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
基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系统开发
基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系统开发摘要:介绍了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s)的基本原理,引入了利用基于开源的面向对象数据库db4o实现oodbs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利用db4o对“新闻信息系统中的内容管理器”进行了设计,展示了利用db4o实现oodbs具体应用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内容管理系统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033-041 面向对象与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oo)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系统问题域中的实体对象,直接映射为软件的构成元素。
认为客观世界本来是由许多不同种类的对象构成的,在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下,才构成完整的事物。
面向对象方法学所引入的对象、方法、消息、类、实例、继承性、封装性等重要概念,为软件开发的分析和设计带来新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对于实现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奠定了良好的科学技术基础。
近年以来,数据库开发商们都已经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很好地支持了对象到关系表的映射,如oracle8i 、db2-5等等。
但是,利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对象模型,无法直接映射到关系结构中,需要通过某种方法,进行必不可少的转换。
但是更重要的,是概念上的混乱和额外开发负担所带来的问题。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s)能直接对应面向对象(oo)数据模型,支持自定义的各种数据类型和结构,并提供数据建模基础上的复杂数据操纵能力,包括:定义专用的控制运算,定义语义关系运算,以及事务管理运算,等等。
oodbs 是持久共享对象库的管理者;每个对象库对应模型所定义的对象集合。
2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特性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s)赋予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人员很强的面向对象能力,从而大大扩展了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应用系统的质量。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性:①具有表示和构造复杂对象的能力。
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简介
1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简介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把软件系统看成各种对象的集合,对象就是最小的子系统,一组相关的对象能够组合成更复杂的子系统。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把软件系统看成是各种对象的集合,这更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
●软件需求的变动往往是功能的变动,而功能的执行者——对象一般不会有大的变换。
这使得按照对象设计出来的系统结构比较稳定。
●对象包括属性(数据)和行为(方法),对象把数据和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一起封装起来,这使得方法和与之相关的数据不再分离,提高了每个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从而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支持封装,抽象,继承和多态,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1.1 对象模型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阶段,致力于建立模拟问题领域的对象模型。
建立对象模型既包括自底向上的抽象过程,也包括自顶向下的分解过程。
1.自底向上的抽象建立对象模型的第一步是从问题领域的陈述入手。
分析需求的过程与对象模型的形成过程一致,开发人员与用户交谈是从用户熟悉的问题领域中的事物(具体实例)开始的,这就使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有了共同语言,使得开发人员能够彻底搞清用户需求,然后再建立正确的对象模型。
开发人员需要进行以下自底向上的抽象思维。
●把问题领域中的事物抽象为具有特定属性和行为的对象。
●把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抽象为类。
●若多个类之间存在一些共性(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把这些共性抽象到父类中。
再自底向上的抽象过程中,为了使子类能更好的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可能需要自顶向下的修改,从而使整个类体系更加合理。
由于这类体系的构造是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因此能够更快,更方便的完成任务。
2.自顶向下的分解再建立对象模型的过程中,也包括自顶向下的分解。
例如对于计算机系统,首先识别出主机对象,显示器对象,键盘对象和打印机对象等。
接着对这些对象再进一步分解,例如主机对象有处理器对象,内存对象,硬盘对象和主板对象组成。
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
第9章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9.1 复习笔记一、面向对象方法的基础理论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1)对象(Object)①概念对象泛指所要研究的具体事物、抽象概念等。
在面向对象的系统中,问题对象是基本的运行实体,由一组数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封装而成。
②构成对象的基本要素a.标识标识即对象的名称,用来在问题域中区分其他对象。
b.数据数据也称状态,用于描述对象属性的存储或数据结构。
c.操作操作即对象的行为,对象运动特性的描述。
d.接口接口是指对象接受外部消息所指定的操作名称集合。
③记录对象禁止特征的数据类型a.公共数据对外界是可见的,用于对象间信息的传递。
b.私有数据是对象操作实现过程中的局部信息,外界不可见。
④数据和操作间的相互作用图9-1说明了对象的内部组织以及与其他对象的联系机制。
图9-1 对象的内部组织以及与其他对象的联系机制(2)类(Class)类是相似对象的集合,现实世界中由许多内部状态和外部行为相似的对象构成的集合就是类。
①标识标识即类的名称,用以区分其他类。
②继承继承描述子类承袭父类的名称,以及结构与功能。
