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下有效应力
有效预应力的检测
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在当今的工程界,预应力技术被广泛应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及增强结构的耐久性。
然而,要确保预应力的有效性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其进行准确的检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及其重要性。
预应力是指在施加外部荷载之前,预先在结构中引入一定的应力。
这种应力可以抵抗外部荷载,提高结构的性能。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预应力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因此,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通常采用非破坏性试验方法,如超声波法、X射线法和磁致伸缩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无损地检测预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为结构的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超声波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发射超声波,并记录波速和反射回来的时间,从而计算出混凝土内部的应力状态。
这种方法具有无损、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预应力的有效性。
X射线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通过X射线照射混凝土结构,可以获得内部应力的分布图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直观的应力分布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X射线对人体有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磁致伸缩法是一种通过测量磁致伸缩效应来检测有效预应力的方法。
磁致伸缩效应是指磁场变化时物体尺寸发生变化的现象。
通过在混凝土表面施加磁场并测量尺寸变化,可以计算出内部的应力状态。
这种方法具有非接触、快速和准确的特点,但需要使用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
除了以上提到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还有一些破坏性检测方法,如钻芯取样法和劈裂试验法等。
这些方法需要在结构中取样并进行试验,以确定有效预应力的真实大小。
虽然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但会对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考虑。
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是确保结构性能的重要环节。
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结构的性能和耐久性,从而为工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方法的出现,对有效预应力的检测将更加准确和便捷。
现浇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控制施工工艺探讨
现浇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控制施工工艺探讨发表时间:2017-03-17T09:40:54.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第34期作者:盘训学郑初杰[导读] 摘要:简述锚下有效预应力损失概念,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造成现浇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因地制宜,提出适用于现场的解决方案及措施,验证提出解决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摘要:简述锚下有效预应力损失概念,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造成现浇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因地制宜,提出适用于现场的解决方案及措施,验证提出解决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现浇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损失,检测引言预应力锚索锚固作为解决桥梁工程问题最直接、高效、经济的技术措施,在桥梁结构工程中广泛使用,锚索锚固质量是表征锚索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而锚索的有效预应力是影响锚固质量的关键因素。
桥梁工程中,预应力锚固工程属于长期、隐蔽性工程,因此,如何在施工阶段保证锚下有效预应力是保证预应力施工质量的关键。
2.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概念公路桥涵施工规范 JTG/T F50-2011关于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与检验第7.12小节第3条规定: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在锚下的有效预应力应符合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两者的相对偏差不超过±5%,且同意断面中的预应力束其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应不超过±2%。
