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教学教材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以及对策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以及对策/h1儿科病人口服给药合作性很差,特别是婴幼儿, 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家长为此紧张而烦恼,迫切要求尽快达到疗效,认为不打针不是最好的、有效的治疗。
因此医生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选择静脉给药,导致近年来儿科静脉输液人次逐步上升。
输液已成为儿科住院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
针对本科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使患儿及家长对我科的满意度从83%上升到93.5%。
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有23例因静脉输液所致的护理缺陷进行了分析,23例患儿中,(新生儿4例,婴儿7例,1-6岁12例),外渗15例(新生儿4例,其他11例)。
未严格执行医嘱5例,药物剂量配不准确2例,查对医嘱不严1例。
1.1输液安全隐患因素:1.1.1社会因素:由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当今独生子女居多,通常一个患儿住院,有多名家长陪伴。
造成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拥挤,加上陪伴的家长提出诸多要求,护士在操作的同时,还要不停地应对陪伴家长,影响护士工作的连续性和操作准确度。
1.1.2护理人员与病人床位配制不足:由于护理人员不足,不能及时回应患儿家长的呼唤,更换液体不及时,造成回血,瓶内液体滴空,引起家长不满。
多个输液患儿同时拔针,护士来不及告知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导致出血,引起家长指责;患儿输液结束后,未告知患儿需观察半小时,而是直接离去,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引起纠纷等。
1.1.3由于儿科急症病多,季节性强,中午和夜间是护理人员较少的时段,护士只注重为完成任务而忙碌工作,在沟通、安抚或抢救工作不到位时,很容易发生误解和冲突。
1.2医嘱因素6例:一是医嘱查对不严,导致漏用药和输错药:在转抄医嘱时误抄、漏抄,换床病人未及时更换输液卡上的床号,输液时护士只核对床号未核对姓名造成输错药。
二是未按医嘱调好输液速度,过快,导致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科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安全对策

儿科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安全对策张琴武汊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汉阳门诊副护士长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安全地输入病人的体内, 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 病人无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在多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质疑的首要位置, 也是治疗重症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首用治疗方法。
然而,在临床输液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有调查表明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最担心的是输液安全, 现就重点从医嘱、用药、静脉穿刺、护士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查找安全隐患, 制订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并认真落实, 确保儿科病人输液安全。
一、常见输液安全隐患分析(一)医嘱安全准确的医嘱是输液安全的基础。
目前, 部分医疗机构仍未使用电子医嘱系统, 部分医生医嘱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 护士转抄医嘱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或对医生的字迹不能准确识别导致患儿名字、年龄抄错, 药物名称、剂量单位抄错; 处方与病历不符导致执行错误医嘱; 部分医生对新药的规格、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用错; 药物剂量与患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患儿家长取药与医嘱不符;医生开错皮试单护士随意执行口头医嘱, 护士根据病人意愿更改医嘱等。
(二)用药安全1.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未按要求在输液卡上签名、签注的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使查对制度流于形式,导致护患纠纷、差错事故的发生。
2.输注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时,没有按规定询问家族史、用药史、过敏史。
3.严格把握药物配伍禁忌证关,配药时没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药物未现配现用,导致药效降低,耽误患儿病情;开启安瓶前不消毒安瓶颈部,导致微粒污染;抽吸药液方法错误;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器针头抽药;在输液操作过程中不遵守手卫生规范;不按规范检查输液药品、液体、输液用物质量等。
(三)静脉穿刺安全1.穿刺失败是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之一、从调查来看, 患儿家长最担心的是护士不能一针穿刺成功。
从几个方面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 (1)小儿自身的原因导致穿刺失败:①血管细小,特别是肥胖患儿皮下脂肪厚血管位置较深致使静脉不明显;②脱水及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塌陷, 穿刺时回血慢或无回血等情况致穿刺难度加大;③长期反复穿刺使大量血管受到破坏,造成皮下淤血影响血管的选择;④患儿营养不良或高热时血管脆性增加;⑤患儿寒冷或缺氧时致使皮肤青紫,严重影响血管的观察:患儿恐惧,穿刺不合作。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02
