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教学内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共分两个大块(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而且两栖动物是学生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但需要与此前学习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适当区别。
二、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了解青蛙求偶过程中各种行为,确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分析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生物适应环境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比较、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尝试收集生活当中环境变化影响生物生存的实例。
【态度责任】: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资料分析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栖动物视频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检测】1、家蚕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属于_______发育。
2、家蚕的幼虫有退皮现象,所退掉的皮叫做_______。
3、吐丝是在家蚕的_______时期进行,作茧自缚是_______时期。
4、蝗虫的发育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时期,它的发育属于____发育。
5、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_。
4分钟限时检测。
巩固上节课内容。
6、蝗虫的若虫与成虫相比,个体小,_______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
【复习导入】1、你还记得两栖动物的概念吗?2、你还能举出几种不同类型的两栖动物吗?【过渡】每当夏季夜晚,乡间的田野里就会响起阵阵蛙鸣声,此时此地,青蛙聚集,你们知道这是清完在干什么吗?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一一回答。
青蛙的生长过程学习教案

青蛙的生长过程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详细内容围绕青蛙的生长过程展开,包括青蛙的生殖、孵化、蝌蚪发育、变态和成蛙等阶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掌握各阶段的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生长发育的认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2.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长发育阶段及其生殖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幻灯片、青蛙生长发育各阶段图片、实验器材。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色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青蛙生长发育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青蛙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们知道青蛙是怎么生长的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了解。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青蛙的生殖方式、受精过程、孵化过程等。
分析青蛙的生长发育阶段,重点讲解变态发育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析答案,强调解题思路和关键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答疑解惑,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观察(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青蛙生长发育各阶段的实物。
6.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青蛙生长过程的特点。
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青蛙的生长发育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发育阶段: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变态发育:外鳃消失、内鳃生长、四肢发育、肺呼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青蛙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各阶段的特点。
解释青蛙变态发育的原因和意义。
2. 答案:青蛙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变态发育原因:适应不同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变态发育意义:提高生存能力,增强适应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1课前检测: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发育是2.有些昆虫如蚕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发育。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三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生活在,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兼用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常见的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
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两栖动物盛衰的原因教学设计: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有性生殖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雄蛙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雌雄蛙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2、发育:变态发育青蛙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很想鱼,用鳃呼吸,所以青蛙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注: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1、资料分析:距今大概的年数两栖动物发展状况环境条件3.45亿~2.25亿年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3、如果采集一些蛙卵放到鱼缸中培养,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答:①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②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
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优秀教案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生物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教学难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活动:展示宋·赵师秀的《约客》,组织学生讨论青蛙属于哪类动物?2.欣赏古诗词,讨论诗词中青蛙属于哪类动物。
二、新课教学:(一)探究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不同的两栖动物,引导学生总结两栖动物的概念2.再次出示《约客》,提出问题:诗人等人至夜半时分,为何知道青草池塘边到处都有青蛙呢?(1)蛙是如何鸣叫的?为什么要鸣叫?蛙的生殖和发育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3.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出示思考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4.多媒体展示青蛙的整个发育过程,总结青蛙和蝌蚪的异同点进一步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5.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吗?学生活动:1.欣赏不同的两栖动物,讨论两栖动物的概念(1)两栖动物: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小组讨论、交流,自学课本,初步认识青蛙的生殖3.观看视频资料,进一步加深对青蛙生殖和发育的认识(1)受精:水中(体外)受精(2)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3)卵→蝌蚪→幼蛙→青蛙(4)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5)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二)探究二:植物的无性生殖问题1:阅读课本的“观察与思考”,讨论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答案:它们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在于“教”,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即学会学习。
