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实证研究评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经济理论述评

市场结构实证研究评述*

雷震 彭欢 邓蕾

内容提要:伴随经济理论的发展,市场结构实证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实证产业组织研究的核心。市场结构实证研究包括新古典框架下的SCP和PR模型、基于古诺竞争的CV模型、产品差异框架下的BLP模型以及长期决策中的动态模型。本文重点关注市场结构相关实证方法的逻辑演进脉络及其最新发展,并对其优劣和经典运用进行评论。

关键词:市场结构 CV模型 BLP模型 长期决策 动态模型

产业组织的实证研究在近2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包括价格歧视、价格分散、共谋行为以及市场结构等研究领域。伴随经济理论的发展,市场结构实证研究经历了从缺乏严谨的理论基础到实证与理论完美结合、从静态框架到动态框架的演变。本文主要关注市场结构相关实证方法随理论发展的逻辑演进脉络,对其实证方法的优劣及其经典运用进行评论,为更好地研究中国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一、新古典框架下的市场结构检验

博弈论出现之前的市场结构检验方法是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以SCP模型和PR模型为代表,构造出了相应的统计量模型来检验市场结构。

哈佛大学的梅森(M aso n)和贝恩(J.B.Bain)开创性地提出了结构-行为-绩效(SCP)模型,该模型认为在一个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企业具有足够的定价能力,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增加利润。实证中,利用反映市场集中度的统计量H H I或CR来度量市场结构,将H H I或CR与企业的利润或价格做回归来研究市场结构与企业的绩效或行为之间的关系。

但是,SCP模型缺乏严密而细致的理论推演,无法刻画理论与实证研究中最关注的因果关系。Michael et al.(2001)和Geroski(2001)分别对美国啤酒业和汽车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行为、绩效和市场结构都是由市场均衡决定的,三者之间并无SCP模型的因果关系。

PR模型利用企业成本与收益的有关数据,建立了微观企业行为与宏观市场结构之间的联系,在SCP模型基础上前进了一步,但Boy er(1996)对饮料市场的研究发现,PR模型的上述因果关系只有在规模报酬不变时才成立,在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H统计量波动剧烈,极其不稳健。

Yoshiro et al.(2005)利用PR模型研究了1983至2002年日本证券业市场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伴随日本金融业改革,1988至1997年日本证券业呈现垄断特征,而在1983至1988以及1999至2002年呈现寡头竞争格局。Levy et al.(2007)同样利用PR模型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拉美国家银行业结构及其效率的影响,发现外资银行利用其产品优势强化了垄断地位,使得市场竞争程度下降。

二、静态博弈框架下的市场结构检验

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实证研究忽略了市场主体的互动行为。博弈论的发展,为刻画内生于市场主体互动行为的市场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Bresnahan(1989)在静态非合作博弈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检验市场结构的CV模型。该模型假设在一个同质产品市场中,企业之间进行数量竞争,在一致的推测变分基础上,从古诺模型中推导出一个参数 =dQ/dq i,该参数表示市场中所有企业的总产量如何随q i变化。 =1为垄断或共谋市场, =0为完全竞争市场,0< <1为寡头竞争市场,实证中通过联立需求函数和边际成本函数来实现参数 的

136

*本文得到西南财经大学国家!211∀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估计。

Cather ine(1999)发现在英国电力市场中存在两个占绝对优势的企业,面临一个缺乏弹性的需求市场,根据寡头理论模型,企业定价应远高于边际成本,在实证中将电力行业的管制、进入威胁以及供需双方的金融合约的限制引入到CV模型的边际成本和需求函数中,估计出了市场结构参数 和价格与边际偏离值,表明电力行业为一个高度垄断的寡头市场,但与理论预测不同的是电力价格与边际成本几乎相等。

Delipallas(2001)利用上述逻辑对欧洲烟草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欧洲的烟草业为介于古诺竞争和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令人惊讶的是,欧洲许多国家烟草业具有广泛的相似性,但征收从量税和个别税后,税负都向消费者转嫁,尤以个别税最为显著。

