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122页PPT
南北朝民歌PPT课件
33
• (2)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个性。
• (健儿须快马)、(新买五尺刀)。
• (3)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
• 《木兰诗》、《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 安)、《企喻歌辞》(男儿可怜虫)、 《幽州马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等。
• (4)婚姻爱情生活。
• 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捉 搦nuò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地驱乐 歌》(驱羊入谷)等。
2021/4/8
28
2021/4/8
29
2021/4/8
30
• 二、北朝民歌
2021/4/8
31
• 1、北朝民歌 • 北魏、北齐、北周, • • 少数民族创作,
• 传入南朝,南朝保存。
2021/4/8
32
2、北朝民歌的内容: (1)游牧生活,风俗习惯、风光景色。《敕勒歌》 等。
2021/4/8
2021/4/8
9
• 四、《西洲曲》读讲 • 1、题解 • 情歌。季节变换,深切思念。
• 情调缠绵悱恻,隐约朦胧之美。
2021/4/8
10
• 抒情长诗《西洲曲》
•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 春天:回忆送别,折梅寄情。
• 心理与动作,突出其情深;
• 衣着与容貌,突出其靓丽和 妩媚。
2021/4/8
13
2021/4/8
14
• 春天至初夏。 • 行为,突出其痴情
• 景物,突出其失落。
2021/4/8
15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公元589
1、吴歌p51 2、西曲 p51
❖ 歌舞戏p53 倾向于故事性表演。这也是这一时期歌舞音 乐旳一种突出特点。
❖ 歌舞戏主要旳节目p53 《大面》、《钵头》、《踏摇娘》
《声无哀乐论》
作者——嵇康
❖ 是魏晋时代“玄学”旳代表人物之一,也是 著名旳“竹林七贤”之一;
酒狂
❖ 阮籍所作,体现了愤世嫉俗旳情怀 p67
❖ 魏晋以来老式律学发展旳两条路线
❖ 沿着附会历数—钱乐之旳“三百六十 律”p70
❖ 沿着便于旋宫转调具有实际意义旳——何承 天旳“新律” p70、71 这种新律与十二平均律相比较,最大相差不 到半音旳十分之一。处理了“三分损益法” 所处理不了旳“旋相为宫”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旳音乐 (公元220—589)
清商乐形成背景
❖ 公元4世纪,伴随国家政治中心南移,北方 音乐文化也随之流入江南,并把汉、魏以来 旳相和歌、相和大曲与江南流行旳吴歌、西 曲等民间音乐相结合,由此而产生了一种新 旳音乐风格与形式——“清商乐”。
❖ 定义p51
清商乐包括旳内容
❖ “中原旧曲”,即东晋和宋、齐所存旳相和诸 曲。
❖ 特点: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也可相 对独立表演;
❖ 是一种有器乐伴奏旳歌唱,有乐器伴奏旳歌舞,并 有纯粹乐器演奏部分旳综合性歌舞大曲形式。
❖ 相和大曲旳曲式构造:艳、解、趋三段式构造 p50
百戏
❖ 百戏旳定义p52 ❖ 百戏中旳乐舞类别
❖ 汉代域内音乐文化旳交流旳主要体现 1、南北音乐文化旳共存 2、楚乐文化对中原文化旳影响
黄门鼓吹、横吹、骑吹、短箫鐃歌
相和歌
第四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酒狂》主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音乐理论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有: 1、开始由政治、社会思考专向音乐本体化层面; 2、道家音乐美学思想占有突出地位,既与儒家音乐
美学思想正面冲突,又与儒家音乐美学思想进一步融合; 3、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时代思潮特征。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
古琴艺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琴艺术的成熟期。 首先在形制上已出现了十三徽,各个徽位与琴弦全长的弦长比例 基本上构成纯律体系的各音。无论在泛音、琴上的按音或者以琴弦散 音为音阶主音所构成的七声音阶均属于纯律体系。体现了当时纯律的 实际应用。 出现了最早的古琴文字记谱法 其次,还出现了大批的文人琴家和琴曲,如:丘明的《碣石 调·幽兰》、阮籍的《酒狂》、嵇康的《嵇氏四弄》(《长清》、 《短清》《长侧》、《短侧》)等 欣赏 丘明的《碣石调·幽兰》 《碣石调·幽兰》是我国惟一的一首用文字谱记写的琴曲,属于以 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公元493~ 590年)。“碣石调”是指它的曲调形式, “幽兰”指乐曲所表现的 内容 。《碣石调·幽兰》 “其声微而志远”、“此弄宜缓,消息弹
主要的美学著作有: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及阮籍 的《乐论》等。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中嵇康认为人的情感上的哀乐是因为 人心中先有了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 现出来的。由于每个人心中的哀乐不同,因此对于相同音 乐的理解也会不一样,那么被触发起来的情感也就会不同。 嵇康大胆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等同于政治,完全无 视音乐的艺术性,甚至要它起占卜等作用方面,是有着进 步意义的。 《声无哀乐论》是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 利的音乐思想的代表,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 乐思想。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 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明清时期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
中国音乐美的发展史
中国乐风
目录
1
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
3
音乐的价值
2
中国音乐同中国文化共同发展
4
