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内部生活热水系统计量水表的设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文件的通知,由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征求了有关单位的意见,经我委组织审查,完成了报批稿。
本规范共分四章。
修改的主要内容有:用水定额、住宅与公共建筑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生活污水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和雨水道设计方法等。
本规范还补充了高层建筑给水排水、排水管道通气系统和医院污水消毒处理的内容,增设了游泳池和喷泉两节。
其它如防止水质污染、节水节能、安全供水、新型管材等方面也作了较多的修改和补充。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并抄送我委,以便再次修订时参考。
上海市建设委员会1983年3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给水第三章排水第四章热水及饮水供应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满足生活、生产和消防等要求,同时还应为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以及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但设计下列工程时,还应按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或规定执行:一、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和胀缩土等地区的建筑物;二、抗震设防烈度为10度的建筑物;三、矿泉水疗、人防建筑和有放射性的、遇水引起爆炸的生产工艺等,有特殊要求的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的设计。
第1.0.4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给水第一节用水定额和水压第2.1.1条住宅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根据住宅类别、建筑标准、卫生器具完善程度和地区条件,应按表2.1.1确定。
建筑水表配置和安装维护管理规范-2024标准

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水表选择 (2)基本要求 (3)选择依据 (3)选型要求 (3)智能水表的功能要求 (3)5水表配备 (4)配备原则 (4)配备范围 (4)水表配备率 (5)准确度等级 (5)6水表安装 (5)安装位置 (5)安装环境 (6)安装前的准备 (6)安装状态要求 (6)管件设置要求 (6)水力扰动的消除 (6)安装或修理后的首次使用要求 (7)水表的防护要求 (7)水表的安全操作 (7)7水表维护管理 (8)首次检定 (8)检定周期 (8)日常维护 (8)水表更换 (9)建筑水表配置和安装维护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建筑水表配置的术语和定义、水表选择、水表配备、水表安装和水表维护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小区、工业建筑和厂区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供水管道工程,其他工程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78.1—2018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1部分:计量要求和技术要求GB/T778.5—2018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5部分:安装要求GB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50015—201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JJG162—2019饮用冷水水表检定规程JJG1030超声流量计检定规程JJG1033电磁流量计检定规程JB/T12390水表产品型号编制方法CJ/T535—2018物联网水表3术语和定义GB/T778.1—2018、JB/T1239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引入管service pipe由市政供水管道或自建设施供水管道引入小区、厂区或独栋建筑的连接管段。
一级计量水表primary water meter在引入管上设置的水表。
建筑热水和饮用水系统规范要求

建筑热水和饮用水系统规范要求1.1.热水和饮用水系统的组成和选择(1)热水系统的组成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热力系统完善程度和建筑物使用性质、耗热量及用水点的分布情况、结合热源条件确定。
建筑内的热水系统主要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由热源、水加热器和热煤管网组成。
2)热水供水系统(第M循环系统)由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
3)附件包括蒸汽、热水的控制管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
如:温度自动调节器、疏水器、减压阀、安全阀、膨胀罐、管道补偿器、闸阀、水嘴等。
(2)饮用水系统组成建筑内的饮水供应系统可分为开水供应系统和冷饮水供应系统两类。
按饮用水水温分有饮用开水、饮用温水、饮用净水和饮用冷饮水。
按饮用水水源分主要有城市自来水和矿泉水。
采用何种系统应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
