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梗死讲座课件图文

脑梗死讲座课件图文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用评价
药物种类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脑梗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血小 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应用评价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脑梗死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长期使用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能够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同时,针对高危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 使用更为重要。
06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大血管闭塞
如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等闭塞, 且伴有明显临床症状。
血管狭窄
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且伴有脑 缺血症状。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 脑梗死急性期: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且无明显禁忌证。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1 2
凝血功能障碍
心理支持途径和方法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 疗的重要性和作用,提供相关的资源 和信息。
互助小组和社交活动
鼓励患者参加脑梗死患者互助小组或 社交活动,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互 相支持。
放松训练和冥想练习
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冥想练习, 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身体和 心理压力。
如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凝血酶原时间 延长等。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如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3
对造影剂过敏 无法进行血管造影检查。
手术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大面积脑梗死
伴有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的病人。
小脑梗死
伴有脑干受压和脑积水的病人。
手术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脑梗死教学ppt课件

脑梗死教学ppt课件
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尿激酶
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降解纤维 蛋白凝块、血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抗凝药物
华法林
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内转化,从而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
一种抗凝剂,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分型
根据脑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小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和其他原因 性脑梗死等类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脑梗死的70%以上。
02 脑梗死影像学诊断
CT检查
早期脑梗死
CT平扫可无明显异常 ,但可排除脑出血等病 变。
脑梗死急性期
低密度梗死灶,边界欠 清晰,周围水肿带明显 。
作业治疗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 劳动训练等,提高患者生活自
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
持治疗。
言语治疗
针对言语障碍患者,进行言语 功能评估和训练,提高言语表
达能力。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脑梗死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介绍脑梗死的定义、病因 、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基 本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
03 脑梗死治疗原则与方法
急性期治疗
溶栓治疗
通过静脉或动脉给予溶栓药物,溶解血栓, 恢复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
降纤治疗
抗凝治疗
给予抗凝药物,阻止血栓进一步扩大,防止 新的血栓形成。
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抑制血栓形 成和扩大。

脑梗死培训PPT课件

脑梗死培训PPT课件
脑栓塞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较多见,病前多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或大动脉粥样硬 化等病史。起病急骤,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达到高峰,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 功能缺损。
辅助检查与评估
神经影像学检查
脑血管检查
CT检查方便、快捷,对脑梗死的诊断具有 重要价值。MRI检查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 感,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
PART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REPORTING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肺部感染
脑梗死患者常因长期卧床、吞 咽困难等因素导致肺部感染,
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衰竭。
尿路感染
患者长期卧床、使用导尿管等 易导致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 、尿急、尿痛等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死患者活动减少,血液高 凝状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 栓,严重时可导致肺栓塞。
如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超声和 血管造影等,可以显示脑部大血管的狭窄 、闭塞等改变。
心脏检查
血液化验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有助于发现心 脏疾病证据,对脑栓塞的诊断具有重要价 值。
常规血液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有助于了解 患者的全身状况。
PART 03
治疗原则与方案
REPORT清洁干燥,定时翻身 ,使用气垫床等减少皮肤受压

处理方法指导
肺部感染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加强呼 吸道管理,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采取抗凝、溶栓等治疗措施,必要时行手术 治疗。
尿路感染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生 素,保持尿路通畅。
褥疮
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换药,必要时行植皮手 术。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以及 他汀类药物等,在脑梗死治疗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可降低患者复发率 和死亡率。

脑梗死ppt课件

脑梗死ppt课件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梗死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脑血管 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 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 等。此外,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也 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样,取决于梗死部位和范围。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感觉障 碍等。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脑梗死需要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他脑血管疾病进行鉴别。鉴
别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02
与非血管性头痛的鉴别
部分脑梗死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症状,需要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非血
管性头痛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括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03
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脑梗死有时需要与颅内肿瘤、脓肿等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包
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抗凝药物种类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血液凝固过程,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
抗凝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凝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2)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3)密切观察患者出血倾向等副作用;(4)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5)避 免与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同时使用。
VS
诊断流程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 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危 险因素。其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 生会初步判断是否为脑梗死,并安排相应 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明确诊 断。最后,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会 给出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脑梗死的诊治PPT课件

