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控制理论(第3章)3.1-3.2

合集下载

电路原理与电机控制第3章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电路原理与电机控制第3章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1
2 - 22V+ 3

I
8A 1Ω 1Ω
25A
4
U1 = –9.43V U4 = 2.5V
U3 = 22V
I = –2.36 A
17
• 例2. 列写下图含VCCS电路的节点电压方程。
• 解: (1) 先把受控源当作独立
源列方程;
IS1
1 R2
+ UR2 _
1

R1

1 R2

1 R1
25
I
4
U3–U2 = 22
解得
U1 = –11.93V U2 = –2.5V
U3 = 19.5V I = –2.36 A
16
• 解二:以节点②为参考节点,即U2=0
节点电压方程如下
(1 3

1 4
)U1

1 4
U3

11
4Ω 3A
U3 (1 1)U4 17
U3 = 22
解得:
1
I1 2A
2 1
I2 +U –
2
+
2
3
I
3
用节点电压表示受控源的控制量为:
2I2 –
U U1 U2 1 U1 U2
3
3
I2

U1 2
3
3 24
1
5

U1 U 2


2 0
解之:
U1

20 7
V,
U2

16 7
V
3 3
所求电流为:I
15
• 例1. 电路如图所示,求节点电压U1、U2、U3。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1 概述如果在扰动作用下系统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当扰动消失后,系统能够以足够的准确度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则系统是稳定的。

否则,系统不稳定。

一个实际的系统必须是稳定的,不稳定的系统是不可能付诸于工程实施的。

因此,稳定性问题是系统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线性系统而言,其响应总可以分解为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因而人们习惯分别讨论这两种响应的稳定性,从而外部稳定性和内部稳定性的概念。

应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很多。

然而,对于非线性系统和线性时变系统,这些稳定性分析方法实现起来可能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李雅普诺夫(A.M. Lyapunov)稳定性分析是解决非线性系统稳定性问题的一般方法。

本章首先介绍外部稳定性和内部稳定性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然后介绍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判别方法,最后介绍线性定常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虽然在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中,Lyapunov 稳定性分析方法具有基础性的地位,但在具体确定许多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时,却并不是直截了当的。

技巧和经验在解决非线性问题时显得非常重要。

在本章中,对于实际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仅限于几种简单的情况。

3.2 外部稳定性与内部稳定性3.2.1 外部稳定:考虑一个线性因果系统,如果对一个有界输入u (t ),即满足条件:1()u t k ≤<∞的输入u (t ),所产生的输出y (t )也是有界的,即使得下式成立:2()y t k ≤<∞则称此因果系统是外部稳定的,即BIBO (Bounded Input Bounded Output )稳定。

注意:在讨论外部稳定性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假定系统的初始条件为零,只有在这种假定下面,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才是唯一的和有意义的。

系统外部稳定的判定准则系统的BIBO 稳定性可根据脉冲响应矩阵或者传递函数矩阵来进行判别。

a) 时变情况的判定准则对于零初始条件的线性时变系统,设(,)G t τ为脉冲响应矩阵,则系统BIBO 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存在一个有限常数k ,使对于一切0[,),(,)t t G t τ∈∞的每一个元0(,)(1,2,.......;1,2,.....)(,)ij tij t g t i q j p g t d k τττ==≤<∞⎰有即,(,)G t τ是绝对可积的。

第3章第1-3节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及稳定判据

第3章第1-3节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及稳定判据
J.Z. Xiao, CEIE, HBU
s1 s0
a n ,1
a n +1,1
14
2、劳斯稳定判据
线性系统稳定 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各值全部为正。 如果劳斯表第一列中的元素出现小于零的数值,则系统不稳定, 且第一列各元素符号的改变次数,等于特征方程的正实部根的数目。 例3-6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s 4 + 2 s 3 + 3s 2 + 4 s + 5 = 0
sin( γ t + ϕ )
lim e βt sin(γt + ϕ ) = 0
t →∞
( β < 0) ( β > 0)
运动模态
lim e βt sin(γt + ϕ ) = ∞
3)重根:设 α 为q重根
t →∞
eαt ,
te α t , L t q −1e α t
lim t r eαt = 0
t →∞
2 0 0 (0)0 8
4 12 8
8
设: F ( s ) = 2 s 4+8=0 可以求出以原点对称的根为
−1 ± j , 1 ± j
×
ε
64
1
Im
×
ε
1 -1
×
J.Z. Xiao, CEIE, HBU
s0
Re
8
-1 ×
第一列数值有两次符号变化,故本例 系统不稳定,且有两个正实部根。
20
二、劳斯稳定判据的应用
3 4 5
5
s3 s2
s1
s0
5
1 ai−2,1 ai−2, j+1 aij = − ai−1,1 ai−1,1 ai−1, j+1

