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详解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考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2007--------------------一、(22分)求解下列问题: 1. (3分)简述采样定理。
解:当采样频率s ω大于信号最高有效频率h ω的2倍时,能够从采样信号)(*t e 中 完满地恢复原信号)(t e 。
(要点:h s ωω2>)。
2.(3分)简述什么是最少拍系统。
解:在典型输入作用下,能以有限拍结束瞬态响应过程,拍数最少,且在采样时刻上无稳态误差的随动系统。
3.(34.(x()∞5.(5解:(G 6.(5试用Z 解:二、((i X s )z 图11.(5分)试求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o i X z X z ; 2.(5分)试判断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解:1.101111111()(1)(1)11(1)1(1)()1e11e 1e G G z z Z s s z Z s s z z z z z z z e z -------⎡⎤=-⎢⎥+⎣⎦⎡⎤=--⎢⎥+⎣⎦=-----=---=-11010*******1e ()()e 1e ()1()1e (1e )(e )(1e )(1e )e e o i K X z KG G z z X z KG G z K z K z K K z K K ------------==-++--=-+--=-+- 2.(5三、(8已知(z)1Φ=1.(3分)简述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主要区别。
解:连续系统中,所有信号均为时间的连续函数;离散系统含有时间离散信号。
2.(3分)简述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
解:在系统输入端具有采样开关,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信号的Z 变换与输入信号的Z 变换之比。
3.(3分)简述判断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充要条件。
解: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特征值均分布在Z 平面的单位圆内。
4.(5分)设开环离散系统如图所示,试求开环脉冲传递函数)(z G 。
解:22522510252510()[[25e e (e e )eT T T T Tz z z G z Z Z s s z z z z -----=⨯==++---++ 5.(5分)已知系统差分方程、初始状态如下:0)(2)1(3)2(=++++k c k c k c ,c(0)=0,c(1)=1。
线性离散系统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
线性离散系统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目录一、内容简述 (3)二、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3)2.1 离散系统的概念 (5)2.2 离散系统的描述方法 (6)2.2.1 差分方程 (7)2.2.2 马尔可夫过程 (8)2.2.3 状态空间表示 (10)2.3 线性离散系统的特性 (11)2.3.1 稳定性分析 (12)2.3.2 脉冲响应与收敛性 (13)2.3.3 系统性能评估 (14)三、分析方法 (16)3.1 拉普拉斯变换法 (17)3.1.1 基本概念 (19)3.1.2 应用分析 (20)3.1.3 收敛性与应用局限 (21)3.2 状态空间方法 (23)3.2.1 基本理论 (24)3.2.2 控制器设计 (25)3.2.3 参数估计 (26)3.3 Z变换法 (27)3.3.1 基本原理 (28)3.3.2 系统分析 (30)3.3.3 系统的性能评估 (31)3.4 时域分析方法 (33)3.4.1 序贯逼近法 (34)3.4.2 数值仿真 (34)3.4.3 基于数字模型的算法 (36)四、应用实例 (37)4.1 控制系统设计 (39)4.1.1 系统建模 (40)4.1.2 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42)4.2 信号处理 (43)4.2.1 离散信号处理 (45)4.2.2 滤波器设计 (46)4.3 通信系统 (47)4.3.1 调制与解调 (49)4.3.2 语音编码与加密 (51)五、结论与展望 (52)5.1 研究成果总结 (53)5.2 未来研究方向 (54)5.3 实际应用前景 (55)一、内容简述本文档旨在全面介绍线性离散系统数学模型的构建及其分析方法。
线性离散系统在现代科技、工程和经济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其数学模型的理解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从线性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阐述线性离散系统的定义、特点以及类型。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建立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状态方程、传递函数等基本形式。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取反变换,得 g (k ) b0δ (t ) b1δ (t T ) bnδ (t nT )
• 上式表明,一个n阶稳定系统的脉冲响应序列共有n个脉冲, 如果在典型信号输入作用下,系统脉冲响应过程将在n个 采样周期内结束(对连续系统而言,理论上动态过程在 t→∞时才结束),由于这种系统瞬态响应时间最短,故称
0.11K 0 1.1 0.095 K 0 2.9 0.015 K 0
因此,使系统稳定K值范围为
0 K 11.58
• 采样器和保持器对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有如下影响: 1)采样器可使系统的峰值时间和调节时间略有减小,但使超调量增大, 故采样造成的信息损失会降低系统的稳定程度。 2)零阶保持器使系统的峰值时间和调节时间都加长,超调量和振荡次数 也增加。这是因为除了采样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外,零阶保持器的相角滞后降
y* t
5
4
3
2 1
0
T
2T
3T
4T
5T
t
单位斜坡响应 暂态过程只要两个采样周期即可结束!
