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随堂笔记Word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讲绪论
目录
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19世纪的自然辩证法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中国古代特征:以实用为基本特征,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知识较少,以实用形态知识较多——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本土化
特征
(1)确定自然或宇宙为其哲学思考的对象
(2)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特征
(3)强烈的思辨特征
机械的观点:
认为应该把宇宙的目前的状态看作宇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作今后发生的事件的原因。把自然界的法则简单地理解为机械的因果必然性,夸大必然性而否定偶然性。
发展:星云假说→天
地质渐变论→地
生物进化论→生命
联系:尿素人工合成→无机-有机
细胞学说→植物-动物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各种运动形式
目录
系统及其特点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非加和性)★
自然物质系统的基本特性
自然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结构与功能辩证关系:结构相同要素不同而功能不同
要素相同结构不同而功能不同
要素、结构均不同而功能不同
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性质也会不同,功能多样性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自然界层次划分:宇观层次、宏观层次、微观层次、非生命世界、生命世界
层次结构的特点:
(1)低层次对高层次有构成性关系,同一层次的低层次之间有相关性关系
(2)多级连续序列、间断性、新颖性、不可预测性、不可还原性
(3)层次由下而上递进,结合度由大而小递减
(4)层次越高,越多样性
(5)双向因果链条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
(1)可逆与不可逆
(2)有序与无序
(3)进化与退化
(4)自然界的系统进化
无序:组织性程度低,系统各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系统之间无规则联系,呈下降变化趋势
有序:组织性程度高,系统各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系统之间有规则联系,呈上升变化趋势
自然界系统的进化:
(1)宇宙和天体的起源和演化
(2)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3)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4)人类的起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4)人与自然要和谐一致
(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然生产力:未经人类加工就已经存在的资源,例如气候、土壤、水分、森林、矿藏。它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对其有制约性。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
(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
(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则
(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
第二讲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第一节科学的含义与特征
一、科学的含义:
(1)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
(2)不仅仅是知识体系,而且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3)是一项国家事业,是社会中的专门部门,是新兴的社会产业,国家的战略产业,一项国际事业(社会建制)
二、科学的特征:
1.解释性(深刻性、超越常识)
2.精确性(客观真理性)
3.可检验性
4.可错性或可变性
5.系统性
6.主体际性
三、各学派观点
[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与证实性原则密切联系在一起、可检验性和可验证性
[2]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
科学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3]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划界的区分就在于是否在范式的指导下从事解难题的活
动
[4]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
第二节科学认识的结构与科学认识的构成(★★)
一、科学认识的结构
包括主体、客体、中介
科学认识的过程: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认识、中介与客体相互作
用,从而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静态结构: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
动态过程:获取科学事实、形成科学定律、提出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
所谓科学事实:是指人们对观察、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的正确描述,它既不是客观事实本身,也不是科学理论,而是科学理论与客观事实的结合。
科学事实Ⅰ:客体和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因而与客体的本性有关,也与认识条件有关
科学事实II:对观察实验所得结果的陈述和判断,因而既与客体的本性、仪器的性能有关,也与人用以描述事实的概念系统有关
所谓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的科学命题,通常是全称命题,可分为经验定律和理论定律
经验定律的途径:借助归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反映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某种联
系,具有描述性、直接实验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关,具有直接
可判定或测量的
理论定律的途径:具体见课件
科学定律的作用:
[1]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科学概念的形成可以通过经验定律
的提出或发现来完成,科学定律也是明确科学概念的一种有效手段,科学概念和
科学定律是科学理论的构成基础。
[2]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手段。经验定律可以解释已知的科学事实和预见未来未知
的科学事实,理论定律可以解释已知的经验定律和预见未来的经验定律。
科学假说
含义: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假定性的猜想和说明,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结构: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本质的猜测、推演出的预见和预言
特点:科学性、猜测性(假定性)、试探性(过渡性)
科学理论
含义: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知识体系,是对某种自然现象本质的系统说明,是由科学概念、原理、定律、论证组成的科学体系。
构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律、逻辑定律、“演绎型逻辑体系”
特征:客观真理性、逻辑完备性、全面系统性、科学预见性
科学知识与价值:具体见课件
第三讲科学认识的形成
第一节科学问题的形成
科学问题: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而尚无确定
的答案。
科学问题结构:问题的指向、研究的目标、求解的应答域
科学问题来源
1.寻找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并作出统一的解释(元素周期律)
2.现有理论与新经验事实之间的矛盾(β衰变)
3.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
4.理论体系内部逻辑矛盾也是产生科学问题的来源
5.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