开水供应系统分集中开水供应和管道输送开水供应两种方式。
饮用水系统主要由制备设备、供应系统和附件组成。
制备设备指制备工艺采用的设备,供应系统指管道系统,附件主要指控制管件及管道的连接附件。
(3)热水供应系统选择1)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
利用废热锅炉制备热媒,引入其内的废气、烟气温度不宜低于400o Co以太阳能为热源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宜附设一套辅助加热装置。
以地热为热源时,应按地热水的水温、水质和水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当没有条件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能时,宜优先采用能保证全年供热的热力管网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的热源。
3)当区域性锅炉房或附近的锅炉房能能充分供给蒸汽或高温水时,宜采用蒸汽或高温水系统的热源或直接供给热水。
5)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采用太阳能及电能、燃气、蒸汽等。
6)升温后的冷却水,其水质如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时,可作为生活用热水。
7)利用废热(废气、烟气、高温无毒废液等)作为热煤时应采取的措施:加热设备应防腐,其构造便于清理水垢和杂物;防止热媒管道渗漏而污染水质;消除废气压力波动和除油。
建筑设备设计一般规定及说明《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建筑设备设计一般规定及说明8.1.1 住宅应设置室内给水排水系统。
8.1.2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应设置采暖设施。
8.1.3 住宅应设置照明供电系统。
8.1.4 住宅计量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各类生活供水系统应设置分户水表;2 设有集中采暖(集中空调)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3 设有燃气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燃气表;4 设有供电系统时,应设置分户电能表。
8.1.5 机电设备管线的设计应相对集中、布置紧凑、合理使用空间。
8.1.6 设备、仪表及管线较多的部位,应进行详细的综合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暖散热器、户配电箱、家居配线箱、电源插座、有线电视插座、信息网络和电话插座等,应与室内设施和家具综合布置;2 计量仪表和管道的设置位置应有利于厨房灶具或卫生间卫生器具的合理布局和接管;3 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应符合本规范第5.5.5条的规定;4 水表、热量表、燃气表、电能表的设置应便于管理。
8.1.7 下列设施不应设置在住宅套内,应设置在共用空间内:1 公共功能的管道,包括给水总立管、消防立管、雨水立管、采暖(空调)供回水总立管和配电和弱电干线(管)等,设置在开敞式阳台的雨水立管除外;2 公共的管道阀门、电气设备和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户内排水立管检修口除外;3 采暖管沟和电缆沟的检查孔。
8.1.8 水泵房、冷热源机房、变配电室等公共机电用房应采用低噪声设备,且应采取相应的减振、隔声、吸声、防止电磁干扰等措施。
【说明】8.1.1~8.1.3 给水排水系统、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住宅采暖设施和照明供电系统,是有利于居住者身体健康的最基本居住生活设施,是现代居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规定应予设置。
8.1.4 按户分别设置计量仪表是节能节水的重要措施。
设置的分户水表包括冷水表、中水表、集中热水供应时的热水表、集中直饮水供应时的水表等。
建筑给排水_第2章_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

满意回答 : 热水器进水压力 0.1 兆帕的压力就可以,自来水管道压力 就行。没有自来水,家用自吸水泵也可以。 一般水压在 1 公斤左右,也有大有小,自来水一般足够, 你住在楼顶可能不够,建议安装增压泵。 1公斤压力约等 于10米。 我家的电热水器比水塔低五米,完全能加水, 海尔的热水器
二、给水方案 建筑内采用分区供水方式。生活给水系统分为 高、低两个供水区,即至1~3层及地下室为低区,由 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管网布置成下行上给式。 4~15 层 为 高 区 , 采用水泵、水箱 联合供水方式, 管网布置成上行 下给式。
列表进行水力计算 :
附图1 1~3层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用图
低区室内给水所需要的压力: H = H 1+ H 2 + H 3+ H 4 根据附图1及表2可知: H 1 = 9.0 + 0.8 -(-2.50)= 12.30 mH2O = 123 .0 kPa (其中0.8为配水龙头距室内地坪的安装高度)。 H2 =1.3 ∑h y = 1.3×59.4 kPa = 77.22 kPa H4 = 15 kPa (即最不利点配水龙头的流出水头)。 H3为水表的水头损失,查附录2-6,选用LXL—80N型水表,该 水表的水头损失为:
满意回答 :
可能是水塔内水位高度不够,水压低,可以提高水塔内的 水位高度。在进水口加装一台抽水泵,根据管径选择功率 合适的电机; 可以手动启停水泵电机,也可以用液位继电器,根据水塔 内的水位高低自动启停水泵电机。知道:水压不足问:
电热水器进水最低需要多高水压,也就等于多少米高的水 塔就可以使用了?直接用水泵打可以吗?