其关键在于学会自我监控,即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具体学习策略的使用,学习能力的提高。
本节课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齐白石的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导入新课。
再利用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再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思考问题,通过小组分析讨论、总结交流,从而得出青蛙的生殖特点。
又利用图片资料来加深对青蛙生殖特点的认识。
对于青蛙发育的过程,则是播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播放视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学生观看后反思自己的结论,教师引导,写出青蛙发育过程。
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教师在陈述问题的过程中放映一些相关的环境问题图片,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片以及课前所搜集的材料,了解水源的污染影响丁青蛙的生殖发育;食物的减少、人类的干扰影响了两栖动物的生存;水中的物质变化会引起青蛙的变异。
同时还有许多的原因会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少。
最后通过一定量的习题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鼓励他们课后去实践自己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在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里,各种动物都以其独特的方式繁衍后代,延续种族,这就是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两栖动物是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它及保留了水栖动物的特征又具有陆栖动物的特点,其生殖过程及幼体的发育均在水中进行。
本节课以青蛙为例,通过观察教材图片和观看青蛙发育过程的录像,描述其体外、水中受精的特点和独特的变态发育过程。
教材中充分利用了诗、画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心理,同时也渗透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教学中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收集关于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图片、视频以及文字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课时:1课时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补充说明认真观察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阐述观点说明道理表述交流补充说明得出结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1、青蛙都能鸣叫吗?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吗?点拨指导得出结论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本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利用古诗句、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两栖动物的生活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而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或动画片,结合学生饲养蝌蚪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两栖动物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初中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自主探究。
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示范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以青蛙为例讲述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具体描述、分析了青蛙的鸣叫、雌雄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和蝌蚪的发育过程等现象,并且讲述了环境变迁对两栖动物的影响。
两栖动物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生殖和发育有其独特性,本节教材中的资料也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究问题。
本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设计多种形式:利用古诗句、利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两栖动物的生活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是通过学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而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
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或动画片,结合学生饲养蝌蚪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明确以下问题: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两栖动物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
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
以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
初中学生已初步具有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可以针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主题,作自主探究。
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关系的知识。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一、导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什么特点?与昆虫类似的发育方式还有哪些代表?二、新授常见的两栖类: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比较常见两栖类的异同点。
相同:皮肤裸露不同:青蛙、蟾蜍无尾:大鲵、蝾螈有尾。
㈠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观察图说说雌雄蛙区别,青蛙的发育过程是怎么样的?蛙与蟾蜍的卵有什么区别?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雌蛙:略大青蛙发育过程:卵蝌蚪幼蛙成蛙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想一想:雄蛙的鸣叫、雌雄蛙抱对各有什么意义?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蚕有什么异同?鸣叫吸引异性,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均有很大差异。
㈡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讨论:⑴上述事例说明,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干旱、沙漠化不利两栖类生长。
)⑴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环境污染)⑴从上述事实你受到哪些启示?(保护环境)2. 讨论本地区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如何?数量是不是在不断减少?如果是,我们应当采取哪些保护措施?(耕地大量被挪作它用,活动区域越来越小。
数量亦在减少。
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耕地;产卵期注意保持水面面积;不允许大面积作业化捕捉等。
)三、小结青蛙发育的特点四、练习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注意了对学生观察方法的培养。
在每一次观察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的线索。
