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法治宣传讲座讲稿
继承法律小讲堂(2篇)
![继承法律小讲堂(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48d79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2.png)
第1篇一、引言继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继承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继承法律知识,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继承法的基本原则、继承人的范围、遗产的范围以及继承的程序等内容。
二、继承法的基本原则1. 男女平等原则继承法规定,男女继承权平等,男女继承人的继承份额相同。
这一原则体现了我国法律对性别平等的重视。
2. 互谅互让原则在继承过程中,继承人之间应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互相让步,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3. 公平合理原则继承法规定,遗产应当公平合理地分配给继承人。
这一原则旨在确保每个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4. 限定继承原则继承法规定,继承人继承遗产时,应当遵守法定继承顺序,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三、继承人的范围1. 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是指根据继承法规定,有权继承遗产的自然人。
包括:(1)配偶: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去世,另一方有权继承其遗产。
(2)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3)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4)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2. 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是指根据被继承人的遗嘱,享有继承权的人。
遗嘱继承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也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
四、遗产的范围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遗产包括:1. 财产性遗产:包括货币、存款、股票、债券、保险金等。
2. 非财产性遗产:包括房屋、土地、车辆、家具、家用电器等。
3. 民事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4. 其他权利:包括债权、股权、采矿权、渔业权等。
五、继承的程序1. 继承开始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应当立即知道继承开始的事实。
2. 继承申报继承人应当在知道继承开始之日起6个月内,向被继承人的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报继承。
2024年继承法讲稿范本
![2024年继承法讲稿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e057636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05.png)
2024年继承法讲稿范本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____年继承法的内容。
继承法作为民事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公平、公正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国家一直致力于发展健全的法律体系,以确保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不断完善继承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公正和便利的继承渠道。
____年继承法是在经过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核心原则____年继承法的核心原则是平等、公正和便利。
作为一项涉及到人民权益的法律,平等是继承法的基石。
不论性别、年龄、职业、地区、种族等身份差异,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继承的权利。
公正是继承法的目标,确保每个人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护和实现。
便利是继承法的导向,通过简化继承程序、减少继承税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继承途径。
二、继承范围的调整继承范围的调整是____年继承法的一大亮点。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对继承范围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承人的界定:____年继承法明确规定了继承人的界定,除了直系亲属、配偶和法定继承人外,还可以根据遗产人的意愿确定指定继承人。
2. 遗嘱继承的优化:为了鼓励公民制定合法有效的遗嘱,____年继承法对遗嘱继承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减少遗嘱认证程序、简化遗嘱的形式要求等。
3. 台湾地区、澳门地区、香港地区的继承问题:____年继承法还特别关注台湾地区、澳门地区、香港地区的继承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合理化建议,以促进两地继承制度的融合和发展。
三、继承程序的简化____年继承法秉持便利原则,对继承程序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措施,以提高人民群众继承的便利性和效率。
具体的简化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继承登记的简化:继承登记是继承程序中的重要环节,____年继承法明确规定,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免除继承登记的要求,简化登记程序,为公民提供更加方便的继承途径。
继承案件法律讲法讲情(3篇)
![继承案件法律讲法讲情(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8a8bb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9.png)
第1篇一、引言继承案件是法律实践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案件,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权益关系。
在处理继承案件时,既要依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又要充分考虑家庭伦理、道德情感等因素。
本文将从法律和情感两个方面对继承案件进行讲解。
二、继承案件的法律规定1.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合法的原则。
这意味着,在处理继承案件时,应当确保所有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同时,继承过程应当遵循当事人的意愿,不得强迫或欺诈。
2. 继承人的范围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包括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嘱继承人是指按照遗嘱继承的人。