将上述系统的输入信号改为单位阶跃信号 r (t ) 1(t )
则系统的输出信号的z变换为
1 Y ( z ) GB ( z ) R( z ) (2 z 1 z 2 ) 1 z 1 2 z 1 z 2 z 3 L z n L 此时动态过程也可在两个采样周期内结束,但在t=T时超 调量为100%。
映射稳定区域左半s平面不稳定区域右半s平面临界稳定区域虚轴上单位圆内部单位圆外部单位圆上线性离散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离散系统极点分布与稳定性的关系由由s平面与z平面的映射关系及连续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可知离散系统极点分布与其稳定性的关系如下极点分布稳定情况z单位圆内稳定z单位圆外不稳定z单位圆上临界稳定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判据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只要知道系统的极点分布即可判断系统的稳定与否但这里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知道闭环系统的极点分布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10-4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前面讨论了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一种是输入输出模型,一种是状态空间模型。
本节将要根据这些数学模型来分析线性离散系统的特性,例如稳定性、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一、稳定性稳定性是动力学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性质。
本节只讨论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而时变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有两大类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一类是分析离散系统极点在z 平面内的位置。
一个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全部根都必须分布在z 平面内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
当然,我们可以用直接的方法求出特征方程,然后再求出其根(例如用贝尔斯特-牛顿叠代法)。
但是在工程上希望不经过解特征方程而找到一些间接的方法,例如代数判据法,基于频率特性分析的奈奎斯特法,或通过双线性变换把z 平面问题变成s 平面的问题,再用连续系统的稳定判据。
另一类研究稳定性的方法是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它规定了关于稳定性的严格定义和方法。
本节只介绍代数判据法。
Routh 、Schur 、Cohn 和Jury 都研究过相类似的稳定判据。
如果已知一个系统的特征多项式()n n na za z a z A +++=- 110 (10.87)Jury 把它的系数排列成如下的算表:11110a a a a a a a a a a nn n nn n =--α―――――――――――――――――――10111101211111110-------------=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aaa a a α――――――――――――――――――――――――――――――――――――――10111110a a a a 10111a a =α―――――――――――――――――――0a 其中kk i k kik k k i k i a a a a a a 01=-=--α表中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是(10.87)中的系数按正序和倒序排列的。
第7章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分析
f * (t )
7. 3 Z 变换
7.3.1 Z变换的定义
连续信号 f (t ) 经过采样后的离散信号 f * (t ) 为
f * (t ) f (nT ) (t nT )
其拉普拉斯变换为 令
z e Ts
F (s) L[ f (t )] f (nT )e nTs
* * n 0
的根都位于[W] 的左半部。
7. 5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7.5.1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7. 5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7.5.2开环增益和采样周期对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开环增益与采样周期对离散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采样周期一定时,增大开环增益会使离散系统的稳 定性变差,甚至使系统不稳定; (2)开环增益一定时,采样周期越长,丢失的信息越 多,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及动态性能变差,甚至使系
7. 6 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7.6.1 线性离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离散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式中,
R( z ) z /( z 1)
。系统输出的变换式为
将上式按幂级数展开,进行Z反变换,可求出输出信号的 脉冲序列 c* (t ) ,绘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c* (t ) ,从而分析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若不能求出离散系统的闭环脉冲传 递函数 ( z ) ,而R( z) 是已知的,可直接写出 C ( z ) 的表达式。
