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我的童年》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我的童年》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我的童年》导学案(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20b65db7360b4c2f3f6412.png)
我的童年【自研课导学】预习课(课外20分钟):自读自悟《我的童年》,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查找资料,了解季羡林和他的作品。
自主积累:自主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生字词,力争做到能认、会写、懂词义。
晨读课(20分钟):目标:1、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
(约2分钟)2、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脉络,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约6分钟)3、导生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我的童年》作者:季羡林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2.引导学生通过速度课文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内容、学法、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通读文本整体感知内容: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法:1.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
2.自读课文,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1、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给对方批改;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时:1分钟2、四人互助组:副组长主持互助组内的互动,重点交流内容①怎样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②文章是怎样合理安排材料的。
预时:5分钟3、八人共同体:①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互助成果。
展示前的准备。
②抽签: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
③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展示单元一:行文脉络板书归纳出文章的行文脉络。
展示单元二:研读文本使作者“受用不尽”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让作者“受用不尽”?作者在家时把吃白面馒头当作最高享受,离开故乡后,“不但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这是否前后矛盾?展示单元三:品析语言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我的童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我的童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07f1d31711cc7931b716b9.png)
《我的童年》导学案导学案序号:5 课型:新授总课时: 1 分课时: 1—1 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不以为然”“家徒四壁”“光大门楣”“浑浑噩噩”,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学法指导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知识准备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但他他待人十分谦和。
备课组补充学习流程导入新课一、走近大师,引童年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先生部分:(屏显)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吗?认识他吗?被人们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童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一起去感受他的童年岁月吧!(板书标题、作者)呈现学习目标用多媒体呈现学习目标:预习检测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我的童年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我的童年学讲预案无答案新版新人](https://img.taocdn.com/s3/m/789d06f3551810a6f52486a9.png)
5 《我的童年》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2、引导学生通过速度课文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生字,理解词语。
2、感悟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2、给黑体字注音。
教谕()琐事()溺爱()椽子()蹿()房门楣()孤苦伶仃()()3、词语解释。
【肃然起敬】【万象更新】【孤苦伶仃】【相依为命】【家徒四壁】【浑浑噩噩】二、合作探究。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童年的?2、作者详写举人太太给我拿白面馒头的情形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4、、这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读完本文,你对作者的童年经历有哪些感触呢?三、检测促学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
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我的童年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我的童年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4260f3b307e87100f6961f.png)
序号:43 备课日期:2017. 04.17 备课人:闫绘娟张晓琛课题《我的童年》课型:课堂重构年级科目:八年级语文学习目标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几件事以及作者童年的特点。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几件事以及作者童年的特点。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预习案1 .熟读课文。
(自读课文,力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 .给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
•生疏()琐事()溺爰()•教谕()私塾() 椽子()•蹿()门楣()—垄()•万象更新()[车痒噩噩()•孤苦伶仃() 家徒四壁() 3下列加点字拼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星()B •锁事sud教渝yu光大门楣mei家徙四壁tuC .溺爰ni雌威cl臭名昭著zhao蹿房越脊jlD .济南ji盐碱jidn浑浑噩噩。
孤苦伶仃ling4 .解释词义。
顼:琐事:溺爱:习以为常:龙肝凤髓:光大门楣:肃然起敬:万象更新: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不以为然:家徒四壁:浑浑噩噩:自学指导:读作者简介自主探究1、快速默读全文。
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用简洁语言概括每个部分内容。
3、找出文章的纲领句合作探究1、"每天最高的享受"这一部分中,作者写道:"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写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2、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篇,有何好处?课堂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收获课堂反馈1课文开头写”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联系全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三四岁的时候,毎天一睁眼,抬脚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呦,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谨给我。
