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运用阅读策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全文2.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3. 学习材料:生字词卡片、练习题等4.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1.2 播放石头形成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石头形成的原理。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3.1 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3.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互动环节4.1 学生表演课文情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4.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5.1 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5.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7.2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提高书写水平。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生字词,掌握了课文的重点知识。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山洞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山洞前。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颗大石头,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学生分享对石头的认识和经历。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奇怪的大石头》。

2.2 学生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回答问题:“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山洞前?”3. 合作交流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2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4.1 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石头现象背后的原因。

5. 情感拓展5.1 学生分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5.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然,培养探索精神。

6. 课堂小结6.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6.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用普通话朗读文章《奇怪的大石头》。

7.2 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文章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在情感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注重家校合作,通过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石头的描绘,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颗大石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颗大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教学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如“奇怪”、“巨大”、“形态各异”等。

4.课文讲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讲解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提问:“你们觉得大石头为什么奇怪?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5.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石头的认识和理解。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大石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

7.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找出一个你觉得奇怪的事物,写一篇短文介绍它的奇怪之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课堂氛围。

4.课后作业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公园,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2.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大石头的性质。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石头奇怪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小组讨论,理解石头奇怪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大石头图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

(2)携带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大石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石头的看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告奋勇朗读课文。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等。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教师点评并给予奖励。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石头奇怪的原因。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奖励。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奇怪的大石头》。

(2)用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他们心中的奇怪的大石头。

2. 拓展作业:(1)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试着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2)与家长一起探讨大自然的奥秘,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公开课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

7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脚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师生课前都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以及有关科学家李四光的材辟。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本课时将按“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品味词句,理解感悟”的要则构建课堂教学流程。

以下主要按照行文结构提示学习研讨和训练的要点。

二、研读课文一怪一大石头为什么“孤零零”《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儿?谁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感到奇怪?1.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大”?同桌讨论,并给表现石头大“的词语加上点。

媒体出示: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2.比较加点词的异同,看看哪个词更能体现出这块石头的“大”。

媒体出示:(1)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2)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藏..。

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奇怪”?小组讨论,并给表现“奇怪”的主要词语加上点。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李四光面对“一怪”提出什么疑问?怎样读才能读出心里思索的语气语戚二怪一大人为啥也讲不清1.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跑去问老师,然而,老师也不太清楚。

从下面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表现出老师是不甚了解、解释不清的?(1)李四光跑去间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2.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疽硅用的标点符号却不一榫:分别读一读,想一相表现出老师对李四光的询问不甚了解、解释不清是使用“!”好还是使用“。

7、奇怪的大石头__公开课课件

7、奇怪的大石头__公开课课件

7 奇怪的大 石头
陨石 大坑 冰川 专门 遗迹 奇怪 兴趣 研究 孤零零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突兀 考察 著名 成果
平整 秦岭 悄悄 震惊
推动 流域 躲闪 旅行
• 近义词 • 著名—
闻名
动脑筋想一想: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 哪里?
2 、把答案用横线划下来。
Hale Waihona Puke —独立的 •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地质学: 研究构成地球的物 质和地壳构造,以探讨 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学 科。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 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 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 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 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 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 冰川。
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 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 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 等。
山峰突兀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他常常 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玩捉迷 藏的游戏。时间长了就对大石头 产生兴趣,疑问,就跑去问老师, 问爸爸都没有解决,后来他到英 国去学习地质学,回国后进行考 察才解决了疑问。)
孤零零 绿油油 红彤彤 白花花 胖乎乎
•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独立 的 •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 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体积庞大 严严实实
干干净净 风风火火 认认真真
转来转去 飞来飞去 跑来跑去 爬来爬去 走来走去
为什么是奇怪的大石头?
•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独
•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 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 甚至上千里。 • 造句 直到……才……

《奇怪的大石头》设计公开课

《奇怪的大石头》设计公开课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本文语言,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教学准备】师生课前都尽可能地通过各种同渠道搜集相关的冰川活动资料以及有关科学家李四光的材料。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由题引入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这里的中心词是“石头”,称这块石头“大”,究竟有多大?大石头就大石头呗,可又说说它“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又是谁会对一块大石头感到奇怪呢?是“一时”奇怪还是“长久”奇怪呢?最后这“奇怪的大石头”变成了“不奇怪的大石头”了吗?就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

