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
高中语文成语授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成语教学授课年级:高中年级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和用法。
- 掌握成语的归类方法。
- 熟记一定数量的成语。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归类和记忆方法。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多义性和易混淆性。
2. 成语的运用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成语故事书籍。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成语“画龙点睛”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画龙点睛”的理解。
3. 教师总结:成语是汉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二、成语讲解1. 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如“画龙点睛”、“杯弓蛇影”、“掩耳盗铃”等,进行详细讲解。
- 解释成语的含义、来源和用法。
- 结合具体例子,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2. 学生跟读成语,并尝试用成语造句。
三、成语归类1. 教师引导学生将成语按照意义进行归类,如描写自然景象、描写人物品质、描写行为动作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成语归类任务。
四、成语记忆方法1. 教师介绍几种成语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法、故事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
2. 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记忆成语。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成语,并进行自我检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检查学生对成语的记忆情况,随机提问。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的经历。
二、成语运用练习1. 教师提供一些句子,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填空。
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点评。
三、成语故事分享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成语故事进行分享。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构成3. 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4. 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及辨析5. 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
2. 难点: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成语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考查形式和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高学生的成语辨析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构成,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错误用法及辨析,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5.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故事:介绍一些成语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底蕴。
2.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和反应能力。
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一些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运用,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语境中正确使用成语。
七、高考成语真题解析2. 解析高考成语真题中的错误用法,让学生了解高考成语考查的难点。
3. 指导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真题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八、成语辨析练习1. 设计成语辨析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成语辨析能力。
2. 分析练习题的答案,讲解成语错误用法的原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高中成语课堂讲解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一教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
2. 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多义性及语境理解。
2. 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成语卡片、相关案例。
2.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所涉及的成语,了解其含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起源及在我国文化中的地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成语?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二、新课讲解1. 教师展示成语卡片,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
- 成语举例: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杯弓蛇影等。
- 讲解成语的来源:古代寓言、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 讲解成语的含义: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需要根据语境理解。
- 讲解成语的用法: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注意避免望文生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成语的运用。
- 案例一:小明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他却认为自己“运气不好”。
- 案例二:小红总是喜欢“画蛇添足”,结果把事情搞得更糟。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成语填空题。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及其用法。
2. 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成语的正确运用。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成语“杯弓蛇影”的来源及含义。
2. 结合所学成语,写一篇关于诚信的短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使学生掌握了成语的基本知识。
2. 小组讨论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使学生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成语。
3. 培养学生对成语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成语的运用与辨析4. 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5. 成语游戏与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典故和故事,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游戏教学法:通过成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成语教材或相关资料2. 课件:制作成语教学课件,包括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等知识点3. 道具:准备一些成语相关的典故和故事素材4. 游戏道具:如成语卡片、成语接龙道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成语的丰富内涵。
3. 案例分析:通过成语典故和故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实践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游戏环节:组织成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成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成语的活学与活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运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成语的创意运用:通过造句、仿写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成语应用于不同语境中。
