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 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课件第二单元第2课商鞅变法 (共16张PPT)
主要内容
法律 文化
习俗
商鞅变法的结局如何?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思考:1、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 依据是什么? 2、有没有可能出现商鞅不死,变 法措施也得以保留的结局? 3、为什么秦惠文王处死了商鞅, 却又保留了商鞅的变法措施?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影响变法成败的主要因素:
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⒊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商鞅变法
课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 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 史实;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特点和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 时期 秦 国 商鞅 主持的一场变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什么发生在春秋战国?
阅读教材P18-19页,从经济、政治、军 事、文化四方面归纳春秋战国的时代特 征。
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 出现 2、政治 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治改革
(二)变法内容:
阅读参考史料《史记· 商君列传》 第1、2段并结合教材p23-24内 容,归纳商鞅变法的措施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领域
经济
军事 政治
作用 废井田制,土地私有,奖励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有利封建制度确立 打击奴隶主旧贵族 实行军功爵制(奖军功), 严禁私斗 提高秦军战斗力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 废分封制,推广县制 打击旧贵族势力 废世卿世禄制 制订秦律,轻罪重刑 建立户籍制、连坐法 焚烧诗书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以法律巩固改革 强化对人民统治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可 能 性
为什么历史选择了商鞅?
旧贵族: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 法而治。 商 鞅:三代不同礼而王, 五伯不同法而霸。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历史:2.0《商鞅变法》课件(人民版选修一)
一、历史大背景:
春秋战国大背景: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二、秦国国内背景(商鞅变法的背景)
1.不利条件 (1)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要 落后。 (2)公元前4世纪初,秦献公开始实行了一些改革,但秦 国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秦国状况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史记·秦本纪》
魏国李悝变法
◎措施:实行“尽地力 之教”;推行“平籴法 ”;制定《法经》 ◎影响:魏国率先强盛
李悝
楚国吴起变法
◎措施:
限制贵族权力;令旧贵族迁居;
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 俸禄;要求官吏秉公执法;
◎影响:
吴起
一段时间内,楚国成为战国中的 强国
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
由春秋至战国各诸侯国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国的商鞅变 法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 这正是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它又有哪些可能性呢?
晋国已分裂成魏、韩、赵三国,力量大大削弱。
(2)招揽贤能: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
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
商鞅入秦,尽显才华
第一次见面,商鞅大谈帝道,帝指 商鞅见秦孝公 中国历史上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 尧,舜,讲他们的治国之道。讲了半天, 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商鞅走后,秦孝 公就把景监叫过来,臭骂一顿,然后给 商鞅下了一个结论,两个字:妄人,就是 只会说大话的人,所以第一次见面没谈 成。隔了几天,第二次见面,这一次商 鞅给秦孝公谈的是王道。所谓王道就是 夏禹,商汤,文、武周公的治国之道, 秦孝公还是没听进去。第三次见面,讲 霸道,就是春秋五霸的称霸之道,秦孝 公听得比较兴奋,但还没有完全听进去。 第四次,讲的是强国之道,秦孝公听傻 说服秦王, 了,先秦时期人们坐的姿势就像我们今 天跪的姿势一样,秦孝公听着听着,不 获得支持。 自觉就把他坐的垫子往前挪,靠近了商 鞅。
人教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的意义 共36张PPT
三次试探后,商鞅方才对秦孝公讲解强国之术
教材23页学思之窗中的“帝王之道”和“称霸 之道”分别指的是当时的什么学派?秦孝公为什 么只对“称霸之道”感兴趣?