2.让学生按以上引入的提示概说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这样,每人写的生字新词是不尽相同的,但对课文后列出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要重点指导。

四、反复朗读,读通读顺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第二课时一、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感受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

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与策略,理解课文,感受石头的奇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头的奇特。

2. 教学难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粉笔。

2. 与课文相关的大石头图片或实物。

3.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与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大石头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

3. 学习课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石头的奇特之处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

4. 理解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石头与周围景物关系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石头的奇特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五、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特别是石头的奇特之处以及石头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2. 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石头图片,发挥想象力,画出石头周围的景物,并写一段话描述。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石头的奇特。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奇怪的地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奇怪的地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石头,激发学生对石头的兴趣,引出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奇怪的地方。

4.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疑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反馈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提问: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石头在不同场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石头的奇特之处。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背景,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来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来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背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源。

2. 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 课堂讨论话题:提前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奇怪的大石头”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奇怪的大石头”的看法和疑问。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进行组内讨论。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生字词,并进行互动练习。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预设的讨论话题,如:“为什么大石头会奇怪?”、“你认为大自然的奥秘有哪些?”等。

(2)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2)培养学生阅读课文、提取信息、推理判断的能力。

(3)学会通过课后延伸活动,自主探究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到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学会通过课后延伸活动自主探究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出示各种奇怪的石头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2)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奇怪的大石头吗?它们为什么会变得奇怪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

4. 课后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奇怪的自然现象?(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指导。

四、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本节课学生是否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2. 反思教学过程:课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充分理解石头的“奇怪”之处?3. 反思教学方法:课后延伸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4. 反思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如何?是否存在问题?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奇怪的大石头》ppt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奇怪的大石头》ppt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3 把不明白划记下来。 4/14
小时侯,他喜欢和小搭档一起玩捉迷 藏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 搭档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小搭档围 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 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一块 石头,是从哪儿来呢?
11/14
李四光是怎样解开这块巨石之谜?
对这块巨石研究,使李四光取得 了什么重大发觉?
12/14
这块奇怪大石头到底是 怎么来呢,你知道吗?
13/14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 你有什么收获?
14/14
9/14Βιβλιοθήκη 李四光是怎样问老师?老师是 怎样回答?李四光又会怎样想?
以后李四光又去问父亲,他父亲 也说不清。以后这个疑团有没有 处理?是怎样处理?
10/14
老师说大石头是从天上掉下来陨石,李 四光听了之后又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么重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 深很深大坑,可它为何没卧进土里去 呢?
5/14
问题大闯关
6/14
大石头是什么样子?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大石头把他身影遮得严严实实
7/14
1.李四光和小搭档是怎么围着大石 头捉迷藏? 2.小搭档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 咦,这是怎么回事?
8/14
面对这块大石头,李四光提出了一个 什么问题?
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 儿来呢?
7 奇怪大石头
1/14
我国当代著名地质科学 家。为我国石油事业作出 了巨大贡献。
2/14
奇怪 著名 地质学家 捉迷藏 悄悄 躲闪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兴趣 历史 平整 推进 旅行 专门 考查 秦岭 遗址 研究 结果 震惊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大石头的奇特之处。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学会保护环境。

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不退缩。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奇怪的大石头》讲述了一个关于大石头的故事,引发学生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课文通过描述大石头的奇特形状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奥秘。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学习生字词,包括“奇怪”、“大石头”、“形状”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奇怪的大石头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3.3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大石头的奇特之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观察与想象: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大石头的图片,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对大石头的观察和想象,写一篇小作文,描述大石头的奇特之处。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收获。

5.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作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6.2 自我评价: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以及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自我评价。

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生字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讲述了一个关于一块大石头的传说故事。

故事中,村民们为了搬运一块大石头,经历了很多努力和困难,最终成功。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奇怪、大石头、努力、坚持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这块大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意思。

3.3 合作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故事中村民们的努力和坚持。

3.4 朗读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主学习评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学生能够找出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2 合作讨论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村民们的努力和坚持。

