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洋流教学设计实践(3篇)

洋流教学设计实践(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洋流作为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分布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洋流,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本教学设计以“洋流”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探索,让学生掌握洋流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海洋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2)掌握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3)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2)通过查阅资料、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2)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3)洋流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2)洋流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2. 提问:海洋中存在哪些现象?海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授1. 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和特点(1)展示洋流定义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含义;(2)介绍洋流的分类,如暖流、寒流、上升流、下降流等;(3)展示洋流的分布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4)讲解洋流的特点,如流动速度、流动方向、流动范围等。

2. 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影响因素(1)展示洋流运动规律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2)讲解洋流运动规律,如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海洋地形等;(3)分析影响洋流运动规律的因素,如纬度、海洋地形、气候等。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四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四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四篇9:高一地理洋流知识点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篇10:洋流教学课件洋流教学课件洋流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分析“洋流”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这一单元的第四节,本节内容以“水循环”为基础,又是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前提,在教学内容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主要包括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同初中生相比,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但大多数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空间想象能力较差。

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的优势,结合学生的探究活动建构洋流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发现、在合作中学习,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对未知的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判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树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一)重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解决措施: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五、教学过程这节课我运用了师生智慧整合与资源共享的策略,具体安排如下: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搜集与洋流相关的资料,并分类整理。

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上我播放一段视频,(长江岸边释放漂流瓶)提问:漂流瓶寄托了一位父亲对远方儿子的思念,那么它能够从长江沿岸飘到美国去吗?为什么?以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4.2洋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2洋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洋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
4.教学拓展: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海洋馆、调研当地海洋资源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热情。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洋流的成因:介绍风力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对洋流形成的影响,分析各大洋流系统的形成原因。
2.洋流的分类:回顾初中所学的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等洋流类型,并进行详细讲解。
3.洋流的分布:利用地图,展示世界大洋的主要洋流系统及其分布特点,如北大西洋暖流、南大洋环流等。
3.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较为生疏。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但在交流表达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为了巩固学生对“4.2洋流”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课堂所学的洋流知识,选取一个你感兴趣的海洋区域,绘制该区域的洋流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其主要洋流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求:洋流分布图需清晰、准确,描述要条理清楚,语言简洁。
2.撰写一篇关于洋流对航运业影响的小论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并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的海洋是如何流动的吗?”“海洋的流动对我们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学习洋流打下基础。

洋流教学设计方案

洋流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及其分布规律;(2)掌握全球洋流的分布图,能够识别不同洋流的特点;(3)理解洋流对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和航运等方面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进行探究的能力;(3)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增强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洋流的定义和分类;2. 全球洋流的分布图及特点;3. 洋流对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和航运的影响;4. 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海洋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引入洋流的概念。

2. 讲解洋流的定义和分类教师讲解洋流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洋流的分类,如暖流、寒流、赤道流、副热带流等。

3. 分析全球洋流的分布图教师展示全球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识别不同洋流的特点,如北半球和南半球洋流的流向、流速等。

4. 探究洋流的影响分组讨论洋流对气候、海洋生态系统和航运的影响,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5.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如厄尔尼诺现象、日本暖流等,让学生分析洋流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6.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洋流在海洋环境变化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洋流的特点和分布。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洋流的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洋流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课堂笔记、作业完成情况等。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

地理洋流教学设计篇1:地理《洋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将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标准”要求学习目的是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材料,说明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正文部分着重讲述了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并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世界洋流的分布,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通过“绘制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的活动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对具体的洋流名称不作强记性要求,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作了较多的简化处理。

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以活动的形式,通过对北大西洋海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洋流对气候、渔场分布、航线选择及海洋污染的影响,从而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均为艺术类学生,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差,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还较缺乏,因而洋流知识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新知识,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2 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4.2洋流教学设计

4.2洋流教学设计

第四章第二节洋流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课标内容要求:Ⅰ-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内容解读: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是大气最主要的水源和热源。

学生在必修“地理1”中,对洋流的概念及洋流对环境的影响有了基本了解。

本条课程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要落实在“世界洋流分布图”上,即要通过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在分析世界洋流分布图时,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

