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PPT(完美版)
合集下载
部编新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
![部编新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ba185aa0116c175e0e4832.png)
官
军 收
喜极而泣
河 南 乐不可支
沉浸其中 引发遐想
情热 感爱 世祖 人国
河 北
归心似箭
展望回程
根据统编教材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
中,你积累过哪些有关爱国
的诗句呢?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
习 目
会认“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
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 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
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
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 从这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
怎样的心? 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
热爱祖国的心。
感悟诗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 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 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
唐
王 昌 龄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 和战士的生活。
走
近
王昌龄 (约698~约757),
诗 人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中,诗人流的是怎样的泪? 带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齐读这首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思考:诗人 在这里流的是怎样的泪?
悲喜交集
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 他的同学认真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 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 的喜悦之情。
(1)先在四人小组中汇报交流:从诗 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9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9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efd38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b.png)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 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 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昨晚冻结在 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提在手中 ,轻轻地敲打。
《田园四时杂兴(其三十一)》 朗读基调是亲切自然,前两句要读出 农家人的忙碌,后两句要读出儿童的 天真可爱。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 / 耘田 / 夜 / 绩麻, 村庄 / 儿女 / 各 / 当家。 童孙 / 未解 / 供 / 耕织, 也傍 / 桑阴 / 学 / 种瓜。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描写的大人们在 干什么?小孩子又在干什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写乡 村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 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 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
成人
四时田园杂
兴(其三十
一)
儿童
耕田 绩麻 勤劳 各当家 负责
未解耕织 天真、好学
学种瓜
对劳动人 民的赞美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古诗描 写的是儿童在什么季节的什 么活动?
冬季里儿童玩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幼小的孩子。
脱:剜。
晓:早晨。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 Nhomakorabea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 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 现在的玻璃。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437d5d192e45361066f5e1.png)
1.匍匐水中,以手耘之,故农人惟( 耘)田为尤苦。 2.夏天里的人们忙碌的( 耕)田种地。
词语积累
描写儿童的词语: 伶俐乖巧 天真无邪 童言无忌 古灵精怪 撒娇撒痴 冰雪聪明 活泼可爱 虎头虎脑
听写词语
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吧!写完后认真看 书写指导,用心复习哟!
点我听写
初读感知
1.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什么? 都描写了农家田园中儿童自由自在的生
活,充满了乐趣。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一首古诗中,作者描写了_儿__童__做__农__活__的__场__景_,
第二首古诗中,作者描写了__儿__童__玩__冰__的__场__景__,第
三首古诗中,作者描写了_儿__童__放__牛__归__来__的__场__景__。
课文解读
古诗展示
xìnɡ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横坐在牛背上。 句意:放牛的孩子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句意: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 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 晚景图。这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 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 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 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 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 (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 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 道关于桑树的知识吗?
桑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桑叶呈卵形,是喂 蚕的饲料。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 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 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聚花 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完整完美版ppt课件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完整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50f3fbccbff121dc3683d0.png)
可编辑课件
39
•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 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张、使风”表现出两个孩
的 天真、可爱、聪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的 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 的喜爱之情。
可编辑课件
41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 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 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 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 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 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 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可编辑课件
29
•
宿新市徐公店
•
宋·杨万里
• 篱落疏疏一径深, • 树头花落未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可编辑课件
30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 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 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 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 诗宗。他的诗大多都描写自然景物,且以七言绝句 为多。
牧mù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suō
不脱蓑衣可编卧辑课件 月明。
11
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可编辑课件
12
牧 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铺:铺开。
弄:逗弄。
不脱蓑衣卧月明。
弄: 逗弄。
第1课《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课件)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
![第1课《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课件)五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68534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b.png)
新知讲解
忽作玻璃碎地声
释义: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玻璃碎裂的 声响,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新知讲解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两句写孩子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冰块落到地 上,发出如玻璃碎裂的声音。“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句,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清脆的声音,看到了 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新知讲解 拓 展: 稚子弄冰,忽然冰块落地,碎成一片。此时稚
1.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目录
壹 新课导入 贰 作者简介 叁 初识稚”字音,
理解字义,识记字 形;正确书写会写 字“晓”;正确读 写课文中“稚子” 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 《稚子弄冰》。 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的大意。
3.