3_%E7%AC%AC%E4%B8%89%E7%AB%A0%20%E5%B7%A5%E7%A8%8B%E6%8E%A7%E5%88%B6%E7%BD%91%E5%B8%83%E8%AE%BE%E7%9

3_%E7%AC%AC%E4%B8%89%E7%AB%A0%20%E5%B7%A5%E7%A8%8B%E6%8E%A7%E5%88%B6%E7%BD%91%E5%B8%83%E8%AE%BE%E7%9

2007-5-9
5
3.1 工程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按网形分: 三角网 导线网 混合网 方格网
2007-5-9
6
3.1 工程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按施测方法划分: 测角网 测边网 边角网 GPS网
2007-5-9
7
3.1 工程控制网的分类和作用
按坐标系和基准划分: 附合网(约束网) 独立网 经典自由网 自由网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5.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准则
λ λ
m ax m in
1
λmax λmin min
2007-5-9
24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二、 点位精度和相对点位精度 三、 未知数函数的精度 四、 主分量 五、 准则矩阵
2007-5-9
25
3.3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3.3.1.2 可靠性准则
2007-5-9
15
3.2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3.2.1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
(1)约束网:具有多余的已知数据。 (2)最小约束网(经典自由网):只有必要的已 知数据。 (3)无约束网(自由网):无必要的已知数据。
2007-5-9
16
3.2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表3-1 各种工程控制网的基准秩亏和基准参数
第三章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
2007-5-9
1
第三章 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
主要内容
工程控制网的作用和分类 工程控制网的基准和建立方法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典型工程控制网 控制点的埋石与标志 控制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重点
工程控制网的质量准则
2007-5-9 2

应用数学方向,动力系统第三章非线性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简化

应用数学方向,动力系统第三章非线性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简化

第三章 非线性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简化在非线性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研究中,很自然地期望有一些有效的方法使原系统降阶或简化,井能保持原系统的动态特性。

目前,现有的知识主要有中心流形、范式、奇异摄动与精确线性化等。

本章将简要地叙述相关方面的基本内容3.1中心流形3.1.1中心流形的基本定理本节考虑以下形式非线性微分方程系统(,)(,)x Ax f x y y By g x y '=+⎧⎨'=+⎩Equation Section 3(3.1) 其中,m n x R y R ∈∈,假定A 和B 是具有相应维数的常数矩阵,并且A 的所有特征值具有零实部,B 的所有特征值具有负实部。

函数f 和g 关于其变元皆二阶连续可微,且(0,0)0,(0,0)0f g ==;(0,0)0,(0,0)0f g ''==(注: f '和g '是它们各自的雅可比矩阵)。

定义3.1 一个集合(流形)m n S R R ⊂⨯被称为系统(3.1)的局部不变流形(Local invariant manifold)是指,对任何的00(,)x y S ∈系统(3.1)的初值为00((0),(0))(,)x y x y =的解()x t 始终在集合S 内,其中||t T <,T 为某正数。

进而,如果,T =∞,那么S 就称为不变流形(invariant manifold)。

定义3.2 如果()y h x =是系统(3.1)的一个不变流形,并且()h x 为光滑函数,(0)0h =,(0)0h '=,那么它被称为中心流形(centre manifold )。

对于系统(3.1),我们有,定理3.1 对系统(3.1)而言,若A ,B ,和g 满足假设条件,那么存在一个中心流形()y h x =,其中||x δ< (δ为某一个正数),且2h C ∈。