4.3 朗读与表达评价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故事中村民们的努力和坚持。

学生能够认识到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5.2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分享故事中的感悟。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用它写一个句子,并读给家长听。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管理教师以亲切、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公开课《奇怪的大石头》★

公开课《奇怪的大石头》★

公开课《奇怪的大石头》★第一篇:公开课《奇怪的大石头》《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震惊”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事例,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探究文本。

2.品读关键词句,感悟李四光可贵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

难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教法:借助多媒体,使学生能直观感受,从而理解课文。

学法:以读为主,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谁能讲讲名人小时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名名人小时的故事。

1、出示李四光的头像,介绍李四光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

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抄写本课生字及要求掌握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听说了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小时候从这个事件中不断思考和学习,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学者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小时候有什么不平常的表现。

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石头的奇特之处;(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2)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大石头的形成过程的微观解释;(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大石头的相关知识;(2)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3)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

2. 学生准备:(1)提前阅读有关大石头的资料;(2)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一块大石头,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学生分享对大石头的认识和疑问。

2. 探究大石头的形成过程:(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石头的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石头的形成原因;(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实验体验:(1)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大石头的奇特之处;(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3)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大石头形成过程的理解。

4. 解释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大石头的形成过程;(2)学生举例说明其他类似的自然现象;(3)教师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与资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3. 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学生对大石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是否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六、教学延伸活动1. 课后研究:(1)学生进一步研究大石头的种类、分布及其形成环境;(2)学生收集有关大石头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大石头的性质;(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大石头的相关知识;(2)准备实验器材和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和疑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一块大石头,引发学生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块大石头是怎么来的吗?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大石头的特点。

3. 实验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石头的外观;(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石头的性质;(3)教师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操作,验证大石头的性质。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石头,了解它们的特征;2. 写一篇关于大石头的日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课程拓展:1. 邀请地质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大石头的认识;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身体验大石头的生态环境;3. 开展校园石头艺术展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奇怪的大石头;2. 互联网资源:关于大石头的科普文章、视频等;3.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试剂等;4. 教具:图片、模型等。

十、教学计划:1. 节课: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 第二节课:观察大石头的外观,分析其性质;3. 第三节课:实验探究大石头的性质;4. 第四节课:课堂小结,巩固知识点;5. 第五节课:作业布置与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 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 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 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 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 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 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 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
呢?
卧进
•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和大家交流交流。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您说:

。”
李四光
北极冰川
北极科学家拍摄到的海上冰川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 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 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 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 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 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 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 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秦岭
第四纪冰川遗迹
唐古拉山冰川
同学们我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 看李四光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善于观察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善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 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 很深很深的大坑(kēng)。可它为什么 没卧(wò)进土里去呢?”
善于思考
我会填。你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力量 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 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
可它 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
• 李四光向谁去请教这个问题?他是怎样想 的呢?
• 请同学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
我会填。你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力量 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 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
突兀 考察 著名 成果
平整 秦岭 悄悄 震惊
推动 流域 躲闪 旅行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李四光小时候______,问 _____________长大后___ ________,终于弄明白 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
问),问(老师和爸爸)长大后 (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 (大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突兀:高耸
遗迹: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
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 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秦岭:横亘于陕西省中部偏南。东西走向。
是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也是中国地理上南北方分界线的一部分。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地质学:研究构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
大坑(kēng)考(kǎo)察 秦(qín)岭 流域(yù) 遗(yí)迹 震(zhèn)惊
kēnɡ
大坑
zhèn
震惊
kǎo
考察 著名
qín
秦岭 奇怪

流域 悄悄

遗迹 躲闪
兴趣 历史 平整 推动 旅行
专门 研究 成果 陨石 突兀
冰川 捉迷藏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陨石 大坑 冰川 专门 遗迹 奇怪 兴趣 研究 孤零零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可它 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 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 转去,也找不到他。
这块石头恐怕有几几百百年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 了。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学科。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
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里,
高纬度地区曾广泛发生了多次冰川 作用,气候也异常寒冷,人们将处 于这个时代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 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 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