能用自己的话 说出诗句的主要意 思,体会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新知讲解
稚子金盆脱晓冰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 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 热;抓住儿童的天真调皮,体会喜爱。
新知讲解
彩丝穿取当银钲
释义:用丝线穿起当铮玩儿。
新知讲解
敲成玉磬穿林响
释义:当作锣来敲打,声 音倒也清越嘹亮。敲出的声音 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
新知讲解
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陶醉了, 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这声音戛然而止,传 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 后一句,一起来看看吧!
稚晓钲磬
生字组词
稚 晓 钲 磬
钟磬 玉磬
我会组词
理解注释
稚子:幼小的孩子。 金盆:金属盆里,一般是铜的。 脱晓冰: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取: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理解注释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馨: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 在的玻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83c3da9b89680203d82552.png)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喜
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眼泪沾满衣裳。
背景知识
安史之乱中,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 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洛阳四 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 断绝的惨景。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 乡,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故乡,一 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
陆游(1125—1210) 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总的主题是抒发政治抱负和 同情人民苦难。其代表作有《书 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 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 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 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 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 分析原因 收复蓟北
◎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喜
◎自己可以回到故乡
✲ 诗人的反应 涕泪满衣裳
◎以形传神 ◎喜极而悲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妻儿哪还有 一点儿的忧伤,胡乱地 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这两句所体现的各人的情感是什么?
喜 妻子
——“愁不在”
诗人
——“喜欲狂”
漫卷诗书(动作)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滔滔万里黄河奔流不息东注入海, 华山与天相接,直插云霄。
✲ 描绘画面
滚滚黄河东流入海
华山巍峨屹立、直耸入云
雄伟壮丽
写景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夸张
景物雄伟,有生气
化静为动
思考:这两句诗描绘祖国壮丽河山 的用意是什么?
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605936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a.png)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句诗,其急如飞……生平第一快诗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
课堂小结
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写下了一千五 百多首诗,记录着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因此他的诗被称作“诗史”。透过他的诗 句,隔着千年的时空,我们仍然深切地感 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
qīn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自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同学读过相关资 料吗?
安史之乱
9.古诗三首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解诗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听说 官军——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黄河以南和黄河以北地区,那里是 被安史叛军占据之地。不同于今天的河南河北。
初读古诗
自由朗读诗句
要求: 前两遍声音略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三遍放声朗读,读出诗的韵律来。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小组讨论:喜从何来?喜在何处?
写出意外惊喜之况,有如长比放流,骏马注坡, 直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三首PPT电子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三首PPT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3b60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08.png)
2、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 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 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
3、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 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 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 心情是什么?
4、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 “又一年”是多少年吗?
yuè
岳
基本释义 1.高大的山:五~。 2.称妻的父母及伯父、叔 父天大厦。 2.抚摸:~弄。 3.研究;切磋: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的想表达什么?
•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 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 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 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 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 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 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 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 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 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 (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共82张PPT)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课件(共8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db70e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7.png)
细整读体感感悟知
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 最能反映诗人的情感,你知道 是哪个吗?
细整读体感感悟知
理解了诗意,诗中有个词最能反映诗人的情感,你知道是哪个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细细读读感感悟悟
下面我们再把本诗朗读一遍, 细细品味诗人是怎样喜到发狂的!
细读感悟
再读首联
诗人听闻喜讯,有怎样的表现, 请你从诗句中画出来。
整整整体体体感感感知知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整体感知
巴峡:诗中指嘉陵江上游, 因其曲曲折折,形如“巴”字, 故称“巴峡”,又称“巴江”。
整体感知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 长江三峡:从重庆奉节至重庆巫山称为瞿塘峡,巫山至 湖北巴东一段称为巫峡,巴东至湖北宜昌一段称为西陵峡。
整体感知
洛阳:今属河南省。
新课导入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思维导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走进作者 背景资料 整体感知
1.会认生字;正确书写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 2.有感情的朗读本诗,并背诵本诗。(重点) 3.结合注释,了解诗意;结合朗读画面,体会思想感情。(难点)
1.背诵《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出示陆游名句 ,为本课情感做铺垫。
细读感悟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簪胜。
——《春望》
结合背景资料,说说杜甫为什么会哭得“涕泪满衣裳”?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ppt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3c2992ccbff121dc368354.png)
小孩子还不懂得从事耕田织布的事,
也在靠近桑树的阴凉处学大人的样子种瓜呢!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
勤劳 不怕苦 爱劳动
好学
可爱
天真
◆ 诗歌的后两句描写了什么?