在线性采样系统理论中,把初始条件为零情况下,系统的离 散输出信号的变换与离散输入信号的变换之比,定义为脉冲 C ( z) 传递函数,记为 G(z)
R( z)
系统输出采样的脉冲序列为 c* (t ) z 1[C ( z)] z 1[G( z) R( z)]
随机序列通过离散线性系统分析_-两种分析方法
问题:给定输入和离散线性系统的特性;求解:输出的统计特征。
✓冲激响应法✓频谱法]离散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描述方法:✓单位样值响应✓系统传递函数⏹冲激响应法⏹频谱法⏹常用时间序列模型][][][][][]k Y n h k X n k h n X n +∞=−∞=−=∗∑系统输出:均值:[]([])([()])[][]Y X m n E Y n E L X n h n m n ===∗X m []Y n[,][][][,]121212Y X R n n h n h n R n n =∗∗[,]([][])[][,]1212212XY X R n n E X n Y n h n R n n ==∗相关函数:][][][][][]k Y n h k X n k h n X n +∞=−∞=−=∗∑系统输出:[][][]XY X R m h m R m =−∗[][][][]Y X R m h m h m R m =−∗∗[]()0Y X X k m m h k m H +∞=−∞=∑若X [n ]平稳:则输出平稳,而且输入输出联合平稳2. 频谱法若X [n ]平稳:2()()()|()|()Y XY X G H G H G ωωωωω==*()()()XY X G H G ωωω=1()()()XY X G z H z G z −=1()()()()()()Y XY X G z H z G z H z H z G z −==若用z 变换表示:则输出平稳,而且输入输出联合平稳只适用于平稳随机序列的分析例1:一个平稳随机序列X[n]的自相关函数为,线性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是, 求输出Y(n)的自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
2[]m σδ[],nh n r =0,||1n r ≥<[][][][]Y X R m h m h m R m =−∗∗2[][]h m h m =−∗σ222201mm k k r r r r ∞==−∑σσ[解]20k m kk r r ∞+=⋅∑σ当m ≧0时,例1:一个平稳随机序列X[n]的自相关函数为,线性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是, 求输出Y(n)的自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七章解析
1、线性定理 齐次性 Z [ae (t)] aE(z ) Z[e1 (t) e 2 (t)] E1 (z ) E 2 (z ) 叠加性 2、实数位移定理
Z[e(t- kT )] z -k E(z)
Z [e(t kT)] z k [E(z)- e(nT)z -n ]
n 0
k -1
z变换实际上是采样函数拉氏变换的变形,
因此又称为采样拉氏变换
z变换只适用于离散函数,或者说只能表征
连续函数在采样时刻的特性,而不能反映其 在采样时刻之间的特性。
24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25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二、Z变换的性质
0T
*
采样器可以用一个周期性闭合的采样开关S来表示。
理想采样开关S: T (t ) (t nT )
n 0
1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理想单位脉冲序列 采样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幅值调制过程。
1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控制工程系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1 jns t T ( t ) e T n -
1 jns t * 代入采样信号表达式:e ( t ) e( t ) T (t ) e( t )e T n
对采样信号表达式取拉氏变换: 1 E* (s) E(s jns ) T n 采样信号的付氏变换: 1 E* ( j ) E[j( ns )] T n
T (t)的付氏级数形式:
T (t)
n -
(t - nT) C e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分析与设计
要点二
离散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离散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包括解析法和仿真法,其中 解析法是通过求解差分方程得到稳态误差,仿真法则是通 过模拟系统的动态过程得到稳态误差。
05
线性离散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离散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
01
状态反馈控制
通过测量系统的状态变量,并利 用这些信息来产生控制输入,以 实现系统的期望性能。
THANKS
感谢观看
01
离散系统响应的分类
离散系统的响应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时间响应可以分
为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根据系统参数可分为超调和调节时间等。
02
离散系统响应的数学模型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差分方程或状态方程表示,通过求解这些
方程可以得到系统的响应。
03
离散系统响应的分析方法
离散系统响应的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其中时域分析主要