3. 继承顺序在法定继承中,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4. 继承份额在法定继承中,同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当均等。
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调整继承份额。
在遗嘱继承中,继承份额由遗嘱规定。
5. 遗赠抚养协议《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受遗赠人与被继承人可以签订遗赠抚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在继承过程中,遗赠抚养协议具有优先效力。
三、继承案件的情感因素1. 家庭伦理在处理继承案件时,要充分考虑家庭伦理。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因素对继承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在法律框架内,尊重家庭伦理,有利于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2. 道德情感继承案件往往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情感。
在处理继承案件时,要充分考虑当事人的道德情感,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道德情感因素:(1)孝顺:在继承案件中,孝顺的子女往往更容易获得更多的遗产份额。
(2)感恩:在处理继承案件时,要充分考虑当事人对被继承人的感恩之情,对那些对被继承人尽到更多义务的人给予适当的照顾。
(3)关爱:在继承案件中,要充分考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之情,尽量化解矛盾,维护家庭和谐。
2023年继承法讲稿范文
![2023年继承法讲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6e25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d.png)
2023年继承法讲稿范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2023年继承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意识觉醒,继承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我们国家将于2023年颁布新的继承法,以更好地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下面,我将就新的继承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进行介绍。
首先,2023年的新继承法将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公正。
传统上,继承往往偏向优先继承男性后代,这不仅不公平,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新的继承法将会在法律层面上确保男女平等的权益。
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在继承财产时将享有同样的权利。
这一举措将有效减少家庭内部的争执和纷争,也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家族结构观念,让每个家庭成员能够充分享有继承财产的权益。
其次,新继承法强调保护弱势群体的继承权益。
在传统观念中,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往往容易受到歧视和剥夺。
新的继承法将会特别加强对这些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继承财产。
例如,在继承争议中,法庭将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定是否需要设立专门的监护人,以保护弱势群体的继承权益。
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也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和发展。
第三,新继承法将会对遗嘱继承进行规范和完善。
遗嘱继承是一种自由自治的方式,让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分配财产。
然而,在实践中,遗嘱继承常常存在纠纷和争议。
新的继承法将加强对遗嘱继承的监管,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例如,新继承法将规定遗嘱的起草条件,要求起草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清醒的认知能力,以确保遗嘱的真实性。
此外,新继承法还将规定遗嘱的修正和废止程序,以避免遗嘱的滥用和误解。
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保护个人的遗产权益,减少争执和纷争。
最后,新继承法将加大对违法继承行为的打击力度。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一些人利用法律漏洞或滥用权力来侵占他人的继承财产。
新的继承法将对这些违法继承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并加大对继承纠纷的调解和解决力度。
《继承法》法治宣传讲座讲稿
![《继承法》法治宣传讲座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494483f79563c1ec5da7160.png)
广东广伦律师事务所《继承法》法治宣传讲座村居调解员要掌握基层常见的法律知识,在调解时,不光要懂调解技巧,更要懂法,这样不仅使调解更加高效,而且更让纠纷当事人信服。
村居调委会在工作中要切实发挥职能,及时排查上报本村矛盾纠纷,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村居矛盾。
《继承法》是现在乡村调解中经常要用到的法律知识,掌握好《继承法》的相关法律知识对村居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遗产的范围《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是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主要包括三大类:公民个人所有财产、公民的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类财产不属于遗产的范围,不能由继承人继承:1、共有财产中应属于他人所有的财产不能继承。
比如说父亲死了母亲还在,子女要求分割父亲的遗产,有的甚至将全部的家产当成其父亲一人的遗产进行分割,这种做法就侵犯了母亲的财产所有权。
在分割财产时要先将财产分为两半,一半是母亲的个人财产,另一半才是父亲的遗产,由母亲和子女共同继承。
2、不合法的财产不能继承。
如果是非法所得的财产,比如通过贪污、盗窃、诈骗等违法所得的手段所获得的财产;或者是法律不允许公民持有的财产,比如毒品、假币等,都不能作为遗产来继承。
3、公民生前所拥有的财产不能称之为遗产。
遗产生效的时间是以公民的死亡为标志的,实践中有的子女在父母还活着的时候就吵着要分“遗产”,也有的在父母住院期间就私下将父母的财产分割了,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
4、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债务也属于遗产的范围,由继承人限定继承。
也就是说继承人不光要接受死者的财产,同时还要对死者遗留的债务进行清偿。
但这种清偿是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的,债务超过遗产价值的无需继承人继续偿还,除非继承人自己愿意。
二、继承的顺序我国的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遗嘱的规定来继承,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律的规定继承。