帝王之道:王道——儒家思想;
称霸之道:霸道——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最适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商鞅的才学和秦孝公重用商鞅是变法 成功的关键因素
商鞅变法有哪些阻力?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
BC11 C
夏商
朝朝
BC77 BC770 BC476 BC475 BC221 1
西
春
战秦
周
秋
国朝
从分裂走向统一
从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
一、春秋战国社会新气象(大:动荡、变革、发展)
①经济 铁、牛(生产力)——私田增多;井田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力量
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制改革
(4)你认为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可以用那几个 字来概括?农战、法治、集权、抑思、易俗
三、变法的特点
①变法核心内容是"重农"和"法治" ②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 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③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 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 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看材料回答问 题。
官…(…材1官料)爵一奖之:"励迁斩军与一功斩首和首者之爵军功一功相级爵称,欲制也为(。官战""者场有为军赏五功罚十者制石,各之)以
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上刺字材)料或二劓:在(刑战2()斗割中严掉士肃鼻兵军子若纪)怕。死秦退军缩以,五要人受为黥伍刑,(一脸 人的逃护p亡卫2,部4:其 队提余 ,高四 如军人 果队都军战要官斗受死刑在力;战的各场举级上措军,,官护调都 卫整有 部一 队社定 要会数 受关量 惩 罚。系的一个途径(打击了贵族特权,树立地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一 专题 二商鞅变法第1课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件 (共40张PPT)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 室衰微,新兴地主要求改革
吴起
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直接动力
文化: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 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民族关系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 (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1)经济: 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生产力,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根本原因) (2)政治: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宗法制、 分封制遭破坏; B、战国各国进行变法改革,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
特征
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文化、科技
春秋五霸图
材料一 (西周)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 于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 (l)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做出了什么规 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材料二 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 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2)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补充: 严格户籍制度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农战
材料2:
左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云梦秦 简,记载中有“伍 长”“伍人” “四邻”等
字样。
建立什伍组织
3、政治:
法治
(1)制定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 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 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
1、废分封,推广县制
政 治
2、什伍连坐制度
3、轻罪重罚,严刑峻法
积极影响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 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 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便利赋税征收;便利各 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
吴起
军事: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直接动力
文化: “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 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民族关系上: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 (大动荡、大变革时代) (1)经济: 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生产力,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根本原因) (2)政治:A、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宗法制、 分封制遭破坏; B、战国各国进行变法改革,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
特征
族融和
大发展:经济、文化、科技
春秋五霸图
材料一 (西周)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 于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 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 (l)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做出了什么规 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材料二 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 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2)严肃军纪 提高军队战斗力
补充: 严格户籍制度使得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农战
材料2:
左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云梦秦 简,记载中有“伍 长”“伍人” “四邻”等
字样。
建立什伍组织
3、政治:
法治
(1)制定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 征兵提供了依据;同时 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
1、废分封,推广县制
政 治
2、什伍连坐制度
3、轻罪重罚,严刑峻法
积极影响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 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稳定财政收入,提高生产 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便利赋税征收;便利各 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ppt课件
变法的目的: 富国强兵
农战
变法的核心:
法治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变法领域
军事
具体措施
奖励军功 严肃军纪
作用
1)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 族的特权; 2)极大提高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 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1)经济上: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
生产带来生机。
(2)政治上: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制
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
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秦——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习俗
废井田,开阡陌 1)用法律的形式从根本上确立封建
土地私有制; 奖励耕织,实行重农抑商 2)推动秦国经济的发展,稳定国家
统一度量衡 财政,增强国家实力。
实行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1)加强了国家对基层的管理与统治,
推行什伍连坐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春秋战国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代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
农战
变法的核心:
法治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变法领域
军事
具体措施
奖励军功 严肃军纪
作用
1)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击了旧贵 族的特权; 2)极大提高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 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1)经济上: 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
生产带来生机。
(2)政治上: 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制
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
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秦——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习俗
废井田,开阡陌 1)用法律的形式从根本上确立封建
土地私有制; 奖励耕织,实行重农抑商 2)推动秦国经济的发展,稳定国家
统一度量衡 财政,增强国家实力。
实行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1)加强了国家对基层的管理与统治,
推行什伍连坐制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2)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春秋战国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代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
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PPT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 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命 题 特 点
通过回顾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选修一的试题,我们可以比 较清晰的发现有如下特点: 1.从考查特点上看:命题依标不依本,不拘泥于教科书 ; 2.从考查内容上看:以中国的改革尤其是中国古代改革为主; 选修和必修相结合; 3.从考查方式上看:以横向或纵向对比、类比为主。 4.从设问方式上看:一般为两问(分值分配为8、7分或5、10 分),主要以考查改革之背景(原因、目的)、特点、影响 (作用)为主。
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探究6:结合以上内容归纳商鞅变法的背景? (一)历史大环境:
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决定了改革是时代的趋势 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性 (经济) 兼并战争的需要——必要性 (军事) 新兴地主的需要——必要性 (政治) 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能性 (文化) 2、各国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为商鞅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 西地,诸侯卑秦, 丑莫大。……宾客 郡臣有能出奇计强 秦者,吾且尊官, 与之分土。 ——《史记· 秦本纪》
秦孝公、商鞅交谈图
治世不一道 ,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圣人不易民而教, 知者不变法而治。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 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 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 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 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 ——《史记· 秦本纪》
大发展 大动荡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
大变革
经 济 基 础
上 层 建 筑
决定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探究3:结合表格内容思考:各国改革共同的影响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课件
思考: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原 因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 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根源 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18年 9
一、经济方面
普遍推行郡县制
政治
建立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制定秦律
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轻视教化,压制人民思想,摧残了文化 改变社会风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17
文化 习俗
18年
燔诗书而明法令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
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
( 1 )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 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制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 4 )影响最深远:不仅增强秦国实力,为秦 统一奠定了基础 ,也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重大影响
18年 18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3.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是 A.废井田 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18年
兵源得到 可靠保证
12
三、政治方面
1)建立县制, 国君任免官吏 2)连坐制度 强化中央集权 加强管理,有效 行使政府权力
商鞅变法PPT课件
材料一: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并逐步吞并六国,完成统一。 材料二:清朝末年,中国贫穷落后,饱受帝国主义国家的蹂躏,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改革进取。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观念滞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01
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商鞅变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大体的特征是: 宗法制、分封制、 礼乐制度崩溃。
01
你的学习方法或生活习惯、观念中,有没有需要“改革”的地方?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02
国 王
国 家
求贤令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 西地,诸侯卑秦,丑莫 大焉。……宾客郡臣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 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 西地,诸侯卑秦,丑莫 大焉。……宾客郡臣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 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商 鞅 像
01
02
想 一 想 说 一 说 谁能 说说“立木取信”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今天有何意义呢 ? 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01
02
秦孝公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想一想
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 一、秦孝公求贤——商鞅变法的原因: (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战国初期,秦国地处西方,经济落后,政治守旧。它受到中原各国的鄙视,还经常被魏国侵扰。秦孝公决心改革
01
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商鞅变法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大体的特征是: 宗法制、分封制、 礼乐制度崩溃。
01
你的学习方法或生活习惯、观念中,有没有需要“改革”的地方?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02
国 王
国 家
求贤令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 西地,诸侯卑秦,丑莫 大焉。……宾客郡臣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 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 西地,诸侯卑秦,丑莫 大焉。……宾客郡臣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 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商 鞅 像
01
02
想 一 想 说 一 说 谁能 说说“立木取信”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今天有何意义呢 ? 令出必行,取信于民。这与我们当今社会提倡的“诚信”完全一致,说明了自古以来诚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01
02
秦孝公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想一想
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 一、秦孝公求贤——商鞅变法的原因: (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战国初期,秦国地处西方,经济落后,政治守旧。它受到中原各国的鄙视,还经常被魏国侵扰。秦孝公决心改革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_商鞅变法PPT
强化对地方的统治
4、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加强思想统治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 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 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 认为应统统毁灭。”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 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 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 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 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 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长河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 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立木建信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
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一、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 势,以巩固统治
3、建立严密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4、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5、焚烧诗书,制定秦律 从变法的措施中 你能看出变法的 性质是什么?
三、变法性质:
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化改革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变法影响
重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二、富国强兵的秦国
回忆商鞅变法的措施,总 结这些措施对秦国的强大有 哪些作用?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二、变法措施:
(一)富国之举——以农富国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提高生产积极性,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增强国家实力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38ppt
“孝公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 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 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 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 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 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 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 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
试比较两段材料对商鞅评价的异同
阅读教材23页资料卡片,思考为何 商鞅被车裂而“秦人不怜”?
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 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
秦民大悦与秦人不怜是否矛盾?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 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
史记中的这段话出现在商鞅第一次变法后,很有可 能是司马迁用来评价商鞅第一次变法的内容,第一 次变法最有可能让秦民大悦的当是奖励军功,废除 世卿世禄,这确实足以让平民喜悦。但就在这段话 后面,司马迁接着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2. 变法前的秦国
秦僻在雍州, 不与中国诸 侯之会盟, 夷翟(狄) 遇之。 (《史 记·秦本 纪》)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鍼虎 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 鸟》。”(《左传·文公六年》)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 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 商鞅之“诱”,结果如何?