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由于施工、材料性能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预应力束内的实际应力将低于张拉控制应力σcon,这些减少的应力称为预应力损失 l。
预应力束内实际存余的预应力就称之为有效预应力 pe,其数值取决于张拉时的控制应力 con和预应力损失 l。
pe= con- l。
3.控制锚下有效预应力施工工艺探讨本文选取佛山市乐从至龙江公路主干线工程第LL-05标段龙良路跨线桥预应力现浇箱梁作为研究对象。
预应力体系采用φS15.2 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 fpk=1860MPa,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0.73fpk=1357.8MPa,弹性模量 Ep=1.95×105 MPa。
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不均匀度计算、检测验收记录、孔道压浆密实度无损检测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方法A.1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A.2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要求与数量按本标准执行,可参考 DBJ 50-134、CQJTG/T F81等标准执行。
A.3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内容包括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力值大小、同束不均度、同断面不均度等。
A.4 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宜采用反拉法。
A.5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应满足,示值误差:±1%;测试准确度:±1.5%;重复准确度:1%。
A.6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检测设备须双标定,并在计量校准合格后方可用于现场检测。
A.7 根据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确定锚下预应力范围,当检测岀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在公差范围内,则判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
A.8 试验步骤:A.8.1 设备安装——限位装置千斤顶泵站系统安装。
A.8.2 参数设置——张拉控制应力及其对应的锚下有效预应力设置。
A.8.3 实施检测——计算机对泵站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张拉,千斤顶咬紧预应力筋带动央片沿轴线移动,当夹片脱离锚杯时,计算机系统自动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值。
A.9 当锚下有效预应力值检测不合格时,应具备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提供处理方案,待按更正后的方案施工后复检直至合格。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计算方法B.1 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是同一束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偏差程度,计算方法见公式(B.1):................................ (B.1)式中:U ——有效预应力同束不均匀度;P ——同一束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
B.2 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是同一断面上同类、同批号张拉的各束有效预应力最大值和最小值得偏差程度,计算方法见公式(B.2):............................. (B.2)式中:U ——有效预应力同断面不均匀度;N ——同一断面中各单根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平均值。
结构锚下预应力检测的应用与分析
1 复张法检测原理
1.1工作原理 复张法检测是通过程控千斤顶对已
张拉完但未切割的钢绞线进行二次张 拉 ,建 立 张 拉 力 - 伸 长 量 曲 线(F-S 曲 线)。其主要设备包括限位板、工作锚夹 片 、千 斤 顶(一 般 带 测 力 和 位 移 的 传 感 器)等,如图 1。通过分析 F-S 曲线斜率 变化过程,基于曲线拐点确定有效应力 点,实现对梁体锚下有效应力的快速检
结构锚下预应力检测的应用与分析
王乐,耿栋,蒋鹏
(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 桥梁与隧道工程检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51)
检测试验与测量技术 安徽建筑
作者简介: 王乐(1989-),男,湖北武穴人,毕业于合肥工 业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工程师。 专业方向:桥梁工程。
摘 要:结构锚下有效预应力作为结构主要的抗力体系,其施工质量控制水平对结构安 全长期服役具有重要影响。目前通常采用复张法对后张预应力结构进行锚下预应力检 测,并基于检测结果评估同束有效预应力、同一断面有效预应力的大小和不均与度进行 评价,以评估预应力张拉施工控制质量,为预应力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锚下预应力;复张法;不均与度;施工控制