1、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遗嘱具有优先的效力,立遗嘱人有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自己的财产任意处分。
继承法演讲稿
![继承法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862f430255270722192ef745.png)
遗产与继承一、继承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之后,其近亲属按照其有效遗嘱或者法律的具体规定,无偿取得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继承的发生必然有以下几个条件:有人死亡。
这是前提条件,这里所讲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所说的自然死亡,如,病亡、发生事故死亡等等,所说的宣告死亡是指按照法律规定一个人失踪四年以上,亲属可以请求法院宣告其死亡。
被宣告死亡后也同样可以财产继承。
继承权的丧失:(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
遗弃被继承人,很好理解,有义务抚养老人,故意不抚养。
比较难区分的是虐待被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是指在被继承人生前经常对其进行精神或肉体上的折磨。
如用经常以打骂、冻饿、强迫从事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等手段、折磨、摧残被继承人。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第一顺序:配偶、父母、子女。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1)配偶:一定是要求有婚姻登记证的配偶,非法同居关系的,没有继承权。
(2)子女:婚生子女。
离婚后的子女,如被继承人在去世前离婚,子女由另一方扶养,虽然此子女由另一方扶养,仍有继承权。
非婚生子女,如私生子,非法同居关系期间生的子女,按法律规定,非婚子女与被继承人有血缘关系,取得继承权,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无论其是否实际上赡养了被继承人。
养子女,养子女与被继承人之间形成了拟制血亲关系,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继子女:取得继承权的前提条件是,继子女与被继承人有事实上的扶养和赡养关系。
如从小就与被继承人一起共同生活。
(3)父母: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继父母,要求是继父母与被继承人之间得形成事实上的扶养和赡养关系。
(4)继承顺序上一定注意,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
只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时或全部丧失继承权的,才能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只要第一顺序继承人当中有一个人存在,就轮不到第二顺序继承人。
丧偶儿媳或女婿,虽然丧偶儿媳和女婿不是法定继承人,但有证据证明其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可以做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继承法知识培训讲座课件
![继承法知识培训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62352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e.png)
以录音形式立的遗嘱, 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 在场见证。
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 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 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 急情况解除后,遗嘱人 能够用书面或者录音形 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 头遗嘱无效。
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遗嘱人所 立的遗嘱必须是其真实 意思表示;遗嘱的内容 必须合法;遗嘱的形式 必须合法。
在遗嘱信托生效后,受托人需要按照委 托人的意愿管理信托财产,并履行相应 的义务。受益人则享有信托财产的收益
权,但通常不能直接控制信托财产。
05
继承权的丧失与恢复
继承权丧失的情形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如果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则丧失继 承权。
如果继承人为了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法定 继承人,则丧失继承权。
保留特定份原则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法律还规定在分割遗产时需要保留特定份给某些特定的法定 继承人,如配偶或者未成年子女等。这样可以保护特定人群的利益,避免其受到 不公平的待遇。
03
遗嘱继承
遗嘱继承的概述
遗嘱继承的概念
遗嘱继承的优先效力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遗嘱人的意愿,将 其遗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 数人继承。
02
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的概述
01
法定继承的定义
法定继承是指在没有遗嘱继承或者遗嘱继承无效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
定确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
02 03
法定继承的特点
法定继承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不受当事人意愿的影响。在法定继 承中,继承人的范围、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都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强 制性。
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优先于 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的适用范围
继承法知识培训讲座课件
![继承法知识培训讲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f8dd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e.png)
目录 CONTENT
• 继承法概述 • 法定继承 • 遗嘱继承 • 遗赠和遗赠扶养协议 • 继承权的丧失和放弃 • 继承纠纷的处理
01
继承法概述
继承法的定义和性质
总结词
继承法是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遗留的个人财产依法转移给 他人所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是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关系。
古代继承法通常以身份继承为主,财产继承处于附属地位。在中世纪继承法阶段,封建制度下的继承关系复杂, 出现了长子继承制、幼子继承制等多种继承方式。近现代继承法则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的保护,确立了 男女平等、遗嘱优先等原则。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总结词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遗嘱优先、男女平等、养老育幼、互谅互 让等。