6.管网水头损失的计算
(1) 沿程水头损失 hl = i L 式中: hl——管段的沿程水头损失,kPa; i —— 比摩阻,管道单位长度的沿程水头损失,kPa/m。 L——计算管段长度,m。
2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整合)(配《建筑给排水工程》第六版)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计算步骤: 1). 根据住宅配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 使用人数、用水定额、使用时数及小时变化 系数,计算出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 平均出流概率:
q0 mK h U0 (%) 0.2 N g T 3600
式中:
(2.3.3)
—— 生活给水管道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 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2.1
2.1.1
给水所需的水压
给水目录
在方案或初步设计阶段,对层高不超过3.5米 的民用建筑,可用经验法估算给水系统所需 的压力(自室外地面算起) . 建筑内给水系统所需压力估算: (三层以上每加一层加40 kPa即4m水柱)
1 层数 (n) 需水压 (kPa) 100 2 3 120 160 4 200 5 240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例2:有一综合楼共18层: 1~4层为商场,总当量数为280 5~8层为办公室,总当量数为160 9~18层为宾馆,总当量数为280 求:计算该楼生活给水管设计秒流量时的a值。 解: N a N
i gi z gi
=(1.5x280+1.5x160+380x2.5)÷(280+160+380) =1.96
2.2 给水系统所需水量
3. 最大小时用水量
Qh Qd K h Qp K h T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Kh
Qh Qp
Qh Qp K h
(2.2.2) (2.2.3)
—— 最大小时用水量(L/h) 用水量最高时一个小时的用水量; —— 建筑物内每日或每班的用水时(h),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决定;
—— 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额定流量(L/s)。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节水节能措施论文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水节能措施综述[摘要]近年来,给水排水专业有着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充分满足用户用水要求的同时,也需考虑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
其中,建筑给排水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将会对节水和节能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通过对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水节能技术的分析对其节水节能措施的实施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节水节能中图分类号:tu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4-0153-0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给排水业也有着长足进步,在充分满足用户用水要求的同时,我们也需考虑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
建筑给排水的节能潜能巨大,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将会对节水和节能做出重要贡献,这是每一位给排水设计人员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因此,本文对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分析对实施节水节能措施进行了如下综述。
1.节水措施1.1 应用节水设备1.1.1 优质管材、阀门采用新型管材及与管材配套的连接件,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
并优先选用节水阀门,一般来说,截止阀比闸阀关严,闸阀比蝶阀关严,从而保障用水水质,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1.1.2 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材是建筑节水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通常淋浴喷头每分钟喷水约20l,而节水型喷头则为每分钟9l水左右,节约了一半水量。
可见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节水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节水效果。
(1)以瓷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水龙头。
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比普通水龙头有着更好节水效果,节水量为3%~50%,大部分为20%~30 %之间,且静压效果好。
(2)在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工作情况下建议用户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也可采用两档冲洗水箱,在冲洗水箱冲洗小便时,冲水量为3l(或更少),在冲洗大便时,冲水量为6l(或更少)。
