

然而,青鱼并不参与植物的消耗,并不属于食草动物。

综上所述,根据现有的科学数据和观察,青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其他鱼类和海洋生物为食。

青鱼的消化系统适应于消化和吸收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而不是纤维素。

因此,没有证据表明青鱼食草动物。

青鱼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掠食者的角色,通过控制猎物种群数量来维持食物链的平衡。

鳜鱼的食性和生长规律

鳜鱼的食性和生长规律

鳜鱼的食性和生长规律
鳜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吃鱼、虾等水生动物。

鳜鱼食性最大的特点是靠吃活体水生动物而生长,尤其是活鱼。

当鳜鱼孵化出膜4-5天后,开口饵料即是其他种类的活鱼苗。

不同阶段的鳜鱼其饵料又各不相同,幼体是靠吃其他鱼类的鱼苗生长,如团头鲂、鳊鱼及其他野杂鱼苗。

当鳜鱼成为鱼种时,食性相对广些,食一些其他鱼类的鱼苗。

成鱼食性比较广,摄食小型鱼类和虾等。

一些体形为纺锤形或棍棒形的鱼类,常是鳜鱼吞食的对象。

在饥饿无其他饲料时,它们相互吞食维持生命,因此在养殖鳜鱼的水体中,要投足够的饵料。

鳜鱼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可达50-100g,第二年可达0.5kg,第三年可达到1-1.5kg,从4冬龄开始,体重和体长增长减慢,第三年开始,雌性生长速度超过雄性。

淡水鱼类食性的分析方法

淡水鱼类食性的分析方法

淡水鱼类食性的分析方法记得在一本杂志上曾经看到过一位外国钓鲤鱼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钓鱼人应该象鱼一样思考”。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鱼类是水生动物它在水中生活而我们钓鱼人见到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

于是有的鱼人就通过人类的推理方法去推断鱼的生存方式。

近而得出在我们人类看来十分合理的而又符合人们生活规律的结论来。

比如在用饵方面就有春荤、夏素、秋吃肉在选钓位方面就有钓铧尖、钓水草、春天要把暖窝找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在长期的钓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性的规律。

而在具体的钓鱼过程中往往出现与之相左结果特别是在鱼饵方面。

鱼友们经常会有这样抱怨这鱼饵就连我闻了都想吃一口可鱼怎么就不吃呢-----起初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甚至气的把和好的鱼饵使劲抛到水中转身离去有时恨不的自己变成一条鱼跃入池中看看这鱼到底想吃什么好在我是学农学的对小动物有所了解后来经实践发现自己对鱼的食性分析方法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我们必须站在鱼的角度来思考才能真正地了解它们。

经常在一些地方看到关于鱼饵方面的配方-----秘方把它拿到池中一试往往没有如其所说的那样有效相信朋友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吧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就是我们脱离了鱼的具体生活环境而主观的去认为鱼应该吃什么如若沉迷于此道而不能自拔就会象有的鱼友那样到处寻找鱼饵秘方、满池子要鱼饵结果最终也没有获得一种使自己满意的鱼饵来。

现在我就把一种比较另类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们也许会让同志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尽快摆脱紧随人后问这问那的窘竟。

首先我要从原理讲起也许枯燥了点希望朋友们能看下去。

在以前我的《鱼人》文章中简要地说过关于鱼与其所处生态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在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中能量是逐级传递的就是说鱼必须在这一体系中通过吃别的生物或有机物而获得能量。

如果我们找到鱼在这个体系中所吃的食物那不就是找到了最对口的鱼饵了吗道理如此简单而已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寻找水中鱼儿所吃的食物呢当然我们是钓鱼人没有必要把它搞到原子水平而只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来了解所垂钓水域的生态基本构成就可以了。

鱼类食性研究

鱼类食性研究

鱼类食性研究摘要:本文对有关鱼类食性方面的知识做了一个概括,主要包括食性分析的意义、食物的类型、食性分析的一般方法、同位素在食性分析中的应用、食物成分分析的两种方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在不断的开发应用,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不断改进,为鱼类食性研究提供更好的基础。

关键词:食性研究胃含物分析方法同位素技术一、食物类型及其分析方法1.食物类型。

根据食物的重要性,可将鱼类的食物分为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食物。

根据鱼类的主要食物组成,可将鱼类划分为4大食性类型:(1)草食性,摄食植物性食物,可分为水草食性和藻类食性;(2)肉食性,摄食动物性食物,分为食鱼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和浮游动物食性;(3)杂食性,兼食动物和植物性饵料;(4)碎屑食性,以有机碎屑和其夹杂的微小生物为食。