对于洋流的成因可以结合风带分布模式拓展了解。

“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

新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时,可以运用观察发现法、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地理学科分析问题的方法去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及成因。

从而落实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湘教版教材第二节《洋流》共三个框题内容:“洋流的形成”、“全球洋流模式”和“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课时主要学习前面两个框题内容。

教材开篇以“鸭子舰队”材料安排探究活动,引出洋流的概念,及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个框题“洋流的形成”由两段正文、一幅“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一个活动组成。

正文和活动都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洋流的形成原因。

第二个框题“全球洋流模式”由四段正文、一幅“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和一个活动组成。

教材容量大,课时紧。

本课时的重点是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

因此,教学时可以突破教材限制,先利用教材地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引导学生发现某一局部海域分布规律。

然后利用教材活动“模拟演示风海流”,印证其分布规律,并由此归纳洋流模式。

最后利用全球表层洋流分布图,将洋流现实分布情况与洋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区别各大洋洋流分布的异同点。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洋流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其对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洋流的分布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问题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题目。

3. 准备教学PPT,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等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洋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海洋航行等方面。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案例,分析洋流分布规律的成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延伸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如寒流和暖流对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2.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

七、课堂小结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洋流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的理解。

2. 强调洋流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醒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

八、作业布置1. 结合所学内容,让学生绘制洋流分布图,加深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

九、课后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4.2洋流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4.2洋流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4.2洋流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中“洋流”一章的内容。洋流是地球表面水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洋流的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洋流”为主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概念、成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加深学生对洋流影响的认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洋流的概念、成因、影响等基本知识。
2.学生通过总结,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查漏补缺,确保学生对洋流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小结
5.多元化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此外,教师还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4.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GIS地图,展示洋流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洋流的时空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洋流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经验等方式,探讨洋流在渔业、航运业、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使学生了解洋流的成因,包括地球自转、风力、地形等因素,并能运用这些成因解释生活中的洋流现象。
3.让学生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等方面。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查询、分析洋流数据,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教学设计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教学设计
(1)教师出示北极熊和南极企鹅在浮冰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它们会出现在浮冰上?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引导,指出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洋流有关。
(3)教师简要介绍洋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洋流的成因、分类、分布规律及影响。
2.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洋流的成因,如风力、地球自转、地形等,结合地图和示意图,使学生形象地理解。
4.设想四:实践探究,提高能力
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洋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想五: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检测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洋流问题,开展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6.设想六: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成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展示北极熊和南极企鹅在浮冰上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的关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洋流。
2.教学过程:
3.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的分布及影响,提高地理信息的解读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洋流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成因、分布及影响。
2.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洋流相关知识。
1.思维能力:高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能力,能够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4.2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4.2洋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洋流相关的图片,如北大西洋暖流、南极洲环流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特征。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2.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洋流知识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多样性,学生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片面性。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教学重难点,本章节教学设想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教师可通过展示实例(如洋流对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影响等),激发学生对洋流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分步骤引导,突破难点:
(1)采用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洋流的成因和分类。
3.拓展提升: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洋流的影响,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500字。
(2)针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一项关于洋流利用或保护的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洋流主题的手抄报,内容包括洋流基本知识、现实案例分析、未来研究方向等,要求图文并茂,版面设计合理。
5.视频观看与感悟:
观看与洋流相关的科普视频,如《探索发现——神秘的洋流》,并撰写观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创新,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全球洋流分布的基本格局。

洋流的教学设计

洋流的教学设计

洋流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洋流的概念,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学生能够识别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包括各大洋的洋流系统。

学生能够运用洋流的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如渔场的形成、海洋污染的扩散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洋流的成因。

运用洋流知识分析实际地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洋流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成因,使学生对洋流有初步的了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地图、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洋流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段海洋中船只航行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海水的流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海水为什么会流动?从而引出洋流的概念。

2、讲授新课洋流的概念讲解洋流的定义: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强调洋流的两个特点:常年稳定、大规模。

洋流的分类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

解释暖流和寒流的定义:暖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寒流是指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的洋流。

