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的组成和特性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关键活性成分,主要成分包括:
1. 儿茶素(Catechins):儿茶素是茶多酚中最重要也最丰富的成分。
它们属于黄酮类物质,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活性。
茶叶中的主要儿茶素包括咖啡儿茶素(Caffeine)、表儿茶素(Epicatechin)、表儿茶素3-咖啡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简称ECG)、表儿茶素3'-咖啡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简称ECGC)等。
2. 儿茶素类似物(Catechin-like compounds):除了儿茶素本身,茶叶中还含有与儿茶素化学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表儿茶素醇(Epicatechin gallate)、表儿茶素异构体(Epicatechin isomers)等。
它们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3. 咖啡碱(Caffeine):咖啡碱是茶叶中的另一重要成分,属于生物碱类物质。
它具有兴奋神经系统、提神醒脑的作用,并能增加心率和代谢率。
这些成分不仅赋予茶叶抗氧化、抗炎、抗癌等保健功效,还赋予茶叶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茶多酚的含量和组成会因茶叶品种、种植环境、加工方法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茶多酚的成分含量
茶多酚的成分含量
茶多酚主要包括儿茶素、儿茶酸和儿茶醛等化合物。
其中,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其在茶叶中的含量较高。
具体来说,儿茶素主要分为单宁儿茶素和非单宁儿茶素两类。
单宁儿茶素是指儿茶素分子中具有酸酐结构的部分,它们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具有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主要存在于红茶和黑茶中。
非单宁儿茶素是指儿茶素分子中没有酸酐结构的部分,主要存在于绿茶和白茶中。
茶多酚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茶叶品种、品质、产地、采摘季节等。
一般来说,绿茶和白茶的茶多酚含量较高,而红茶和黑茶的茶多酚含量较低。
具体茶多酚的成分含量因茶叶的不同种类而有差异,以下为一些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范围:
1.绿茶:儿茶素含量在30%-42%左右。
2.白茶:儿茶素含量在10%-20%左右。
3.红茶:儿茶素含量在5%-10%左右。
4.乌龙茶:儿茶素含量在10%-20%左右。
5.黑茶:儿茶素含量在3%-1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茶叶的品质和加工方法也会对茶多酚的含量产生影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能会造成茶多酚的损失或转化。
因此,具体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会因茶叶品质和加工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主要为黄烷醇(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
类物质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简称TP,主要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
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
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4种物质[1]?。
3成分是一种稠环芳香烃,可分为黄烷醇类、羟基-[4]-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多酚类总量的60%-80%;儿茶素类主要由EGC、DLC、EC、EGCG、GCG、ECG等几种单体组成。
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物质为主。
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4性状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
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
略有吸潮性,水溶液pH3~4。
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
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1]?。
5性能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坏血酸的100倍。
4种主要儿茶素化合物当中,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BHA,且抗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茶多酚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茶多酚
浓缩、回收
乙酸乙酯层
LOGO
离子沉淀法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这方面获得了国家专利。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这方面获得了国家专利。他们不仅系统研究了 Al3+、Zn2+、Fe3+、Mg2+、Ba2+、Ca2+等 Al3+、Zn2+、Fe3+、Mg2+、Ba2+、Ca2+等6 种可溶金属离子提取 茶多酚的条件,而且确定了优惠工艺与参数。其提取率和沉淀最低PH值如下 值如下: 茶多酚的条件,而且确定了优惠工艺与参数。其提取率和沉淀最低PH值如下: 沉淀剂 最低PH值 提取率/% Al3+ 5.2 10.6 Zn2+ 5.7 11.2 Fe3+ 6.7 8.6 Mg2+ 7.2 8.1 Ba2+ 7.5 7.6 Ca2+ 8.6 7.1
LOGO
酚应
景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极具发展潜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 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 力。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茶多酚在全球年消耗量 1800吨 其中,美国约700吨 西欧500吨 约1800吨,其中,美国约700吨,西欧500吨,日本 500吨 其他国家和地区约400吨 500吨,其他国家和地区约400吨。近年来除欧美国家需 求逐年增加外,东南亚、南亚等消费量也有较快增长。 求逐年增加外,东南亚、南亚等消费量也有较快增长。因 当前茶多酚的市场前景广阔,有关专家预计, 此,当前茶多酚的市场前景广阔,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 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从目前的1800吨攀升至 年,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从目前的1800吨攀升至 2100吨以上 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 2100吨以上,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自从新世纪对 吨以上, 茶多酚类开展系统研究以来, 茶多酚类开展系统研究以来,茶多酚的许多功能被陆续发 大量的研究表明, 现。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 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 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 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茶多酚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茶叶、咖啡、葡萄酒等饮品中。
其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和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功能等。
茶多酚还具有丰富的多酚结构单元,包括儿茶素、儿茶酸、黄酮类等多种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个羟基和酚羟基,使得茶多酚成为优秀的抗氧化剂。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是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
在还原反应中,茶多酚的氧化态会被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同时氧化剂被还原为较高的氧化态。
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电子转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较为复杂。
一般情况下,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可以分为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两种机制。
直接还原是指茶多酚直接参与反应,并将氧化态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
而间接还原是指茶多酚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将其他物质的氧化态还原。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条件与具体的反应物、反应体系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还原反应需要适当的温度、pH值等条件。
此外,还原剂的选择也对反应的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
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抗氧化剂的研究和生产、食品加工业等。
此外,茶多酚的还原反应还可以与其他化合物进行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拓展了茶多酚的应用领域。
总之,茶多酚的还原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深入研究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条件和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茶多酚的性质和功能,为茶多酚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概述茶多酚及其还原反应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文章结构,明确研究目的。
在正文部分,首先介绍茶多酚的定义和特性,然后详细探讨茶多酚的还原反应机理、反应条件以及应用领域。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茶多酚的还原反应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茶多酚的还原反应相关内容,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茶多酚-PPT文档资料
茶多酚有什么用?