业前调查(梁体外观状况、预应力筋穿束 情况、锚固端部倾角情况、锚垫板外观状 况、夹片齿痕整齐度及夹片外露量)、张 拉技术资料研读(钢绞线、夹片与锚具硬 度 、张 拉 设 备 标 定 证 书 、张 拉 伸 长 量 记 录 、伸 长 量 计 算 书 以 及 相 关 的 设 计 图 纸),此外在复张检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 几点:
①复张法检测应在预应力筋已张 拉、未压浆、钢绞线未切割且自由端外露 长度不少于 300mm,最好在完成张拉以 后的 24h 之内进行;
②预应力检测系统的测力传感器最 大量程应严格控制在待测锚下部分有效 预应力相对反拉力数值的 1.2 倍至 1.5 倍以内,且测试结果的精度应达到满量 程条件的 1% 以上;位移传感器的量程应 处 在 0~50mm,精 度 满 足 0.02~ 0.05mm 的要求,且传感器的响应速度 都应和采集设备良好适应;
2024 有效预应力检测(每日一练)继续教育答案
有效预应力检测(每日一练)考生姓名:刘志雄考试日期:【2024-11-30 】判断题(共20 题)•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B2、张拉施工前,对于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如设计无特殊说明,一般是指强度达到标养强度的75%。
(注意:题干与选项内容完整输入之前不允许手动回车换行;选项和答案中的英文字母均为大写!选项内容为“正确”,“错误”!)。
(B)•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B3、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超过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在设计无规定时,应采用两端张拉。
(注意:题干与选项内容完整输入之前不允许手动回车换行;选项和答案中的英文字母均为大写!选项内容为“正确”,“错误”!)。
(A)•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4、预应力张拉时,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的1%。
(注意:题干与选项内容完整输入之前不允许手动回车换行;选项和答案中的英文字母均为大写!选项内容为“正确”,“错误”!)。
(A)•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5、预应力筋断丝的原因是因为切割锚头钢绞线留的太短。
(注意:题干与选项内容完整输入之前不允许手动回车换行;选项和答案中的英文字母均为大写!选项内容为“正确”,“错误”!)。
(B)•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B6、有效预应力检测应使用复张法进行检测,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应在24h内进行有效预应力检测。
(注意:题干与选项内容完整输入之前不允许手动回车换行;选项和答案中的英文字母均为大写!选项内容为“正确”,“错误”!)。
(A)•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7、预应力筋下料完成后,应用梳板或相应锚具梳束、编束,逐根理顺,并绑扎成束,严禁互相缠绕。
(注意:题干与选项内容完整输入之前不允许手动回车换行;选项和答案中的英文字母均为大写!选项内容为“正确”,“错误”!)。
(A)•A、正确B、错误答题结果:正确答案:A8、钢丝、钢绞线及精轧螺纹钢筋应采用切割机或砂轮锯切断。
锚下控制应力和油表读数计算
锚下控制应力和油表读数计算我部预制箱梁分为30m和40m两种形式一、计算1束锚下应力值(用于顶板负弯矩张拉)1.已知条件钢绞线的标准强度 R y b=1860,钢绞线束的总截面积 A y=1×139=139 mm2弹性模量 E y=1.95×105Mpa 2.张拉控制应力锚下张拉控制应力取σk =0.75 R y b =1395Mpa油压表显示的拉力应为σk×A y=1395×139=19.3905(T)一束钢绞线的应力值为193.905T二、计算4束锚下应力值(用于30m箱梁张拉)1.已知条件钢绞线的标准强度 R y b=1860,钢绞线束的总截面积 A y=4×139=556 mm2弹性模量 E y=1.95×105Mpa2.张拉控制应力锚下张拉控制应力取σk =0.75 R y b =1395Mpa油压表显示的拉力应为σk×A y=1395×556=77.562T四束钢绞线的张拉应力值为77.562(T)三、计算5束锚下应力值(用于30m和40m箱梁张拉)1.已知条件钢绞线的标准强度 R y b=1860,钢绞线束的总截面积 A y=5×139=695 mm2弹性模量 E y=1.95×105Mpa2.张拉控制应力锚下张拉控制应力取σk =0.75 R y b =1395Mpa 油压表显示的拉力应为σk×A y=1395×695=96.953T五束钢绞线的张拉应力值为96.953T五、油表读数计算根据实际校顶报告与经计算所得锚下控制应力值,进行一元回归方程计算,所得值为各阶段控制应力相对应的油表读数。
千斤顶作用力T和张拉泵油压P是线性关系:T=AP+B (1) 利用千斤顶检验报告测得作用力与油压(T1,P1)、(T2,P2) 、(T3,P3) 、┈(T n,P n),对上式进行线性回归,求回归值:T=AP+B (2)A=L PT/L PP (3)B=T-AP (4)P=1/n∑P i (5)T=1/n∑T i (6)L PP=∑P i2-1/n(∑Pi)2 (7)L PT=∑P i T i-1/n(∑P i)(∑Ti) (8)。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案(1)背景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如桥梁工程、边坡工程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预应力结构工程来说,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结构的变形和开裂,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是其质量控制核心和工程的长久生命线。
因此,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检测和评估预应力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预应力结构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