基于系统的输出方程和性能指标,通过设计适当的观测器来估计状 态变量,并利用这些估计值来设计输出反馈控制器。
输出反馈控制的局限性
对于非线性系统和不确定性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并且对于状态变 量的测量可能存在噪声和延迟。
离散系统的最优控制
最优控制
01
通过优化性能指标来选择控制策略,以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分析与设计
• 线性离散系统概述 • 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 线性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线性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 线性离散系统的控制器设计 • 线性离散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01
线性离散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工学线性离散时间控制系统分析
R(z)
C(z)
G(z)
离散系统
G(z) C(z) R(z)
脉冲传函
➢说明
r*(t) r(t) T
T
s
c*(t)
R(z)
C(z)
G(s)
c(t)
G(z)
连续环节
离散系统
输出为假想采样器
传递函数:线性环节传递函数是其脉响应函数 的拉氏变换
脉冲传递函数:线性环节及采样开关的组合体 的脉冲传递函数是线性环节脉冲响应的Z变换
例8-23:已知系统传递函数为
G(s)
s2
s 1 5s
6
求脉冲传递函数 G (z) 。
解:
G(s)
s2
s 1 5s
6
s
2 3
s
1
2
2z
z
z(z 2e2Ts e3Ts )
G(z) z e3Ts z e2Ts (z e3Ts )(z e2Ts )
开环脉冲传递函数的各种情况
由传函G(s)求取开环脉冲传函 G(z)步骤
(1)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G (s) (2)求取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g (t)
g (t) =L-1[G(s)] (3)将 g(t)采样,得离散化表达式 g (nT)
(4)由 z 变换的定义式求得脉冲传递函数
G (z)
例8-2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为 G(s) 10
K
0
1
2
3
…
yk
0
1 -3
7
…
yk+1
1
-3
7
-15 …
yk+2 -3
7
-15 31 …
y(kT) 0 (t) 1 (t T ) 3 (t 2T ) 7 (t 3T )
自动控制原理 胡寿松 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2.数字控制系统(也称计算机控制系统,时间和幅值上都是离散的)
被控对象中包含了 放大器,执行器等
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原理图
严格讲,此图不一定对。
再看一例计算机控制系统: P9,图1-12
1)A / D 转换器是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数字信号的装置。它的转换包括两个过程: 一是采样过程;二是量化过程,计算机中任何数值的离散信号必须表示成二进制 数才能进行运算。 2)D / A 转换器是把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的模拟信号的装置。它的转换也经历两个 过程:一是解码过程,把离散数字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模拟信号;二是复现过程, 经过保持器将离散的模拟信号复现为连续的模拟信号。
7-1 .信号的采样和保持
离散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一处或数处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字序列。为 了把连续信号变换为脉冲信号,需要使用采样器;另一方面,为了控制连续式 元部件,又需要使用保持器将脉冲信号变换为连续信号。因此,为了定量研究 离散系统,必须对信号的采样过程和保持过程用数学的方法加以描述。
本节内容
3)数字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
e
e
数字控制统典型结构图
此图将数字控制器的控制律用线性连续系统传递函数来代替了。
3.离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采样和数控技术,在自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原因是采样 系统,特别是数字控制系统较之相应的连续系统具有一系列的特点: 1)由数字计算机构成的数字校正装置,效果比连续式校正装置好,且由软件实现 的控制律易于改变,控制灵活。 2)采样信号,特别是数字信号的传递可以有效的抑制噪声,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 扰能力。 3)允许采用高灵敏度的控制元件,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有些高灵敏度的检测 元件提供的检测信号就是离散的)。 4)可用一台计算机分时控制若干个系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经济性好。 5)对于具有传输延迟,特别是大延迟的控制系统,可以引入采样的方式稳定。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在控制工程中,稳定性是占据重要地位的概念之一。
对于线性离散控制系统而言,稳定性分析显得尤为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系统本身,另一个是控制器。
这两个部分共同作用,以使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达到预定的控制目标。