2.胃含物分析法。

胃肠内容物分析法有助于分析物种个体大小与不同发育阶段食物组成的变化规律,有利于研究分析食物网中食物的时空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提供消费者某一个时间段(暂时性)的食物来源信息。

胃肠内容物分析方法在鱼类和海洋脊椎动物生态学研究中被称为“标准方法”。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该领域开展过大量研究,尤其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

6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利用胃含物分析法对鱼类食性进行研究,但存在许多不足:其一,由于消费者所摄入不同食物在消化道中的消化率不同,所以在胃肠内容物中发现的各种食物成分所占的比例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消费者实际摄入饲料的比,对于胃肠中消化速度较快的食物类群其重要性易低估,而对于消化速率慢的类群其重要性易高估,从而导致了在胃肠食物组成分析上易出现偏差;其二,反复的消化作用使食物类群降解程度参差不齐,胃肠内容物食物类群的鉴定工作比较困难;其三,胃肠内容物测量的只是被捕食前所摄食的食物,不能代表生物长期的食性,并且许多水域生物存在偶食性。

尽管传统的胃含物分析法在研究中存在这些不足,但由于它方法简单、方便和直接,仍然是研究摄食生态学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鱼吃什么东西

鱼吃什么东西

鱼吃什么东西
1、草食性鱼类。

代表鱼种包括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自然环境下主要吃水草、水藻、浮游植物等,也会进食岸边芦苇、淹没的庄稼植物以及落在水面的嫩树叶、草籽等。

2、肉食性鱼类。

代表鱼种包括鲨鱼、鲶鱼、带鱼、黄颡鱼、青鱼、狗鱼等,自然环境下主要吃水中的动物,通常分为温和肉食性、凶猛肉食性两类。

3、杂食性鱼类。

代表鱼种包括罗非鱼、鲫鱼、鲤鱼、鲂鱼等,自然环境下主要吃水生植物、水生动物、虫子等。

4、人工养殖鱼类。

大多数鱼都能人工养殖,主要吃水产饲料。

通常,草食性鱼类饲料中鱼粉添加量很低甚至不加,肉食性鱼类饲料中鱼粉添加量很高。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

摄食情况判断的重要性
正确判断鱼类摄食情况的意义为池塘饲料投喂提供参考。每餐投喂量的确定。不同月份正常日投喂率的确定。开始投料时机的判断。加料时机的判断。投饵机的应用。投喂间隔时间的确定。饲料品种和粒径的选择。
摄食情况判断的重要性
为池塘水质调节的指标。水质状况判断的辅助参考指标之一。为增氧机应用提供参考。是水质污染状况的判断指标。
01
鱼在水面下吃食,在水面上形成不同程度的波纹。解析:秋冬季,温度变低后,鱼群在水面下吃食游动,而形成水面波纹。可通过波纹的大小来判断鱼的摄食强度。
02
池塘水纹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法5.其它
生产中还可以通过观察鱼吃食时间长短 变化,生长速度,鱼体肥满度等来判断鱼类的摄食情况.
摄食情况判断在生产上的运用
鱼群面积和厚度的大小鱼群面积的变化每一餐投喂过程,食场区域鱼群面积相对刚开始投喂时变小。解析:正常的摄食状况,鱼群面积的变小,说明不少鱼已经吃饱,并开始散去。“7~8成鱼吃饱”之鱼群面积判断法(经验法):在吃食的过程中,如果食场区域鱼群的面积减少至刚开始吃食面积的30%以下时,即可停止投料。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法
鱼类摄食情况的判断方法
2.鱼类摄食行为
鱼类争食的速度(变化)鱼类游动、争食猛烈程度变缓解析:鱼吃饱,摄食欲望下降,是一种正常的摄食状态。体质的下降。(水质和疾病)
吃食动作(变化)头浮上水面(朝上)争食转变为头朝下(尾朝上)吃食。解析:鱼逐渐吃饱后,吃食欲望减弱,动作变得迟钝正常的摄食状态。在摄食的过程中,不少鱼逐渐地由食场区域向外游动。解析:鱼吃饱后,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从食场的低氧区向食场外的高氧区游去。“7~8成鱼吃饱”之鱼群动作判断法:在吃食的过程中,有20%的鱼群从食场区域向外游动时,即可停止投喂。