适用范围
通常在继承开始前,继承人可以随时放弃继 承权,但放弃行为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继承权丧失和放弃的效力
01
继承权丧失的效力
一旦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其将永久地失去继承资格,无法再参与遗产分
配。
02
继承权放弃的效力
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将不再享有任何遗产分配的权利,其应继份额将按
照法定继承处理。
03
法律后果
法定继承的概念
法定继承是指在没有遗嘱继承或者遗 嘱继承无效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 进行遗产分配的继承方式。
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人死亡后留下的遗产,包 括动产、不动产、有价证券、知识产 权等。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 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 母等近亲属。
互谅互让原则
在分配遗产时,应当遵循 互谅互让的原则,协商解 决遗产分配问题,避免发 生纠纷。
法律讲堂之继承权(2篇)
![法律讲堂之继承权(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e3dcb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a.png)
第1篇一、引言继承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关系到公民的财产权益、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稳定。
在我国,继承法是规范继承关系的基本法律,对继承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继承权的概念、继承权的主体、继承权的客体、继承权的行使等方面,对继承权进行详细讲解。
二、继承权的概念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继承权是基于法律规定,在法定继承人之间产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利。
继承权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形式。
三、继承权的主体1. 法定继承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其中,配偶、子女、父母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2. 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遗嘱继承人不受法定继承顺序的限制,享有优先继承的权利。
四、继承权的客体继承权的客体是被继承人的遗产,包括:1. 财产:包括货币、存款、房屋、土地、车辆、债权等。
2. 非财产权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知识产权等。
3. 人身权益:包括人身保险、退休金、抚恤金等。
五、继承权的行使1. 法定继承:在法定继承中,继承人应当依法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继承人之间可以协商分配遗产,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判决。
2. 遗嘱继承:在遗嘱继承中,遗嘱继承人应当依法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嘱继承人可以按照遗嘱的内容行使继承权,也可以放弃继承权。
六、继承权的保护1. 保护继承权:继承权受到侵害时,继承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护自己的继承权。
2. 依法继承:继承人应当依法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不得侵占、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3. 和谐处理:在处理继承事务时,继承人应当本着公平、公正、和谐的原则,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愿,维护家庭和谐。
七、案例分析案例一:甲、乙、丙三人为同一父母的子女,甲先于父母去世,甲的妻子丁与甲有两个子女。
继承法讲稿5篇
![继承法讲稿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5dec9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9.png)
继承法讲稿5篇第一篇:继承法讲稿大家好,今天我的讲座所要讲述的是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相关内容。
我的讲座主要分为四部分:继承法的相关概念,继承的种类,遗产处理的相关问题,继承法上认识的误区。
继承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提起继承,我们很容易的就想到一些电影、电视中的场景,比如某富豪对着自己的律师说:“我要马上修改我的遗嘱,我要把遗产全部捐献给慈善基金会。
”还有,我们也听说过许多社会名流大亨百年之后,其亲属因遗产继承对簿公堂的事件,比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后,其遗产分配一直未有定论,侯耀文女儿和侯耀文的兄弟侯耀华之间一直处于官司纠纷状态。
无独有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去世后,季先生的儿子与北京大学之间的财产纷争也随之而起,等等。
(不是富人间特有的现象,关乎每一个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亲人去世而产生的财产继承纠纷已经不是富人或者名人的专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财产也在不断的积累和增加,房产、银行存款等亦引发了大量普通家庭的继承纠纷。
来自我国基层法院的统计资料则显示,近年来遗产继承纠纷案呈持续增长趋势。
所以,为了避免纠纷,了解继承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讲座。
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的解读。
一、什么是继承? 继承就是指死者生前所有的,在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由有资格继承的人所取得。
这里需要强调的有“死亡”、“个人”、“合法”“有资格”四个关键词。
死亡,相信大家都理解。
个人是指个人所有的财产,而不是共同财产,例如,夫妻共同财产就不完全是个人财产,只有属于夫或妻所有的那一部分才是死者的个人财产。
在这里还需要强调合法二字,因为依据我国法律,只有合法所有的财产才能发生继承,而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财产是不在继承之列的。
最后,“有资格”是指具有继承权的人,没有继承资格就没有继承权,也就无法继承被继承人的财产。
二、什么是继承权?那么,什么是继承权呢?继承权是继承人依法享有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同时履行因继承而产生的义务。
继承公证法律知识讲座(2篇)
![继承公证法律知识讲座(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a05ab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d.png)
第1篇一、讲座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财产的积累逐渐增多,继承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帮助广大市民了解继承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特举办本次继承公证法律知识讲座。