而稳定性则是在这一过程中,确保系统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
线性离散控制系统一般是在时刻 t 时,通过一个输入信号 u(t) 来控制输出信号 y(t)。
由此可以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式:x(t+1) = Ax(t) + Bu(t)y(t) = Cx(t)其中,x(t) 是状态向量,它包含系统中所有的状态信息。
A 和B 是状态转移矩阵,用于描述状态向量在时间上的演变。
C 则是输出端的转移矩阵,用于描述系统输出与状态向量之间的关系。
而 u(t) 则是控制器的输入信号,通过控制器的处理,最终得到系统的输出 y(t)。
对于任意给定的系统,其稳定性是需要依据系统本身的特性来分析的。
这里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分别为:利用特征值和易于分析的特殊情况。
一、利用特征值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特征值,可以很方便地判断一个系统是否稳定。
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如下:det(A-λI) = 0其中,det() 是矩阵的行列式,A 是状态转移矩阵,λ 是特征值,I 是单位矩阵。
特征值通常是由状态转移矩阵的特征多项式所产生的根。
如果计算出来的特征值都处于单位圆内,那么这个系统就是稳定的。
反之,如果特征值的模超过了 1,则这个系统就是不稳定的。
此外,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状态转移矩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检测特征值是否位于区间 [-1,1] 中即可。
如果全部都满足此条件,那么系统就是稳定的。
二、特殊情况下的稳定性分析对于线性离散控制系统而言,有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更为简便的方法来进行稳定性分析。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由闭环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式 1 G(z) 0 ,得
z 2 4.95z 0.368 0
z1 0.076 z2 4.876
系统有一特征根位于z 平面单位圆外,系统不稳定。
离散系统的劳斯稳定判据
劳斯判据只能判断特征方程式的根是否位于复 平面s 的左半平面,为此需采用双线性变换,将z 平 面的单位圆映射到 r 平面的虚轴上,z 平面单位圆内 的所有点,均映射到r 的左半平面。这样,对 r平面 中的变量就可应用劳斯稳定判据。
z r 1 r 1
r z 1 z 1
离散系统的劳斯稳定判据
例14 判断图示闭环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解 z 2 4.95z 0.368 0 令 z r 1,上式化简后,得
r 1 6.32r 2 1.264r 3.584 0
劳斯表中第一列有一次符号变 化,所以有一根位于 r右半平面, 即对应有一个根位于 z平面单位圆 之外,系统不稳定。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性连续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闭环传递函 数的所有极点均位于s 的左半平面。
线性离散系统稳定的充要条
离散系统稳定条件
例13 判断图示闭环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解 G(s) 10
s(s 1)
G(z)
10 z(1 e1) (z 1)( z e1)
第八章线性离散(时间)控制系统分析一精品PPT课件
CASE.SCUT §8-2-1采样过程
和理想脉冲序列
X*[s]
L[x*(t)]
1 Ts
X ( sj k ωs )
X(s)L[x(t)]
x(0)x(Ts )eTss x(2Ts )e2Tss
x(kTs )ekTss k
x*( t)x ( 0 ) δ(xt()sT) δ (tTs)
x(2s)Tδ(t2Ts) x(ks)Tδ(tkTs) k0
x
(
t
)Ts(δt)x
(
t1) ej Ts k
k
ω st
T1s kx
(
t
)j keω st
•二.采样定理 : 为
1.采样信号频谱 : 设x(t) 0,t 0 :
不失真地把原信号 复现, 采样角频率
x *(t) x(t) δ(t nTs ) n
ω s 2π/T s必须 大于或等于原信号
X*(jω T1s)n X(jj ω nsω ) T1sX(jj ω ω s)
T1sX(jω T1sX)(jj ω ω s)X*(j ω jksω )
当 X s * ( 2 j ω m ω ω 时 T a 1 sX 有 x )T ( 1 sX , jX ω * ( ( j j j )ω s n , ) T ω 1 s0 X ω ) n ( , j 1 ω 2 , . ,
x(t)δ (Ts t)
x(t)
1 Ts
e j n ωst
n
上限频率ω max 的二倍
1
x(t)e j n ωst
CASE.SCUT
设 L [x ( Xt ( L [ ) s * ( x ] Ts) nt , X * ) ( ] s T 1 sn ) X §( j 8-定2-2理s 采n s) 样
第6章 离散系统
采样周期T 对采样信号 的影响:
0
t (a)
0 T1
t
f(t)
T
f * (t )
0
t (b)
0 T2
t
采样定理也称shannon(香农)定理,叙述如下:
若对于一个具有有限频谱( w wmax)的连续信 号f(t)进行采样,当采样角频率满足 ws 2wmax
时,则采样函数f*(t)能无失真地恢复原来的连 续信号f(t)。wmax为信号有效频谱的最高角频 率, ws 为采样角频率。 当采样角频率 ws 2wmax 时,从采样信号中不 能完全的恢复出原连续信号。
* n 0
2. 采样定理
从理论上讲,离散系统的采样周期T越小, 离散系统越接近连续系统。因为采样周期T太 长,采样点很少时,在两个采样点之间可能丢 失信号中的重要信息。因此,采样周期T不能 太大。只有当把采样周期T缩短以后,得到的 采样值才保留了原信号的主要特征。
f(t)
T
f * (t )
F ( z) e
n 0
anT
z
n
1 e
aT
z e
1
2 aT
z
2
