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形原理》1.1液态结构
材料成形原理_吴树森_答案(铸造).
材料成形原理_吴树森_答案(铸造).第⼀部分:液态⾦属凝固学1.1 答:(1)纯⾦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集团、游离原⼦、空⽳或裂纹组成。
原⼦集团的空⽳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规则的游离的原⼦,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是由各种成分的原⼦集团、游离原⼦、空⽳、裂纹、杂质⽓泡组成的鱼⽬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属的表⾯张⼒是界⾯张⼒的⼀个特例。
表⾯张⼒对应于液-⽓的交界⾯,⽽界⾯张⼒对应于固-液、液-⽓、固-固、固-⽓、液-液、⽓-⽓的交界⾯。
表⾯张⼒?和界⾯张⼒ρ的关系如(1)ρ=2?/r,因表⾯张⼒⽽长⽣的曲⾯为球⾯时,r为球⾯的半径;(2)ρ=?(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是因为液⾯弯曲后由表⾯张⼒引起的。
1.3答:液态⾦属的流动性和充型能⼒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充型能⼒,它是液态⾦属本⾝的流动能⼒,由液态合⾦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关。
⽽充型能⼒⾸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液态⾦属的充型能⼒的措施:(1)⾦属性质⽅⾯:①改善合⾦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③⽐热、密度、导热系⼤;④粘度、表⾯张⼒⼤。
(2)铸型性质⽅⾯:①蓄热系数⼤;②适当提⾼铸型温度;③提⾼透⽓性。
(3)浇注条件⽅⾯:①提⾼浇注温度;②提⾼浇注压⼒。
(4)铸件结构⽅⾯: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铸件厚度;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则产⽣机械粘砂的临界压⼒ρ=2?/r显然 r =21×0.1cm =0.05cm则ρ=410*5.05.1*2-=6000Pa不产⽣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H =ρ/(ρ液*g )=10*75006000=0.08m1.5 解:由Stokes 公式上浮速度 92(2v )12r r r -= r 为球形杂质半径,γ1为液态⾦属重度,γ2为杂质重度,η为液态⾦属粘度γ1=g*ρ液=10*7500=75000γ2=g 2*ρMnO =10*5400=54000所以上浮速度 v =0049.0*95400075000(*10*1.0*223)-)(-=9.5mm/s3.1解:(1)对于⽴⽅形晶核△G ⽅=-a 3△Gv+6a 2?①令d △G ⽅/da =0 即-3a 2△Gv+12a ?=0,则临界晶核尺⼨a *=4?/△Gv ,得?=4*a △Gv ,代⼊①△G ⽅*=-a *3△Gv +6 a *24*a △Gv =21 a *2△Gv均质形核时a *和△G ⽅*关系式为:△G ⽅*=21 a *3△Gv(2)对于球形晶核△G 球*=-34πr *3△Gv+4πr *2?临界晶核半径r *=2?/△Gv ,则△G 球*=32πr *3△Gv所以△G 球*/△G ⽅*=32πr *3△Gv/(21 a *3△Gv)将r*=2?/△Gv ,a *=4?/△Gv 代⼊上式,得△G 球*/△G ⽅*=π/6<1,即△G 球*<△G ⽅*所以球形晶核较⽴⽅形晶核更易形成3-7解: r 均*=(2?LC /L)*(Tm/△T)=319*6.618702731453*10*25.2*25)+(-cm =8.59*10-9m △G 均*=316π?LC 3*Tm/(L 2*△T 2)=316π*262345319*)10*6.61870(2731453*10*10*25.2()+()-=6.95*10-17J3.2答: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界⾯与⾦属液是润湿得,则这样的界⾯就可以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否则就不⾏。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第1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物相由界面包围的具有一定成分和结构的均匀体组织物相的机械混合物润湿性是指存在两种互不相溶液体,液体首先润湿固相表面的能力,即一种液体在一种固体表面铺展的能力或倾向性压力差物体两侧所受压力的差值现代晶体学表明,晶体的原子一定方式周期排列在三维空间的晶格结点上,表现出平移对称性特征,同时原子以某种模式在平衡位置上作热振动,相对于晶体这种原子有序排列,气体的分子原子,不停的做无规律运动。
液体表现出长程无序特征,液体结构表现出局域范围内的近程有序。
