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课件《唐诗五首》精品课件1
合集下载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诗词五首优品课件1-PPT精美课件
诗词五首
陶渊明(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 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 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 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 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 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 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 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 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 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 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 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 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 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 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 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 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 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 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 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 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 和 视觉 两方面渲染了 怎样的战地气氛?
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赏析
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 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 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 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 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 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 严阵以待。
陶渊明(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 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 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 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 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 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 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 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 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 明领会到“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 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诗人远 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 的乐趣。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明确: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 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 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 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 见,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 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 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 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
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 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 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 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 和 视觉 两方面渲染了 怎样的战地气氛?
苍凉悲壮的战地气氛
赏析
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 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 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 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 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 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 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 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 严阵以待。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共108张PPT)
黄河
译 文 : 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 孤 烟 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 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疏通诗歌意思。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只剩下。空,只、仅
译 文 : 举 目 四 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 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 由 此 描 绘 了 一 幅怎样的画面?
上 (绘景)
尾联:紧张的斗争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 天的“归雁”,它们正是远赴 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 以“蓬”“雁”自比,从中透 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 之情。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 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 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 在哪里?
译 文 : 浩瀚的沙漠上升起一股 孤 烟 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 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这首诗的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
目的
地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露出失意情绪。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1.试着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疏通诗歌意思。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只剩下。空,只、仅
译 文 : 举 目 四 望竟没有一个相识的人,(我) 只好放声歌唱来怀念古代的隐士了。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 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地点
时间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 ? 由 此 描 绘 了 一 幅怎样的画面?
上 (绘景)
尾联:紧张的斗争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2.深入研读诗句,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歌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 天的“归雁”,它们正是远赴 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 以“蓬”“雁”自比,从中透 露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 之情。
3.《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 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 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 在哪里?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10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 赏析优美的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积累拓展五
学习目标
3 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四
4 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六
品格素养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 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13. 渡进门送别
导入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 感,朗读诗歌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 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 近李白这位大诗人的心灵吧!
导入
学习目标
阅读目标
1 读、译、背、默写这五首诗,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四、积累拓展六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1.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
阔大高远,犹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画,具 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归纳总结
2.构思巧妙,脉络清晰。 首联总叙渡荆门游楚,颔联、颈联细致入微
地刻画长江江面的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尾联 紧扣“送别”的诗题,与首联诗人离蜀远游的诗 意遥相呼应。
课文细读品味
3.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由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借故乡水为“我”送
行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言有尽而情无穷。
课文全篇探究
如何理解《渡荆门送别》中的“送别”? 这两个字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指江水送诗人离别蜀中;二说
赠给送别的友人;三说“送别”二字可删,如清人沈德潜认为: “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第二种说法无依据,诗作中 也没有相应字眼,可不考虑;第三种说法可备一说。但从全诗来 看,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到荆门外,尾联写故乡水万里送行, 前后呼应,“送别”之意蕴含诗中。故教材编者倾向于认为, “送别”指故乡水送别诗人,实际上指的是诗人作别故乡。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6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自主学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联诗的内容。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说说这一句诗 的含意,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进行赏析。 4、《使至塞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联诗的内容。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叙事,出使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抒情,内心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自主学习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 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 然。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自主学习
5、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 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朗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自主学习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 样的感慨?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 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 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自主学习
4、揣摩尾联,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 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 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 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 念故乡的感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诗词五首全文课件PPT1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 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 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 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 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 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诗的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 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 这次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 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走近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 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 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 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 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 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 甫,与李商隐并称“小工具的不断革 新,生 产力的 发展和 社会分 工的扩 大,适 合男子 的犁耕 农业和 畜牧业 不断发 展,男 子在生 产生活 中逐渐 取代了 妇女, 占据了 支配地 位。