第6章1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第6章1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法 、视野计算法 、记分法 、体积法、 重量法 、饱满指数、更替率(%)、选择 指数
1食饵生物个体计算法
以个体为单位, 计算鱼所吞食各种 饵料生物的数量。
简单的方法是以 + 表示存在 ; ++表 示较多 ;+++ 表示很多 ;++++ 表示极多。
2出现频率法
指某种饵料生物在所检测的胃含 物样品中出现的次数, 而不计算其总数 量, 最后求出食饵生物占全部检测样品 的百分比。
?五随鱼类性别的不同而变化某些不同性别的鱼类在营养食物的要求上有差异如黑海区的鲟鱼雄性个体摄食鱼类种类较多而雌性个鱼类的饵料保障是指水域中不仅具有为鱼类所提供的饵料种类而且具备保证鱼类可以进食的条件
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 研究方法
研究意义
饵料生物与鱼类分布; 饵料保障程度与种群动态; 养殖中的饵料措施; 复杂的食性关系与群落动态。
这种变化与饵料生物的季节波动和环境因 子的季节变化有关。


春季:桡足类、鱼卵等
• •
夏季:端足类、糠虾 六丝鲚(东秋海季):鼓虾、鹰爪虾、鰕虎鱼等

冬季:桡足类(种类与春季不同)
•(三)随栖息场所迁移而引起食性变化 鱼类 经常洄游移动于各个水域中,由于不同水 域的饵料生物组成和数量各不相同,鱼类 为了适应环境也不得不改变其食物组成。
第一节 鱼类的食物链、食物网与食性类型
•一、鱼类的食饵组成
•鱼类的食谱是十分广泛而复杂。 •1水生植物类群,从低等单细胞藻类到 大型藻类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
•2水生动物类群,几乎涉及无脊椎动物 的各个门类以至脊椎动物的鱼类自身;
•3腐植质类,也是某些底食性鱼类的重 要饵料。

从六个方面看鱼类的饮食习惯

从六个方面看鱼类的饮食习惯

从六个方面看鱼类的饮食习惯一、食性的种类1、草食性以摄取水生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的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鱼、鳊鱼、团头鲂等。

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以及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为主,也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典型的如鲢鱼、鳙鱼,花鱼骨、铜鱼等,3、鱼虾类食性以摄取鱼虾等游泳生物为主,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这类鱼通常善游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情凶猛。

所以,又称凶猛鱼类或掠食性鱼类,如淡水中的鳡鱼、鳜鱼、鲶鱼等。

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取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主食。

这类鱼有的采食水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在淤泥中的动物。

5、浮游动物食性摄食浮游动物以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鳙、鲋等主要通过鳃耙滤食,短吻银鱼等小型鱼类则会主动捕食。

6、腐屑食性以吸取或刮底层的动植物腐屑为主,也同时刮食水草等植物上附着的腐屑中的小型底栖类动物,典型的是鲴类和鲮鱼。

7、杂食性这是一类兼食各类食物的鱼类,其代表主要有鲤鱼、鲫鱼、泥鳅。

它们的食物种类广泛,食性的适应能力强。

鱼类的摄食方式和食性有密切的关系。

而同一食性的鱼类摄食方式不完全相同,这和摄食鱼类的生态特性及环境特点有关。

捕食鱼虾的凶猛鱼类,大多采取直接追捕吞食的方式,例如鱤鱼能很快发现食物和追上食物,并且紧紧咬住食物的口部结构。

有些凶猛鱼类则采取伏击方式,例如鲶、乌鳢、狗鱼等,平时潜伏在底部或草丛中,当食物对象进入伏击区时,一跃而出先把食物横向咬住,然后从头倒吞下去。

有很多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依靠鳃耙过滤进入鳃腔的水流取得食物,故称为滤食性鱼类。

这类鱼主要依靠鳃耙结构的特点,被动地选择不同大小的食物,鲢鳙属于此类。

有一些小型鱼类,如鲌鲦等则是主动摄食浮游动物。

当发现有浮游动物在水体的表面时,会不顾一切地捕食。

摄食水底生物的鱼类,如鲴类用锐利的角质口缘刮取附着在水下的藻类,东方鲀类则用板状齿咬下附着的贝类,摄食底埋生物的鱼类,有的用挖掘的方式取食,如鲟用吻部掘出底泥后,吸取摇蚊幼虫等小型动物。

