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浅析“一带一路”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

浅析“一带一路”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作者:王懿智于俊唐鸿远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9期一、引言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是关系我国全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国家经济的质变式发展将出现在西部地区,而非目前已经相对成熟开放的东部沿海地区。
因此,对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挖掘空间的西部地区,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口号,通过将西部地区打造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域,建立与外部经济的直接连接作用,同时拉动区域的内需结构和体量,最终为西部地区建立生态化的、系统的经济运转结构,实现其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建设以及自身优势的经济化转变能力,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推动西部大开发进程带来了新机遇。
二、什么是“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一)什么是“一带一路”所谓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该倡议的宗旨是依托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为愿景,积极参与和建立与我国沿线地区、国家的多边经济合作,建立诚信的伙伴关系,打造经济、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最终实现多边关系的共荣共赢。
通过“一带一路”的推进,全面改变我国西部地区的落后经济现状,加强经济的多向融合和开放,发挥现有资源特色的内在价值,增强对外市场的辐射能力、交融能力、覆盖能力,同时拉动区域内部的需求结构、体量,最终全面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建立,打造经济增长的生态圈。
[1](二)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市场开发的潜力大,但由于历史、社会发展需求以及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发展较为缓慢,与整体步调不一致,是目前亟须加快改革、注入活力的区域。
从区位条件来说,我国西部地区沿线较长,邻国数量多,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地位,但目前与邻国之间的经贸合作、经济交流、科学交流等比较少,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足,对周边市场的渗透情况、辐射能力都有待提升。
因此,对我国西部地区进行重点开放发展,是切实影响到我国经济全面改革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9年精选文档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对深化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中涉及西部地区的10个省市区,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即开放格局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聚集的地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西部各重点省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
其中既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也有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和面向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等。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东部沿海领先、中西部欠发达”的不均衡状态。
“一带一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联通国际国内,给我国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的经贸模式,即以海洋运输为主发展对外贸易,转而以陆地运输为纽带,这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提供了新契机,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对外合作两方面。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从地理位置上看,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接壤,拥有三条开放路线,一是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连接中亚、欧洲,二是向南连接巴基斯坦、印度、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三是向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经济联系的政策,是一项全球性、基于市场原则的合作倡议。
其中,西部地区作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扮演了连接海洋和内陆、连接欧亚和非洲的重要角色。
因此,西部地区也成为了吸引国内外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产业转移是指将一些行业在一个国家的产出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的生产制造地的过程。
这其中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在其他地区,生产成本低于本国,因此转移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资金。
这种转移可以带来双重好处,即海外的生产厂家获得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而消费者也可以获得更加便宜的商品和服务。
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内陆地区,具有多样化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研究,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吸引外来投资以及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还没有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因此难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也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其次,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来实现。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支持,推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条件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的建设和提升工作,使西部地区更具有吸引力。
企业也可以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最后,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不仅仅是一个问题,更是一个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将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话题,这将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因此,西部地区需要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

“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出的对外开放战略,旨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联系。
西南地区是我国的重要区域,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要地。
本文将从中国与西南地区的贸易联系、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贸易联系“一带一路”通过促进贸易和投资,扩大了中国与西南地区各国的经济联系。
以陆路为例,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地区的贸易往来快速增长。
西南地区通过陆路也可与其他区域实现更为紧密的联系。
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成都已经成为了连接中国内陆地区与南亚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
这些经济联系促进了本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提高了西南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规模巨大。
在西南地区,许多项目已经开始实施。
丝绸之路经济波动研究中心在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川藏铁路、中老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有望改变西南地区贸易格局,促进该地区吸引更多外部投资。
此外,西南地区将成为国家“一带一路”近海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发展港口经济。