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课文结构
稚 晨起脱冰 子 引线穿冰 弄 敲冰 冰 冰碎
一场嬉戏 天真烂漫
拓展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拓展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拓展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 致能,号石湖居 士,南宋诗人。 他的诗作大部分 反映农村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 共有60首,本文 选用了其中的两 首。
理解题目
一年四季 四时田园杂兴有感而发的兴致
农村
四时田园杂兴指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 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朗诵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 xìng
---范成大
yún
jì
读古诗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qìng] 穿林响,
忽作玻璃[lí] 碎地声。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也在靠近桑树的阴凉处学大人的样子种瓜呢!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
勤劳 不怕苦 爱劳动
好学
可爱
天真
◆ 诗歌的后两句描写了什么?
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课文结构
稚 晨起脱冰 子 引线穿冰 弄 敲冰 冰 冰碎
一场嬉戏 天真烂漫
拓展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拓展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拓展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 致能,号石湖居 士,南宋诗人。 他的诗作大部分 反映农村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 共有60首,本文 选用了其中的两 首。
理解题目
一年四季 四时田园杂兴有感而发的兴致
农村
四时田园杂兴指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 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朗诵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 xìng
---范成大
yún
jì
读古诗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qìng] 穿林响,
忽作玻璃[lí] 碎地声。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PPT(完美版)可编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5ac4e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a.png)
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冰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昼
不知所措
垂头丧气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儿童的失望。
1 古诗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 第2题)
当孩子们正醉心于那( 穿林而过) 的美妙的声音时,忽然(冰块儿落地 ), 发出了如(玻璃破碎 )的声音。唉,太 令人( 失望 )了!
弄 动作: 脱 穿 敲
天真活泼 童趣盎然
冰
器物: 银钲 玉磬 玻璃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 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 自得其乐 的盎然意趣。
1 古诗三首
乡村儿童生活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 陶醉,也让诗人陶醉了,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三首让人陶醉的古诗——《村晚》。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 ōng ) B.供·不应求(g òng )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
二、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与“浸” 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喜爱 拟人
衔:日薄西山、欲落未落
1 古诗三首
浸:青山、落日倒 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 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 象。
1 古诗三首
长满青草的池塘,快要落山的红 日,真是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 景图,此时牧童在干什么呢?齐读古 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
zhòu
昼
新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PPT课件(1266张)(精选)
![新版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PPT课件(1266张)(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f43bacbbcd126fff6050bb0.png)
“我” 在园子里跟随祖父栽花,拔草, 种菜,铲地,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 的留恋之情。
书
祖 父 的 园 子
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我”在园子里随 意玩闹
园子里的一切 “我”快乐地睡了
充满活力
快乐 自由自在
放快 飞乐 天童 性年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 人的样子,在桑树底下学着种瓜。
诗句赏析:
“学”字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这 两句诗写的是农村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 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问题探究
诗的最后一句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 意在表现什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各人有自己的活干。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理解,懂得。 从事。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靠近。 树荫。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意: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 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的拿手本领。
诗句赏析:
“昼”与“夜”放在一句诗中,表现了 劳动的持续性,从而突出了农家夜以继日的 繁忙,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敬重 之情。
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 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 条腿,蚂蚱不见了。
吃黄瓜 追蜻蜓 采倭瓜花
捉蚂蚱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 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 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书
祖 父 的 园 子
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我”在园子里随 意玩闹
园子里的一切 “我”快乐地睡了
充满活力
快乐 自由自在
放快 飞乐 天童 性年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 人的样子,在桑树底下学着种瓜。
诗句赏析:
“学”字写出了儿童的天真、可爱。这 两句诗写的是农村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 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
问题探究
诗的最后一句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 意在表现什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各人有自己的活干。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理解,懂得。 从事。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靠近。 树荫。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意: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 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的拿手本领。
诗句赏析:
“昼”与“夜”放在一句诗中,表现了 劳动的持续性,从而突出了农家夜以继日的 繁忙,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敬重 之情。
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 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 条腿,蚂蚱不见了。