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患儿就诊有多名家长陪伴,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加上儿科急症多,如常发生高热惊厥、急腹症、窒息、误吸、中毒等,此时患儿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导致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怀疑护士加错药等,产生护理隐患。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主要以家长为主。内容包括疾病、药物、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种类调节输液速度。并指导患儿家属如何配合输液,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应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避免将衣物覆盖患儿的头部或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等。使患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输液过程。输液结束后体温未降、腹痛未缓解、发生输液反应、危重患儿暂不拔针。
使用剃头刀时,固定好患儿头部,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患儿头皮,顺头发生长方向轻轻剔除头发,使用新刀片时须小心谨慎。加强安全教育,嘱咐家长加强看护,避免患儿跌倒
总之,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上,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儿科护理工作相对繁琐,家长要求较高,护士心理压力大,这些都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通过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输液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以及查对巡视等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02
五、病儿家长的心理需求
常见输液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儿科输液室患儿密度大,患儿同名同姓或名字同音字较多,而且由于儿科观察室环境嘈杂,许多家长将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容易出现错误应答,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查七对”不严格,护士接到输液单后,未核对医嘱有无医生签字;错做皮试。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医院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在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输液前、中、后三个阶段介绍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以便医护人员提高安全意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1、医嘱不清晰或不完整医嘱不清晰或不完整是造成输液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护人员应当在开展输液前认真核对医嘱、患者身份等信息,同时主动与医生沟通确认药品种类、用量和输液速度等细节问题,确保医嘱的清晰完整。
2、患者病情评估不充分在开展输液前应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病情严重程度、体征监测等进行详细了解,并结合化验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输液治疗方案。
3、基础设施不完善输液设备及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将极大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因此,医院应定期对输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器械、管路、接头等的清洁和正常使用,同时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卫生安全。
1、漏输、滞留输液过程中的漏输、滞留是最常见的安全隐患。
医护人员应注意检查患者的输液瓶、输液器,确保管路畅通,包括按规定更换输液瓶、检查管路连接是否牢固等细节。
当发现输液瓶漏液或管路滞留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2、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输液速度不当可能导致患者过度或不足治疗,引发不良反应。
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输液速度,并定期检查输液速度是否正常。
3、药物混淆药物混淆是造成输液错误的另一大原因。
因此,医护人员应在进行输液前核对药品的名称、颜色、批号等信息,避免药物混淆引发不良后果。
1、皮肤坏死、感染等不良反应输液后可能出现皮肤坏死、感染等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皮肤消毒,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后遗症若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或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出现后遗症。
因此,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液,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不良事件。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摘要】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儿童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本文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来源和对儿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针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规范操作流程,以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完善相关护理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关键词】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儿童、效果评估、建议、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儿童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接受治疗的不同,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种种安全隐患。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发生频率虽然较低,但一旦发生却可能给儿童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了解并应对这些安全隐患是至关重要的。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包括儿童血管触及困难、静脉置管操作不规范、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管路阻塞或漏液等。
这些隐患可能导致静脉外溢、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和风险评估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液管路畅通和输液速度适宜。