aT 1 e z 1 时,上式的无穷级数也是收敛 当 的。于是求得e-at的Z变换为:
Z [e ] F ( z )
at
1 1 e
aT
z
1
z aT z e
D/A转换器:把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成连续的 模拟信号。
f (t )
f (t)
解码
f h(t)
信号复现
0111 1000 0010 0100 1001 0011 0 T 2T 3T 4T 5T (a) t 0 T 2T 3T 4T 5T (b) t 0 T 2T 3T 4T 5T (c) t
实验四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实验四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一、引言离散时间系统是指输入和输出都以离散的时间点进行采样的系统。
频域分析是通过将时域信号转换到频域来研究系统的特性和性能的一种方法。
实验四旨在通过频域分析方法研究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的特性。
二、理论分析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可以表示为:y[n]=H(e^(jω))*x[n]其中,H(e^(jω))表示系统的频率响应,是输入和输出的傅里叶变换之比。
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可以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来求得。
DFT是时域序列经过离散采样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表示的方法。
DFT的定义如下:X(k) = Σ[x(n)e^(-j2πkn/N)]其中,x(n)为时域序列,X(k)为频域序列,N为采样点数。
通过DFT可以将时域序列转换为频域序列,从而得到系统的频谱特性,包括幅度和相位。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和软件:计算机、MATLAB软件。
2.设置实验输入信号:生成离散时间序列x[n]。
3.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序列X(k)。
4.计算幅度谱和相位谱:根据频域序列X(k)计算幅度谱和相位谱。
5.绘制频谱图:根据幅度谱和相位谱绘制频谱图。
6.分析系统特性:根据频谱图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时,注意采样点数N的选择,一般应满足N>2L,其中L为时域信号的长度。
2.在绘制频谱图时,注意选择适当的频率范围,以便观察频域特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实验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得到了系统的频谱特性。
根据频谱图可以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包括系统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六、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四的实验,我们学习了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我们可以将时域序列转换为频域序列,从而得到系统的频谱特性。
通过分析频谱图,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进一步了解系统的特性和性能。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离散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状态的变化是以离散的方式进行的控制系统。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对离散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正常工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一、特征方程法特征方程法是离散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特征方程反映了离散系统的稳态响应特性。
对于一个线性离散控制系统,其特征方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G(z) = N(z)/D(z)其中,N(z)和D(z)分别是分子和分母多项式。
为了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我们需要求解特征方程的根。
通常情况下,离散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特征方程的所有根的模都小于1。
二、相位平面法相位平面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离散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通过绘制系统的相位平面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稳定性。
相位平面图以根轨迹的形式表示,根轨迹是特征方程的根随着参数的改变而移动的轨迹。
相位平面图的绘制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1. 根据特征方程,将根轨迹的初始点和终点确定在单位圆上;2. 根据特征方程的根的个数,确定根轨迹的曲线走向;3. 绘制根轨迹,并观察根轨迹与单位圆的交点。
通过相位平面法,我们可以直观地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当根轨迹上的点都位于单位圆内部时,系统为稳定。
而当根轨迹上的点位于单位圆外部时,系统为不稳定。