(2)检测依据1、《桥梁预应力及索力张拉施工质量检测验收规程》(CQJTG/T F81-2009)2、《桥梁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53/T 810-2016)3、《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4、《公路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T/CECS G:D31-01-2017)5、《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定技术规程》(DB35/T 1638—2017)6、《重庆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 50-134-2017)7、《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 (DB33/T 2154—2018)8、《公路桥梁锚口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14/T 1717-2018)9、《桥梁用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筋张拉力检测方法》(JT/T 1265-2019)10、《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36/T 1136-2019)11、《公路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T/CECSG:J51-01-2020)12、《桥梁锚下预应力检测技术规程》(DBJ52/T 106-2021)13、《在用公路桥梁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TG/T 5214-2022)14、《公路桥梁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价技术规程》(DB32/T 4649-2024)(3)测试原理在外露单根钢绞线上安装集成式智能前端,千斤顶启动后钢绞线被张拉,当反拉力小于原有预应力时,夹片对钢绞线有紧固力,内部钢绞线不会发生位移。
桥梁梁板锚下应力测试
一、 测试方法 我们采用的是现行新方法:全自动反拉测试法。即在测试锚下应
力的过程中全程自动控制、自动加压、自动测读、自动记录。这与传 统的测试方法相比,能把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一些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误 差降到最低,其测试结果精确度高,更能真实反映梁板锚下的实际张 拉力。这种方法的测试条件:1、对于后张法梁板,应在梁板张拉后 至波纹管未注浆之前,并且预留有足够的自由端,这样便于千斤顶及 测试位移传感器的安装;2、对于先张法空心板,测试应在张拉后且 未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锚固完毕并经检验确认合格后方可切除端头 多余的预应力筋。
(3) 反拉力 F 反持续反拉,钢绞线与夹片之间发生滑动,两者之 间的静摩擦力已经消失,转而为滑动摩擦力,内外钢绞线之间的应力 已经调整完毕,此时由于夹片已经被拉动,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较 小,预应力锚索为外露段与自由段共同受拉,反拉力与伸长量之间又 出现与锚索材料相关的特性,三个力之间的关系为:F 反>F 静摩+F0。 通过对以上三个状态的分析可知,想求得预应力锚索自由段的应力 F0,可以通过较为直观的反拉力来求得。在第二个阶段中出现了反拉 力与有效预应力之间的等式关系,但由于在反拉力大到与静摩擦力与 有效预应力平衡一瞬间,且此时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小,而且不能计算 出钢绞线与夹片之间的摩擦力;当反拉力稍大于第二阶段的反拉力 时,钢绞线内外段预应力得以调整,仪器检测的应力和位移发生波动, 在 F-S 曲线图上将有所波动,当预应力调整完毕,内外钢绞线同时 受力,自由段钢绞线即将拉动时静摩擦力已经消失,而滑动摩擦力由 于没有滑动,摩擦力为零,此时的反拉力是锚索内外段调整后的应力, 因此不能作为有效预应力。综合以上因素,考虑到锚索钢绞线与锚夹 具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大的反拉力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并且此时的反 拉力最小,因此可以采用第二阶段的反拉力作为最终的有效预应力, 即在图 1 这样的 F-S 曲线图上为 B 点所对应的应力。
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质量控制
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质量控制摘要:本文主要对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质量控制进行研究。
技术分析后,提出了施工过程的改进措施,并进一步加强了质量改进的检测和监测。
在质量总结过程中,应组织测试公司的专家咨询团队及时的解决测试过程中的问题,对预应力设计进行质量进行沟通和交流,然后进行下一阶段的测试和验证。
第一阶段试验完成后,应根据抽样检查的次数和各桥梁预制项目的进度,适当商定试验时间,并及时进行试验后评估。
关键词:桥梁连续箱梁;锚下有效预应力;预应力检测;质量控制引言省道S540线阳江雅韶至白沙段扩建工程项目起于西部沿海高速雅韶收费站出口,起点桩号K0+000,经雅韶、岗列、城西、止于平冈接规划国道234 线(现状省道S277 线),终点桩号K17+857.245,路线全长17.857km,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km/h。
桥梁3331.8 米/10 座,其中特大桥1187m/1座(漠阳江特大桥),大桥 1951m/3 座(那龙河大桥、三洲河大桥及漠阳江西大桥),中小桥 248m/7座。
一、项目概况1、那龙河大桥拟建那龙河大桥位于阳江市雅韶镇,地势较平缓,采用桥梁的形式上跨那龙河,桥型布置为12×16+6×30+(55+80+55)+6×30+11×16;该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预应力系统:主桥采用三向预应力系统,纵向预应力钢梁设有腹板梁、顶板梁和底板梁。
