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课件:5 《庄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3课东海之大乐(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4)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 译文:_认__为__没__有__谁__能__赶__上__自__己__。___ (5)莫大于海。(状语后置) 译文:_没__有__什__么__比__大__海__更__大__。___ (6)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译文:_说__的__就__是__我__啊__!___ (7)莫能吾若也。(宾语前置) 译文:_没__有__谁__能__够__像__我__这__样__。___
【答案】 ①想象瑰奇,哲理深刻。庄子借虚构的寓言故事,将黄河拟人 化为河伯,将大海拟人化为北海若,通过他们的对话展开故事,通过两种精神 世界的交锋,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显现出认识无止境的哲理。
②直观的形象,雄阔的意境。作者先描绘河水暴涨的景象,并用河伯与北 海若两个生动形象的描绘,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可感,将不可道之道传达 得鲜明清晰、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
③巧妙对比,凸显主题。首先是两种景象之比。一个是“不辩牛马”,一个 是“不见水端”,两者孰广孰阔,自不待言。其次,感悟对比。河伯感受,“欣 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将其踌躇满志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河伯见 大海后,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为自己的孤陋寡 闻叹息,为大海的广阔无垠感叹,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次,动作神态对 比。
文脉梳理
[文脉·梳理]
秋水时至黄 ↓ 大河 海— —河 北伯 海( 若小 () 大)
↓ 大
学无止境 境界无限
东海之大乐
相对主义 坎井之蛙(窄)
不自满 求上进
↓
龙牟之辩东海之鳖(阔)
↓
阔
文本层析
[文本·层析] 1.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答案:(1)“齐”通“脐”,肚脐 (2)“亡”通“无”,不 (3)“ 县 ” 通 “ 悬 ” , 倒 悬 (4)“ 翅 ” 通 “ 啻 ” , 亚 于 (5)“取”通“娶”,与女子成亲 (6)“知”通“智”,智慧 “规”通“窥”,预测 (7)“滑”通“汩”,乱
8
2.古今异义 (1)其心闲而无.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没有事情 (2)其妻.子.环而泣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21
(4)唯命之从(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伟哉夫造物者(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爪剪(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课件
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
2
五 恶乎往而不可
3
卷首清音 人不过是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走过短暂的一程,一些人把 一生投入到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中,又有一些人生活在对死亡的 忧惧之中,所以很多人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幸福,只有淡泊名利、 安时处顺、德性充足才会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超脱,才会“宠辱 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 腰弓起的背,心、肝、脾、肺、肾五脏比头都高,下巴藏到肚脐
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 上了,肩膀高过头顶了,弯曲的颈椎骨指向天空了,阴阳之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4课尊生(二)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节选自《让王》和《人间世》。第一部分写许由、 子州支父、善卷不愿接受禅让和亶父为保全百姓弃王的故事,明确阐述了重视 生命的思想,天下固然“至重”,但却不能以此害生。第二部分的中心是讨论 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 的哲学观点。所选部分用树木不成材避除了许多灾祸而终享天年来比喻说明“无 用”之为有用,保全生命乃为大用。
【答案】 第一则选自《让王》,提出尊生的主旨,成为后文的总纲。前三 段分别叙述了许由、子州支父、善卷不受王位的故事,叙述虽有雷同但都简洁 明了,突出了他们的共同选择和尊生思想。在前两段叙后跟议,画龙点睛,一 语道破,更加突出了尊生重于得天下的道理。最后一段也是先叙事再说理,水 乳交融,相得益彰。同时善卷“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大王“杖策而去” 等细节描述,充分展示了人物的个性情态及理想追求,可谓妙笔。在生动活泼、 富于变化的文字背后,处处透射着“尊生”的主旨,体现了文笔的娴熟,思想 的博大,确为文之上品。
文白对译
尧 以天下让许由,许由 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 1.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
“以我为天子,犹之①可也。虽然,我 适 有 幽 忧 之 病, “让我做天子,倒还可以。虽然这样,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
方且治之, 未暇治天下也。” 夫天下 至重也,而不以 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治理天下啊。”天下是最贵重的,却不能因为它伤
2.概括叙述栎社树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疑难点知识点归纳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五单元 一、无端崖之辞

-4-
一、无端崖之辞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逡.巡 脚踵. 恂.目 犗.