吃黄瓜 追蜻蜓 采倭瓜花
捉蚂蚱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 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 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课件一.ppt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课件一.ppt](https://img.taocdn.com/s3/m/e0e1e962e2bd960590c67758.png)
héng 基本字义:1、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
2、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 “竖”、“直”、“纵”相对
3、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
hèng 基本字义:
1. 凶暴,不讲理 2. 意外的,不寻常的
具体释义:《说文解字》:形声。从木,黄声。本义:门框下部的横木。 名词:横屋、横轼、横塾、(也可作姓氏) 形容词:纵横之间、横字、横广、横览 动词::腰横玉带;
板书设计
景 草 池塘
美: 水山 落日
村
寒漪
晚 横牛
人 乐:
背信口 吹
优美 恬静 天真 烂漫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
再读古诗,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结合注释及插图,掌握古诗 大意,体会诗中情感。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池岸
水中的波纹
草满池塘水满陂
同学们,你能用合适的词语来形 容一下水草的长势吗?
山衔落日浸寒漪
“衔”字是什么意思?远山能够 “衔”着落日吗?这里运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 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结合想象诵读,注意读出敬重之情,读出 诗的节奏。
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天真 勤劳 不怕苦 好学 可爱 爱劳动
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 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 的喜爱之情。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13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共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f03f6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2.png)
首句用昼和夜对照,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繁 忙的景象。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 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显露出诗 人对儿童的爱好。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爱好。
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自 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满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 息。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 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 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赏析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 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 铮;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 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 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谢 谢 观 看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 (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 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 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 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 官归家,闲居乡里。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 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 的相通之处,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乐 趣。
作者介绍
雷震,南宋诗人,生卒不详。被认为眉州(今 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但又说 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 进士。其作《村晚》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 级下册第一课时,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 四。
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显露出诗 人对儿童的爱好。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爱好。
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自 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满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 息。
《稚子弄冰》 南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 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 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赏析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 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 铮;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 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 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谢 谢 观 看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 (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 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 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 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 官归家,闲居乡里。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 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 的相通之处,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乐 趣。
作者介绍
雷震,南宋诗人,生卒不详。被认为眉州(今 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但又说 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 进士。其作《村晚》入选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 级下册第一课时,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 四。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ec250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2.png)
范 成 大
参考 素材
·创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创作背景
范成大晚年退居故乡,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 较为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并创作了大型田园组 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
参考 素材
·作者介绍
杨 万 里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
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与陆游、尤
诗词 赏析
回顾全诗
“早晨玩冰”对孩子来说是一件趣事,诗 人将这种童趣转化为诗趣,把这件趣事生动地 描绘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喜 爱和对童真的赞美。
诗词 赏析
·参考译文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
年幼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彩丝穿取当银钲。