横向预应力为3 F,S15.2,水平预应力钢梁沿桥梁设计线布置在1m外,并沿桥梁单端交替拉伸。
垂直预应力钢筋采用高强度轧制变形钢筋JL32和沿桥梁延伸0.5m的金属波纹管。
箱梁腹板竖向预应力筋的调整[1]。
图1 那龙河大桥主桥纵向预应力体系示意图图2 那龙河大桥主桥横向预应力体系示意图2、漠阳江特大桥拟建K12+577.186 漠阳江特大桥位于阳江市江城区城西镇,地势较平缓,采用桥梁的形式上跨漠阳江,桥型布置为10×16+11×30+(55+80+55)+5×30+25+4×30+13×16;该桥梁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浅析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合格原因
浅析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合格原因摘要:岩土锚固已在我国边坡、基坑、矿井、隧洞、地下工程,在坝体、航道、水库、机场及抗倾、抗浮结构等工程建设中获得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大力兴建基础设施,特别是对交通、能源、水利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岩土锚固将展示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锚下预应力,是指预应力锚索施工的有效张拉预应力或运行中预应力,锚下有效预应力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预应力张拉的效果,因此探究出有效预应力不合格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主要从锚下有效预应力偏大、偏小以及均匀性较差三个方面分析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合格原因。
关键词:有效预应力;不合格;均匀性引言在现代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因具有诸多优点而被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预应力的张拉、压浆又为桥梁工程施工工艺中的关键工序,直接影响预应力混凝土使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预应力张拉的效果直接表现在锚下有效预应力是否合格,锚下有效预应力不合格现象有以下三点:锚下有效预应力偏小;锚下有效预应力偏大;锚下有效预应力均匀性较差。
1.锚下有效预应力偏小原因锚下有效预应力偏小是由于预应力损失过大,其具体原因如下:1.1由材料引起的预应力损失①张拉时锚具变形和张拉结束千斤顶回油后工作夹片内宿造成预应力筋的回缩、滑移,即锚口圈损失。
②由于粗骨料粒径不当造成局部骨料堆积及混凝土自身具有收缩和徐变的特征,会使构建缩短,构建中的预应力筋跟着回缩,造成预应力损失。
③预应力施工过程所使用的锚夹具及钢绞线材料特性不好造成预应力损失。
1.2由钢绞线松弛造成预应力损失预应力钢绞线在持久不变的应力作用下,会产生随持续加荷时间延长而增加的徐变变形;预应力钢绞线在一定拉应力值下,将其长度固定不变,则预应力筋中的应力将随时间延长而降低,从而引起预应力筋的松弛。
①预应力筋初拉应力越高,其应力松弛越厉害;②预应力筋松弛量的大小主要与其品质有关,热扎钢筋的松弛小于碳素钢筋的松弛;③预应力钢筋松弛与时间有关,初期发展最快,以后渐趋稳定;④预应力钢筋松弛与温度有关,它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预应力梁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快速检测方法分析
预应力梁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快速检测方法分析在现代建筑和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梁因其能够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小裂缝和变形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要确保预应力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准确检测锚下有效预应力至关重要。
锚下有效预应力不足可能导致结构性能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而过大的预应力则可能造成材料浪费和结构的不利影响。
因此,寻找快速、准确且可靠的检测方法成为了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常见的预应力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一、油压表法油压表法是一种传统且较为直接的检测方法。
在预应力施加过程中,通过安装在千斤顶油路中的油压表测量压力,并结合千斤顶的活塞面积计算出施加的预应力大小。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但精度容易受到油压表精度、千斤顶摩阻以及油路泄漏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油压表法只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测,对于已经建成的预应力梁难以实施。
二、应变片法应变片法是通过在预应力筋或混凝土表面粘贴应变片,测量其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应变,然后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能计算出预应力大小。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安装应变片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且应变片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利用超声波在预应力筋中的传播速度与预应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来进行检测。