举例说明:如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一般是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一般是寒流。

洋流的成因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例如,西风漂流、北赤道暖流等。

密度流:由于各个海区的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引起海水的流动。

部编人教版洋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洋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洋流教学设计引言洋流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中引入海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

作为部编人教版教材的教师,设计洋流教学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设计洋流教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洋流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与海外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通过与海外学生合作完成课程项目,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校和城市介绍:了解学校和所在城市的基本信息,包括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及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旅游景点等。

2. 日常生活和交流:介绍日常生活的常用表达和交流技巧,包括问候、表示喜好、购物、用餐等。

3. 文化比较:通过对比中外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不同文化的背后原因,培养跨文化意识。

4. 项目合作:设计课程项目,让学生与海外学生合作完成,如共同策划一个活动或制作一份产品等。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校和城市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模拟:设计日常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使用英语进行真实场景的交流。

3. 对话练习:安排学生成对练习对话,模拟不同情境下的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项目合作:分组安排学生与海外学生合作完成课程项目,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四、评估方式1. 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口语考试,让学生运用英语表达学校和城市介绍,以及日常生活情境。

2. 项目成果评估:评估学生与海外学生合作完成的项目成果,包括创意性、团队合作和表达准确性等。

结论通过部编人教版洋流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第二节 洋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 洋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洋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洋流的观点和类型,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表和案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洋流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海洋的多样性和重要价值,增强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洋流的类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洋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洋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制作洋流示意图,便于学生理解。

3. 准备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资料,以便学生分析和讨论。

4. 安排教室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海洋运动的视频,提出问题:海洋运动的动力来源是什么?2.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再出示洋流观点图,补充说明洋流的观点和分类。

(二)洋流形成的原因1. 播放洋流形成flash动画,请学生观察并诠释洋流形成的原因。

2.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洋流成因的资料,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3. 教师总结:地球自转和盛行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原因。

(三)洋流分布规律1. 结合世界地图,介绍洋流三大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 组织学生讨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讨论效果,教师进行总结。

(四)教室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有关洋流的资料,了解洋流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洋流观点图2. 洋流形成的原因(地球自转和盛行风)3.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按大洋划分为三大系统)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1. 太平洋洋流系统:以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为主,形成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

2. 大西洋洋流系统:以北大西洋暖流和南极洲寒流为主,形成南北大西洋的冷暖交替的格局。

高中选必1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教学设计

高中选必1第四章第二节洋流教学设计
4.设想四: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通过提问、作业、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5.设想五:课后拓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相关书籍、网络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b.如何利用洋流知识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c.洋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什么?
每组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个地理现象与洋流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洋流的成因、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知识结构图,以加深对洋流知识体系的理解。
2.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如某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分布等,分析洋流对其产生的影响,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相关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利用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提高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3.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研究,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帮助他们建立起洋流知识体系。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成因、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利用地图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资料。

2. 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洋流的存在和分布。

2. 洋流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洋流的定义,讨论并总结洋流的分类。

3. 洋流的成因与分布规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4.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洋流案例,分析洋流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地图和资料,尝试解释实际问题,如为什么船只在特定海域航行更顺利。

6.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洋流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洋流分布图,并选择一个洋流案例,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洋流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具体作用。

2. 探讨人类活动对洋流的影响,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各自选择的洋流案例,互相交流学习。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问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洋流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洋流的定义、分类、成因、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2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4.2洋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作业一、课堂练习:
图中M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一支洋流。

据此完成1~2题。

1.洋流M
A.自东北流向西南 B.近年来有增强的趋势
C.具有上升补偿流性质 D.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2.与M洋流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 C.东南信风 D.极地东风下图示意某时间世界部分海域表层海流方向和速度,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此时图示海域海流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转偏向力B.陆地分布C.盛行风D.海水密度差异
8.图示时间
A.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大致呈逆时针方向 B.东非高原草食动物正向南移动
C.澳大利亚北部西北季风强盛 D.图中海域西部边缘区域盐度较低
图中乙岛屿曾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岛上有上百个渔产品加工企业,其产品销往欧、美、日等世界各地。