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西南地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发展机遇,使其更加便利和安全地参与区域贸易合作。
三、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文化艺术家走向西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民众进行文化交流。
这些活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增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价值。
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西南地区旅游观光,使旅游业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深有望进一步提高本地区的国际声誉和发展前景。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

产业经济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20期6㊀㊀作者简介:杨璐(1984-),女,硕士研究生,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杨㊀璐(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陕西西安710021)摘㊀要:全球进入第五轮产业转移阶段,以 一带一路 为依托,中国西部地区通过开放㊁优惠的引资政策,吸引F D I 向西部地区集聚.分析了西部地区承载产业转移的地域优势和成本优势,从产业规模㊁产业集群㊁产业转移结构㊁生态环境等方面描述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合理选择承接产业㊁提高环保意识㊁加强生态园区建设等相关建议.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中图分类号:F 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9.20.0031㊀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部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纽带1.1㊀西部地区的地域优势目前,全球进入第五轮产业转移阶段,作为产业转移载体的跨国公司正在思考如何延续产品生命周期,有效进入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完善产品价值链,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中国西部地区通过开放㊁优惠的引资政策,成为 一带一路 中国段内重要的中转纽带,将吸引外资聚集于此,作为进入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首先,西部地区在地缘和文化趋同上与中亚㊁东南亚㊁南亚国家联系紧密.中国的新疆与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㊁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石油国家相邻;中国的云南㊁广西与缅甸㊁老挝㊁越南接壤;中国的西藏与南亚的印度㊁巴基斯坦㊁尼泊尔㊁不丹㊁阿富汗等国家相邻.在文化上,中国的新疆㊁陕西㊁宁夏㊁云南等省份在语言㊁宗教和生活习惯方面与中亚㊁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十分接近.其次,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他们虽然有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其专用资产及产业配套与发达国家的跨国资本不匹配.中国西部地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天然有机的关联性,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基础为依托,完全可以成为跨国公司进入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纽带.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长水平和人均G D P 水平均优于中亚㊁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中国西部形成了如成渝经济区㊁关天经济区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具备了现代工业转移所需较为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专业的人才,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更能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1.2㊀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在不完全信息背景下,跨国公司在产业转移时往往会对比母国与东道国的文化环境,由于外资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缘和文化关联度的差异,势必会增加外资的交易成本.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西部地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更有中亚㊁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大批学生前来留学,相比其他地区,联系紧密度高,沟通更有优势,极大降低了因文化差异的摩擦和碰撞带来的交易成本上升的问题.外资F D I 可以先转移至中国地区,利用中国西部地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趋同性寻求到中亚㊁南亚及东南亚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优化劳动力资源结构,进而降低产品成本.2㊀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2.1㊀产业转移的规模2000年,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外商投资西部地区.当时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为四川和内蒙古,而宁夏承接产业转移规模最小.从2005年开始,国家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使得我国劳动㊁资本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东部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转移规模逐步增加.截至2017年底,由于四川等省市产业集聚区的建立,四川㊁重庆㊁贵州和甘肃的引资规模大成为产业转移的第一层次地区;居于第二层次省市为内蒙古㊁陕西和广西,而青海㊁新疆和宁夏引资规模比较小为第三层级.西部地区引进外资的增速居全国首位.2.2㊀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2000年,西部吸引的产业主要是第二产业,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比高达64.7%,第三产业较小仅为32.1%.截至2017年,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吸引外资上升到57.6%,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产业.虽然近年来第三产业吸引外资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业㊁批发和零售贸易㊁房地产几个行业,在银行㊁金融㊁保险㊁会计律师等行业投资较少,对于西部地区特别需要发展的邮电通讯㊁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㊁人才培育㊁科研等行业涉足较少.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始终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近年来部分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格局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㊁技术密集型转变.如富士康㊁施耐德㊁广汽㊁海尔㊁西门子㊁大众等一大批电子㊁汽车㊁家电企业开始在西部地区投资建厂,将精密磨具㊁汽车零部件㊁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等业务转移至西部,致力于提高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成效和水平.第一产业,农业作为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并没有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20期7㊀良好的吸引外资,因此西部地区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优化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态势.2.3㊀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承接边际产业转移方式㊁承接工序性项目外包方式以及低端产业集群模式.鉴于西部地区具有生态资源和相对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外资在产业转移时更倾向于低端产业集群模式.这种建立于资源基础上的产业转移模式,导致西部地区所承接的产业多为低技术含量㊁低附加值㊁高能耗的初级产业,发展前景不足.一旦西部地区当地丧失资源优势,跨国公司的产业集群就会迅速转移,不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3㊀ 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3.1㊀承接转移的产业层次不高西部地区相对于中国东部㊁中部地区而言,其产业集群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劳动力成本较低但高端人才资源不足,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目前承接的项目以资源密集型为主,如纺织服装㊁矿产品㊁造纸等低要素成本的产业项目.