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上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上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上科学全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编写,旨在指导教师系统地进行科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1.1 物质的形态-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教学内容:介绍物质形态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1.2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密度。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解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力和运动2.1 力的作用- 教学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三要素。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讨论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

2.2 运动和力- 教学目标: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讨论惯性的概念。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3.1 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

- 教学内容: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讨论植物生长的条件。

3.2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讨论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动物的适应4.1 动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

-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动物的分类标准。

4.2 动物的适应性- 教学目标: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 教学内容:讨论不同动物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包括形态、行为和生理上的适应。

第五单元:地球和宇宙5.1 地球的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五年级科学上册 全部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全部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一、教案第一章:物质的世界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定义和分类:物质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密度、比热容、溶解性等。

物质的变化:固液气三态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

讲解:讲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进行实验演示。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变化规律。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评估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理解。

学生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教案第二章:力的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和作用:力的概念,作用点和作用效果。

力的测量和计算:力的单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力的应用: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

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定义。

讲解:讲解力的作用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应用和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记录,评估学生对力的理解和测量方法的掌握。

学生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教案第三章:能量的转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定义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能量的定义和类型:能量的概念,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换原理,如摩擦生热、能量的传递等。

能量的守恒:能量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只会转化或传递。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定义。

讲解:讲解能量的类型和转化原理,进行实验演示。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能量的转化过程。

2024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生物多样性》第1节: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第2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第3节:保护生物多样性2. 第2章《光与影子》第1节:光的现象第2节:影子的形成第3节:光的传播3. 第3章《电与磁》第1节:简单电路第2节:磁铁的性质第3节:电磁感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光与影子的基本现象和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让学生了解电与磁的基本知识,激发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光的传播、电磁感应。

2. 教学重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光与影子的关系、简单电路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磁铁、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学生用书、实验报告册、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

以影子游戏引入光与影子的学习。

演示磁铁吸引铁钉,激发学生对电与磁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

分析光与影子的形成原理。

解释简单电路的组成和电磁感应现象。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练习画影子,观察光与影子的关系。

动手制作简单电路,观察电路的导电现象。

4. 课堂小结:归纳光与影子的形成原理。

概括电与磁的基本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内涵、价值、保护方法2. 光与影子:现象、原理、关系3. 电与磁:简单电路、磁铁性质、电磁感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解释光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画出一个物体在不同光照下的影子。

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并描述其工作原理。

答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加强法制管理等。

光与影子的形成原理: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

简单电路设计: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组成。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彩教案一、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第一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并记录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定义及分类。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案例,如沙漠中的骆驼、水中的鱼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观察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2.第二课《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生物如何改变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迁徙等。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分类。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案例,如森林火灾、过度捕捞等。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如何改变环境。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过程。

二、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第三课《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性质及分类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3)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物质性质的展示板。

2.第四课《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分类观察并描述不同物质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物质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的概念。

(2)新课导入简要介绍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其分类。

(3)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6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6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6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2、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1、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已整理)第一章:地球和宇宙1.1 地球的形状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理解地球是圆的。

教学内容:通过地球仪观察地球的形状,讨论地球是圆的证据。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地球是圆的证据。

1.2 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

教学内容: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讨论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天气和气候2.1 天气的变化学习目标:了解天气的变化,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

教学内容:观察天气变化,学习天气的描述方法。

教学活动:观察天气,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天气的描述方法。

2.2 气候的特点学习目标:了解气候的特点,学会描述和比较不同气候的特点。

教学内容: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学习描述和比较不同气候的方法。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描述和比较不同气候的方法。

第三章:水的循环3.1 水的形态学习目标:了解水的形态变化,理解水的三态。

教学内容:观察水的形态变化,学习水的三态。

教学活动:观察水的形态变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水的三态的知识。

3.2 水的循环过程学习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教学内容:学习水的循环过程,讨论水循环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活动:观察水的循环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水循环对生活的影响。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和变化4.1 植物的生长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理解植物生长的需要。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植物生长的需要。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植物生长的需要。

4.2 植物的变化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变化,学习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变化,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植物的生命周期的知识。

第五章:人体的结构和功能5.1 人体的结构学习目标:了解人体的结构,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五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第一章:人体的运动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运动技巧。

1.2 教学内容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简单运动技巧的讲解与实践运动习惯的培养1.3 教学步骤导入:讲解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新课:讲解简单运动技巧,并进行实践。

总结:强调运动习惯的培养。

第二章:声音的世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声音实验。

让学生培养对声音的好奇心,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简单声音实验的讲解与实践对声音的好奇心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导入: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新课:讲解简单声音实验,并进行实践。

总结:强调对声音的好奇心和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培养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3.2 教学内容地球的基本知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对宇宙探索兴趣的培养3.3 教学步骤导入:讲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新课:讲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总结:强调对宇宙探索兴趣的培养。