偶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概率。
晶态固体因原子以特定方式周期排列,其偶分布函数以相应的规律呈分立的若干尖锐峰,液体的g(r)出现若干衰减的钝化峰,直至几个原子间距后趋于直线g(r)等于1。
由于能量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局域有序原子团簇,时聚时散,此起彼伏,而存在结构起伏,实际金属的现象,还要复杂的多,除了能量起伏及结构起伏,还同时存在着浓度起伏。
长程有序:液体的原子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体固态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有平移、对称性。
黏度是液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标志,黏度的物理意义可以视为: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应力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的比例系数。
表面活性元素使液体黏度降低,非表面活性杂质的存在使黏度提高。
黏度的意义:黏度影响金属液的流动性进而影响铸件轮廓的清晰程度。
影响钢铁材料的脱硫,脱磷,扩散脱氧。
熔渣及金属液粘度降低对合金元素的过渡是有利的。
影响铸件内部缩孔或缩松、热裂的形成倾向。
影响精炼效果,夹杂、气孔的形成。
表面张力是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张力。
表面张力是由于物体在表面上的质点受力不均所致。
表面是产生新的单位面积表面时系统自由能的增量。
表面与界面的差别在于后者泛指两相之间的交界面,前者指液体或固体与气体之间的交界面。
原子间结合力越大,表面内能越大,因此表面自由能越大,表面张力也就越大。
材料成型基础第一章液态成形理论基础
29
防止和减小铸造应力的措施
①合理设计铸件结构 铸件的形状愈复杂,各部分 壁厚相差愈大,冷却时温度愈不均匀,铸造应力愈 大。因此,在设计铸件时应尽量使铸件形状简单、 对称、壁厚均匀。 ②尽量选用线收缩率小、弹性模量小的合金。 ③采用同时凝固的工艺 所谓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 些工艺措施,使铸件各部分温差很小,几乎同时进 行凝固,如下图所示。因各部分温差小,不易产生 热应力和热裂,铸件变形小。
凝固组织: 晶粒形态、大小、分布(宏观) 晶粒内部结构的形态、大小、分布(微观)
影响因素:炉料、铸件冷却速度、生产工艺
3
2、铸件的凝固方式
铸件的凝固一般存在3个区:固相、凝固、液相; 凝固区的宽度S决定了凝固方式。 (1)逐层凝固
动画3
只发生在纯金属或共晶成分合金 (2)糊状凝固
动画4
发生在结晶温度范围很宽的合金 (3)中间凝固
4
动画5
3、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主要因素: (1)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
5
(2)铸件的温度梯度
(陡平程度)
6
铸件的温度梯度主要取决于: 1)铸造合金的性质。如铸造合金的导热性愈好、 结晶潜热愈大,则铸件均匀温度的能力愈强,温 度梯度就愈小。 2)铸型的蓄热能力好,对铸件的激冷能力愈强, 使铸件的温度梯度愈大。 3)提高浇注温度,会降低铸型的冷却能力,从 而降低铸件的温度梯度。 总之,合金的结晶温范围愈小,铸件断面的温 度梯度愈大,铸件愈倾向于逐层凝固方式,也愈 容易铸造;所以铸造倾向于糊状凝固的合金铸件 时,如锡青铜和球墨铸铁等,应采用适当的工艺 措施,减小其凝固区。
热应力 相变应力
24
热应力
铸件因壁厚不均匀,或铸件中存在着较大的温差,在同 一时间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同,先冷却的部位阻碍了后 冷却部位的收缩,在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
材料成型原理
1实际液态金属的结构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或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其结构相当复杂。
2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1)表面张力与原子间作用力的关系:原子间结合力u0↑→表面内能↑→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2)表面张力与原子体积(δ3)成反比,与价电子数Z成正比3)表面张力与温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4)合金元素或微量杂质元素对表面张力的影响。
