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 ppt课件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https://img.taocdn.com/s3/m/8d61707171fe910ef12df8f8.png)
第四纪地质学:是通过对距今二、三百万年以来(第四纪)的沉积、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恢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一门科学。
特点:1、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2、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3、地壳运动异常活跃;4、哺乳动物繁盛时代;5、陆相沉积物广泛发育。
主要研究内容1、第四纪气候;2、第四纪生物界;3、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4、第四纪构造运动;5、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地表形态。
研究内容:1、研究地貌形态特征(几何特征和组合规律);2、研究地貌形成的动力作用,发生发展的过程;3、研究地貌的组成物质,特别是堆积物质的组成物质;4、研究地貌的形成年代;5、利用侵蚀和堆积的相关性原理;6、地貌发生的阶段和规律。
新构造运动:新第三纪(N)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标志:1、地质表现:新地层的变形与变位;2、地貌标志:直接地貌标志、间接地貌标志;3、沉积物标志:分布、成因类型与岩相、厚度;4、火山活动;5、地震;6、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异常。
研究方法:1、定性法:1)地质法2)地貌法3)历史考古法;2、定量法:仪器法。
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
活动构造:现今仍在活动的构造。
活动断层:近代地质时期(第四纪)和历史时期有过活动,现代正活动或将来有可能活动的断层。
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和新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1、时间上:第四纪研究260万年以来的现象;地貌的基本形态奠基于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开始的时间,新近纪——第四纪。
2、空间上:第四纪堆积物都分布于地表或地下不深处;地貌是地表形态;构造运动控制地表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分布。
3、成因上: 地貌学的基本原理:是指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研究方法: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
5、实践应用: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工程地质 教学课件第3 章
![工程地质 教学课件第3 章](https://img.taocdn.com/s3/m/1a45d8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c0.pn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 常见地貌特征
• 其是由新构造运动加速上升,河流强烈下切所造成的。其稳定条件取 决于岩体结构,一旦山坡变形就会形成大规模崩塌。
• c. 凹形坡。凹形坡上部陡下部急剧变缓,坡脚界限很不明显。其 是由新构造运动减速上升或坡顶破坏坡脚堆积而形成。凹形坡往往是 古滑坡的滑动面或崩塌体的依附面,稳定性比较差。
3.2 常见地貌特征
• 基座阶地。基座阶地的阶地面由两种物质组成,上部为河流的冲积物 ,下部是基岩或其他类型的沉积物。这种阶地是在地壳相对稳定、下 降和再度上升的地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图3.4所示,在形成过 程中河流下切侵蚀深度超过了原来冲积物的厚度,切至基岩内部而成 。如果基座阶地形成以后,由于气候或构造的原因,在新一轮的河流 侵蚀—堆积过程中,河谷中堆积较厚的冲积物,超过阶地基座高度并 把基座覆盖起来,称为覆盖基座阶地。
• 阶地可能有多级,按照由下向上、由新到老的顺序,从河漫滩向上依 次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等。每一级阶地都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组成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2 常见地貌特征
• 通常情况下,阶地面有利于布设线路,但有时为了少占农田或受地形 限制,也常在阶地斜坡上布线。还应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河流或河段 都有阶地。
• 侵蚀阶地。侵蚀阶地主要是由河流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其多由基岩组 成,所以又称基岩阶地,如图3.2所示。侵蚀阶地多发育在山区河 谷中,因这里的水流速度大,侵蚀作用强,所以沉积物很薄,有时甚 至在河床中出露基岩。
地质年代及四纪地质特征ppt课件
![地质年代及四纪地质特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291ba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c.png)
强风化
半风化岩石 中风化
新鲜岩石
弱风化
16
2、坡积物 雨水、雪水,高处风化碎屑,堆积在平缓
的斜坡或坡脚 成分与高处岩石性质有关 厚度变化大
17
3、洪积物
大雨、雪水,大量碎屑物,沿冲沟搬运到 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而成,在沟口常 呈扇状分布上部——洪中部积扇下部
一定程度的分选和磨圆,较洪明积显扇沉的积层物理、 夹层
4
(3)阅读地质图
地质图阅读方法
5
2、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
主要用来确定不含化石的古老地层和岩浆岩的年龄。
绝
用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规律来确定岩石形成时间。
对
地
质
年
代
—蜕变常数 P—放射性同位素重量
D—蜕变后新元素重量
最后:用各岩石形成时间,排出各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最老岩石:南美洲圭亚挪地盾角闪岩(41.3亿年),最 老化石:蓝绿藻(35亿年))。