淡水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技术:第二讲 淡水养殖鱼类的食性特点

淡水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技术:第二讲 淡水养殖鱼类的食性特点

淡水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技术:第二讲淡水养殖鱼类的食性特点一一登二2—淡水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技术鱼类的食性与其摄食器官和柄息环境有密切关系.研究鱼类的食性,尤其掌握不同莽殖鱼类的摄食特点以及环境条件,对揭示鱼类摄食生物学特性i提高鱼产量和培养优良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1算殖鱼类的食性殛摄食器官..裾围淡水鱼类有800杂种,已作为养殖对象的约有20余种.一般说亲,不同品种的鱼类摄取食物也不同可分为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浮游生物食性,雇牺生物食性和腐屑食性等.又因发育阶敏不同而引起食性转变,也必须了解清楚,以便在人工饲养过程中投喂相应的滔饵和人工饲料.鲢,鳙的食性鲢,鳙是典型的吃浮游生物的鱼类.为浮游生物食性.由于其鳃耙等滤食器官与其它鱼类不同,掇食方式为滤取食物,因此也髂拣食性由于鲢和铸的鳃耙结构不同,其滤食对象也不同.鲢的鳃耙间距为33~36微米,鳙的鳃耙间距为37~1O3微米,由于鲢的鳃耙间距先鳙小,同时水体中浮赫藻类比浮游动物昀个数乡而个体小,因此鲢以浮睹藻类为主食,攘则以浮游动物为主食.除滤食浮游生物外也滤禽有机碎片及细菌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能摄取人工配合饲料或豆浆颗粒.但主要是在池塘内施肥培养浮游生物来满足蛙,鳙对天然饵料的摄取.各种鱼类的维鱼阶段,瞥浮游生物为饵料,随着鱼体的不断增长.食性也逐渐待化.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应当了解和掌捏鱼类食性转化规律.草鱼的食性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娄.草鱼的摄食器官主要是具有锯齿状的咽齿,齿冠两倒有栉状突起,用以切割水草.喜食水体中的聚草,苦草,眼子菜,轮叶黑藻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的嫩茎叶,树叶和瓜菜叶等也喜欢吃.草鱼虽然以植物为主食,但缺少纤维素分解醇,匿此不能消化利用纤维索,又因食量较大或贪☆腐贼变质的饲料,易感染肠炎而『起死亡,在人工饲养过释r’要特别注意预肪.草鱼鱼苗阶段的饵料浮游动物,底牺动物等为主.据实验观察,全长已选50毫米时仍继续摄食动物性饵料,但从此蹦后邈渐转化为草食性,开始摄取水生植物茎叶.鲭,一的食性妨,鳊的食性与草鱼楣似,为草食性鱼类.黑龙江产的三角鲂以水生植物,孢子和丝状藻为主.鳊鱼在初春以食藻类和无脊椎动物为主,蔓,秋季以食水生高等植_物为主gf八黑龙江省的团头鲂害柄息在沉水植物的地方,主要吃苦草,轮叶黑藻,聚草和眼子菜等.在7~8月份摄食强度最犬,晒管充满度可达80.鱼苗体长在3j毫米以前.以浮替动物为食,37毫米以上开始摄鸯水生植物的馓口从夏花阶段后是食性交替时期.团头鲂对植物性食物消化比较完仝,利用率也高,是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嗥鱼体长6.5~l8.8毫米时.主要以轮虫和藻?45?类为食,体19~33毫米H寸,:枝角类和摇蚊幼虫为主,并开始概食植物碎片.体长达4O毫米上皿tl l水生植物为主食.以上几种草食性鱼类,在凡工饲养过强巾,鱼l阶段以施肥培养浮}生物为:1,食物转化j永正璎清新,是草食性鱼类对水环境适应的特.奠,碍的禽性鲤.鲫是典型杂食性鱼类鲤门食性是偏动物性食性,而蟑的食性是偏植物性食性,j哥食方式都是吞食.鲤鱼有瓤二对,口伸缩芊.0.可控底琵10厘米蒹寻找食物,咽啬也较粗壮史选,皎压蚌壳也较容易鲤鱼的食物组成通常有季=性变艺.jL方地:,牟夏季以螺』l=,水栖足虫幼虫等底栖动物为主,秋季多吃植物或植物种子据调查,在黑龙匝下游鲤鱼i句食物葑1戒有:搞蚊幼虫占食物总量的52.5%,软体动物占23.0,永生植物占l2.6,植物种子占8.5,其它l与3.4%.采食最强期是在8月份,而9月和lo月也l棚舅商,l0月末到n月份娜忽一降.冬季州完全停摄食.人工饲养,瘟以配台颗粒饲料为主,恒鱼苗阶展,仍以浮游生物为主食如果投哩开口人工饲0 时,颗粒直径不能大亍0.2~0.5毫米,置自比盘接近天然饵料的蛋白比(浮游生物蛋白比为1:O.)鲫鱼的食物组成极为广泛,以附生藻类,缒状藻类玻有机醉屑为主其主要食物以生态环境的饵丰+生物蛔成为转移妨鱼浮游生物或单胞藻娄为F体L~:40毫米时,开始转化为接近成鱼的食性. 鲫鱼生较馒,在人工池塘[}】,多做为配养鱼养殖j耳杂交鲫一一异育锃鲫长鞍抉,可怍为一荐.授喂配合饲料饲养.青盏青鱼为底牺鱼类.是典型底栖生物食性,多以螺,蝴等软体动物为主食,咽齿为臼齿状,可将螺,蚬或妨蚌的硬壳压碎吞食,亦食水蚯蚓等环‘动物,亦可称岗食性鱼类.青盘幼鱼主食枝角类.体长100毫米时转食:体动物.岢鱼是四大家鱼之一,在人工饲养的条{粤下?也食人工饲料,但北方地区因食物泉潦鼠难, 困此人工饲养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尚有一些肉食性鱼类,如鳜鱼,蠹白量等属于凶猛性白类,牙齿尖锐,多小型鱼类为食,也可人工饲养.涟水池塘养量是根据各种鱼类禽性特点,进行肯理搭配分最混养.如”一草养三邂”就是!,嵩?46?f料喂养食量太的草鱼,排出大鼍的蠢便又是肥料,可繁殖7冀中浮游生牦,供鲢,鳙滤食沉八弛底的食物残擅碎屑,又为底层鲤,鲫鱼所利用.这种混养方式,既可充分利用水资酥.又可充分』主i饲料.充分了解各种鱼类的食性特点,是科荐证昀生物学基础.2鱼类蠢食与环境因素承帕水温变化和溶解氧台量多少与摄食量有密切冀家菲鱼类多为温水性鱼.最适承温是2O~00℃,在这个范围内摄食量最.一般情况.永温每增招1℃,姐荚代谢率增加10,6,如30’0与2O’c相比,lf弋姑怍用就增加1倍.因耍匕,j方地慝在7~8月份要投喂充足的饲料,以促使鱼类加速生长.当温度低于15_c时食敏遂惭减退,低于lO℃时食量减少.低于8℃时便停止摄食而进入冬眠状态.水温高丁32”u时自欲同样会降低.溶解氧台量多少,皂嗣样影响鱼类的摄食量.鱼类在高溶氧承体中,摄食旺盛,生长汰.反之,摄食量低,生长也漫例如鲤鱼当溶氧量从9~毫克,升降到6~8毫克,升对,摄食量减少50据日奉千叶氏实瑟裘嘣,鲤鱼的生长和摄黄量的突变点是4.1毫克/升.草鱼的宴验也表明,在2.73毫克/升条件下饲养比在5.56毫克/升条件下饲养生长率低将近O倍,饲养系数却提高4倍.圈此,人l:控斜或调节地水温度和溶解氧的含量,是增加喜类摄食量,加速生长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