脑梗死的诊治PPT课件

康复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手段, 促进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
预防措施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危险因素,降低脑梗死的复发风
险。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改善生活方式,预防脑梗
死的发生。
04
脑梗死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谢谢观看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因梗死部位和范围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失语、意识障碍等。根据病情轻重,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后遗症。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如颅脑CT或MRI,医生可确诊脑梗死。同时,需要进行 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史和生活习惯,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02
脑梗死的诊断技术
降纤药物
通过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 水平,减少血栓形成。
神经保护剂
用于保护脑细胞,减少缺血缺 氧引起的脑损伤。
手术治疗
机械取栓
通过机械手段取出阻塞血管的血 栓,恢复脑部血流。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 斑块,预防血栓形成。
颅内外动脉搭桥术
通过建立新的血流通道,改善脑部 供血。
其他治疗方式
治疗经验
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识别症状、及时就医是关键。溶栓治 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需要在时间窗内进行。 抗血小板聚集、降血压、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措施也是常用 的治疗方法。
教训总结
预防脑梗死需要从年轻时开始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 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以便 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公众应提高对脑梗死症状的认知, 以便及时就医。

脑梗死病例分享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脑梗死病例分享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
STAF评分
若总分≥5分(90%可能是心源性) <5分(动脉源性可能性大)
STAF评分
得分
年龄(岁)
>62
2
≤62
0
基础NIHSS(第一次评估)
≥8
1
<8
0
左房扩大(TTE或TEE检查)

2

0
血管原因(即有无血管狭窄)

0

3
总分
0-8
*
微小动脉玻璃样变
肯定
很可能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直径0.2-1.5cm; 必须符合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 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皮层或多发梗死灶 微栓子信号
穿支动脉孤立梗死 父动脉狭窄
混合型
动脉到动脉 栓塞型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型
粥样硬化 血栓性穿支闭塞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缺血性卒中/TIA
*
心源性
肯定
很可能
心源性栓塞高危证据;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共存的在时间上很接近的急性多发梗死灶。 心源性栓塞高危证据;累及一侧前循环或仅限于后循环的任一类型梗死灶(除外了穿支动脉孤立梗死灶类型);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或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直径0.2-1.5cm; 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 有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可能
直径<1.5cm;不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直径> 1.5cm,无论是否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穿支小动脉粥样硬化
从一个病例看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分型及治疗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

脑梗死-PPT课件精选全文

支持疗法
2)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供氧,必要 时气管切开。
3)营养:72小时以内可以靠静脉输液维持, 72h仍不能进食者插鼻饲管。
恢复期: 脑水肿、颅高压症状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
1、一般治疗:按病人经济条件可适当造用
改善脑循环、神经促代谢药和中药。
2、康复治疗:有神经功能缺损(语言障碍、 瘫痪等)者应尽早开始康复治疗。
眼一过性失明、同侧Horner征 精神障碍、尿潴留、强握、吸吮反射、对侧
短暂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
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眩晕、呕吐、平衡障碍、复视、眼 震、共济失调、偏盲或象限盲、面部麻木、 交叉性瘫痪; 严重者出现四肢瘫痪、昏迷、高热、瞳孔缩小、 死亡;
脑干综合征: Weber 综合征、Benedit综合征、椎—基底 动脉尖综合征(TOBS)、 Millard-Gubler 综合征、Foville 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 征、闭锁综合征
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一)
一般特点




TIA












一般特点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中老年多见 由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 静息状态下发病 1/4病前有TIA发作史 大多无意识障碍 神经系统症状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 内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闭塞: 常见症状:三偏症状、失语、体象障碍、单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脑梗死经典ppt课件