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凤聽一^,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2 “我” “每天最高的享受”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请你赏析这段话.课后作业:完成基础训练相关内容课后反思:。
八年级下 学期 现代文阅读导学案(我的童年)
![八年级下 学期 现代文阅读导学案(我的童年)](https://img.taocdn.com/s3/m/18a7f30fa6c30c2259019ecf.png)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课题:《我的童年》课型:现代文阅读教学主备人:何兴国审核人:辛春花【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流程】一、预学㈠导入新课: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无比幸福、充满快乐、自由自在的。
那么季羡林先生眼中的童年又是怎样的?㈡展示目标。
㈢自主预学,感受新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查找资料,整理作者的常识。
5分钟后谁先完成,请举手示意。
2、快速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5分钟后谁先完成好,请举手示意。
提示: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4、学生个人展示预学效果。
①字音字形地无一垄.()溺.()爱教谕.()龙肝凤髓.()蹿.()房越脊.()光耀门楣.()椽.子()浑浑噩噩.()②揣摩词意溺爱:家徒四壁:浑浑噩噩:③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二、互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互学,研读课文1、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提示:按照“作者的童年是的童年,从文中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据此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并谈谈你的理解。
②作者是怎么介绍父亲和叔父在济南的经历的?提示:用了等词语,表现父辈生活的特点。
③“每天最高的享受”这一部分中,作者写道:“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写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④本文主题是什么?⑤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
合作探究学生在独自理解的基础上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合作解决。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童年》季羡林导学案及答案汇总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童年》季羡林导学案及答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4e97aceaeaad1f346933f5f.png)
5. 我的童年季羡林【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么完美。
——三毛【学习目标】1.品味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1.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诗歌涌动着的激情。
2.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
他还曾长期致力于梵文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
该书分为为“我的童年”“小学记忆”“中学时光”“清华学子”“教书谋生”“去国途中”“留德十年”“滞留欧洲”“游子途中”“在北京大学”“耄耋之年”等章节,记叙自己从一个贫苦家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九十多年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感情世界。
3.给下列词语注音教谕.()伶仃..()溺.()爱凤髓.()门楣.()4.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快速默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研读·赏析】1. 开头第一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联系全文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在“父辈们”一节,并没有写到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否多余?为什么?3.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语文8 下】导学案:5我的童年
![【语文8 下】导学案:5我的童年](https://img.taocdn.com/s3/m/562cd21f195f312b3169a5fc.png)
《我的童年》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过程与方法:1、通读法:引导学生通过速度课文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研讨点拨法: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涵,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词语。
2、感悟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展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一)、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2、生字注音。
生疏教谕琐事溺爱私塾孤苦伶仃椽子蹿房门楣关键一垄浑浑噩噩
3、词语解释。
【肃然起敬】
【万象更新】
【孤苦伶仃】
【相依为命】
【不以为然】
【家徒四壁】
【浑浑噩噩】
四、走进文本。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童年的?
2、这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读完本文,你对作者的童年经历有哪些感触呢?
五、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我的童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我的童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a98134998fcc22bdd10d6c.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我的童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5课我的童年
【明确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2、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特点。
3、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饱含的复杂感情而又真挚的感情。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dàn( )生伶仃( ) ( ) 生shū( ) ..
琐( )事nì( )爱椽( )子门楣( )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肃然起敬:
万象更新:
孤苦伶仃:
相依为命:
龙肝凤髓:
浑浑噩噩:
3、走近作者。
【合作探究】
1、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3、作者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为什么会讲到自己的父辈?有什么作用?
【当堂反馈】
1、文中叙述了很多生活“琐事”:用盐碱地的土煮水腌菜、偷吃死面饼子等,作者
叙述这些事情的意义是什么?