茶多酚还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包括皮肤病菌和口腔病菌)和抑制氧化 酶作用(如酪氨酸酶、突变链球菌的葡萄糖转移酶、乌氨酸脱羧酶、 脂氧化酶、淀粉酶等)它可防治皮肤病、皮肤过敏症、去皮肤色素和 防皱、防龋牙、齿斑、牙周炎、口臭等。同时,它可以防止太阳光线 对皮肤的伤害。 茶多酚可以在化妆品和日用品上作为抗氧剂、保质剂、防皱剂、皮肤 增白剂、防辐射剂、防晒剂及特殊化妆品添加剂等,以及用于日用化 妆品上,如浴皂、浴液、洗发剂、洗涤剂、牙膏、牙粉、漱口剂、防 口臭剂等,增加这些产品的功能。 许多研究表明茶多酚能降血压、抗凝血、降血脂肥胖、防治动脉硬化 和血栓形成等心血管病、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杀菌抗病毒;防治胃 肠道、呼吸道、流感等疾病;防治肝炎、抗衰老和增强免疫机能
LOGO
茶多酚应用及前景
茶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保健饮品 ,对于它的药理作用 ,早在 唐朝的《本划拾遗》、明朝的《茶谱》中均有记载。茶叶 中化学成份的研究始于1827年人们在茶叶内发现嘌呤碱 化合物。之后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 ,迄今已在茶叶鉴定 出 450种以上的有机成分和 15种以上的无机元素 ,其中 茶多酚就占茶叶重量的 15% ~30 %。。近年来 ,TP 的提取技术和应用开发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 ,已成为世界各 国的一项热门学科 ,并迅速发展。日本已开始茶多酚类抗氧 化剂的商品化生产。 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开始于五六十年代,而专业研究开始 于七十年代,目前我国对茶多酚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与领先 水平。国内生产的茶多酚含量大于89%,咖啡碱小于2%。
LOGO
茶多酚应用及前景
绿色天然提取物茶多酚,在绿色的二十一世纪极具发展潜 力。据有关专业人士介绍,目前,茶多酚在全球年消耗量 约1800吨,其中,美国约700吨,西欧500吨,日本 500吨,其他国家和地区约400吨。近年来除欧美国家需 求逐年增加外,东南亚、南亚等消费量也有较快增长。因 此,当前茶多酚的市场前景广阔,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 年,国内外茶多酚需求量将迅速从目前的1800吨攀升至 2100吨以上,其市场规模可达十几亿元。自从新世纪对 茶多酚类开展系统研究以来,茶多酚的许多功能被陆续发 现。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无毒的抗 氧化剂,而且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 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茶多酚分子式
茶多酚分子式茶多酚,又称茶黄素,是由绿茶和黑茶内的茶叶所含有的一类含有多个酚羟基的多酚类化合物。
它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和药理学活性。
它也是茶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茶多酚的分子式为C22H18O11,其分子量为458.37g/mol。
它的化学结构主要由单元基分子组成,其中主要包括儿茶素单元、表儿茶素单元和儿茶烷酚单元等部分。
茶多酚的儿茶素单元是其主要的基本结构单元,它由两个不同类型的芳香环连接而成,其中一个环由苯环和一个呋喃环组成,而另一个芳香环则由苯环和苯乙烯组成。
在芳香环的位置上,儿茶素单元上还有一个或多个羟基或甲氧基官能团。
表儿茶素单元则比儿茶素单元简单,其结构中只有一个芳香环和一个呋喃环组成,形成一个六元环结构。
而儿茶烷酚单元则还包含一个三元环,其中一个苯环通过一个甲基连接到另一个苯环上,产生一个杂环结构。
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同时也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
它能够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
此外,茶多酚还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血管舒张和血清脂肪代谢等生理作用,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意义。
尽管茶多酚对人体健康很有益,但是因为其分子结构比较复杂,也容易被破坏,所以人们在饮用茶的同时需要注意如何正确存储、煮茶和使用茶叶,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多酚的营养成分。
总之,茶多酚分子式为C22H18O11,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和保健品,它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茶多酚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它的抗氧化功效,为人们制定更加科学的饮茶健康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持。
茶多酚
食品添加剂——茶多酚
一、理化性质