钅臽
·
鱼鬐. 侔. 离而腊.之
Y 预习导引 U XI DAO YIN
H 核心归纳 E XIN GUI NA
读音
加点字 读音
qūn zhǒng shùn jiè
辁. 亵渎. 鲵.鲋. 醴.泉
quán dú nífù lǐ
Y 预习导引 U XI DAO YIN
H 核心归纳 E XIN GUI NA
1.仔细阅读选文2,简要说明“射之射”与“不射之射”的不同及对我 们的启示。
提示:示列御寇善于射箭,把满满一杯水放在胳膊肘上,引弓连发 数箭,箭箭中的,而滴水不洒,其技艺的高超令人惊愕;伯昏无人能背 对深渊,脚掌三分之二悬空,面不改色心不跳,而列御寇面对深渊却 吓得趴在地上,汗流至踵。实际上这是“有心而射”和“无心而射”的 区别,前者是为射而射,因善射而中的;后者是前者的升华,只有到达 “至人”之境,才能达到“不射之射”即“无心而射”的状态。从而揭示 了只有心无杂念、超凡脱俗,才能达到至高境界。
-20-
一、无端崖之辞
Y 预习导引 U XI DAO YIN
H 核心归纳 E XIN GUI 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从“浑沌之死”一章看庄子的无为 “浑沌之死”一章选自《庄子·应帝王》。故事情节简单,叙说纯用 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浅显,但构思奇特,寓意很深。它首先虚构了三 帝,一南一北一中,居住三处,原无瓜蒂之亲,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儵、 忽二帝各不串门,而时时相聚于浑沌帝所,当然是因为中央之帝所 在距离适中,不必远涉,故颇合情理。浑沌“待之甚善”,尽地主之谊, 很有人情味。儵、忽因感恩而商议报答,其对话与心理也属常情。 而对话中点明浑沌帝的生理特征——头部没有七窍,这一特征推动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七窍,怎么“视听食息”?在好心人看来,那 岂不悲哀?于是乃有为浑沌凿眼耳鼻口七窍之举。至此,除浑沌的 模样匪夷所思外,故事描写虽然熨帖细腻,但仍然较平淡,尚无惊人 之笔;而出人意料的高潮,则在结尾。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三东海之大乐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new)

三、东海之大乐释文题“东海之大乐”语出《庄子·秋水》,面对浅井之蛙的自夸自足,东海之鳖向它讲述了大海的情形:“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浅井之蛙听后,“適適然惊,规规然自失也”.庄子借这一寓言故事,形象地阐释了小气象和大境界的天壤之别,对故步自封、安于小我、盲目自得的心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告诉人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永不自满、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道理。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都运用了寓言说理的方法,且寓言的主旨是一致的,都向我们阐明了为人要虚心,不能故步自封、骄傲自满,要不断追求更高境界、气象、格局的道理。
但两则选文的主旨也不完全相同,第2则选文除了讲明要虚心,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外,还讲明了虚心学习的时候要看对象、讲方法的道理。
庄子警示人们,人自身可能有很多局限,跳出这些局限,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气象和格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永远不应该自满。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不辩.牛马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汒.然异之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公子牟隐机.大息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出跳梁..乎井之上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⑧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反.于大通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辨分别、辨别②墟处所,所居之地③萃聚集④毫动物长而细的毛⑤茫模糊不清⑥几几案,小桌子⑦跳踉腾越跳动⑧智智慧境界线⑨返返回(2)一词多义①若错误!②闻错误!③数错误!④却错误!⑤穷错误!⑥始错误!⑦殆错误!答案①海神名/及,比得上②听到/知识、见闻③算、计/命运/几,几个④退/打退,击退⑤穷尽/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不得志,不显贵⑥才/开始⑦危险/几乎/大概、恐怕(3)古今异义①百川灌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或指银河系。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 二、鹏之徙于南冥

• 句式: • 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固定句:是…还是… 宾语前置 •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瘀者。 (否定句动词宾语前置)
• 4、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
(疑问句动词宾语前置)
尧让天下于许由
• 重点字词
合时宜的 劳: 辛劳 • 时: 做天子 致: 交还 立:
听课文朗读
北冥 鲲鹏 抟 迁徙 坳堂 草芥 夭阏 决起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 蜩蝉 tiáo míng
kūn tuán xǐ ào jiè è xuè
舂粮 chōng 蟪蛄 huì gū 大椿 chūn 斥鴳 chì yà n 泠然 líng rè n 万仞 hāo 蓬蒿
第一段
鲲 、鹏 野马、尘埃 大 对比 小 比喻 海运将徙 以息相吹 强调 嘲笑大鹏 反驳 (比喻)行路备粮
《鹏之徙于南冥》 • 重点字词: 记 奋发,奋起 志: 离开 • 怒: 击:击打 去: 到,去 之: 这 凭借 以: 之:到 适: 长 穿越 南: 修: 图: 计划,考虑 绝: 向南飞,名作动 灰心,失望 • 誉 :赞美 劝:努力 非:责怪 沮:
通假字:
通“凭” 飡: 同“餐”反: 通“反” 垂:同“陲” 培: 小大之辩 : 通“辨”,区别、辨别 而: 通“能”,能力 六气之辩: 通“变”
共同进步!