品味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体验。
(1)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肝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
(2)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梁饼子就
苦
咸菜。
【拓展提升】
童年好句
1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我的童年》导学案精彩开篇词童年,就像五彩缤纷的梦,醒来还是那样清晰,让人回味无穷。
童年,就像五彩斑斓的珍珠,串连起无尽的欢乐与稚嫩的梦想。
童年,就像放声歌唱的小鸟,带着无限的希冀展翅高飞。
啊,童年呀童年,你似流水,一眨眼,滚滚向前。
啊,童年呀童年,你似骏马,一眨眼,飞奔千里。
童年的歌,童年的笑,童年的理想,童年的欢乐,--烙印在童年的天幕上。
而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却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走近季羡林,走进季羡林的童年。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品析文章“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3.结合作者的生活历程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罗大佑的《童年》)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首优美的乐曲,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童年。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诞(dàn)生教谕(yù)琐(suǒ)事溺(nì)爱椽(chuán)子门楣(méi)间(jiàn)断地无一垄(lǒng)不折(zhé)不扣浑浑噩(è)噩(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不折不扣: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光大门楣:指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浑浑噩噩: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2.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著名学者、翻译家、作家。
精通12国语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用简练的话语概括文章记叙的几个片段。
【交流点拨】(1)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2)父辈们;(3)每天最高的享受;(4)开始识字;(5)离开故乡。
文章采用了小标题的形式,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2.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交流点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3.思考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总分结构。
(二)文本探究1.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试从课文中找出两三处语句,体会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语言特点。
【交流点拨】(1)语句: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
体会: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真切地表现出作者童年时家境的艰苦。
(2)语句: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腿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
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肝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
体会:半个白面馒头,在幼年的作者心里居然像“龙肝凤髓一般”好吃。
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物质生活的匮乏,语言平淡,情感真挚。
2.品味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交流点拨】“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体现出的主要是生活的艰苦,正是由于幼时遭受困难,才锻造了作者坚强的性格,激发了作者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从这个意义上讲,苦难是人生的垫脚石,这些人生苦难使作者终生“受用不尽”。
(2)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交流点拨】作者离开父母,到济南叔叔家生活,这是作者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作者没有离开父母,将不会有后来的大学问家季羡林。
但作者晚年却说不愿离开故乡,而“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真挚而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故乡和父母的深深的感情。
(三)探究主题应该如何对待人生的苦难?【交流点拨】幸福人人想拥有,苦难人人想避开。
但事实是人的一生固然有幸福相伴,只是苦难却也如影相随。
既然这样,那么谁都得学着面对人生的苦难。
现实是逃避不了的,要学着坦然面对,要考虑如何去解决。
苦难的价值,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
你觉得有意义,你就会坦然,你觉得黯然,苦难就无限扩大。
苦难对于坚韧者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万丈深渊。
既然如此,还是做生活的强者吧。
与其躲避苦难,不如正视它。
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在与苦难做斗争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达到更高的层次。
