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抗体的反应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类免疫分析的方法可以用于医学,免疫学中抗原抗 体的分析(包括病原的诊断,免疫细胞表面分子的检 测等),而且可以广泛的用于生命科学的几乎各个领 域,甚至于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及分析化学等更为广 泛的学科领域。
一、免疫沉淀与免疫凝集
1.溶液中的沉淀反应
在体外,当抗体与相应抗原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会发生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反应,表明两者之间有特 异性反应。免疫沉淀反应广泛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及定 量分析。在液相中形成的沉淀不易观察判断,利用抗原和 抗体溶液之间的界面形成的沉淀线便于判断,即环状沉淀 试验(ring precipitant test)(图7—l0)。沉淀试验可以在玻璃 管中进行,将小试管或毛管的底部加入抗原溶液,在上层 轻轻铺上不同稀释倍数的抗体溶液,勿使界面破坏,为了 使界面更好地形成,常在下层抗原溶液中加入10%的蔗糖 或甘油。抗原抗体溶液置于37℃或4℃孵育后,在界面上形 成白色沉淀线。玻片上沉淀的形成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
5.免疫凝集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 乳胶颗粒等)与 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1)直接凝集(direct agglutination) 玻片凝集、试管凝集
(2)间接凝集(indirect agglutination)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包被在乳胶颗粒或红细胞表面,与相
应 抗体或抗原混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第七章 抗原抗体反应的应用
免疫沉淀与免疫凝集 免疫标记 免疫定位分析 抗原抗体反应的其他应用
免疫分析方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的特性对 抗原或抗体进行量或质的测定分析。这类分析方法具 有特异、灵敏和快速的特点,有的可以表现出一个氨 基酸分子的差异,如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的方法; 测定的量可以达到μg甚至ng的水平,如ELISA法, 放射免疫法等;反应在几小时,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 间可以看到测定的结果,如免疫沉淀法等。
双扩散法又称为Ouchterlony法,在琼脂板中抗原和抗 体分别从相邻的孔中向四周扩散,在抗原孔和抗体孔之 间二者比例合适的部位形成沉淀线。琼脂双扩散常用于 分析抗原间的血清学关系和抗体间差异,相邻孔中不同 抗原与同一抗血清反应形成的沉淀线形状的变化显示抗 原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当两个抗原完全—致 时,两条沉淀线完全融合(图7—12A);如果两个抗原无 共同抗原决定簇而抗血清中有针对两种抗原的抗体时, 沉淀线互不干扰,呈交叉状(图7—12B);当两个抗原只 是部分抗原决定簇相同,还有其他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则沉淀线在后者一方形成突出的小刺(图7—12C)。此外, 根据抗体或抗原的不同,可形成其他不同特征的沉淀线。 Ouchterlony法灵敏度不高,形成沉淀线需较长时间 (18—24h)。但在抗原分析方面很有实用价值。
火箭电泳(rocket electrophoresis),为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 结合的一种方法。已混合有抗体的凝胶上,做一小孔,加入 抗原,电泳后,沿着电泳方向形成火箭型沉淀线,沉淀线的 高度与抗原量成正比(图7—14)。火箭电泳可用于定量测定, 例如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
4.免疫共沉淀
二、免疫标记
1.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的应用始于60年 代末,广泛用于激素、药物等小分子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是灵敏、
可靠的免疫分析方法之一。常用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同位素有 125I,131I,3H和35S。放射活性的检测液相反应体系用液体闪 烁仪计数,而固相体系可用X射线胶片显影。 125I 为γ 射线(0.035meV),131I 有硬β 射线(0.608meV)和γ 射 线(0.36meV)两种,半衰 期为60 d,放射性碘标记常用氯胺T法(chloramines—T)。氯胺 T是氯代酰胺类氧化剂,在水中不稳定,产生的氯离子将碘离子 (I-)氧化为单质碘(I2),单质碘与抗原或抗体分子上的苯丙氨酸及 酪氨酸残基的苯环或组氨酸的咪唑基共价相连,使之发生碘化反 应。
