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计算机学院导师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北京邮电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全院现有教职工12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1人。
学院内设8个教学科研中心,拥有全校唯一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有三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融入各个学科领域,计算机网和电信网的发展和融合已成为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努力,成为近年来校内发展最快的学院,并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形成自己鲜明的学科特色: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并在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方面业绩显著。
尤其在通信软件、智能网、网络管理、宽带通信网、数据挖掘、多媒体计算、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并有一批著名的教授。
近5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和部委以及国防方面的重点项目,有50多项科技成果通过了鉴定和验收,1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承担国际前沿领域的探索性课题;出版专著、教材50多部,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800余篇。
面向信息产业,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与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院硕士生的培养方案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置,即扩大学生的专业面,又保持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特色。
培养目标是具有通信技术背景和项目开发实践能力的高级计算机应用人才。
多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深受国内外计算机网络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通信设备公司和运营公司的欢迎,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大部分工作岗位的年薪超过10万元人民币。
200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全校率先试点改革:考生报名时只报学院,不报导师,考生入学后第一学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
让师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交流,相互了解,使学院更方便帮助学生调剂研究方向和导师,从而避免考生盲目报名带来的许多问题,使合格的考生可以选择到符合自己意愿的研究方向。
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通信软件、计算机网络、模式识别、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多媒体计算机技术、CTI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宽带通信网(A TM,IP)、智能网技术、网络管理技术、数据网接入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
部分导师简介如下:
陈俊亮, 教授,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两院院士,博士导师。
他一直从事通信领域的科研与教学。
曾主持纠错编码在数据通信中的研究与开发,程控交换的研究,参与DS-2000与DS-3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的研制等。
九十年代倡导并从事智能网的研究开发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网,交换技术,通信软件,容错计算技术等。
目前承担的项目经费总计约150万。
廖建新,1965年生,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
负责多项国家级、部级课题,已发表专著2本、论文9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在研项目经费达400多万元。
在国内最早从事移动智能网技术研究并主持产品开发,研制成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移动智能网CMIN02系统。
该产品已在多个省商用。
研究方向为移动智能网及宽带IP智能网的研发及产品化。
杨放春,现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累计主持国家、部委和国际合作项目21项。
通过技术转让以及合资合作等形式已将自主开发的智能网系统应用于二十多个省级智能网的建设。
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有宽带IP网智能业务平台、软交换及应用服务器技术、开放的业务生成环境及业务工程理论和方法。
目前在读研究生36人。
程时端,教授,女,博导。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际合作等数十项科研项目,多项获奖。
申请了5项国际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科研经费充足。
主要研究宽带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理论与关键技术, 包括A TM和IP网的性能分析、流量控制、QoS技术、路由算法;网络安全技术与实现;A TM和IP网络支持话音通信的技术;IP网和智能网的互通技术等.
孟洛明,交换与通信网国家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网络管理和通信软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九五”以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10余项包括国家863、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的重大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次,目前,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艾波,男,博士,兼职教授(博士导师),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方向:通信软件。
中国联通公司客服、结算与信息系统部总经理。
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级、部级、国际合作及国际电联(ITU)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发表论文数十篇。
陈行益,高工,参加国家863等多项科研及产业化项目,获市级及部级奖三次,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前从事新一代智能网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网络运营智能管理网的研究等。
科研经费来源为研究、横向科研及产业化项目。
研究方向为电信网管与智能网。
李晓峰,研究员,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持并参加了十多项科研项目,是<中国智能网设备智能外设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
2001年独立智能外设等技术知识产权评估1020万。
今后致力于通信网网际互连的解决方案和提供电信级增值业务及设备平台。
项目经费充足。
詹舒波,副教授,博士,1996-1998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参加并主持多项国家级部委级项目,是国家863项目智能网研制中SmS,IP的主研人员,并在2001年度荣获“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先进个人奖”。
在智能网业务成果转换方面取得重大成绩。
隆克平,副教授,男。
主持和承担过国家级及国际合作项目8项。
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译著2部、专利申请4项。
主要研究因特网的理论与关键技术,包括TCP/IP协议及改进机制、路由器的排队和调度策略、移动IP技术等,能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
金跃辉,副教授,女,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获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现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北邮-诺基亚合作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主要研究因特网的理论与技术,包括TCP/IP协议及改进机制,IP网的性能分析与仿真,移动IP等。
王文东,男,教授。
先后主持或承担十余项国家及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获奖。
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已指导研究生近20人,科研经费充足。
主要研究高速网络和因特网通信协议,包括实时多媒体业务控制信令,网络安全技术,光网络上IP业务的控制信令等。
卢美莲,女,副教授。
先后承担10余项国家级或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获奖。
发表论文9篇,指导或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9人。
主要研究通信网与因特网的结合技术,下一代因特网支持实时多媒体业务的通信协议、性能及安全机制。