成语的辨析与纠正:分析常见的成语误用情况,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教学方法实例演示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成语的灵活运用。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的经验和创意。
4. 教学准备实例句集:准备一系列使用成语的例句。
误用案例:收集一些常见的成语误用例子。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的辨识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用情况3.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心得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来源和分类3.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强调成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4. 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列举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等,并解释误用的原因5. 训练学生辨识成语误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6.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心得,互相交流学习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和辨识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成语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需要接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以此类推。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记忆成语并提高反应能力。
3. 成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高考成语学习教程(教师教案)
高考成语学习教程(成语复习专题突破)目录教师教案部分成语学案一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成语学案二感知高考高频考查成语成语学案三掌握高考常考望文生义类成语成语学案四掌握高考常考对象误用类成语成语学案五掌握高考成考近意辨析类成语成语学案六掌握高考常考褒贬色彩和谦敬类的成语成语学案七掌握高考常考特殊用法类成语成语学案八掌握其他特殊用法成语成语学案一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一、翻译下列文段,写出成语并解释文段一: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翻译: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他口渴,想要喝水,把黄河、渭河都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喝水。
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而他死之前把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注释:①逐走:竞跑,赛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得:得到④于:到。
⑤河、渭:即黄河、渭河。
⑥不足:不够。
⑦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⑧大泽:大湖。
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北。
⑨至:到。
⑩弃:遗弃⑾邓林: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成语及释意:夸父追日。
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
贬义:自不量力。
文段二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翻译: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的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辨析练习三、教学过程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成语的概念、来源和构成,分析成语的特点。
2. 高考成语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归纳总结高考成语错误类型,分析错误原因。
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举例说明。
4. 成语辨析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成语的正确用法。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成语辨析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学习效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错误类型及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对成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练习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成语复习策略1. 分类复习:将成语按照词义、用法、出处等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归纳总结:对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识别和避免错误的能力。
3. 成语接龙: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七、成语辨析技巧1. 词义辨析:掌握成语的准确词义,区分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
2. 语境分析:根据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填空。
3. 逻辑关系:注意成语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使用错误的成语。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交际和写作中能够运用成语丰富语言。
3. 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运用4. 成语的辨析与练习5.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成语的正确运用。
2. 难点:成语的含义理解和辨析,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分析成语的正确运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实例,分析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练习法:设计各种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成语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举例说明成语的正确运用。
3.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辨别成语的正确与错误,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使用场合和注意事项,分享成语故事和文化背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的正确率:统计学生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相关成语题目,评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成语词典:提供成语的定义、例句和故事背景。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成语例句、成语故事和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成语复习教案
高中语文成语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中语文成语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次复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高中语文中常见的成语。
2.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运用成语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1. 辨析成语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2. 运用成语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成语的例句和解释。