•
6.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 地位的 变化, 母系氏 族社会 逐渐过 渡到了 父系氏 族社会 。
•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上 册《诗 词五首 ——赤 壁》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上 册《诗 词五首 ——赤 壁》
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上 册《诗 词五首 ——赤 壁》
人 教 部 编 版 八级上 册《诗 词五首 ——赤 壁》
兴感之由 感慨咏叹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部编版语文八上册课件-唐诗五首ppt.ppt
新课标第一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我徘徊不定不知要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晖。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 猎人骑马带着诸多猎物回家。 举目望去没有一个相识的人, 我只好放声歌唱怀念古代的隐士。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 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天里,汉阳一带水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理解诗意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游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群山在平坦广阔的原野上渐渐隐去,长江仿佛 流入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使至塞上 王维
新课标第一网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使至塞上》导入
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3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中国诗词大会》董卿
《唐诗五首》
· 学习目标 · 第一课时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了解有关格律诗的文体知识。 3.借助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大意。
· 诗歌朗诵擂台赛 ·
一.读准字音。 东皋(ɡāo) 徙(xǐ)倚 驱犊(dú) 萋萋(qī) 燕(yān)然 仍怜(lián) 没(mò)马蹄
苏堤春晓
曲苑菏风
断桥残雪
平湖秋月
· 品诗境,说情感 ·
(四)《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 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 点?请简要分析。诗人寓情于 景,从生机盎然的景物中你感 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 品诗境,说情感 ·
(四)《钱塘湖春行》
作者游览西湖美景,抒发了诗 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 无比热爱。
2. 结合王绩的生平简介,从诗中找出关键语句,说说 你从诗中读到了哪些情感?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 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 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山,自 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 生传》,撰 《酒经》 、《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 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 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 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盛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唐开 元二十五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 ,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 读古诗,说画面 ·
1、《野望》的颔联和颈联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唐诗五首》
· 学习目标 · 第一课时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了解有关格律诗的文体知识。 3.借助课下注释,读懂诗歌大意。
· 诗歌朗诵擂台赛 ·
一.读准字音。 东皋(ɡāo) 徙(xǐ)倚 驱犊(dú) 萋萋(qī) 燕(yān)然 仍怜(lián) 没(mò)马蹄
苏堤春晓
曲苑菏风
断桥残雪
平湖秋月
· 品诗境,说情感 ·
(四)《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 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 点?请简要分析。诗人寓情于 景,从生机盎然的景物中你感 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 品诗境,说情感 ·
(四)《钱塘湖春行》
作者游览西湖美景,抒发了诗 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 无比热爱。
2. 结合王绩的生平简介,从诗中找出关键语句,说说 你从诗中读到了哪些情感?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 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 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山,自 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 生传》,撰 《酒经》 、《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 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 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 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盛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唐开 元二十五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 ,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 读古诗,说画面 ·
1、《野望》的颔联和颈联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你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43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黄鹤楼
崔颢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 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 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 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 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 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 存其诗四十二首。
古诗赏析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对尽 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白沙堤。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
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 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 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_______诗。 首联交代了________和________ 。
古诗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交代了出使原因和目的地 。
古诗赏析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 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黄鹤楼
崔颢
作者介绍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
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723年)登进士第。 唐玄宗开元(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 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唐玄宗天宝(742—756年) 初年,入朝为太仆寺丞,官终尚书司勋员外郎。其 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 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 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著当时。《全唐诗》 存其诗四十二首。
古诗赏析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 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诗人的喜悦心情。
前六句景中有情,后两句情中有景,全诗情景交融,对尽 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 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 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 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白沙堤。
渡荆门送别
李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
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 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 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 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 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课件(1)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黄鹤楼》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三〇(上海 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黄鹤楼素有“天 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诗人登临此楼,萌生 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之感,蓄积 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 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这首诗也 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深入探究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东皋 薄暮 望,徙倚欲何依。
点明地点 点明时间 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 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黄鹤楼
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 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没
崔颢
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云飘飘悠悠。天气晴好,江北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汉阳的树木清楚分明,鹦鹉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的春草繁茂浓绿。时至黄昏,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知何处是我故乡?看江面烟
深入探究
诗人在诗中显露了怎样的感情?
美丽的秋景,恬淡和平的生活,却 让诗人发出了“相顾无相识”的感慨, 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 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诗词五首精品PPT1-PPT精美课件
战火连天,已持续了三个月,一封家信,可抵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简
直 满头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
诗歌赏析
赏析句子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炼字角度、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人的感官等。 (写作手法:对比,照应,渲染,双关,铺垫,
联想想象,象征,用典,衬托,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 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 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 诗,15岁扬名。 20岁以 后可分 4个时期:
漫游时期
流亡时期
长安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思考:据你判断,《春望》写于这四个 时期中的哪一个时期?
三吏三别 《新安吏》
流亡时期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造成的苍老之态。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诗词五首·春 望》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诗词五首·春 望》
1、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 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作者用反衬手法写出荒凉残破的景象的句子是:
诗词诵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局,见鲜花也落泪;叹恨离别,闻鸟鸣亦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值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春望》)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春望》)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简
直 满头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
诗歌赏析
赏析句子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炼字角度、思想感情、
写作手法、人的感官等。 (写作手法:对比,照应,渲染,双关,铺垫,
联想想象,象征,用典,衬托,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
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 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 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 诗,15岁扬名。 20岁以 后可分 4个时期:
漫游时期
流亡时期
长安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
思考:据你判断,《春望》写于这四个 时期中的哪一个时期?
