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影像学》计算机体层摄影 ppt课件

合集下载

CT基础--计算机体层成像 ppt课件

CT基础--计算机体层成像  ppt课件



脑CT值:35Hu
W 100 C 35 16个灰阶CT值范围 -15∼85Hu,
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
显示,但超出上下限值的组织无法分辨,CT 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白色,低于此
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黑色。
窗口技术
增加窗宽,图像层次增多,组织对比减少,细节显示差 提高窗位,显示的图像变黑,降低窗位,图像变白
密度分辨力
密度分辨力(低对比度分辨力)
当某一物体与其周围介质的X线吸收差异较
小时,CT装置对该物体的影像识别能力。
CT:
0.5—1%
普通X线片:>5%
低对比度分辨力CT优于X片
低对比度分辨力高是CT的优势!
像素越大、层厚越厚, 密度分辨力越高
像素、层厚与空间分辨力、
密度分辨力的相互关系
1.5 空间分辨力及密度分辨力
空间分辨力
空间分辨力(高对比分辨力)
是指对于物体空间大小(几何尺寸)的鉴别能力。

CT图象的空间分辨力指某一物体与其周围介质的X
线吸收差异较大时,CT装置对该物体影像识别能力。

CT图像的空间分辨力是由层厚及像素的大小(尺寸)
决定的。
像素越小、层厚越薄,空间分辨力越高
CT值的作用: 代表物质的密度,可以帮助确认病变性质。
实质性肿瘤CT表现为 高密度影
囊性肿瘤为低密度影
脑内出血区呈高密度影, CT值约45~90Hu之间
1.4 窗口技术
窗口技术
定义:利用数字图像特点,改变亮度与CT值之
间的关系,显示不同组织变化的技术。
人体组织CT值范围有2000个分度,人眼仅能分
8

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总论计算机体层成像课件

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总论计算机体层成像课件

03
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的临 床应用
肿瘤诊断
肿瘤检测
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能够检测出 肿瘤的存在,通过观察肿瘤在图 像中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为医 生提供诊断依据。
肿瘤分期
通过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医生 可以对肿瘤进行分期,了解肿瘤 的侵犯范围和扩散程度,为制定 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疗效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计算机体层成像 技术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疗效, 通过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来判断 治疗是否有效。
技术展望
降低辐射剂量 提高软组织分辨率
智能化诊断 普及化应用
未来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将致力于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 身体的损伤。
通过技术改进,提高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疾 病。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的智 能化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将更加普 及,为更像重建系统还需要与显示系统 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以确保图 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04
01
图像重建系统负责对扫描系统产 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重建, 以生成可用于诊断的图像。
02
它通常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图像 处理软件和相应的存储设备。
图像重建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重 建算法和参数设置,对原始数据 进行滤波、去噪、增强等处理, 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02
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的基 本组成
扫描系统
扫描系统是计算机体层成像技 术的核心部分,负责产生图像 数据。
它通常包括一个X射线管、一 个检测器阵列和相应的机械装 置,用于控制X射线管和检测 器的运动。
扫描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扫描 模式和参数设置,对患者的身 体部位进行快速或慢速的扫描 。

第二章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第二章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 3.曲面重建 需要在轴位、多平面重建图像或三维图像上勾画出欲观 察曲面结构的中心线,应用相应的软件,即可生成曲面重建图像。如 此在单一二维层面图像上就能观察到不规则走行的结构,如血管、支 气管和牙列等(图2-2-1c、d)。
2-2-1 CTa.b,同一例,a.常
(二)三维重建技术
三维重建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和容积再现 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
内容
• 第一节 CT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 第二节 CT检查技术 • 第三节 CT临床应用
第一节 CT成像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 二、CT成像设备成像
一、CT成像的基本原理
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CT成像的基本原理,可将其分为如下三 个连续过程:
①获得扫描层面的数字化信息:用高度准直的Ⅹ线束环绕人体某部位一定厚度 的横断层面进行连续扫描,由探测器(detector)接受通过该层面的Ⅹ线,并 经光电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为数字化信息;
• 2.最小密度投影 mIP与最大密度投影相反,是将感兴趣容积内具有 低于规定阈值的最小CT值的体素,投影在一个平面上,所得图像即 为最小密度投影。临床上用于气管、支气管的观察。
• 3.表面遮盖显示 SSD首先用CT阈值的方法提取出欲观察的器官 结构,然后应用软件以一虚拟光源投照在器官结构的表面,并 依与光源的距离,计算出表面上各点的明亮度,则图像上器官 结构的表面就出现明暗变化,达到三维立体显示的效果,犹如 人物肖像(图2-2-1f、g)。SSD主要用于明确复杂解剖结构及 其病变的空间结构关系,不足之处是不能同时显示其内部结构, 且重建过程中有一定信息量的丢失。