2. 学生准备纸和笔,用于记录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包含一些常见的成语,引导学生猜测成语的意义。
步骤二:复习成语的意义和用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常见的成语,逐一解释其意义,并给出例句。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黑板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步骤三:辨析成语的意义(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相似的成语,让学生分析其区别,并解释其不同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来理解成语的意义,或通过比较不同成语的用法来辨析它们。
步骤四:运用成语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2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或口语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在表达中尽量运用所学的成语。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范文或口语表达示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提问。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成语的理解程度、运用成语的感受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成语运用能力等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查找更多的成语,并整理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2. 学生可以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积极运用成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
“成语专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考试说明》对成语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4、 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学习重点1、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2、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熟语包括成语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型.“考试大纲”规定:“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两个层面。
北京市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二、高考语文使用成语的八点注意事项成语是历年高考都要考查的一项,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成语、熟语的意义具有固定性和整体性,望文生义是理解成语、熟语的第一大忌讳,因而成为命题者首选的“机关”设计方式。
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高考试题回顾①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②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③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④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提示:“万人空巷”指街上人群集结,绝非静悄悄;“炙手可热”指权势大,并非指“热销”;“每况愈下” 指情况越来越坏,此处误认为是“越来越低”;“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此处误以为是进入危险境地。
成语、熟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
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
高考成语复习题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让学生熟悉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3. 成语的分类和用法4.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5.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三、教学重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3. 成语的分类和用法4.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5.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四、教学难点:1. 成语的辨析和修改2. 成语的应用和练习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和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练习法:进行成语辨析、修改和应用的练习。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辨析和应用,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第二课时:1. 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用法。
2. 进行成语辨析的练习。
第三课时:1. 讲解成语的修改方法。
2. 进行成语修改的练习。
第四课时:1. 讲解成语的应用和答题技巧。
2. 进行成语应用的练习。
第五课时: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定义、特点、分类和用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成语辨析和修改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3. 通过成语应用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成语应用和答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真题和模拟题。
3.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成语的概念,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分析高考成语题的出题方式和答题技巧。
3. 讲解成语的分类和用法,进行相关练习。
4. 讲解成语的修改方法,进行相关练习。
5. 讲解成语的应用和答题技巧,进行相关练习。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是固定结构,具有特定的含义,往往隐含一定的道理。
学生在使用成语时,要确保成语的意义与句子的上下文相符合。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历史、神话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2. 教学难点:成语的准确运用,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故事导入法:以成语背后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
3. 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介绍成语的起源,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要求每个成语都要准确无误,接龙过程不能中断。
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成语辨析大赛: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辨析,教师给出成语,学生要快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成语运用准确性:通过成语接龙和成语辨析环节,评价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成语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成语的准确运用和作文中的成语使用。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高考成语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4. 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或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成语的演变过程。
3. 练习:提供高考成语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正确使用场合和语境,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解、练习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练习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在高考成语题中的答题正确率。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视频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练习册和参考答案。