③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对该类数据包含数据项的描述。
④操作操作是该类通用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
⑤接口接口是面向其他类的统一的外部通信协议。
(3)消息(Message)消息是实现对象与对象间相互合作的通信载体,是连接对象的纽带,也是请求对象执行某个处理或提供某些信息的要求。
①消息传递当消息发送给某个对象时,接收到消息的对象经过解释予以响应,对象间的这种相互合作需要一个机制协助进行,这样的机制称为“消息传递”。
②消息传递模型图9-2就表示了一个消息传递的模型。
图9-2 消息传递模型(4)继承(Inheritance)继承是指一个类(即称子类)因承袭而具有另一个类(或称父类)的能力和特征的机制或关系。
①继承的特征层次结构的上部(或祖先类)具有通用性,下部(后代类)具有特殊性。
②有继承关系的类应具有的特性a.共享性共享性包括数据和程序代码的共享。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简述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简述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以对象为中心,将软件系统的各部分看做对象,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实现软件系统的功能。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具有可重用性强、结构清晰、易于扩展和维护等优点,因此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软件开发。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软件系统看做一个由多个对象组成的整体,每个对象具有自己的属性和行为,对象之间可以进行交互和通信,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和组合实现软件系统的功能。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封装封装是指将对象的属性和行为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对外部不可见。
封装可以保证对象的属性和行为不会被误修改,保证了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继承继承是指在已有类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类,并且继承原有类的属性和方法。
继承可以减少代码的冗余,提高代码的复用率,降低开发成本。
3.多态多态是指同一种行为或方法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多态可以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增加代码的灵活性。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的第一步,需要明确系统所需功能和要求,然后将其转化为软件需求文档。
2.设计设计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核心,需要将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模块设计和接口设计等。
3.编码编码是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程序代码的过程,需要按照面向对象的原则进行编码。
4.测试测试是确保软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过程,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环节。
5.发布发布是将软件系统交付给用户使用的过程,需要进行软件部署、文档编写和培训等工作。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是指根据企业或组织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和实施信息系统的过程。
下面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几种主要方法:
1. 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它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多个阶段,如规划、分析、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等。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通过逐步推进来完成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
生命周期法的优点是开发过程规范、易于管理和控制,但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
2. 原型法:原型法是一种快速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它通过建立一个原型系统来快速验证和修改系统需求。
原型法的优点是开发周期短、灵活性高,但缺点是原型系统可能不完全符合最终需求,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3. 面向对象法:面向对象法是一种以对象为中心的开发方法,它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操作封装成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系统功能。
面向对象法的优点是开发效率高、可维护性好,但缺点是对开发人员的要求较高。
4. 敏捷开发法:敏捷开发法是一种迭代式的开发方法,它强调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频繁迭代和快速反馈来不断完善系统。
敏捷开发法的优点是灵活性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但缺点是需要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密切合作。
以上是信息系统开发的几种主要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项目和需求,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第4章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33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单一继承和多重继承
34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多态(Polymorphism)
在父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服务被子类继承后,可 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35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多态性表明同一个操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上可以有不同
的解释,并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
在面向对象开发模式中,把标识和模型化问题论域中
的主要实体做为系统开发的起点,主要考虑对象的行 为而不是必须执行的一系列动作;
