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研究

合集下载

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中的童话策略研究

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中的童话策略研究
英国 1 9世 纪女 性文 学 创作 中的童话 策略 研 究
◎杨巧南
( 宁夏 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 宁夏 银 川 7 5 0 0 2 1 )



女性文学创作与童话
英国女性文 学创作兴起于 1 8世纪 ,到 了 1 9世 纪涌现 出一批优 秀的女性小说 家 ,女性文学 开始受 到广泛关注。简 ・ 奥斯丁 , 夏洛蒂 ・ 勃 朗特 、 艾米 莉・ 勃 朗特 、 安妮 ・ 勃 朗特 三姐妹 , 玛丽 ・ 雪莱等 女性作家及 其作 品被逐步认 可 ,这些女 性作家通过 其作 品显著 地拓展女性主体意 识 ,给女性 以智力和 性格 魅力上 的肯定和赞扬 ,同时传达 出确立女性独 立的人格 呼 声。 与此 同时, 在很 多作 品中, 女性作为儿童最早最 亲 密的启蒙者 , 也逐 渐成 为童话故事 的传播者 。童话作 为一个独 立的门类 ,在 当时正逐渐地进 入人们 的视 野, 也 被巧妙地镶嵌 在女性作 家的内心世界 , 并在 其 相应的文学作 品中得 以完整地诠释 。基于此 , 本文针 对英 国 1 9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中的童话策略进行了较
■本 文为 宁夏 大学 科学研 究基 金 资助重 点项 目研 究成 果 之一 , 项 目批准 编号 为 S K 1 2 0 5 。
1 8 9

4 5
( 四) 幽 默 语 言 的 童话 策 略
童话的重述 与传播是动态 的, 是 多重 性的。“ 女 性颠覆 父权 制象征秩 序的策 略不在 于重新 造语 言 ,
童话作 为文学作 品的一个特殊 门类 ,往往是源 于生活 而高于生 活的。在童话 的世界里 , 人 们感 受到 的是无比的新奇 、 刺激甚至是惊 险 , 这 些元素在现 实 生活中是无法体验到 的。童话在传播 和重述 的过程

基于“阅读”的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述论

基于“阅读”的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述论

基于“阅读”的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述论
金琼
【期刊名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3(45)1
【摘要】长期以来,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备受中外学者关注与重视,相关成果林林总总,似难再出新意。

不过,从“阅读”角度考察英国女性小说家的阅读之于小说兴起、小说创作、小说批评的影响等,却不失为一条拓新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的有效路径。

虽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且零散而不成体系,但是对之进行较详尽的调查、梳理与述论,无疑可以从视角与方法上为国内的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乃至整个外国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页数】12页(P1-12)
【作者】金琼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女性和移民身份对国际女性移民创业的影响——基于英国剑桥市区的实证研究
2.后现代语境下英国女性主义小说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
3.英国文化研究视野下的"阅读浪漫小说"解读
4.18-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女性道德标准研究
5.英国女性哥特小说研究——以《呼啸山庄》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

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

1847年:《简· 爱》Jane Eyre
(The masterpiece)
1849年:《雪莉》Shirley 1853年:《维莱特》Villette 1857年:《教师》The Professor
Charlotte Bronte
The main character
Jane Eyre
Jane Eyre ranks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perennially popular works of English fiction. Although the poor but plucky heroine is outwardly of plain appearance, she possesses an indomitable spirit, a sharp wit and great courage. She is forced to battle against the exigencies of a cruel guardian, a harsh employer and a rigid social order. All of which circumscribe her life and position when she becomes governess to the daughter of the mysterious, sardonic and attractive Mr. Rochester.
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 曼斯菲尔德庄园 爱玛 诺桑觉寺 劝导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是她自己最喜爱也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 被英国小说家毛姆称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原名《初次印象》(First Impressions),于1797年以书信体形式写 成,1809年奥斯丁进行了彻底改写,于 1813年发表。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达西 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 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小说情节 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清新流畅,充满 机智。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研究现状综述(上篇)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研究现状综述(上篇)

英国⼥作家伍尔芙研究现状综述(上篇)六研究现状综述1.国内研究状况:通观上述的研究资料可以看到,国内对伍尔芙的研究⼩说的叙事结构与⼿法研究占了主流,超过现有资料的2/3,这其中包括了意识流、⼥权主义视⾓、内⼼独⽩与诗化结构、双性同体等的研究。