建立健全的输液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静脉输液带来的风险。
通过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可以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探讨其来源和对儿童的影响,以及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
通过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系统调查和分析,我们旨在提出针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有效护理对策,降低患儿在接受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摘要】儿科门诊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主要探讨了输液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及预防措施、输液速度控制的风险及对策、输液药物选择和使用中的风险及对策、输液管路的消毒和维护风险及对策,以及儿童输液期间的监测与护理风险及对策。
为了提升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性,建议医护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完善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并强调家长的配合与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儿童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感染风险、输液速度、药物选择、管路消毒、监测护理、医护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家长配合、教育。
1. 引言1.1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治疗儿童疾病的常见方法,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儿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医护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常见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对策。
输液过程中的感染风险是一个常见的隐患。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影响。
在输液前,医护人员应该做好手部卫生,并确保输液设备的无菌操作。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儿童输液期间的不适症状。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合理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输液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该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药剂量和频率进行输液。
输液管路的消毒及维护风险也需要引起重视。
医护人员应该定期对输液管路进行消毒,并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管路,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儿童输液期间的监测与护理也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儿童输液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针对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的输液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教育,共同确保儿童患者的输液安全。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摘要:儿科门诊人流量大,是高风险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是门诊输液环境管理不到位,护士责任心不强,人力资源不足。
防范对策是加强输液环境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合理配备人员。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医患纠纷;防范对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护人员在与患者的诊疗活动中关系更为复杂,治病救人与医患纠纷始终是并存的。
尤其在儿科,孩子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也是祖国的未来、全家的宝贝。
儿科输液门诊在这个人人寄托希望的大环境下,也成为了高风险医疗环境,稍微有不妥善的工作处理方式就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医患纠纷。
因此,排查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成为工作重点。
减少医患纠纷,尽可能降低医患纠纷带来的负面影响,及静脉穿刺操作中对患儿带来的心灵创伤。
本文就儿科门诊输液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综述如下:1护理安全隐患1 .1 门诊输液环境管理不到位,跌倒及二次感染风险高。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进行静脉输注给药的重要场所,人流量大且携带大量病菌,再加上输液患儿大多免疫功能下降,对疾病抵抗力低,容易造成二次感染风险。
加之环境嘈杂,物品柜,输液架,输液凳摆放杂乱,地面卫生清洁不及时,易导致患儿及家属跘摔,滑摔的安全风险。
1.2 责任心不强,病情观察不细致。
有的护士在工作中马马虎虎,专业知识不牢固,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及时观察输液患儿的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当患儿发生病情变化需要立即处理或抢救时,技术不过硬操作不熟练造成手忙脚乱,使患儿得不到及时处治。
避免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1.3 护理制度未落实到位,护理安全知识缺乏。
工作中未认真落实三查八对制度,导致护士在核对药卡,配药,打针,加药等环节发生错误。
护士平时不注重对自己安全意识的保护,缺乏谨慎的态度,出了差错又缺乏对差错事故的处理能力。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前言在医院治疗期间,输液是一项经常使用的治疗手段。
然而,输液治疗也会带来一些风险。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比成人更严重,因为儿童的生理结构不如成人发育成熟,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