当代音乐的多元化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夏、商时期
西周、东周时期
秦、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代时期
当代音乐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近代音乐
传统音乐首先以革命民歌的发展为以热潮,如反映太平天国革命的《洪秀全起义》,抗议沙俄入侵的《迫迁歌》,“五四”时期痛斥军阀出卖祖国镇压百姓的城市小调《坚持到底》,《苦百姓》等,在红色根据地,边区,解放区,革命歌曲更具有优秀的传统,如《天心顺》,《绣金匾》等。 西洋音乐的传入中国虽可以上溯到元、明时期,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影响于中国应当是清末民初的学堂民歌运动。学堂乐歌作为学生音乐教材,以宣传爱国反帝,拥护共和,以及学习欧美科学文明为内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开始兴起了传播西洋音乐,改进国乐的音乐活动,并建立了一些音乐社团。
第五编魏晋南北朝艺术 PPT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砖画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 墓砖组成,分为两幅, 嵇康、阮籍、山涛、王 戎4 人占一幅,向秀、 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 银杏、松槐、垂柳相隔 。8 人均席地而坐,但 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 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 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 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 到了充分地表现。
书法史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之一 创造汉字第一人——仓颉 “书画同源”——汉字的原始形态是象形和指事,
即以图形来表示一定的事物或概念。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
借 毛笔是中国书法的基本表现工具。对书法的艺术化
起着关键的作用。 “文房四宝”之首,毛笔与墨、砚、纸一同促成了
汉代已传人中国的佛教趁机兴起,它提倡的一 些思想和观念,使中国人耳目一新,为苦难中 的众生提供了新的精神支柱,佛教因此深入社 会各阶层
两汉时期的载道文艺观变为魏晋六朝的缘情( 抒情)文艺观
缘情(抒情)—突出文艺本身的自主性,主张文 艺以抒发情怀、陶冶性情为目的。因而,山水 诗、山水画、花鸟画兴起,文艺面向大自然, 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人物画由两汉时的重外 形变为重神韵(人物形象内在的神态气质),“ 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等文艺理论应运而 生。
各种书体中,最与魏晋时代风尚合拍者,首推行书 浓淡、干湿、瘦肥、丰脊、粗细、疾徐的丰富变化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 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 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 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 。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 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 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 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 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 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 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 埋藏在昭陵。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课件 魏晋南北朝音乐
曲谱与记谱法
· 文字谱: ·它是古琴“减字谱”尚未发明之前的一种原始
记谱方法,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和弦位。即 通过规定的定弦法,将左右两手固定的指 法 标记在一定弦位和徽位上,间接地记录了 音 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 (见《教程》第53页)
《碣石调·幽兰》
·我国现存最早 的琴谱,是目 前仅见的一首 文字谱。
钱乐之三百六十律
· 所谓“三百六十律”,就是在“京房六十律 的基础上继续用“三分损益法”往下生律, 共生出三十组不同律高的“十二律”,其最 后一律与黄钟律的音差,其音程值为1.845音 分,比法国拉莫(1683~1764)发现的 “小微音差”1.954音分还要小,今天称之 为“钱乐之音差”。(见《教程》第53页)
简论“相和歌”与“清商乐”的联系和区 别。 《声无哀乐论》提出了什么样的音乐美学 主张?有哪些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创作:《长清》《短清》《长侧》《短 侧》,被称为 “嵇氏四弄” 。
· 演奏:以弹奏《广陵散》最负盛名。
嵇康弹琴图
· 南京西善桥古墓 出土的南朝竹林 七贤模印砖画像 中,有嵇康弹琴 图。图中嵇康所 弹的琴,面上刻 有徽,表明在南 朝梁陈之际,琴 已具备完整的十 三个徽位。
阮籍
· 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 ·理论著述:《乐论》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
·清商乐作为宫
·歌舞戏是指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 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兼有伴唱 和管弦伴奏的音乐形式。
· 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大面》《钵头》 《踏谣娘》。 (见《教程》49页)
音乐家