茶多酚是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类、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类、缩酚酸类及聚合酚类等。
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
茶多酚的理化性质见表1。
理论上分析儿茶素应有十六种同系物及其同分异构体,但在成品茶叶中只鉴定出十种。
儿茶素单体的结构式见图1。
由于CG、ECG、GCG、和EGCG中发生了儿茶素与没食子酸的酯化作用,故称其为酯型儿茶素,而没有发生酯化作用的C、EC、GC、EGC称为非酯型儿茶素。
左旋-表儿茶素(顺式)左旋-儿茶素(反式)右旋-儿茶素(反式)
(L-EC)(L-C)(D-C)
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顺式)左旋-没食子儿茶素(反式)右旋-没食子儿茶素(反式)(L-EGC)(L-GC)(D-GC)
左旋-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顺式)左旋-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反式)(L-ECG)(L-CG)
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顺式)左旋-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反式)(L-EGCG)(L-GCG)
图1 儿茶素单体结构式。
茶多酚的功效
茶多酚的功效茶叶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有儿茶素、黄酮及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
儿茶素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
茶多酚具有苦涩味和收敛性,它是茶叶滋味与品质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茶叶加工中,儿茶素发生氧化聚合,产生从黄色到褐色等多种茶多酚氧化聚合物,例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从而构成干茶与茶汤的色泽的主要成分,红茶、乌龙茶等有较多的茶多酚氧化聚合物。
红茶的茶黄素与茶红素的含量及两者比例是决定红茶品质的重要指标。
茶多酚有多种生理活性,为茶叶的保健功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1)吸收与代谢口服的儿茶素只有5%-8%通过消化系统被吸收,大部分通过粪便被排出体外。
被吸收的儿茶素会分散到肝脏、脑、心脏、肾脏、骨、皮肤等许多组织。
在肝脏,儿茶素被甲基化或变成葡萄糖醛酸、硫酸缩合体。
这些缩合体和游离儿茶素一起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末梢组织。
如能每天通过喝茶等方式不断摄取儿茶素,以保持体内儿茶素的量,才可能有防病治病的效果。
(2)抗氧化作用人在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如体内代谢不断产生有害的自由基。
自由基的性质活泼,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体内自由基的浓度一般很低,并且体内有许多抗氧化系统,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危害。
但如受生理(如疾病)或外界因素(如辐射)等影响,自由基代谢失去平衡,过量的自由基就可以诱发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引起蛋白质的氧化聚合。
不饱和脂肪酸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材料。
自由基的产生和积累,会削弱和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乃至组织坏死,影响体内的正常代谢,从而引发疾病和机体的衰老。
目前已知有上百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是自由基。
而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阻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茶多酚是一类含有多酚羟基的化学物质,极易与自由基反应,提供质子和电子使其失去反应活性,故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特性:·清除自由基;·络合金属离子;·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与其他抗氧化剂有协同增效作用;·维持体内抗氧化剂浓度。
茶多酚的抗氧化功能
茶多酚的改性
– (3)分子修饰法可分为化学修饰法和酶修饰法两种。
• 酶修饰法是通过酶的作用将儿茶素转化为脂溶性的,1994年Sakai[21] 等获得酶法合成的3-O-儿茶素系列物质的专利,并将其应用在油脂抗 氧化剂领域,羧基酯化酶由Streptomyces rochei 或黑曲霉中获得, 反应条件温和。
• TP可以通过减少氧化应激、保护体内自身的抗氧化功能,阻断阻塞 性黄疸肝损伤对肝细胞的毒性[10];
茶多酚抗氧化作用机理
• 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 茶多酚可通过抑制氧化酶、与诱导氧化的金属离子螯合而达到抑制自 由基的产生。