• • • • • 对象是数据抽象与过程抽象的综合; 系统的状态保存在各个数据抽象的所定义的数据存储中; 控制流包含在各个数据抽象中的操作内; 消息从一个对象传送到另一个对象; 算法被分布到各种实体中。
39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Fra bibliotek 组成结构实例
40
4.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实例连接--关联关系
实例连接 实例连接表示对象之间的静态联系,它是通过对 象的属性来表现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对象之间的实例连接称为链接(Link),存在实例连接 的对象类之间的联系称为关联(Association)。 „ has a „ 关联是一种结构关系,它描述了一组对象之间的连接, 关联具有多重性。
比较一下,实体关系图(ERD)中的关系和类图中的关联
实体关系图(关系型数据库) 类图(面向对象) 表(table) 类(class) 记录(record) 字段(field) 对象(object) 属性(attribute)
-关系(relationship)
操作(operation) 关联(association)
23
三种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
三种系统开发方法的比较【摘要】信息系统的建设是现代信息工程发展的一个庞大课题,而完备高效的系统开发方法一直以来是各国系统开发组织和开发人员长期探究却无定论的话题。
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结构化开发、原型开发、面向对象开发三种目前应用较广的开发方法,并对结构化开发方法、原型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开发过程、方法特点及适用范围,在系统中的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说明。
并根据这三种开发方法各自的基本思想、原理、开发阶段划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做了比较、分析和总结,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简要分析了未来系统开发中开发方法的应用趋势,并对这三种开发方法的应用做了浅要的总结。
【关键字】系统开发结构化法原型化法面向对象法引言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
而在这其中,信息系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组织的内部结构、管理模式、生产加工、经营管理过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管理与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等各个方面。
这就增大了开发一个信息系统的工程规模和难度,需要研究出科学的开发方法和过程化的开发步骤,以确保整个开发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但是,至今还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
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主要是生命周期法,它将软件开发过程大致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测试等阶段,每一阶段的任务相对独立,对软件开发工作实施工程化管理。
虽然生命周期法提高了开发工作的效率,但它也存在缺点,例如在前期进行系统设计时就要进行比较全面的整体设计,这导致系统开发周期变长,耗费变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又引入了原型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等。
原型化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开发方法,它首先构造一个功能简单的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对原型系统逐步求精,不断扩充完善得到最终的软件系统。
简答题
1. 简述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的优点。
答:●把软件系统看成是各种对象的集合,这更接近人类的思维方式。
●软件需求的变动往往是功能的变动,而功能的执行者——对象一般不会有大的变换。
这使得按照对象设计出来的系统结构比较稳定。
●对象包括属性(数据)和行为(方法),对象把数据和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一起封装起来,这使得方法和与之相关的数据不再分离,提高了每个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从而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支持封装,抽象,继承和多态,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 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包括哪几步?答: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也可以分为如下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用用户能懂的语言描述用户需求;(2)系统分析—用开发人员的语言描述用户需求,获得类图和对象图,作为构造系统的分析模型;(3)系统设计—用编程语言或接近编程语言的语言来更精确地描述类图和对象图,为后面能将类图和对象图映射到编码实现的系统做好准备。
(4)系统实现—用源代码、脚本语言、二进制代码、可执行子程序或组件实现系统。
3. 简述面向对象技术的三大机制。
答:(1)封装性所谓封装就是把对象的属性和行为结合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使外界不能直接访问或修改这些数据和代码,外界只能通过对象提供的接口函数来改变或获取对象的属性数据,这就实现了消息隐蔽。
(2)继承性如果在一个已定义的类上,增加一些特殊属性或操作,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类,这个类不仅继承了前一个类的全部特征,而且具有新的特性,因此可看作前一个类的特例,是对前一个类的继承。
前一个类称为父类,新产生的类叫做子类。
通过继承关系可形成一种类层次结构,叫做继承结构。
(3)多态性在类层次结构的不同类中,可用相同的函数名实现功能不同的函数。
4. 简述OOA模型的层次结构。
答:OOA模型采用五层次结构,它们分别是:(1)对象-类层划分待开发系统及其环境信息的基本构造单位,标出反映问题域的对象和类,并用符号进行规范的描述,用信息提供者熟悉的术语为对象和类命名。