↓
什么才是“逍遥游”
↓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 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 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 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 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如 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根本, 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我们处于精神困境 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剂良药。
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五 恶乎往而不可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五、恶乎往而不可释文题《庄子·大宗师》中“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师”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师。
谁够称得上做这样的老师呢?那就是“道”。
庄子认为自然和人是浑然一体的,人们生死变化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而他主张清心寂神、离形去智、忘却生死、顺应自然。
这就叫做“道”。
“恶乎往而不可”语出《庄子·大宗师》,意思是“到哪里去不可以呢”。
原文为:“子来有病,喘喘然将死”,可他却“成然寐,蘧然觉”,一片安宁。
究其原因,子来说:“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意思是“现在完全把天地看成大炉子,把造物者看成造诣极高的铁匠,那到哪里去、变成什么不可以呢!”原来子来将自己的大病将死看作是造物者的杰作。
庄子借子来之口,形象阐释了自己“安时处顺”的思想,告诉人们如何面对困境乃至绝境。
所选部分还是寓言故事,让人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体悟深刻的思想。
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就是想通过寓言故事,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告诉人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包括病痛、死亡、长相丑陋……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养,自解倒悬之苦,突出重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
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纵然折射着灵魂的随遇而安,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超越。
在危难丛集的人世间,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它蕴含着对社会、对人生的大同情和大关怀。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颐隐于齐.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女.恶之乎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亡.,予何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予因以求时.夜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⑥不翅.于父母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佚.我以老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取.妻者止于外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⑨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⑩故不足以滑.和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⑪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⑫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⑬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脐 肚脐 ②汝 你 ③无 不 ④司 “时夜”即“司夜” ⑤悬 倒悬⑥啻 只,仅仅 ⑦逸 安逸,这里为使动用法 ⑧娶 婚娶 ⑨窥 窥察 ⑩汩 乱 ⑪悦 愉悦 ⑫隙 空闲的时间或地方 ⑬是 善、美(2)一词多义①更⎩⎪⎨⎪⎧岂更.驾哉: 更.上一层楼: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②罪⎩⎪⎨⎪⎧ 彼何罪.焉: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③善⎩⎪⎨⎪⎧ 乃所以善.吾死也: 素善.留侯张良:④济⎩⎪⎨⎪⎧ 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 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⑤意⎩⎪⎨⎪⎧ 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⑥信⎩⎪⎨⎪⎧ 不至乎期年,而寡之信.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庖丁解牛《庄子》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异曲同工“三境域”
拓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域:
展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境——求学立志,目标高远(悬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坚忍三境—千锤百炼,终成正果(顿悟)
拓展 《五灯会元》中维信禅师的人生三境域:
技经肯綮之未尝—— 躲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无厚入有间——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不莽撞,谨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依理
谨行
藏锋
概述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月更刀 (族庖) (不懂规律) 苦练中……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岁更刀 (良庖) (认识规律) 苦练中……
方今之时:以神遇——19年若新刃 (神庖)
(运用规律)
以解牛之技喻养生之道 以解牛之事喻处世之理
刀
人
牛
人生要解决的事情
解牛过程
处理人生种种事情
解牛方法
顺着事物间的间隙 走,不硬碰的方法。
庖丁解牛追求的是
解牛之道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 丁之言,得养生焉。”
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 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保护自我 的方法。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表象、肤浅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内里、深刻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彻悟、超然
拓展
尼采通向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阶段: • 一是合群期,崇敬、顺从、仿效比自己强的人。 • 二是沙漠期,崇敬之心破碎,自由精神茁壮生
长,重估一切价值。 • 三是创造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
本课成语积累
高中语文第5单元《庄子》选读五恶乎往而不可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女恶.之乎(厌恶,动词) (10)恶又卫恶有.知恶.散人木焉((怎丑么陋,,代形词容)词)
恶.乎往而不可(哪里,代词) 唯命之.从(相当于“是”,宾语前置的标 志,助词) (11)之寡而人况召全而德观之.之人.(乎代(哀助骀词它“,的代”词)) 是之.谓才全(主谓之间,助词)
第八页,共47页。
第二十五页,共47页。
4.请赏析“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页,共47页。
(9)无几.何.也 古义:__多__少__ (duōshǎo) 今义:数学的一种 (10)丈.夫.与之处 古成义年:(_c_h_é_n_g_n__iá_n_)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第十三页,共47页。
第 5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吾与之友.(名词用作动词,做朋友) (2)人.耳(名词用作动词,成了人) (3)轻用吾身而亡.其国(使动用法,使……陷于危亡) (4)今一.以天地为大炉(数词用作副词,完全) (5)寡人丑.乎,卒授之国(形容词用作动词,惭愧) (6)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
第五页,共47页。
(4)为我为.且天必子为之.镆诸铘御((制做造,,动动词词)) (5)始而始.知也不,能吾规以乎南其面而始.君者天也下((开起始初,名,词名)词) (6)和和成.而和.不之唱修(也应(和平静,动,词安)适,形容词)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庄子ppt精品课件

“言”外之意:
庄子通过本则寓言,主要是借: 小的钓竿,钓绳 “小说 “ 奔向小河沟,守着小鱼儿 类比 “干县令 “ 钓不到大鱼 类比 离“大达” 远 故“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治理) 于世亦远矣。 ”便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没听说过任氏 钓鱼风俗的,那就不可以参与到世事的管理中来,还 差得远呢,言外之意是说只有具备大思想、大才能、 类比
P79: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 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鹜扬而 奋鬐,白波如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得若鱼, 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 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 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 俗,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