(四)课堂小结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展现了旧中国贫苦百姓的生活场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感悟,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希望大家学会与苦难做斗争的本领,希望大家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四、板书设计家庭至穷--南富北穷,穷中之穷回忆父辈--相依为命,济南谋生我的童年最高享受--享受馒头,捡拾麦穗开始认字--感念恩师,回忆伙伴离开故乡--离开父母,怀念家乡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于谦①说到童年,我觉得在玩儿这方面,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太单调。
除了到商场买玩具,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
都说这些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开发智力,可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
那些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的孩子不单智力没见开发,反而越玩越傻,甚至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世界。
我小时候的生活,那才是孩子应该过的童年生活。
②记得我八九岁时,院儿里有个大哥哥迷上钓鱼,每天早出晚归,回家时总能带回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
到家后,拿盆放水,收拾工具,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则忙着择葱、切姜、剥蒜、点火,一边忙活儿一边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述钓鱼的过程。
不一会儿,一盆香喷喷的侉炖鱼就端上了桌,随之张罗着拿碗拿筷子准备吃饭,同时还不忘打发孩子给邻居送上几块鱼肉尝尝鲜儿。
这时的小院欢腾了,各家各户都来道谢,嘴里夸奖着老奶奶炖鱼的手艺,手里奉上自家的特色菜,之后每家都把小桌放在门前或葡萄架下,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吃着、喝着、聊着、乐着,那景象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想象不出来的。
而在当时我认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钓鱼带来的,那就学学呗!③那时不像现在,什么东西都要买。
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过程也是玩儿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让你对这个游戏更加了解更加期待。
我的第一条鱼线就是姥姥缝被子用的粗棉线,用塑料泡沫中的颗粒穿在棉线中间做了一个七星漂儿,废牙膏皮卷成卷儿当铅坠,找邻居大哥要了一个旧鱼钩绑在线上。
就剩鱼竿是个问题了,我特意跑了很远的路到郊区蔬菜大棚找了两根搭豆架用的细竹竿,把线绑在竿头,我的第一套钓具就这样拼凑成功了。
④【A】和一小块面,倒点儿白酒,滴几滴香油,做成鱼饵。
在自行车上绑上鱼竿,我迫不及待地出发了。
玉渊潭公园有离家最近的水面,骑车大概要一小时。
路上脑子里不想别的,一心只想尽快把钩儿扔到水里,幻想着钓到鱼那一刹那的感觉。
车骑得飞快,来到湖边。
我支好车,拿起竿儿,挂上食儿,【B】哪儿管什么风线长了、水线短了、浮力大了、铅坠重了,扬竿甩线,先扔下去再说。
说也奇怪,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越是棒槌越和牌--别看不会钓,扔下去鱼就吃食儿,抬起竿儿就有鱼。
不管是窜钉儿、麦穗儿还是小虎头儿,一竿儿一条,虽然个儿都不大,但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那简直是意外的惊喜,收获颇丰,不到半小时,把我忙活了一脑门子汗。
⑤正忙得不可开交,就听得身后坡上有人喊我,转身看时,一个男的,四十多岁,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朝我招手。
没看我这儿正上鱼吗!我不情愿地放下鱼竿,走上坡岸一问才知道,来人是公园管理处的,我被告知这地方不是公园的钓鱼区,严禁钓鱼,违者罚款。
我傻眼了,谁知道还分钓鱼区和非钓鱼区呀!到这时我才看到岸旁立着“严禁钓鱼”的牌子,无奈只得拉下脸来跟他对付。
求爷爷告奶奶,好话说了一箩筐,他看我是个孩子的份儿上,破鱼竿也没有什么没收的必要,最后的处理结果还真不错--竿儿撅折了,鱼也放了,最可乐的是他撅竿儿的时候让鱼钩把自己的手狠狠地钩了一个大口子!该!谁让你撅我竿儿来着!可能是他也觉得这事儿弄到这份儿上挺没劲的,撅完竿儿看都没看我一眼,蹬上自行车回家上药去了。
⑥说实话,撅竿儿、放鱼,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
那竿儿虽说是我自己做的,但真的没有什么保留价值,那鱼他不放我也得放,拿回家不能养也不能吃,还能看着它们死吗?所以我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最关键的是我把它们钓上来了,这个体验是最重要的,这个全新的感觉是最让我兴奋的。
我高高兴兴地骑车回家了,很长时间都在回味着钓到鱼那一瞬间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充满着诱惑,妙不可言。
从此,我的爱好中多了钓鱼这一项。
⑦回想我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
那可真是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
(节选自中信出版社《玩儿》一书,有删改)1.为什么作者认为“我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交流】因为在作者的童年时代,孩子们可以尽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从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妙与欢乐。
生活无忧无虑,充满童真童趣。
2.第②段描写了全院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分享侉炖鱼的温馨场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答出两点。
【交流】交代“我”迷上钓鱼的原因;展示了“我”童年生活中的人情之美,体现了“我”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为下文写“我”学钓鱼作铺垫(埋下伏笔);反衬出这种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是现在住在楼房里的孩子所缺失的。
3.本文语言很有特色。
请按指定角度对第④段画线的A、B两句进行赏析。
句子角度赏析A动词选用选用“和”“倒”“滴”“做”等动词,具体准确地写出制作鱼饵的过程,表现了“我”对钓鱼这件事的浓厚兴趣。
B短句运用运用轻快活泼的短句,表现了“我”钓鱼的急切心情。
4.竿儿被撅了,鱼也被放了,却一点儿都没有影响“我”的好心情,从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真谛?【交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钓胜于鱼;在尝试中体验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