3. 成语接龙游戏道具或应用程序。
4. 汉语成语文化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成语接龙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小组需要接上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说出一个新的成语。
如果某个小组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出成语,则其他小组得分。
活动2:成语猜谜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步骤:教师准备一些成语谜语,挂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学生需要分组寻找谜语,并猜出成语。
猜对的小组获得相应分数。
公布答案并总结。
七、教学策略策略1:案例分析法目的:通过分析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步骤: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每组需要找出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组分享成果并进行讨论。
策略2:情境教学法目的: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成语教案 (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第一章:成语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固定结构、固定意义的短语或句子。
2. 成语的特点:结构凝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
二、成语的分类1. 按来源分类: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动物名称等。
2. 按结构分类: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成语。
3. 按性质分类:褒义成语、贬义成语、中性成语。
第二章:成语的运用与误用三、成语的正确运用1. 成语的语境搭配:根据句子的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2. 成语的词性搭配:注意成语中各个字的词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四、成语的误用现象1. 望文生义:只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忽视了成语的实际含义。
2. 褒贬不当:将褒义成语用于贬义场合,或将贬义成语用于褒义场合。
3. 对象误用:将成语用于不适合的对象,导致语义不通。
第三章:成语的积累与记忆五、成语的积累方法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2. 制作成语卡片:将遇到的成语记录在卡片上,便于随时复习。
3. 成语接龙游戏:通过游戏方式增加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六、成语的记忆技巧1. 拼音记忆法:通过成语的拼音特点进行记忆。
2. 故事记忆法:将成语与经典故事相结合,便于记忆。
3. 联想记忆法:将成语与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相结合,形成联想。
第四章:成语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七、高考成语考查形式1. 选择题:考查对成语含义、用法的理解。
2. 填空题:考查对成语的识记和正确运用。
3. 改错题:考查对成语误用的辨析和修改。
八、高考成语题型解析1. 选择题解题技巧:注意选项中的成语含义、用法差异,排除错误选项。
2. 填空题解题技巧:根据句子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3. 改错题解题技巧:分析成语的误用原因,进行准确修改。
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应用九、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1. 丰富词汇:使用成语可以增加文章的词汇量。
2. 提高表达能力:恰当运用成语,使文章表达更准确、生动。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2. 成语误用类型的辨析。
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误用的原因和对策。
3. 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四、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1.1 成语的定义1.2 成语的基本特点(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2. 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2.1 成语含义与语境不符2.2 成语用法错误2.3 成语搭配不当2.4 成语色彩误用2.5 成语重复或矛盾3. 成语的积累和运用方法3.1 成语来源分类积累3.2 成语用法分类积累3.3 成语典故和例句记忆3.4 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成语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误用的类型及原因,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成语误用的严重性。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检测学习效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使用和积累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成语接龙游戏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成语的第一个字与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相同。
2. 教师点评游戏的精彩瞬间,纠正成语使用不当的情况。
活动二:成语辨析竞赛1. 教师给出成语,学生判断其是否使用正确。
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3. 教师总结错误类型,并进行讲解。
七、教学策略策略一:案例分析法1. 教师展示成语误用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
2. 学生通过案例学会识别成语误用的类型,提高辨析能力。
策略二:情境教学法1. 教师创设实际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成语。
高考成语教案 (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一、成语的含义1. 成语的定义:成语是汉语中固定搭配的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一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
2. 成语的来源: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经过长期传承和发展而形成。
二、成语的特点1. 结构稳定性:成语的结构固定,不能随意更改其中的字词。
2. 语义整体性:成语的意义不是其中各个字词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独特的整体意义。
3. 修辞性:成语具有丰富的修辞效果,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用法三、成语的分类1. 根据来源分类: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等。
2. 根据结构分类:单音节成语、双音节成语、多音节成语等。
四、成语的用法1. 成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成语可以放在句子的任何位置,但通常放在句子的前面或中间。
2. 成语的搭配: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如形容词、副词、名词等。
3. 成语的语义运用:根据句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特定的意义。
第三章:成语的辨析与运用五、成语的辨析1. 成语的意义辨析:区分不同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成语的语义陷阱:注意成语中的语义陷阱,避免误用。
六、成语的运用1. 成语在写作中的应用:运用成语丰富文章的表达和修辞。
2. 成语在口语中的应用:运用成语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第四章:成语的练习与拓展七、成语练习1. 成语解释练习:根据给出的成语,解释其意义。
2. 成语填空练习:在句子中填入合适的成语,使句子表达准确。
八、成语拓展1. 成语的来源拓展:了解成语的来源故事和文化背景。
2. 成语的关联拓展:了解成语之间的关联和运用。
第五章:成语在高考中的应用九、成语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1. 成语的运用技巧:在作文中运用成语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得分。
2. 成语的误用避免:注意避免成语的误用在高考作文中。