当预应力筋受到拉伸时,其内部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改变。
通过测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可以推算出锚下有效预应力。
这种方法具有无损检测的优点,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预应力筋的材质、直径、混凝土的质量等。
四、磁弹法磁弹法是基于铁磁性材料在磁场中磁导率随应力变化的特性来检测预应力。
预应力筋通常为钢绞线,具有铁磁性。
通过在预应力筋表面施加磁场,并测量磁导率的变化,可以间接得到预应力的大小。
磁弹法具有快速、非接触测量的优点,但对于复杂的现场环境和多根预应力筋的情况,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干扰。
近年来,一些新的快速检测方法也逐渐崭露头角:一、光纤光栅法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5、附件五、锚下应力检测数据
云湛高速公路TJ22 标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报告
东和塘大桥 OVM 试验检测依据 梁/节段号 钢绞线规格 Z3-2# 15-7φ5
粤交监督[2014]126号
不均匀度结果 允许 偏差 (%) ± 6 是否 满足 同断面不 极值 是否 均匀度 偏差 满足 (%) (%) 1.41 备注
RN1
178
是
RN2
广东交通集团检测中心
附表1 TJ22标东和塘大桥Z3-2#
建设项目 施工工艺 张拉顺序 预制 云湛高速公路 梁/节段长 (m) N1-N3-N2-N4 检测各项参数 梁号 (节段号) 束号 根号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5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5 设计 张拉值 (kN) 195.3 标准值 (kN) 实测值 (kN) 177.0 179.7 184.3 181.8 174.9 173.7 176.8 171.1 173.8 171.2 170.8 171.9 187.6 186.8 178.8 176.8 171.0 175.4 169.4 189.1 180.4 171.6 173.6 185.3 177.5 178.7 186.8 180.3 175.7 187.8 184.4 176.5 190.0 174.4 偏差率 (%) -0.56 0.96 3.54 2.13 -1.74 -2.42 -0.67 -3.88 -2.36 -3.82 -4.04 -3.43 5.39 4.94 0.45 -0.67 -3.93 -1.46 -4.83 6.24 1.35 -3.60 -2.47 4.10 -0.28 0.39 4.94 1.29 -1.29 5.51 3.60 -0.84 6.74 -2.02 20 委托单位 钢绞线 束数 浇筑日期 广东省南粤交通云湛高速公路管理中心阳化管 理处 8 钢绞线 根数 2016.01.19 34 施工单位 张拉参数 张拉日期 力值结果 极值 允许 整束平均 是否 合格 是否 同束平均 值偏差 偏差 偏差 满足 值(kN) 满足 率 (%) (%) (%) 是 是 是 是 ± 6 ± 7 180.70 1.5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 6 ± 7 174.13 -2.2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 6 ± 7 171.93 -3.4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 6 ± 7 180.20 1.2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94% 是 是 是 是 ± 6 ± 7 178.58 0.3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 6 ± 7 177.00 -0.6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 6 ± 7 180.38 1.3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 6 ± 7 182.62 2.6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允许 偏差 (%) ± 5 断面 断面平均 是否 平均值 值偏差 满足 (kN) (%) 是 允许 偏差 (%) 是否 满足 同束不 均匀度 (%) -2.0 -0.6 2.0 0.6 0.4 -0.2 1.5 -1.7 1.1 -0.4 -0.7 0.0 4.1 3.7 -0.8 -1.9 -5.1 -1.8 -5.1 5.9 1.0 -3.1 -1.9 4.7 0.3 -0.9 3.6 0.0 -2.6 2.8 1.0 -3.4 4.0 -4.5 中交一航局 0.75fpk 2016.03.10 标段号 设计张拉应 力值(MPa) 检测日期 TJ22标 1437 桥梁名称 锚/夹具类型 2016.03.10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在某桥梁工程预制箱梁中的应用
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在某桥梁工程预制箱梁中的应用摘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制小箱梁锚下的有效预应力直接关系到预应力张拉的质量,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能准确测出单根和整束预应力筋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对同束有效预应力、同断面有效预应力大小和不均匀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综合评价预制小箱梁的总体质量状况。