证今:[0,1]n R ψ→为C ∞函数,取值为1,||1,0,|| 2.x x ψ≤⎧=⎨≥⎩又设(,)((),),(,)((),)x xF x y f x yG x y g x y εεψψ==其中0ε>。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响应曲线如图3-2所示。图中
为输出的稳态值。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法
图 3-2 动态性能指标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法
动态性能指标通常有以下几种:
延迟时间td: 指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tr: 若阶跃响应不超过稳态值, 上升时间指响应曲线从 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对于有振荡的系统, 上升时 间定义为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上升时间越 短, 响应速度越快。
可由下式确定: (3.8)
振荡次数N: 在0≤t≤ts内, 阶跃响应曲线穿越稳态值c(∞)次 一半称为振荡次数。
上述动态性能指标中, 常用的指标有tr、ts和σp。上升时间tr 价系统的响应速度; σp评价系统的运行平稳性或阻尼程度; ts是同
时反映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应当指出, 除简单的一 、二阶系统外, 要精确给出这些指标的解析表达式是很困难的。
中可以看出, 随着阻尼比ζ的减小, 阶跃响应的振荡程度加剧。 ζ =0时是等幅振荡, ζ≥1时是无振荡的单调上升曲线, 其中临界阻尼 对应的过渡过程时间最短。 在欠阻尼的状态下, 当0.4<ζ<0.8时过
渡过程时间比临界阻尼时更短, 而且振荡也不严重。 因此在 控制工程中, 除了那些不允许产生超调和振荡的情况外, 通常都希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4. 脉冲函数 脉冲函数(见图3-1(d))的时域表达式为
(3.4)
式中,h称为脉冲宽度, 脉冲的面积为1。若对脉冲的宽度取趋于 零的极限, 则有
(3.5) 及
(3.6)
称此函数为理想脉冲函数, 又称δ函数(见图3-1(e))。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法

第三章 控制图

第三章  控制图

19
3.2 过程波动
3.2 过程波动
3.2 过程波动
过程控制的三种显示型态 过程控制的三种显示型态
(a) 正常型 Frequency LSL=Lower specification limit USL =Upper specification limit (b)共同原因变异 )
(c).特殊原因变异 特殊原因变异
α/2 =0.135
以 X 控制图控制过程前,需决定抽样时间(h)与样本大小(n) 。 故每隔h时间随机抽取n个样本,再将样本统计量 X 描绘控制 图上,即假设检验过程均值是否为 X ,若点出界则表示拒绝H0, 显示过程平均值发生偏差。 H0: µ= X H1: µ ≠ X
3
3.1 统计过程控制
SPC的特点: ——全系统,全过程,全员参加,人人有责。
——强调用科学方法(统计技术,控制图理论) 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 ——不仅用于生产过程,而且可用于服务过程和 一切管理过程。
4
3.1 统计过程控制
SPC发展的三个阶段
SPC——科学地区分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偶然波动和异 常波动,从而对过程的异常及时报警,以便采取措施, 消除异常,恢复过程的稳定。 SPD——统计过程诊断,张公绪提出的选控控制图和两种 质量诊断理论,开辟了统计质量诊断的新方向。 SPA——统计过程调整,过程诊断后要加以措施进行调整 三者之间的关系: 循环不已 不断改进 与时俱进 SPC SPD SPA
Drop to Drop Variation + Wind 油滴之间的变化加上风的作用 Drop to Drop Variation + Wind + the Variation of Steering 油滴之间的变化加上风的作用,以及 方向盘控制的变化 11

第三章 介质的非线性极化

第三章 介质的非线性极化
r r 2 各向同性介质,利用 Ñ ´ Ñ ´ E = Ñ(Ñ × E ) - Ñ E

r Ñ×E = 0 ,
w e k0 = , k = k 0 n n = c e0
r r E ( z, w ) = E ( z )ei ( kz -wt )
(3.1.20)
2 r r r r r k0 NL r 2 2 Ñ E ( k , w ) + k E (k , w ) = - P (k , w ) e0
(3.1.5) (3.1.6) (3.1.7)
和自由电荷密度, M 为磁化强度,s为介质的电导 r 率,P 为介质的极化强度。由于我们研究光与介 质相互作用 主要是电作用,可以假定介质是非磁 r r 性的,而且无自由电荷。即 M = 0 J = 0, r = 0 则上述方程可简化为:
r 上两式中的 J , r 分别为介质中的自由电荷面密度 r
负频率
(3.2.10)
则频率为w的极化强度分量为:
(1) Pm(1) (w ) = å e 0 c ma (w , w ) Ea (w )
a
( 2) Pm( 2 ) (w ) = å e 0 c mab (w , w1 , w 2 ) Ea (w1 )E b (w 2 )
ab
( 3) Pm(3) (w ) = å e 0 c mabg (w , w1 , w 2 , w 3 ) Ea (w1 )E b (w 2 ) Eg (w 3 )
r r r (1) dP (t ) = e 0 c (t - t1 ) × E (t1 ) dt1
(3.2.1)
r r (1) 考虑E (t1 )在t之前所有时间电场强度对P (t ) 的贡献,则有:
r (1) r ¥ r (1) P (t ) = ò e 0 c (t - t1 ) × E (t1 )dt1