脑梗死经典ppt课件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 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 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 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 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 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 位体征。 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侧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 叶区发病多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 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 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 大面积梗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 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
危险因素已肯定,因此饮食钙摄入量不足不但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而且可能与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关,故中老年人合理补钙不仅可防治
骨质疏松,也应作为脑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措施。
(2)不良生活习惯与脑血管病: ①吸烟酗酒。 ②便秘。③体育锻 炼、超重与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 比例显著低于非脑血管病对照组而脑血管病超重人数显著高于非脑 血管病对照组因此平衡饮食、控制体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可以降低 发生脑血管病的发病率。④高盐饮食:一般认为高盐饮食是高血压 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最重要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故提倡低盐 饮食,饮食中可适当增加醋的摄入量以利于钙的吸收。
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引起 .
(3)缓慢进展型脑梗死:起病2周内症状仍在进展
(4)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
中,一般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24h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

脑梗死课件ppt课件

脑梗死课件ppt课件
脑梗死课件
目 录
• 脑梗死概述 • 脑梗死治疗 • 脑梗死预防 • 脑梗死康复 • 脑梗死护理
01
脑梗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 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脑梗死可 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心源性 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病因与病理
通过手术剥离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 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脑部供血,减 少脑梗死的风险。
对于严重的颈动脉或脑血管狭窄,可以通 过支架植入术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
取栓术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通过取栓术将 阻塞脑血管的血栓取出,恢复脑部供血。
对于大面积脑梗死导致颅内压升高、脑疝 形成的患者,可以通过去骨瓣减压术减轻 颅内压,挽救患者的生命。
言表达能力。
心理治疗
针对脑梗死后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焦虑、抑郁等,进行心理
疏导和支持。
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支持
心理疏导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 心理问题,如焦虑、抑
郁等。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 助患者调整不良认知模 式,改善情绪和行为问
题。
家属支持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培训 和教育,提高家属对患 者的支持和关爱程度。
定期评估
在康复过程中,定期评估 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 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 果。
康复治疗手段
01
02
03
04
物理疗法
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 ,如电刺激、超声波等,改善 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
作业疗法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手功 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

脑梗死护理(讲课)PPT课件

脑梗死护理(讲课)PPT课件
诊断
脑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MRI 等。同时需要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糖、血脂、血压等 ,以明确病因。
02 脑梗死患者的日常护理
心理护理
总结词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详细描述
脑梗死患者常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担心疾病复发、生活不能自理等,因 此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
03 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急救流程
01
02
03
04
评估病情
迅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肢 体活动和语言表达,判断是否
为脑梗死。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必要时 进行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 给药。
转运患者
在确保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 ,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
进一步治疗。
急救措施
护理科研与成果
基础研究
成果转化
开展脑梗死护理的基础研究,深入了 解疾病机制和护理方法。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将研究成果应 用于实际护理工作中。
应用研究
针对实际护理问题,开展应用研究, 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活护理
总结词
关注患者生活起居,提供生活照顾和指导
详细描述
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起居需要特别关注,如饮食、卫生、休息等方面,家属和护理 人员应提供生活照顾和指导,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总结词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促进患 者功能恢复
详细描述
脑梗死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 进功能恢复。家属和护理人员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并协 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 炼、语言训练等。

脑梗死汇报ppt课件

脑梗死汇报ppt课件

长期随访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以及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的个性化评估。
生活质量评估指标选择
01
02
03
04
生理指标
包括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感 觉功能、言语功能等生理功能
的恢复情况。
心理指标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如焦虑 、抑郁等情绪问题,以及对疾
病的认知和态度。
Chapter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肺部感染
脑梗死患者常因卧床、吞咽困难 等因素导致肺部感染,表现为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褥疮
长期卧床患者,皮肤受压部位易 出现褥疮,表现为皮肤红肿、破 溃、坏死等。
01 02 03 04
尿路感染
患者因排尿障碍或留置导尿管易 引起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 急、尿痛等。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硬膜下 血肿等也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但 多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表现。CT 或MRI检查可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
辅助检查方法
CT检查
CT检查是脑梗死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脑梗死病灶的大小、部位及水肿程度。 在发病24小时内,CT检查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梗死区域逐渐出现低 密度影。
MRI检查
MRI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更为敏感和准确,可发现早期脑梗死病灶。在MRI上,脑梗死表 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病灶。此外,MRI还可显示脑血管狭窄或闭塞 情况。
DSA/CTA/MRA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和MR血管造影(MRA)可显示脑部血 管狭窄或闭塞情况,有助于评估脑梗死的病因和严重程度。其中,DSA是诊断脑血管病变 的金标准。
发病机制