且对具体作品如《达罗威夫⼈》《到灯塔去》《墙上的斑点》《海浪》《岁⽉》《⿊夜与⽩天》的单篇的解读⼤约占据了⼩说研究的1/3,现有研究资料的1/5。

散⽂随笔⽅⾯的研究集中在⼥权主义视⾓和对《⼀间⾃⼰的屋⼦》上⾯,占据了现有研究资料的1/5。

如果把这些研究做⼀个笼统的归类的话,主要的可以分为两⼤类:⼀类是总体的评论,包括对伍尔芙的创作思想、⽂学主张以及她的⽣活对创作的影响等⽅⾯的研究;另⼀类是针对作品⽽作的评论,包括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技巧等发⾯。

这两类的具体情况如下——A.总体的研究:涉及到伍尔芙的创作思想和⽂学主张的时候,很多评论都谈到⼥性主义,甚⾄是⼥权主义的主张。

它们认为伍尔芙“揭⽰了⽗权制社会男⼥性别⾓⾊⼆元等级对⽴的现状,提出了颠覆⼆元对⽴等级模式的设想”,认为她挑战了菲勒斯·逻各斯中⼼主义,提出了⼥性必须建⽴⼀个⾃⾜开放的世界,让⾃⼰成为⾃由的独⽴体的观点;并且为了协调两性的对⽴,伍尔芙提出了雌雄同体的解决⽅法——“传统的‘爱德华时代的⼯具’是为男性需要服务的,⼥性必须使⽤‘两性合⼀’的语⾔,进⾏⼀场‘思想的战⽃’来打破传统”;这些观点是⾄今仍有重⼤价值和影响⼒的观点主张。

同时,有的评论也提到伍尔夫对男权主义的批判是与她对军国主义战争的控诉紧密联系在⼀起的,认为她从性别⾓度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学是⼀个整体”也是伍尔芙⼀个对后世创作影响很⼤的理论。

正如《伍尔夫“⽂学是⼀个整体”的含义》(张慧仁)所说:“ 伍尔夫的‘整体’观是⽂学理论的重⼤发现。

她认为⽂学是⼀个发展的过程 ,⽽⽂学之所以发展 ,是因为创作是多种因素的结合体。

这些因素包括客体 (⽣活 )、受体 (读者 )、⽂体 (形式 )、主体 (作家 )等四个因素 ,四者之间相互影响 ,推动⽂学向前发展 ,形成不同时代的⽂学特征和风格。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随着19世纪的到来,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时期。

19世纪女性文学的诞生标志着女性主体意识的兴起和发展。

在这一时期,英国女性作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意识形态、政治和历史观念,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女性反抗传统、追求自由的精神。

在此背景下,研究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19世纪初,英国女性作家的创作领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但是在社会纷争的背景下女性作家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一时期,女性作家开始探索女性角色的文学表达形式,对女性地位和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表现了女性在不同阶层和不同性格下的经历和感受。

比如,珍·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主角既有品格高贵、坚贞不屈的伊丽莎白·班纳特,也有温柔善良、容易被欺骗的简·奥斯汀。

这些女性主角以其独立自主、反对旧传统的性格塑造,表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寻求自我、反养成思维的勇气。

20世纪初,女权主义运动也是女性主体意识兴起的重要背景。

女权主义运动要求女性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获得平等地位和权利。

在这一背景下,19世纪后期的女性作家开始探索女性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追求。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和伊莎贝拉·伯德《Charlotte Bronte》中都描绘了不同背景下的女性们怀揣自我理想,最终达成个人解放的感人历程。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女性作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成功塑造了一批独立自主、自信、坚强的女性形象,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同时,女性作家为女性主体意识的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总之,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对于理解当时的文学环境和女性意识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将19世纪女性作家的生命和作品重视起来,也能为当代女性提供积累思考,挖掘个人潜能的启示和帮助。

19世纪英美女性作家的比较分析

19世纪英美女性作家的比较分析

19世纪英美女性作家的比较分析——以《飘》和《简·爱》为例《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简·爱从令人讨厌的学校毕业,在罗切斯特先生的庄园找了份家教的工作,负责教育罗切斯特先生的女儿,在此过程中两人擦出爱的火花,但在两人结婚当天,意外得知罗切斯特先生的前一位夫人并没有死,而是疯了,并且正关在庄园里,于是简爱离开庄园,并碰到自己的表哥表妹,正当简爱犹豫是否与表哥一起离开英国做传教士的妻子时,罗切斯特的庄园由于疯妻纵火毁于一旦,他本人也受伤致盲,心灵有所感应的简爱赶回庄园,两人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性格刚强、才华出众,她的灵魂塑造了简·爱,发出了女性独立自尊的呼声,百年以来感动了世界各地无数女性的心。