第三章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第三章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

线性系统不稳定 原点不稳定 非线性系统不一定 . V ( x, t ) 正定, V ( x, t ) 正半定, 推论 . 1:当 且V [ x(t ; x0 , t ), t ] 在非零状态不恒为零时,则 原点不稳定。 . 推论2:V ( x, t ) 正定, V ( x, t ) 正半定,若 . x 0 ,V ( x, t ) 0 ,则原点是李雅普诺夫 意义下稳定(同定理3)。
3.大范围内渐进稳定性
对 x0 s( )
t

都有 lim x(t; x0 , t0 ) xe 0
初始条件扩展到整个空间,且是渐进稳定性。
s( ) ,
x xe大范围稳定
线性系统(严格):如果它是渐进稳定的,必
是有大范围渐进稳定性(线性系统稳定性与初
始条件的大小无关)。 非线性系统:只能在小范围一致稳定,由状 态空间出发的轨迹都收敛 xe 或其附近。
x0
非零状态时 V ( x ) 0
.
.
原点 xe 0 是渐进稳定,且是大范围 一致渐进稳定。 定理2
例3:试判断下列线性系统平衡状态的稳定性。 .
x . 1 kx2 ( k 0) x 2 x1 . . 解:由于 x1 x 2 0 x1 x2 0
则原点是平衡状态 2 2 V ( x) 正(负)半定 设 V ( x) x1 kx2 . 则 V ( x) 2kx1 x2 2kx1 x2 0 故系统是李雅普诺夫意义下的稳定。
x x2 x 2 x1 x2
. 1
.
解:1)
x 1 0 . 令 x2 0
.
即原点是平衡状态。 . 2 2 2 设 V ( x) x1 x2 V ( x) 2 x2

朱玉华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时域分析3-1,2,3

朱玉华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时域分析3-1,2,3

1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s4 3s3 s2 3s 1 0 s3 3 3
试判别该系统的稳定性。 s2 0 1
当 0时,3 3 0,
s1 3 3 0
s0
1
有2个特征根在s平面第右3章边控. 制系系统统的是时域不分析稳定的
10 0 0
(2) 劳斯表中某一行的元素全为零。
——这时系统在s平面上存在一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
61
s0 6
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大于零,所以该系统是稳定的。 这时,系统所有的特征根均处于s平面的左半平面。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课程回顾(1)
1、 稳态性能指标 2、 动态性能指标
ess
lim[r(t)
t
cr (t)]
(1)延迟时间td (2)上升时间tr
(3)峰值时间tp
(4)调整时间ts
负可化为全为正) (2)劳斯表中第一列所有元素均大于零。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例3-1 已知三阶系统特征方程为 a0s3 a1s2 a2s a3 0
试写出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解:列写劳斯表 s3
a0
a2
0
s2
a1
a3
0
s1 a1a2 a0a3 0
a1
s0
a3
0
故得出三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为:
0
9
s0 5
s1 32
0
s0 5
所得结论不变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2、劳斯稳定判据的特殊情况
(1) 劳斯表中某一行的第一个元素(系数)为零,而该 行其它元不为零。
——计算下一行第一个元素时将出现无穷大,以至劳斯 表的计算无法进行。

第3章 DC-DC变换器动态建模汇总

第3章 DC-DC变换器动态建模汇总
~ ~ dvC( t ) v C ~ C D' iL IL dt R ~
~ ig

~ DiL
~ IL
第3章 DC-DC变换器动态建模
3. 小信号交流等效电路
上述三个微分方程可用下面三个对应的子电路来表达。
~ ~ g和 Di L构成的两端口网络以及 D ' vC 和 由于受控源 Dv
~ D ' iL
~
分别都符合理想变压器的特征,为了进一步观察
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可用变压器耦合的小信号交流 模型来表达。
第3章 DC-DC变换器动态建模
iL(t)~ L
同样也存在 Ig=ILD
第3章 DC-DC变换器动态建模
若在稳态工作点附近存在输入电压vg和占空比α的扰动,