即使承接了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比如电子信息行业,但是仍以代工模式为发达地区提供配套元器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生产环节,产品的附加值低.3.2㊀生态成本增加西部地区为了实现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积极承接了东部地区转移出的大量产业.在此过程中,西部地区对移入的产业没有设置任何门槛, 重数量㊁轻质量 对移入的产业不加选择的全盘接收,忽视环境管制,成为了污染产业躲避东部严格环境管制的避难所.虽然短期内为当地带来了G D P 的显著增长,但是盲目追求外商投资的数量,以牺牲环境为成本发展承接地经济,承接产业项目的效益所剩无几,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四川为例,近年来四川省承接了大量移入的重化工项目,导致S O 2㊁烟尘㊁P b ㊁H g 等重金属元素污染非常严重,影响城镇化建设的质量,为承接地带来环境治理隐患.2008-2017年期间,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数目显著增加,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内蒙古㊁重庆和陕西,分别从由2008年的2326户㊁4333户及4312户增加为2017年的3572户㊁5685户及6008户(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3㊀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集群通过资源共享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西部地区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基础条件不完善,集群式产业转移模式对移入地区的产业基础要素要求较低,有利于重塑西部产业链,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近年来,西部地区为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设立了很多吸引外商投资的主题工业园区,但是由于工业化程度低配套能力不强等原因,总体引进的外商投资的产业集聚度不高.4㊀ 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4.1㊀合理选择承接产业西部地区应发挥比较优势注重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承接国际产业的有效结合,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土地㊁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积极承接纺织㊁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规模.利用西部地区矿产㊁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新材料和生物产业.二是加大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通过优惠的政策通道吸引和挽留人才,为积极引进高端制造业等提供人才支撑.三是积极承接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发展,吸引金融机构如消费金融公司㊁基金管理公司㊁融资担保公司等进入西部,为西部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物流体系,推动物流业的发展.4.2㊀提高环保意识严格把控准入门槛要解决承接地产业转移环境污染问题,首先,要从主要因素出发培养环保意识,从源头上设置产业转移的门槛防止污染性企业的进入.不同的产业设置不同的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环境友好型企业和资源节约型产业的进入.其次,地方政府对移入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检测企业的废气㊁废水的排放量,监督企业对工业废水㊁废气进行处理.同时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对环保型企业给予资助,通过征收成本高于企业治理污染物成本的 污染费 促进企业主动进行污染治理.最后,充分发挥政府的科学引导和支撑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绿色增长代替G D O 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杜绝污染产业的转移,引导生态化承接转移合理产业布局.4.3㊀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鼓励东西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和产业承接园区,积极推进中新生态产业园㊁中德生态产业园㊁中欧合作示范园区等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建设.首先,西部地区通过选择若干具有比较优势的高端产业链作为承接外商产业转移的重点.如贵州发展大数据及相关产业链,不仅吸引了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㊁腾讯㊁华为等还吸引了国外知名通讯企业美国高通公司㊁富士通公司等相继落户贵州,对于贵州通讯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西部地区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吸引更多关联企业入驻.承接地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产业链完整㊁配套设施完善㊁创新度高竞争力强的专业化生态工业园区,提升西部承接国际转移的能力.例如重庆通过建设演讲产业转移示范区,培育了电子信息零部件㊁汽车零部件㊁精细化工㊁纺织服装和消费品制造等产业集群区,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庞鹤,王珏.基于 一带一路 构建西部地区外资集聚平台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2018,(3):23G30.[2]郭丽娟,邓玲.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13,(8):72G76.[3]王翠芳.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8):37G39.[4]朱立萍.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5):52G53.[5]李汝风,梁双陆.区域产业转移与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J ].学术探索,2014,(6).[6]王艳红,段雪梅.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低碳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J ].生态经济,2017,(5):118G121.[7]张福进.优化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8,(3):32G33.。
“一带一路”对西部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全面化和平衡化,加快达成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中等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于2013年正式提出“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政策,主要用于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缩短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
“一带一路”政策利用两条“丝绸之路”将我国和国际周边的国家联系起来,建立一个交流和经济贸易的平台,从而有利于响应国际命运共同体的号召。
一、“一带一路”对西部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一)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环境和地理位置优越的特性,“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行在研究了西部地区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地域特色情况下,优先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从而将商品推广到全世界,打开国门,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从而提升了西部地区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了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为西部地区有关企业带来发展机会。
(二)促进东西部地区企业协作“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让东部发达地区支援西部落后地区的政策,从而为经济基础落后的西部地区带来资金投入、人才投入、产业投入等等资源,改善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政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加强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双方共同发展,再加上中国和东部发达地区对于西部地区的帮扶政策以及西部地区人民自身的努力奋斗,从而使得我国西部地区发展多元化、深入化,拓宽了发展视野,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西部地区的企业也得到了有效地优化转型,东西部地区实现了企业协作,从而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短了东西部的发展水平差距。
(三)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提出过于2020年改善国家经济水平发展不全面、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以及实现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一带一路”就是我国为了缩短东西部发展水平的差距提出的战略政策,是我国政府重视西部地区发展的体现,也为这种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

