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题图

1 第28题图 2

2016年10月地理选考加试题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对2016年10月浙江地理学考选考答题情况的分析,发现考生答题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审题不充分,对设问的指向理解不到位;2.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文字表述不规范;3.地理思维存在局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有待提高。这里仅就考生在解答加试题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评析:

28题通过呈现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和鲁尔区综合治理前后莱茵河变化的文本材料,设计了四个小题。

28(1)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参考答案:河流冲积物,

土层深厚;温带落叶阔叶林,

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气

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关于“成土母质”常见错例主要有:①成土母质丰富,土层深厚;纬度高,气温低,风化壳较薄,土层深厚;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风化程度低,有机质堆积,土层深厚。②甲区域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故土层深厚等。

关于“气候”、“生物”常见错例主要有:①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缓慢,土壤肥力强等。②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寒冷,有

机物分解速度慢。③温度低,生物尸体不易腐烂,积累形成较多有机物。

点评:本题以欧洲西部小麦产区的棕色森林土为素材,考查了不同自然要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考生失分原因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成土母质的概念及其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的原理性地理知识理解不到位,导致无法解释和说明土壤深厚的成因;用结果解释原因,因果颠倒,表现为出现诸如“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故土层深厚”的答案;文字表述不够规范,不准确,表现为出现描述土壤肥力用“强”字、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用“寒冷”“气温低”等词。

解题思路:考生要明确本小题的回答方向首先要理解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与土壤发育的关系,建立这些概念、原理间的逻辑联系,但不能割裂了各要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要从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来理解各要素对土壤发育的共同影响,如气候、生物既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的性状,同时气候也可以通过影响生物间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其次要积极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如甲区域因位于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故成土母质深厚,这为土壤形成提供深厚的物质基础;甲区域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典型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温和湿润的气候特点也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28(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

参考答案: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大且稳定;地势低平,水流平缓。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分流水运运量;产品附加值提高,宜采用公路和航空运输。

关于“条件”常见错例主要有: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结冰期短;流速快。②外流量大;没有干汛期等。

点评:本小题的前一问题主要通过莱茵河通航能力,考察学生对欧洲西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掌握情况,考察重点是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间的联系。学生错答失分既有对区域认知不足,也有对题意解读不充分,两者往往兼而有之。

解题思路:该设问用“分析”,而非“简述”,这要求考生回答本小题时,不仅要准确掌握该地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征,还要建立气候、地形——河流水文——水运条件的地理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于“原因”常见错例主要有:①产业布局调整、产业转移,水运量减少。②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地位上升,对水运需求量下降。③开挖运河,分担水运;环保意识提高,减少对莱茵河利用等。

点评:本小题后一问的关键词是“相对下降”,考生失分主要是题意理解出现偏差,答题指向发生偏离,仅围绕水运地位、水运量下降作答,或仅答出产业结构升级,未能进一步分析其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解题思路:鲁尔区整治后,莱茵河水运地位却相对下降了,这一现象看似矛盾,实则是当地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交通网共同的结果。整治后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升级后的产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政府加快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同时,产品附加值提高后,其运输成本比重降低,运输可选择的方式增多,导致公路等陆路和航空运输需求增大,水运在整个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出现相对下降。

28(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

参考答案:原料和能源地位下降,技术和人才地位上升。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技术工艺改进,污染物排放减少。

关于“主要变化”常见错例主要有:①调整产业结构,重工业向轻工业转变;②由资源密集型向劳动力、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原料指向型工业向技术指向型工业转变。

关于“影响”常见错例主要有:①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铁矿石的使用,;减少对煤的开发力度,减少高污染企业的数量。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变经济方式;政策支持。③区位因素变化与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混答。

点评:鲁尔区改造与可持续发展是高中地理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考生对此较为熟悉。本小题主要从动态变化的视角,考察学生对区位因素、产业结构、废弃物排放、河流污染等人文地理知识间的联系,而非单一考查某一人文地理概念或原理。本题通过巧妙的设问,缩小问题切口,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过程和能力。常见错例多从具体的事实、例子入手,表明考生对题意理解尚不到位,对问题的指向性认识不明确,以致回答发生偏差。

解题思路:解答本小题的关键是要建立区位因素变化与河流变清的内在联系,其联系逻辑为区位因素变化—产业结构升级—污染物排放减少—莱茵河变清。

28(4)在图2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位置,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

参考答案:

常见错例主要有:①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错误,标注的位置误差太大。②日出日落方

位标注错误。③轨迹画错。

点评:本题以作图的形式考查地球运动

的相关知识,这是本次选考的一次创新,也是一大亮点。作图是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基本技能,本题通过巧妙设问,既考查了正午太阳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