~ vg(t ) Vg v g (t )
~ D
则会引起各状态变量的微小变动,即
iL(t )
ig(t )
~ IL iL(t )
~
vC(t ) VC vC(t )
第3章 DC-DC变换器动态建模
对于电感来说,描述电感特性的微分方程为 通过积分可以得到
t T
di L( t ) vL( t ) L dt
t T t
1 diL() L t
vL()d

iL ( t T ) iL ( t ) L vL( t ) T 而 t T 0 t T d iL(t ) d 1 1 d iL (t T ) iL (t ) [ iL( )d ] [ iL( )d iL( )d ] dt dt T t T dt t T 0
因此
d iL ( t ) vL( t ) L dt

(非线性光学课件)第三章 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非线性光学课件)第三章 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31
E3(z) E1(0) tanh K E1(0) z

现在倍频效应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如常把Nd:YAG激光器发出的波长1.06mm的红外激光
变换为波长532nm的绿色倍频激光。
14

假设晶体对这两种光都没有吸收, 讨论晶体出射面的倍频光强度和倍频转换效率,
即倍频光功率与入射光功率之比。
分析两种情况研究光学倍频效应: 一种是不消耗基频光的小信号近似情况; 另一种是消耗基频光的高转换效率情况。

P3 ( L) P1(0)
I3 ( L) I1(0)
8 2d 2L2 0c3n2n 2
P1(0) sin c2 k L
S
2
(5)倍频效率正比于基频光的功率密度, 可以通过聚焦基频光的办法来提高倍频效率。
26
实验图
远离相位匹配条件
Input beam
SHG crystal
Output beam
30
d
E3 (z) dz
i
2d
cn
E12 (z)
E1(z) 2 E3(z) 2 E1(0) 2

d
E3(z) / E1(0) dz
K
E1(0) 1
E3(z) / E1(0) 2
两边分离变量,再积分求解,得到(附录3-6)
E3(z) E1(0) tanh K E1(0) z
E1(z) E1(0) 1 tanh2 K E1(0) z E1(0) sech K E1(0) z

可以得到(附录3-3)
E3 (L) 2 E3 (L)E3*(L)
4 2d 2L2
c2n2 2
E1 (0)
4
sin2 k L / 2 k L / 22

自动控制原理 第3章时域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 第3章时域分析
该曲线的特点是:在t=0处曲线的斜率最大,其值为 1/T。若系统保持初始响应的变化率不变,则当t=T时输出 就能达到稳态值,而实际上只上升到稳态值的63.2%,经过 4T的时间,响应达到稳态值的98%。显然,时间常数T反映 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16
1)暂态性能指标 tr=2.2T (按第二种定义) ts=4T (Δ=±2%) 2)稳态性能指标
ess
lim[r(t)
t
c(t)]
0
17
3.2.3 单位脉冲响应
对于单位脉冲输入r(t)=δ(t),R(s)=1,于是
C(s)
1 Ts 1
1 T
s
1 1
T
因此
(3-7)
g(t)
c(t)
1
t
eT
(t 0)
(3-8)
T
18
响应曲线如图3-5所示。该曲线在t=0时等于1/T,正好 与单位阶跃响应在t=0时的变化率相等,这表明单位脉冲响 应是单位阶跃响应的导数,而单位阶跃响应是单位脉冲响
3
3.1 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评价一个系统的优劣,总是用一定的性能指标来衡量。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是根据系统的时间响应来定义的。
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通常分为两部分:稳态响应和暂
态响应。如果以c(t)表示时间响应,那么其一般形式可写为
c(t)=css(t)+ct(t)
式中:css(t)为稳态响应;ct(t)为暂态响应。
(3-1)
4
稳态响应由稳态性能描述,而暂态响应由暂态性能描 述。因此,系统的性能指标由稳态性能指标和暂态性能指 标两部分组成。
5
3.1.1 暂态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常用的输入信号有脉冲函数、阶跃函数、斜 坡函数、抛物线函数以及正弦函数等。通常,系统的暂态 性能指标是根据阶跃响应曲线来定义的,如图3-1所示。