这既是观察的内容,又隐含着观察的顺序,无意识的对观察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训练。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看到的表面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深层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养成。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教学目标: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视频、图片等。
四、相关资源《【知识解析】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视频资源,《【活动设计】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卡片资源,《【生物世界】蝌蚪用鳃呼吸》知识卡片资源,《【生物世界】两栖类的生殖趣闻》视频资源,常见的两栖类动物、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系列图片资源。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我们都学习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请同学描述一下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
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游呀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它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思考:小蝌蚪为什么总也找不到妈妈?小蝌蚪是怎样发育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就以青蛙为例来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新知讲解】(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出示图片:欣赏国画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中是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可为什么却是“蛙声十里出山泉”呢?你知道蝌蚪和青蛙是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学完青蛙的生殖发育,这些问题你们就明白了。
【目标1】活动一两栖动物的生殖课件出示探究问题:1.鸣叫的是雌蛙还是雄蛙?鸣叫意味着什么呢?2.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是什么?3.雌蛙和雄蛙分别排出了什么?排在什么地方?排出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青蛙的生殖分几个过程?5.青蛙的生殖有何特点?教师点拨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然后完成《快乐生物》探究主题一【目标2】活动二两栖动物的发育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紧接着就是发育过程了。
一个小小的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青蛙的呢? 播放视频:青蛙的发育过程。
1.我们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结合视频,你能不能告诉我们,小蝌蚪为什么老也找不到妈妈?(蝌蚪的形态结构与成蛙有很大的差别)2.比较蝌蚪与成蛙的特点,分析蝌蚪和成蛙各有哪些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教师走近学生,点拨指导。
比较早期蝌蚪成蛙生活环境【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教材P57二、三自然段改编)关于青蛙生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B.雄蛙发出鸣叫吸引雌蛙C.青蛙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D.受精卵一个个漂浮在水面上,上下颜色一样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蛙声是雄蛙在( )6.(2013·聊城学业考)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
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一年平均吃掉15 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
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小蝌蚪用鳃呼吸B.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抱对C.青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7.青蛙的发育过程依次要经历的时期是( )A.受精卵→幼蛙→成蛙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C.受精卵→幼蛙→休眠蛙→成蛙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8.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很招人喜爱。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准备关于两栖动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录像带。
准备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带。
准备青蛙捕食田间害虫的图片、资料和统计数字等;准备人类捕食青蛙的图片、资料等。
4.录像放映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1) 录像的一开始就是一只大青蛙在呱呱地鸣叫,请问在青蛙鸣叫的时候伴随着什么动作的发生?陈述:对,在青蛙鸣叫的时候,青蛙的口两侧有两个“大泡”鼓起来又瘪下去,那两个“大泡'叫做鸣囊,是青蛙用于发声的器官。
(2)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呢?(3) 清大家结合前边的录像想一想青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提示:雄蛙是到了繁殖的季节,才会不停的鸣叫,说明什么?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花儿的芳香用来招引昆虫为它传粉,那么此处的芳香具有引诱的功能,类比以下青蛙的叫声,你们会想到什么呢?陈述:同学们分析得很好,雄蛙的鸣叫确实有这样的意义,那你们知道鸣叫还有其他的意义吗?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查阅一些资料,完成这道题。
4.回答:(1) 在青蛙鸣叫的时候,青蛙的口两侧有两个“大泡”伴随着青蛙的鸣叫鼓起来又瘪下去。
(2) 不是,只有雄性青蛙会鸣叫。
(3) 到了繁殖的季节。
雄蛙会鸣叫,说明鸣叫与繁殖有关。
而进行繁殖必须经过两性的结合,此时的雄蛙需要找到雌蛙后才可以繁殖,所以雄蛙的鸣叫可能是用来召唤雌蛙的,是求偶的叫声。
(对于第三个问髓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或者是学生回答不上来,此刻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5.陈述:录像中显示青蛙到了繁殖的季节,雄蛙不停的铭叫从而引来了雌蛙,然后雄蛙会与雌蛙紧紧地抱在一起,这叫做抱对。
接着就会发生生殖作用。
提问:(1) 在录像中的雌蛙和雄蛙分别排出了什么? 又排在了什么地方?(2) 卵细胞与精于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 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了受精卵,它已经是一个新个体了,意味着生殖作用的完成,那么青蛙是以何种方式生殖的呢? 为什么?(4) 青蛙在生殖过程中进行体外受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掌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3)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2、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难点: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主要通过讨论和多媒体来进行渗透引导来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青蛙是农业益虫,经常被古人描绘的入诗入画,比如宋朝诗人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们今天就以青蛙为例,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畅所欲言:关于青蛙,你了解多少呢?(展示青蛙图片或活体。
)学生:青蛙小的时候叫蝌蚪,能在水里游来游去,到处找妈妈;青蛙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四肢,它长大以后尾巴就逐渐消失了;青蛙视觉和听觉都很敏锐,它是用肺来呼吸,适于在陆地上生活。
它的四肢中后肢是比较强大的,前肢短小,特别适于在陆地上跳跃。
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青蛙除了用肺呼吸以外,它的皮肤也能辅助呼吸;而且青蛙的皮肤很光滑,在游泳时是能够减少水的阻力的。
设计意图:给其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把握学生对青蛙知识的了解,以便为下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创设问题:我想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阅读教材P13“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帮我找找答案1、who :谁发出交配的信号?2、When:交配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3、Where:蛙的交配和发育在哪里进行?4、精子和卵子如何相遇?5、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学生:春末夏初,我们在野外经常能够听到青蛙的鸣叫,这些鸣叫的青蛙都是雄蛙。