2024版脑梗死经典版ppt课件

2024版脑梗死经典版ppt课件

MRI检查方法及表现
检查方法
采用头颅MRI平扫,包括T1WI、T2WI、DWI等序列。
表现
超早期在DWI上即可出现高信号梗死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可清晰 显示梗死灶大小、部位及与周围结构关系;MRI对脑干和小脑梗死灶的显示优于CT。
DSA检查方法及表现
检查方法
经股动脉或肘前静脉穿刺,将导管插 入相应动脉或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行 DSA检查。
04 康复期管理与功能锻炼指 导
康复评估方法及内容
要点一
评估方法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等进行综合 评估。
要点二
评估内容
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功能 等方面。
康复目标制定和实施计划
康复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阶段性的康复目标。
实施计划
结合患者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具体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 治疗等。
脑梗死经典版ppt课件
目 录
• 脑梗死概述 • 影像学检查在脑梗死诊断中应用 • 急性期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 康复期管理与功能锻炼指导 • 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推广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脑梗死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 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 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或软化。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取 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可出现头 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 等症状。
分型
根据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脑梗死可分 为腔隙性梗死、小面积梗死、大面积梗 死等类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脑梗死临床表现ppt课件

脑梗死临床表现ppt课件
影像学检查
头部CT或MRI显示脑部缺血性病灶 。
鉴别诊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的神经功能缺损,通常在24 小时内完全恢复。
脑出血
症状发生突然,进展迅速,可伴 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蛛网膜下腔出血
剧烈头痛,伴随颈项强直等表现 ,CT可见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血糖、血脂等,了解血液流变学情况。
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恢复期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稳定斑块、降低血压 和血糖、调节血脂等。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 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 生活能力。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健康饮食、适量 运动等,降低复发风险。
05
脑梗死预防与日常保健
预防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都是脑梗死的危 险因素,应积极控制。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骑车等。
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降低脑梗死的 风险。
日常保健
定期体检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关注血压、血糖、血 脂等指标。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和 情绪。
注意身体症状
坚持药物治疗
如出现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应 及时就医。
பைடு நூலகம்
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 药物。
注意事项
01
警惕突然发病