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模型OOSDM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SUPP LEM EN T TO T HE JOU RN AL 1996年 第6期OF SUN YATSEN UNIV ERSI TY No.6 1996 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模型OOSDM乔 琳(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广州510275)摘 要 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模型kOOSDM ,并介绍了它的基本概念及开发流程.关键词 面向对象,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功能模型分类号 TP 311目前,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虽然已经显示了其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但总的来说,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表示技术、通用的开发过程和可实用的规范.OO SDM [1]方法是作者在OMT [2]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统一的概念和图形表示符号和一套指导性较强的开发流程.其基本思想是:①将现实世界作为系统开发过程的主题;②支持不同开发阶段之间的平滑过渡;面向对象的概念、符号、方法和技术贯穿于软件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避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概念和表示的转换;③独立于具体程序设计语言;④系统开发的重点放在前期阶段.OO SDM 方法采用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三种抽象模型来描述软件系统.其中,对象模型描述系统中对象的静态结构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对象的静态结构包括对象的标识、对象的属性及对象的操作.对象模型为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框架.对象模型采用对象图表示.动态模型描述系统中与时间和操作次序有关的因素,如触发事件、事件序列、事件状态等.动态模型采用状态图和对象通信图表示.功能模型描述系统中与数值的变化有关的因素,如功能、映射、约束以及功能依赖条件等.功能模型采用数据流图表示.该方法的使用实例可参考[2].1 OOSDM 的基本概念 本节给出OOSDM 中所用到的一些基本概念.限于篇幅,此处省略了基本的面向对象概念及功能模型的概念.1.1 对象模型的主要概念对象模型可以看成是扩展的E-R 图.对象类是图中的实体,对象类之间的关系分为关联、聚集和一般化. 链和关联 链是对象之间的物理或概念联系关联是两个或多个类的实例间的关收稿日期61.1.1.:199-08-08系,描述了一组具有共同结构和共同语义的链.链是关联的实例化.1.1.2 聚集 是关联的一种特殊表示,表示“部分—整体”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对象有组元和组合之分,聚集关系具有传递性.1.1.3 对象图、类图、实例图 对象图是一种模型化对象、类及其关系的图形表示.对象图包括类图和实例图.其中类图描述系统中的对象类及其关系;实例图描述具体的各对象集是如何关联的.对于给定的一张类图通常对应于实例图的一个无限集.1.2 动态模型的主要概念动态模型用状态转换图和对象通信图来描述.状态转换图描述对象本身的状态变换,对象通信图描述系统中对象之间的通信.OOSDM 所使用的是Moore 模型的状态图,即动作和状态联系在一起.1.2.1 事件和事件属性 事件是指在某时刻即时发生的事情,是信息从一个对象到另一对象的单向传送.事件属性是由事件在对象之间传输的数据值.1.2.2 脚本和事件跟踪图 脚本是指在特定系统的某一执行期间内出现的一系列事件.事件跟踪图是用来表示事件的发出者、接收者以及事件序列的图表.1.2.3 交互链和交互[3] 交互链是系统中两个对象之间的动态关系,其中一对象在其某一活动的执行过程中向另一对象发送事件.交互是一个或两个类的实例之间的动态关系,描述了一组具有共同结构和共同语义的交互链.交互与事件的关系是:在对象内观察,事件引起对象状态的转换,在对象间观察,事件引起对象间的交互发生.1.2.4 对象通信图 对象图是描述系统中对象之间交互的图形,其中结点表示对象类,其直接的联线表示交互,上面标记事件的名字、属性及事件类型等信息.2 OOSDM 的开发流程 OO SDM 的开发过程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对象设计以及系统实现等阶段.这里主要介绍系统分析的步骤.2.1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任务是提出初始问题陈述,分析并构造包含现实世界主要性质的抽象模型.OO SDM 的分析可以分为以下步骤.2.1.1 初始问题陈述 陈述问题时应该强调“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即陈述的是用户的需求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2.1.2 建立对象模型 (1)确定对象并抽象为对象类.第一步,利用启发式方法帮助发现候选对象类,形成候选对象类清单.启发式方法包括:①问题陈述中的名词常常对应于对象类;②与系统交互作用的其它系统可作为候选对象类;③与系统交互作用的必要设备可作为候选对象类;④系统必须观测、记忆的与时间有关的事件可作为候选对象类;⑤与系统交互或必须保留其信息的人员可作为候选对象类;⑥人员所属的组织单位可作为候选对象类;⑦系统需要了解的物理位置可作为候选对象类;⑧根据一般—特殊、整体—部分等结构概念发现候选对象类第二步,根据以下建议形成对象类清单①如果两个类表述同样信息则保留最富有描述力的类;②删除边界定义模糊或者范围太广的类;③如果某属性独立性很强,应将它124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6年..作为类而不是属性;④具有自身性质的操作应该描述成类;⑤删除与现实世界无关的、属于设计与实现领域的类.(2)准备数据字典.(3)确定对象类之间的关联.第一步,可利用启发式方法帮助发现候选关联,形成候选关联清单.启发式方法包括①问题陈述中的描述性动词或动词词组常常对应于关联;②对象类之间的依赖性和引用通常是关联.第二步,根据如下规则删除不正确的和不必要的关联,形成关联清单.规则包括(a)某个类删除后,与它有关的所有关联也必须删除;(b)删除所有系统边界之外的关联;(c)删除所有作为实现构件的关联;(d)关联不是瞬时事件,删除有动作语义的关联;(e )将多元关联分解为二元关联或用词组描述成受限关联;(f )省略可以由其它关联定义的冗余关联.第三步,根据如下规则对关联清单中的关联进行优化.规则包括(a)关联名称不合理重新命名;(b)在有需要的地方为关联增加角色名;(c)对于有需要的关联增加限定词作为受限关联;(d)有必要则指明关联的阶.(4)确定对象类属性和关联属性.第一步,可利用以下启发式方法帮助发现候选属性,形成候选属性清单.启发式方法包括①问题陈述中的修饰性名词词组常常对应于属性;②问题陈述中的形容词常常对应于属性;③标识派生属性.第二步,根据如下规则保留正确属性,形成属性清单.规则包括①如果实体独立性很强,则应该作为对象类而不是属性;②如果属性值取决于上下文,则可考虑将属性表述为限定词;③名称常常模型化为限定词而非对象类属性;④如果某属性依赖于某链的存在,则该属性是一个链属性;⑤删除描述对外透明的对象内部状态的属性;⑥忽略不可能对大多数操作有影响的属性;⑦如果部分属性独立于其它属性,则该对象类应一分为二.(5)使用继承机制组织对象类.通常有两种方式引入继承:一是由底向上方式,在现有对象类中寻找有相似属性、关联或操作的类来发现继承,把现有类的共同性质一般化成父类;二是自顶向下方式,寻找带有形容词、修饰性名词的词组来发现继承,将现有对象类细化成更具体的子类.(6)绘制初步对象模型图.(7)验证对象模型.第一步,通过对象模型图中的访问路径进行追踪,观察能否产生切合实际的结果,以发现是否有丢失信息.第二步,通过设置检查原则验证对象模型的正确性,如果不正确则进行修正,甚至重新返回到以前步骤.这种回溯过程可能是多次的.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是否有丢失类、是否有多余的类、是否有丢失关联、是否有多余的关联、关联是否正确等(8)分解对象模型图.步骤为将对象模型图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定义模块之间的关系;对各个模块,描述其中各个对象类在该模块中的作用域.2.1.3 建立动态模型 包括①确定交互接口格式;②准备典型交互行为的脚本;③确定对象之间的事件;④准备事件跟踪图和对象通信图;⑤构造各个对象类的初步状态图.