向系统中加入削弱原子间结合力的组元,会使u0减小,使表面内能和表面张力降低3 . 铸件的凝固组织可分为几类,它们分别描述铸件凝固组织的那些特点?铸件的凝固组织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宏观组织主要是指铸态晶粒的形状、尺寸、取向和分布情况;微观组织主要描述晶粒内部的结构形态,如树枝晶、胞状晶等亚结构组织等4氢致裂纹的形成机理及特征形成机理:接头中的扩散氢不仅使金属脆化,当金属内部存在显微裂纹等缺陷时,在应力的作用下,裂纹前沿会形成应力集中的三向应力区,诱使接头中的扩散氢向高应力区扩散并聚集为分子态氢,体积膨胀使裂纹内压力增高,裂纹向前扩展,在裂纹尖端形成新的三向应力区,这一过程周而复始持续进行。
当接头中的氢含量超过临界值时,显微裂纹将扩展成为宏观裂纹。
特征:氢致裂纹从潜伏、萌生、扩展直至开裂具有延迟特征;存在氢致延迟裂纹的敏感温度区间(Ms以下200℃至室温范围);常发生在刚性较大的低碳钢、低合金钢的焊接结构中。
5.综合分析熔渣的碱度对脱氧、脱磷、脱硫的影响。
脱氧在熔渣脱氧时,碱度高不利于脱氧,但在用硅沉淀脱氧时,碱度高可以提高硅的脱氧效果。
脱硫:熔渣的还原性和碱度渣中氧化钙的浓度高和氧化亚铁的浓度低都有利于反应的行因此,在还原期中脱硫是有利的。
熔渣碱度高也有利于脱硫。
脱磷脱磷的有利条件是高碱度和强氧化性的、粘度小的熔渣,较大的渣量和较低的温度。
6试述熔渣脱硫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完整版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1雷诺数Re:当Re>2300时为紊流,Re<2300时为层流。
Re=Du/v=Duρ/η,D为直径,u 为流动速度,v为运动粘度=动力粘度η/密度ρ。
层流比紊流消耗能量大。
2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表面上平行于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同等的张力。
润湿角:接触角为锐角时为润湿,钝角时为不润湿。
3压力差:当表面具有一定的曲度时,表面张力将使表面的两侧产生压力差,该压力差值的大小与曲率半径成反比,曲率半径越小,表面张力的作用越显著。
4充型能力:充型过程中,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即液态金属充型能力。
5长程无序、近程有序: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表现出长程无序特征;而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液体结构表现出局域范围内的近程有序。
拓扑短程序:Sn Ge Ga Si等固态具有共价键的单组元液体,原子间的共价键并未完全消失,存在着与固体结构中对应的四面体局域拓扑有序结构。
化学短程序:Li-Pb Cs-Au Mg-Bi Mg-Zn Mg-Sn Cu-Ti Cu-Sn Al-Mg Al-Fe等固态具有金属间化合物的二元熔体中均有化学短程序的存在。
6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和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其结构相对复杂。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的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不停的变化,时高时低,这种现象成为能量起伏。
结构起伏:由于能量起伏,液体中大量不停游动的局域有序原子团簇时聚时散,此起彼伏而存在结构起伏。
浓度起伏: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这一现象成为浓度起伏。
材料成型原理课件
最新的凝固理论有: 快速凝固理论 凝固过程组织形态选择的时间和历史相关性 复合材料凝固特性 枝晶间距选择的容许范围等
凝固技术的发展
在新的凝固理论指引下,凝固技术又有了长足 的进步。典型代表就是定向凝固技术、快速凝固 技术和复合材料的获得。此外,还有金属半固态 成形技术等。
铸造高温合金涡轮发动机叶片
离心铸造等。 新的铸造成形技术(净终成形铸造)有:
消失模铸造、定向凝固熔 模铸造、半固态铸造、 快速铸造成形技术等等。
4、数字化铸造 模拟仿真是材料科学与制造科学的前沿领域及 研究热点。 5、网络化铸造 在网络化环境下,铸造过程的模拟仿真将在新 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6、清洁化铸造 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废弃物约250万亿吨。 铸造行业是消耗资源的大户,已成为可持续发 展政策和规划的关注焦点,铸造行业必须走清洁 生产的道路。 绿色铸造是长期的努力方向及目标。
等轴多晶体
定向凝固柱状晶 单晶
计算机的应用 铸件充型凝固过程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 快速成形技术; 过程和设备运行的计算机控制。
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温度场模拟
应力场模拟
a)
b)
应力分布的模拟结果
a)原设计方案 b) 重新设计的方案
铸件微观组织模拟
石墨大小分布情况
布氏硬度分布情况
0.3我国铸造技术的辉煌历史
司母戊鼎