以乙岛屿为中心的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多雾区域之一,雾频率高达60%左右。

1.分析乙岛屿附近海域海雾较多的原因
二、完成优化设计:A类学生全部完成;B类学生完成选择题并尝试完成1-2道材料题;C类学生完成选择题
板书设计反思。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优秀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2)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3)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洋流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图和图表,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探讨洋流的形成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3)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洋流的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1)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的分析;(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教材《高中地理》相关章节;(2)地图和图表;(3)案例分析材料。

2. 教学设备:(1)投影仪;(2)电脑;(3)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观察洋流的分布规律;(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洋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介绍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2)讲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3)分析洋流的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1)提供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运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洋流的分布和形成原因;(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探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3. 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4. 实践活动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洋流的分布和形成原因的能力。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高中地理《洋流》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洋流的定义和分类2. 洋流的分布规律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生物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实际案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洋流定义、分类、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在地图分析、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 准备课后作业,以便巩固所学内容。

八、课时安排:1. 教学时长: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课堂活动安排: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分布规律,第二课时主要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九、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第二步:讲解洋流的定义、分类和分布规律。

3. 第三步: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海洋生物和航海等。

4.2.3洋流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4.2.3洋流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洋流的成因、分类、全球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
(1)理解洋流形成的物理机制,如地球自转、风力驱动等。
(2)掌握全球洋流分布的复杂性,特别是洋流交汇、分流等区域的识别。
(3)深入分析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航运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选择一个具体的洋流案例,分析其对地理环境、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合理,字数在800字左右。
3.结合GIS软件,分析并描述我国沿海地区的洋流分布情况,探讨其对沿海气候、渔业、航运等方面的影响。
要求:数据准确,分析深入,报告书形式提交,字数不限。
4.自选一个与洋流相关的时事新闻或科研动态,撰写一篇新闻稿或科普文章,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4.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
1.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洋流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回顾。
2.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洋流的成因、分类、分布规律及影响等。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洋流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学生在学习洋流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困难:
1.洋流成因及分类方面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2.对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及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入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
3.部分学生对地理术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巩固。
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困难,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洋流教案

高中洋流教案

高中洋流教案【篇一:洋流的教学设计】洋流的教学设计——邓正华【篇二:洋流教案】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文峰中学李小艳【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重点难点】1.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解法、地图法、讲练法。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为什么“小鸭舰队”能够史诗般的旅程呢?【教学过程】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一.洋流的概念与分类:二..洋流的形成1.写出全球气压带名称,画出风带方向2.绘制洋流模式图3.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3、南极大陆外围:4.北印度洋季风环流三、课堂实践1、绘出太平洋、南印度洋的洋流2、绘出大西洋的洋流四、学以致用1. 为什么“小鸭舰队”能够史诗般的旅程呢?2.在十几年前,日本的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日本以东的洋面播撒了大量的带有颜色的物质。

大约五十天以后,这些带有颜色的物质在美国旧金山以西的洋面出现了。

为什么?3.我国明朝郑和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经过北印度洋,夏季返回?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关于作业】【课后反思】【篇三:《洋流教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洋流》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运用实际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能力;(2)绘制大洋环流简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高一年级《洋流》内容的教学设计【设计思想】以高中地理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采用适当、多样、灵活的教学模式,突出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板书、板画教学结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以探究式的教学引导方式,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的要求洋流:本部分教学内容突出了对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教材舍去了海水自身性质的内容。

洋流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其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同时也简化了洋流本身的知识。

2、地位和作用洋流的成因是前面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知识的延伸。

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又构成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差异的因素之一,因此洋流的知识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洋流是全球范围的,因此跟世界区域知识联系紧密。

【学情分析】漂流(洋流)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而且在平时也有所接触,因为对于洋流学生并不陌生。

在洋流成因的讲解过程中,需要学生调用前面学习的大气环流,作为洋流学习的铺垫,一旦大气环流知识回顾顺利,自然对于洋流的成因的理解和掌握事半功倍。

学生上课基本是可以听得懂,但课后容易忘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体会以及课上加强练习加以巩固。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难点1.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策略与手段】1、问题探究式学习方法:问题探究式学习是指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研究式学习的一种方法。