从影响模型中主要对象类的事件跟踪图入手,选择一条描述典型交互情形的路径.考虑那些只影响单个对象类的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入一条路径,为这个对象类构造状态图.其中,两个事件之间的间隔就是一个状态然后,将其它脚本合并到该对象类的状态图中当状态图覆盖了所有脚本,并且涉及所有影响其各状态中各个对象类的事件时,则该对象类的状态图构造完毕⑥优化状态图考虑边界情况和例外情况,加入到状态图中;从图中寻找125第6期 乔 琳: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模型OOSDM ....循环,尽可能使用有限事件序列取代循环;如果存在具有多个独立输入的复杂交互行为,则采用嵌套状态图组织动态模型,否则可采用平面状态图.⑦细化对象通信图.第一步,检查各个类的状态图,将状态中所发送的事件表示在对象通信图中,如有必要,应标注交互角色、阶、及约束等信息;第二步,跟踪各个接收事件的对象类,检查它的各个活动的执行过程中是否有以下行为:要求另一对象提供相应的服务;向另一对象提供数据;通知另一对象某事件已发生.如果有,那么在这两个对象之间便存在交互.第三步,跟踪并细化各个事件脚本、检查是否有遗失或省略的交互:具有静态关联的类之间一般会有交互发生;考虑各个类的边界定义,若某类的实例不能独立完成另一对象所要求的服务,那么它必定会和第三个对象交互.第四步,按照活动对象、代理对象、服务对象的顺序由上至下组织对象通信图,如系统中交互太多,可准备各个模块的对象通信图.⑧验证动态模型.包括(a)每一事件应有一个发送者和接收者;(b)无后继的状态要么是事件序列的起点,要么是终点;(c)从输入事件开始,跟踪对象系统中各个对象的效果以保证它们都匹配于各个脚本;(d )检查并发对象在不适当时候出现输入事件时是否有同步错误;(e )检查不同状态图中的各相应事件的一致性;(f)检查各脚本、状态图和对象通信图中事件的一致性.2.1.4 建立功能模型 ①明确系统的输入、输出值;②建立数据流图;③描述处理;④明确约束条件;⑤确定优化标准;⑥验证功能模型.包括(a )从顶层数据流图开始,跟踪从系统输入值到输出值的一条路径,如果某处理被扩展,那么应跟踪进下一级数据流图,在其输出端再返回,检查系统是否产生相应的输出,这种检查覆盖系统的所有输入、输出.(b)数据流图中的动作对象、数据存储一般对应于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类.(c)每个数据流应有一个源(外部世界、处理、动作对象或数据存贮)和一个目标(外部世界、处理、动作对象或数据存贮).对于在本层中没有发现源或目标的数据流,应返回到其上一级数据流图中进行查找.2.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确定软件系统构造的全局性决策.包括以下步骤:①将系统分解为子系统;②确定问题所固有的并发性;③将子系统分配给处理器和任务;④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方式;⑤处理对全局资源的访问;⑥选择实现控制方式;⑦处理边界条件;⑧选择优化原则.2.3 对象设计分析阶段确定所实现的内容,系统设计阶段确定系统实现策略.而对象设计阶段则确定对象类、关联的完整定义、接口的形式以及实现操作的算法等.包括以下步骤:①结合三种模型整理对象类上的操作;②选择实现的算法;③优化数据访问路径;④实现外部接口的控制;⑤调整对象类结构以优化继承层次;⑥设计关联;⑦设计关联属性;⑧完成对象类表示;⑨将对象类与关联封装为模块.2.4 系统实现系统实现的任务是选择目标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实现对象设计.为保证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扩充性,系统实现必须制订和遵循一套良好的系统实现准则.3 结 语 本文基于OM T 方法提出了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模型OOSDM 并介绍了其开发流程OO SDM 具有以下特点126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6年.:(1)从数据、动态、功能三个方面描述系统;(2)强调分析阶段.除了制定设计策略、构造系统结构之外,OO SDM 中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现实的观点映射到计算机的观点中;(3)开发的反复性.OO SDM 的整个开发过程具有增加性、反复性的特点;此外,我们还为OOSDM 开发模型构造了相应的支撑环境[1],该开发环境辅助开发人员使用OO SDM 进行软件开发,并管理其中所建立的各种文档,以提高开发进度.参 考 文 献1 乔 琳.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模型及其支撑环境的环境.[学位论文],中山大学.19952 Rumdaugh J ,Blaha M ,Pr emerlani W ,et al .Object -Oriented Modelling a nd D esign .Pr 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N J,19913 David W Embley,Bar ry D krutz,Scott N Woodfeild.Objec t —Oriented System s Analysis-A Mod-el -Driven Approach .Yor don Pr ess ,1992Object -Oriented Sys tem Developping Model -OO SDMQiao LinAbstr act This paper described an object -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ping method—Object -Oriented System Developping Model (OOSDM).This method aims to produce extensible,reusable,and robust software.Keywor ds object -oriented a nalysis ,object -oriented design ,object -model ,dynamic mod-el ,functional model127第6期 乔 琳: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模型OOSDM D f S ,Z U y ,G z 55epar tment o Computer cience hongsha n niver sit uang hou 1027。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面向对象方法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常见且非常有效的软件开发方法。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软件系统被看作是由多个对象组成的,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属性和行为,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来完成协作。
面向对象方法在软件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中的面向对象方法。
一、面向对象方法的特点1.1 抽象和封装在面向对象方法中,抽象和封装是非常重要的特点。
抽象是指将具体的事物抽象为一个对象,只关注对象的属性和行为,而不关注具体的实现细节。
封装是指将对象的属性和行为封装起来,只暴露给外部需要访问的接口,隐藏内部的实现细节。
通过抽象和封装,可以将系统的复杂性隐藏起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1.2 继承和多态在面向对象方法中,继承和多态是另外两个重要的特点。