现代控制理论第3章

现代控制理论第3章

第三章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3.1 线性连续系统的能控性3.2 线性连续系统的能观测性3.3 对偶原理3.4 线性离散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3.5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3.6 线性连续系统的实现3.7 传递函数与能控性及能观测性之间的关系系统n x x x ,,,21L 状态1u 2u n u 1y 1y ny M M M M为什么要讨论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能控性(Controllability)和能观测性(Observability)深刻地揭示了系统内部结构关系,由R.E.Kalman于60年代初首先提出并研究的这两个重要概念。

在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能控性与能观测性通常决定了最优控制问题解的存在性。

在极点配置问题中,状态反馈存在性由系统能控性决定;在观测器设计和最优估计中,涉及系统能观测性条件。

在本章中,我们的讨论将限于线性系统。

将首先给出能控性与能观测性的定义,然后推导出判别系统能控和能观测性的若干判据。

3.1.1 概述3.1 线性连续系统的能控性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就是研究系统这个“黑箱”内部状态是否可由输入影响和是否可由输出反映。

u x x x x ⎥⎦⎤⎢⎣⎡+⎥⎦⎤⎢⎣⎡⎥⎦⎤⎢⎣⎡−=⎥⎦⎤⎢⎣⎡2150042121&&[]⎥⎦⎤⎢⎣⎡−=2160x x y [例3.1]给定系统的描述为将其表为标量方程组形式,有:u x x+=114&u x x2522+−=&26x y −=分析:x 1、x 2受控于u y 与x 1无关y 与x 2有关[例3.2]:判断下列电路的能控和能观测性左上图:输入u(t),状态x(t),输出y(t)。

(t),x2(t)。

右上图:输入u(t),状态x1左图:输入u(t),状态x(t),x2(t),1输出y(t) 。

3.1.2 能控性的定义Ut B X t A X )()(+=&线性时变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D C B A ()1.3)()()((U t D X t C t Y +=Jt ∈00)(X t X =其中:X 为n 维状态向量;U 为m 维输入向量;J 为时间t 的定义区间;A 为n*n 的元为t 的连续函数矩阵;B 为n*m 的元为t 的连续函数矩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 t≥t0 )则称 x e 为系统平衡。
x e如果不在坐标原点,可以通过非奇异线性变换,使 xe 0 ,
因此,平衡状态的稳定性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原点的稳定性问题。
17
非线性控制理论
第二章 相平面分析
一种用于研究二阶系统的图形方法。 在二维平面内(二维坐标系),图示出各种初始条件下系 统的运行轨迹,根据该轨迹分布图检查系统的某些特征。 可得到诸如系统稳定性判定等一些运动信息。
高阶系统在计算和几何表示上都比较复杂,因此本方法 局限于二阶、一阶系统。
控制理论基础中已有学习,略。
严格地说,所有的物理系统都是非自治的,自治系 统的概念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
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之间的基本区别是:自治系 统的状态与初始时间无关,非自治系统的状态通常不 是这样。这种区别要求在定义非自治系统的稳定性概 念时明显地考虑起始时间,从而使得对非自治系统的 分析要比自治系统困难得多。 初始松弛系统 (即:初始条件为零)
14
例3-1 一个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如下图示。系统 的运动由如下微分方程描述。
m fx k x 0 x