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孩子提着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清脆的声音。
诗词 赏析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批注:首句中的“草满池塘”说明时间已在春末,池 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水满陂”表明正逢多 雨的季节,水涨得很高。
诗词 赏析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批注:次句写远山落日。一个“衔”字,让原本没有生 命的山活了起来,形象地写出太阳将落未落的样 子。一个“浸”字,写出了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 的景象。诗人将水、山、日融合在一起,描绘出 一幅乡村春晚的美丽景象。
诗词 赏析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答案示例:我感受到了诗人对乡村春晚的喜爱和赞美。 我是从诗人对落日的描写中感受到的。一个“衔”字,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当作人来写,从中可以看 出诗人对眼前乡村景色的喜爱。(还可从诗人对牧童 行为的描写等角度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读音乐
1 古诗三首
背诵指导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 昼出 )/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 )/学种瓜。
1 古诗三首
完成背诵后,你能试着默写这首诗吗?(课后第1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儿女”:勤劳, 不辞劳苦,热爱劳 动,热爱生活。
“童孙”:天真 淳朴,活泼可爱, 热爱劳动。
喜爱
1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
古诗中乡村儿童的童年是不是很有趣呢?快来伴着 音乐,带着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 古诗三首
课堂演练
一、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C )。
A.供·认不讳(gōng) B.供·不应求(gòng) C.理解·(jiě)
杂兴·(xīng) 耕耘·(yú n) 白昼·(zhòu)
1 古诗三首二、先Βιβλιοθήκη 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1 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
1.稚子:幼小的孩子。 2.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 来。 3.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 长柄。 4.磬: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1 古诗三首
《村晚》
1.陂:池塘。 2.漪:水中的波纹。 3.腔:曲调。 4.信口:随口。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1 古诗三首
雷震:
宋代诗人。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 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 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 卷七十四。
1 古诗三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zhòu
yú n gòng
昼夜 耕耘 供品
zhì
幼稚
yī
涟漪
1 古诗三首
多音字
gòng
供 童孙未解供耕织。
1 古诗三首
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除了“耘 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农民们除了“耘 田”“绩麻”还要插 秧、收割、犁地、积 肥……农村的劳动非 常繁忙。
1 古诗三首
村庄的男男女女都在劳动,真是 一片繁忙的乡村劳作图,还有谁也在 劳作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 看吧!
1 古诗三首
gōng
提供
1 古诗三首
我会写
zhòu yú n sāng xiǎo
昼耘桑晓
1 古诗三首
昼耘 桑 晓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1 古诗三首
识字方法
看图识字: 桑 桑葚 桑叶
字理识字: 昼
会意字,“旦”指“日出”,“尽”本指“尺 寸度量到头”。“尽”与“旦”联合起来表示“从 日出到日落的一段光阴”。
1 古诗三首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默写时,要把字 写正确,还要注意写 上标点符号。
1 古诗三首
结构梳理
(四 其时 三田 十园 一杂 )兴
儿女: 昼耘田 夜绩麻 童孙: 傍桑阴 学种瓜
辛勤忙碌 热爱劳动
热爱劳动 天真可爱
1 古诗三首
主题概括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乡村农民男耕女织 以及 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 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 的 勤劳 ,以及儿童的 天真可爱 。
zhòu
昼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注意下半部分是“旦” 巧记:一“日”一“尺”。
1 古诗三首
xiǎo
晓
注意与“戈”的区别
巧记:用火“烧”, 用水“浇”,东方 日出是指“晓”。
1 古诗三首
词语解释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耘田:在田间锄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解:理解,懂得。 4.供:从事。 5.傍:靠近。 6.阴:树荫。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范成大:
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南 宋诗人。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 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 宋“中兴四大诗人”。
1 古诗三首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 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 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 《诚斋集》等。他与范成大、陆游、 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 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第2题)
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 却也不( 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 喜爱( 劳动 ),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 学种瓜),那一 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
1 古诗三首
诗中的“儿女”和“童孙”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理解,懂得 从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 儿童学种瓜 也傍/桑阴/学种瓜。 的场景
靠近 树荫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 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儿童天真,体现喜爱
1 古诗三首
你能想象孩子们学种瓜的样子吗?
一本正经
有模有样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
1 古诗三首
1 古诗三首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古诗三首》
PPT末尾附有同步练习(课时练习) 含答案
可以复制到word里编辑打印出来给孩子练习
【提示】下载后此页用户可自行删除!
图中的儿童分别在做 什么?古代儿童的童年生 活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 古诗中去看一看吧!
语1 文古诗五三年首级 下册
1 古诗三首
解题: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1 古诗三首
互动课堂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 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写了 什么。
1 古诗三首
白天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热爱劳动,体现喜爱
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诗意: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 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傍:( 靠近)
阴:( 树荫 )
我来说诗意:
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 学着种瓜。
1 古诗三首
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自由读诗,把古 诗读正确、读流利。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 古诗三首
如何理解题目“四时田园杂兴”?
xìng 四时 田园 杂兴
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
田家 乡村
随兴而写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