所以,在进行儿科病人输液治疗时,医务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障儿童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儿科病人输液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儿科病人输液管理水平,为儿童治疗创造安全可靠的治疗环境。
输液安全隐患实际工作中,儿科病人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如下:1. 灌注过急输液过快,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压力,容易引起恶心、头痛、血压下降等反应。
2. 输液过程中出现跑滴或者反流这种情况容易引起输液途中的输入误差,造成儿童的疼痛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 穿刺不规范在给儿童穿刺时,需要掌握准确的角度、深度和力度,否则容易引起子静脉穿刺或者出血,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血栓、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4. 找不到适当的静脉儿童的血管较娇小、较难穿刺,如果找不到适当的静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疼痛和时间的浪费,这也会影响儿童的治疗效果。
5. 使用错误的输液器材如果使用输液器材的种类、型号、规格与病人容量不匹配等,也会影响儿童的治疗效果,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输液安全对策为了避免上述安全隐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按输液速度调节输液量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输液所用的液体种类,选择适当的输液速度,以减小极端情况下的不良反应。
2. 确认静脉畅通输液前,需要确认静脉通畅,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询问,高效地找到合适的输液通道。
3. 做好消毒和穿刺操作穿刺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术后要注意敷料和压迫止血,确保穿刺部位干燥、无红肿并遵循医院规范操作流程。
4. 选用合适的输液器材为了减少输液滴漏和误输,可以在输液前确认医生以及其医疗助手必须认真查看输液器材的型号、规格和用途,确保与病情患儿相匹配。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1. 引言1.1 儿科门诊输液的重要性儿科门诊输液是治疗儿童疾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一些需要补充水分、营养、药物或改善症状的患儿来说,输液是不可或缺的。
在儿科门诊中,输液可以快速、有效地调整患儿体内的液体平衡,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特别是对于一些严重脱水、严重感染、呕吐或无法口服药物的患儿来说,输液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方式。
儿科门诊输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治疗效果上,更体现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
正确而安全地进行儿科门诊输液对于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确保输液安全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输液相关风险,为患儿的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1.2 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的存在1. 输液设备选择不当:有些医疗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选择质量不过关的输液设备,导致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漏液、感染等问题。
2. 输液操作不规范:一些医护人员对儿科输液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可能存在操作不力、操作失误等问题,增加了输液安全隐患的风险。
3. 儿童特殊性被忽视:儿科患者年龄小、体质弱,对输液操作环境要求更高,一些医护人员可能忽视了儿童的特殊性,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4. 家长配合不到位:家长对儿科门诊输液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了解不足,导致在输液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配合医护人员处理,增加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
以上几点都是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存在的重要原因,必须加强相关管理和培训,以确保儿童在输液过程中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2. 正文2.1 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输液设备的选择和准备是保障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护人员在选择输液设备时,应该确保设备符合儿科使用标准,比如儿童输液静脉针头应该选择适用于儿童静脉血管大小的小针头,避免使用过大的针头造成血管损伤。
输液管、输液瓶、输液泵等设备也需要严格按照规范选择和准备,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儿科病人静脉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安全 地输入病人 的体内 , 在输液 的整个过程 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 发生 , 病人无不 良反 应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 , 在多途径 治疗 中占有 不容 质疑 的首要位 置… , 是治疗 重症 疾病 及 也 抢救危重病人 的首用治疗方法。然 而 , 在临床输液护理过程 中存在着很多安全 隐患 , 现就重 点从护士 、 病人 两方 面进行 分析 , 找出安全隐患 , 查 制定有效 的护理对策并认真落 实 , 确 保 儿 科 病 人 输 液 安全 。
实施治疗导致用药错 误。③ 随意更换 药物输 注 的顺 序。④ 未按输 注药物 的半衰 期及药物作用 机理合理 调整滴 数。⑤ 配制药物时 , 随意减少液体量 , 致使药物浓度发生改变 。 112 护士 的慎独精神较差 , .. 服务意识不够 : 现代 医德赋予 “ 慎独” 的意义是 : 当护 士既无 上级监 督 , 又无 同行关 注时 , 都能 自觉谨慎遵守 医德 准则 , 严格 按照操作 规程办 事 , 主 且