鱼类食性对于消化道的影响

鱼类食性对于消化道的影响

鱼类食性对于消化道的影响众所周知,不同的鱼类有着不同的食性,目前主要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三种:肉食性、草食性、杂食性。

肉食性鱼类包括许多在浅水区域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的鱼类,还有以其他鱼类为食的鱼类,其通常处于水域的食物链上层,所以数量较少,体型一般也较其他鱼类更大,如丽鱼科鱼类以及旗鱼科鱼类;草食性鱼类会以底栖植物如一些大型藻类和被子植物为主要食物,它们大多栖息在浅而温暖的水域,因食性位置处于食物链的底层,草食性鱼类在生物群落中都是个体数量最为丰富的鱼类,如鳊鱼、草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食物组成比较广泛,往往摄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其中可能既有动物性的也有植物性的,有的还会摄取水底的腐殖质,如鲤鱼、鲫鱼等。

1.鱼类消化道与食性鱼类的食性与其消化道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由于其消化道的结构功能决定了其主要的食性。

鱼的消化道主要分为口腔、咽、食道、胃部、肠,肛门等,相关学者已经证实,对于不同食性的鱼类,其消化道各部分都具有这适应其食性的特点。

1.1 口咽腔鱼类由于咽部较短,与口腔没有明显分界线,形态学上一般将口腔与咽部合称为口咽腔,口咽腔内主要有齿、舌和鳃耙等构造,这些构造与食物的摄取紧密联系,所以又被成为摄食器官,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因鱼的食性而产生差异。

比如,口咽腔的口裂大小决定了鱼类嘴巴的咬合能力,肉食性鱼类的口裂一般较大,如狗鱼、鲑鱼以及鲈鱼等;而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的口裂一般较小。

