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玻璃发展简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玻璃发展简史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古代中国玻璃在各个朝代的发展,以及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还介绍了现代以来玻璃的深加工和其不同的用途。
关键词:玻璃起源、玻璃发展、玻璃深加工
1、玻璃的最早起源
玻璃,在中国最早出现和生产的时间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自从周代以来的诗文传志中经常出现以下名词:“缪琳”、“火齐”、“琉璃”、“琅玕”、“颇黎”、“明月珠”,晋六朝记载中也出现了“玻璃”、“瑟瑟”,后人对此的注解多笼统地称之为“不同种类的玉石”,但联系近些年来考古发掘中大量实物的出土及专家的具体分析,现普遍认为这些东西多与人造珠玉有所联系。而其名称则没有一个严格地区分,多将半透明的称为“璃”,透明的才称“玻璃”,后来又有“药玉”、“罐子玉”、“硝子”、“料器”等名称,而以料器一名使用最为普遍。
2、玻璃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玻璃器存世的数量较少,研究历史也较晚,还没有象瓷器、玉器等文物那样建立起完整、系统的体系,为中国古代玻璃器的鉴定与收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对各时代玻璃器物的判别依然有迹可寻,因为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时代的器物总是统一在其时代风格之下的。
简单地说,西周时期的玻璃器朴素无华,色彩晦暗,器形简单,质地疏松,制作粗糙;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器以仿玉为主,光洁度好,工艺水平较高,两汉时期延续这一传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玻璃器异域风格加重,器物轻薄,透明度较好;唐代时波斯风格浓厚,作品亮丽多姿;宋元时期则小巧精致;明代所出较少;清代玻璃器与前代迥异,不仅数量多、色彩绚烂,而且工艺复杂、高超,成为中国古代玻璃工艺的鼎盛期。
自汉代以来,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国外的钠钙玻璃传入我国,但我国
并没有完全采纳这种玻璃配方,也没有延续前代的铅玻璃系统,但是在传统玻璃配方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配方,即改造成为铅玻璃和碱玻璃,这一改变经三国、西晋、东晋的过渡在魏晋南北朝的中晚期才基本改造完成,并延续至后来的隋唐和宋代。所谓铅玻璃是指以氧化铅为助熔剂,并且不含氧化钡,也称为高铅玻璃;而以氧化钠为助熔剂的主要成分而不含钙的玻璃,称为钠玻璃,或碱玻璃。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我国古代玻璃器的一个大转折时期,在质地、造型、工艺等多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令人耳目一新,这种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外国玻璃的大量输入,带动了我国玻璃制造业的革命性变化,这些重大变革在隋唐时代已趋于稳定发展状态,此件椭圆形玻璃瓶采用北魏时期传入我国的吹制法制成,器壁极薄,透明度、光亮度均很好,器型为中国传统造型,一改南北朝时期中国吹制玻璃器粗糙的状况,表明隋代玻璃吹制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隋统一全国,内监何稠借助烧绿瓷的方法烧造玻璃,获得成功。唐代玻璃器零星出土,陕西临潼出土了玻璃果、玻璃瓶等器物,其器型都是中国传统式样,采用吹制方法制成。五代、宋、辽、金、西夏的出土玻璃器物,主要有玻璃葫芦瓶、花瓣口杯、壶形鼎以及玻璃饰物等。据文献记载,宋人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玻璃器皿极为珍重,出土于浙江瑞安的磨花玻璃长颈瓶就是从阿拉伯输入的。
隋唐时代玻璃器的突出成就表现在陈设品、生活用具玻璃器的制作上,主要是玻璃瓶、玻璃茶具、玻璃杯等。例如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玻璃瓶就是这个时期玻璃器的一个典型代表。
元代玻璃生产在宋、金玻璃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设立了烧造仿玉玻璃器的“瓘玉局”。明代的颜神镇是玻璃生产的重要基地,当地的民间玻璃作坊,以生产簪、珠为主。清代的玻璃生产,南方以广州为中心,北方仍以颜神镇为中心。康熙三十五年(1696),内廷成立了玻璃厂,专门为皇室制造各种玻璃器。清代玻璃器,绝大部分是造办处玻璃厂制造的。主要器物有炉、壶、瓶、钵、碗、杯、盘、尊等,