第四章:空气和水的循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循环过程。

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空气和水的实验。

让学生培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空气和水的循环过程有关空气和水的实验讲解与实践对自然现象观察能力的培养4.3 教学步骤导入:讲解空气和水的循环过程。

新课:讲解有关空气和水的实验,并进行实践。

总结:强调对自然现象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五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植物的实验。

让学生培养对植物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

5.2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关植物的实验讲解与实践对植物兴趣和观察能力的培养5.3 教学步骤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新课:讲解有关植物的实验,并进行实践。

总结:强调对植物兴趣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光的传播与反射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

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

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6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6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6篇我们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教案的编写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和影》这篇课文内容的安排是从手影游戏开始引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进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几个特点。

同时让学生认识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及产生影子需要什么条件这一活动导入。

第二部分:联系实际说明什么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过三个实验,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状变化的特点。

第四部分:简单介绍投影的运用。

学情分析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及五年级学生喜爱游戏及动手实验的特点,应按教科书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不同彩色粉笔分别记录投在屏上的影子。

再根据影子进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中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概念1、光:使人能看物体的那种物质。

2、影子的形成条件:光、遮挡物、屏。

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3、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所发出的光。

4、影子的特点:①位置②大小③形状5、投影:光源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

如我们教室里的实物投影仪。

过程与方法1、认识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条件。

2、分组进行光和影的三个实验。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点。

4、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过程要用直观的演示及实验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电筒、大号电池(作遮挡物)各八只,4开图画白纸24张,红、黄、蓝彩色粉笔各八支。

一、导入1、谈话2、板书课题3、通过闭眼活动引出下一个环节二、认识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条件1、打开实物投影仪。

2、用手在投影仪及黑板中间作各种手影。

3、让学生认识什么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个条件。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1.1 水的奥秘1.2 空气与呼吸2. 动物与植物2.1 植物的生长2.2 动物的适应性3. 电与磁3.1 简单电路3.2 磁铁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对电与磁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简单电路的组成、磁铁的性质。

2.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动植物的适应性、电路的连接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2. 学具:显微镜、植物样本、电路元件、磁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水的奥秘:以雨、雪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

植物的生长:展示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简单电路:以生活中的电器为例,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水的奥秘: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

植物的生长: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简单电路:讲解电路的组成、连接方法及作用。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水的奥秘:绘制水的三态变化图。

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样本,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简单电路:动手搭建简单电路,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水的蒸发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分析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

植物种植:体验种植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磁铁的性质:探索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奥秘:水的三态变化、蒸发实验。

2.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实践。

3. 简单电路:电路的组成、连接方法、实验现象。

4. 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4、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七、板书设计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潜望镜的制作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套】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能描述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内容: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形状,物体的颜色,物体的大小,物体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观特征。

-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特点,并讨论物体的用途。

-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物体特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对物体用途的理解程度。

第二单元:物体的材料与用途*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物体的材料和用途,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材料,了解材料与物体用途的关系。

* 教学内容:物体的材料,物体的用途,材料与用途的关系。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材料和用途。

-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物体,并推测它们的用途。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不同材料的物体的用途,并讨论材料与用途的关系。

-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研究它们的材料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物体材料的辨别和用途的理解能力。

(以下类似,省略其他单元的内容)第六单元:昆虫的生长*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教学内容:昆虫的生命周期,昆虫的生长变化。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

- 探究: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 归纳总结:学生归纳总结昆虫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拓展:让学生研究其他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变化。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昆虫生长过程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总结本文档为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的全套内容。

教案以观察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材料和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1地球的结构1.2地球上的资源1.3地球上的气候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2.1生物的分类2.2生物与环境2.3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物质的状态3.2物质的变化3.3物质的性质4.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4.1技术的发展4.2技术与生活4.3技术的利与弊5.第五单元:宇宙探索5.1宇宙的奥秘5.2太阳系5.3宇宙探索三、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结构教学过程:1.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2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1.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结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作业:绘制地球结构示意图。

第2课时地球上的资源教学过程:2.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

2.2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2.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自然资源。

作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

第3课时地球上的气候教学过程:3.1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讲解气候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3.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作业: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第4课时生物的分类教学过程:4.1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了解生物的分类。

4.2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4.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分类的意义。

作业:绘制生物分类图。

第5课时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5.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2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5.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

作业:调查学校附近的生物与环境。

第6课时生物的适应与进化教学过程:6.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课程(最新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课程(最新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课程(最新完整
版)
第一课:观察天空
教学目标:
- 了解天空中的不同云层和它们的特点
-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空的变化
- 学会使用天气预报工具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云层
- 不同云层的名称和形状
- 云层的运动和变化
2. 观察云层的方法
- 注意云层的颜色和形状
- 记录云层的变化情况
3. 天气预报工具的使用
-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 使用湿度计测量湿度
- 观察风向标和风速计
教学步骤:
1. 导入:与学生一起观察天空,引发学生对云层和天气变化的
兴趣。