单向扩散法又称Mancini 法,将适当浓度的抗体 混于琼脂(0.8%—1%)中,琼脂凝 固后,打成小孔,加入抗原,抗原由小孔开始向 周围扩散,并在小孔周围合适的位置形成沉 淀环。沉淀环的面积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通过 与已知抗原浓度形成的沉淀环面积进行比较,可 确定被测抗原的浓度(图7—11)。单扩散常用于测 定血清中IgG、IgM、IgA及补体的含量。 单扩散法的特点使用抗体浓度大,当抗原浓度低 于5—10μ g/mL则不适用。
免疫利用共沉淀是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 菌蛋白质的“protein A/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蛋白) 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protein A/G预先 结合在argarose 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 后,beads上的prorein A/G就能达到吸附抗原的目的。通过低 速离心,可以从含有目的抗原的溶液中将目的抗原与其它抗原 分离。
2.凝胶扩散沉淀
抗原抗体可在半透明的半固相介质中进
行沉淀实验。抗原分子和抗体分子在凝胶 介质中自由扩形成浓度梯度,抗原与抗体 在比例合适的一定扩散部位相遇形成沉淀 线。凝胶沉淀可用于测定抗原或抗体的相 对浓度,也可用于比较不同抗原的特异性、 纯度及相互关系。最常用的方法为单向免 疫扩散(radial immuno diffusion )和双向 免疫扩散(double-imm沉淀形成需较长时间,且灵敏度低。免疫电泳 (immunoelectrphoresis)是利用蛋白质在凝胶中电泳迁移 率不同能被分离开来的特性与免疫扩散结合一起进行分析的方 法。这种方法能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混合的蛋白质抗原在 PH 8.6时带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使混合的抗原组分得以分离,而抗体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也可 以通过电泳与分离的抗原形成相应的特异性沉淀线。从而提高 免疫沉淀的灵敏度。常见的免疫电泳方法有血清免疫电泳,火 箭电泳和对流免疫电泳(又称电渗析)。传统的免疫电泳即指血 清免疫电泳,将抗原混合物(病人血清)在凝胶中用电泳分离后, 沿电冰方向挖一平行的小槽,加入抗血清,进行双扩散。沉淀 线的特点显示病人血清与正常人血清存在的差异,即血清蛋白 组分的缺少或增加(图7—13)。
一、免疫沉淀与免疫凝集
1.溶液中的沉淀反应
在体外,当抗体与相应抗原二者浓度比例适当时,会发生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反应,表明两者之间有特 异性反应。免疫沉淀反应广泛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及定 量分析。在液相中形成的沉淀不易观察判断,利用抗原和 抗体溶液之间的界面形成的沉淀线便于判断,即环状沉淀 试验(ring precipitant test)(图7—l0)。沉淀试验可以在玻璃 管中进行,将小试管或毛管的底部加入抗原溶液,在上层 轻轻铺上不同稀释倍数的抗体溶液,勿使界面破坏,为了 使界面更好地形成,常在下层抗原溶液中加入10%的蔗糖 或甘油。抗原抗体溶液置于37℃或4℃孵育后,在界面上形 成白色沉淀线。玻片上沉淀的形成必须在显微镜下观察。
5.免疫凝集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 乳胶颗粒等)与 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1)直接凝集(direct agglutination) 玻片凝集、试管凝集
(2)间接凝集(indirect agglutination)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包被在乳胶颗粒或红细胞表面,与相
应 抗体或抗原混合出现的凝集现象。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第七章 抗原抗体反应的应用
免疫沉淀与免疫凝集 免疫标记 免疫定位分析 抗原抗体反应的其他应用
免疫分析方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的特性对 抗原或抗体进行量或质的测定分析。这类分析方法具 有特异、灵敏和快速的特点,有的可以表现出一个氨 基酸分子的差异,如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的方法; 测定的量可以达到μg甚至ng的水平,如ELISA法, 放射免疫法等;反应在几小时,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 间可以看到测定的结果,如免疫沉淀法等。