杨正球,网络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网络管理和通信软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主持和参加完成了10余项包括国家级项目在内的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近10次,目前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亓峰,网络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网络管理和通信软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主持和参加完成了10余项包括国家级项目在内的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近10次,目前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雷友旬,网络管理研究中心测试技术研究室主任,从事网络管理和通信软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主持和参加完成了10余项包括国家级项目在内的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近10次,目前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李怀诚,教授,男,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与通信网网管、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近年完成科研项目20多项,获得北京市、邮电部奖项2项,编写教材两部,论文20多篇。
李文生,副教授, 女,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及通信软件、数据库系统、CRM等。
曾主持开发过多项科研项目并投入使用。
目前在研的主要是多媒体通信、网络管理、CRM等方向的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可以为学生提供助研工作岗位。
马华东,教授, 男,博士,1999-2000年赴美国密西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多媒体系统、网络软件与电子商务系统软件, 主要在研项目包括纵向项目3项,横向项目多项。
科研经费充足。
刘辰,副教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招生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98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1991年于北京邮电大学获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的教学和科研开发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通信软件及多媒体信息服务等。
孟祥武,副教授,男,博士,目前,从事网络软件方面的科研工作。
在国内期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已发表过3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教材2部。
刘晓鸿,副教授,男,博士,专业方向分别为计算机图形学(硕士)、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专业。
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在于通信软件的开发如CDMA等和GIS系统及其应用;实时操作系统及相关应用;模式识别如语言识别等。
叶文,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CDMA移动通信系统软件、移动通信网络智能控制、移动数据增值业务。
曾与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从事第二代和第三代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工作,承担多项横向和纵向项目。
高文昌,教授,男,主要从事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码分多址移动通信方面的研究。
主持设计完成的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铁路智能长途人工台,军用智能人工话务系统通过了部级鉴定,目前主要进行CDMA移动通信基站子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经费充足。
宋茂强,教授,男,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通信软件与互联网技术,他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十余项科研项目的研制开发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集体),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主要从事3G移动通信软件的研发工作,经费充足。
卞佳丽,副教授(女),北邮-海高通信新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多年从事电信交换和宽带通信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曾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研人参加过十多个项目并多次获奖。
目前主要研究项目有“PRI综合接入系统”、“国家海洋局通信卫星监控系统”等,经费充足。
白中英,教授,男,现任北邮计算机学院体系结构中心责任教授。
在从事多年科研工作中,曾获国家级奖励3项,部级奖励5项。
他写的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一项,并有3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
目前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项,经费充足。
周锋,副教授,男,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通信软件及协议,移动通信系统和实时嵌入式系统等。
主要的科研成果包括进口程控交换机脱机故障诊断系统、程控交换机No.7信令系统软件和CDMA基站子系统软件的研制。
在研项目为CDMA基站子系统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邝坚,副教授(男),现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Motorola-北邮计算机网络通信联合实验室主任,多年从事多媒体计算机和宽带通信技术的研究。
曾主持十多个项目的研发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项目有“E1MUX接入系统”、“国家海洋局通信卫星监控系统”等,经费充足。
徐六通,男,副教授,多年来一直在计算机与通信方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软件;分布式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目前在电信业务支撑系统与运营管理系统方面承担了多项对外合作项目,科研经费充足。
王柏,女,博士,教授,作为主研人员参加过多期国家863智能网项目并两次获奖。
曾主持过4项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当前研究领域:分布计算技术;电信网与因特网互联技术;电信软件体系结构。
科研经费充足。
何拥军,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TMN与电信业务智能;Call Center运营与管理;电信业务运营环境与支撑系统体系。
在IT领域,曾从事过多个专业方向的研究课题。
目前,主要从事电信业务支撑系统与运营管理系统方面的研发项目,项目经费充足。
张雷,男,副教授,计算机学院通信软件工程中心责任教授。
多年来一直在计算机与通信方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曾主持过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目前,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及瑞典爱立信公司合作,承担了多项研究开发项目,项目经费充足。
吴建林,男,博士,副教授,多年来一直在计算机与通信方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负责过电信局数据仓库、移动通信综合营业、业务智能(BI)等多项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电信业务支撑系统方面的研究开发,项目经费充足。
马跃,计算机网络研究中心责任教授。
我中心具备良好的研究和开发环境,与多家银行、计算机网络公司以及部队等有广泛的技术合作,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并已开发出多种网络实用产品。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设备及其软件开发、移动IP网等。
徐塞虹,计算机网络研究中心副教授。
我中心具备良好的研究和开发环境,与多家银行、计算机网络公司以及部队等有广泛的技术合作,已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并已开发出多种网络实用产品。
本人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设备及其软件开发、移动IP网等。
高锡武,教授,男,从事专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设计;分布式操作系统及分布式数据库理论及设计研究课题:计算机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路由器的软件、硬件设计与实现;因特网IP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杨俊,男,1964年生,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研究中心副教授,特长是计算机软件,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参加的科研项目曾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从事CTI和IDC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