另外,鱼类的牙齿也会因食性而产生差异,以其他鱼类为食的肉食性鱼类牙齿一般比较尖利,以方便其对其他动物进行捕食和撕咬;而草食性鱼类的牙齿较为钝直,利于其对植物纤维进行咀嚼;杂食性鱼类牙齿处于两者之间;某些特殊食性的鱼类如滤食性鱼类,由于主要以鳃耙过滤水中微小的浮游生物、细菌、有机碎屑等,牙齿的利用度并不大,所以其牙齿一般很小;鳃耙对于滤食性鱼类的影响是及其重大的,其鳃耙十分发达,形状上长而细密,数量多且功能复杂,而草食性和肉食性鱼类的鳃耙一般短而稀疏,所以鳃耙对于非滤食性鱼类的作用并不是获取食物,可能更多是保护鳃丝以及起着味觉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的食性第一节鱼类食性的类型及其变化鱼类从环境中摄取食物,关系到鱼类的生存、生长、发育和繁殖。

掌握鱼类食性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测定鱼类食性的方法,对于增养殖生产是至关重要的。

鱼类的食性与咽齿和鳃耙有直接关系食性类型根据各种鱼类脱离幼年时期后所摄取的主要食物,可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类别:食性类型- 按饵料生物的生态类群划分① 浮游生物:鲢、鳙② 底栖生物:青鱼、鲤、鲫③ 游泳动物:鳡、鲌类④ 周丛生物和碎屑:鲴类⑤ 水生植物:草鱼、团头鲂、鳊食性类型- 按所吃食物类群的广狭划分① 广食性:杂食性鱼类→摄食和消化器官不特化② 狭食性:多为只食植物性或只食动物性食物的种类→摄食和消化器官特化。

当外界环境条件变化时,一般较难适应。

③ 单食性:仅食动物或植物中的一定类群青鱼→螺类草鱼→水草凶猛鱼类→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

摄食方式1. 掠食:凶猛鱼类的摄食方式2. 滤食:以鳃耙过滤浮游生物。

呼吸不停、水流不止、滤食不息3. 啃咬:食固着或附着的水生植物和藻类4. 刮食:刨刮着生生物。

刨刮痕迹→ 种类和大小5. 翻掘:将可伸缩口和吻部伸入泥中,翻起泥和食物,再拣食6. 吮吸:水+ 食物。

摄食效能低1、草食性以摄食水生高等植物为主,也摄食附着藻类和被淹没的陆生嫩草及瓜菜叶片等,如草、鳊和团头鲂等。

东方欧鳊2、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浮游藻类为主,典型的如鲢,这类食性的鱼,鳃耙的滤食性能最佳。

鲢3、鱼虾类食性以摄食鱼虾类等游泳生物为主,有的甚至捕食较大的哺乳动物。

这类鱼通常游泳活泼,口裂大、牙齿锐利,而且性格凶猛,所以又称凶猛鱼类,如海洋中的噬人鲨,淡水中的鲸、鳜、鲶和狗鱼等。

鲨4、底栖动物食性以摄食底栖的无脊椎动物为主,如青鱼以螺蚬为食,铜鱼等以水生昆虫、水蚯蚓、淡水壳菜等为主。

这类鱼有的采食底面上的动物,有的挖食埋栖在底泥中的动物。

圆口铜鱼5、浮游动物食性以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为主。

鳙、鲥等主要通过鳃耙滤食,短吻银鱼等小型鱼类则主动捕食。

银鱼6、腐屑食性以吸取或舔刮底层的动植物腐屑为主,也同时刮食周丛生物和摄取腐屑中的小型底栖动物,典型的如鲴类和鲮等。

圆吻鲴7、杂食性这是一类兼食各类食物的鱼类,典型的例子有鲤和泥鳅,它们的食物种类广泛,食性的适应能力强。

泥鳅食性的变化鱼类的食性在整个生活过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会由于年龄、季节和栖息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1、因发育阶段(或年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 鱼类从小到大,和不同的发育阶段相适应,存在一个食物的变化系列。

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 在卵黄囊吸收完毕后的仔鱼期有一个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如一些无脊椎动物的幼虫和轮虫等饵料的阶段。

▲ 进入稚幼鱼期时为第二个阶段如乌鳢此时以水生昆虫的幼虫和小虾为主,其次为小型鱼类。

▲ 成鱼食性阶段乌鳢此时主要捕食鱼虾类。

凶猛性鱼类的食物链* 也有一些鱼类食性的过渡阶段不十分明显,例如鲢开始以摄食小型浮游动物为主,随着鳃耙、牙齿和肠管的发育,食物中浮游植物的比例逐渐增大,而后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