继承是指一个对象可以继承另一个对象的属性和行为,从而形成对象之间的层次关系,减少重复代码的编写,提高代码的复用性。
多态是指同样的消息可以被不同的对象接收和处理,通过多态可以实现不同对象之间的协作,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3 模块化和可重用性面向对象方法支持模块化的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从而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面向对象方法也支持可重用性的设计,通过封装和继承可以实现模块的复用,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质量。
1.4 交互和通信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来完成交互和通信。
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接口,通过接口可以向对象发送消息,对象接收到消息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通过消息传递,不同对象之间可以实现协作和通信,构建起复杂的系统。
二、面向对象方法的优势2.1 提高软件开发效率面向对象方法支持模块化和可重用性的设计,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
开发人员可以将系统分解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从而并行开发,缩短开发周期。
2.2 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通过抽象和封装,可以将系统的复杂性隐藏起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优缺点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是一种软件开发的方法论,它将现实世界的问题抽象为对象,对象可以通过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机制来进行交互和协作,从而实现软件系统的定义、设计和实现。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缺点,下面将逐一进行详细阐述。
优点:1. 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由一系列彼此独立的对象构成,每个对象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对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系统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加容易。
当需要修改或添加新功能时,只需修改或添加相应的对象,而不会对其他部分造成影响,降低了代码的耦合性。
2. 重用性: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支持封装、继承和多态等特性,使得代码可以被多次使用。
通过封装将数据和方法封装在对象中,隐藏了内部的实现细节,对外提供接口。
通过继承可以从已有的类中派生出新类,继承了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并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展新功能。
通过多态,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使用相同的接口调用不同的方法,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3. 易理解和可维护性: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提供了一种自然的描述现实世界的方式,将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直观地映射到类和对象的层次结构中。
这种抽象能力使得人们更容易理解和维护面向对象的代码。
同时,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也为编写单元测试提供了更好的支持,通过测试不同的类和对象,可以更好地验证代码的正确性。
4. 提高开发效率: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使得代码变得更加模块化,提供了一种可复用的编程思想。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已有的类和对象进行组合,完成功能的实现,不必从头开始编写所有代码。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开发的效率,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
5. 支持团队合作: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将现实世界的问题抽象为对象,每个对象负责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种明确的职责和界限使得团队成员可以独立工作,在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情况下进行开发。
同时,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也提供了一种自然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得团队成员之间更容易进行沟通和合作。
面向对象技术概述
常用软件开发方法
面向过程的方法: 面向过程的方法主要考虑事务流和 要完成的功能,数据被当作系统整体的一个部分来处 理,常常是分析过程的一个副产品。其代表方法是结 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
面向数据的方法: 面向数据的方法将数据作为一种 独立的资源对待,数据是支持所有应用项目的基 础,处理过程也是重要的,但是它们必须存取数 据库中的数据。其代表方法是数据库设计方法。 信息工程的方法:信息工程是在软件工程和数据库 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方法采用的前提是 数据位于现代数据处理系统的中心,数据类型不 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这种方法是面向数据的 方法。
消息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接受消息的对象,接受 对象应采用的方法,方法所需要的参数)。计算任务 通常先由某一对象受理(该对象接收到某种消息),然 后,通过对象间的通信,计算任务就分散到各个有关 对象中,最后,再由某些对象给出结果(通过发送消 息)。 对象可以动态地创建,创建后即可以活动。对象在不 同时刻可处于不同状态,对象的活动是指对象状态的 改变,它是由对象所接收的消息引发的。对象一经创 建,就能接收消息,并向其他对象发送消息。对象接 收到消息后,可能出现:(1)自身状态改变(2)创建新 对象(3)向其他对象发送消息。
面向对象分析