她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牧师家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

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

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

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利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

一个完美的女性艺术世界---浅评英国19世纪三位女小说家

一个完美的女性艺术世界---浅评英国19世纪三位女小说家

浅评英国19世纪三位女小说家摘要:19世纪,英国文坛曾经崛起过一个女性作家群。

其中简·奥斯丁,夏洛特·勃朗特。

艾米莉·勃朗特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共创了一个完美的女性文学世界。

关键词:英国女性文学;简·奥斯丁;夏落特·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Abstract:In the 19th century ,women novelists began to appear in English literature. Among them ,some remaketable women novelist,Jane Austen ,Charlotte Bronte, Emily Bronte created a perfect world of women literature with their own special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England women literature,Jane Austen ,Charlotte Bronte Emily Bronte19世纪,英国文坛曾崛起过一个女性作家群,一大批璀璨的名字不容置疑地证明着女性的创造力。

众多的批评,包括女权主义批评,纷纷论证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缘故,评说了女作家们各自的成就以及他们崛起在文学妇女传统中的意义。

在19世纪英国女作家中,最为出色的当数简·奥斯丁、夏洛特·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

由于她们不同的心理素质,由于他们面对文学、面对世界的三种各异的姿态,这三位女小说家为女性文学提供了三种不同的风格,不同个性的写作特征。

她们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时代氛围中,作为群体,她们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女性世界。

ー:现实主义的简·奥斯丁用“现实主义”一词来描述简·奥斯丁的创作,并不打算去追溯所谓“狄更斯-派小说家”的现实主义渊源,而是从女性写作的角度来看奥斯丁。

从觉醒到回归的渐进——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幽

从觉醒到回归的渐进——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幽

志了妇女 文学 时期 的到来 。l第一 次让 小说 中 的 ”9
女 性形 象成 为真 正 意义 上 的主 角 , 已然 在作 品 中
传 达 出初 步 的女 性 主体 意 识 , 国女 作 家 中 当属 英 简 ・ 斯汀 。奥斯 汀 的女性意 识表现 在她 的小说 奥
将 长期处 于边 缘 和 失势 地 位 的女 性 推 上 了前 台 , 并 以敏锐 的女 性 视 角观 照 女性 命 运 , 露 出清 醒 表 的女性 意识 。几乎 所有 的奥斯 汀 的小说 都是 围绕 1 世 纪末 到 1 世 纪初 英 国外省 乡 间 中产 阶级 圈 8 9
说创作是当时妇女“ 唯一的她们对其贡献可以与 男人 相 匹敌 的文 学 形 式 ”3。那 么 , 否 有 一 种 r ] 是
“ 性 意识 ” 穿 渗 透 在 当 时 的妇 女 写 作 中 呢? 女 贯
S J 卡普兰 曾这样 竭力说 明“ .. 女性 意识” : 当我 用这个 术语 时, 希望读 者 知 道我 我 是 以相 当特殊 和狭 隘的方式运 用它。它不是
一 一
1 世纪英国女性小说 中的女性意识探幽 9


( 扬州大学 外 国语学 院, 江苏 扬州 2 50 ) 2 0 9

要 :1 世 纪, 9 以简 ・ 奥斯 汀为首的英国女作家群为建立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传统做 出了卓越的贡献。
她 们 专 注于 书写女 性 独特 的 感 觉和 经验 世 界 , 达她们 的 意 志和 愿望 , 品 中彰显 出渐 次成 熟 的女 性意 识 。 表 作 关 键词 :女 性 意识 ;女 性 文 学传 统 ;女性 视 角 ;伊 莱 恩 ・肖 瓦 尔特 ; 弗 吉尼 亚 ・ 尔夫 伍 中 图分 类 号 :I16 4 0 .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o —7 3 (O O O 一O 6 ~ O O 7 O O 2 1 )4 O 6 6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概述在19世纪的英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文学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观念和期望,并反映了女性在家庭、婚姻和社会角色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限制。