m 1
fx k x 0 x
(1)
选取状态变量
则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x1 x
x1 x2 x2 kx1 fx 2
x2 x x1
线性系统中我们有时变和定常的说法,在非线性 系统理论中,习惯上用“自治的”和“非自治的” 来代替。
定义:如果非线性方程(3.1.1)中的非线性矢量函 数不明显地与时间有关,即如果系统的状态方程能 够写为:
x f (x )
(3.1.3)
则此系统称为自治的。否则系统称为非自治的。
11
很明显,线性定常系统是自治的,线性时变系统是 非自治的。
3
对于非线性、时变、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稳定性 问题的研究,经典控制理论无能为力。可利用俄罗斯科
学家李亚普诺夫(A. M. Lyapunov)的稳定性理论来分
析和研究。
A. M. Lyapunov于1892年出版专著《运动系统稳定 性的一般问题》,使得Lyapunov稳定性理论已经成为控
制理论的最重要的几个柱石之一。
2
第三章 李亚普诺夫理论基础
控制系统的首要性质是它的稳定性,因为一个不稳定 的系统一般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往往还有潜在的危险。 定性地说,如果一个系统在靠近其期望工作点的某处
开始运动,且该系统以后将永远保持在此点附近运行,那
么就把该系统描述为稳定的。单摆的两个平衡点(顶端和 底端)常常用来说明不同稳定性的特性。底端是一个稳定 的平衡点,而顶端是一个不稳定的平衡点。
13
3.2 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概述
李亚普诺夫将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归纳为两种方法:
间接法:第一种方法是求出线性化以后的常微分方程 的解,从而分析原系统的稳定性,又称李亚普诺夫第一法。 直接法:第二种方法不需要求解微分方程的解,而 能够提供系统稳定性的信息。又称李亚普诺夫第二法。 对于非线性、时变、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来说,第二种 方法特别重要。它基于一种广义能量函数及其随时间变化 的特性来研究系统稳定性。以下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d 可见,只有在 x2 0 时, E /d t 0 。在其他各处均有 d E /d t 0, 这表明系统总能量是衰减的,因此系统是稳定的。
Lyapunov第二法是研究系统平衡状态稳定性的。
16
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 一般地,系统状态方程为 x f ( x, t ) ,其初始状态 为x (t0 ) 。系统的状态轨线 x (t ) 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当且仅当 x xe

(2)
15
在任意时刻,系1 , x2 ) x2 kx1 2 2 显然,当x 0时 E ( x) 0 , 而当 x 0 时 E (0) 0
而总能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为 d E d x1 E d x2 2 E ( x1 , x2 ) kx1 x1 x2 x2 fx 2 dt x1 d t x2 d t
不对微分方程求解而直接研究系统的性能。
7
除了稳定性分析以外,李亚普诺夫直接法的一个重 要应用是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其想法是设法建立系统 状态的某个标量正定函数,然后选择一个控制律使得该
函数下降。这样设计出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将会确保稳定。
8
3.1 几个基本概念的描述
3.1.1非线性系统
一个非线性系统通常可用下列形式的一组非线 性微分方程来表示: x f ( x, t ) (3.1.1) 其中 f 为 n 1 维非线性矢量函数, 为 维 状态向量。状态的个数 n 叫做系统的阶。方程的 一个解 x (t ) 通常对应于状态空间内 从0变到无穷 大时的一条曲线。
12
3.1.3 平衡点
定义平衡点:如果系统状态一旦等于x*,系统状态 将永远维持在x*,则称x*是系统的一个平衡点。
实际上,平衡点的特性是:
0 f ( x, t)
(3.1.4)
即在平衡点时,系统状态变化的速率为零,状态维 持在一个固定的值。求解代数方程组(3.1.4)可以得到系 统的平衡点。
5
间接法(或线性化法):在平衡点附近,一个非线性系 统的稳定特性基本上与其线性化逼近的稳定特性相同,这 种方法成为把线性控制用于很多固有非线性的物理系统的
理论依据。
6
直接法(李亚普诺夫方法):从机械系统的相关能量概 念归纳出来,即如果一个机械系统运动的总机械能一直随 着时间减少,那么该运动就是稳定的。用直接法分析非线 性系统的稳定性时,其想法在于为该系统构造一个标量类 能量函数(李亚普诺夫函数),观察此函数是否下降。此方 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任何系统,如时变的、定常的、线 性的、非线性的、有限维的、无限维的等。局限性:往往 很难为给定系统求得一个合适的李亚普诺夫函数。
x n
t
9
虽然(3.1.1)中没有明显地包含控制输入作为一个变量,
但是它可以直接用于反馈控制系统,因为控制输入一般是
状态变量的函数,因此(3.1.1)可以表示包含控制输入的反 馈控制系统的反馈控制系统的闭环动态特性。即
x f x, u( x, t ), t
(3.1.2)
10
3.1.2 自治和非自治系统
4
研究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有力工具是李雅普诺夫理 论,它是19世纪俄国科学家李雅普诺夫在他的《动态稳 定性的一般问题》中提出来的,包括两种稳定性分析方 法(即所谓线性化方法和直接法),并于1892年首次发表。 今天,李雅普诺夫的线性化方法已成为表示线性控 制的理论依据。 而李雅普诺夫直接方法已成为非线性系统分析和设计的 最重要的工具,线性化方法和直接方法一起构成了所谓 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