对象模型。对象模型表示静态的、结构化的系统的“数据”性 质。它是对模拟客观世界实体的对象以及对象彼此间的关系的 映射,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面向对象方法强调围绕对象而 不是围绕功能来构造系统。对象模型为建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 型,提供了实质性的框架。在建立对象模型时,人们的目标是 从客观世界中提炼出对具体应用有价值的概念。 动态模型。动态模型表示瞬时的、行为化的系统的“控制”性 质,它规定了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的合法变化序列。 功能模型。功能模型表示变化的系统的“功能”性质,它指明 了系统应该“做什么”,因此更直接地反映了用户对目标系统 的需求。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流程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流程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是一种高效的软件开发方法,它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抽象为对象,并通过对象之间的交互来实现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流程由以下几个关键步骤组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流程的每个步骤,以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的实施。
一、需求分析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
在这一阶段,开发团队与客户密切合作,明确软件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需求分析旨在收集并整理客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软件功能和特性。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团队通常会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工具来绘制用例图、活动图等,以明确系统的功能和工作流程。
二、设计需求分析完成后,下一步是进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指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创建系统的软件架构和模块设计。
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中,常用的设计工具包括UML类图、时序图和状态图等。
系统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系统的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
设计阶段的成果是一个详细的设计文档,包含各个模块的接口定义、类的设计和方法的实现。
三、编码设计阶段完成后,开发团队进入编码阶段。
编码是将设计文档中的描述转化为实际的程序代码的过程。
在编码阶段,开发人员需要按照设计要求,使用具体的编程语言实现各个模块和类。
编码阶段应注意编程规范和代码质量,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另外,在编码过程中,开发人员应遵循面向对象编程的原则,例如封装、继承和多态等。
四、测试编码完成后,软件系统进入测试阶段。
测试是验证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并具备良好性能的过程。
测试阶段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多个层次。
在测试阶段,开发团队需要编写测试用例并执行,以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测试阶段还可以发现并修复软件中的bug,确保软件质量和稳定性。
测试过程应全面覆盖系统的各个功能点,并进行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五、部署当测试阶段完成并通过验证后,软件系统进入部署阶段。
面向对象开发过程
面向对象开发过程面向对象开发(Object-oriented development,OOD)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将系统分解为多个独立且相互关联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数据和行为。
面向对象开发是一种高度模块化的方法,可以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在面向对象开发过程中,通常会遵循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与客户或用户合作,确定系统的需求和功能。
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用户的需求,并将它们转化为需求规格说明文档。
这个文档将成为开发团队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后续的开发阶段中实现需求。
2.设计阶段:在需求分析阶段完成后,我们需要设计系统的结构和组件。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方面。
在系统结构设计中,我们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详细设计中,我们需要针对每一个模块定义其数据结构和接口,并设计相应的算法和操作。
3.编码阶段:在设计阶段完成后,我们需要根据设计文档开始编码工作。
编码阶段是将设计转化为实际代码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设计要求,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进行实现。
在编码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以及模块的复用和扩展性。
4.测试阶段:在编码阶段完成后,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
测试是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错误和缺陷的过程。
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几个层次。
在测试阶段,我们需要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和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5.部署和维护阶段:在测试通过后,我们可以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的运行环境中。
在部署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程序打包、安装和配置。
一旦系统部署成功,我们就需要进行维护工作。
维护阶段主要包括修复错误和升级系统等工作。
在面向对象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辅助我们进行开发工作。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来绘制类图、用例图和时序图等,以帮助我们理清系统的结构和关系。
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文档(模版)