本文将对几位代表性的19世纪英国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简·奥斯汀(Jane Austen)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简·奥斯汀是19世纪英国文学中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通过自己的作品描绘了许多普通而又独立思考的女性形象。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班内特便是一个典型代表,她聪明机智、坚持自我,展现出强大的社交能力和追求真爱的勇气。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乔治·艾略特是另一个以刻画复杂而真实的女性人物而闻名于世的作家。

在她的长篇小说《米德尔马契特》中,多洛雷斯·布鲁克是一个坚强、独立并且有着远见的女性形象,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社会观念束缚。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显著而影响深远的女性形象。

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厄仑是一个情感丰富、冲动又野心勃勃的角色。

她代表了许多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并展示了社会对女性自主权和爱情选择上的限制。

结论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各具特色,无论是奥斯汀塑造的聪明活泼还是艾略特描绘的坚定果敢,都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女性面对家庭、婚姻与社会压力时所呈现出来的复杂和多样化特质。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与探究,我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19世纪的英国社会和女性地位的演变。

注: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

《傲慢与偏见》女性角色研究

《傲慢与偏见》女性角色研究

钢要: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大都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傲慢与偏见》主要围绕几对年轻人不同的爱情和婚姻展开。

小说结局是以爱情打破了傲慢与偏见的僵局,在结婚祝福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文试图通过小说中描写的几桩婚姻,分析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并探究奥斯丁婚姻观的现实意义。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具有女性觉醒意识的代表作,作品描述了18-19 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日常生活,体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柔弱气质、他者角色和依附地位;再现了当时中产阶级女性的从属生活以及简·奥斯汀希望女性发展双性气质,形成双性化人格,建立双重性别角色,获得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女性觉醒意识。

一、引言简·奥斯丁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她一生共创作了六部作品和三个未完成的故事片段,其作品大都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也是如此。

作者通过小说中五桩不同的婚姻,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婚姻问题,对当今的女性择偶和婚姻价值取向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二、《傲慢与偏见》概况《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作品,作者用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幽默诙谐的笔调,描写了班纳特先生的五位待嫁女儿对待婚姻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中女性对于婚姻的不同态度。

文学作品中主题的客观显示性是通过作家的主观性表现出来的。

每位作家都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他所处的阶级出发,通过他的性格和见识来体验、描写并表现这个世界。

所以,通过班纳特夫妇、莉迪亚与威克姆、柯斯林与夏洛蒂、简与宾利、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爱情故事,不难看到种种婚姻因素如门当户对、财富状况等充斥在作品中,并且捕捉到简·奥斯丁在其中的婚姻态度。

三、《傲慢与偏见》中五种不同的婚姻观(一)班纳特夫妇:盲目的婚姻。

从作者的描绘我们也可以看出班纳特夫妇二人的性格、爱好甚至思想差距之大。

透视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写作困境--以《夏洛蒂·勃朗特传》为例

透视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写作困境--以《夏洛蒂·勃朗特传》为例

2016年6月号上圆园身上出现,词义引申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正反两义集中到同一个字上了。

古语说“周而复始,得其环中”,我们暂时借用这句话将这种引申类型成为“环型引申”,其过程叫“环型过程”。

《尔雅》:“徂,存也;徂,往也;徂,死也。

”存、往、死,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乱”的常用义是无序、混乱,但也含“有序”的意思,《尔雅》:“乱,治也。

”郭注引《论语》“予有乱臣十人”为证。

《尔雅》又有:“乱,养也。

”养,强调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如养病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俗语又有“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说法,表明养是需要长时间的。

乱的意义:混乱无序、调养、治(有序),这恰恰是“亂”的隐喻象征义的一个周期。

再比方“如”字,这个字的意思很多,有些义项表面看来似乎毫无联系,但是我们一旦抓住“如”的隐喻象征义,即可执简驭繁。

如,本义是女子在一盆水里照见自己的形象,这个过程可以引申出很多意思:形象进入水中,这个过程即“前往”,《春秋》说“如齐逆女”,就是说到齐国迎接新娘;进入水中的形象和本人是一致的,所以如有“像”的意思。

