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背景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解读背景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主题
随着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浪潮的推进,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相继出现了革新的局面,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创新思维,注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所谓“多元解读”是指在教学中允许、鼓励并启发学生对文本做多元、创新解读,而不是只让学生机械被动的接受教参、教师或前人现成、唯一的观点。同时,“主题式”教学也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和广泛应用,所谓“主题式教学”是指教师围绕一个或者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即“主题”成为教学的核心,围绕该主题而结构化的内容成了学习的对象,对主题的选择和生成成了主题式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在多元解读背景下合理的确定课堂教学主题呢?本文以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为例,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多元解读背景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主题进行探讨。
标签:多元解读;教学主题;教学改革
一、研读课标是前提
语文课标包括《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它们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师在确定课程教学主题的时候也应该首先研读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已成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文文本有许许多多的“空内”与“未定点”,作品最有趣的地方正是那些没有写出来,留给读者自己思考的部分,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空白是很多的,具体表现为:文字省略、淡化背景、侧面烘托。这是师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前提,文学语言具有非特指性、多义性,常通过增加、删减信息,突破一般的搭配习惯,进行反常的组合等以体现其美,这就为我们多元解读提供了可能性。老师在确定课堂教学主题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找出其中的“留白”和“未定点”,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期待视野,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期待视野”参与到文本解读过程中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文本与学生的融合互化、互相生成。多元解读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同时也有相应的限度,阅读获取的信息是由作品提供的,阅读的目标和思路是由作品限定的,多元解读的巨大可能性也是由作品提供的。在多元解读背景下合理的确定课堂教学主题要注重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尊重学生的期待视野、合理发挥自由度的同时考虑其限度。
窦桂梅老师的教学归纳为始于教学经验,忠于教学实践,她认为我们应该用超学科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语文,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本位来思考语文的定位,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语文当为心灵奠基,最终的语文价值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关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不是就语文而学语文。
二、解读大纲是根本
语文教学大纲是指语文学科的教学刚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
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刚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人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也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多元解读的“限度”也来自于对教学大纲的参照,语文教学大纲会规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提出教学要求,课堂教学主题属于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备课,确定教学主题的时候要解读大纲,依据大纲的规定来合理确定教学主题。
对“主题”,窦老师有自己的体认。规规矩矩的使用主题单元的教材,未必就是主题教学。窦老师说,她上课追求的不是生动,而是努力让学生心动,唤起那种内在的、心灵深处地涌动,甚至心灵的震撼。从这个意义上讲,主题也就是链接着孩子心灵世界、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或者风土人情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
三、分析教材是关键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材主要具有四大功能:发展功能、教育功能、示范功能、凭借功能,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与发展是互相联系的。语文教材为学生语言的发展选择和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的语言不断从贫乏走向丰富,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呆板走向生动;语文是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的过程中,离不开情、意、道的内容,教学具有教育性,语文教学中教育功能主要是凭借语文教材得以实现的。语文教学挑选典型规范的作品作为教材主体,意在通过定向的规范的语文训练,使学生集中地、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语文教学要加强基础,传递文化,培养能力,培养习惯,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等等都离不开语文教材这一凭借物。语文教材中选择的范读文本都是具有针对性的,如何合理的确定教学主题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分析和解读教材,教材文本类型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小说主要注重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把握,散文则主要注重分析情与景的关系,诗歌注重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情感,而文言文则注重对文言知识的梳理。深度解读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确定课堂教学主题应该考虑教材文本类型,结合课标、大纲等。叶圣陶先生说要把课本当引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进行科学的增删裁剪,组合成一个个精神大餐。
《晏子使楚》在窦老师看来,当然应该从精神文化层面关注,必须从内容或人文着手带动对形式的领悟,进而把握文字后面的东西,只有理解和接纳窦老师的以上观点,我们才能理解和接纳她对《晏子使楚》教学内容的定位: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
四、立足学情是重点
在多元解读背景下合理的确定课堂教学主题最重要的还应该要立足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需要选择适合授课对象的教学主题。“适合于自己学生的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针对性的基本逻辑起点,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的只依据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来确定课堂教学主题会出现教学内容太难,学生接受和消化不了,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等问题。只有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才能说明这节课堂教学是成功的,“以学论教”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唯一标准,从学生的实际需要着手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中遴选教研主题,在重点上多琢磨、研究大纲教材,同时教学主题还要源于生活,即从生活中选取,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体验,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主题要有现实指向性、可行性,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积极的,对学生成长有利的,能激发学生思考的主题。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这堂课面对的学生是初中生,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語文基础,能够根据老师提示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也能够理解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同时,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不一样,窦桂梅老师也关注到了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在确定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时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突破文章重难点遴选教研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指向切身的理解。学生在自主阅读文章时,一般较难自然的生发“自尊”,文本没有指向这一主题的明显迹象,指导文本阅读的思考和练习,要么没有意识到这一主题因而偏向另一主题,要么涉及到这一主题但贴切度不够因而不足以“指向切身理解”。于是窦老师就会“建构和研发”,对学生进行引导。窦老师对于《晏子使楚》有自己的理解,对主题的确定也没有呆板的根据大纲和课标将其确定为说话的技巧或者智慧等等,而是带着学生的期待视野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将文本主题确定为“尊重”,主题教学的课堂是一种开放的形式展现流动的美,“主题”高于学生的阅读感受,“主题教学”的意义又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也许正是身处这样的境地,窦老师才说:关键是怎样进行主题教学,从而把注意力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转移到教学内容的呈现。
多元解读是一个大背景,充分展现了对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确定课堂主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際需要、要认真研读教材、还要解读大纲和语文课标。
结语:
多元解读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大背景,体现出百家争鸣和尊重不同的局面,老师和学生都被鼓励充分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独特解读,但是多元解读背景下如何将语文课堂有条不紊的进行,如何在多元解读中选定一个课堂教学主题是老师和学生关心的问题,既不能一直跟着教参走,也不能漫无目的随便或者根据老师的意愿确定教学主题,课堂教学主题的确定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总目标,也要适应学生的适应能力,所谓“顶天立地”指的是课堂教学主题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教学大纲的指导,其次要顾及当前的学情,在这两个大背景下还要考虑教材等,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要研读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大纲和立足学情。只有充分考虑到了这四个方面才能在多元解读的大背景下确定合适的课堂教学主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