·曹植:三国魏时诗人,曹操之子。有学者 认为,在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时期,是曹植 记录了来自天竺的佛教音乐。(见《教程》
转第三章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转第三章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06年--公元前589年)一、概述短暂的秦王朝揭开了封建大一统的序幕。
它虽然在音乐文化的发展方面并未留下很多业绩,但一统思想,包括开水渠;修驿道;筑长城;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力图规范化的政策措施,却给音乐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印迹。
汉承秦制。
汉初,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发展封建制的政策,西汉文、景之治与汉武帝时期接连出现了两个科学文化发展的高峰,音乐文化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中古伎乐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历史的发展以动荡、割据为特点。
以三国建立,到梁、陈灭亡的三个半世纪中,除西晋灭吴后有过短暂的统一外,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状态。
北方先后出现了20多个政权;南方前后经历了六个王朝。
在这种分裂状态下,战乱不可避免,各个政权的分立、对峙,也造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局面,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特别是由于局部战争而造成的民族迁徙和融合,使得中原文化传统在并未中断的情况下进一步融汇外来文化而得到新的继承和发展。
二、乐府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
它的设置,可以上溯到秦代。
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
此时的乐府较多地担负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
西汉乐府规模达到过1000余人。
其中各类乐人分工精细,除演奏员外,还包括了乐器制造的工匠。
"乐府"一词的含义,后来扩大为三种: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李延年是乐府中重要的音乐家。
中山人,出身娼门,地位卑微。
他的音乐才能很受汉武帝的赏识。
其主要成就是能够创作歌曲,即所谓"为之新声曲"。
三、相和歌汉代北方兴起的歌曲形式。
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的音乐(公元280―589年)
第四章两晋南北朝的音乐(公元280—589年)第一节宫廷音乐司马氏于公元280年统一了中国,史称西晋。
316年,刘渊攻入长安,愍帝司马邺投降,西晋亡。
以后北方形成“五胡十六国”的局面。
317年司马睿在南方建都,史称东晋。
420年,刘裕取代晋,东晋亡。
此后到589年,陈亡,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
而在北方,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为始,到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又灭北齐,581年南周为隋所灭。
589年隋灭陈,隋帝国建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不断动荡乱战的时期,也是一个南北音乐既分化又不断相互融合的时期。
一、清商乐清商乐,也叫清赏曲,简称清商、清乐,它是北方和南方民间音乐在宫廷逐渐融合成的一种新颖的音乐。
但主要是南方音乐包括江南吴歌、荆楚西声。
1吴歌,又称吴声歌,它是东晋始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风格抒情细腻。
吴歌在民间都是“徒歌”的形式,在宫廷配上了乐器伴奏。
其音乐特点是在曲尾常用虚词唱出的“送声”。
从歌词的内容,伴奏形势来看,吴歌应该是一种独唱性质的抒情曲。
2西曲,又称西曲歌,它采自荆、郢(ying)、樊、邓之间,是以湖北中西部向西涉及湖南、四川、贵州一带的民歌与舞蹈,其曲调较多,内容多抒发游子思归、别离之情、长江流域丰富的产物等。
西曲包括舞曲和倚歌两种。
清商曲中的歌舞在宫廷也如同相和歌,发展成清商大曲。
它所用的调式,也沿袭相合三调的平调、清调、瑟调,合称为“清商三调”。
二、北歌北歌,又叫“真人代歌”,是北朝宫廷音乐的代称,北歌产生于我国北方民族。
在宫廷这些北歌又与原来的横吹曲相互融合,发展成一些军乐,即“鼓吹横吹曲”。
从歌词上看多以五言四句为主,也出现七言四句的和杂言体的句法结构,其风格豪放刚健,语言质朴坦率。
北歌的音乐形态十分多样。
三、百戏百戏即类似现代的杂戏,在汉代就已有相当的发展,晋朝又有“高絙(huan)”、“跻行”、“鳖食”等众多形式。
而到了南北朝,特别是北方,统治阶级热衷于百戏,要使百戏大盛,以至于在宗庙祭祀中也有表演。
《魏晋南北朝时期》课件
制度创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 家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创 新,如九品中正制、府兵制等, 为后世的政治制度改革提供了借
鉴和参考。
科技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取得 了重大突破,如祖冲之的圆周率 计算、郦道元的地理学研究等, 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多元文化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得益于对不同地域、民族文化 的吸收和融合,现代社会也应倡导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以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虽然均田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土地私有制逐渐得到强化。地主豪门大量兼并土地,导致农民失去 土地,加剧了社会矛盾。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得到了迅速发 展。城市繁荣,商业街区形成,商品 种类繁多,贸易活动频繁。同时,货 币流通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商业贸易与城市发展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贸易和城 市发展情况,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的 作用。