十、成语在高考选择题中的应用1. 成语的选择题类型:了解高考中成语选择题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成语教案模板高中语文范文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课题:某成语解析与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成语“某成语”的含义、来源及演变过程。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成语“某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 成语“某成语”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成语“某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2. 成语“某成语”与相关文化知识的结合。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文化资料、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成语“某成语”的含义、用法及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成语“某成语”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某成语”的理解和印象。
3. 教师简要介绍成语“某成语”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二、成语解析1. 教师详细讲解成语“某成语”的含义、来源及演变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成语“某成语”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结果,纠正错误,补充遗漏。
三、成语应用1. 教师出示多个含有成语“某成语”的句子,让学生判断正误。
2. 学生分组练习,用成语“某成语”造句,并分享自己的句子。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句子,引导学生注意成语的运用场合和语境。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与成语“某成语”相关的文化视频或故事,加深学生对成语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成语“某成语”的短文,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成语“某成语”的用法及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和困惑。
六、课后作业1. 搜集与成语“某成语”相关的成语故事或文化资料,下节课分享。
2. 练习用成语“某成语”造句,并尝试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
高考成语教案-(教师版)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一、成语的定义1. 解释成语的概念2.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献、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3. 成语的结构:四字短语、固定搭配二、成语的特点1. 语音特点:四字韵律,声调和谐2. 意义特点: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多义性、比喻性3. 用法特点:固定搭配、不能随意改动三、成语的学习方法1. 记忆成语:通过朗读、背诵、联想记忆等方法2. 理解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用法等3. 运用成语:学会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成语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用法四、成语的分类1. 根据来源分类:古代文献成语、历史故事成语、神话传说成语等2. 根据结构分类:单音节成语、双音节成语、多音节成语等3. 根据意义分类: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五、成语的用法1. 成语在句子中的作用:修饰语、动词、名词等2. 成语的固定搭配:不能随意改变成语中的词序和成分3. 成语的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意思,注意语境的适宜性六、成语的常见错误1. 望文生义:误解成语的含义2. 误用成语:成语的用法和语境不合适3. 成语搭配错误:改变成语的固定搭配第三章:成语的考核与运用七、成语的考核方式1. 选择题:判断成语的正确用法和含义2. 填空题: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3. 改错题:找出成语使用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八、成语的运用技巧1. 积累成语:扩大成语词汇量2. 理解成语: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3. 运用成语:学会在适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成语第四章:成语的实战训练九、成语的练习题1. 选择题:判断成语的正确用法和含义2. 填空题: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3. 改错题:找出成语使用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十、成语的练习答案与解析1. 解答练习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解释2. 分析错误原因:解释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3. 总结成语用法: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和分析,总结成语的用法和注意事项第五章:成语的学习资源与拓展十一、成语的学习资源1. 成语书籍:成语字典、成语故事书籍等2. 网络资源:成语网站、在线成语词典等3. 成语学习软件:成语游戏、成语学习应用程序等十二、成语的拓展学习1. 成语故事: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2. 成语接龙:通过游戏方式练习成语的运用和记忆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名人名言、文章中的成语运用,提高运用能力第六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十三、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1.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成语丰富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2. 提高阅读速度:熟悉成语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效率3. 分析作者意图:通过成语的使用,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十四、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难题解析1. 成语的含义与上下文不符:如何根据上下文推断成语的确切含义2. 成语的用法不清晰:如何判断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用法3. 成语的错误使用:如何识别并纠章中的成语错误第七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十五、成语在写作中的优势1. 丰富表达:使用成语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加丰富和生动2. 提升文采:恰当的成语使用能够提高文章的文学色彩3. 彰显文化底蕴:成语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使用得当能够展现个人文化素养十六、成语在写作中的注意事项1. 成语的恰当选择:根据文章主题和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2. 成语的合理运用:注意成语的用法和成语之间的搭配3. 避免成语的滥用:不要为了显示成语的丰富而过度使用,造成堆砌第八章:成语的备考策略十七、成语备考的要点1. 成语的记忆:制定记忆计划,定期复习2. 成语的理解:通过阅读、练习加深对成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3. 成语的运用:多进行成语接龙、填空、改错等练习十八、成语备考的技巧1. 制作成语卡片:将成语及其含义、例句整理成卡片,便于携带和复习2. 成语真题练习:分析历年高考成语题型,进行真题练习3. 成语学习小组:与他人一起学习成语,互相讨论和解答疑惑第九章:成语的文化价值与传承十九、成语的文化价值1. 成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2. 成语的教育意义:成语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3. 成语的审美价值:成语的韵律美和语言艺术二十、成语的传承与传播1. 成语的教学:在教育中传承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2. 成语的使用与创新:在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灵活运用成语,传承文化3. 成语的数字化传播: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推广成语学习和使用第十章:成语学习与考试的策略总结二十一、成语学习的策略1. 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持之以恒2.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阅读、记忆、练习、游戏等综合运用3. 及时复习巩固:定期复习,防止遗忘二十二、成语考试的策略1.