“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新型全球化战略,以经济合作为核心,推动各国的发展繁荣。
作为中国的西南地区,其在“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开放度提升“一带一路”的目标是加强亚洲国家的互连互通,增进经贸关系,加强文化交流,共同推进全球经济发展,其中就包括了西南地区。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西南地区与更多的国家可以展开更多领域的合作,加强各个国家间的沟通交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这对于西南地区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
西南地区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力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
二、促进重大经济合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西南地区可以借助中国政府的力量,推进国际化合作,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例如,在现代产业、金融服务、能源建设等领域,可以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共同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放同一带沿线的市场,实现产能、技术、人才的共享,增强区域内各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实力。
三、改善交通运输“一带一路”提倡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通运输建设。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逐步落实,西南地区将获得更多的投资和支持,新的交通运输通道将大量增加,交通运输能力将大大提升。
比如,缅甸的港口、中老铁路等项目将极大地改善了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为出口货物提供了更加高效和便捷的通道,也为西南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旅游业提供了实质性的便利。
四、加强国际合作总之,“一带一路”在未来的建设中将会有很多的机会和挑战,但是对于西南地区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发展机遇。
西南地区除了要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发展战略,还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回应国际的发展动态,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推进自身的发展,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切实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经济地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经济地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作者:郑荣炜来源:《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19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因而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虽然该战略的实施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成效不明显。
因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就意味着该战略的出台我国西部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着一些列的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机遇;挑战“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发展情况于2013年提出来的伟大构想。
这一战略的实施,成为各个地区交通、贸易联系发展的桥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尤其是云南,在这个战略中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也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一、“一带一路”的概述1.“一带一路”的含义“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是我国根据本国发展情况以及国际局势,提出的国际间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更深入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是根据中国与相关国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合作平台,来进一步发展经济。
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积极与沿线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2.“一带一路”发展的必要性首先,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以及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情,迫切中国采取一些措施推动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缩短东西方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改变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众所周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如上海、深圳、浙江、福建等,并先后建立了众多的特殊政策园区,建立经济特区,设立沿海港口城市,这些政策的施行,使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但此时的中国西部,依旧处于落后的局面,从而使东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一带一路”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一带一路”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胡琳祝 重庆科技学院法贸学院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逐步趋向于稳定,主要表现为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渐缩小。
但不可回避的是,在文化教育、经济政策、交通设施等多重因素干扰下,中西部经济贸易发展水平依然不平衡,贫富差距问题依然不可小觑。
因此在结合当前国内经济贸易发展状况之下,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共同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的经济战略措施。
本文笔者通过阐述“一带一路”对我国中西部经济的促进作用,探讨“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挑战,以及最后总结中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综合论述了“一带一路”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间的关系。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西部经济;区域合作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473-02一、“一带一路”对我国中西部经济的促进作用(一)有利于营造周边和平发展环境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世界经济格局与以往相比大不相同,同时由于亚太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稳定、地理环境优越,逐渐在这场变革中占据主动地位。
再者,亚太地区共同构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国家在经济贸易方面交流十分密切,通过经济贸易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愿景非常强烈。
因此,提倡和平发展,深化各国贸易合作交流,为各国贸易交流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的氛围,在共同和平构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实现互利共赢,是目前亚太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二)有利于构建宽松经济发展环境当前,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在追求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就必须改良经济结构,以维持对外贸易进出口需求。
然而实际情况却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贸易成交总额的增速明显放缓,相反海外投资总额却一直保持增长趋势。
因此,这就要求“一带一路”战略不但要给外贸进出口总额注入新的活力,还要能推动我国优势产业输出,改善投资环境。
在协调中西部经济平衡发展的同时,有利于营造更为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三)有利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央政府不断协调中西部经济发展进度之下,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得到较大的平衡和改善。