三、频域法频域法是利用频率响应函数来分析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频率响应函数是指在系统输入为正弦信号时,输出的幅值和相位与输入频率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频域法包括傅里叶变换法、拉普拉斯变换法等。
在频域法中,我们可以通过绘制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稳定的离散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曲线在低频段有较大的增益,而在高频段有较小的增益。
综上所述,离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特征方程法、相位平面法和频域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系统,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稳定性分析,我们可以确保离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前面讨论了线性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一种是输入输出模型,一种是状态空间模型。
本节将要根据这些数学模型来分析线性离散系统的特性,例如稳定性、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一、稳定性稳定性是动力学系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性质。
本节只讨论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而时变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有两大类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一类是分析离散系统极点在z 平面内的位置。
一个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全部根都必须分布在z 平面内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
当然,我们可以用直接的方法求出特征方程,然后再求出其根(例如用贝尔斯特-牛顿叠代法)。
但是在工程上希望不经过解特征方程而找到一些间接的方法,例如代数判据法,基于频率特性分析的奈奎斯特法,或通过双线性变换把z 平面问题变成s 平面的问题,再用连续系统的稳定判据。
另一类研究稳定性的方法是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它规定了关于稳定性的严格定义和方法。
本节只介绍代数判据法。
Routh 、Schur 、Cohn 和Jury 都研究过相类似的稳定判据。
如果已知一个系统的特征多项式()n n na za z a z A +++=- 110 (10.87)Jury 把它的系数排列成如下的算表:11110a a a a a a a a a a nn n nn n =--α―――――――――――――――――――10111101211111110-------------=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aaa a a α――――――――――――――――――――――――――――――――――――――10111110a a a a 10111a a =α―――――――――――――――――――0a 其中kk i k kik k k i k i a a a a a a 01=-=--α表中第一行和第二行分别是(10.87)中的系数按正序和倒序排列的。
这两行的最后两个元素相除而得到0a a n n =α。
第一行的各元素分别减去第二行的相应元素乘以n α,这就得到第三行的各元素。
显然,第三行的最后一个元素为零,即第三行比前两行少一个元素。
第四行的元素是第三行的元素反过来排列的。
这样一直做下去,直到第12+n 行,即此行只剩下一个元素为止。
于是有 Jury 稳定性判据 如果00>a ,方程(10.87)的根全在单位圆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算表中所有奇数行的第一个元素都是正数。
如果这些元素中有的为负数,则负元素的个数代表(10.87)中含有在单位圆以外根的个数。
[例10-17] 已知特征方程为0)(212=++=a z a z z A写出Jury 算表为222122211222121222212211)1(111)1()1(1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αα如果要求特征方程的根全在单位圆内,则必须满足0])1[(110121222222>-++->-a a a a a 即12122111a a a a a -->+-><系数2a 和1a 使此二阶系统稳定的区间如图10-17所示。
图10-17二、能控性在现代控制理论中有两个基本的概念,一个是讨论是否有可能把一个系统从任何初始状态控制到任何其它状态;另一个是讨论通过测量动力学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能否确定其状态。
这就是卡尔曼在1960年提出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的概念。
1. 定义我们现在来讨论线性定常系统)()()()()1(k CX k Y k U k X k X =Γ+Φ=+ (10.88)的能控性问题。
对此系统,如能找到控制序列 ),1(),0(U U ,把系统(10.88)从任意初始状态0X ,在有限时间内控制到0,则此系统是能控的。
对系统(10.88),如能找到控制序列 ),1(),0(U U ,把系统从任意初始状态0X ,在有限时间内控制到任一状态1X ,则此系统是能达的或完全能控的。
能控并不意味着就能达。
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如果有0)0(=ΦX n,则此系统即使不加控制,在n 步内也能达到零状态。
此系统是能控的,但不一定能达。
对线性定常系统来说,如Φ是可逆的,能控与能达是等价的。
2. 能控性定理定理:系统(10.88)的能控性矩阵为[]ΓΦΦΓΓ=-1n c W (10.89)(10.88)的状态完全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矩阵c W 的秩等于n ,即n rankWc = (10.90)这个定理的证明是很容易的。