一、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 1、为什么要学习地层及地质年代 (1)地层: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层,称为该时 代的地层。 (2)地质年代:包括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或地质体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或地质体发生至今的年龄。
1
(1)确定构造形态
2
(2)选择和评价建筑场地
20
6、海洋沉积物
滨海带
浅海带
砾滩 沙滩 承载力高 透水性强
细砂 粘性土 淤泥 强度低
大陆斜坡
深海带
生物软泥、粘性土、淤泥
21
7、冰碛与冰水沉积物 冰川融化后形成冰碛 冰雪融化后形成的水流可冲刷和搬运冰碛
物、沉积形成冰水沉积物 8、风积物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bb93cdff00bed5b8f31d3d.png)
2021
86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地层层序律
2021
87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生物层序律
– 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它是在岩 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记录。由于生物进化总 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 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 较快、存在时间短、 分布较广、特征明显的生物化石和生物化石的 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每一个 地质时代都有其特征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组合。 下图为 根据化石确定不同地区地层是否为同一 时代的地层的示意图。
• 例如:坳谷发展的阶段性
– 切沟 – 冲沟 – 坳谷
2021
84
5. 地貌的年代及发展
• 现代地貌与古地貌
– 现代地貌—— 指全新世(≤1万年)的地貌,和 当地的气候一致。
– 古地貌—— 指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参与现 代地形,和当时的古气候一致。
• 如江汉平原的丘陵之上,多堆积风化红土,为炎热 气候条件下形成(N2),现在的气候为温暖较湿
2021
51
3. 地貌的成因
• 内外地质营力在地貌上的表现
– 地壳的连续上升
• 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造成大峡谷,稳定期短
– 地壳间歇性上升
• 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 平面
– 长期稳定
• 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 岭接近河谷,宽河谷,低小丘陵
2021
5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从图上可以看出,两头的作用力比较单纯,仅 一种营力,复杂的是中小型地貌,既有外力作 用,也有内力作用
2021
43
2021
44
3. 地貌的成因
• 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因素
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件
![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1508e89e31433239689387.png)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1、第四纪:是新生代最后的一个纪,距今2.6Ma以来。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
如:气候变迁、生物演化、构造运动、海平面波动、冰川进退等。
3、地貌学: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4、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关系:第四纪地质学主要是地球表层沉积物特征及成因;地貌学主要是地表的形态特征及成因。
5、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及其所含物质。
6、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
7、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任务:1)理论研究:重建第四纪时期的地质演化历史,探究演化规律,预测未来变化。
如:气候变化、生物演化、海平面变化等。
2)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减灾防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如:干旱、土地沙化、泥石流、滑坡、地震、火山爆发、崩塌。
8、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内容:1)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成因、分布;2)第四纪气候变迁和海平面波动(黄土:温暖:红色;寒冷:黄色);3)第四纪生物界(哺乳动物的繁盛;喜冷植物的扩展;人类发展;人类文化发展);4)第四纪地层;5)第四纪年代学;6)第四纪构造运动;7)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演化。
第二章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1、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冰川活动、气候变冷、动物化石、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沉积—构造事件。
2、第四纪下限的方案:0.70~0.80MaB.P:(冰川学派)依据:古地磁极性分界(B/M);气候变冷;1.80~1.90MaB.P:(气候学派)依据:奥都威事件;地中海喜冷动物;真马、真象出现;直立人出现;2.50~2.60MaB.P:依据:全球发生了大幅度的降温;北极冰盖发生了明显的扩张;北大西洋沉积物中的冰筏屑数量明显增多;欧亚地区植被发生明显的变化,涌现出大量的针叶树和草本植被,预示气候的恶化;在哺乳动物群方面,真马、真象、真牛的出现;在非洲出现石器;青藏高原隆升加速,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出现厚层的砾石沉积,东亚地区冬季风出现和加强,黄土堆积开始。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李长安 第二章1PPT课件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李长安 第二章1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c60fb114791711cd79177e.png)