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的通知

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3.04.27•【文号】•【施行日期】2013.04.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信委)、财政厅(局),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制定了《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国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3年4月27日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评价标准说明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深入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的《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验收评价。
三、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原则上以单个公共机构作为评价对象。
对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可以将合署办公的公共机构集体作为评价对象。
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体系由评价单元和评价项目两个层次组成,总计110分。
评价单元包括基础评价单元和附加评价单元两类。
基础评价单元合计100分,其中能源资源消耗指标35分,管理制度与实施29分,建筑及设备系统节能20分,节约用水9分,绿色消费7分。
附加评价单元10分。
五、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评价总得分应当≥85分,并且任一加“”的评价项目总分不得为0分。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 (5)节水设备、计量仪表、器材及管材、管件

节水设备、计量仪表、器材及管材、管件6.1 卫生器具、器材6.1.1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中采用的卫生器具、水嘴、淋浴器等应根据使用对象、设置场所、建筑标准等因素确定,且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 164的规定。
6.1.2 坐式大便器宜采用设有大、小便分档的冲洗水箱。
6.1.3 居住建筑中不得使用一次冲洗水量大于6L的坐便器。
6.1.4 小便器、蹲式大便器应配套采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感应式冲洗阀、脚踏冲洗阀。
6.1.5 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洗手盆应采用感应式或延时自闭式水嘴。
6.1.6 洗脸盆等卫生器具应采用陶瓷片等密封性能良好耐用的水嘴。
6.1.7 水嘴、淋浴喷头内部宜设置限流配件。
6.1.8 采用双管供水的公共浴室宜采用带恒温控制与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
6.1.9 民用建筑的给水、热水、中水以及直饮水等给水管道设置计量水表应符合下列规定:1 住宅入户管上应设计量水表;2 公共建筑应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标准分类分别设计量水表;3 住宅小区及单体建筑引入管上应设计量水表;4 加压分区供水的贮水池或水箱前的补水管上宜设计量水表;5 采用高位水箱供水系统的水箱出水管上宜设计量水表;6 冷却塔、游泳池、水景、公共建筑中的厨房、洗衣房、游乐设施、公共浴池、中水贮水池或水箱补水等的补水管上应设计量水表;7 机动车清洗用水管上应安装水表计量;8 采用地下水水源热泵为热源时,抽、回灌管道应分别设计量水表;9 满足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要求的管段上应设计量水表。
6.1.10 民用建筑所采用的计量水表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产品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 778.1~3、《IC卡冷水水表》CJ/T 133、《电子远传水表》CJ/T 224、《冷水水表检定规程》JJG 162和《饮用水冷水水表安全规则》CJ 266的规定;2 口径DN15~DN25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6a;口径大于DN25的水表,使用期限不得超过4a。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章制度-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energy consumed monitoringsystems of public buildingseDGJ32/TJ111—2010主编单位:江苏省建筑节能技术中心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1年1月1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第 105 号关于发布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为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编号为DGJ32/TJ111-2010,自2011年1月1日起实施。