初中生物青蛙的发育教案

初中生物青蛙的发育教案
年级:初中生物
目标:了解青蛙的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
1. 青蛙的生命周期:卵、蝌蚪、青蛙
2. 青蛙的生殖及发育过程
3. 青蛙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青蛙的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2. 理解青蛙在生命周期中的生物学适应能力
3. 能够描述青蛙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教学活动:
1. 观察青蛙的卵及蝌蚪: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命周期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
2. 观察青蛙的解剖结构:让学生观察青蛙的解剖结构,理解青蛙在水生和陆生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3. 野外调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围的水域观察青蛙的生态习性和栖息地选择,了解青蛙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方式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青蛙的生命周期和特点,分享观察和体验,加深对青蛙发育过程的理解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及参与程度
2. 组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青蛙发育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布置作业,让学生用文字或图片描述青蛙的生命周期和特点
扩展活动:
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集青蛙卵或蝌蚪,进行养殖和观察
2. 制作青蛙发育过程的模型或展板,展示给其他同学或家长们
3. 联系当地动物园或水族馆,参观观察更多关于青蛙的知识和展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青蛙的发育过程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和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广泛地了解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的提升。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设计教材分析从青蛙入手,通过观察、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交流等,描述青蛙体外受精的特点和独特的变态发育过程;教育学生养成爱护和保护青蛙生活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做到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八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但依然容易将两类动物混淆,原因在于学生不能准确把握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大多数学生接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故事,也有些学生观察饲养过蝌蚪,知道青蛙是由蝌蚪发育而成的,但不能详细描述它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由于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标本、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图片等,并结合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完成“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教案任务学法指导1、根据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的要求,认真预习课本,并用红笔在课本中画出,把疑难问题标注出来,以及把正确答案填写在学案上。
2、对自己不能解决的和有疑问的题目,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解决。
3、通过做学案中的“跟踪训练”巩固所学的每个知识要点。
4、通过“课堂检测”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以及重点和难点。
5、认真记录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及时解决。
6、通过谈收获体会总结本节所学知识要点和不足。
课标解读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使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建立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感性认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举例说出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不同点。
3、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学习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变态发育。
教案过程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前延伸】(一)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我回顾,我受益):1、你见到的两栖动物有、等,它们的幼体主要生活在中,进行受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衡阳市石鼓区合江中学肖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能描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总结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通过对青蛙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青蛙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准备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本剧。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1、课本剧:《小蝌蚪找妈妈》。
提出问题:小蝌蚪为什么老也找不
到妈妈?
过渡:两栖动物我们最常见的就是青蛙,以青蛙为例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请和老师一起进入青蛙的世界,一起探索青蛙的秘密吧!
2、视频播放:了解青蛙的生殖
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观看视频并进入思维状态,利用学生已知的知
识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3、依据p14教材,学生总结青蛙的生殖。
繁殖季节,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
这种受精方式我们称为体外受精,这种生殖方式我们称为有性生殖。
4、过渡:了解了青蛙的生殖,接下来,我们继续通过视频来了解青
蛙的发育。
5、观看视频:学生总结青蛙的发育。
青蛙的发育在水中进行,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与昆虫的发育过程相似,也是一种变态发育,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尾游泳,蝌蚪这个时期很像鱼。
教学反思:
用课本剧开课,效果非常好,学生就自动地以愉悦的心情进入思维状态。
同时引导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并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信息交流,了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进而明确什么是变态发育。
通过视频、观察,分组讨论,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并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激励性的评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在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得到能力的提高,让生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青蛙比较熟悉,但对它们是怎样生殖和发育的却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通过资料分析,了解在环境条件发生异常变化的情况下,两栖动物发生的变化情况,从而理解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有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