* 有些鱼类的食物系列比较复杂,搞清它们食物系列的各个环节,对于苗种培育生产十分重要。

例如鲈的食物系列为:仔鱼开口时摄食轮虫,可直至孵出后75d左右;孵出后30d 起吃食甲壳类幼体及浮游甲壳类,可到125d左右;孵出后50—70d起吃小虾;孵出后75d左右起以小鱼为主,兼食小虾;孵出后130d左右起以鱼虾类为主。

2、食性的季节变化* 水域中的理化因子存在季节变化,影响到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生物也呈现有规律的季节消长,导致鱼类食性的季节变化。

* 鱼类在不同季节的主要食物与该季节内饵料生物的消长相互吻合。

例如在摇蚊大量繁殖的季节,鲤主要摄食摇蚊幼虫,而当摇蚊幼虫化蚊飞离水体后,鲤改以水底的蠕虫、腐屑和浮游甲壳类等为主要食物。

厦门地区鱼齐鱼食性组成的季节变化3、因栖息场所不同引起的食性变化不同栖息场所中生物组成的情况存在差异,鱼类在不同栖息场所的食物组成就不会相同。

例如洄游性的鲑鳟类在海中生活时主要摄食小鱼,生殖季节回归淡水时往往以水生昆虫为主或很少摄食。

鱼类食性的稳固性和可塑性1、鱼类食性的稳固性是指在环境食物因素改变的情况下,鱼类仍具有保持原来营养特性的能力。

2、可塑性则是指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鱼类改变自己营养特性的能力。

各种鱼类的食性既有稳固性,又有可塑性。

3、三角鲂为草食性鱼类,其食性的稳固性较高,但在湖泊中也摄食淡水壳菜,有时达到较高的比例,说明其可塑性显著。

三角鲂4、有些鱼则稳固性较高,可塑性较低。

其稳固性高,可塑性只表现在捕食的种类因环境特点而不同。

5、另外一些鱼类的可塑性较高,稳固性较低,杂食性鱼类大多属于此类。

例如青海湖裸鲤在夏秋季保持杂食性的特点,而在其它月份可塑性很大,出现分别以动物性和植物性为主的食性类群,但其数量比例在各月份均有变化。

青海湖裸鲤第二节鱼类的摄食习性鱼类摄食的方式按摄食方式划分凶猛鱼类① 伏击型:乌鳢、鳜② 诱饵型:鮟鱇③ 搜索型:狗鱼④ 追击型:鳡、金枪鱼⑤ 寄生型:盲鳗⑥ 特殊型:锯鳐→以具锯齿的延长吻冲击刺伤、刺昏食物;电鳐→放电击昏食物;射水鱼→口腔上面有一条沟状褶皱,与其下舌部贴含,波动时形成水珠射出,80-100cm ,远达200cm按摄食方式划分温和鱼类① 滤食型:鲢、鳙② 吮吸型:海马③ 刮食型:鲴类④ 吞食型:青鱼摄食的形态学适应☆ 鱼类对其喜好食物有特定的形态适应:食物类群相似,形态趋同演化视觉摄食鱼类、嗅觉摄食鱼类-摄取→口、齿、鳃耙的适应-消化→胃、肠构造的适应。