31
内外地质营力在地貌上的表现
➢ 地壳的连续上升 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造成大峡谷,稳定期短
➢ 地壳间歇性上升 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平面。
➢ 长期稳定 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岭接近河 谷,宽河谷,低小丘陵。
32
四.地貌的成因分类
基本成因分类(单因素分类)按形成地貌的地质作用分类
负形态:比周围地貌低 谷地、洼地、坑、穴
➢ 描述+照相+素描。
14
正 地 形
15
负 地 形
16
负 地 形
17
负 地 形18
二.地貌的相对等级
相对等级:可分为5级 Ⅰ.巨型地貌 Ⅱ.大型地貌 Ⅲ.中型地貌 Ⅳ.小型地貌 Ⅴ.微型地貌
19
Ⅰ.巨型地貌
地球表面可以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大陆、洋盆 形成发展始于中生 代:T之前为一超级大陆(泛大陆)由于板块运动而裂解形成现 代大陆和大洋。 大陆: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大陆壳组成,平均海拔875m。遭 后期破坏严重。目前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洋盆:由单一的硅镁层的大洋壳组成,其上覆盖松散沉积物。 地貌因受水体保护,形态原始。洋底平均深度-3794m. 大陆边缘:是陆壳的延伸部分,具有与大陆相似的结构,包 括大陆架、大陆坡。
➢ 外力地貌:每种地质作用形成两种地貌,侵蚀地貌、堆积 地貌
➢ 内力地貌: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貌。
✓ 新构造运动直接造成地貌N2以来,青藏高原隆起,三 峡地形。
✓ 剥蚀构造地貌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多。指已经形成的地质构造,经过外 力风化剥蚀后,把其构造揭露出来。 特点:必定有一大部分地质构造(折皱、断层、地层面) 反应在地形面 上,构成地面的一部分。
地貌等级的研究
《地质学》课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地质学》课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906663e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64.png)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一、地貌分级 巨型地貌:大陆与海洋、大的内海及大的山系; 大型地貌:山脉、高原、大型盆地及海底山脉与平原; 中型地貌:分水岭、山间盆地; 小型地貌:残丘、谷坡、沙丘、小的侵蚀沟。
(2)经过多次洪水而形成的洪积扇常呈较不规则的斜交层理, 有时还夹有透镜体和条带状的细粒碎屑和粘土混合物等。
(3)洪积土中的地下水一般属于潜水。在顶部埋藏较深;在边 缘地带,地下水埋藏浅;局部低洼地段,地下水可能溢出 地表;
(4)洪积扇的厚度一般是随离沟口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返回
5 水成地貌
⑤ 坡积物在气候湿润的山区较为常见,尤其在上坡植被稀少易受 冲刷和下坡地势较平缓的山地最为常见。
坡积土
返回
一、坡积土(Qdl)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3.坡积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1)坡积物常常很疏松,承载力低、压缩性高(尤其是新近
堆积的坡积物)。 (2)坡积物厚度变化很大,作为的地基会存在不均匀沉降
2. 地貌学——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 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3.13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1 概述 2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3 山岭地貌 4 风化地貌 5 水成地貌
1 概述
一、地形与地貌 地形 :专指地表既有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如
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用地形等 高线表达。 地貌 :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部特征,还 要分析和研究这些形态的成因和发展 ,用地貌 图表达。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地表流水有片流、洪流和河流3种方式。 (1)在地面汇合成网状薄水层顺自然坡均匀流动
地质大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03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1第四纪沉积物
![地质大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件03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1第四纪沉积物](https://img.taocdn.com/s3/m/f6a1b63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c.png)
树轮 湖泊年纹层 石笋
珊瑚
冰芯
1.2 粒度分级
2 1/16 1/256
1.3 命名法
三元法
0%
100%
Shephard, 1954
美国陆军
土壤学
土壤学
Trefethen(1950)
美国石油 协会
Recommended Reading
• 粒度不是一个简单的正态分布,而 是由几个正态分布的次组分组成。
细切点
粗切点
概 率 累 积 曲 线 ( Sheas, 1 9 7 4 ) • 粒度往往由几个正态分布的次组
分组成,一般来说,包含三个组 分,表现为三个直线段,代表了 三种不同的搬运方式:滚动、跳 跃和悬浮搬运。
e.g.不同沉积物的概率曲线差别
(2)地貌标志 (3)环境标志
A.岩性 ①砾石,②砂和粘土
B. 结 构 (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 非 流 动 ) C.沉积构造 (层理,楔状体,结核, 网纹) D.产状
E.沉积体形状
(1)沉积学标志
A.岩性之砾石
砾性
砾 径 ( abc)
砾向(ab面,a轴) 砾态(圆度,球度,扁平度) 砾石表面特征
统
溶洞堆积物
泉华
地下水组 地下河堆积物
地下湖堆积物
湖沼组 湖积物 沼泽堆积物
类 型 成因亚类
el
各种风化壳
pd
现代土壤 古土壤
col
dp
sl
dl
pl
扇顶 扇形 边缘相