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脑梗死最新PPT课件
分型
根据梗死部位和范围可分为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类型。其中, 腔隙性梗死症状较轻,而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则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甚至死亡。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及方法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影像学检查
首选CT检查,早期CT检查有助 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 。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 ,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
物理治疗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等,可以通过刺激患者的肌肉和神经, 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 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脑梗死基础知识
向患者介绍脑梗死的定义、 原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等 方面的知识,提高患者对疾 病的认知。
生活方式调整
教育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规律作息等,以降低脑梗 死复发风险。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 言训练、认知训练等。
心理治疗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 心理疏导和治疗。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01
02
03
04
肺部感染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 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尿路感染
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导 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 尿量;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也在不 断发展和完善,如球囊扩张术、
支架植入术等。
这些新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疗效显著等优点,已经成为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 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 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 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 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9预防
(2)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 动有关。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 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 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 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 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 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 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
九、预后
脑梗死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而致残率高。随年龄增长病 死率明显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5%左右(10%~47%)。常见 死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幸 存者中病残率亦较高, 20% 的幸存者在 1 ~ 2 年内再次复
发。
9 预防
1.预防性治疗 对有明确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 压、糖尿病、心房纤颤和颈动脉狭窄等应尽早进行预防性 治疗。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50~100mg/d、噻氯匹定 250mg/d,对脑卒中二级预防有肯定效果,推荐应用;长 期用药中要有间断期,出血倾向者慎用。 2.针对可能的病因积极预防
急性脑梗死分为超早期( 1-6 小时内)、急性期
( 1-2 周)、恢复期( 2 周 -6 个月)、后遗症期
(6个月以后)四个阶段
要特别重视超早期和急性期的治疗,注意全身综
合综合治疗与个体化相结合,根据不同病因、不
同病情采取不同措施。
六、辅助检查
头颅CT是最常用的检查
对超早期缺血性病变和皮质或皮质下小的梗死灶 不敏感,特别是后颅窝的脑干和小脑梗死更难检 出。
二、常见病因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基础心脏疾病 高血脂症 饮食不当
三、病理生理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非常敏感。脑血 流中断30秒即发生脑代谢改变,1分钟后神经 元功能活动停止,超过5分钟即可造成脑组织
梗死。
脑血流再通超过治疗时间窗,脑损伤可继续
加剧,甚至产生再灌注损伤。
四、临床表现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 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 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 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五、分期
七、诊断
中年以上的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静息状态下或睡
眠中急性起病,一至数日内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
征,并能用某一动脉供血区功能损伤来解释,考虑急性脑 梗死可能,CT或MRI检查发现梗死灶可明确诊断。
八、治疗
尽早恢复脑缺血区的血液供应 防治缺血性脑水肿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早期给予系统化和个体化康复治疗
特殊治疗—超早期溶栓
1、如果时间窗在三小时之内,筛选患者标准,有溶栓适应症,且患 者同意,可行静脉及动脉内溶栓。
常用药物为尿激酶和组织性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2、发病3-6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应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 但选择患者应该更严格。
3、超过时间窗溶栓多不会增加治疗效果,且会增加再灌注损伤和出 血并发症,不宜溶栓,恢复期患者应禁用溶栓治疗。
病史汇报
患者与2016年3月16日15点51分由中医院转入我科,代诉车祸致 伤头部术后3天,来时测BP134/80mmHgP86次/分R17次/分 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即送入抢救 室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3L/min 外带气管 插管距门齿距离约23cm且固定良好,外带胃管通畅,外带导尿管 通畅尿量约800ml色清澄淡黄色。给予病人家属心理护理缓解其紧 张情绪,加被给予保暖。请脑外科会诊,向家属交代病情后由医护 共同护送脑外科。
学习内容
1了解颅脑损伤的定义及原因 2熟悉颅脑损伤的分类及评分重型的标准 3掌握脑梗塞的预防和轻微脑梗塞的注意事项
概述
定义: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分类:依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脑梗死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和腔隙性脑梗死。
多数梗死灶发病后 24 小时 CT 不显示密度变化, 24-48 小时后逐渐出现与闭塞血管一致的低密度 阴影。
六、辅助检查
.脑MRI检查 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特别是脑干和小脑的
病灶。 T1 和 T2 弛豫时间延长,加权图像上 T1 在病灶区呈
低信号,T2呈高信号,脑MRI检查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 脑MRI弥散成像能反映新的梗死病变。MRI在缺血性脑梗 死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评价中已显示出优势,近年来超 导高档磁共振设备投入临床应用,基于平面回波(EPI)技术
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血流灌注加权成像(PWI)的
应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甚至在急性脑梗死区血流灌 注变化以及病理生理过程的相关性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
六、辅助检查
其他
脑电图、脑脊液及脑血管造影无肯定阳性发现。
PET和SPECT通常在早期即可发现脑组织缺血变化。 颈动脉Doppler可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危险因素检查
四、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好发年龄:多发生于40~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压。 起病:多在白天活动中,常较突然。 临床表现多样,可有20种以上的临床综合征。 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 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
四、临床表现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 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 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 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 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 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 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 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 状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