是中国目前已发现 的最重的青铜器。司 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 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 方鼎,1939年在河南 省安阳出土。高133厘 米、口长110厘米、口 宽79厘米、重832.84 千克 。
四羊铜尊
商晚期的贮酒器。 1938年出土于湖 南宁乡,是我国 现已发现的较大 的方尊,高58.6 厘米,重34.5公 斤。
材料成型原理
第一章4.如何理解实际液态金属结构及其三种“起伏”特征?答:理想纯金属是不存在的,即使非常纯的实际金属中总存在着大量杂质原子。
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空穴所组成,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液态或气态杂质或化合物,而且还表现出能量、结构及浓度三种起伏特征,其结构相当复杂。
能量起伏是指: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原子的能量也在随时间 不停地变化,时高时低的现象。
结构起伏是指:液态金属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不断地分化组合,由于“能量起伏” ,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此起彼伏,不断发生着这样的涨落过程,似乎原子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团簇的尺寸及其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的现象。
浓度起伏是指:在多组元液态金属中,由于同种元素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原子间结合力存在差别,结合力较强的原子容易聚集在一起,把别的原于排挤到别处,表现为游动原子团簇之间存在着成分差异,而且这种局域成分的不均匀性随原子热运动在不时发生着变化的现象。
6. 总结温度、原子间距(或体积) 、合金元素或微量元素对液体粘度 η 高低的影响。
答:η 与温度 T 的关系受两方面(正比的线性及负的指数关系)所共同制约,但总的趋势随温度 T 而下降。
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与 δ3成反比。
合金组元或微量元素对合金液粘度的影响比较复杂。
许多研究者曾尝试描述二元合金液的粘度规律,其中M-H (Moelwyn-Hughes )模型为:⎪⎪⎭⎫ ⎝⎛-+=RT H X X m 21)(2211ηηη 式中η1、η2、X 1、X 2 分别为纯溶剂和溶质的粘度及各自在溶液中的mole 分数,R 为气体常数,H m为两组元的混合热按 M-H 模型,如果混合热Hm 为负值,合金元素的增加会使合金液的粘度上升。
根据热力学原理,Hm 为负值表明异类原子间结合力大于同类原子,因此摩擦阻力及粘度随之提高。
铸件成形原理(液态成形原理)知识点
1.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实际金属和合金的液体由大量时聚时散,此起彼伏游动着的原子团簇及空穴所组成。
能量起伏、结构起伏、浓度起伏。
原子集团内的有序排列——近程有序;液态金属原子无规律排列——远程无序2.粘度系数简称粘度,是用来表征液体粘滞性大小的系数,τ=ττττττ,液体内摩擦阻力大小的表征。
影响因素:原子间结合能U(↑)、原子间距δ(↓)、温度T(↓)、合金组元或微量元素—高熔点合金(高)共晶合金(低)3.表面张力(σ或ϒ):物质表面上平行于表面切线方向且各方向大小相等的宏观张力。
物体倾向于减小其表面积而产生表面张力(单位N/m,1dyn/cm=10−3N/m)。
影响因素:界面(表面)张力与原子间的结合力(↑,润湿角cosτ=τGS−τLSτGL)、温度(↓)、元素价电子数目、合金杂质元素附加压力——当液体表面弯曲时,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液面内和液面外存在一个压力差∆p4.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在充型过程中,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尺寸精确,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影响因素:金属性质(流动性)、铸型性质(蓄热系数b2)、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充型压力、浇注系统)、铸件结构。
5.金属的加热膨胀:温度升高,振动能量增加,振动频率和振幅加大;原子间距,原子能量升高6.熔化潜热:金属在熔点,由固态变为同温度的液态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称为熔化潜热7.毛细现象——润湿管壁的液体在细管里升高,而不润湿管壁的液体在细管里降低。