《尔雅》说:“如,谋也;如,往也;茹,度也;啜,茹也。

”谋、度,也是从照镜子这个场景里引申出来的意思。

我们查《故训汇纂》,如的意思还有:从也;行也;自我而往也;若也;此也;似也;当也;宜也;比也;奈也;将辞;与也;与而音义同;等等义。

也可以表示“不如”,《公羊传·隐公元年》“如勿与之而矣”何休注:“即不如,齐人语也。

”《左传·憙公二十二年》“则如勿伤”杜预注:“如,犹不如,古人之语然,犹似敢即不敢。

”从“如”的引申我们可以看出,在由物象组成的汉字场景里,可以展开周而复始的环型引申,引申的最后,意思竟然和最初的意思相反。

这样的例子在汉语里其实还真不少。

对此吴永坤《论反训》说:“我们的民族是个思辨的民族,辩证法思想资料的丰富就说明了这一点。

《易》有穷通之论,《老子》有祸福倚伏之说,《汉书·艺文志》有相反想成的思想,这些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智慧火花的闪耀。

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

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

解读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 19世纪英国文学尤其是女性小说领域发展迅速,涌现出了大批的女性作家和文学作品,其中简·奥斯丁、盖斯凯尔和乔治·艾略特等人最具代表性。

她们的作品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对此,本文分析了这一时期小说繁荣的背景,并从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高涨、退潮三个领域,梳理了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女性意识觉醒高涨与退潮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关于女性文学的定义,文学界对其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总的来说,目前对女性文学的定义具有一致认可的是:女性文学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女性文学是指以女性为主角的文学及其作品,如理查逊的《帕梅拉》等。

而狭义上的女性文学主要是从女性视角出发来显现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

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主要是作家站在女性立场上对女性的认知,如女性的独立、自尊自爱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和抗争等,并试图体现女性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视。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迅速崛起,产生了许多颇有影响的女性小说家。

如简·奥斯丁被誉为“散文化的莎士比亚”,乔治·艾略特被称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家”之一等。

后来,学术界把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时代称作“女性小说家的时代”。

对此,本文以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为研究视野,通过分析19世纪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梳理出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演变历程。

一小说繁荣的背景19世纪的英国是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英国社会妇女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和改观。

文学领域的广大女性开始写出属于她们自己的文学,开始了对自由、平等、独立的追求。

1792年,作家沃斯通克拉夫特出版了一部名为《为女权辩护》的小说,在文中,她强调男女平等,呼吁社会要更多地关注女性,并给予女性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这种呼吁得到了众多女性的共鸣。

1854年和1855年,著名女小说家卡洛琳·诺顿夫人先后出版了《19世纪英国妇女法》和《一份给女王的信》,这两部小说具有共性,即抗议男性在家庭中比女性享有更多的特权和待遇。

文学家简奥斯汀是谁

文学家简奥斯汀是谁

文学家简奥斯汀是谁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细微观察力入手,在她的六部小说相继出版后,简奥斯汀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女性作者之一,开辟了一个时代。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文学家简奥斯汀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学家简奥斯汀的简介简·奥斯汀(英语: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19世纪英国小说家,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其最著名的作品是《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

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她在后期著名作品有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

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

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丁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丁这个真名。

2017年起将取代生物学家达尔文,成为10英镑新钞的肖像人物。

简奥斯汀的生平简介简奥斯汀出生于1775年,逝于1817年,享年42岁。

她的家庭社会地位较高,她的父亲是当地的教区长,担任这个位置将近四十年,博学多才,气质儒雅。

而简奥斯汀的母亲出生富裕,并且文学修养很高,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的简奥斯汀本身虽然没有去过正规的学校,但是她的文学素养是很高的。

家中富裕的经济条件和文雅的读书环境,再加上她自身对文学的热爱,养成了她写作的兴趣。

在她十三四岁的时候,她就表现出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在1800年,她的父亲退休,全家搬到了巴思。

完全陌生的环境,金钱为上的社会氛围,再加上细腻敏感的心性导致简奥斯汀在这个地方患上了忧郁症。

后来,她独有的气质吸引了当地一名能继承大笔财产的青年的喜爱,并向简奥斯汀求婚。

简奥斯汀并不喜欢这位青年,所以拒绝了。

在她的父亲死后,她们一家再次搬迁来到了南安普敦和乔登。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研究19世纪是英国文学史上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女性主体意识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强化。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就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形成在19世纪初期,英国社会是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

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要比男性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的文学创作很难得到认同和重视。

然而,一些先驱者们开始尝试突破这种困境。

弗兰西斯·伯纳特是19世纪早期最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在自己的小说《珍妮·艾尔斯林》中塑造了一位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为后来的女性文学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中期,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时期,女性开始了社会和政治权利的争取。

这一运动鼓舞了女性,使她们更加勇敢和自信,这一点也体现在了她们的文学作品中。

查尔蒂·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就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们的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从温柔善良的女子到坚定不移的斗士。