XX系统开发文档【相关信息】1.系统开发时间: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2.系统名称:3.系统来源:4.开发小组成员(学号+姓名):组长:组员:5.组内分工情况:XX同学:XXXX模块的分析与设计;XX同学:XXXX模块的分析与设计;XX同学:XXXX模块的分析与设计;……6.其他目录1.文档概述 (1)1.1 编写目的 (1)1.2 系统背景 (1)1.3 相关定义 (1)1.4 参考资料 (1)2.任务概述 (1)2.1 系统工作任务说明 (1)2.2 主要组织结构及各自职能 (1)2.3 系统用户及特点分析 (1)3.系统业务模型分析与设计 (1)3.1 XX子系统 (1)3.1.1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1)3.1.2 主要用户分析 (1)3.1.3 主要业务事件 (1)3.1.3.1 业务事件1:XXXX (1)3.1.3.2 业务事件2:XXXX (2)3.1.4 报表 (3)3.2 XX子系统 (5)3.2.1 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5)3.2.2 主要用户分析 (5)3.2.3 主要业务事件 (5)3.2.3.1 业务事件1:XXXX (5)3.2.3.2 业务事件2:XXXX (5)3.2.4 报表 (5)3.3 XX子系统 (6)3.3.1 子系统的主要功能 (6)3.3.2 主要用户分析 (6)3.3.3 主要业务事件 (6)3.3.3.1 业务事件1:XXXX (6)3.3.3.2 业务事件2:XXXX (7)3.3.4 报表 (7)4.系统实现 (8)5.系统测试 (8)5.1 XX子系统 (8)5.2 XX子系统 (8)5.3 XX子系统 (9)6.补充规约 (9)6.1 设计约束 (9)6.1.1 技术选择的限制条件 (9)6.1.2 运行环境 (9)6.1.3 预期的使用环境 (9)6.2 质量属性 (9)6.2.1 安全性要求 (9)6.2.1.1 访问安全性要求 (9)6.2.1.2 数据安全性要求 (9)6.2.1.3 通信安全性要求 (9)6.2.1.4 其他安全性要求 (9)6.2.2 易用性要求 (9)6.2.2.1 界面友好性要求 (9)6.2.2.2 易操作性要求 (9)6.2.2.3 其他易用性要求 (10)6.2.3 性能要求 (10)6.2.3.1 数据访问性能要求 (10)6.2.3.2 数据传输性能要求 (10)6.2.3.3 其他性能要求 (10)6.2.4其他质量属性要求 (10)6.3 其他需求 (10)6.3.1 培训需求 (10)6.3.2 后勤需求 (10)6.3.3 包装需求 (10)【开发文档正文】1.文档概述1.1 编写目的1.2 系统背景1.3 相关定义1.4 参考资料2.任务概述2.1 系统工作任务说明(注:对系统进行子系统划分)2.2 主要组织结构及各自职能(注:目标系统所属单位的组织机构划分)2.3 系统用户及特点分析3.系统业务模型分析与设计【此处用包图绘制系统的构成。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9
谢谢观看
原型法是一种实用的开发方法,适合采用C/S模式的、用户目标和需求不很明确的
中小型信息系统的开发。
5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四、原型法的优缺点 优点:
➢ 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有效的避免开发者和用户的认识隔阂所产生的失败 ➢ 用户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系统的模样 ➢ 用户与开发者容易合作,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 开发人员少,因此成本较底
二、生命周期法 第二,CASE工具能帮助我们完成将信息转化为新形式的系统开发任务。
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 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有效的避免开发者和用户的认识隔阂所产生的失败
适应用户目标和需求较明确的大型系统开发,注重开发过程的阶段性和全局性。
生命周期 工作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六、面向对象方法的原理
消息等原理和方法对信息系统的进行开发。
七、CASE工具主要以两种方法支持MIS的开发:
用户与开发者容易合作,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用户与开发者容易合作,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类 & 对象:学生&某个学生、教师&某个教师
适应用户目标和需求较明确的大型系统开发,注重开发过程的阶段性和全局性。
3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二、生命周期法
缺点:
➢ 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 ➢ 不适合开发大型MIS ➢ 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 ➢ 如果用户不合作,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6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简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
简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说起面向对象开发,很多人脑袋里可能都会冒出一些不太明了的概念,感觉像是那种一看就觉得有点儿“高大上”的东西,实际上嘛,它就是一个把复杂问题拆解成小块,按部就班解决的过程。
就像是把一块大蛋糕切成小块,每次吃一口,不会觉得特别腻,不会觉得特别难。
面向对象的开发,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象”来组织代码。
你可以把对象理解为一个小小的“盒子”,里面装着数据和操作数据的功能。
哦对了,这里的数据可以是数字、字符串,甚至是一些更复杂的信息。
而功能嘛,就是能让这些数据动起来的程序。
说了这么多,咱们来聊聊这个过程。
一、分析需求,明确目标面向对象的开发必须要搞清楚自己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做一个大餐之前,先得知道客人吃什么,喜欢什么味道。
你得和客户好好沟通,弄清楚他们的需求。
你知道吗?很多时候,开发者的烦恼就是客户嘴巴大,心思小,想要啥样的功能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
所以啊,需求分析就成了第一步,千万别急,咱们得耐心把话说清楚。
这个阶段呢,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收集需求,比如开会、做问卷、调查或者直接跟使用者聊聊。
需求一旦搞清楚了,接下来就可以开始了——设计。
二、设计系统,搭建框架设计阶段,说白了就是搭建一个房子的框架。
这个框架得先拿出来,具体房间怎么分,门窗怎么安排,屋顶高不高,地基要多稳,这些都得先想好。
面向对象的设计就像是把所有的功能和数据拆成一个个“小部件”,然后再把这些“小部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这个“小部件”其实就是“类”,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模板或者蓝图。
每个类都有自己的属性(数据)和方法(功能),而且你可以基于这些类创建多个对象(实例)。
比如,假设你要做一个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你就可能需要一个“账户”类,里面包含“账户余额”、“账户类型”这样的属性,还可能有“存钱”、“取钱”、“查看余额”等方法。
然后你可以基于这个类创建出不同的账户对象,比如个人账户、公司账户等。
设计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这些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要合理规划好他们之间的协作,避免一会儿每个对象都在那儿“打架”,一会儿又都变成“懒虫”,啥事都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