液体的表面张力导致的附加压力8.折算厚度(平方根)法(铸件凝固时间):τ模=K√τ凝或√τ凝=τ模τ,K−凝固系数9.铸件凝固方式:(1)逐层凝固:断面温度梯度很大,或窄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2)体积凝固:断面温度场较平坦,或宽结晶范围的合金(3)中间凝固:断面温度梯度较大,或较窄结晶范围的合金影响因素:(1)合金结晶温度范围(2)铸件断面上的温度梯度10.凝固动态曲线:11.过冷类型:(1)动力学过冷ΔT k(2)曲率过冷ΔT r(3)压力过冷ΔT p(4)热过冷ΔT T(5)成分过冷ΔT c凝固界面及其前沿的过冷度ΔT=ΔT k +ΔT r +ΔT p +ΔT T +ΔT c12. 凝固形核:(1) 均质形核——形核前液相金属或合金中无外来固相质点而从液相自身发生形核的过程。
材料成形原理-第一章(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PPT课件
1.1固态金属的加热、膨胀及熔化
1.1.2 金属的加热膨胀
当温度升高时,原子振动能量
图1-2 加热时原子间距和 原子势垒的变化
增加,振动频率和振幅增大。以双
原子模型为例,假设左边的原子被
固定不动而右边的原子是自由的。
则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子间距将由 R0→R1→R2→R3→R4;原子的能 量也不断升高,由 W0→W1→W2→W3→W4。原子间 距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即产生膨胀, 如图1-2所示。膨胀只改变原子的
5、缺点 (1 )铸件尺寸均一性差; (2) 与压力加工和粉末冶金相比金属的利用率低; (3 )内在质量比锻件差; (4 )工作环境粉尘多、温度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
2、我国铸造技术的发展
我国铸造技术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 铸造技术的成就推动了农业、兵器制造、 天文、医药、音乐、艺术等方面的进步
1.2 液态金属的结构
液态金属的结构分析(表观特征)
㊣ 具有流动性 (液体最显著的性质);
㊣ 可完全占据容器的空间并取得容器内腔的形
表
状 (类似于气体,不同于固体);
观 ㊣ 不能够象固体那样承受剪切应力,表明液体
特
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力没有固体中强
征
(类似于气体,不同于固体);
㊣ 具有自由表面 (类似于固体,不同于气
沧州铁狮的历史照片
湖北当阳铁塔,铸造 于北宋嘉佑六年(公 元1061年),八面十 三层 ,高16.945米, 据铭文记载的铁塔重 七万六千六百斤,当时 是就地设炉分层铸造, 采用堆土法而建起来, 各层之间重叠摆放,没 有焊接 ,整个塔身玲 珑隽秀,从上到下,自 里而外全生铁浇铸,仅 塔刹在 清代以青铜重 铸.
中国和美国1996~2001年铸件产量(万吨)
材料成型原理
润湿角是衡量界面张力的标志。
1.1纯金属和实际合金的液态结构有何不同?举例说明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
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 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 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 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 也就是说 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 还存在结构起伏。
充型能力中浇注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1、浇注温度 2、充型压头 3、浇注系统的结构2.1液态合金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有何异同?如何提高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
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系统吉布斯自由能G=H-TS H为焓、T为热力学温度、S为熵。
结构越混乱G越高。
G L 液相G s固相当T<Tm G L液相<G s固相金属结晶。
过冷度为金属结晶的驱动力。
成分起伏、相结构起伏、能量起伏。
对于外来固相的平面基地而言,凹>平>凸,凸界面,促进异质形核的能力随曲率增大而减小,凹界面,随增大而增大。
晶体宏观长大方式:平面方式长大,树枝晶方式生长。
3.1为什么过冷度是液态金属凝固的驱动力?由热力学可知,在某种条件下,结晶能否发生,取决于固相的自由度是否低于液相的自由度,即?G =GS-GL<0;只有当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 时,固态金属的自由能才低于液态金属的自由能,液态金属才能自发地转变为固态金属,因此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
