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种 方式:
<1>.强化。父母训练、鼓励孩子做大人认为合适的行 为,对破坏社会规则的行为则给予一定的惩罚;不断向 孩子灌输社会的道德观念,通过强化,使孩子逐渐领受 到社会的规范、风俗、习惯和要求。 <2>.模仿。父母除了自觉有目的地教育子女外,也无 意识地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这种影响表现在孩子身 上是通过模仿来实现的。儿童通常以父母的言行作为自 己的行为模式和标准。另外,家庭中其他成员也对孩子 的社会化起着某种特定的作用。
二、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
(三)“教育小于个体社会化” 基本观点:将教育视为影响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 一,并将教育视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 照社会的要求来进行社会化的形式和机制。


代表人物:日本学者——青井和夫 观点:教育仅是一种社会化形式,是一种有意图又不 隐藏意图的,凭借象征性手段进行的直接社会性技术。 青井和夫认为:“教育”是根据一定的培养意图,使 人文明开化并提高价值的工作。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二)学校 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 施加教育影响的专门教育机构,是家庭以外最 重要的学生社会化主体。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学校与其他社会化主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是社会化的专门 职能单位,有严密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 这是其他社会场所所不具有的特点; <2>学校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群体,人际沟通 不是以感情为主,而是以教育目标为主; <3>学校的人际关系是社会的预演。
二、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
(一)“教育等同于个体社会化” 代表人物:埃米尔·迪尔凯姆 基本观点: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 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 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和发展, 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 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即“教育在于使年 青一代系统地社会化”,教育等同于个体社会化。 评价:准确地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但其 仅强调了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而忽略了教育的 其他社会功能。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同辈群体社会话与家庭、学校社会化的不同之处: <1>同辈群体中的社会化大部分是在未经事先安排的 情况下,在无意之中进行的。 <2>在同辈群体中,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各种活动是建立在这种平等的基 础之上的。 <3>在同辈群体中,儿童有自己的亚文化和价值标准。 这些亚文化和同伴交往可表现为良性或劣性的。良性交 往能促使儿童或青少年积极向上,加速实现社会化;不 良交往则会互相传播恶习,甚至结成犯罪团伙,从事违 法犯罪活动。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所谓社会化机构,又称社会文化主体,指的是 那些对个体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最为重要的群 体和机构。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家庭
现代社会主要的 四种社会化主体
学校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一)家庭 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是人们接受社会化最基 本的文化环境和最早的单位,是儿童时期社会 化的最重要力量,对于成人的行为也有重要的 影响。 家庭对于个体人格的塑造有着核心作用,因 此,社会学家库利将其称为“人类本性的培养 所”。
二、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
(四)“等同论”、“大于论”、“小于论”的区别 “等同论”与“大于论”:“教育”是广义上的教育, 既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也包括 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没那么强的教育活动;既包 括学习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小于论”:“教育”是指狭义上的教育,即“学校 教育”。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学校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儿童被教之以社会生活所 需的技能和态度;
Baidu Nhomakorabea

第二,进行各种社会角色的初级社会化,学习各种社会 角色规范与角色期望; 第三,向学生直接或间接灌输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第四,使学生学会对非个人的规则和权威的遵从。
二、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
(二)“教育大于个体社会化” 基本观点: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功能在于传递社会文化, 维系现存的社会秩序。而理想的教育不仅要使个体认 同现有社会文化和社会秩序,而且还要培养人的批判 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促 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即教育大于个 体社会化。 评价:认识到了教育更为丰富的内涵——促进社会的 进步与变革,弥补了“等同论”理论认识上的缺陷; 但是在看到教育内涵丰富的同时却没有发现社会化的 内涵同样丰富。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社会学家科恩发现,不同社会阶级的父母教给 孩子的价值观念也大不相同。 研究发现,家庭对人的社会化功能具有两重性: <1>.家庭与社会相一致的教化,对儿童的社会 化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2>.家庭中出现的与社会主文化相背离的亚文 化,对儿童的社会化产生消极的作用。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网络:
在网络环境成长的新一代被叫做“鼠标土豆”。
网络影响: 积极: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人们的创造活动提供了高科技 技术条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刺激人们的创造欲望,为 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环境。 消极:网络提供一个介于“似”与“不似”的虚拟社会, 这就决定了它很难形成想现实世界那样强烈的社会规范, 有很多行为也难以受到法律的明确约束。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三)同辈群体
同龄群体是指由一些年龄相仿、兴趣爱好大体相同、 社会地位大致相当的人,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而自发形成 的伙伴群体。 同辈群体通常被用来指称儿童及青少年的非正式小群 体。 儿童之所以会形成同辈群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 其在家庭和学校中得不到满足的各种需要,主要原因是 对平等的期求。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四)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媒的在传播途径上有用以复制和传播信息符号 的机械和有编辑人员的报刊、电台之类的传播之间居间 的传播渠道,具体包括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 印刷媒体:报纸、杂志、书籍 电子媒体:电影、广播、电视 四大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电视和网络是当前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大众媒体。
第三节 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一、教育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
一、教育影响着个体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由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 的过程。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体受到包 括教育在内的各种社会机构的影响。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学校里的社会化不仅通过它的正规课程进行,还通过学 校活动中的“隐性课程”来进行。 隐性课程由各种规则构成,它是潜藏在课内外、校内外 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因素,通过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发 生作用,对学生的社会化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学校 的组织方式、人际关系等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 理学的因素对于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强有 力的持续影响。



三、社会化的主要教育机构
电视:
20世纪末,社会学家关注电视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坐在沙发上围着电视目转的人被叫“沙发土豆”。 特点:文化要求低、直观易懂,让观众有参与感;提供
具体图像,不易遗忘,具有劝诱和施教的效果。 对儿童的影响: 优点:同辈群体观看相同节目可以共同分享观点,增强 群体的团结和价值观。 缺点:容易理解错误、对学习潜力有消极影响、不鼓励 人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