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规划与设计复习(按提纲)

一:名词解释

物种分布区:生物总是生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

核心区: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和自然遗迹的集中分布区。该区域需要严格保护与管理。

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划定的用于减缓外界对核心区干扰的区域。

实验区:为探索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的途径,在自然保护区中区划出来的一个区域,适度集中建设和安排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经营项目与必要的办公、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实验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划分为生产经营小区、生态旅游小区、科学实验小区、生活办公小区、教学实习小区等。

生物廊道:也叫生境廊道,是连接破碎化生境并适宜生物生活、移动或扩散的通道。其主要功能为栖息地功能和通道功能。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根据保护对象及其周围环境特点以及管理需要,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域。一般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等。

自然保护区体系:某一区域内,为了使保护对象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而规划和建设的自然保护区系统。一般由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廊道组成。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在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与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条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潜在可能性等综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制定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的行动计划与措施的过程。(内涵与外延:以了解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为基础。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性质、类型、发展方向和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规模与目标。规划范围:自然保护区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资源利用、社区发展、行政管理与资金估算等方面)。

自然旅游资源: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的、能够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自然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古今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建筑、民族风俗等。

最小可存活种群(MVP):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本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自然保护区群:在某一区域内,为便于管理而建立的多个自然保护区的联合体。

自然保护区域:在一个地理单元内,为有效保护相同的对象而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多个自然保护区。

生物资源(自然资源):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设施:指用于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人工构筑和场所。

标识:对自然保护区自然和人工设施进行标示、说明或导引的特定文字、图形和符号。

自然保护区标识系统类型划分:

二、简答题

常见旅游项目类型:①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要求有较好的基础服务设施条件,旅游资源可能不一定是游客关心的重点,但自然环境要好;②观光类旅游项目——要求有较好的自然风景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多样,较好的交通条件。③体验类旅游项目——主要野外探险项目,野餐野营项目,拓展训练项目等,一般不要求太多的人工服务设施,对旅游资源要求不高。④科教类旅游项目——此类项目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要求有较好的交通条件,和一些人工辅助设施,开展认识自然、保护环境的旅游教育活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应该重点推广的。和宣教可以一并考虑。⑤民俗类旅游项目——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区或者宗教信仰地区适宜开展此类项目。

自然保护区单体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①开展综合科学考察——动植物的情况(种类、数量等)、植被的情况(类型、分布等)、社会经济情况(居民、产业、收入等)、可持续发展的情况(资源类型、开发方式等);②确定自然保护区类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易识别、查找,三大类九个类型;③功能区划分——三区面积和位置的确定依据、方法,三区边界的确定;④工程设施的规划布局——保护管理规划、科研监测规划、宣传教育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旅游规划、多种经营规划、社区共管规划;⑤建设投资预算——基础建设费用、仪器设备费用、管理费用;⑥人员安排——要多少人、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标识系统的分类:按管理目的划分:保护管理设施标识、科研宣教设施标识、生态旅游设施标识、公共服务设施标识、保护管理设施标识、科研宣教设施标识、生态旅游设施标识、公共服务设施标识。按设施类型划分:①建筑设施标识:管理局、保护站、保护点、检查站、监测站、防火塔、道路、桥梁、厕所等。②非建筑设施标识:围栏、界碑、界桩、各种宣传牌、指示牌(动植物、喷泉、矿石)等。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一般条件:①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或者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区域,如森林、草原、荒漠、海域、海岸、岛屿、内陆水域等;②珍稀、濒危或者有特殊保护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或者重要遗传资源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③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如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④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自然区域。

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保护工程规划与设计、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防火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生态旅游工程规划与设计、科研与宣教工程规划与设计、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自然保护区标识系统设计、生物廊道的规划与设计

科研监测项目确定的原则:①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和资源状况确定科研项目的类型与开展方式。②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应选择自然保护区内特有,或具有保护区特色的物种、生态系统等。③研究对象位于自然保护区内,便于调查和样品采集;④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式。⑤科研项目应适于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研究难度不应太大。⑥一般来讲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开展的研究应服务于保护,是应用研究而不是基础研究。⑦可以作为基础研究的基地,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研究。⑧便于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生态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②旅游项目的规划与设计;③旅游环境容量分析;④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出入口与售票中心、游览道路、游憩服务设施、停车场、厕所、旅游标识与解说等设施)。

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步骤:①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空间数据(植被图、高程图、土地利用图、地形图、保护区分布图、生物地理分区图、行政区划图等)、生态系统数据(植被类型结构、功能、分布、受威胁状况、自然环境状况等)、物种数据(动植物分布、数量、受威胁状况、栖息地现状等);②规划单元划分和评估(地理、生态、生物)——地形地貌、水系、植被、行政区划、人工设施(道路、建筑等);③确定准则和标准,筛选优先保护目标——生态系统评价准则(a.生态区的优势生态系统类型;b.反应了特殊的气候地理与土壤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