2. 介绍云层的名称和形状,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3. 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层,注意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并记录下来。

4. 引导学生观察云层的运动和变化。

5. 引入天气预报工具,告诉学生如何使用温度计、湿度计、风
向标和风速计。

6. 学生使用天气预报工具,测量温度、湿度,并观察风向和风速。

7.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天空变化和天气情况,并与预测进行比较。

拓展活动:
- 观察天气预报并与实际天气进行比较。

- 制作云层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云层。

总结:
在本课中,我们学习了观察天空和天气情况的方法。

通过观察云层的变化和使用天气预报工具,我们可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这些知识对我们生活中的出行和活动安排很有帮助。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8篇)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

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

数据收集与分析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动物行为变化与 环境因素的关系,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阐述动物行为与环境 适应性的关系,理解自然选择对动物 行为的影响。
04
物质变化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 味、状态、密度、硬 度等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 系:如金属导电、塑 料绝缘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酸 碱性等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 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 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 精神。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 重科学事实和证据,注重实验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0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植物的生长过程
01
02
03
种子萌发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条件下开始萌发,长出根 和芽。
幼苗生长
幼苗在阳光、水分和养分 的滋养下,不断生长壮大 。
域,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03
地球与宇宙科学
下册将探讨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等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
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
题。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本册学习,我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 学的基础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如蚂蚁、蜜 蜂、猫等,观察并记录它们的日常行 为,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
绘制动物行为记录表,记录观察日期 、时间、动物种类、行为类型等信息 。
观察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借助放大镜、录音 设备等工具,详细记录动物的行为特 征。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册教科书共分为五个单元,涵盖了自然界的多样性、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能量的转换与传递、地球与宇宙、技术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实验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2.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多样性第1课:多样的生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特征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2.探究:分组观察教室周围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征。

3.交流: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生物特征,讨论生物的多样性。

第2课: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观察教室周围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

3.交流: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现象,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1课: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

2.探究:分组观察教室周围的物质,记录它们的性质。

3.交流: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物质性质,讨论物质的特性。

第2课: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讨论物质的变化,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观察教室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

3.交流:各小组分享观察到的物质变化,讨论物质变化的规律。

第三单元:能量的转换与传递第1课:能量的转换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换。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量转换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通用202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通用2024)
感谢观看
02
动物如何通过行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如迁徙、觅食策略等。
动物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03
动物如何通过行为改变环境,以及环境如何反过来影响动物的
行为。
04
物质变化与性质
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和过程。
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物质在 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如冰融
内容概述
教材内容包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与影的原理、地球与宇宙的探索以及物质 的性质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奥秘,培养科学素 养。
02
植物生长与发育
植物种子萌发过程
01
02
03
04
种子吸水膨胀
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水分条件 下开始吸水,种皮变软,体积
膨胀。
呼吸作用增强
种子吸水后,呼吸作用逐渐增 强,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动物行为特点
多样性、适应性、遗传性、学习性 等。
动物习性观察与实验设计
观察方法
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控制观察 法等。
实验设计
确定观察目标、选择观察对象、制定观 察计划、记录观察结果等。
探究动物行为与环境关系
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01
温度、湿度、光照、食物供应等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动物行为对环境的适应
太阳系行星特点
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 八大行星,各自具有独特的物理 和化学性质,如大小、质量、轨
道等。
宇宙探索历程
从古代天文观测到现代空间探测,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逐渐深入。包 括望远镜观测、航天器探测、登 月计划等里程碑事件,揭示了宇
宙的奥秘。
未来宇宙探索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将继 续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如寻找 外星生命、研究黑洞和暗物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得学习活动,培养她们得好奇心与探究欲,发展她们对科学本质得理解,使她们学会解决问题得探究策略,为她们终身得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含内容分析、主要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册内容由“沉与浮”、“时间得测量”、“热”与“地球得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与浮”:学生从物体得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得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得规律,研究影响沉浮得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得解释:一就是用浮力与重力得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就是从密度得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得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与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得发展史,及对“时间”得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得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得发展对人类生活与发展得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得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得变化”得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得物体得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得现象,探索热量传递得规律,发现物体得导热性能就是不同得,在生活中得应用也就是不同得。

第四单元“地球得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得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得现象与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与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得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与公转)得模式。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得培养就是很有帮助得,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与控制变量得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得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在小学阶段,学生得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得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得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得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与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得科学探究能力。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得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得假设,通过理性得思考与大胆得质疑,来发展学生得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本人就是新接手五年级教学,通过一周得观察与了解,发现学生得基本素质与学习态势较差,这对科学教学得实施有很大得困难,学习也不认真,对科学课堂常规、科学探究能力需进一步完善与强化。