• 许多体外实验已证明TP可通过螯合Fe2+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并且不会抑制食物中铁的吸收,也不会争夺铁蛋白等络合态铁,因此 不会造成缺铁性贫血[12]。
• 吕绍杰[19]将茶提取物10%配以2%柠檬酸,7%VE和30%的甘油脂肪 酸酯,再加上51% 的食品辅料制成的油性茶提取物,在色拉调味剂 中抗氧化性能明显。
• Itaru[20]将10g左右的茶提取物用15g左右的蒸馏水溶解后,与 HLB=6~10的乳化剂如甘油月桂酸酯加热混合后,再加入蓖麻醇酸甘 油酯和经媒介生产的卵磷脂,所得的抗氧化剂脂溶性能极佳。
• 刘建等[26]将茶多酚用于新鲜大豆食用油脂的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 在大豆油中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特别是改性后的油溶性茶 多酚的抗氧化作用更强,并克服了水溶性茶多酚对油脂的色泽及透明 度的影响,并具有耐热性,其抗氧化效果随添加量的增加和存放时间 的延长而加强。
• 还可通过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和抗氧化应激作用,阻断糖基化和 氧化应激损伤等恶性循环作用,减轻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核和线粒体结 构的损伤,并阻断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6,7];
茶多酚结构
茶多酚结构茶多酚,即茶类中的水溶性多酚,是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平均为4~12%,其中的一类是茶类多酚(TPs);另一类是茶多酚衍生物(TPs)。
茶多酚的性质和种类由料型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将研究茶多酚的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各种茶类茶多酚的分类。
茶多酚的结构茶多酚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天然物质,主要分布在茶叶中,是茶中最丰富的多酚类成分。
茶多酚具有环状结构,由氧、氢、碳共组成,细分由苯环等结构组成的柠檬醛、芦丁醇、蒿醇、山梨醇等。
茶多酚含有茶中特有的六环结构,它们的结构是很容易区分的,从而可以从茶中确定各种多酚类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多酚、山梨醇多酚和芦丁醇多酚等。
茶多酚的物理性质茶多酚是一种黄绿色液体,呈现出清澈、有光泽的外观,并可以很好地溶解于水,极易被轻微的碱性物质溶解,而稍微稠的碱性物质则不太容易溶解。
此外,茶多酚的折射率为1.555,可溶度在20℃时为1.33g/l,沸点在120℃以上,通常在130℃以上时蒸发。
茶多酚的化学性质茶多酚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些可直接分离和测定;一些可经过特定的条件,如酶催化、碱性和酸性条件,将其分离出来。
除此之外,茶多酚除了具有典型的环状结构外,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从加热效率上来看,茶多酚的加热稳定性要高于植物油脂和其它植物脂肪类物质。
茶多酚的分类茶多酚具有多样的种类,从苯醋醇、芦丁醇到植物油脂、植物糖类物质,都可以构成茶多酚的各种种类。
茶多酚的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果醋醇类、芦丁醇类和植物油脂类。
果醋醇类有环状结构的柠檬醛、芦丁醇、蒿醇和山梨醇等。
芦丁醇类有芦丁醇胺、梨醇酸酯。
植物油脂类有芥子油、棕榈油、玉米油、葵花油等。
各种茶多酚具有特定的用途,具有重要的医药和食品应用价值。
结语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环状结构,存在于茶叶中的含量平均为4~12%,具有多种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分为果醋醇类、芦丁醇类和植物油脂类,具有重要的医药和食品应用价值。
茶多酚-食品添加剂课件
11
超声波浸提法
超声提取法是对提取过程进行超声波强化 处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破碎和空化作用, 加速茶多酚浸提物从茶叶中向溶剂扩散的 速度,缩短浸提时间,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 率.再用传统工艺相同的过程从提取液得到 茶多酚,然后纯化. 超声波提取茶多酚具有工艺简单,提取温度 低、回收率高、氧化损耗小,节时、节能、 提取率高等优点,同时避免了有毒溶剂的使 用,具有良好的工业推广价值。
30
谢谢
3
茶多酚的性质
◆ 外观:淡黄至茶褐色的水溶液和白色无定
型粉末或结晶,无毒。 ◆ 茶多酚为略带茶香,味苦涩。易溶于水及 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有机溶液, 微溶于油脂,但不溶于氯仿和石油醚中。 略有吸潮性, ◆ 茶多酚对热和酸较稳定,碱性条件下易氧 化褐变。茶多酚化合物因为分子中具有酚 羟基,可游离出H+,故水溶液呈酸性,pH 值为3.0-4.0。 ◆ 在三价铁离子下易分解。
7
◆ 金属离子沉淀法
◆ 沉淀法的原理是利用茶多酚在一定的介质条件 下可以和某些物质络合形成沉淀物的性质,使其 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从而与水溶液中咖啡碱、 单糖、氨基酸等组分分离,来提取茶多酚. ◆ 一般工艺路线为:茶叶原料-热水提取-过滤-沉淀转溶-萃取-浓缩-真空干燥-茶多酚粗品.