颜色有白、黄、蓝、青、紫、红等30余种,还有套料、金星料、搅胎、珐琅彩等多种装饰方法。其中,玻璃装饰艺术最重要的创造应是“套料”,也就是在白玻璃胎上粘贴各种彩色玻璃的图案坯料,然后经碾琢而成。另外,套料也有许多以彩色玻璃为胎。
清初,当欧洲制造的晶莹的玻璃制品传入我国后,颇受统治者的喜爱。当时清宫征调了全国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在玻璃厂轮班供职,同时还有欧洲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制作,于是,中西方的玻璃制造技术在清宫玻璃厂汇合了。当欧洲制造的晶莹的玻璃制品传入我国后,颇受统治者的喜爱。乐于接受外来科学技术的康熙皇帝决心生产和制造中国自己的优质玻璃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请来德国传教士兼技师纪理安作技术指导,建立了清宫玻璃厂,从此开始了宫廷御用玻璃器的制作,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代灭亡为止,一直烧造不断。当时清宫征调了全国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在玻璃厂轮班供职,他们主要来自山东博山和广州等地,同时还有欧洲的技术人员如格林、纪文、汤执中等进行技术指导,并参与制作,于是,中西方的玻璃制造技术在清宫玻璃厂汇合了。玻璃厂的能工巧匠们依靠皇家雄厚的资材,凭藉自己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烧炼出了色彩丰富、质地精纯的玻璃,并采用无模吹制和有模吹制等技法制造出了几十种类型的器物,同时还利用中西不同的艺术加工技法创造出了众多的工艺品种,尤其是经过碾琢的套色玻璃的出现,把玻璃的制造工艺提高到崭新的历史阶段,取得了玻璃工艺的辉煌成就。
3、玻璃工业的发展现状
玻璃工业属基础的原材料产业。玻璃及其加工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运输、装饰装修、电子信息、太阳能利用及其它新兴工业。不仅用作生产资料,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从1989年起至今,我国平板玻璃产量一直占居世界首位。在平板玻璃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新品种不断增加,先后研制开发了超薄玻璃(.055一1.3mm)、超厚玻璃(巧一25mm)、在线镀膜玻璃(阳光膜和Low一E膜)以及自洁、
超白、本体着色等新品种,并利用国产技术建成900一1000灯d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我国加工玻璃及玻璃机械制造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据粗略统计,加工玻璃主要品种(安全、中空和镀膜玻璃等)年产超过5亿。新的功能玻璃也不断涌现,国内自行开发的预处理、钢化、中空、夹层、镀膜系列配套设备,大幅度降低了我国加工玻璃的生产成本。目前,我国加工玻璃行业80%采用国产设备,玻璃加工设备制造已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兴行业。
3.1玻璃质量升级
我国在玻璃总量过剩的同时,一与国外先进的浮法技术在产品实物质量上还存在诸多差距,平板玻璃市场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提高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的技术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增加优质浮法玻璃和深加土玻璃产品的产量,是当前我国平板玻璃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3.2发展玻璃深加工
节能减排对节能玻璃的需求,为玻璃深加工产业提供了巨大而广阔的市场。我国口前既有建筑面积大约有400亿mZ,其中95%以上都没有使用节能玻璃,每年还有约20亿mZ的新增建筑竣工。因此,玻璃节能上作数量巨大而过程漫长。所以,必须立即在新增建筑中普及推广使用节能玻璃,同时对既有建筑有计划地进行节能改造,逐步用节能玻璃替换单层普通玻璃窗,才能尽快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未来,建筑业仍将是平板玻璃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估计2011年所占比例为87%。玻璃工业应与建筑业积极合作,大力发展新型节能门窗,同时推广玻璃一光伏一建筑一体化,把太阳能发电与建筑完美结合,使得建筑向零(负)能耗发展。
3.3平面显示器玻璃
与普通平板玻璃严重供人于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高技术、高性能的新型玻璃产品制造方面,例如:TF-TLCD、PDP等平面显示用基板玻璃,我国几乎是空白,全部依赖进口。基板玻璃的生产技术难度很高,被国外公司垄断,己成为制约平面显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