文化发展
01
玄学与佛教的兴起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 起和佛教的传播,以及它们对
文化发展的影响。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学艺术的繁荣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 的繁荣情况,以及它们在文化
发展中的作用。
03
学术思想的演变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思想 的演变情况,以及它们对文化
赋税制度的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制度的变革,赋税制度也经历了 多次调整。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租调的征收进行了调整,以 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
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 荣
玄学的兴起与影响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张“无为而 治”,强调个体自由和自然主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东海郯(今山东省郯城县)人,晋末曾任参军、浏 阳令、太学博士等职。到南朝宋时,历任衡阳内史(地区民 政长官)、著作佐郎和御史中丞、太子率更令等职。公元 447年,曾任吏部侍郎,后因泄漏密旨而被免职。 何承天在十二律本身内调整各律高度,创造了最早的“十 二平均律” 。他根据三分损益法计算出来各律长度的比数, 依着计算次序,将高低八度之间总的差值平均分配于各律之 间,这样,就得出了他的“新律”。这种新律与十二平均律 相比较,最大相差不到半音的十分之一。在实际效果上,它 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何承天是人类最早向十二平均律探索, 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功的乐律学家
东晋和南北朝期间,相和诸曲逐渐演变成清 商乐,“相和三调”也就随之逐渐改称为 “清商三调”(清、平、瑟三调)。“清 调”,以“太簇”宫为主音;“平调”,以 “黄钟”宫为主音;“瑟调”(又称之为 “侧调”),以姑洗角为主音。由此可见, “相和三调”、“清商三调”皆为调式的名 称。
魏晋时期的琴人及音乐作品
嵇康与《声无哀乐》
《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是用“秦客 秦客”问“东野主人 东野主人” 秦客 东野主人 的对话形式写成。 ①首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 ②嵇康认为音乐的本体是“和”。 ③嵇康认为人的情感是人“心”受到外界客观事物影响的一种反映, 具体地说是受政治影响的结果。 ④嵇康还肯定了一般人在音乐生活中的地位,并提出了“劳者歌其事, 乐者舞其功”的理论,与“王者功成作乐”的统治阶级垄断音乐的理论 相对抗。 ⑤嵇康大胆地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地等同于政治,甚至要起占 卜作用,而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的音乐观,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反复论证他的观点时相当广泛触及了音乐艺术本 身所包含的一些矛盾,即: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之间的关系;感情表 达的多样性和音乐表达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音乐欣赏和条件反射式联 想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儒家音乐思想中没有触及过的。他在这方面的探 讨已大大超越了在此之前音乐美学重在阐述音乐与道德、政治的关系的 界限,而向着音乐艺术内部深入。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琴曲《广陵散》
? 产生时间:最初是东汉末年产生在广陵地方的 一首琴曲。
? 题材内容:聂政刺韩王 ? 音乐内容 ? 是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
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 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碣石调·幽兰
? 此曲谱是现仅存最早的琴曲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原件 在日本。最初是民歌,叫《陇西行》,后来用它唱曹操的诗 《碣石篇》,就改叫《碣石调》,再后又用《幽兰》诗来填 配它,便称为《碣石调·幽兰》。《南齐书·乐志》记载: “《褐石》,魏武帝辞,晋以为《碣石舞》,其歌四章。” 现存琴谱也分四段,与《碣石调》原有四解相同。《幽兰》 最早是“楚调”中的著名歌曲。
? 魏晋是我国历史上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时代, 恰是这样的特殊环境,使得化臣失意的文人寄情于 音乐,产生了一批文人音乐家, ――蔡邕(蔡琰父女、 阮籍、阮瞻、嵇康等,他们超越专业的乐官、乐工 而显名于乐坛,在中国音乐史上写下了不同凡响的 一页。
? 所谓文人音乐家,就是即是文人,又是音乐家。
? 他们不以音乐为业,但恰恰又是这些文人音乐家, 打破了音乐固于某种技艺的局限, 把深邃的哲理、 丰富的想像,创新的技巧注入音乐创作与演奏中, 具备博古通今的知识,流畅犀利的文笔, 又善于从 理论高度去探索和研究音乐艺术的作用和规律。 因 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赋予了音乐更加深沉的 灵魂。把音乐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
乐曲通过对深山幽谷里馥香兰花的描写,来抒发古代文人怀 才不遇的苦闷心情,曲调清丽委婉。全曲共四段,第一段是 乐曲的引子,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
?
中国古代琴曲。为现存最早的琴曲谱,亦是现保存于文字谱 上的唯一所见乐谱。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 (494-590)。曲名之前冠以调名,此标题为琴曲中仅见, 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