她们的作品中主人公女性往往面临着社会的压迫和对女性的限制,但是她们并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和自由。

二、女性主体意识的强化19世纪后期,女性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女性作家们开始将自己的文学作品与政治运动联系起来,使其具有了更强的女性主体意识。

乔治·艾略特就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的小说《弗洛伊·瓦尔甘》中塑造了一位非常勇敢和坚定的女性形象。

这位女主人公在面对村庄的歧视和排挤时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此外,她的小说还探讨了许多关于性别、阶级和种族等问题,说明了女性的自主权和自由意志。

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也反映在了文学创作技巧上。

女性作家们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投入到小说中,创造出更加真实、生动、丰富和深入的人物形象。

三、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的意义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对英国文学史和女性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浅析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浅析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本文通过对简·奥斯汀以及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的分析,试图分析女性作家本人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并探讨了这些观点的现实意义。

标签:女性作家;爱情;婚姻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女性文学作家,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的情感和细致的描写,向世界宣告着她们自己的思想。

她们的作品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她们的思想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其中,许多的女性文学作品都表达了女性作者本人对婚姻与爱情的态度和看法。

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说:“爱情这个简单字眼,对男女实际上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

女人对爱情的理解是十分清楚的:这不仅是奉献.而且是整个身心的奉献,毫无保留地、不顾一切地。

她的爱所具有的这种无条件使爱成为信仰,她唯一拥有的信仰。

”正是女性对爱情的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使女性文学在文学史中对婚姻更有独特的见解,对英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部女性作品中看到其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和态度。

一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与《爱玛》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与《爱玛》中的小说情节与人物行为都萦绕在婚姻这一中心议题。

中国爱情文学的女性多是扮演救助者的角色,或用金钱,或用武力,帮助才高八斗而手无缚鸡之力的男性获取荣华富贵;而西方爱情文学中的女性多走一条灰姑娘的道路,为英俊、勇敢的王子救助而获得幸福。

小说展示了在当时社会,婚姻并非意味着男女间无法控制的热情,而是双方与社会间的契约产物。

无论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简和伊丽莎白还是《爱玛》中的女主人公爱玛都全然融入其社会现实,依循社会规则。

由于明白婚姻关系可提供阶级提升与经济改善的机会,选择时财力与社会地位就成为决定结婚对象的相关条件。

为了达成结婚的目的,女性擅于把自己转化成商品,展示其外貌与才艺,利用其女性特质来赢得婚姻伴侣。

作品中的物质环境是塑造女性婚姻意识的决定因素。

4第四节-19世纪英国女作家

4第四节-19世纪英国女作家
夏洛蒂比起前辈女小说家更进了一步,她十分关心妇 女问题,但认为妇女的出路不在于结婚。
妇女出路:经济独立
夏洛蒂认为妇女的出路在于寻求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经 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她在小说和书信里都一再坚持这 种观念,即有自尊心的贫穷而无姿色的妇女,应当面 向劳动市场,而不该在拥挤的婚姻市场里降低自己的 人格。她在书信中谈道:“没有财产的姑娘,应当养 成这样做的习惯”。“如果她们嫁给穷人,那就应该 有能够帮助她们的伴侣的可能”“如果所有的父母亲 都这样想,他们就不会以图谋金钱的婚姻打算来教养 女儿了,因而妇女们将不会象现代行时的那样可怜地 降低自己的身价了”(《勃朗特姐妹研究》)
不漂亮的女主人公
简·爱和传统的女主人公不同,作者有意把她 写成一个形貌矮小难看的女子。她曾对妹妹 说:“我要塑造一个女主人公给你们看,她 象我一样矮小难看,可是她会象你们的任何 一个女主人公那样令人感兴趣。”(《勃朗 特姐妹研究》)。
壁炉的火
简·爱的魅力在于个性的力量,善于思考,始 终捍卫人格的独立,敢于表达自己强烈的爱 憎。
小说以火代表激情,以水代表节制。开端壁 炉的火隐喻黑暗中的激情与光明。
妇女解放的发展
从妇女解放的角度看,《简.爱》标志着妇女解放的 新发展。
18世纪末的妇女作家通过写小说来表现妇女的权利, 因而她们的小说没有更多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精神追 求。奥斯丁的小说前进了一步,她通过恋爱、婚姻来 谋求妇女的自由和追求,因而她的小说表现的男女平 等就是要缔结一门相互尊重的幸福婚姻。
再没有迟来的光照耀我的天字, 再没有第二个黎明为我发光, 我一生的幸福都是你的生命给予, 我一生的幸福啊,都已和你合葬。
我禁止我青春的灵魂对你渴望, 我抑制无用的激情进发的泪滴, 我严拒我对你坟墓的如火的向往—— 那个墓啊,比我自己的更属于自己。