不同的市场结构作为一种约束影响着企业行为,同时企业的互动行为在均衡状态下又决定了市场结构。通过以上运用可以发现,基于利润最大化假说以及企业间的互动行为的CV模型,可以在不同的约束条件(如征税、规制、进入威胁、重组等)下通过市场的均衡结果构造不同的模型,并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得到相应的推测变分参数,以实现对市场结构的检验,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不过, Co rts(1999)指出不同的约束条件对应着CV模型中不同的需求和供给关系,这种差异需要在实证中将外生变量引入到需求和成本函数中,但这依赖于函数形式的假设。从CV模型的推导过程可以看出,推测变分参数取决于需求函数的具体形式,因此有可能导致有偏的推测变分参数估计值。Reiss et al.(2005)利用Cather ine(1999)中推测变分参数的估计结果反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边际成本,如果推测变分参数能够很好地刻画厂商的行为,那么估计出来的成本将会与真实成本较为接近,实证研究结果却发现,最终估计的成本与实际成本偏差很大,说明推测变分参数对厂商行为的描述不够准确。同时,Sofia et al.(2006)指出虽然理论模型中既有同质产品框架下的CV模型,又有异质产品框架下的CV模型,但是异质产品框架下的CV模型中两个产品间就有一个推测变分参数 ,从而导致待估计的参数 过多,无法通过实际观测的数据来识别所有参数 的大小,实证研究中都是运用同质产品条件下的CV模型,无法考虑产品的差异性。

三、产品差异框架下的市场结构检验

现实世界中产品差异广泛存在,差异产品具有不同的需求曲线,不同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不同企业具有的市场力量,此时,与同质产品市场不同,产品差异市场难以找到一个简单参数来反映其市场结构,实证中,主要通过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和消费者剩余来判断市场的竞争程度,因此,对需求曲线的估计成为检验产品差异框架下市场结构的核心。

实证研究主要通过两种方法估计产品差异市场的需求曲线。一种方法是假设市场上存在一个需求曲线:

ln(q i)= i=#k ik ln(p k)+!i(1)

其中q i为产品i的需求,p k是产品的价格,ik为模型的待估参数,表示产品i与产品k之间的交叉替代弹性,!i为随机扰动项。由于随机扰动项中存在与价格相关的无法观测到的异质变量∀i,所以实证中运用传统的工具变量方法对此需求曲线进行估计。此方法的优点在于考虑了产品差异市场上不同产品价格互相依赖的关系,运用工具变量的方法克服了回归分析中的内生性问题。但是,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具有多维属性,采用(1)式对需求曲线估计时,就会导致估计多个交叉替代弹性参数ik而损失自由度。

另一种方法以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 acFadden教授提出的离散选择模型为基础,把描述产品差异的特征变量嵌入到如下间接效用函数中:

V ij=U(x j,m,p j,y i,#)+!ij(2)

其中V ij为消费者选择不同商品的间接效用,p j 为观测到的不同产品价格,x jm为表示产品差异的m维特征变量,y i为消费者的收入,#为表示消费者对价格和各特征变量的偏好的待估参数。

Berr y(1994)提出了估计产品差异条件下需求曲线的新方法,该方法将无法观测到的产品差异特征变量∀i纳入特殊设定的如下线性间接效用函数: V ij=x j,m∃1-p j∃2+∀j+!ij(3)

其中V ij为消费者选择不同商品的间接效用,p j 为观测到的不同产品价格,x jm为表示产品差异的m维特征变量,∃1和∃2为模型的待估参数,∀i为无法观测到的异质变量,!ij为描述消费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的随机变量。将(3)式带入离散选择模型中,通过实变函数中的合同映射理论得到了不同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ms)与价格和特征变量之间的线性需求函数如下:

ln(ms j)-ln(ms0)=x j,m∃1-p j∃2+∀j(4)

137

∃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