动 地 、 见性 地 、 条 不 紊 地为 患 者 服 务 , 做 任何 有 损 病 人 预 有 不 健康 的事 。个别护士在操作考 试和操作 比赛等场 合能 完全 按规范操作 , 而在临床静脉输液 中往 往只求 速度 不求 质量 , 不 按 规 范操 作 。 1 13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 .. 医嘱书写错误 而未 及时纠正 , 随 意 执 行 口头 医嘱 , 当查 对 不 到 位 时 , 致 输 注 药 物 错 误 。 未 导 按要求在输液卡上签名 、 签注 的时间与实 际时间不符 , 查 使 对制度流于形式 , 可导致护患纠纷、 差错事故 的发生。 1 14 执 行 静 脉 输 液 操 作 流 程不 规 范 : 如 : 护 士 的 院 内 .. 比 ① 感染意识较差 , 无菌观念不到位。②开启安瓿前不消毒安 瓿 颈部 , 导致微粒污染 。③抽吸药液方 法错误 。④反复使用 同 个注射器针头抽药 。⑤在输 液操 作过程 巾不遵 守 手卫 生 规范 。⑥不按规范检查输 液药 品、 液体 、 输液用物质量 等。 1 15 护士操作重技术 , .. 轻沟通 : 儿科病人静脉输液穿刺 的 技术难度大 , 家长 的期望 值又很 高 , 而 家长往 往都 要求 “ 一 针见血 ” 给护士造 成较 大的精 神压力 , 往在 集 中注意 力 , 往 进行穿刺时忽视 了与家属的沟通 , 加上病儿哭 闹有些家属情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给予儿童补充营养和药物治疗。
由于儿童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全发育以及对药物反应敏感等特点,儿科门诊输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儿童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1. 静脉穿刺操作不当。
静脉穿刺是输液的第一步,不当的穿刺操作可能导致静脉破裂、局部出血等问题。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确保操作准确无误;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避免部位过于靠近关节或深浅不当。
2.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
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儿童体内药物过量或代谢不良,速度过慢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对策: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监测输液速度,及时调整。
3. 药物选择错误。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选择不当的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
对策:医务人员应了解常用儿科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避免选择有潜在风险的药物;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4. 输液设备不洁净。
不洁净的输液设备可能引入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导致感染。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操作,确保输液设备的清洁和无菌;定期更换输液管和采血器等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5. 输液过程未监测。
输液过程中的监测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的重要环节。
对策:医务人员应定期监测儿童的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存在药物混淆。
儿童常常需要多种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混淆或误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药物的配药和核对程序,避免药物混淆或误用;与家长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儿童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7. 儿童过敏反应。
儿童对药物和输液材料的过敏反应较大,可能引起过敏症状甚至严重的过敏反应。
对策:医务人员在给儿童输液前,应了解其过敏史和对药物的敏感性,避免应用有致敏风险的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包括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提出了针对这些隐患的护理对策,包括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和建设安全文化。
从建立安全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培训提升护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障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监测评估、培训提升、护理水平。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治疗儿童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加娇嫩和脆弱,静脉输液时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
目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包括输液管路的感染风险、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泵故障等等。
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儿童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我们有必要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强护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不断的培训提升护理水平,加强团队合作,构建更加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保障儿童患者在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通过对安全隐患的分析和护理对策的探讨,旨在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意外发生。
本研究还将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情况,以及如何通过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和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医疗事故和误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儿科门诊患儿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

儿科 门诊患儿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
三峡 大 学仁 和 医 I  ̄( 4 4 3 0 0 1 ) 刘红 菊
儿科 门诊输液室是 目前我 国众多医院对 患儿进行输液治 疗的主要场所 , 门诊输液病种 繁杂 , 工作预 见性 差 , 护 理风险 高【 1 u 。儿科 门诊输液质量 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 的医疗 安全及 医院的整个声誉 。因此 , 加强儿科 门诊输液治疗 的风 险防范 已经成为各大 医院护理管理 的重要 内容。现就我 院儿科 门诊 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护 理 风 险 因 素 及 其评 估 1 . 1 护 理 人 员 因素 1 . 1 . 1 护士人力不足 : 儿 科 门诊 输 液 室 的特 点 是 单 位 时 间 内