8
◆ 沉淀法的优点是:①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
24
◆茶多酚在食品中的应用
◆ 茶多酚是卫生部批准的天然抗氧化食品添加 剂,可用于糕点及乳制品,用于消臭口香糖及饮 料生产,用于水果和蔬菜保鲜,用于畜肉制品,用 于油脂及含油脂食品,.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 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 营养成份.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在于儿茶素分 子结构中酚性经基特有供氢体的活性,能与脂 肪酸在自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结合,中 断脂肪酸氧化的链锁反应,抑制氢过氧化物的 形成,达到抗氧保鲜的目的.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
茶多酚性质、功效及应用是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类等。
主要为(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
类物质又称茶鞣或茶,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解毒和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物质侵入,并可使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
12简介茶多酚,又名抗氧灵、维多酚、防哈灵,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简称TP,主要化学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及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聚合酚类等化合物的复合体。
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为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4种物质[1]?。
3成分是一种稠环,可分为类、-[4]-黄烷醇类、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其中以儿茶素最为重要,约占总量的60%-80% 类主要由EGC DLG EC EGCG GCG ECG等几种单体组成。
茶多酚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35% 在茶多酚中各组成份中以黄烷醇类为主,黄烷醇类又以儿茶素类为主。
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左右。
4性状茶多酚为淡黄至茶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粉状固体或结晶,具涩味,易溶于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
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
略有吸潮性,水溶液pH3~4。
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
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1]?。
5性能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坏血酸的100倍。
4种主要儿茶素化合物当中,抗氧化能力为EGCG>EGC>ECG>EC>,B且航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茶多酚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茶多酚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
茶多酚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1茶多酚的理化性质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分子量在2000左右,其主要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类、黄酮醇类、酚酸类、缩酚酸类及聚合酚类等。
茶多酚具有共同的多羟基结构,除了酚酸类外,其他几类均含有相同的母核(2-苯基苯并吡喃前叶),母核与多羟基结合的特别性是茶多酚抗氧化的基础。
茶多酚为淡黄色至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或灰白色粉状固体或结晶),茶多酚具有吸湿性,有涩味,易溶于温水、甲醇、丙酮等,微溶于油脂,不溶于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
耐热性好,在160℃油脂中添加茶多酚,30min后,茶多酚仅降解25%,而油脂的过氧化值(PV)几乎不变,而未添加茶多酚的油脂的过氧化值则增大1倍。
茶多酚耐酸性较好,在pH2茶多酚的安全性用茶多酚做动物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的LD50的置信区间为(2496±326)mg/kg,属低毒性,且在1/20LD50的浓度内均无蓄积毒性。
在亚急性毒性试验中,饲料中茶多酚含量为0.1%时,对小白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肝脏、胸腺、脾细胞数及器官体重均无不良影响,反而有促进作用。
在一般药理试验中,将茶多酚注入麻醉狗的十二指肠内,给清醒的小鼠灌喂,表明治疗剂量茶多酚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无不良影响。
在慢性毒性试验中,果蝇终生饲养和小白鼠喂养试验表明,茶多酚在相宜的范围内添加于饲料和饮水中,对果蝇的生长发育和寿命均无影响;在精子畸形试验中,小白鼠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着显著性差异,因此该试验结果为阴性。
同时遗传毒性试验表明,Ames试验、骨髓PCE微核试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果蝇SLRL诱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上述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茶多酚作为饲料添加剂是比较安全的。
3茶多酚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3.1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茶多酚中的黄烷醇结构内,5位和7位二羟基团和1位氧能使6位和8位碳原子产生剧烈的亲核性,同时茶多酚作为一种优良的质子或中子赐予体,因而:①茶多酚与金属离子螯合,茶多酚与氧化性金属离子,茶多酚能使之还原成还原性金属离子,防止氧化性金属离子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各种形式的自由基而危害动物体。
茶多酚 分子量
茶多酚分子量一、茶多酚的分子结构茶多酚是一类化学结构复杂的多酚化合物,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和花青素等多种物质。