本课以三个探究性问题作为主干,两个为课内研究讨论重点,一个作为课后学生继续探究的问题,从设计上来讲,具有课堂的延续性。

同时针对探究性问题设计相关活动,各个活动相互联系并层层递进地将所研究问题串联起来。

所采用的活动形式多样:小组讨论、辩论、作图、作诗改诗、学生互查与纠错、归纳小结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板画3、课前准备:(1) 学生熟悉世界地图,了解世界上一些大的地名。

学生课前查阅洋流的相关资料,便于交流讨论,引起共鸣,激发兴趣。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根据黑板跟多媒体幕布的位置关系设计调整板书。

【教学流程】导入:展示图片玩具漂流鸭师:这只玩具鸭多少钱?生:纷纷报出价格……师:1000英镑!生:惊叹!师:(故做神秘)这只玩具鸭经历非凡所以才身价不扉。

引入漂流鸭的故事:据《星期日邮报》、《星期日镜报》报道:1992年:一艘从中国香港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2.9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

在海洋上漂流了15年、3。

2万公里之后,2007年: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鸭子舰队”抵达英国海岸。

师:从太平洋到英国,这群鸭子舰队是靠什么完成海上旅行的?生:(洋流)漂流点评:用可爱的玩具漂流鸭为学生设置了学习洋流的情境,跟随漂流鸭一起海上旅行,寻求洋流的规律。

一、洋流的成因师:如果这只漂流鸭在河里会怎么漂流?生:上游到下游。

师:那如果在平原地区,水面是平的,又是怎么发生漂流呢?生:靠风(经过思索)师:而洋流的成因也是跟风有关,只是这个风是大尺度的,跟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有关——大气环流。

师生一起回顾复习三圈环流的知识。

全球共分布有六个风带,它们是赤道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为盛行西风带,高纬为极地东风带。

60°30°0°30°60°点评:过渡自然,似乎洋流的成因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而成因又涉及旧知——大气环流,学生在心理上有了学习的信心。

师生一起推演洋流的成因赤道附近的海水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由东往西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碰到陆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往北流,北上的过程中,到了中纬度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由西往东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又碰到了陆地,一支南下补偿赤道附近的海水,另一支北上,在流动中到了高纬度在极地东风的吹拂下南下,这样就形成了闭和的环流。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所讲的是北半球的情况,那下面自己根据前面老师所推演的自己来描述一下南半球的情况。

学生经过思考,老师适时地点拨推演出南半球的情况。

生:赤道附近的海水在东南信风的吹拂下由东往西流,在流动的过程中碰到陆地,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往南流,南下的过程中,到了中纬度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由西往东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又碰到了陆地,一支北上补偿赤道附近的海水,另一支南下,在流动中到了高纬度在极地东风的吹拂下北上,这样就形成了闭合的环流。

师:但是同学们想一下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有什么区别吗?师生一起得出南半球中高纬度主要是海洋,中高纬度的环流不存在,因此南北是不对称的。

师:同学们,看南北半球的环流上上去像什么,”8”字,而且写法跟洋流的流动方向是一致的。

同学们自己体会一下。

学生拿出纸笔自己动手画一下”8”字洋流模式图。

师:南北半球的环流,他们各自是以什么为中心的?生:中低纬度环流是以副热带高气压带为中心的,而中高纬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为中心的。

师:那如果这个海洋在太平洋上,同学参考书本P62的图2-41全球洋流分布,我们加入具体的洋流把洋流的形成再来推演一遍。

生: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点评:边讲边画,学生记忆深刻,而后又自主参考模仿推演南半球,层次分明,环节紧扣,强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除了理论层面的推演,还通过加上具体洋流名称的推演,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洋流形成的理解和巩固,而且在推演的过程中开始熟悉了世界洋流的分布。