二、讲座目的1. 普及继承法律知识,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2. 帮助市民了解继承公证的流程和注意事项;3. 指导市民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讲座内容一、继承法律概述1. 继承的定义:继承是指公民死亡后,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2. 继承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以下简称《继承法》)是我国继承法律体系的基础。
3. 继承的类型: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二、继承公证概述1. 继承公证的定义: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对继承人的身份、继承关系、遗产状况等事实进行审查、确认,并出具公证证明的活动。
2. 继承公证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继承法》。
3. 继承公证的作用: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三、继承公证的流程1. 申请公证:申请人应当向公证机构提交继承人的身份证明、死亡证明、财产状况证明等相关材料。
2. 审查材料:公证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确认继承关系、遗产状况等事实。
3. 制作公证书:公证机构根据审查结果,制作继承公证书。
4. 颁发公证书:公证机构将继承公证书送达申请人。
四、继承公证的注意事项1.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相关材料,不得隐瞒或伪造。
2. 申请人应当及时办理继承公证,以免影响继承权的实现。
3. 继承公证的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4. 继承公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继承纠纷的依据。
五、继承纠纷的处理1. 自愿协商:继承人之间可以通过协商解决继承纠纷。
2. 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 诉讼:当协商和调解无法解决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案例分析案例一:张先生去世后,其妻子李女士和儿子小张因遗产分配问题产生纠纷。
李女士认为,张先生去世前立有遗嘱,将大部分遗产留给小张。
继承案件法律讲法讲情(3篇)
![继承案件法律讲法讲情(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98165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d.png)
第1篇一、引言继承案件是民事法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系到公民的财产权益和亲情关系的处理。
在我国,继承法是规范继承关系的法律依据。
本文将从法律和情感两个角度,对继承案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继承案件的法律规定1.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应当遵循男女平等、养老育幼、权利义务相一致、互谅互让、公平合理等原则。
2. 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3. 继承权的丧失继承人因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等行为,丧失继承权。
4. 继承权的放弃继承人可以自愿放弃继承权。
放弃继承权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经其他继承人同意。
5. 继承权的受遗赠被继承人可以设立遗嘱,将遗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者组织。
受遗赠人享有受遗赠的权利,但不得妨碍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
三、继承案件的情感因素1. 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家庭关系是继承案件中最基本的情感因素。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纽带,往往对继承案件的处理产生重要影响。
2. 遗产分配的公平性在继承案件中,遗产分配的公平性是处理案件时必须考虑的情感因素。
公平的遗产分配能够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避免矛盾和纠纷。
3. 被继承人的意愿被继承人的意愿是继承案件中的关键情感因素。
遗嘱是反映被继承人意愿的重要法律文件,应当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愿。
4. 继承人的道德品质继承人的道德品质对继承案件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品质高尚的继承人更能够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继承法课件(培训讲座)ppt课件
![继承法课件(培训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238548dd36a32d72758100.png)
儿张甲-A-儿a 儿张乙-B-女b(张乙在b三
岁时车祸死,B未再嫁。93年)
李某(女)
女张丙
两人开饭店为生。张某95年留有录音遗嘱,死后要把 2万元钱赠给战友王某,有战友赵某作证。张甲听说 后,毒杀老父,未果,判入狱5年,1年后病死。张某 夫妇需要照顾,张丙拒绝并多次打骂。张某夫妇和B 生活,2001年,张甲某去世,清点家产总计12万元。
16
亿万富翁遗产风波
17
18
3.
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 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 直系血亲代替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应
19
张三在其父之前去世,家中还有其母、其妻、 其子,同时,张三有一哥一姐,请问其父去世后
留有的60万遗产,如何分配?
父亲
母亲(15)
姐姐(15)
张三(15/0)
重点内容: 一、遗产及范围 二、法定继承 三、遗嘱继承
1
一、继承法的概念、基本原则
继承法是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2
(二)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1.
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是指:被继承人不论男女有平等 的处分自己遗产的权利;同一顺序继承人不分男女都 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夫妻都有继承对方遗产的权利。
6
:此案涉及家庭共有财产与遗产问题。
此案中的8间房子,是在三个姐姐出嫁后, 甲与王老汉靠经营铁匠作坊的收入而盖的,应 认定为甲与王老汉的共有财产。在分割共有财 产时,甲有4间,王老汉有4间。王老汉4间作为 遗产由三个姐姐和甲共同继承。甲与三个姐姐 都是王老汉的子女,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 在无特殊情况时,继承的份额相等,即每人1间 房子。甲最后将拥有5间房子
5
家庭共有财产与遗产
王老汉有三个女儿,女儿先后出嫁 后感到寂寞,于是将侄子甲收养为子。 父子俩开了一个铁匠作坊,收入可观, 于是将原茅草房推倒,新建了8间瓦房。 王老汉去世后,三个姐姐要求分割8间瓦 房。甲提出他要3间,理由是他是父亲的 儿子,且目前已有妻室,少了住不下。 但三个姐姐认为,应均分,即每人2间。 问:此案如何处理?