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 的目的。
• 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公元前358年,秦军首败韩军于西山; 公允前354年,秦攻取魏国的少梁; 公元前352年,秦兵攻克魏国旧都安邑; 公元前340年,商鞅生擒魏国公子卬,夺回 西河部分土地
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PPT课件
“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便利各地经济的交流 和发展
三 变法措施
1、富国之举 ——以农富国
(1)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2、强兵、加强集权之举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 业,--பைடு நூலகம்---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尚武风尚 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5、现实刺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 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二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2、战国时期
(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
李悝,又名李克,战国时魏国(今山西南部运 城一带)人,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其生平事迹,已难确知其详,但他在历史上 留下永久名声的,是他在魏文侯支持下发起的变法 改革。使魏国在战国时期率先强盛称雄。所著《法 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适应土地私有制这一历史潮流,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实行“初税亩”。
《左传》载: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税亩。初,是开始的意思;税亩是按土地亩数 对土地征税,即“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凭借政治权力对 “私田”开始征税,规定不论“私田”、“公田”一律“履亩而税”。从此,井田之外的 “私田”开始纳税。“初税亩”的实施使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 正式形成。
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件(共56张PPT)
瓦解血缘宗法制度,巩固新 兴地主阶级统治,加强中央 集权 法律严酷 强化对人民统治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增加税收,改变民风
渭水尽赤,号哭之声动于天地,蓄怨积 仇比于丘山。
——刘向《新序》
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 轻视教化、轻罪重罚、法律严苛 • 加重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 保留一些旧的制度和风俗习惯
领域 经济 军事
军事
政治
法律 文化 习俗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主要内容
废除井田制,法律确认土地私有,重 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废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废分封制,推行县制 建立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制订秦律,轻罪重刑
燔诗书而明法令 禁父子兄弟同居;一夫一妻小家庭
作用
井田制
相地而衰(cuī)征 ——齐国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秦国变法的有利条件
• 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公元前361年,21岁的秦孝公继位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郡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记》
变法强国
崇尚霸道
秦国变法的有利条件
• 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 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 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 弟,若禽兽耳。
法律 文化 习俗
制订秦律,轻罪重刑
燔诗书而明法令 禁父子兄弟同居;一夫一妻小家庭
商鞅方升,秦孝公十八年制作的标准器
领域 经济 军事
政治
法律 文化 习俗
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主要内容
作用
废除井田制,法律确认土地私有,重 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激发生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二《商鞅变法》课件(共61张PPT)
匈
奴
战 国
燕
时 期
黄
河
赵
齐
、 长
江
秦
魏
中
下
韩
游 地
区
楚
图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公元前770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群 雄纷争,强者为王,变法图强的潮流在各国激荡。 地处西部一隅的秦国,在“欲兴秦、图天下”的 秦孝公继位后,重用胸怀大志的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力排变法阻力,循历史潮流而动,行“富国 强兵、殷民图霸”之法。其“身虽死”而“法卒 行”,为“秦王扫六合”建千秋伟业而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 阶级属性。
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 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认识和启示
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
进步性;局限性。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曾在鲁国担任将 领。后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到了魏国。魏文侯以吴起作为将帅, 攻打秦国,拔下秦国五座城池。文侯死后吴起遭谋害,便离开魏国, 投奔楚国。楚国便拜他为相国。等到楚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作乱, 围攻吴起,吴起最后被乱箭射杀。
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富国强 兵,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取得秦孝公信任,被 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21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秦 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
——《国语》
祭祀宗庙——农耕
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奴
战 国
燕
时 期
黄
河
赵
齐
、 长
江
秦
魏
中
下
韩
游 地
区
楚
图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公元前770到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群 雄纷争,强者为王,变法图强的潮流在各国激荡。 地处西部一隅的秦国,在“欲兴秦、图天下”的 秦孝公继位后,重用胸怀大志的商鞅实施变法。 商鞅力排变法阻力,循历史潮流而动,行“富国 强兵、殷民图霸”之法。其“身虽死”而“法卒 行”,为“秦王扫六合”建千秋伟业而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 阶级属性。
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 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认识和启示
认识:改革具有必要性;多样性;复杂曲折性;