师:同学们,刚才熟悉了洋流的名称,一般是洋流的名称是怎么命名的?比如日本暖流?生:前面是跟流经的地区有关,另外跟洋流的性质有关。

师:那同学们来辨别一下一支20°C和一支30°C的洋流,哪支是暖流,哪支是寒流?生:一般都是认为30°C的洋流是暖流, 20°C的洋流是寒流。

师:这个跟我们以前所学气团是一样的道理。

暖流和寒流不是看绝对温度的,而是相对而言的,是跟它流经地温度比较而言的。

同学们,参考书本图2-41在自己刚画的洋流模式图上用红色的笔标出暖流,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

师:东西走向的暖流有南北赤道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而南北走向的暖流是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是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熟悉了世界洋流的分布,那我们回头来看看漂流鸭是怎么在海上漂流的。

生:西太平洋——美国西海岸——白令海峡——北冰洋——美国东海岸——英国海岸点评: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参与和跟随漂流鸭一起有趣的旅行,对世界洋流分布已经基本熟悉和初步掌握。

师:观察图2-41全球洋流分布看有没有特殊或者异常的地方。

生:北印度洋。

师:北印度洋这里的洋流形成也是跟风有关,只是这个风是季风。

师生一起复习印度的季风:冬季东北季风,夏季西南季风。

师:冬季,北印度洋的洋流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呈现逆时针。

那夏季呢?生:顺时针。

师:的确是在西南风的吹拂下是顺时针,但是这个西南风唱主角的不是印度的西南季风,是喧宾夺主更强盛的“客人”——东南信风。

师生:夏季,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转变为西南风,而风力比印度的西南季风更为强盛,因此夏季北印度洋的洋流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

点评:在洋流的成因和分布的学习过程中,始终让学生觉得他们是问题的发现者,而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人,而最终问题的解决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的纬度差不多,1月都柏林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气温多在0℃以下。

为什么?生:都柏林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增高。

圣约翰斯拉布拉多寒流影响气温降低。

2、用世界气候图和世界洋流图说明偏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跟暖流的关系,海边沙漠气候跟寒流的关系。

生;比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跟暖流有关。

美国西海岸的沙荒气候跟加利福尼亚寒流有关,智利西海岸的沙荒气候跟秘鲁寒流有关。

3、呈现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展示澳大利亚东西两岸气候差异跟洋流的关系。

生:澳大利亚东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气候湿润,西岸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气候干燥。

最后用智利太平洋沿岸、澳大利亚西部等沙漠景观图加深学生印象。

点评:眼见为实,用事实说话,用世界具体的例子加深学生对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

(二)海洋生物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是形成渔场。

全球四大渔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另一类是分布在上升补偿流的地方(秘鲁渔场)。

因为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都能把营养盐类带至表层。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引起上下翻腾,于是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各种鱼类都集中到这里觅食,这就形成了渔场。

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

生:它们是北海道渔场(日本)、北海渔场(英国)、纽芬兰渔场(加拿大)。

师:在书本图2-41上标出来。

还有一个是秘鲁渔场(秘鲁上升补偿流)(三)海洋污染1978年3月,一艘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

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生:有利污染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四)航海事业为什么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用了37天,第二次航行只用了20天, 第二次航线比第一远,但少用了17天的时间,为什么呢?生:第一逆北大西洋暖流而行,逆风逆水,航行速度慢。

第二次顺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而行,顺风顺水,航行速度快。

我国明朝郑和曾七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这是为什么?生: 因为他是沿海岸线而行,寻求洋流的规律,顺风顺水,有利于航行。

【课后练习】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1.假定①②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而致,则()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C.①②都是寒流D.①②都是暖流2、当印度洋季风洋流顺时针时候( )A 、北极出现极夜现象B 、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C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D 、长江防洪部门处于警戒状态3、北京小朋友将一个漂流瓶放在海里8个月后在加利福尼亚的小朋友拿到,请问这个漂流瓶的漂流过程?【板书设计】60°30°0°30°60°三圈环流一、洋流的成因——大气环流季风环流二、洋流的影响1、气候(暖流、寒流)2、海洋生物3、海洋污染4、航海事业【问题研讨】一、传统板书、板画的教学使用在现代教学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