【原创】“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生产力的基本结构的提高,促进文化的密切交流,也改善了基础设施。
本文结合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供有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机遇与挑战引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外部通路,对欧洲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些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从地理位置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中亚、东盟、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等6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近45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
一带一路覆盖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
中西部地区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棉花产区,也是主要的能源和矿产基地。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东部沿海发达,中西部欠发达的不均衡状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为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促进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
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产品输出,扩大对外投资,加强与同边国家的经济合作,逐步完成西部地区的经济转型,进而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共同目标。
谈谈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谈谈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推动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该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扩大市场和贸易机会:一带一路战略通过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
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优势产业,开拓新的市场机会,推动出口贸易和跨境投资的增长,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战略鼓励各国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
通过共建基础设施和加强互联互通,可以减少物流和交通成本,促进贸易和人员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区域内各国的经济互补性,进一步推动中国周边地区的发展,增强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力。
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和转型:一带一路战略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连接起来,为中国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中国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中国企业也可以利用一带一路的机遇,拓展海外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和交易。
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的增加,人民币在结算和支付中的使用逐渐增多,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增强中国的金融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
它为中国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和贸易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并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对深化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中涉及西部地区的10个省市区,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即开放格局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聚集的地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西部各重点省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
其中既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也有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和面向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等。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东部沿海领先、中西部欠发达”的不均衡状态。
“一带一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联通国际国内,给我国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的经贸模式,即以海洋运输为主发展对外贸易,转而以陆地运输为纽带,这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提供了新契机,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对外合作两方面。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从地理位置上看,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接壤,拥有三条开放路线,一是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连接中亚、欧洲,二是向南连接巴基斯坦、印度、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三是向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西部地区正逐渐承接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
这一现象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转移的背景与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重大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合作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环境资源承载能力逐渐减弱,而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因此成为了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有效推动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1. 产业分布情况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不少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向西部地区转移。
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鞋业、电子等开始向西部地区迁移,高新技术企业也开始在西部地区设立生产基地。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渐得到调整和优化,从单一的资源性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型产业转变。
2. 投资情况吸引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也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特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外资及国内资金向西部地区投资。
在这样的政策扶持下,不少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业纷纷入驻西部地区,开展投资兴业。
这些资金和技术的引入,为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就业和经济发展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为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产业转移带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就业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提升了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另一方面也改善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1.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结构得到升级,加快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