法律小讲堂继承法(2篇)
![法律小讲堂继承法(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4ce8e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6.png)
第1篇一、引言继承法是调整继承关系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遗产继承的方式、原则和程序。
在我国,继承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继承法的相关知识。
二、继承法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继承法要求继承人之间公平分配遗产,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2. 男女平等原则:继承法规定男女继承权平等,不得因性别差异而影响继承。
3. 保护胎儿原则:继承法规定,胎儿出生时具有继承权的,其继承份额与其他继承人相同。
4. 保护遗产原则:继承法要求继承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不得滥用、变卖或毁损遗产。
5. 公序良俗原则:继承法要求继承人在继承过程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和善良风俗。
三、继承的种类1. 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通过遗嘱明确指定继承人及其应继承的遗产份额。
2. 法定继承:在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法定继承顺序,由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
四、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1.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 遗嘱继承人:被继承人通过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3. 继承顺序:(1)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3)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五、继承权的丧失和恢复1. 继承权的丧失:继承人因以下行为丧失继承权:(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4)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2. 继承权的恢复: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后,若其在丧失继承权前所实施的违法行为得到纠正,或者被继承人表示宽恕,可以恢复继承权。
六、遗产的处理1. 遗产分割:继承人应当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协商确定遗产分割方式。
2. 遗产保管:继承人应当妥善保管遗产,不得滥用、变卖或毁损遗产。
法律大讲堂继承版(2篇)
![法律大讲堂继承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23416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0.png)
第1篇导语:继承,是人生必经的一个环节,也是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国的《继承法》中,对继承人的范围、继承权的取得、遗产的分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本期法律大讲堂将为您深入解读继承法的相关知识,帮助您了解继承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流程。
一、继承的概念与原则1. 概念继承,是指当被继承人死亡后,其财产依法转移给法定继承人或者遗嘱继承人的法律行为。
2. 原则(1)男女平等原则:男女继承权平等,不得因性别差异而影响继承。
(2)养老育幼原则:优先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继承权益。
(3)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同时,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4)互谅互让原则:继承人之间应互相理解、互相谦让,协商解决继承问题。
二、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1. 继承人的范围继承人包括:(1)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遗嘱继承人:被继承人在生前立有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3)遗赠抚养人:对被继承人尽抚养义务的人。
2. 继承人的顺序(1)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
(2)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三、继承权的取得与丧失1. 继承权的取得(1)法定继承权:法定继承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2)遗嘱继承权:遗嘱继承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2. 继承权的丧失(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3)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4)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
四、遗产的分配1. 遗产的范围遗产包括:(1)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被继承人死亡时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2. 遗产的分配原则(1)均等分配原则:在无特殊情况的情况下,遗产应按照法定继承人的份额均等分配。
(2)特殊情况下的分配:对于有抚养、赡养、扶养关系的继承人,可以适当多分;对于有抚养、赡养、扶养关系的继承人,可以适当少分或者不分。
2024年继承法讲稿模板(2篇)
![2024年继承法讲稿模板(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684487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7.png)
2024年继承法讲稿模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的主题是关于____年继承法的相关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继承制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保障公平正义,____年继承法作出了一系列的修正和完善。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新修订的继承法。
第一,关于继承人的顺序和权益。
按照旧继承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继承人的顺序为:婚生子继承人、父母继承人、兄弟姐妹继承人。
然而,____年继承法对继承人的顺序作出了一定的调整。
首先,新增了配偶的继承权益。
按照新法规定,婚生子继承人和配偶享有平等的继承权益,这意味着配偶有权继承一定比例的遗产。
其次,对父母继承人的权益做了一些调整。