双扩散法又称为Ouchterlony法,在琼脂板中抗原和抗 体分别从相邻的孔中向四周扩散,在抗原孔和抗体孔之 间二者比例合适的部位形成沉淀线。琼脂双扩散常用于 分析抗原间的血清学关系和抗体间差异,相邻孔中不同 抗原与同一抗血清反应形成的沉淀线形状的变化显示抗 原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当两个抗原完全—致 时,两条沉淀线完全融合(图7—12A);如果两个抗原无 共同抗原决定簇而抗血清中有针对两种抗原的抗体时, 沉淀线互不干扰,呈交叉状(图7—12B);当两个抗原只 是部分抗原决定簇相同,还有其他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则沉淀线在后者一方形成突出的小刺(图7—12C)。此外, 根据抗体或抗原的不同,可形成其他不同特征的沉淀线。 Ouchterlony法灵敏度不高,形成沉淀线需较长时间 (18—24h)。但在抗原分析方面很有实用价值。
火箭电泳(rocket electrophoresis),为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 结合的一种方法。已混合有抗体的凝胶上,做一小孔,加入 抗原,电泳后,沿着电泳方向形成火箭型沉淀线,沉淀线的 高度与抗原量成正比(图7—14)。火箭电泳可用于定量测定, 例如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的甲胎蛋白。
4.免疫共沉淀
二、免疫标记
1.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的应用始于60年 代末,广泛用于激素、药物等小分子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是灵敏、
可靠的免疫分析方法之一。常用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同位素有 125I,131I,3H和35S。放射活性的检测液相反应体系用液体闪 烁仪计数,而固相体系可用X射线胶片显影。 125I 为γ 射线(0.035meV),131I 有硬β 射线(0.608meV)和γ 射 线(0.36meV)两种,半衰 期为60 d,放射性碘标记常用氯胺T法(chloramines—T)。氯胺 T是氯代酰胺类氧化剂,在水中不稳定,产生的氯离子将碘离子 (I-)氧化为单质碘(I2),单质碘与抗原或抗体分子上的苯丙氨酸及 酪氨酸残基的苯环或组氨酸的咪唑基共价相连,使之发生碘化反 应。
单向扩散法又称Mancini 法,将适当浓度的抗体 混于琼脂(0.8%—1%)中,琼脂凝 固后,打成小孔,加入抗原,抗原由小孔开始向 周围扩散,并在小孔周围合适的位置形成沉 淀环。沉淀环的面积与抗原浓度呈正相关。通过 与已知抗原浓度形成的沉淀环面积进行比较,可 确定被测抗原的浓度(图7—11)。单扩散常用于测 定血清中IgG、IgM、IgA及补体的含量。 单扩散法的特点使用抗体浓度大,当抗原浓度低 于5—10μ g/mL则不适用。
免疫利用共沉淀是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 菌蛋白质的“protein A/G"特异性地结合到抗体(免疫球蛋白) 的FC片段的现象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protein A/G预先 结合在argarose 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 后,beads上的prorein A/G就能达到吸附抗原的目的。通过低 速离心,可以从含有目的抗原的溶液中将目的抗原与其它抗原 分离。
2.凝胶扩散沉淀
抗原抗体可在半透明的半固相介质中进
行沉淀实验。抗原分子和抗体分子在凝胶 介质中自由扩形成浓度梯度,抗原与抗体 在比例合适的一定扩散部位相遇形成沉淀 线。凝胶沉淀可用于测定抗原或抗体的相 对浓度,也可用于比较不同抗原的特异性、 纯度及相互关系。最常用的方法为单向免 疫扩散(radial immuno diffusion )和双向 免疫扩散(double-imm沉淀形成需较长时间,且灵敏度低。免疫电泳 (immunoelectrphoresis)是利用蛋白质在凝胶中电泳迁移 率不同能被分离开来的特性与免疫扩散结合一起进行分析的方 法。这种方法能提高分辨率和灵敏度。混合的蛋白质抗原在 PH 8.6时带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使混合的抗原组分得以分离,而抗体可以通过自由扩散,也可 以通过电泳与分离的抗原形成相应的特异性沉淀线。从而提高 免疫沉淀的灵敏度。常见的免疫电泳方法有血清免疫电泳,火 箭电泳和对流免疫电泳(又称电渗析)。传统的免疫电泳即指血 清免疫电泳,将抗原混合物(病人血清)在凝胶中用电泳分离后, 沿电冰方向挖一平行的小槽,加入抗血清,进行双扩散。沉淀 线的特点显示病人血清与正常人血清存在的差异,即血清蛋白 组分的缺少或增加(图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