其中,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包括儿茶素、儿茶素酸和儿茶素醇等多种衍生物。
茶多酚的分子量较大,一般在300到3000之间。
二、茶多酚的生物活性茶多酚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作用。
其中,抗氧化是茶多酚最为重要的生物活性之一。
茶多酚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此外,茶多酚还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组织损伤。
研究表明,茶多酚还具有抗菌和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细菌和癌细胞的生长,对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一定的潜力。
三、茶多酚的保健功能茶多酚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益。
首先,茶多酚能够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其次,茶多酚对肠道有益,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
此外,茶多酚还具有抗衰老和美容作用,能够减少皱纹和色斑,保持皮肤的健康和年轻。
此外,茶多酚还具有促进消化和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水平。
四、茶多酚的摄入途径茶多酚主要通过饮用茶叶摄入。
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取决于茶叶的种类、产地、制作工艺等因素。
一般来说,绿茶和白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较高,红茶和乌龙茶中茶多酚的含量较低。
此外,茶多酚还存在于咖啡、巧克力、红酒等食物中,但相对含量较低。
为了摄入足够的茶多酚,人们可以饮用适量的茶水,每天饮用2-3杯即可获得较好的保健效果。
茶多酚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
茶多酚的分子量较大,主要包括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和花青素等多种物质。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益。
人们可以通过饮用茶叶和其他食物摄入茶多酚,以获得其保健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适量饮用茶水,享受茶多酚带来的健康福利。
茶多酚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
茶多酚是指茶叶中一大类组成复杂、分子量及其结构差异很大的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混合物,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其缩酚酸等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以儿茶素为主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占茶多酚总量的60%一80%,其中含量最高的几种组分为L—EGCG(50%-60%)、L—EGC(15%-20%)、L—ECG(10%-15%)和L—EC(5%-10%)。
② 对重金属盐和生物碱中毒的抗解作用
茶多酚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而产生沉淀,有利于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另外,茶多酚还具有改善肝功能和利尿的作用,因而对生物碱中毒有较好的抗解作用。
③ 防辐射损伤,减轻放疗的不良反应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优异的抗辐射功能,可吸收放射性物质,阻止其在人体内扩散,被称为天然的紫外线过滤器。茶多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维持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水平的稳定;改善由于放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有效的缓解射线对骨髓细胞增重的抑制作用;有效地减轻放化疗药物对肌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
3药理作用编辑抗癌
茶多酚能极强的清除有害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突变、抗癌症的 绿茶
功效。据相关资料显示,茶叶中的茶多酚(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胃癌、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均有益处。
防治心血管疾病
①降血脂、预防肝脏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对人体脂肪代谢有着重要作用。人体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高,血管内壁脂肪沉积,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后形成动脉粥样化斑块等心血管疾病。茶多酚,尤其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ECG和EGC及其氧化产物茶黄素等,有助于抑制这种斑状增生,使形成血凝黏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变清,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
茶多酚茶多酚(Tea Polyphenols)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
主要为黄烷醇(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
类物质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形成茶叶色香味和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
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用,尤其酯型儿茶素EGCG,其还原性甚至可达L-异坏血酸的100倍。
4种主要儿茶素化合物当中,抗氧化能力为EGCG(50%-60%)>EGC(15%-20%)>ECG(10%-15%)>EC(5%-10%)>BHA,且抗氧化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茶多酚除具有抗氧化作用外,还具有抑菌作用,如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茶多酚可吸附食品中的异味,因此具有一定的除臭作用。
对食品中的色素具有保护作用,它既可起到天然色素的作用,又可防止食品退色,茶多酚还具有抑制亚硝酸盐的形成和积累作用。