新继承法规定,如果婚生子继承人和配偶均不存在时,父母继承人继承全部遗产的权益也将有所限制。
这一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平衡不同继承人之间的权益,避免对某一类继承人的过度倾斜。
第二,关于继承的时间限制。
旧的继承法规定,继承的时间限制为三个月,超过这个时间将不能继承遗产。
然而,新的继承法对这一规定进行了修订。
根据____年继承法的规定,继承人有一年的时间来继承遗产。
这一修改主要是考虑到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予继承人更为充裕的时间来行使继承权,尤其是在遗产分配方面存在一些争议和纠纷的情况下。
第三,关于遗嘱的内容和效力。
遗嘱作为一种个人的遗言,对于继承的规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____年继承法对遗嘱的内容和效力做出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完善。
首先,关于遗嘱的内容,新的继承法明确规定了遗嘱的撰写条件和格式要求。
遗嘱必须以书面形式撰写,并由签字人亲自签名确认,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表达继承意愿。
其次,关于遗嘱的效力,新的继承法规定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条件。
遗嘱必须由法定的证人作证,并在法院予以认可后方可生效。
这一修改旨在规范和保护遗嘱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防止虚假遗嘱的产生。
第四,关于遗产纠纷的解决机制。
继承法_公证_法治讲座(2篇)
![继承法_公证_法治讲座(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15b36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0.png)
第1篇一、引言继承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了财产继承关系,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证作为一项法律制度,为继承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继承法和公证制度的认识,增强法治观念,本讲座将围绕继承法与公证的关系展开,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
二、继承法概述1. 继承法的概念继承法是指调整财产继承关系的法律规范,旨在保护继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社会稳定。
2.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1)男女平等原则:男女继承权平等,不得因性别差异而影响继承权。
(2)养老育幼原则:照顾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保障其合法权益。
(3)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同时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3. 继承法的主要内容(1)法定继承:指根据法律规定,由法定继承人按照法定顺序继承遗产。
(2)遗嘱继承: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遗产。
(3)遗赠:指被继承人将自己的财产赠与他人,他人接受赠与后成为继承人。
三、公证在继承法中的作用1. 确认继承权公证机关可以对继承人的身份、继承权等事项进行核实,确保继承权的真实性。
2. 证明遗嘱真实有效性公证机关可以对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避免因遗嘱问题引发纠纷。
3. 保全证据公证机关可以对继承过程中的有关证据进行保全,为日后解决纠纷提供依据。
4. 促进遗产顺利分配公证机关可以对遗产分配过程进行监督,确保遗产分配的公平、公正。
四、继承法公证的流程1. 申请公证申请人应向公证机关提交相关材料,包括身份证明、继承关系证明、遗嘱等。
2. 审查材料公证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核实继承关系、遗嘱真实性等。
3. 制作公证文书公证机关根据审查结果,制作公证文书。
4. 颁发公证证书公证机关向申请人颁发公证证书。
五、继承法公证的注意事项1. 申请人应提供真实、完整的材料。
2. 继承人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因继承问题引发纠纷。
3. 遗嘱人应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避免因遗嘱问题引发纠纷。
法律大讲堂遗产继承纠纷(2篇)
![法律大讲堂遗产继承纠纷(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3e3a8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a.png)
第1篇一、引言遗产继承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引发纠纷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遗产继承纠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
本文将围绕遗产继承纠纷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大家了解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继承人的范围、遗产的范围以及解决遗产继承纠纷的方法。
二、遗产继承的基本原则1. 男女平等原则:我国《继承法》规定,男女继承人的继承权平等。
2. 保留必留份原则:在遗产分配时,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
3. 遗嘱优先原则:在有遗嘱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4. 互谅互让原则:在处理遗产继承纠纷时,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协商解决。
三、继承人的范围1. 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 遗嘱继承人:按照遗嘱指定的继承人。
3.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四、遗产的范围1. 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 被继承人死亡时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3. 被继承人死亡时应当返还的他人财产。
4. 被继承人死亡时应当给予的赔偿金。
五、解决遗产继承纠纷的方法1. 协商:继承人之间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纠纷。
2. 调解: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律师调解,解决纠纷。
3. 诉讼:通过人民法院审理,解决纠纷。
六、遗产继承纠纷案例分析案例:王某去世,留有房产一套、存款50万元。
王某有配偶张某,子女两人:长子李某,次子李二。
王某生前未立遗嘱。
分析:1. 继承人范围:王某的配偶张某、子女李某、李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2. 遗产范围:房产一套、存款50万元。
3. 遗产分配:按照法定继承,张某、李某、李二三人平均分配。
4. 纠纷解决:如果张某、李某、李二之间对遗产分配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