al
河床 河漫 牛轭湖
df
ca
化学 角砾 骨化石
cas
《工程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PPT课件
![《工程地质学》第四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db0d42dd88d0d232d46a03.png)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桌状山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山岭地貌的类型 1、构造变动形成的山岭
1)平顶山 2)单面山 3)褶皱山 4)断块山 5) 褶皱断块山
2、火山作用形成的山岭 3、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岭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垭口和山坡
(一)垭口
1、构造型垭口是由构造破碎带或软弱岩层经外力剥蚀所形成。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4风化地貌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风化作用的工程意义与评价
(1)风化后物理性质发生了改变;
(2)查看风化程度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残积土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残积土:岩石风化后未 经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 松散碎屑物质。
残积土层剖面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丘陵 <500
<200
闽东沿海丘陵
高原 >600
>200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 原
高平原
平原 低平原
>200 0~海平面 高度
吐鲁番盆地
676906
2021年3月17日
地貌的成因分类
内力地貌
构造地貌 火山地貌
水成地貌 面状洗刷地貌、线状冲刷地貌 、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与海洋 地貌等
三、 残积土(Qel)的特征与工程地质评价
返回
3.残积土的工程地质评价
(1)残积土的物质组成
① 粘性土组成的残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
② 粗岩碎屑组成的残积土地基:沉降量较小,危害小。
③ 残积土中开挖基坑:边坡稳定性取决于其组成成分。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a38c2e647d27284b735134.png)
第一章绪论1.1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基本内容课程内容包含两个方面(1)第四纪和地貌研究的基本知识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的实际价值;(2)第四纪地球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方面即第四纪气候、海平面、生物与古人类和新构造运动等的基本情况。
第一方面是第二方面内容的基础,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拓宽与应用。
1. 2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一.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
二.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发展起来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1.3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地贸学及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是开发利用第四纪资源和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作的基础,也是水利、水电、水运、地上和地下交通与管线工程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灾害与地球环境变化的预测研究的重要环节。
1.第四纪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地质研究各种第四纪矿产赋存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因类型蝗第四纪沉积物中,位于一定地貌单元,开发利用这些矿产必须应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知识。
2.工程建筑水利、水电、交通建筑和水运等工程勘察都必须研究与工程有关的有利和不利的第四纪沉积物、地貌、新构造运动和现代动力作用。
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自然灾害是对人类经济和生命财产能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件,大都具有突出性。
对自然灾害的形成发展、时间与空间和强度演化规律,监测、预测和防治,对减灾和救灾的研究也离不开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知识。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2.1 第四纪沉积物一.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1.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2.第四纪沉积物的命名砾石、砂、粘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 (2)与第四纪地质现象相适应,有一些 不同于前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研究方法。 例如,冰期和间冰期划分、地貌学以及 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等。
• 研究第四纪地壳、气候和生物界演化历 史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叫第四纪地质 学(Quaternary Geology)。
6
地貌学
• 地球岩石圈又叫构造圈,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岩 石圈发生变形和岩浆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起 伏不平,形成明显的地势差。外动力地质作用 在地球表面削高填低,河流中上游区域以侵蚀 为主,塑造千姿百态的侵蚀地形。下游区域以 堆积为主,形成各种堆积地形。本世纪对大洋 的深入研究表明,洋底地形同样丰富多彩,既 有绵延数万千米的洋中脊系,又有延伸数百千 米、海拔数千米的岛链和深达数千米到万余米 的深海沟系。