浅析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创作发展

浅析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创作发展

学积极主动地挖掘女性柔弱外表
之下的价值内核9向大众宣传女性
在不同社

9
者与不同性、社地
女性 精神层面交流,并
利用文学动

女性价值的
9通
、、
的女性 来

女性在社
H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繁荣
的时代背景分析
19 有
生了 30 女作,她
大 表 女性 、积极 取
女性 、 文学
女性同
女性地 9
9


女性 的
9
女性作为 社会的 物,情
=
社会的格
=社会角


=
自的一
5她

的家庭生活
自的,


5
女性作家一
自己的一


己的秘境5 与情感
是 与
的《理 、
的、

=是

巴顿》、乔治略
的德马契弗 河上的
磨坊》……她们都以笔为刃、以书
作刀,为争取女性权益、求两性
平等而振臂高呼5
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从创造 的角 象为观构建了当
环境看9 具备 前列的经
济、政、文化 9各行各业迅速
发 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生产力
女性的造供 实的物质
基础9众妇女走岀家庭的束缚9
逐步参社
参社
生产工作 动9女性获得了更多的
实践经验9
识9优化 、
水平9增
野9锻炼了意
9 女性 体的品
现岀

、 、 的优
着产
的 起9 产 来谋生9
女性不 有很多空闲
时间9方便阅
的歧视

英国19世纪家庭女教师小说研究综述

英国19世纪家庭女教师小说研究综述

英国19世纪家庭女教师小说研究综述作者:高艳丽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1期[摘要]文章简单梳理了英国19世纪家庭女教师小说出现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分析该类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发现国内对该类小说的研究较多集中于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出国内对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女教师小说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及其研究的社会现实意义。

[关键词]家庭女教师小说边缘群体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068-02一、家庭女教师小说起源18世纪到19世纪的英国社会为那些没有财产但受过教育的下层中产阶级的妇女提供的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很小,其中很盛行的职业便是家庭女教师。

家庭女教师作为一份正式的职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在1840到1860年间达到的高峰时期。

据统计,1851年英国大约有25000名家庭女教师。

[1]当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妇女谋求家庭女教师工作岗位的同时使得这一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曾出现800多人竞争一份家庭教师工作的场面。

[2]然而,这一职业火爆的背后却是从事该职业的女性的尴尬处境。

家庭女教师的社会地位是边缘化的,在进入主雇家庭后,她们常常处在“主人”和“奴仆”之间的被动位置,不仅需要有非凡的才识还需要“巨大的耐心、自制力和无休无止的体力”[3]。

她受雇于上层家庭,充当女佣人的角色,传授礼仪、道德准则以及技能知识给孩子们。

由于她受过相对较高的教育和其出身地位,她们也很难融入仆人群体。

女教师的工作年限一般很短,报酬极低,她们始终悬在贫困线的边缘。

[4]雇主们偏好在25岁左右的女教师,由于女教师市场始终供大于求,许多人在不到40岁时就不得不离开岗位另谋生路。

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女教师长期被夹在底层社会和中产阶级家庭的枷锁中。

孤独成了她们生活中最大的问题,因而到穷困潦倒的老年,很多曾受聘担任家庭女教师的人最终住进了精神病院:[5]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精神压抑和缺乏与社会的正常交流而导致精神失常,另一方面是由于这是当时最便宜的租住房。