七、结语遗产继承纠纷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对于预防和解决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广伦律师事务所
《继承法》法治宣传讲座
村居调解员要掌握基层常见的法律知识,在调解时,不光要懂调解技巧,更要懂法,这样不仅使调解更加高效,而且更让纠纷当事人信服。
村居调委会在工作中要切实发挥职能,及时排查上报本村矛盾纠纷,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依法化解村居矛盾。
《继承法》是现在乡村调解中经常要用到的法律知识,掌握好《继承法》的相关法律知识对村居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遗产的范围
《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是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主要包括三大类:公民个人所有财产、公民的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类财产不属于遗产的范围,不能由继承人继承:
1、共有财产中应属于他人所有的财产不能继承。
比如说父亲死了母亲还在,子女要求分割父亲的遗产,有的甚至将全部的家产当成其父亲一人的遗产进行分割,这种做法就侵犯了母亲的财产所有权。
在分割财产时要先将财产分为两半,一半是母亲的个人财产,另一半才是父亲的遗产,由母亲和子女共同继承。
2、不合法的财产不能继承。
如果是非法所得的财产,比如通
过贪污、盗窃、诈骗等违法所得的手段所获得的财产;或者是法律不允许公民持有的财产,比如毒品、假币等,都不能作为遗产来继承。
3、公民生前所拥有的财产不能称之为遗产。
遗产生效的时间是以公民的死亡为标志的,实践中有的子女在父母还活着的时候就吵着要分“遗产”,也有的在父母住院期间就私下将父母的财产分割了,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
4、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合法债务也属于遗产的范围,由继承人限定继承。
也就是说继承人不光要接受死者的财产,同时还要对死者遗留的债务进行清偿。
但这种清偿是以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的,债务超过遗产价值的无需继承人继续偿还,除非继承人自己愿意。
~
二、继承的顺序
我国的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遗嘱的规定来继承,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律的规定继承。
1、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遗嘱具有优先的效力,立遗嘱人有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自己的财产任意处分。
那么合格的遗嘱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立遗嘱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最起码得是年满16周岁的、精神健全的成年人;(2)遗嘱必须是真实意思的表示;(3)遗嘱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4)遗嘱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
《继承法》规定,遗嘱可以采用下列形式,即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
其中公证遗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除自书遗嘱外,代书、录音以及口头遗嘱都必须有两个以上没有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注明年、月、日。
如果立遗嘱人生前立有多份遗嘱,且内容相互冲突,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2、如果没有遗嘱,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先由配偶、子女、父母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三、继承的份额
;
《继承法》第13条规定: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但同时,法律也规定了对某些继承人可以多分、少分或不分的特殊情况。
1、总的原则是继承份额均等。
尤其应注意的是男女之间平等。
无论继承人是儿子还是女儿,是待嫁女还是出嫁女,在法律上均视为平等的个体。
2、特殊情况之下可以予以特殊照顾。
(1) 生活确有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该予以照顾。
(2) 对被继承人尽到了主要抚养义务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但是这里只能是“可以”多分,而不是一定多分,要视具体情况予以判定。
(3) 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在认定继承人是否尽到抚养义务时,应当由所有继承人一致同意,不能搞少数服从多数。
如果多数继承人意见一致,持反对意见的人可以到法院起诉,通过法院做出公正的判决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房屋继承
房屋作为重要的生活资料,如何继承是每个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当所有权人去世之后,继承人如果想办理房屋过户登记,必须先到公证处办理房产继承公证手续,再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房产继承手续。
到公证处开据公证书需要带两个证明和两个证件:
1、要到派出所开死者的死亡证明。
2、要到死者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开法定继承人证明。
内容主要包括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的姓名和死者的父母是否己经过世等。
具备以上两个证明后,法定继承人再带着本人的身份
证和房产证到公证处办理公证证明即可。
'
3、如果法定继承人不只一个,而房产只过户给其中一人的话,需要其他人的书面同意,表示放弃对房产的继承。
这些材料都开完以后,继承人拿着这些证明办理房产公证,再拿着公证去办理房产过户。
五、其他继承方式
1、遗赠:
遗赠是遗嘱人用遗嘱的方式将个人财产的一部或全部于死后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人以外的人。
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的明确表示,到期未作明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如遗赠受领人先于遗嘱人死亡,则遗赠无效。
2、遗赠抚养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和扶养人之间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的生养死葬的义务,遗赠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的协议。
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
按照协议,集体
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
主讲人:
广东广伦律师事务所
二〇一九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