细等 ; 在巡视 的过程 中 , 多用 一些 非语言 的交流 , 如一个爱 抚 的动作 、 一个温柔 的微笑 、 一脸关切 的表情等 。让患儿及家长
较多 , 患儿 的吵 闹 、 陪 人 员多 , 整个环 境 嘈杂 , 当护士查 对
称呼患儿姓 名时 , 容易 出现应答 错误 , 造 成相 2 患儿 因素
患儿不合作与不配合 ; 家长的 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 ; 家长缺乏医学知识 ,对护士 的宣传教育 及各种提示不认可 ,
浅谈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浅谈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对儿科门诊输液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护理对策:制定合理的输液操作流程,输液前施行编号、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识;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以保障静脉输液的顺利完成,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
标签:儿科;输液;安全隐患;对策儿科门诊治疗,医生往往会根据患儿病情需要而选择静脉给药,这主要是由于口服给药时患儿不够合作,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的缘故,因此静脉输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门诊患儿静脉输液人次也逐步上升[1]。
儿科门诊的特点是患者多、年龄小、病种多、流动性大、病情复杂等,这样就导致了儿科门诊输液时存在安全隐患,应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存在安全隐患及其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1.1医嘱存在缺陷医嘱正确是安全输液的前提条件,但由于新药不断推出,每种药物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不同商品名,导致医生对新药的规格、小儿每公斤药剂量不熟悉等情况的时有发生。
致使医嘱存在缺陷,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药物剂量与患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二是不合理配伍用药,两种药物混合后发生反应。
1.2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在输液时,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但由于客观和主观等原因,在实际操作中不时出现执行偏差。
客观方面有输液室里,患儿及家属众多,环境嘈杂,患儿同名、同姓、同音较多,加之方言的影响,使护士容易产生错觉,张冠李戴,造成护理差错;另外,小孩患病家长焦急,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错误应答,造成护理差错。
主观方面有输液时,责任心不强的护士接到输液单后,凭感觉和经验,错做皮试,造成护理差错;另外,在皮试时只问过敏史,询问内容过于简单,患儿及家属不理解,含糊作答,再者观察不够细,导致皮试或输液发生反应,造成护理差错。
1.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儿童一旦生病便成了家庭的核心,患儿就诊有多名家长陪伴,大部分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过高,在未能如愿时对护士有意见;同时,儿科输液高峰时,室内人员众多、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极易影响护理技术的稳定发挥。
门诊小儿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

门诊小儿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摘要目的:分析针对门诊小儿患者采取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患者的积极影响。
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符合研究标准的门诊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组间各为30例,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中分析安全隐患实施护理对策是非常关键的。
在小儿静脉输液中要加强护理安全,提高门诊的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门诊;小儿;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小儿的生理构造特殊,免疫系统尚在发育阶段,对外界刺激尤为敏感,一旦遭遇微小干扰,便易引发感冒,且病程发展迅猛,变化快速。
由于其口服药物的接受度不高,医疗实践中往往倾向于采用静脉输液疗法来加速康复。
然而,在儿科门诊的这一常见治疗方式中,隐藏着一些安全隐患,这无疑对疾病的治疗进程和最终疗效构成潜在挑战。
本文旨在针对门诊小儿患者采取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以期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符合研究标准的门诊小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观察组,组间病例数均为30例。
对照组:年龄在2-5岁,平均年龄(3.36±0.77)岁;观察组:年龄在2-6岁,平均年龄(3.72±0.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获得患者监护人的书面同意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
具体如下:安全隐患分析:①用药不符合儿童的实际年龄和病情因为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每一种药品的规格和制剂都有很多种,同一种药品的商标名也不一样,医生不清楚新药的规格,也不知道每公斤小儿的用药剂量,这样就会造成药品的用量太少,无法达到疗效,或者是用量太大,会造成副作用。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摘要:儿科门诊输液的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儿科护士应有强烈的主动服务意识,而加强护理人员的教育及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是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的前提;护士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护患沟通能力,同时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减少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是输液安全的保证。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前言:静脉用药是儿科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