大量的投资和技术的引入,使得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提升,为当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产业转移看中西部产业集群发展

从产业转移看中西部产业集群发展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其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产业转移是中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将从产业转移的背景、中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挑战、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产业转移的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资源约束越来越严重,推动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同时,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较低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以及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等优势,具备了接纳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
二、中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1.资源优势: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能源、矿产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地理优势:中西部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地理位置上具备辐射周边区域的能力,能够有效连接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形成全球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3.劳动力成本优势: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4.市场需求优势:中西部地区具有庞大的农村和城市消费市场,能够带动产业发展,并且这些市场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巨大的潜力。
5.政府支持优势:中西部地区是国家确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区域,政府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中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的挑战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
这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构成了实质性的制约。
2.交通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给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便。
3.人才流失问题: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优秀人才更容易流向东部沿海地区,导致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为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和政策: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集群的发展效率。
“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

“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间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居民,我们不禁要思考“一带一路”对我们这片土地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本文将对“一带一路”对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解析。
西南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之一,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力推动。
西南地区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优越,与南亚、东南亚接壤,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西南地区将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国际合作,加速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推动自身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将为西南地区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项目投资。
西南地区以其资源丰富、生态优美、人文底蕴深厚而闻名,尤其在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西南地区有望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技术和人才,推动各领域的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带动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将为西南地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目前,西南地区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而“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合作,将为西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进一步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提升地区发展能级,增强地区的竞争力。
“一带一路”建设将为西南地区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西南地区将融入更加广阔的区域市场,拓展出更多的经济合作机会,促进地区经济的融入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将为西南地区带来更加紧密的人文交流。
西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助于加强西南地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促进地区的和谐稳定。
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发展机遇、问题与策略

浅谈“一带一路”战略下西部发展机遇、问题与策略作者:岳克锦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5期“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在2013 年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其主要发展目标是将亚欧非地区与中国西部连接起来,加强西部地区与沿路国家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使沿线各国实现多元、平衡、自主、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会带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对中国西部来说也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随着而来也会有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解决。
一、发展机遇( 一)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目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东部地区相对落后。
“一带一路”战略则为西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开辟了快速车道,西部地区可借此机遇发挥自身产业优势,走产业化路线,实现自身发展。
( 二) 有利于产业融合“一带一路”战略可以为西部地区引入大量的经济资源,使之发展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经济、文化产业,以促使西部地区在政策的引导下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西部地区还将提升自身的科教文卫水平,并促使西部地区变得更加现代化。
( 三) 改变民众思想“一带一路”战略将使西部地区与国外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国外先进的思想观念传入国内,这样可以促使西部民众“走出去”,打破其长期存在的“唯本省论”的思想观念,变得更具有开放性。
二、发展问题( 一) 经济增长不协调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已经连续数年超过了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也越来越多元化。
但同时西部地区由于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其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照比东部仍然很不协调。
( 二) 基础设施不完善西部地区近些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发展很快,但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依旧薄弱,区域内打通发展空间的战略也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在高速铁路、公路和民用航空航线的建设上仍存在着不足。