1989年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列入GB2760-89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1997年列为中成药原料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 的4-6倍,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0.01-0.03%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1、理化性质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大类纯天然复合物,是由儿茶素、花青素、黄酮类和酚酸类等集于茶叶中的多酚复合物的总称,分子质量在2000左右,其含量大约占茶叶干物质的25%,此类物质具有吸湿性,有涩味,易溶于温水、丙酮等,微溶于油脂,不溶于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
常态下为淡黄色至褐色略带茶香的水溶液(或灰白色粉状固体或晶体),pH 值在3~4。
茶多酚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在pH值2~8 时相对比较稳定,pH大于或等于8,光照下易氧化聚合褐变;遇到铁则形成绿黑色络合物。
2、生理功能2.1 消除自由基茶多酚是一类氧化还原电位很低的还原剂,具有供氢能力,H+与自由基结合,使之还原为惰性化合物或较稳定的自由基,从而清除机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添加剂课程作业《茶多酚的应用研究进展》姓名:***学号:A********班级:农产1101班2014年6月前言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属于类黄酮化合物,为与其他植物中的酚类物质相区别,称茶多酚。
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含量约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30%,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烷酮类、酚酸类和花色苷,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是儿茶素类和黄酮类物质。
[1]茶多酚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茶多酚能清除体内活性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因此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
目前,食品行业主要使用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如BHT、BHA等,虽然它们具有许多优点,但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
而茶多酚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不但具有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而且抗氧化能力也优于VE、VC等同类天然抗氧化剂,因此已成为人们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第二,茶多酚具有优异的抗菌活性,显示抗菌的广谱性,因此体现出优良的保鲜作用与除臭作用。
第三,茶多酚具有还原性,起到保色作用。
第四,茶多酚对重金属高子沉淀或还原,可作为生物碱中毒的解毒剂。
茶多酚优异的性能及纯天然、高效能、无毒副作用等显著特点。
使其在食品、医药、日用化学品、农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中茶多酚可用于油脂储藏,肉制品加工,水果、蔬菜、水产、糕点、乳制品等的保鲜,饮料生产和油炸食品等。
本文主要综述了茶多酚的组成、特性、作用及其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日用化学品行业、农业等行业的应用。
1.茶多酚的组成和特性茶多酚是从天然茶叶中分离提纯的30多种酚类化合物的复合体,占茶叶干重的30%左右。
其中,黄烷醇类物质含量最高,高达茶多酚的80%。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4类: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A)、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儿茶素(EC)。
[2]表儿茶素: R1=R2=H表没食子儿茶素: R1=H;R2=OH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R1=Galloyl;R2=H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R1=Galloyl;R2=OH图1茶多酚单体的化学结构在pH值4—8较稳定,强酸、强碱、光照、高热、过渡金属容易引起茶多酚变质。
茶多酚具有抗癌、抗衰老、清除人体自由基、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杀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一系列功效,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2.茶多酚在食品中的作用2.1抗氧化作用茶多酚能抑制油脂酸败.茶多酚结构中存在酚羟基而易被氧化,因此降低了油脂中的含氧量,延缓油脂的氧化。
同时脂溶性茶多酚具有很强的金属离子鳌合能力,能与油脂中的微量变价金属元素发生鳌合,使之丧失催化油脂自动氧化反应的活性,从源头上终止了自由基链式反应。
另外,脂溶性茶多酚具有很强的供氢能力,是自由基的捕获剂,可与油脂氧化产生的过氧化物自由基结合,消除多的自由基,中断脂肪的氧化过程。
[4]2.2保鲜作用茶多酚可以防止脂肪的氧化和“油烧”,从而保持其鲜度,它比传统的抗坏血酸钠效果更好。
茶多酚对于自然界中类群的近百种细菌均有优异的抗菌活性,显示抗菌的广谱性;[5]茶多酚对α-淀粉酶、蔗糖酶均有良好的抑制能力,可以减缓采摘后的水果及蔬菜的腐败、变味,是理想的保鲜剂;另外,用茶多酚制得的保鲜剂也可使各色糕点、乳酸饮料和畜牧水产品深加工等不变色腐败。
[6]2.3保色作用茶多酚具有强还原性,对植物的保色是非常优异独特的。
可以用于防止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红花素和维生素等色素受光氧化作用而褪色,保持其色泽鲜艳稳定性。
2.4除臭作用在肉类、粮油作物及其制品中有时会存在异味,如大豆制品的豆腥味,鱼臭成分的三甲基胺等.加入一定量的茶多酚可有效地去除这些异味.茶多酚可以杀死在齿缝中存在的乳酸菌及其他龋齿细菌,具有抑制葡萄糖聚合酶活性的作用,使葡萄糖不能在菌表聚合,这样病菌就不能在牙上着床,使龋齿形成的过程中断。
残留于齿缝中的蛋白质食物成为腐败细菌增殖的基质,茶多酚可以杀死此类细菌,茶多酚还可以除口臭,其效果好于叶绿酸铜钠(SCC).日本已利用茶多酚生产除臭口香糖、香烟过滤嘴等。
2.5解毒作用茶多酚对重金属高子沉淀或还原,可作为生物碱中毒的解毒剂。
国外已经开发利用茶多酚作为香烟的解毒剂,茶多酚能使烟碱和烟雾诱变,从而降解有害物质,且不影响香烟的口味和兴奋作用。
[7]3.茶多酚研究及应用现状3.1茶多酚在食品中的应用茶多酚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抗氧化保鲜剂,食用安全。