患儿特别是婴幼儿,由于年龄小,不配合治疗,尤其是口服给药途径方面,特别不合作,因而治疗效果不理想,以至于医生不得不选择静脉给药方式进行治疗;或者是由于反复使用抗生素,个体产生耐药,使儿科门诊输液量逐年增加。
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门诊输液量每月有500例患儿输液,且以0-3岁婴幼儿居多。
为了保证患儿输液安全,本文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患儿的安全隐患明显减少,杜绝了很多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患儿家长满意,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1.1 医嘱不规范个别门诊医生书写病历太简单,有些字体潦草,无法辨认;药名用拉丁文缩写不规范;没有掌握新药品的使用方法,由于新药层出不穷,每种药物有两三种规格,相同的药物又有不同的商品名,导致一些医生用传统模板开方面使药物剂量跟患儿的实际年龄、体重、病情不吻合;护士在接收患儿家属取来的药时与门诊病历不符,使护士无法按时间给患儿用药,使患儿家长极为不满。
1.2 药品方面由于多种新药不断出台,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尚未公布,有些时候一瓶液体中加入很多种药物,提高了药品之间配伍禁忌的概率,而导致护士在使用过程中无暇顾及药物之间的配伍,这样会导致各种医疗隐患发生。
1.3 病情观察不到位儿科门诊输液中心患儿密度大,陪护多,环境嘈杂,使护士在确认患儿名字时不能够专心,容易发生错误应答现象;护士在输液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穿刺部位上,特别是给1岁以内的婴幼儿穿刺时,由于患儿不配合,血管又特别细,导致穿刺难度极大,而忽略了患儿在注射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患儿自我约束能力差,输液过程中,经常用手牵拉头皮针,导致针头脱出血管外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渗漏,特别对于补充电解质类(如氯化钾)药物,容易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浅谈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浅谈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输液是门诊的重要组成,是医院流通量最大的地方之一,做好门诊输液的临床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1]。
儿科患者在门诊输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门诊输液是患儿及家属对医院的”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患儿的疾病治疗、恢复都有积极意义[2]。
由于患儿的特殊性,儿科门诊输液存在极大的风险。
为确保患儿门诊输液安全,满足患儿健康需求,根据儿科门诊输液特点,对儿科门诊输液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减少纠纷的发生。
1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常见原因分析1.1儿科门诊输液因患儿年龄小,小儿自主意识不成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差,不能准确地自述病情和治疗反应。
加之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一旦患病表现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若静脉穿刺一针未见血、特殊液体输液渗漏如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药物易引起皮肤坏死;心、肺疾患患儿输液速度过快易引起心衰;但有些输液速度又不能太慢如腹泻患儿、还有些患儿皮试是阴性但在输液时仍有可能出现药物反应等情况下,也极易产生护患矛盾,使得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着更大风险。
1.2不能随时观察病情,门诊输液患儿输液完后立即回家,若病情有变化,医护人员既观察不到也处理不了。
1.3儿科门诊输液室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儿科门诊输液室每天接待大量患儿和家长,人员相对集中,是流动性较大的场所。
患儿多、陪伴多、涉及病種多等因素,使得儿科门诊输液室空气污染,而患儿年龄小,抵抗力差,因此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2儿科门诊输液护理安全防范措施2.1输液前,医生要认真仔细地检查患儿,排除特殊疾病或严重疾病,病情较轻者才予门诊输液;其次,门诊患儿尽管再多再忙,医护人员也要做到忙而不乱,根据病情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对所开医嘱中的药物和剂量要保证准确无误,把好儿科门诊输液第一关,绝不留门诊输液安全隐患。
2.2调查显示,82%的患者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作为就医的首要考虑因素[3],医护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能否一针见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后续治疗过程中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与对医院的整体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护士自身存在问题
近年来由于医院需要发展,低年资护士
增多,在临床工作中操作技能不娴熟、协作
精神不强、沟通协调能力不到位等;还有的
护士疏忽大意,责任心不强,不执行规章制
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观察病情不
仔细,健康宣教不到位,在配药时查对不严,
输液故障未及时排查等,都可能对患儿的安
全构成威胁。
6、安全防范问题
岁患儿,一旦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适,不能
清晰、准确地表达;部分家长由于缺乏医学
知识,忽略或未能及时发现患儿在输液过程
中出现的症状,如患儿出现怕冷、寒颤、面
色苍白、发热、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
难等症状;若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发现病情
变化,将延误抢救时间。
另外10个月至3岁的儿童好动,部分患儿输 液不配合,常会用手拨出针头,导致针头被 拉出血管或穿破血管引起药物渗漏;有的家 长忙于照看患儿或接打电话等,观察不及时, 发生液体滴完未察觉,使血液回流造成血栓, 堵塞针头,重新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
动或逗留。一些药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
导致药效下降,由此还可能引起药液污染,
导致输液反应及其他意外。部分家长因患儿
哭闹或有其他事情安排,希望缩短输液时间,
而擅自加快输液速度,导致心脏衰竭、肺水
肿的发生。另有家长在患儿高热或脱水时减
慢输液滴数,影响患儿治疗。
4、 巡视不及时
小儿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特别是1~3