该规程由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组织出版、发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О一О年十一月三日前言为加快我省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推动建筑节能,提高建筑能效,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0年度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修订计划(第一批)》(苏建科〔2010〕198号),总结多年来关于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科研和工程实践领域的经验,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工作的要求,从建筑用能的分类、分项、建筑能耗监测的范围以及分项计量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验收和运行维护的全过程提出了技术要求,用以规范我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工程建设,确保系统采集的能耗数据真实准确,为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制定能耗定额等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本规程共8章,主要内容为: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系统设计;5施工与调试;6系统检测;7系统验收;8 系统运行维护;附录A-附录F。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江苏省建筑节能技术中心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
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江苏省建筑节能技术中心(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2号;邮编:210008)。
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措施的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6-0210-02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措施的研究收稿日期:2012-10-25作者简介:原妙丽(1980-),女,工程师原妙丽(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13)摘要:针对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措施进行了研究,分别从节水系统的设计、节水设备及器具的选用及雨水、中水的收集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进入良性的水质、水量再生循环。
关键词:民用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系统,雨水,中水中图分类号:TU991.64文献标识码:A1节水系统设计民用建筑设计是否能很好的做到节水,给水系统设计中的节水措施尤为关键。
下面详细列出本人在给水系统设计中有关节水问题的关注点,希望能给其他设计人员以帮助。
1.1合理限定各用水点的水压,防止水资源浪费根据GB50555-20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规范中的规定,民用建筑设计中给水、中水、热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的,分区内各低层部分应设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
本规范的目的是有效控制用水点的使用压力,防止超压出流带来的水量浪费。
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实测:节水水嘴半开和全开时最大流量分别为:0.29L/s和0.46L/s,对应的实测动压值为0.17MPa 和0.22MPa。
按照水嘴的额定流量q=0.15L/s为标准比较。
节水水嘴在半开、全开时其流量分别为额定流量的2倍和3倍。
由此可知,控制配水点处的供水压力是给水系统节水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按压节流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充分的证明。
1.2景观用水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井随着民用建筑的发展,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更注重小区的绿化和景观设计。
在小区内经常设置有人造水景的湖、水湾、瀑布及喷泉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的确使业主们感觉身心愉悦,但同时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用水形式严峻的现状,为贯彻“节水”政策及避免不切实际的大量采用自来水补水的人工水景的行为。
建筑生活给水排水是给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生活给水排水是给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栏目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生活给排水的系列相关资料,帮助大家理清生活给水系统及排水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详细讲解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安装及功能作用。