四、主要措施1、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得初始想法,特别就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得想法。

科学概念得构建不就是一步到位得,需要长时间得学习才能达成,在教学过程中,不急于求成,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得认识沿着概念形成得规律发展。

2、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得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让学生在观察与实验得过程中做好记录。

4、学生用准确、恰当得词语描述观察到得事实与现象。

5、学生对观察与实验结果进行整理与加工,形成正确得解释。

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6、地引导学生得科学学习活动。

7、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足够得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得项日,要尽量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得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得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得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进度教学目标1、同种材料构成得物体,改变它得质量与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重点与难点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得物体,改变它得质量与体积,沉浮状态不改教学变。

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得错误概念。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得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就是沉还就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就是下沉得,哪些物体在水中就是上浮得呢,2、把砖块与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得沉浮情况。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就是沉还就是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得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就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得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得前面2行“预测”、3、学生独立完成其她物体得“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得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把我们得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得有哪些,预测不正确得有哪些, 整理自己得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得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得物体在水中得沉浮: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就是沉还就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就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得物体,改变它们得体积大小,在水中得沉浮就是不会发生改变得。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得沉浮与自身得质量与体积都有关。

教学目标1、、不同材料构成得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得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得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得沉浮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控制变量得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得原因。

难点:学习用分析得方法研究影响沉浮得因素。

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得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得物体,在水中得沉浮与它们得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得物体,在水中得沉浮与它们得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就是沉还就是浮。

想一想,物体得沉浮与它得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就是沉还就是浮。

想一想,物体得沉浮与它得轻重有关系吗,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瞧不出它们得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得关系,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就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板书设计: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得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得质量与体积都有关立方体得沉浮控制变量小瓶子得沉浮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3、橡皮泥在水中得沉浮教学目标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得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得形状,使教学目标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得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改变物体排开得水量,物体在水中得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得重要。

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得沉浮(实心):1、导入:有得物体在水中就是沉得,有得物体在水中就是浮得。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得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得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得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得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得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得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就是改变橡皮泥得形状,不能有其她添加物,方法就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得。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得形状,有得沉入水中,有得浮在水面上,这就是什么原因呢,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得水量:铁块在水中就是沉得,钢铁造得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得超大轮船,您认为个怎样做呢,板书设计:3、橡皮泥在水中得沉浮改变物体排开得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船浮在水面上排开得水量很大4、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1、相同重量得橡皮泥,浸入水中得越大越容易浮,它得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得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相同重量得橡皮泥,浸入水中得越大越容易浮,它得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难点: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得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得体积。

教学过程一、橡皮泥小船制作比赛:1、谈话导入:2、集体制订比赛规则:用同体积得同种品牌橡皮泥,不准有其她得添加物,比谁制造得小船装载量大。

时间限制在10分钟内。

3、学生分小组制作,教师提醒要考虑装载物以及船得稳定性。

并控制时间。

4、测试:哪艘船装载得货物多。

5、让几个装载量比较大得小组上台介绍经验。

二、船得发展史与展览会:1、阅读教材11面内容,教师随机介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得顺序):木筏、独木舟、明轮、帆船、气垫船、远洋货船、现代客轮、航空母舰。

2、学生补充介绍自己收集得关于船得知识,要求精要。

3、学生出示各类船得模型,集体观瞧。

三、造个性船:1、学生说说了解了船得发展、观瞧了各种船模型后得体会。

2、讨论如何制造自己喜欢得个性船,重点讨论:我想造什么样得小船,我希望它有什么特点,造这艘小船需要什么材料,3、出示《我得造船计划》,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个性船得制作。

5、浮力教学目标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得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得大小。

2、物教学目标体浸入水中得体积越大,受到得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得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得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得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得存在,可教学重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得大小。

、难点难点:运用浮力与重力得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得沉浮。

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得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得描述性定义:把小船与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与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得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得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得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得浮力与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得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得浮力等于它受到得重力,且方向相反。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得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得浮力有变化吗,就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得泡沫塑料块受到得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得情况,演示规范得测量方法,讲解注意得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得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瞧教科书第13页得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得道理。

3、分析拉力、浮力与排开得水量之间得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得体积(排开得水量)越大,物体受到得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得浮力:自重6、下沉得物体会受到水得浮力吗1、下沉得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得作用~可以感受到浮力得存在~教学目标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得大小。

2、下沉得物体浸入水中得体积越大~受到得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得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教学重难点重点: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得大小。

难点: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得浮力大小。

教学过程一、下沉得物体就是否受到水得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得物体会受到水得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得物体会受到水得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二、测量下沉得物体受到得浮力大小: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得体积越大,受到得浮力也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