关键词:锚下有效预应力; 预制箱梁;张拉;检测1、概述预应力施工是桥梁施工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能直接反映出桥梁预应力张拉的实际效果,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能准确测出单根和整束预应力筋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对同束有效预应力、同断面有效预应力大小和不均匀度进行检测,直接反映出预应力张拉施工中梳编穿束质量和重复张拉的精度。
2、检测技术原理2.1传统的有效预应力测试方法主要为应变片法(测试单根钢绞线)和传感器法(测试整束钢绞线),但其精度、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较低。
为能准确测出预应力筋锚下有效预应力,可利用新型的有效预应力测试技术,该检测设备包含一体化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千斤顶系统。
2.2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技术根据弹模效应与最小应力跟踪原理研发。
当千斤顶带动绞线与夹片沿轴线移动0.5mm时,即测出锚下有效预应力值。
利用本技术检测会对钢绞线进行检测张拉,但不会对已经形成的锚下有效预应力产生影响。
因为检测张拉,夹片只随钢绞线轴线移动0.5mm,远低于限位板的限位面,夹片仍牢牢咬住钢绞线,力放开后,夹片与钢绞线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由于钢绞线是弹性体,在比例极限内,力放松后,钢绞线会恢复原状,其锚下有效预应力也不会发生变化。
2.3本技术能准确测出单根和整束预应力筋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对同束有效预应力、同断面有效预应力大小和不均匀度进行检测。
对比传统方法,本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无损、高效,不需要对锚固系统埋设应力传感器等测试原件,可真正体现抽检的随机性与代表性。
2)准确,检测精度达1.5%FS。
3)已形成预应力张拉控制的成套体系,可对工艺流程进行全面控制,真正达到少量工程抽检从而全面控制预应力张拉质量的工程目的。
后张拉法预制T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损失率合理取值范围研究
分项损失 N1 / MPa N2 / MPa N3 / MPa 均值 / MPa 比重 / % 损失率 / %
σl2
131. 7 179. 5 171. 4 160. 9 89. 7
11. 5
σl4
9. 9
8. 3
0
6. 1
3. 4
0. 4
σl5
σl5 = 0. 011σk。另外,若张拉后立即检测锚下有效预 应力,则取 σl5 = 0。
( 4) 锚圈口摩阻损失
对于锚圈口摩阻损失,一般在张拉时采用 2. 5%
或 3% 的超张拉,以克服其损失,所以此计算分析不
再考虑。
因此,计算得 30m T 梁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后预应
力损失率为: 5. 6% + 1. 6% = 7. 2% ,张拉 24h 后预
欠张拉计算分析的预应力损失,同时考虑实际结构取 5% 的安全性富余度,以及反向摩阻导致的预应力损 失和收缩徐变等其他因素导致的预应力损失无法准确 估算,可相应地取这部分的计算误差为 3% ,综合考 虑这 2 项,结果列表 5。
表 5 不同长度预制 T 梁临界欠张拉下效应计算结果列表
临界欠张拉 锚下有效 锚下有效预 梁长 /m
欠张拉状况下的受力性能; 通过综合比较,提出不同长度预制 T 梁锚下有效预应力损失率合理取值范围。
关键词: 锚下预应力; 理论计算; 有限元计算; 欠张拉; 合理取值范围
中图分类号: U44
文献标识码: B
1 概述
桥梁预应力是桥梁施工的关键环节,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具有施工工序步骤多、技术含量高、操作 难度大等特点,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目前 国内对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控制,大都还停留在采用人 眼读数、手工操作和机械显示相结合的传统方法,传 统的预应力张拉施工工艺较为粗放,仅靠间接油压表 和伸长值控制易导致工程隐患。为了更好控制桥梁施 工质量,推进桥梁标准化施工,消除施工隐患,建立 和实施 有 效 预 应 力 的 控 制、 检 测 和 评 估 是 十 分 必 要 的。虽然规范已制订了一些预应力检测和控制标准, 但缺少核心评判标准 - 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合理取值。 因此需深入研究,建立合理的评判标准,给出一个锚 下有效预应力损失率合理取值范围。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下应力准确控制论文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下应力准确控制论文【摘要】不同工程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采取的张拉方法不同给,其钢绞线布置结构不同,其伸长量计算方法也不同,如两端张拉、钢绞线是对称结构的就可以采取计算一半钢绞线伸长值乘以二,而非对称结构就必须从两侧向中间分段计算,当然钢绞线直线阶段和曲线阶段不能分在同一段,这样不利于计算的准确性。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环节严谨,操作过程和设备仪器都比较精密,因此对施工技术人员能力和专业技术基础要求很高,尤其是在后张法预应力的钢绞线张拉施工中,因为其钢绞线张拉直接影响该预应力值产生效果,因此就必须要对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下面笔者就结合黄花陂跨线桥桥梁工程中的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来具体探讨该结构中钢绞线伸长量准确计算测量工作,然后研究了其锚下应力的有效控制方法措施。
一、工程概述及其预应力箱梁结构黄花陂跨线桥桥梁全长360.06m,跨越省道S225,与省道交叉前右角44.3度。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连续箱梁和预应力砼简支小箱梁,跨径组合为:左幅:(2×22+2×35)连续箱梁+12×20m预制架设小箱梁;右幅:(22+2×35+22)连续箱梁+12×20m预制架设小箱梁。