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2. 答题技巧:根据题目要求,准确、简洁地回答3. 检查:完成试卷后,认真检查,纠正可能的错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成语的定义与特点重点:成语的来源和结构特点难点:成语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多义性二、成语的分类与用法重点:成语的分类和用法难点:成语的语境适宜性和固定搭配三、成语的考核与运用重点:成语的考核方式和运用技巧难点:成语的误用和搭配错误四、成语的实战训练重点:成语练习题的类型和解答方法难点:成语的错误分析和修改技巧五、成语的学习资源与拓展重点:成语的学习资源和拓展途径难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文化背景的挖掘六、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重点: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和分析方法难点:根据上下文推断成语含义和识别错误使用七、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重点:成语在写作中的优势和提升文采的方法难点:成语的恰当选择和合理运用八、成语的备考策略重点:成语备考的要点和技巧难点:成语记忆的有效方法和真题练习的策略九、成语的文化价值与传承重点:成语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难点:成语的审美价值和数字化传播方式十、成语学习与考试的策略总结重点:成语学习和考试的策略总结难点:制定学习计划和答题技巧的运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涵盖了成语的学习内容,从成语的定义、分类、用法到考核和实战训练,再到学习资源和拓展,以及成语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的应用,总结了成语学习和考试的策略。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特点1. 成语的定义2. 成语的特点3. 成语的来源与构成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记忆1. 成语的分类2. 成语的记忆方法3. 成语的积累与运用第三章:成语的运用与辨析1. 成语的正确运用2. 成语的误用与辨析3. 成语的运用技巧与实例分析第四章: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2. 成语在文段中的作用与分析3. 成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对策略第五章:成语在写作中的运用1. 成语在写作中的作用与意义2. 成语的恰当运用与搭配3. 成语写作实例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分类、记忆方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与误用,提高学生对成语运用能力的认识。
3. 阅读理解法: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实践法: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
2. 练习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练习和作业。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成语在文段中的应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 写作能力:通过成语写作实例,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成语故事书籍或文章。
3. 成语运用实例和误用案例。
4. 成语写作模板和优秀范文。
六、成语的来源与故事1.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神话、民间故事等。
2. 成语故事讲解: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3. 成语故事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七、成语的辨析与练习1. 成语的误用类型: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等。
2. 成语辨析方法:根据语境、词义、用法等方面进行辨析。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演变和活用4.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意思和用法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3. 成语的运用和辨析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成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的特点和用法2.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比成语的不同用法和意义,帮助学生区分和辨析成语3. 实践训练法:通过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基本的认识3. 分析成语的来源和分类:讲解成语的来源,如寓言故事、历史典故、文学名著等,并介绍成语的分类,如人物成语、动物成语、植物成语等4. 探讨成语的演变和活用: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如古汉语成语到现代汉语成语的演变,以及成语的活用,如成语的颠倒使用、成语的拆分使用等5. 练习成语的运用和辨析:提供一些成语句子,让学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并解释原因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供一些拓展的成语,供学生课后学习和巩固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练习等,评估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成语意思、用法和辨析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情况。
1. 成语词典:提供成语词典,供学生查阅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2. 成语案例资料:准备一些成语的案例资料,用于讲解和分析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成语练习题:准备一些成语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专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考试说明》对成语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4、 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学习重点1、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2、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熟语包括成语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型.“考试大纲”规定:“词语(包括成语和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运用两个层面。
北京市命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二、高考语文使用成语的八点注意事项成语是历年高考都要考查的一项,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成语、熟语的意义具有固定性和整体性,望文生义是理解成语、熟语的第一大忌讳,因而成为命题者首选的“机关”设计方式。
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高考试题回顾①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②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③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
④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提示:“万人空巷”指街上人群集结,绝非静悄悄;“炙手可热”指权势大,并非指“热销”;“每况愈下” 指情况越来越坏,此处误认为是“越来越低”;“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此处误以为是进入危险境地。
成语、熟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义的整体性。
我们要透过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深入理解,不能想当然或一知半解。
否则,就会误解词义,使用错误。
有些成语、熟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熟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熟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2:辨析下面句子上加点成语的错误①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削瘦凸起的肩胛骨;他的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