境嘈杂,许多家长将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
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容易出现错误应答, 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查七对”不严 格,护士接到输液单后,未核对医嘱有无医 生签字;错做皮试。
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患儿就诊有多名家长陪伴,护理操作过
程中,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
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
4、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及病情变化,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
如有药液外渗或针头脱落等及时处理。根据
不同年龄和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使用
特殊药物如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派专人巡
视,以防药液外渗。
此外,对哭闹不安的婴幼儿要特别引起重视, 需排除因静脉刺激、药液外渗或恐惧所致的 哭闹,警惕是否为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等所 致的不适,确保治疗安全和疗效。对于2岁以 内输液的婴幼儿,选择头皮静脉时临床上尽 量选用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这样既方 便输液过程中家长对患儿的看护,又有利于 穿刺过程中护士对患儿面色、呼吸及病情的 观察。
了药,要求看着护士配液 治不好病就是医生或护士的责任
五、病儿家长的心理需求
他们希望医护人员能立即治好孩子的病 同情和理解 1、医护人员不理解他们是他们最不满意的地
方 2、认为医护人员很冷漠,没有同情心
六、 常见输液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儿科输液室患儿密度大,患儿同名同姓
或名字同音字较多,而且由于儿科观察室环
2、强化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
主动关心患儿,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赢得
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由于社会职业、民族
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人们对
疾病的态度各异,不同患者在职业、性格、
文化程度以及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存
在着差别。因此护士要根据护理对象用简练、
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交流。
在静脉穿刺时,主动与家长交谈沟通,增强 家长的信任感。穿刺不成功时,及时向患儿 及其家长表示歉意,做出必要的解释、安抚, 取的家长的谅解和支持。
三、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精细、难度大—— 病儿小,血管细
工作强度大 —— 输液多
耐心、细心 ——不合作,观察多
交流多
——不理解,解释多
观察多
——不会表述或表述差
操作多
—— 病儿小,需要帮助多
四、病儿家长的特点
对独生子女倍加爱护 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焦虑 恐惧 猜疑心重,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 不停地问,问完这个医生又问下一个 输液的病儿家长会认为没有给加药或者加错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 隐患及对策
一、儿科病人的特点
年龄差别大,给药剂量不一 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不能自理 交流障碍 合作差或完全不合作 独生子女,需要解释的问题多 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二、儿科工作的特点
耐心 —— 不合作,解释多 细心 —— 观察多,计算多 关心 —— 不能自理、表述 同情心 —— 孩子是无知的 理解 —— 家长的心理、维权意识 宽容 —— 家长的不理解
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
误解引发纠纷。加上儿科急症多,如常发生
高热惊厥、急腹症、窒息、误吸、中毒等,
此时患儿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导
致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怀疑护
士加错药等,产生护理隐患。
3、不重视健康宣教
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
会顺从孩子的意愿带其离开输液室在户外走
小儿头皮剃毛损伤及跌倒等。
七、对策
1、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制定规范输液流程。收药护士接到门诊
输液单后,首先核对药品、剂量、用法、质
量等,无误后依次编号,同时将对应的号码
用粗中性笔写在分装袋上、输液单上,家长
排队依次输液,配药的护士再次核对药物,
输液时第三次核对患儿及药物并签字。遇到
高热、抽搐、急腹症等急诊患儿时,优先处 理。
3、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主要以家长
为主。内容包括疾病、药物、静脉输液相关
知识。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种类调节
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
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应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的对侧,以防家长身 体触及针头;避免将衣物覆盖患儿的头部或 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 染、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 时救治等。使患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 输液过程。输液结束后体温未降、腹痛未缓 解、发生输液反应、危重患儿暂不拔针。
5、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士 业务能力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鼓励和支持护士参
加继续教育及院内外的专科知识培训。对近
期本科室使用的新药物,开展的新技术要熟
悉了解,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禁忌证、不
良反应。
提高护士的岗位能力 加强操作技能培训, 提高穿刺水平。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抢救病人 流程、心肺复苏、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加 强心理素质培养,遇事冷静沉着。对患儿家 长提出的疑问要给予合理解释,无论遇到怎 样的情况都不能与家属发生正面冲突,以免 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