下部结构采用花瓶墩、板墩及柱式墩,桥台采用柱式台及肋板台。
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基本桥幅宽12.75m,桥梁路线中心线高两边低,设4%横坡,箱梁砼标号为C50砼。
箱梁结构高2m,箱梁顶底板同坡,外侧腹板倾斜,中间腹板竖直,单箱双室。
本桥采用纵向预应力体系,预应力设置在腹板内,共设置16束Φs15.2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预应力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张拉。
二、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测量和锚下应力的准确控制(一)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及其伸长量计算测量一般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主要有管道弯曲和偏差引起的摩擦力,这些摩擦力会使得钢绞线张拉过程中其锚下控制力随着管壁往梁跨方向逐步减弱,因此使得钢绞线不同线段内伸长量也都不同,我国建筑行业内也有关于公路桥梁预应力筋伸长值的计算方法和公式:△L=PL×[1-e-(kx+μθ)]/(kx+μθ)(Ay×Ey),为确保该预应力筋伸长值计算的准确性,其弹性模量就必须要按照实际测量Ey值来计算,且要对其孔道摩擦系数、波纹管三维位置等进行检测,确保其k、μ值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检测依据
1.《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规范》 DB33/T2154-2018 (浙江地标) ;
2.《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张拉有效应力检测 指南》DB34/T3177-2018(安徽地标);
3.《公路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检测评 定技术规程》DB35/T1638-2017(福建地 标)注:以下内容按此规范展开;
检测时应具备检测所需空间及外露钢绞线 长度,应满足二次张拉设备尺寸要求,当 张拉端长度不能满足反拉作业时,需进行 特殊处理后再进行二次张拉检测。
七. 测试基本流程 硬件连接及安装
现场需配备220V电源,待仪器连接完成后,进行如下操 作:
(1)线路连接 将强电输入与220V电源插头连接,强电输出与液压泵电
后,反拉力继续增大,此时位移增量为工作段钢绞 线和锚下锚索弹性变形之和,显然此时单位反拉力 带来的位移量大得多,在F~S曲线上斜率减小,如 图中的CD段。
因此,C点以后的张拉可以认为已经克服了夹片摩 阻,因此,也可将C点作为预应力的判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 评定标准
1.有效预应力标准值
设计张拉的锚下有效预应力值按以下方法 进行推算:
源线相连接,使用电荷电缆将千斤顶传感器输出口与反拉 式有效预应力检测仪传感器输入口相连接。
(2)通电
启动检测仪上面的强电开关,等检测仪的工作指示灯亮起 后,再按下起始按钮,这时液压泵通电,可以开始测试。
(3)通电准备
液压泵通电后,按下液压泵上面的绿色按钮(启动按钮) 启动液压油泵。
(4)力值清零 待仪器启动以后,长按清零按钮,直至仪器显示屏出现仪器清零操作
OA段结束,各个部件间空隙全部被压紧,此阶段
随着反拉力增加,位移增量为工作段钢绞线的弹性 变形,曲线的斜率趋于稳定,如图中的AB段;AB
段末端,反拉力达到平衡锚下有效预应力与静摩擦 力之和,反拉力持续作用,完成克服摩擦力,此时, 预应力体系将进行一个调整,如图中的BC段,此阶
段夹片与锚具之间的摩擦消失,夹片将随着钢绞线 向外移动,直至被限位板(筒)限制住;当夹片松动
即可。 (5)油泵加压 启动油泵,向左旋转油泵操作把手,油泵开始对千斤顶进油加压。 (6)触点触发油泵停止工作(并记录显示数值) 千斤顶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待张拉至控制位移以后触点触发,千斤顶
前端集成传感器探针自动识别信号,并控制油泵断电;同时传感器通 过记录此刻千斤顶加载力值并传至检测仪器显示。此刻工作人员可记 录下该值。 (7)油泵卸荷 单根测试完成以后,控制液压泵操作手柄,将操作手柄旋转至油泵中 间。此时千斤顶开始卸荷,再将操作手柄向右旋转,油泵开始回油从 而使千斤顶退回起始状态,完成本次张拉。 (8)重复以上工作 取下千斤顶,换在下一根钢绞线上,重复以上操作。记录下每根钢绞 线测试数值。
二.仪器设备
反拉式有效预应力检测仪(SRS-PTT-S)
三. 检测方法原理 1.检测方法
反拉法:在外露钢绞线上安装工具锚,并在工具 锚和原锚头(工作锚)之间设置千斤顶及位移、 力传感器。
2检测原理
张拉钢绞线,当反拉力小于原有预应力时,夹片 对钢绞线有紧固力,不发生位移。而反拉力大于 原有预应力时,夹片与钢绞线一道也参加伸长。 此时,夹片的位移急剧增加,因此,测量夹片的 位移趋势即可判定有效预应力。
从理论上讲,只要夹片产生相对于锚头的位移, 即可判定张拉力已大于原有有效预应力。夹片产 生相对于锚头的位移与孔道内钢绞线的自由段长 度有密切的关系。典型的单根张拉的位移~力关 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反拉法检测开始时,反拉力慢慢增大,各个部件设
备间空隙进一步被排除,此阶段反拉力增加较小, 而位移迅速增加,在F~S预应力曲线上斜率较小, 如图中的OA段;
锚下有效预应力标准值≈设计张拉控制应力 值-锚口摩擦损失应力值-预应力筋回缩 损失应力值。
2. 锚下预应力相对偏差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得到相 对偏差E,见公式:
式中:E— 锚下预应力相对偏差; FD—锚下有效预应力标准值; Fc — 测试有效锚下预应力。
3. 锚下预应力评定 实测有效预应力与判断标准的偏差应不超 过±5%
注:不均匀度各规范要求不同。
五.抽样频率 每个预制场前3片必须检测,后续梁片按梁 片数量的3%抽检且不少于3 片,每片梁随 机抽取不少于一个孔道进行检测。
六.检测基本要求
反拉法适用于锚头、锚索外露,且锚索外 露长度满足张拉要求的无粘结预应力工程 。对有粘结预应力检测应在张拉后至压浆 前进行,检测时间不宜超过张拉后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