②赵薇虽初出茅庐,但天资很高,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③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④今天天气真好,在操场上的人们真是如坐春风....。
提示:“噤若寒蝉”形容闭口不敢做声,并非指寒冷;“明日黄花”出自苏轼诗“明日黄花蝶也愁”,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有什么欣赏的了,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人或事物,并非指新人物出现;“目无全牛”指眼睛看到的不是完整的牛,形容对事物所有组成部分都了如指掌,处理起来极其准确熟练,不是指关注局部;“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屡试不爽、七月流火、三人成虎、不足为训等。
(二)、弄清双重成语的双重义有些成语、熟语具有双重含义,许多考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常做出错误的判断,命题者也在这里巧设机关。
例3:高考试题回顾①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②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③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提示:句中加点的成语的运用都是正确的。
“灯红酒绿”指夜景繁华时为中性词,指生活腐化时为贬义词;“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实际时为贬义词,指意念进入玄妙的境界时为中性词。
“耿耿于怀”许多地方指“记仇”,也形容“有心事”。
这类成语、熟语犹如变色龙,极易让人上当。
例4:辨析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的用法①驻科索沃地区的几位青年记者发回的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富,平铺直叙....,得到了新闻部主任的赞扬。
②桂林山水甲天下,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③时间到了,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演员们一个个粉墨登场....。
提示:句中加点的成语的运用都是正确的,它们有两种含义,这里取的都是第二种意思。
“平铺直叙”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也指说话、写文章不加修饰,直接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可指山林花木非常优美。
“粉墨登场”指坏人登上政治舞台,多用于贬义,也指演员装扮好了,登场演戏。
(三)、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比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比翼双飞、相敬如宾只能用于男女或是夫妻之间,一挥而就、倚马可待、洛阳纸贵、江郎才尽等只能用于写文章或是文学艺术之中。
例5:高考试题回顾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②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③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提示:“巧夺天工”必须是“人工”之物,不能用于自然景观;“汗牛充栋”只能形容“书”多,不能指人多;“无出其右”指没有谁人能胜过,此处误指“生活”。
例6:辨析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的用法①目前流行的“神童”作家们正值豆蔻年华....,但如果倚小卖小,甚至幻想自己站在人生的顶峰,便成了令人悲哀的事。
②两兄弟自三十年前失散后,各无音信,今天在杭州破镜重圆....,两人激动不已。
③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提示:以上成语均属对象用错。
“豆蔻年华”专指女子十三四岁;“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异后重又团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众多。
(四)、注意区分同义成语有些成语有一个或多个共同语素,它们的意思可能有相同的部分,但是,仔细辨析,又同中有异。
如“本末倒置”与“舍本逐末”,前者是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后者是舍去事物根本而去追求细枝末节;“不足为凭”与“不足为训”,前者指不能作为凭证、根据,后者指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因为有相同的语素,容易使我们见同而忘异,而机关多半就设在这里。
例7:①一个月后,王小明的病逐渐好起来,他又一次起死回生....了。
②进入高三以来,一向成绩平平的陈刚一直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③有些人对骑自行车带人之类的事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样既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④他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时耳闻目睹....,所以他也喜欢上了音乐。
提示:“起死回生”是说医生的医术高明,能把垂死的病人救活,这里应该是“死里逃生”;“另眼相看”是指对某人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有优待或歧视意,应改为“刮目相看”;“不以为然”的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应改为“不以为意”;“耳闻目睹”是亲自听说,亲眼看见的意思,应改为“耳濡目染”。
含有相同语素而又容易混淆的成语还有“功亏一篑”与“前功尽弃”,“夸夸其谈”与“ 侃侃而谈”,“屈指可数”与“寥寥可数”,“深谋远虑”与“深思熟虑”等等。
(五)、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熟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例8:①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②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③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提示:本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改为“纷至沓来”;“重整旗鼓”对敌人、窃贼用褒义成语,使用失误;“半斤八两”为口语,与此处语体不合。
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处心积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雨后春笋、有口皆碑”等。
(六).注意词义大小、深浅、轻重例9:①刚一起跑,高三((4))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的第一名。
②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③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④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发挥。
⑤为了出版这本画册,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休息时间。
⑥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提示:第一句夸大了,大词小用;第二、三句言重了,言过其实;第四句 “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用此句;第五句“义无反顾”,指道义上不容许徘徊退缩,只能勇往直前。
而句中“为出牌画册而放弃休息时间”与“道义”无关;第六句中明说“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议”?显得用轻了,该用“无可厚非”(不可多加责难)。
(七)、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这种类型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而命题者却还运用包含这个意思的成语,从而造成整个句子叠床架屋的毛病,如不加细辨,就会发生误判。
例10:①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②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③祸及八年的“安史之乱”使人民生灵..涂炭..。
④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样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提示:“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孑然一身”同“独自”重复;“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生灵”即百姓,句中“人民”与这重复;“出奇制胜”是指“用奇兵、奇计战胜对方,取得胜利”,作谓语时后面的宾语造成语意重复。
(八)、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一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如“不容置疑”只用于肯定句,例“这个观点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