一、卫生器具1、卫生器具的分类卫生器具是用来满足日常生活中洗涤等卫生要求以及收集、排除生活与生产污、废水的设备。
常用的卫生器具按用途可分为三类。
便溺卫生器具:包括大便器、大便槽、小便器、小便槽等。
盥洗、沐浴用卫生器具:包括洗脸盆、盥洗槽、浴盆、淋浴器、妇女卫生盆等。
洗涤用卫生器具:包括洗涤盆、污水盆、化验盆、地漏等。
2、卫生器具的安装卫生器具的安装可按《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执行。
现介绍几种常用卫生器具及其安装方法。
1、大便器:(1)蹲式大便器:蹲式大便器常设在公共卫生间。
冲洗方式现在多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
大便器安装在砖砌坑台中,延时自闭式冲洗阀大便器安装见下图。
(2)坐式大便器:坐式大便器多设在家庭、宾馆、医院等卫生间内。
这类大便器多采用低水箱冲洗,低水箱坐式大便器安装见下图。
2、小便器:小便器设在公共男厕所中,多采用延时自闭式冲洗阀冲洗。
有挂式和立式两种,每只小便器均设存水弯。
挂式小便器悬挂在墙上,其安装见下图。
立式小便器靠墙竖立安装在地板,常成组设置,其安装见下图3、洗脸盆洗脸盆常装在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中,大多采用带釉陶瓷制成,安装方式有架墙式、柱脚式和台式三种。
住宅常采用台式洗脸盆,安装见下图。
.4、浴盆浴盆设在卫生间和浴室中,供人们洗澡用。
外形呈长方形,一般均设有冷、热水龙头或混合龙头,混合龙头浴盆安装见下图。
5、淋浴器淋浴器与浴盆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和卫生等优点,因此淋浴器广泛应用于工厂生活间、机关及学校的浴室中。
公共浴室宜采用单管脚踏式开关,其安装见下图。
6、污水池污水池一般设在公共建筑的卫生间、盥洗室内供洗涤拖布及倒污水用,其安装见下图。
二、室内生活给水系统自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至室内各用水及配水设施段,称为室内给水部分。
水力计算与管径确定

0.25 0.5 0.5
15 15 15
0.015 按产要求 0.020
12
小便槽多孔冲洗管(每m长
0.05
0.25
15~20
0.015
13
实验室化验龙头(鹅颈) 单联 双联 三联
0.07 0.15 0.20
0.35 0.75 1.0
15 15 15
工业企业生活间、公共浴室、洗衣房、公共食堂、实验室、影剧院、体育场等建筑 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公式为: (11-9) 式中 qg——计算管段的给水设计秒流量,L/s; q0——同类型的一个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L/s; n0——同类型卫生器具数; b——卫生器具同时给水百分数。 在采用公式(11-9)时应注意:如计算值小于该管段上一个最大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时,应采用一个最大的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作为设汁秒流量。
10
幼儿园、托儿所 有住宿 无住宿
每儿童每日 每儿童每日
50~100 25~50
2.5~2.0 2.5~2.0
11
商场
每顾客每次
1~3
2.5~2.0
12
菜市场
每平方米每次
2~3
2.5~2.0
13
办公楼
每人每班
30~60
2.5~2.0
14
中小学校(无住宿)
每学生每日
0.93
100~150 80~170
2.0~1.5 2.0~1.5
7
理发室
每顾客每次
10~25
2.0~1.5
8
洗衣房
每公斤干衣
40~80
1.5~1.0
公共建筑用能计量设计规定

公共建筑节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总则1、为检查和考核全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和节能运行情况,制定有效的节能评估指标,对不达标的建筑提出有针对性的节能解决方案,特制订本暂行规定。
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项目。
3、建筑设备专业设计必须遵循节能的原则,执行本暂行规定应与国家及省关于能源计量的要求相结合,不得影响原系统的规范性及合理性。
4、建筑内的用能计量装置宜选用具有远传功能的产品,便于设置管理系统,并与BA系统组网。
暖通空调1、采暖1.1 集中采暖系统在保证分室(区)进行室温调节的前提下,应按经济核算单元设置热计量装置。
1.2 集中采暖系统的公共用房和公共空间宜设置单独的采暖系统及热计量装置。
1.3 集中采暖系统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热计量装置。
2、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空调系统2.1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空调系统宜按经济核算单元设置,或同一区域组合在同一空调系统内。
若该系统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核算单元时,应由设备供应厂商分别配置计量装置。
2.2 公共用房和公共空间宜设置单独的空调系统。
2.3 空调新风系统的划分宜与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空调系统一致,以便进行电能核算。
3、集中式空调系统3.1 采用区域性冷源和热源时,应在每栋单体建筑的冷源和热源入口处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3.2 建筑内部宜按经济核算单元分别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3.3 空调风系统宜按经济核算单元布置,以便进行电能计量。
3.4 公共用房和公共空间宜设置单独空调水系统和风系统,同时设置相应的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