由(10.88),有)1()2()0()0( )1()2()2( )1()1()(12-Γ+-ΦΓ+⋅⋅⋅+ΓΦ+Φ=-Γ+-ΦΓ+-Φ=-Γ+-Φ=-n U n U U X n U n U n X n U n X n X n n或写成[]UW U n U n U X n X C n n ⋅=⎥⎥⎥⎥⎦⎤⎢⎢⎢⎢⎣⎡--ΓΦΦΓΓ=Φ-⋅⋅-ˆ)0()2()1()0()(1 要使1)(X n X =,这里1X 是任一要求达到的状态,则要由下列方程求出U01X X U W n c φ-=它的解存在的条件是c W 的秩为n 。
但要注意如果控制作用不是单输出情形,这解将不是唯一的。
这里要对能控性定理作简要的讨论: 1)如果n rankW c <,从定理看出在n 步内不可能把系统从状态0X 控制到1X ,而且再增加几步也不能控制到1X 。
例如再增加一步控制,则能控性阵的秩仍小于n ,即[]n rank n n <ΓΦΓΦΦΓΓ-1由Cayley-Hamiltom 定理I a a a n n n n -Φ-⋅⋅⋅Φ-=Φ--111其中i a (n i ,2,1=)是Φ的特征方程的系数。
它说明nΦ是)1,,2,1(-⋅⋅⋅=Φn i i的线性组合,于是ΓΦn 与其它列之间不是线性独立的,因而并不增加能控性矩阵的秩。
再增加几步控制,结果仍是一样。
因而在n 步内不能达到1X ,而且无论用多少步控制都不可能达到。
2) 能控性是系统的一个结构特点。
如果系统是不能控的,办法只有修改系统的结构或结构参数。
3) 如果要了解系统输出的能控性,而不是状态的能控性,用类似于状态能控性的定义和定理的办法就可以得到。
即如定义系统输出能控性阵[]ΓΦΦΓΓ-1n C C C后,如果要把系统从任意初始输出)(0k Y ,在有限时间内控制到任一输出)(1k Y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输出能控性矩阵的秩为m 。
这里m 是输出向量Y 的维数。
[例10-18] 两个质量块1m 和2m 用阻尼器μ相连,如果在一个质量块上施加外力,能不能控制两个质量块的位置和速度?此系统如图10-18所示。
图10-18 一个机械系统解:写出此系统的微分方程为μ22,v0)()(12222111=-+=-+x x xm F x x xm μμ设c mm m m ===μ,21和f mF=,可写出其状态方程为 f v v c c c c v v ⎥⎦⎤⎢⎣⎡+⎥⎦⎤⎢⎣⎡⎥⎦⎤⎢⎣⎡--=⎥⎦⎤⎢⎣⎡012121 能控性矩阵为⎥⎦⎤⎢⎣⎡-=c c Wc 01其秩为2,即在F 的作用下质量块1m 和2m 的状态1v 和2v 是完全能控的。
下面我们来判断此机械系统的位置能控性。
利用状态方程f x x v v c c c c xx v v⎥⎥⎥⎥⎦⎤⎢⎢⎢⎢⎣⎡+⎥⎥⎥⎥⎦⎤⎢⎢⎢⎢⎣⎡⎥⎥⎥⎥⎦⎤⎢⎢⎢⎢⎣⎡--=⎥⎥⎥⎥⎦⎤⎢⎢⎢⎢⎣⎡000100100001000021212121 及能控性矩阵[]⎥⎥⎥⎥⎥⎦⎤⎢⎢⎢⎢⎢⎣⎡-----=ΓΦΓΦΦΓΓ22222232200210420421c c c c c c c c c c 其秩小于4,即在F 的作用下F 不能控制此系统的状态2x 。
如果不考虑2x ,则有f x v v c c c c x v v ⎥⎥⎥⎦⎤⎢⎢⎢⎣⎡+⎥⎥⎥⎦⎤⎢⎢⎢⎣⎡⎥⎥⎥⎦⎤⎢⎢⎢⎣⎡--=⎥⎥⎥⎦⎤⎢⎢⎢⎣⎡00100100121121 及[]⎥⎥⎥⎦⎤⎢⎢⎢⎣⎡--=ΓΦΦΓΓc c c c c 102021222其秩为3,这三个状态是完全能控的。
三、能观测性对系统(10.88)来说,如果在有限时间内,能通过观测其输入和输出值,唯一地确定系统的初态0X ,则此时系统在0=k 是能观测的。
如果对任意初态0X 都能观测,则此系统是完全能观测的。
能观测性是一个很有用的概念。
一个系统如果能由其输出(它是一些能直接观测到的状态),在最短时间内重构出那些不能被直接测量的状态,这对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系统是能控的和能观测的,才有可能实现最优控制。
1. 能观测性定理定理:系统(10.88)的能观测性阵为⎥⎥⎥⎥⎦⎤⎢⎢⎢⎢⎣⎡ΦΦ=-1..n o C C C W (10.91)(10.88)的状态完全能观测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矩阵o W 的秩等于n ,即n rankW o = (10.92)这个定理的证明也可以由(10.88)式直接得到,由)2(...)0(C 1......)0()1(0201-n 00-Γ++ΓΦ+Φ=-Γ+Φ==-n U C U C X )Y(n U C X C Y CX )Y(n可写成001202ˆ)()1()0()1()0(X W X C C C k U C n Y U C Y Y o n n k k n =⎥⎥⎥⎥⎦⎤⎢⎢⎢⎢⎣⎡ΦΦ=⎥⎥⎥⎥⎥⎦⎤⎢⎢⎢⎢⎢⎣⎡ΓΦ--Γ---=--∑(10.93) 如果要从0=k 到1-n 的输入和输出值计算出系统的初态0X ,则(10.93)中矩阵o W 的秩必须为n 。
满足能观测性的系统,能通过n 步的观测确定其初始状态0X 。
如果n C C C rank n <⎥⎥⎥⎥⎦⎤⎢⎢⎢⎢⎣⎡ΦΦ-1 即使再多观测几步也不能确定其初态0X 。
例如再多观测几步,能观测性阵的秩仍小于n 。
即n C C C C rank n n <⎥⎥⎥⎥⎥⎥⎦⎤⎢⎢⎢⎢⎢⎢⎣⎡ΦΦΦ-1其理由仍是nΦ可被表示成),,2,1(n i i =Φ的线性组合,于是n C Φ与其它行之间不是线性独立的,这就不能增加能观测性阵的秩。
再增加几步观测,结果也是这样。
因而一个系统由n 步的观测值不能确定0X ,无论用多少步观测都不可能。
[例10-19] 一个旋转刚体的动力学方程为M J =ϕ它有两个状态:转角ϕ和转速ϕ。
如果测量出ϕ ,经过若干步后可以计算出ϕ。
但是仅测量出ϕ,并不一定能确定ϕ (除非知道0ϕ和所有的ϕ ),因而ϕ是不能观测的。
原因如下。
选择状态变量121xx x ==ϕ则其状态方程为J M x x x x/1000102121⎥⎦⎤⎢⎣⎡+⎥⎦⎤⎢⎣⎡⎥⎦⎤⎢⎣⎡=⎥⎦⎤⎢⎣⎡ 离散化后,得)(2)()(101)1()1(22121k u T T k x k x T k x k x ⎥⎥⎦⎤⎢⎢⎣⎡+⎥⎦⎤⎢⎣⎡⎥⎦⎤⎢⎣⎡=⎥⎦⎤⎢⎣⎡++ 如果只测量ϕ,即[]01=C ,则⎥⎦⎤⎢⎣⎡=T W o 101其秩为2,系统是能观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