( 三) 生态环境受到威胁“一带一路”战略会为西部地区的能源业、基础设施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等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会给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地区带来不小的生态环境挑战,很多地方在产业结构转移和能源利用率上已经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环境系统崩溃[1]。
“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作者:张原天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17期【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将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协调发展,推动资源的调配整合,经济合作与市场的融合,力图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同时,使我国的内陆地区变为开放的前沿阵地,最大程度地减少地理位置因素的限制,促进东西两大区域的协调发展,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关键词】“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整合【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一带一路”,力图通过中国与沿途国家的多边外交关系,与各方共同构建起一个优质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与古代的丝绸之路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中国希望通过这一商贸途径能够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互利共赢,平等互惠,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中国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在该倡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之所以要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行,除了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外,还有诸多重要的原因,例如:中国目前许多行业的产能出现过剩,市场无法完全消耗,造成了资源的积压和浪费;中国尚需某些短缺物资,如石油、天然气、矿石等对进口的需求较强;由于发展的不平衡,许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业以及基础设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容易给敌对集团或敌对势力造成集中打击的机会,一旦受制于别国,将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损失;中国的边境稳定,邻国与中国的贸易意愿较强。
“一带一路”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
因而就现实的需求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恰逢其时。
一方面,我国的过剩产能可以通过这一途径向其他国家进行输出,为相关行业提供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这一倡议可以有效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与欧洲、中亚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样,我国经济的发展也能更加趋于平衡,同时还可以扩大我国在亚欧广大地域的影响力。
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中国发起并建立了“亚投行”,初始成立“亚投行”两三个月内,只有二三十个国家参加。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研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不例外地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西部地区如何更好地应对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一、产业转移的背景和意义产业转移,指的是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加工等经济活动从一个地理位置转移到另一个地理位置的过程。
产业转移常常伴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演进,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带来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同时也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产业转移则可以帮助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竞争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其产业基础薄弱,人口稀少,生态环境脆弱。
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了摆在西部地区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
1. 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西部地区的区位劣势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大多数地方的产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缺乏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
“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及挑战

“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及挑战近几年,西部地区开始出现融资难、融资贵以及制度短板等方面的问题,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西部地区的此类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并在西部地区的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使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间存在的差距逐渐缩短。
虽然此倡议有效改善的西部地区的发展,但目前西部地区依然存在劳动力素质偏低以及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挑战。
基于此,本文针对“一带一路”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探究促进西部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
标签:西部地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在新形势的驱动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迈入新常态,此形式下实施“一带一路”政策,将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已经迎来了新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新的挑战。
若想使西部地区经济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必须在稳固目前经济的基础上合理并科学的解决新问题,进而使西部地区能够实现全方位健康发展。
一、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所要面临的挑战(一)缺乏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发展的基础保障即是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实现不同领域共同合作的首要条件。
当前,西部地区位处于我国的偏远地区,四周环山,地理位置相较于其他地区较为偏僻,并且西部地区的位置相对多样且复杂,其地理位置具备山水切割以及沟壑纵横等特点,直接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大挑战。
其次,受到国家政策以及当地区经济的影响,导致西部地区不具备较强的资金支撑,此现象也严重的西部地区的整体建设。
西部地区在我国占据主要位置,其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地区,应具备较为健康的生态环境,但目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不具备较強的承受力,若想实现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具备较为合理的开发条件,同时需要较为庞大的资金支撑,若缺乏二者条件,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进而破坏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7 —
第 9 期( 总第 263 期) 2015 年 9 月
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 所谓新结构经济学是应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 , 研究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的决定因素及其变迁的原 因,以说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为什么不同, 为 什么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 不 断变动的过程
[8 ]
的偏离程度分析