4、制冷站4.1 制冷站应设置冷量计量装置。
4.2 空调冷却水及冷水系统应设置补水计量装置。
5、锅炉房及热交换站5.1 燃煤锅炉应设置可累计进厂原煤总量的计量装置(如铁路道衡、汽车衡等);在原煤输送系统中,应设置计量装置(如皮带秤、冲击流量秤等)。
5.2 燃油、燃气锅炉应设置油、气计量装置。
5.3 蒸汽锅炉应设置蒸汽流量和原水总耗量计量装置;宜设置蒸汽凝结水回收量及回收热量计量装置。
二类公共建筑节水设计规范

二类公共建筑节水设计规范1、给水排水系统的节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有关规定。
节水与节能是密切相关的,为节约能耗、减少水泵输送的能耗,应合理设计给水、热水、排水系统、计算用水量及水泵等设备,通过节约用水达到节能的目的。
工程设计时,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中有关“用水定额”计算仍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有关规定执行。
公共建筑的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全年用水量计算、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等按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有关规定执行。
2、计量水表应根据建筑类型、用水部门和管理要求等因素进行设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的有关规定。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对设置用水计量水表的位置作了明确要求。
冷却塔循环冷却水、游泳池和游乐设施、空调冷(热)水系统等补水管上需要设置用水计量表;公共建筑中的厨房、公共浴室、洗衣房、锅炉房、建筑物引入管等有冷水、热水量计量要求的水管上都需要设置计量水表,控制用水量,达到节水、节能要求。
3、有计量要求的水加热、换热站室,应安装热水表、热量表、蒸汽流量计或能源计量表。
安装热媒或热源计量表以便控制热媒或热源的消耗,落实到节约用能。
水加热、热交换站室的热媒水仅需要计量用量时,在热媒管道上安装热水表,计量热媒水的使用量。
水加热、热交换站室的热媒水需要计量热媒水耗热量时,在热媒管道上需要安装热量表。
热量表是一种适用于测量在热交换环路中,载热液体所吸收或转换热能的仪器。
热量表是通过测量热媒流量和焓差值来计算出热量损耗,热量损耗一般以“kJ或MJ”表示,也有采用“kWh”表示。
在水加热、换热器的热媒进水管和热媒回水管上安装温度传感器,进行热量消耗计量。
热水表可以计量热水使用量,但是不能计量热量的消耗量,故热水表不能替代热量表。
建筑内部供水方案

建筑内部供水方案建筑内部供水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供水方案可以保障建筑内部水务的正常使用和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在制定建筑内部供水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用水需求、供水系统的可行性以及节约水资源等因素。
首先,建筑内部供水方案应确保符合建筑的用水需求。
根据建筑的用途和功能,确定相应的用水设备和用水点。
常见的用水设备包括洗手盆、淋浴、水槽、马桶等,用水点可以按照使用频率和用水量来布置。
例如,厨房和卫生间等用水需求较大的区域可以设计多个用水点,以便满足同时使用的需求。
在选用用水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其节水性能和水质要求,以提高供水系统的效率和水质。
其次,供水系统的可行性是制定供水方案的关键。
供水系统由自来水进户管道、水箱、水泵、配水管道等组成。
在设计供水系统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布局和水源的位置,尽量缩短供水管道的长度,减少水压损失和节约建筑空间。
另外,供水系统的容量也要合理确定,根据建筑的用水量和峰值用水量来确定水箱和水泵的容量,以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节约水资源是供水方案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制定供水方案时应考虑采用节水设备和措施来降低建筑的用水量。
例如,安装节水型洁具、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等,通过降低用水量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来实现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另外,还可以采用定时供水、分时段供水和水表计量等手段来管理和监测用水情况,以鼓励用户节约用水。
最后,建筑内部供水方案还需要考虑到供水水质和安全。
水质安全是人们生活和健康的基本需求,因此在制定供水方案时应确保供水水质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可以通过水质监测和水处理设备来保证供水质量,如安装净水器、消毒设备等。
另外,还应加强供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和清洗水箱、水泵和管道,预防水质污染和供水故障。
同时,还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供水问题,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建筑内部供水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任务,既要考虑到建筑的用水需求,又要保证供水系统的可行性、节约水资源和水质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建筑内部生活热水系统计量水表的设置
在民用建筑领域里,集中生活热水系统通常用于酒店、医院、餐饮、公寓、宿舍、会所等。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也被广泛用于住宅建筑。