早在1991 年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正式将茶多酚列为食品添加剂,可用于替代传统食品工业中常用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丁基化羟基茴香醚(BHA)、丁基化羟基甲苯(BHT)等,应用于动植物油脂、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糕点、饮料等作为保鲜剂和抗氧化剂等。
主要用途如下:3.1.1用于油脂储藏动物性油脂因其自身不含天然抗氧化剂,易自动氧化而变质,原因是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自动氧化反应。
在油脂中添加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
陈玉香等研究了茶多酚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当茶多酚浓度为100mg/kg时,65℃存放3 d,对豆油氧化抑制率为25%;茶多酚的浓度为200 mg/kg时, 3 d时抑制率为57%;茶多酚的浓度由200mg/kg上升至300 mg/kg时,对豆油氧化抑制率的升高不再明显。
茶多酚对猪油也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最适宜用量为200 mg/kg。
吴天荣等[5]研究发现,茶多酚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BHT和BHA。
[8]3.1.2用于肉制品加工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在肉制品加工中,可以将各种肉制品浸泡在0. 05% ~0. 2%茶多酚水溶液5~10 min,或喷洒在各种肉制品表面进行干燥,直到肉表面不见液滴为止,肉制品表面蛋白质与茶多酚形成一层不透气的硬膜,可以起到防止肉制品酸败,抑制细菌的生成,防止腐败变质的效果。
[9]3.1.3用于水产品保鲜茶多酚应用于鱼类保鲜,能够有效地抑制鱼脂质氧化和三甲胺、挥发性盐基氮等的生成。
范文教在研究茶多酚对鲢鱼微冻冷藏保鲜的影响中发现,经浓度0.1%茶多酚处理再进行微冻冷藏的鲢鱼更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繁殖,减缓脂肪氧化,延缓腐败变质,从而延长鲢鱼保鲜期。
茅林春研究茶多酚对鲫鱼微冻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发现茶多酚对于微冻状态下的鲫鱼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氧化作用,能够明显延缓鲫鱼的腐败变质。
[10]3.1.4 用于水果和蔬菜保鲜在新鲜水果、蔬菜中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蔬菜、水果原本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
同时,由于茶多酚分子中含有多个酚羟基,具有供氢活性,可将分子中的氢直接提供给果实中的VC,使之保持还原态,减少VC损失。
当用0.03%茶多酚处理的草莓放置60 min后,VC保存率为54.80%,明显比对照组高。
采用茶多酚复合保鲜剂处理的草莓,在4 ℃贮存半个月,好果率达90.9%,外观和内部品质均得到良好保持。
猕猴桃用茶多酚复合膜处理后,能有效地降低淀粉酶活性及果胶酶活性,因而果实中的淀粉及果胶水解得以抑制,从而使猕猴桃采后的硬度得以有效保持,同时对VC 的含量起极大保护作用。
3.1.5用于糕点糖果茶多酚在糕点和糖果类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的抗菌作用和抗氧化性能。
糕点中加入茶多酚不仅能阻止其色变,抑菌、延长保鲜期,同时对糕点的品质有很大的改善。
糖果中加入茶多酚,能起到抗氧化保鲜、固色固香、除口臭等作用。
另外,茶多酚还可使高糖食品中的“酸尾”消失,使口感甘爽。
3.1.6用于饮料生产茶多酚不仅可用来配制各种茶饮料,还能抑制果汁饮料中V A 和VC 等多种维生素的破坏,从而保护饮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
[11]3.1.7用于乳制品保鲜茶多酚还可用于乳制品的保鲜,将其添加到奶粉、奶酪、牛奶中,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止乳制品中油脂类物质的氧化哈变、酸败,延长保质期1倍以上。
茶多酚还可消除异臭,明显地改善乳制品的风味特征,提高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
3.1.8用于油炸食品油炸食物一般含20%左右的油脂,且经过高温煎炸,极易氧化变质。
加入茶多酚可延长其保质期1~2倍。
油炸花生在生产、销售、存放过程中因易氧化而影响产品质量与货架期问题,经加温与常温试验分别证实,添加0.02%的天然氧化剂茶多酚及适宜的包装形式,是防止油炸花生氧化变质的有效选择。
[12]3.2茶多酚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3.2.1 抗氧化、延缓衰老茶多酚可消除人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恬性比维生素 E 还强,若与维生素 C 和维生素E 配合还具有增效作用。
3.2.2 防龋作用过去茶叶的防龋作用被认为是茶汤中"氟"的功效。
氟元素可取代牙齿中羟磷灰石的羟基成为氟磷灰石,使牙釉质对产酸物质的侵蚀具有抵抗力。
现在临床上又证明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则没有影响。
3.2.3 抗菌抗病毒中国古医书已有用茶治疗炎症的记载,绿茶和花茶的抑菌效果比红茶强,这与它们含有的茶多酚数量不同有关。
茶的功效主要来自所含儿茶素类对很多引起人体致病微生物,如肉毒杆菌有抑制的效果,而又不伤害肠内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的繁衍,具有清理肠道内的功能。
3.2.4 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
3.2.5多种药理作用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
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
[13]3.3茶多酚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茶多酚在日用化学工业的应用也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如作为防晒露添加剂,茶多酚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在波长200~300 nm处有较多的吸收峰,有“紫外线过滤器”之美称,可减少紫外线引起的皮肤黑色素的形成;作为花露水添加剂,具有抗菌消炎等功能,对皮炎和蚊虫叮咬也有一定疗效。
茶多酚具有维生素P的作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如在唇膏中,用于预防唇的干裂和干燥感,同时改善口唇的柔软度;茶多酚还能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能抑制酪氨酸脱羧酶的活性,可用作护肤品的调理剂和增白剂。
[14]3.4在农业领域3.4.1在农作物上的应用在农业上可作独特的农药、生长激素。
茶多酚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原菌有独特抑制作用,其中没食子型儿茶素抑菌效果最强,对根瘤病菌、蔬菜、豆类和蕃茄芋腐病菌抑制能力特好,对大田水稻的斑病菌孢子萌芽具有强烈抑制消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