• 继Schimper(1837)与Forbes(1846) 对气候和冰川 的研究, Marlot于1856年正式将第四纪划分成 两个世—更新世(Pleistocene epoch)和全新世 (Holocene epoch), 并分别与第四纪冰期与 冰后期对应。
5
• 经过一百多年的变革,第一纪、第二纪 已被废弃,但第三纪与第四纪却被广大 的地质学家接受,近年来,人们试图用 晚近纪和新近纪分别来取代第三纪与第 四纪,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得到广泛的认 可。
• (3)第四纪地质现象与人类的关系特别 密切,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 (4)第四纪地质现象保留完整,而且其 地质过程仍在继续进行,研究这些现象 和过程,有助于揭示和理解第四纪以前 的地质历史,具有特殊的理论和方法学 的意义。
11
• (5)第四纪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 (6)在进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察时,
• 首先是第四纪地层学研究方面,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 层学由于地表剖面和钻孔资料增多、沉积岩石学、测 试技术及大地构造理论的发展对岩石地层学的认识更 加全面、细致和客观。
• 第四纪测年学进展日新月异。 • 第四纪海洋地质学的研究揭示第四纪海岸线经历了多
次大的波动,这与深海氧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和第四纪 冰川的消长呈很好的对应关系。 • 第四纪生物学的研究无论是无脊椎动物还是脊椎动物 都有较大的进展,更多的属种被发现,生物区系划分 更细。
0.绪论
• 理论教学2学时。 • 了解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 • 一般了解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的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 • 了解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在水文地质及地质
工程、环境地质及矿产开发研究中的意义。 • 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 • 地质学及地貌学、研究内容及其在水文地质及
不同类型的地形形态和第四纪堆积物在 空间上的展布资料非常重要。如在山区 道路工程设计中,铁路和公路通常是顺 河修建,就是利用了河谷纵比降小的特 点。
12
0.4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之间 的关系
•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间有着密切关系。如研究第四 纪堆积物成因类型时只有在重视地貌条件的分析才能 获得准确的结论;同时期地层的分布往往与地貌条件 是分不开的,地层的出露通常在地形上的一定部位, 如果一个地区的标准地层已经确定,运用地貌方法可 以进行地层的横向对比;根据第四纪地层恢复古地理 时,如果缺乏地貌学的观点是很难建立的,对于冰期 中冰川范围之恢复更是如此;新构造运动的研究取决 于地貌的研究成果,特点是构造运动的幅度和速率的 确定。同样,离开第四纪的研究,地貌学研究也很难 深入,无法获得显著的进展。
•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 形成地貌的内外营力作用、地貌随时间的演化 规律、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
9
0.3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 究意义
•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均是研究第四纪(地史 中最新、延续时间最短的一个纪),其之所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的原因: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1839年,英国著名地质学家Lyell将当时第三系 上部那套70%以上的腕足均为现在属种的地层 称为更新统,将形成这套地层的时代叫做更新 世。后来,他又将更新统顶部生物残核全由现 代属种组成的那套地层称为全新统,相应的年 代为全新世(Holocene)。
7
• 这些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的特征、成因 及其演化规律是地球科学研究的范畴, 并逐渐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 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形态、结构及其 发生、发展的科学,叫做地貌学 (Geomorphology).
8
0.2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研 究内容
• 第四纪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并以各种形式记 录下来,要重塑第四纪演化历史,必须对它们 进行详细研究。具体来讲,包括第四纪地层、 生物界、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和新构造运动等。
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及矿产开发研究中的意义。
0.1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的由 来
• 第四纪地质学 • 1829年,法国地质学家Desoyes在研究巴黎盆
地时,将覆于第三纪地层之上的一套松散堆积 物称为第四系(Quaternary System),并将形成 这套堆积物的时代命名为第四纪(Quaternary period),与当时通用的地质时代—第一纪、 第二纪和第三纪并列。
13
0.5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 进展
• 地貌学研究地貌学研究 • 80年代和90年代相继出版的1:100万地
貌图是地貌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的的基 础上完成的。近年来3S技术和地貌测年 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地貌学的研 究效率和质量,使研究内容在宏观和微 观两方面均有重大进展。
14
• 第四纪地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