三吏三别 《新安吏》
流亡时期
《石壕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造成的苍老之态。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诗词五首·春 望》
人教部编版八级上册《诗词五首·春 望》
1、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 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作者用反衬手法写出荒凉残破的景象的句子是:
诗词诵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局,见鲜花也落泪;叹恨离别,闻鸟鸣亦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值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春望》)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春望》)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无功
东皋子
无功 东皋子
博陵崔氏
全唐诗
崔颢集
博陵崔氏 全唐诗 崔颢集
摩诘
摩诘居士
孟浩然
诗佛
青莲居士
太白
诗仙
杜甫
摩诘 摩诘居士 孟浩然 诗佛 青莲居士 太白诗仙 杜甫
乐天
香山居士
诗魔
乐天 香山居士 诗魔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1.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
无功
东皋子
无功 东皋子
博陵崔氏
全唐诗
崔颢集
博陵崔氏 全唐诗 崔颢集
摩诘
摩诘居士
孟浩然
诗佛
青莲居士
太白
诗仙
杜甫
摩诘 摩诘居士 孟浩然 诗佛 青莲居士 太白诗仙 杜甫
乐天
香山居士
诗魔
乐天 香山居士 诗魔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唐诗五首》部编版1课件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1.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五首
野望
资料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 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 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 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 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 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 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结构梳理
起→用典引出黄鹤楼
黄 鹤
承→感慨仙人已去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合→抒发思乡之情
神异渺茫 明丽如画
朦胧凄迷
使至塞上
作者名片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 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 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 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 表诗作《山居秋暝》《相思》《使至 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
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达 边塞后得知将领还在前线督战,这样结 束全诗是否显得突兀?
结尾二句写将官还在燕然前线,可见战事之 急,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 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故事似乎还 要延续下去,但是诗歌却在此戛然而止,给人 留下回味的余地。
主旨归纳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 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 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 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 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 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结构梳理
使 叙事——出使边塞
至 抒情——内心抑郁
诗句赏析
恬淡自然的 田园景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景;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近景;动态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 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 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呈现出忧郁、孤独 、清冷的色彩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 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 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 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 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 搭配得恰到好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描写登楼所见,写 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 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 茂盛的状貌。
描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运用叠词,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D、颈联中“驱”“返”“带”“归”这几个词,衬托 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黄鹤楼
知识链接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 头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 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 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 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 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 “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 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野望
王绩
gāo
xǐ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尾联
诗人隐居 的地方
接近
徘徊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阳光, 光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小牛,这里指牛群。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抒情,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江水 上烟雾笼罩更增添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由景生情,故乡为暮霭所隔,望不见故 乡而生出无限愁思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 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 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 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红楼梦》里香菱感叹:“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 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 是有情有理的。”
烽火台上燃起一 缕烽烟,在广阔 的沙漠上扶摇直 上,杳无尽头的 黄河,映衬着浑 圆的落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护:唐代边疆设有 都护府,其长官称都 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野望》中抒发诗人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意 而归的诗句是: ——————,——————。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2.下列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离开,离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只剩下,仅留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诗意: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 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 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 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问题·探究
“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无垠的沙漠上 那横贯其间的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 漓尽致。
“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 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2.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此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境界阔大,色彩 鲜明。写出了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 象,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新明快的感觉。 “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 极其茂盛的状貌,运用叠词,富于音乐美。
思想感情
诗人登临古迹黄 鹤楼,通过泛览眼前 景物,即景而生情, 寂寞之感,加之神话 传说的触动,抒发了 吊古怀乡之情。
1.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 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 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 愤和抑郁。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 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 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 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 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 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 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 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再 之感。
“空”,似有无限感慨,诗人吊 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
怅惘之情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 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 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诗句赏析
化用曹操《短歌行》 诗句,“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徘徊,表现了内心的 苦闷和矛盾
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首联点出诗人满腹心事无可诉说,只好徘徊 来徘徊去,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徘徊无依的孤独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dū yān
形单影只,表达了行 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烘托孤寂的心境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边关守军,出使地在西 北边塞
飘飞的蓬草,比喻远 行之人
胡地的天空,指胡人 居住的地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恰似飘飞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边界, 又如那北归的大雁,翱翔飞进胡人的穹天。
B.颔联描写了一副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影。
D.尾联表现诗人找到了知心朋友的兴奋之情。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诗首位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 诗风华靡艳丽,缺乏朴素之美。
B、尾联运用典故,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 惘。
C、颔联互文见义,写薄暮中所见景物在余晖 中越发显得萧瑟。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 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最为人称 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 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 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 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 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黄鹤楼》。
课文讲解 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黄鹤楼 崔颢
qī yīnɡ wǔ
背景链接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卷 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开元二十五年 (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 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 色。
sài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 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 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野望
资料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 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 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 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乡。唐武德 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 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 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 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结构梳理
起→用典引出黄鹤楼
黄 鹤
承→感慨仙人已去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愁而不怨 意境高远
合→抒发思乡之情
神异渺茫 明丽如画
朦胧凄迷
使至塞上
作者名片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 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 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 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 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 表诗作《山居秋暝》《相思》《使至 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
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到达 边塞后得知将领还在前线督战,这样结 束全诗是否显得突兀?