3.2何谓热力学能碍和动力学能碍?凝固过程是如何克服这两个能碍的?热过冷:金属凝固时所需的过冷度,若完全由热扩散控制,这样的过冷称热过冷。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_第三章
4
第二节 材料结晶的基本条件
1 热力学条件 (1)G-T曲线 ) 曲线 a 是下降曲线:由G-T函数的一次导数(负)确定。 是下降曲线: 函数的一次导数( 确定。 函数的一次导数 dG/dT=-S b 是上凸曲线:由二次导数(负)确定。 是上凸曲线:由二次导数( 确定。 d2G/d2T=-Cp/T c 液相曲线斜率大于固相: 液相曲线斜率大于固相: 由一次导数大小确定。 由一次导数大小确定。 二曲线相交于一点,即材料的熔点。 二曲线相交于一点,即材料的熔点。
5
第二节 材料结晶的基本条件
1 热力学条件 (2)热力学条件 ) △Gv=-Lm△T/Tm - a △T>0, △Gv<0-过冷是结晶的必要 - 条件(之一)。 条件(之一) b △T越大 △Gv越小-过冷度越大, 越大, 越小- 越大 越小 过冷度越大, 越有利于结晶。 越有利于结晶。 c △Gv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驱动力。 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驱动力。 的绝对值为凝固过程的驱动力
1
第一节 材料结晶的基本规律
1 液态材料的结构 结构: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 结构: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 特点(与固态相比) 原子间距较大、 特点 ( 与固态相比) :原子间距较大、 原子配位数较 原子排列较混乱。 小、原子排列较混乱。
2
第一节 材料结晶的基本规律
2 过冷现象 supercooling
(1)过冷:液态材料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下仍保持液态的现象。 )过冷:液态材料在理论结晶温度以下仍保持液态的现象。 与其实际温度之差。 (2)过冷度:液体材料的理论结晶温度 )过冷度:液体材料的理论结晶温度(Tm) 与其实际温度之差。 见冷却曲线) △T=Tm-T (见冷却曲线 见冷却曲线 注: 过冷是凝固的必要条件 (凝固过程总是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 。 凝固过程总是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 凝固过程总是在一定的过冷度下进行
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原理(1-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3.1 金属遗传性
广义上说,金属的遗传性理解为在结构上(或在物性 方面),由原始炉料通过熔体阶段向铸造合金的信息 传递。
具体体现在原始炉料通过熔体阶段对合金零件凝固组 织、力学性能以及凝固缺陷的影响。
1.3.1 金属遗传性
1 力学性能的遗传性
金属及合金遗传性在力学性能方面可利用合金“遗传系数” 的概念进行衡量
1.1.1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gr
1
1
2 2n r 00
0
Q
I Nf
2
1sinQrdQ
Q 4 sin
1.1.1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径向分布函数 定义:
物理含义:
1.1.1 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
偶势
配位数
rm
Z
2
4r
1.3.3 遗传性的影响因素
1.4 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性
在液态成型过程中,熔体有较大的过热度时,在浇注前或 浇注时可近似为牛顿流体。但当合金处于凝固过程,开始 析出一定体积分数的固相后,合金即开始具有固相特征, 无流动性。但随着半固态铸造工艺的出现,通过压铸或挤 压装置对半固态浆料施加较大的作用力,使其具有良好的 充型能力,此时流动的半固态金属已不再遵循牛顿流体的 运动规律,而呈现相应的流变特性。
对成型过程的影响 -毛细现象
假设液体中有一
半径为r的球形气泡
1.2.2 表面张力
1.3 遗传性
20世纪20年代,法国的学者Levi通过对Fe-C系合金的 研究发现片状石墨组织与炉料中石墨的尺寸有关,首 次提出了金属遗传性的概念。随后的研究工作表明, 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取决于微观 组织和质量,其原始状态对合金熔体及最终产品微观 结构的特殊影响,即称之为“遗传性”。
材料成型原理及工艺第一章液态成型工艺基础理论
态 陷产生,导致成型件力学性能,
成 特别是冲击性能较低。
型 2. 涉及的工序很多,难以精确控
的 制,成型件质量不稳定。
缺 3.由于目前仍以砂型铸造为主,
点:
自动化程度还不很高,且属于热 加工行业,因而工作环境较差。
4.大多数成型件只是毛坯件,需 经过切削加工才能成为零件。
液态成型原理及工艺
冲天炉出铁
液态成型原理及工艺
绪论:
金属液态成型又称为铸造,
金 它是将固态金属熔炼成符合