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 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 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 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 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 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们反映 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 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 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 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 跖》、《说剑》等。
一、庄子其人(结合课本P77)
生平:庄子(约前369年—前286 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 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 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 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 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 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 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 “老庄哲学”。
高中语文 第5单元《庄子》选读 5 恶乎往而不可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恶乎往而不可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颐隐于齐 B.不翅于父母C.果以恶骇天下 D.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解析】A项“齐”通“脐”,肚脐;B项“翅”通“啻”,只,仅仅;D项“县”通“悬”,悬挂。
【答案】 C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跰而鉴.于井鉴:照着看。
B.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丑:丑陋。
C.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形:形体。
D.无怛.化怛:惊恐。
【解析】B项,丑:惭愧。
【答案】 B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妻子..环而泣之B.今一犯人..之形而曰C.卫有恶人..焉D.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解析】A项,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个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B 项,古义:把人造成;今义:触犯刑律而被法院依法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人。
C项,古义:丑人;今义:品质恶劣的人,心肠恶毒的人。
D项,“不祥之人”意思是不吉祥的人,古今同义。
【答案】 D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与.之友矣B.“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C.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D.若无与.乐是国也【解析】B项是连词,“与其”,A、C、D三项都是介词,和,跟。
【答案】 B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又将奚以汝为 B.予何恶C.此古之所谓县解也 D.唯命之从【解析】C项是判断句,A、B、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C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
曰:“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曲偻发背,上有五管,颐隐于.齐,肩高于顶,句赘指天,阴阳之气有沴。
其心闲而..无事,跰而鉴于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将以予为此拘拘也!”子祀曰:“女恶之乎?”曰:“亡,予何恶!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鸮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知思想】
【名家点评】 1.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荀子 2.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
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 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司马迁
3.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生死之变,而明内圣 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其言宏 绰,其旨玄妙。 ——晋·郭象
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了这个 时候,它就是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你赶 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我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塘自 寻快乐,也不愿受一国之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 我永远自由快乐。”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国学经典】 《庄子》:先秦诸子散文的艺术奇葩
《庄子》又称《南华经》,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 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 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文章随意流出,汪洋恣肆, 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对 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2.主要成就 (1)在哲学上,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 观点,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为中国知识 分子在人生仕途不顺时,提供了一个心灵避难所;为人 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哲学依据。
(2)文学上,《庄子》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想象奇 特,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清朝学者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命名为“六才子 书”,《庄子》被排在了第一位。
4.(庄子散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 莫能先也。 ——鲁迅
5.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 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 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胡文英
【故事链接】 以天地为棺椁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想要厚葬他。 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把日月当作连璧,把 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以成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 西难道还不够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
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 庄子说:“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 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 怎么如此偏心!”
庄子拒绝相位的诱惑 庄子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 都有过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 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 的使者说:“千金,重利也;卿相,尊位也。可你就没有 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
【走近先贤】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1.生平简介 庄子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代大约在公 元前369年到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 宋国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出身于一个
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 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 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史祖老子并 称“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