英国19世纪女小说家的恋爱婚姻观

英国19世纪女小说家的恋爱婚姻观

英国19世纪女小说家的恋爱婚姻观
廖洪中
【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34)006
【摘要】英国19世纪涌现出了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们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不少不朽之作.其中那些女作家尤其突出.她们的一系列爱情故事小说表达了她们对恋爱婚姻的理解和解释.她们一致认为:幸福美满的恋爱婚姻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的.同时,她们也有完全不同的观念.简·奥斯丁揭露了门当户对恋爱婚姻观;夏洛蒂·布朗特认为男女在爱情上是平等的;爱米莉·布朗特则把爱情写成矛盾的漩涡,更有人不慎失足于其中;而乔治·爱略特强调女性要循规蹈矩,甘于平凡.她们充分表达了19世纪女作家的形形色色的恋爱婚姻观.
【总页数】5页(P107-111)
【作者】廖洪中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江西,南昌,3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浅析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 [J], 袁红艳
2.一个完整的女性艺术世界--评英国19世纪三位女小说家 [J], 李葆茹;王静妍
3.苗族恋爱婚姻习俗视野中的大学生恋爱婚姻观教育 [J], 杨涛
4.一个完整的女性艺术世界--评英国19世纪三位女小说家 [J], 李葆茹;王静妍
5.论英国19世纪女性小说家创作的道德关怀 [J], 金万锋;李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研究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研究
《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是与绍兴文理学院的合作项目,2009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成果,是一部旨在较全面、较系统地研究19世纪英国女作家的著作。

重点介绍了19世纪文坛以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爱略特为主要代表的一流女
作家,及玛丽雪莱、盖斯凯尔夫人等一大批女作家的作品。

研究了女性作家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展示女性意识得以凸现并逐渐发展演进的过程。

书名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页数249页
开本16
品牌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王琼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9787539648545
目录
1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2图书目录
1基本介绍
编辑
内容简介
《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是一部关于外国文学理论的专著,旨在较全面、较系统地介绍对于19世纪英国女作家小说创作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19世纪英国女性小说研究》分为十章,以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创作繁荣为背景,侧重介绍了以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乔治·爱略特、玛丽·雪莱、盖斯凯尔夫人等一大批女作家及其作品。

作者论述全面,条理分明,观点鲜明,层次清晰,可以凸显19世纪这个特定历史时期英国女性文学的创作趋向和规律。

作者简介
王琼,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领域为欧美文学和英国女性作家。

主讲《外闺文学史》《欧美女性作家作品研究》等专业课程,参与编写《欧美现代文学史》等教材,主持了浙汀省两项省级课题,在一级刊物和多家核心刊物发表《论乔治·爱略特的心理分析艺术》《19世纪前英国女性创作述评》《从塞普蒂默斯透视伍尔夫》《论乔治·爱略特早期创作中的道德探索》《论杜拉斯创作中的重复叙述》等多篇论文。

2图书目录
编辑
前言
第一章19世纪前英国女性创作
一、早期英国女性创作
二、“不安分”的三女性
三、伯尼和其他女作家
第二章19世纪的英国与女性创作的辉煌
一、英国政治与文学思潮
二、女性小说的辉煌
三、女性意识的萌芽
第三章简·奥斯丁
一、二寸象牙上的辉煌
二、独立人格和自我成长
三、经济婚姻
四、小说技巧的现代性
第四章玛丽·雪莱
一、怪物化的男权自我
二、怪物的性别隐喻
第五章伊丽莎白·盖斯凯尔
一、创作概况
二、边缘女性形象
第六章勃朗特姐妹
第一节夏洛蒂·勃朗特
一、矛盾的女性意识
二、自我审视和成长
三、出走和回归
第二节艾米莉·勃朗特
一、诗歌:死亡与永恒
二、《呼啸山庄》的叙述方式
三、凯瑟琳的疯狂和死亡
第三节安妮·勃朗特
一、《艾格尼丝·格雷》
二、《女房客》
第七章乔治·爱略特
一、生活和创作
二、文本中的女性
三、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心理分析第八章玛丽·伊丽莎白·布雷登
一、犯罪的家庭天使
二、真正的秘密
第九章19世纪其他女作家
一、玛利亚·艾奇沃思
二、简·伯特
三、苏珊·费丽尔
四、弗朗西斯·特罗洛普
五、卡罗琳·克里弗
六、卡罗琳·诺顿夫人
七、亨利·伍德夫人
八、伊丽莎·林顿
九、玛格丽特·奥利芬特
十、夏洛蒂·扬
十一、安妮·里奇
十二、萝达·布劳顿
十三、汉弗莱·沃德夫人
十四、哈里森夫人
十五、奥利弗·施莱娜夫人
十六、玛丽·考雷利
十七、玛丽·柯勒律治
十八、奥利弗·霍布斯
十九、贝阿特丽丝·哈瑞顿
二十、艾瑟尔·丽莲·伏尼契
第十章文学与妇女:女性主义批评
一、社会背景与理论奠基
二、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附录一:参考书目
附录二:作家作品中英文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