属 液 态 成 型:
一定要求的液态金属,然后 将液态金属在重力或外力作 用下充填到具有一定形状型 腔中,待其凝固冷却后获得 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毛坯或零 件,即铸件的方法。
制造毛坯或机器零件的重要方法。
液态成型原理及工艺
绪论:
的 游离原子
级,在此范围 内仍具有一定
近
液
的规律性。原
程
态
子集团间的空
结
空穴或裂纹 穴或裂纹内分
布着排列无规
有 序
构
则的游离的原
子。
液态成型原理及工艺
这样的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 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即原子 集团、空穴或裂纹的大小、形 态及分布及热运动的状态都处 于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状态。 液态中存在着很大的能量起伏。
液 液态成型件在机械产品中占有重 态 要比例:
成 在机床、内燃机、重型机器中铸 型 件约占70%-90%;在风机、压
的 缩机中占60%-80%;在拖拉机
重 中占50%-70%;在农业机械中
要 占40%-70%;汽车中占20%-30
性 %。
液态成型原理及工艺
液 态 成 型 的 优 点:
(1) 适应性广,工艺灵活性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点阵理论的评价
• 能够解析一些液体行为,但基于这样的理论 计算确定的径向分布函数与实验结果符合得 不好。它们现在已经很少被使用。
• 必然导致低估熔化引起的熵变。衍射结果表 明在液体中并不存在与固体类似的结构。
液体中分子运动的计算机模拟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法 分子动力学法(molecular-dynamical method)
r - 离参考原子(刚球)中心的距离(以 球体直径为单位) N - 在0.2倍球直径的壳层内球的平均数
曾提出过不同液体结构模型,例如:
• 点阵理论(lattice theory) :将液体看
作是各处被破坏的固体。
即液体就是固体的长程有序点阵被大量缺 陷严重破坏。这类理论的出发点,都是以 不同的方式将缺陷引入晶体点阵中。
• 高压下,质点间相互作用力和所占体积不可 忽略,进行修正。
对气态结构的认识(2)
范德瓦尔(Van der Waals’)公式:
(P+a/V2)(V-b)=RT
P-压力 V-摩尔体积 R-通用气体常数 T -温度 a/V2-考虑原子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b-与原子或分子体积有关的常数
对固态结构的认识
0.265 0.294
0.297 0.330
配位数
12 12 6 6 6 6 8,6
液态
平均原子间距 nm
0.296 0.286 0.294
配位 数
11 11 11
0.306
8
10.6
Bi[2]
菱形(三 0.309
3
方)
0.346
3
0.325
7~7.5
注:除注明外,引自Vineyard(1958)的数据[1]
1 液态结构和物理性质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Liquid Materials
主要内容
1.1 液态结构 和模型 1.2 液态的物理性质 1.3 黏滞性 1.4 界面现象
1.1 液态结构和模型
• 凝固过程从液态开始。 • 金属和合金液的结构对凝固过程和
组织有重要影响。
径向分布函数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 根据液体的X射线衍射或中子衍射图可作出,它能够 定量地描述一定温度下液体分子的分布,常用来描述 液态结构。
• 以任意一个位于中心静止位置的原子为参考原子。对 于球形质点,径向分布函数
nr,rdr 4r 2dr(r)
r, 距参考原子的距离; nr,r+dr,半径为r和r+dr之两球面间的壳层内的原子中心数; ρ(r),r处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目,number density。
Question?
• 温度升高,液体径向分布密度的变化?
不同温度液态Ar的径向分布函数
3、液体结构模型和理论
迄今为止还没有很好描述液态结构的统一模型。
早期曾把液体视为浓缩的气体,考虑分 子(原子)间作用力,修正气体状态方程, 提出描述液体运动的分子分布函数,在实用 上没有取得成功。
刚球随机密堆积模型 (Bernal,1964)
根据X射线衍射数据计算的原子分布曲线
• 根据X-衍射实验结果与 中子射线衍射结果一致
• 所有液体衍射图形有相同 特征
原子分布曲线
-以理想纯净状态的钠为例
• 衍射强度正比于质点密度, 作r - (4πr2 ρ)dr图;
• 距参考原子半径为r,厚度 dr的球壳的原子密度为ρ, 有(4πr2 ρ)dr个原子造成衍射
正是这些不均匀,为凝固成核提供了必要条件, 使实际金属凝固时成核更容易。
• End of 1.1
• 用近程(有)序Short-range order 概括衍射图 的特征,这是理解液体结构的重要概念;这 种“有序”存在几个原子或分子直径范围, 随温度升高而缩小;
• 图形特征相同,配位数近似,表明不同金属 液态结构比固态有更大的相似性;