进步性;局限性。
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曾在鲁国担任将 领。后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便到了魏国。魏文侯以吴起作为将帅, 攻打秦国,拔下秦国五座城池。文侯死后吴起遭谋害,便离开魏国, 投奔楚国。楚国便拜他为相国。等到楚悼王死后,楚国旧贵族作乱, 围攻吴起,吴起最后被乱箭射杀。
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了富国强 兵,下令求贤。商鞅携带李悝《法经》入秦,取得秦孝公信任,被 任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长达21年,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秦 孝公死后,被旧贵族诬陷,车裂而死。
——《国语》
祭祀宗庙——农耕
由公田到私田
过程:铁器使用、牛耕的推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课商鞅变法ppt课件
9
一、经济方面
3)统一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便利 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 利于消除割据势力 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
完整最新ppt
10
度
量
完整最新ppt
衡
11
二、军事方面
1)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2)废除世卿世禄,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3)严格户籍制度, 实行什伍制度
增加士兵勇气, 提高军队战斗力 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树立地主阶级优势
《商君书·去强第四》:重罚轻赏,则上爱民, 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 上。……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
加重轻刑罪罚重而刑减,少确赏实赐能,够那在么一国定君时爱期护内民、众一,定民
程众度就上会威为慑君百主姓效,命强;化家人中民赏的赐法而律减意少识刑,罚保,证那
变么法君彻主底不执爱行;护并民稳众定,社民会众,也巩固不统会治为。君 主 效
命。但…是…过用于重严刑苛杜,绝罚犯不罪当,罪国,家长大期治势;必用导轻致刑
社导会致不犯安罪定,。国家混乱。
完整最新ppt
14
四、思想方面
燔诗书而 明法令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 “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若
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 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 要排斥儒家,“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 法。
统一度量衡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但按爵位等级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
改革不彻底
军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又名卫鞅,他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年的魏国。他投身于魏 国丞相公叔痤门下。公叔痤赏识卫鞅的能力,欲将卫鞅推荐给魏惠王,但未 及推荐他就病卧床榻了。公叔痤病重时,魏惠王前去看望,问公叔痤:“万 一相国一病不起,我将把国政托付给谁呢?”公叔痤回答说:“我的中庶子 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把国事全托于他。”见惠王默然无言, 公叔痤遣退侍臣,单独对惠王说:“大王倘不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 不要让他出境,为别国所用。”惠王许诺离去。公叔痤又召来卫鞅,抱歉地 说道:“今天大王询问相国的继任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色并不同意。 我先君而后臣,对大王说如果不能用你,就应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你 应该赶快离开,免遭擒杀。”卫鞅回答说:“大王既然不能采纳您的意见任 用我,又怎么能采纳您的意见杀掉我呢?”于是没有离开。惠王离开公叔痤 病榻后对身边人说:“公叔痤的病情很重,他竟然要我把国政交给卫鞅,后 又劝我杀掉卫鞅,真是太糊涂啦!”果然没有考虑公叔痤的意见。
——《史记》
商鞅入秦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 尚武风尚 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5、现实刺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6、人才条件:商鞅入秦
一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初设政坛,怀才不遇
二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2、战国时期
(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 《法经》
李悝,又名李克,战国时魏国 (今山西南部运城一带)人,著名的政治 家,法家代表人物。
其生平事迹,已难确知其详,但 他在历史上留下永久名声的,是他在魏 文侯支持下发起的变法改革。使魏国在 战国时期率先强盛称雄。所著《法经》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落后中原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 “尚
尚武风尚
武”
“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
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
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
二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适应土地私有制这一历史潮流,以法 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
《左传》载: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税亩。初,是开始的意 思;税亩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即“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 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凭借政治权力对“私田”开始征税,规 定不论“私田”、“公田”一律“履亩而税”。从此,井田之外的 “私田”开始纳税。“初税亩”的实施使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二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2、战国时期
(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 (2)楚国吴起变法:收爵禄、迁贵族、裁冗官、禁私门
吴起(?~前381年),战国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卫国人(今山东定陶)。曾学于曾子, 具有治国才能,长于作战用兵。魏惠王时,有 人认为魏国士卒能所向无敌,应归功于他。由 于与魏武侯不和,遂离魏奔楚,在楚悼王支持 下进行变法,使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楚悼 王去世后被守旧贵族谋杀。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 与秦国历史机遇
鞅 变 第2课 “为秦开帝 法 业”----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背景 内容 影响
阅读教材,探究如下问题:
• 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时代特征是 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探究2: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改革变 法?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影响?