结尾二句写将官还在燕然前线,可见战事之 急,用以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 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故事似乎还 要延续下去,但是诗歌却在此戛然而止,给人 留下回味的余地。
主旨归纳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 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 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 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 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 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结构梳理
使 叙事——出使边塞
至 抒情——内心抑郁
诗句赏析
恬淡自然的 田园景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远景;静态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近景;动态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 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 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呈现出忧郁、孤独 、清冷的色彩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 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 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 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 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 搭配得恰到好处。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描写登楼所见,写 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历 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 茂盛的状貌。
描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运用叠词,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D、颈联中“驱”“返”“带”“归”这几个词,衬托 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黄鹤楼
知识链接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 头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 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 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 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 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 “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 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野望
王绩
gāo
xǐ y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颔联
dú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颈联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尾联
诗人隐居 的地方
接近
徘徊
归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阳光, 光辉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小牛,这里指牛群。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抒情,点题。日暮思归是人之常情,江水 上烟雾笼罩更增添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由景生情,故乡为暮霭所隔,望不见故 乡而生出无限愁思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 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 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 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红楼梦》里香菱感叹:“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 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 是有情有理的。”
烽火台上燃起一 缕烽烟,在广阔 的沙漠上扶摇直 上,杳无尽头的 黄河,映衬着浑 圆的落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都护:唐代边疆设有 都护府,其长官称都 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野望》中抒发诗人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意 而归的诗句是: ——————,——————。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2.下列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离开,离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只剩下,仅留下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诗意: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 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 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 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问题·探究
“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无垠的沙漠上 那横贯其间的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 漓尽致。
“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 给人以亲切温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2.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此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境界阔大,色彩 鲜明。写出了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 象,给人一种豁然开朗、清新明快的感觉。 “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 极其茂盛的状貌,运用叠词,富于音乐美。
思想感情
诗人登临古迹黄 鹤楼,通过泛览眼前 景物,即景而生情, 寂寞之感,加之神话 传说的触动,抒发了 吊古怀乡之情。
1.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 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 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 “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 愤和抑郁。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 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 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 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 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 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巧用典故,“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 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 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再 之感。
“空”,似有无限感慨,诗人吊 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
怅惘之情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 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 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诗句赏析
化用曹操《短歌行》 诗句,“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徘徊,表现了内心的 苦闷和矛盾
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首联点出诗人满腹心事无可诉说,只好徘徊 来徘徊去,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徘徊无依的孤独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dū yān
形单影只,表达了行 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烘托孤寂的心境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将去慰问边关守军,出使地在西 北边塞
飘飞的蓬草,比喻远 行之人
胡地的天空,指胡人 居住的地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我恰似飘飞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边界, 又如那北归的大雁,翱翔飞进胡人的穹天。
B.颔联描写了一副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牧归的生动场影。
D.尾联表现诗人找到了知心朋友的兴奋之情。
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诗首位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 诗风华靡艳丽,缺乏朴素之美。
B、尾联运用典故,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 惘。
C、颔联互文见义,写薄暮中所见景物在余晖 中越发显得萧瑟。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 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最为人称 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 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 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他 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 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黄鹤楼》。
课文讲解 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黄鹤楼 崔颢
qī yīnɡ wǔ
背景链接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卷 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开元二十五年 (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 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 色。
sài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 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不再回返,只有白 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