使用者在享受集中生活热水带来的舒适便利同时,物业及自来水公司也在为集中热水的计量问题而烦恼,常常发生浪费水资源、热水表计量不准确的情况,甚至出现水表计量为负值的情况。
生活给水系统计量比较简单,在用水点之前设水表即可实现。
由于集中热水系统往往设有供水管及回水管,水表的设置与生活集中热给水不同。
集中生活热水系统分为全循环系统、半循环系统和无循环系统,较为常见的是采用全循环和半循环系统。
公共建筑对于无循环的集中热水系统计量方式同生活给水并没有什么区别,即在用户端之前设置水表计量,由于无循环管道系统的局限性,此种系统一般只用于用水点相对集中、用水时间固定的小型场所。
通常公建中热水系统用的较多的是全循环系统及半循环系统,此种系统在用户端能很快的获得所需要的水温,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全循环系统及半循环系统计量水表的设置位置与冷水系统有所区别,工程中常常出现水表选择不妥或安装不规范甚至水表设置不当的情况,下面笔者就设有循环管道的热水系统水表的设置进行分析。
设有循环管道的集中热水系统往往是在地下室集中设置热水机房,然后供给各不同的用水区域使用。
要实现对整栋建筑中不同场所的生活热水量进行计量的话,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有的是采取单表计量方法,有的采用双表计量。
单表计量方式水表设置在用水末端,水表后的热水管道为单管系统,同生活冷水系统,但由于表后的热水管道没有循环管道,难以保证用水点的水温,用水前需要放大量的水才可获得所需的水温,不利于节水。
双表做法是在热水供水管及回水管上分别设置水表,水表后依然有供、回水管道,这样可以保证热水管道的循环,用水正常,又可以通过供水管及回水管上的水表读数差来获得用水量,表面看起来似乎合理。
但笔者通过调研部分实际工程发现,此种水表设置方式存在一定问题,下面笔者就调研过程中碰到的一个实际工程举进行说明,某综合楼热水系统原理如下图(笔者对原系统图进行了局部修改):
由于本建筑用水部门有酒店、会所、办公,为对不同用水部门的热水进行计量,本建筑在各不同用水部门的供回水管道上均设有计量水表,从理论上看,通过计算各用水部门供水管上水表读数和回水管上的读数差即可以得出不同部门的热水用量。
但是由于设计时是以设计流量作为水表的过载流量来选择水表,而水表存在的误差分析如下:
旋翼式及螺翼式水表误差:当管网流量在水表的最小流量到分界流量之间时,水表的计量误差最大为5%(此误差可以为正误差,也可以为负误差),当管网流量在分界流量到过载流量之间时,水表的计量误差最大可达2%(此误差可以为正误差,也可以为负误差)。
以上误差是在国家规定许可范围内的合理误差。
对全日制生活热水系统来讲,高日用水量为Qd,,管网循环水量qx,小时水量为qh,设计小时耗热量为Qh。
按国家规范规定,设计小时耗
热量Qh、管网系统、循环泵的流量均按高日高时设计,但由于酒店入住率的变化,在实际使用时,日用水量通常要比设计水量小很多,而管网循环水量是固定的,当热水供水管上水表误差为负2%,而回水管上水表误差正好为正误差2%时,供、回水管上水表总误差为高日循环水量总量的4%,此值在数值上可能比实际日用水量大,因此造成供水管上水表读数小于回水管上的水表读数,即日用水量为负值。
下面进一步以酒店部分用水量的具体数字来说明,为更明显的说明问题,笔者对酒店的床位数进行了放大。
本综合楼内酒店部分床位数为1200,热水定额取每人每天160L,冷水计算温度取10度,热水温度取60度,设计高日用热水量为192m3/d,设计小时耗热量为4280453.84KJ,设计小时用热水量为20.8m3/h,配水管热损失按小时耗热量的5%计,配水管上热水温差按5度计,高区热水管网循环水量约为10.4m3/h。
当供水管上水表的误差为-2%时,而回水管上恰好为2%误差时,在没有任何用水量情况下,一天下来供水管上水表的累计读数为10.4x24x(1-2%)=244.6 m3,而回水管上水表读数为
10.4x24x(1+2%)=254.6 m3,供、回水管上水表读数之差=244.6-254.6=-10m3,这就出现了日用水为负数的情况,且这种误差属于水表的合理误差。
当酒店入住率非常低,实际日用水量小于10m3时,就有可能会出现误差值淹没真值的情况,这样就造成每月下来,用水量为0或为负数的情况。
另外水表的误差大小受水表的选择、安装等因素影响,如果水表选择不当或安装不规范时,误差会更大,当误差大于2%,达到5%时,上述计量方式的差误差就会更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供水、回水管上分别设置水表的做法由于受到水表的误差影响,造成计量用水量与实际用水量严重不符。
较合理的实现热水系统的计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按不同给水分区、不同用水部门分别设置热水系统。
根据用水部门的不同、不同的分区分别设置换热设备,不采用减压阀来分区,在每个热水系统的冷水补水管上设计量水表,这样就可以通过冷水补水量得出热水用水量,避免供回水管上水表误差造成的误差值淹没真正的情况,此种计量同冷水计量完全一样,简单方便。
这种计量方式需设多个换热机组,分多个热水系统,机房多,投资相对较高。
2.对于用水点分散且用水量小的部门,选择在用水点末端直接采用单表计量,不考虑在水表后设循环管道,也可以采用局部加热方式来解决。
3.当采用在供、回水管上设水表方式时,应采用高精度的水表如高精度电磁流量计等,电磁流量计的精度一般可达1%,高精度可达0.1%,减少误差。
由于普通旋翼式及螺翼式误差都相对较高,且水表口径越大,精度越低,而选用高精度的电磁流量计则可以明显减少误差。
这样也可以降低由于供、回水管上水表误差过大造成的误差值淹没真正的情况发生。
另外合理的选择水表口径、保证水表的安装尺寸、在表后装设止回阀也可以有效减少此种计量方式的误差。
综上所述,公共建筑中用水量较大的不同部门如要实现生活热水的计量,最好从系统设置时就尽量按不同的用水部门分别设置换热机组,从冷水补水管上进行计量。
对于用水量小且用水点分散的部门,为实现热水计量,可局部采用在用水末端设置计量水表,表后不设循环管道的方式来处理,水表设置位置尽可能靠近用水终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
尽量不要采用在供、回水管道上分别设置计量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