劳动力价格低廉是我国的比较优势, 在经济发展 初期应选择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但是建国初期 由于我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国防实力薄弱,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为了保证国家安全, 我国 必须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的 战略,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同时由于国际局 势不稳定,我国将重工业企业布局在中西部以及 东北地 区 以 确 保 我 国 工 业 体 系 的 安 全, 其 中 以 “三线建设 ” 最为典型。 改革开放以后, 国际局 势日趋缓和, 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世界的主题 , 我国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的经营状况 开始由市场来决定。 而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 可知,中西部地区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重工业企 业因违背自身比较优势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缺 乏自生能力,需要政府动用大量的资源进行扶植 , 因此中西部地区很难有力量去发展更多符合比较 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同时由于产业选择存 在路径依赖的特征, 也制约了之后中西部地区的 制造业选择。而东南沿海地区在计划经济时期并 没有布局较多背离自身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重 工业,不必受制于传统的工业体系, 因此在改革 开放以后可以迅速发展大量符合自身比较优势的 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所以相对于沿海省份而言, 中西部省份目前的制造业选择可能与自身比较优 势的背离程度较大。 在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中, 一般以技术选择 指数 TCI 来衡量某地区制造业选择与自身比较优 势的背离程度。 AVM i, t LM i, t TCI i, t = GDP i, t L i, t
产业转移背景下 “ 一带一路 ” 战略对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左 健 韩 楠 ( 燕山大学,秦皇岛 066004 )
〔摘 要〕 本文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制造业选择与比较优势角度解释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 2012 年中西部地区 4 个省份的经济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此进行检验 。
郑
涛
后的原因,并利用 2004
1
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
2004 年以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 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移转的趋势 , 东南 沿海地区房价水平的过快上涨导致的制造业企业 经营成本上升和 “用工荒 ” 是引起产业转移的主 要原因
[4 ]
涌入,东部沿海地区大批制造业企业迅速兴起 , 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但近来 东南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 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最为 典型, 国 内 学 者 对 此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究。 王 非 暗 ( 2010 ) 利用产业平均集中率和泰尔指数等指标 对我国 1998 2007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微观数据
[7 ]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工业技术经济
No. 9 ( General,No. 263 ) Sep. 2015
展滞后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协调的原因进行解释 , 并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此进行验证。 以此为 基础阐述 “一带一路 ” 战略对中部地区有效承接 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产业转移, 促进本地经济快 速发展以及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
。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地
2
中西部省份制造业选择与自身比较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 因此
区的要素禀赋决定其比较优势, 本地区应采取符 合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 这样该地区企业才 会具有自生能力, 能在国内和国际竞争中处于优 势地位,本地区的经济也最具有竞争力, 并因此 取得快速发展
。 曲 癑 ( 2013 ) 对中国
制造业 规 模 以 上 企 业 数 据 进 行 研 究, 结 果 发 现
收稿日期: 2015 —06 —30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京津冀制造业区位分布演变与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对策研究 ” ( 项目编号: HB15YJ008 ) ; 河北 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 “环境约束下的河北省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 ( 项目编号: 201304130 ) 。 作者简介: 郑涛,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左健,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 生。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韩楠,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学。
[6 ]
。高波 ( 2012 ) 利用动态面 2009 年中国 35 个大中城市
板数据模型对 2000
的经济数据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东南沿海地 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因是土地资源稀 缺引起的区域房价差异
[3 ]
。在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由东南沿海地区向
, “一带一路 ” 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的背景下 战略的实施对中西部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和促 进本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新结构
结果表明: 由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选择背离了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导致中西部的制造业企业缺 乏竞争力,进而造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以此为基础阐述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 背景下 “一带一路” 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并为 “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结构经济学 制造业 产业转移 DOI: 10. 3969 / j. issn. 1004 - 910X. 2015. 09. 019 〔中图分类号〕 F961. 4 〔文献标识码〕 A
第 9 期( 总第 263 期) 2015 年 9 月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工业技术经济
No. 9 ( General,No. 263 ) Sep. 2015
[1 ]
。胡安俊 ( 2014 ) 以产业转移理论模型
为基础,对中国地级市行政单元的三位数制造业 数据进行研究表明, 替代弹性高, 劳动力较为密 集的纺织服装、 编织品制造等行业由东南沿海地 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5 ]
。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不
进行研究,发现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转移的 是以 河 南 为 代 表 的 中 西 部 省 份 。傅 允 生 ( 2011 ) 的研究同样表明, 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 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趋势,江西、安徽与河南等中西部省份是承接产 业转移的主要地区
[2 ]
难发现,此次中国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 力密集型的制造业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省份 转移。引起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 土地资源稀缺导致的房价水平过快上涨 。 “一带一路” 战略的重要目标是扩大中西部 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 展,缩小 中 西 部 地 区 与 沿 海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的 差 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