近程(有)序 Short-range order
近程(有)序:在几个原子间距范围内, 质点的排列与固态相似,排列有序。
金属液体径向密度分布
Bi的径向密度分布
Au的径向密度分布
离子型液体径向密度分布
-铌酸锂的熔体结构
LiNbO3晶体结构,氧原子构成规则的八面体框架, 属菱形(rhombohedral)晶系
熔融LiNbO3(1573K)的X射线实验结果 上图-相干散射强度I,在(4πsinθ)/λ=0.21nm-1出现峰值 下图-径向分布函数(RDF(r)),在r=0.2nm出现峰值
2.55 2.94 2.65/2.94 11 6+6
Mg h.c.p 650 +4.1 9043 15.4
2.32
Al F.C.C 660 +6.0 10676 27.8
2.75 2.96 2.861 10-11 12
Au F.C.C 1063 +5.1 12686 26.7
2.21 2.86
2.88 11 12
• “随机密堆积模型” - 液体是原子或 分子刚球的随机密集堆积物,其中 没有晶体区域,也没有大到足以容 纳另一原子的空穴。
球的随机密堆积模型 p25 案例1.16
• 等径刚球随机密堆积的径向分布函 数关系(Bernal,1965)
• 曲线根据液态氩中子衍射结果的计 算值绘制,11个实验点是根据刚球 模型的计算值
• 三种线:固体密度、液体密 度和平均密度线(相当于气 体)。
• ρ=常数,分布曲线为抛 物线;
• 即平均密度线;
液体原子分布
• 参考原子半径范围内密 度为零
• 紧邻第一壳层中心密度 最大,然后降到最小, 再升到第二个较大值
• r再增大,与平均密度线 重合,原子排列本结论
合金液的预处理,如过热处理、微合金 化处理等可以改变液体的状态与结构, 从而影响凝固组织。
• 科学上对物质的液体状态的认识, 远远落后于气态和固态。
对气态结构的认识(1)
• 在十八、十九世纪,气体状态可清晰地用数 学式子表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R-理想气体常数)
• 理想气体中原子或分子被看成是一些弹性小 球,在低压和中压下,运动距离平均值与其 尺寸相比是很大的,故相互作用力可忽略。
Cu F.C.C 1083 +4.15 13021 23.4
2.30
F.C.C
Fe
1537 +3.0 16161 22.4
2.00
b.c.c
Na b.c.c 97.8 +2.5 2637 36.7
10.6 8+6
物态转变发生的性质变化
(1)通常,大多数金属熔化有约3-5%的 体积膨胀。表明原子间距增加1-1.5%。
教材p9
• 图1.4 金属原子的刚球密堆积结构模型 • 案例1.4:铌酸锂(LiNbO3)的晶体结构
液态结构的研究方法
• 液态结构研究的困难:
– 相邻原子间作用力必须考虑; – 但原子的相对位置不能明确规定。因
为通常任一原子其四周的原子排列状 况,与别的原子相比,总有所不同。
• 研究方法有两种:间接方法、直接 方法
(2)汽化潜热Lb远大于熔化潜热Lm。 Lb/Lm=15-28,以铝为例,铝的配位数 是12,汽化需破坏12个金属键,消耗Lb.
(3)熔化时熵增大。表明原子排列混乱 程度增加,有序性下降。
实验数据
熔化时,约3-5%的体积 膨胀。
液体结构定性推论 原子间距增加1-1.5%,排列松散
Lb>>Lm
与固态相比,金属原子的结合键破坏很 少部分
点阵理论(1936-1958)
– 晶胞理论(free-volume or cell theories),分子或原 子被假定占据晶格位置,固体时它们仅在节点振 动,液体时它们更自由,可以在一个由周围原子 组成的晶胞(cell)内运动;
– 孔穴或空洞理论,将大量空位引入点阵。 – 有效结构理论:用似晶组分与似气组分之间的配
近程有序是理解液体结构的重要概念。
液态金属配位数
• 邻近参考原子密集排列的第一球壳原子 数。即r-原子密度图中第一单峰下的面 积。
液态和固态金属的结构数据的对比 教材p11表1.1
金属名称
Al Au Zn Cd Na[7]
固态 晶格类型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体心立方
原子间距 nm
0.2861
0.288
熔化时熵增大
排列的有序性下降,混乱度增加
气、液、固相比较,液态金属结构更接 近固态
2、 衍射实验分析
• X -射线和中子射线对液体进行衍射研究,测定结 果一致。讨论X-射线衍射法所得的结果。
• 衍射图像:
晶体:位置明确的清晰线条或分布规则的亮点。 液体:少数几条宽而模糊的衍射带或漫射光环。
• 表明:液态中有一些紊乱分布的原子,造成对X射 线的散射,晶体质点排列规整,在平衡位置做热 振动。
则每cm3铁中,杂质原子数为1015量级。
• 原子间结合力不同,不同合金元素和杂质可能以 溶质、化合物(固、液、气态)等不同方式存在; 杂质的存在破坏了液体的均匀性,造成分布不均。
实际液态金属结构的不均匀性
由于散热和纯净度影响,存在 1)温度不均匀(能量起伏) 2)成分和浓度的不均匀(起伏) 3)相和结构的不均匀(起伏)
• 二十世纪初,衍射技术的发现,固态结 构被清楚认识。
• 在晶体物质的结构中,原子或原子团在 空间是按规则的几何图形排列的—长程 有序(long-range order)。
• 原子在原子中心位置不断进行热振动, 在温度为0K时,原子“停止”运动。
• 在固态时必须考虑各原子间相互作用。
固态结构图
固态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