诸侯
诸侯
周天子
3、军事: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
春秋:争霸战争
战国:兼并战争
4、文化: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法家学 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百家争鸣
二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相,视也;衰,差等也;征,征取也。意 思就是说,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 的租税。标志着劳役地租已转化为实物地租, 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跨越性的进步,加速了封 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的对手……而且他们善骑射”
“秦军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
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
水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
首级”。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 尚武风尚 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1)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 (2)上层建筑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 利,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
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世卿世禄; 俸禄制→封邑制; 中央集权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3、军事: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
春秋:争霸战争
战国:兼并战争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 尚武风尚 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5、现实刺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 与之分土
• 探究3: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哪些变法的有 利条件和机遇?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代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 特征 融和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一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
1、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
(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农耕的出现并发展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商业的日渐活跃
一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
1、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
(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农耕的出现并发展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商业的日渐活跃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封建专 制统治
——《史记》
商鞅入秦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 尚武风尚 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5、现实刺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6、人才条件:商鞅入秦
一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1、初设政坛,怀才不遇
二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2、战国时期
(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 《法经》
李悝,又名李克,战国时魏国 (今山西南部运城一带)人,著名的政治 家,法家代表人物。
其生平事迹,已难确知其详,但 他在历史上留下永久名声的,是他在魏 文侯支持下发起的变法改革。使魏国在 战国时期率先强盛称雄。所著《法经》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法典。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落后中原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 “尚
尚武风尚
武”
“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
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
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
二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适应土地私有制这一历史潮流,以法 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初税亩”。
《左传》载: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税亩。初,是开始的意 思;税亩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即“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 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凭借政治权力对“私田”开始征税,规 定不论“私田”、“公田”一律“履亩而税”。从此,井田之外的 “私田”开始纳税。“初税亩”的实施使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正式形成。
二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2、战国时期
(1)魏国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 (2)楚国吴起变法:收爵禄、迁贵族、裁冗官、禁私门
吴起(?~前381年),战国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卫国人(今山东定陶)。曾学于曾子, 具有治国才能,长于作战用兵。魏惠王时,有 人认为魏国士卒能所向无敌,应归功于他。由 于与魏武侯不和,遂离魏奔楚,在楚悼王支持 下进行变法,使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楚悼 王去世后被守旧贵族谋杀。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商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 与秦国历史机遇
鞅 变 第2课 “为秦开帝 法 业”----商鞅变法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背景 内容 影响
阅读教材,探究如下问题:
• 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时代特征是 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探究2: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改革变 法?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的影响?
诸侯
诸侯
周天子
3、军事: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
春秋:争霸战争
战国:兼并战争
4、文化: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法家学 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百家争鸣
二 各国的变法和改革概况
1、春秋时期
(1)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相,视也;衰,差等也;征,征取也。意 思就是说,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 的租税。标志着劳役地租已转化为实物地租, 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跨越性的进步,加速了封 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的对手……而且他们善骑射”
“秦军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
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
水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
首级”。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 尚武风尚 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1)阶级关系的变化: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 (2)上层建筑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 利,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
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世卿世禄; 俸禄制→封邑制; 中央集权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3、军事: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
春秋:争霸战争
战国:兼并战争
三 商鞅变法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先天不利:偏居关中,落后中原 2、先前基础:穆公称霸;献公改革 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集中;法家学说传播; 尚武风尚 4、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士人活跃 5、现实刺激: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 与之分土
• 探究3:商鞅来到秦国,面临着哪些变法的有 利条件和机遇?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东周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代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 特征 融和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一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
1、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
(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农耕的出现并发展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商业的日渐活跃
一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
1、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
(1)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农耕的出现并发展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商业的日渐活跃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封建专 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