食物组成及其变动一、基本概念二、食物组成三、食物选择性四、食物的稳固性和可塑性五、食物组成的变动六、最适索饵理论基本概念1. 喜好食物:最优先选取的食物主要食物成分,依之完全能生存→ 主要食物2. 替代食物:喜好食物缺少时选取的食物经常出现,依之不能完全满足生活需要→ 次要食物3. 强迫食物:喜好食物和替代食物都不存在时为维持生存被迫选取的食物平时不会摄取→ 应急食物4. 偶然食物:偶然出现的食物食物组成食物组成→食物种类组成的总和食谱→将消化道中所有食物种类的比例鉴定要求:类、种、亚种→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者水平食物选择性1. 有无选择性两种看法对立判断:- 消化道中某饵料生物所占比例- 水体中该种饵料生物所占比例有一定的选择性,不绝对选择性选喜食而又易得的食物 . 喜好性、易得性与选择能力的关系:喜好性:长期摄取某种饵料生物所形成的固有属性易得性:摄取某种饵料生物的难易程度影响饵料生物易得性的因素形态结构:有刺、棘、壳→易得性低大小:适口性,大→容易发现,易得性低运动特性:善躲避、隐藏和运动能力强→易得性低栖息和分布场所:水域→沿岸带、敞水区水层→上、中、下或底泥背景→反差大小其他:体色、气味、可消化性、环境因子等食物组成的变动△ 发育阶段:食性转化和分化→扩大食物组成的生态适应食性转化→与摄食、消化器官的发育一致环境食物的供给→食性转化,威胁成活和生长△ 生长:发育阶段不同→摄食形态学适应和生理要求不同△ 季节变动:广食性→种类组成狭食性→各类食饵的比例△ 昼夜变动:食饵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节律△ 栖息场所:食物资源不同→以栖息水域中数量最多、出现时间最长的饵料生物为主要食物△ 年份:环境条件的年间变动→食物基础变动△ 性别:鮟鱇WT :举例说明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和选择能力? 如何查明某种食物是鱼类的喜好食物?最适索饵理论–观点最适索饵理论(optimal foraging theory )☆ 自然选择→摄食的形态、感觉、行为、生态和生理特性☆ 摄食生态适应性→追求最大净能量得益(netenegy gain) =所获食饵的粗能量(得益)-获得该食饵所消耗的能量(成本)最适索饵理论-衡量☆ 衡量鱼类索饵得益与成本的单位→能量( 如食物的粗能量) 假定:较大食物>较小食物→ 重量☆ 成本耗费→衡量困难假定:操纵或捕捉(追赶+ 操纵)食饵的时间与消耗的能量呈正相关成本=h/r 得益=r/h h →操纵食饵对象的时间;r →食饵的重量或能量最适索饵理论–食饵选择☆ 选择净能量得益大的食饵→捕捉成本最小的食饵最适口☆ 最适口食饵丰度↓→食物组成扩大→新食饵的净能量得益>原食饵平均净能量得益☆ 索饵成本与食饵大小的相关:U 形曲线→一定大小的捕食者有其捕捉成本最小的食饵大小→预测最适食物组成☆ 鱼类达到最大生态适应的变量→需深入研究最适索饵理论–索饵点选择食饵分布→不均匀的层片(patch )状不同层片的食饵密度不同边缘值原则(marginal value theorem ,Charnov ,1976 ):索饵鱼具有了解食物层片的分布、质量和利用率的能力,当索饵鱼在某一层片的摄食率=该层片各食饵的平均摄食率→转向摄食率较高(食饵密度较高)的层片→ 具竞争理想化自由模型(ideal free model ,Fretwell &Lucas ,1970 ):食饵呈不同密度层片分布时,鱼类的分布与食饵的分布相符当食饵层片及层片内的食饵大小和密度发生季节性变化→鱼类的分布会自由地随着变化→ 无竞争。

鱼类的摄食方式和食性有密切的关系。

而同一食性的鱼类摄食方式不完全相同,还和摄食鱼类的生态特性及环境特点有关。

1、捕食鱼虾的凶猛鱼类,大多采取直接追捕吞食的方式,例如鳡能很快发现食物和追上食物,并且有紧紧咬住食物的口部结构。

有些凶猛鱼类则采取伏击方式,例如鲶、乌鳢、狗鱼等。

似鱤2、大多数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依靠鳃耙过滤进入鳃腔的水流取得食物,故称为滤食性鱼类。

这类鱼主要依靠鳃耙结构的特点,被动地选择不同大小的食物,鲢、鳙属于此类。

有一些小型鱼类如蟹条等则是主动摄食浮游动物。

3、摄食底表生物的鱼类,如鲴类用锐利的角质口缘刮取附着藻类,东方屯则用板状齿咬下附着的贝类。

摄食底埋生物的鱼类,有的用挖掘的方式取食,如鲟用吻部掘出底泥后吸取摇蚊幼虫等小型动物。

4、草食性鱼类往往用口咬断水草或陆生植物,例如草鱼随着生长,口唇的角质化程度加强,可用以咬断植物。

5、产于印度、东南亚一带的射水鱼能在水中从口射出水珠,准确地击中岸边水草上的昆虫,当空中的昆虫一落水就被它吞食,这是十分特殊的摄食方射水鱼摄食的时间和间隔在摄食时间上,有些鱼类存在昼夜节律,有的在白昼摄食,有的则在夜间摄食,还有一些鱼类整天摄食。

这和光照强度、水温、溶氧以及饵料生物的昼夜移动有关。

摄食量及其变动鱼类的摄食量可分为日摄食量与一次摄食量。

通常用食物重量(干重或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数来表示。

1、日摄食量* 日摄食量和水温有密切关系,在鱼类的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日摄食量增加。

* 日摄食量与体重有密切关系,随着鱼类体重的增加,日摄食量的百分值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