第十四章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XCTppt课件

第十四章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设备XCTppt课件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360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 1963年,美国数学学A.M.Cormark解决了图像 重建的数学方法。
❖1967年, 豪斯菲尔德(Godfrey Hounsfield)制 成了第一台可用于临床的CT。1971年9月第一台 头扫描CT机安装在英国的一所医院中。
❖1974年,美国Georga Town医学中心的工程师 Ledley设计出了全身CT扫描机,使CT的应用扩 展到全身各个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概论课件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概论课件
Fly Through
管腔灌注与内视镜
CT灌注成像
对ROC在固定的层面连续扫描,绘制出每个 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血流灌注状态。
峰值时间(PT)、平均通过时间(MTT) 局部血容量(RBV)、局部血流量(RBF) 临床应用:急性或超急性脑局部缺血
脑肿瘤新生血管的观察 急性心肌缺血
CT的诊断与分析
Hounsfield设计成功 英国放射学会发表 获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Ledley设计成功全身CT 螺旋CT问世 四层螺旋CT问世 16层螺旋CT问世 32层螺旋CT问世
CT装置
扫描装置 X线管:旋转阳极 探测器:无机晶体、氙气 准直仪:管球侧、探测器侧
计算机系统 CPU、主储存装置 显示装置、操作台等
质子的运动:进动频率 0 = 0
人体质子在磁场中
共振现象
90射频脉冲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
o 外来射频脉冲停止后,由M0产生的横向磁化矢 量在晶格磁场作用下由XY平面逐渐回复到Z轴
o 同时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放出能量 o 发出的射频信号被体外线圈接受 o 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
MRI应用中常用概念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d Tomography CT
第一节 CT成像原理和设备
CT成像基本原理 设备
第二节 CT图像特点
层面图像 空间分辨率 组织分辨率
第三节 CT检查技术 第四节 CT诊断的临床应用
CT发展历史
1969 1972 1979 1974 1989 1998 2002 2004
T1
780 920 3000 - 260
T2
90 100 300 - 84
T1WI
PDWI
T2WI

医学影像技术学--CT ppt课件

医学影像技术学--CT  ppt课件

ppt课件 (北京分校)
13
ppt课件
14
普通CT与螺旋CT的比较
常规CT 间隔式扫描
螺旋CT:
连续容积扫描,
ppt课件轨迹呈螺旋形
15
ppt课件
16
CT成像系统的组成
(一)硬件系统
1.扫描机架:X线管、准直器、探测器等,机架可倾斜。
2.X线管:大容量、旋转阳极X线管, “飞焦点” 。
3.准直器:决定扫描层厚、减少散射线以提高图像质量、降
这种检查方法开始只能用于头部,1974年 LEDLEY设计成全身CT 装置,使之可以对全身各个 解剖部位进行检查。此后,CT装置在设计上有了很 大发展。
ppt课件
(北京分校)
7
CT图像特点
• X线影像是把具有三维的立体解剖结构摄成二维的 平面图像,影像相互重叠,相邻的器官或组织之间 对X线的吸收差别小,不能形成对比而构成图像。
这些小方块是反映相应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 CT图像上的黑色表示低吸收区,既低密度区,如 脑室;白色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颅骨。 CT图像能分辨吸收系数只有0.1%~0.5%的差异。
ppt课件
(北京分校)
32
CT 图像特点
CT图像是是横断面断层图像,也是计算机 重建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 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 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17
CT成像系统的组成 (二)软件系统
CT机的软件平台多采用专用操作系统、Unix、Linux等 操作系统。 1.基本功能软件
完成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照相等常规工作的软 件。 2.特殊功能软件
包括故障诊断软件、特殊扫描软件(如动态扫描、快速 连续扫描、高分辨率扫描等)、图像特殊处理软件(如三 维表面重建、模拟内窥镜等)、定量分析软件等。

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总论计算机体层成像PPT.

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总论计算机体层成像PPT.

1989年——螺旋式扫描
采用了滑环 技术和扫描 床连续平移 技术,实现 了螺旋式扫 描。
多层CT的发展
1992年--首推双层CT。 1998年--四层CT。 2001年--16层CT。 2003年--64层CT。
1998年——多排螺旋CT
多排螺旋CT (2、4、 8、16、32、64排), 使得球管围绕人体旋转 一周能同时获得多幅 CT断面图像。大大提高 了扫描速度,2004年64 排螺旋CT,开创了容积 数据成像的新时代。
矩阵: 是图像像素排列的格式,可以是
256×256,或512×512, 矩阵越大,像素越小,构成的图
像越细致,即空间分辩力越高。 矩阵越小,像素越大,构成的图
像越粗,即空间分辩力越低。 (P9下图)
二、 CT图像特点
CT值:
指 CT图像中组织密度高低的量的 2.5.9小组面试
(1)课间休息时,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做哪些活动?
双源CT显示冠脉狭窄及钙化
一、CT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 CT成像基本原理
• CT是用X线束从各个方向对人体检查部 位具有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 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线信号,经模拟/数字转 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得出该层面组织 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并按原有矩阵顺 序排列,经数字/模拟转换器转为黑白不等 灰度的像素,即构成黑白CT图像,
• 用视频电缆传送到激光相机拍照出来就 是CT片。
(一)CT成像基本原理
X线
模/数 转换器
人体


光/电

转换器
探测器
数/模 转换器
(二) CT设备
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 ①扫描部分 ②计算机系统 ③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计算机体层成像(CT)PPT课件

计算机体层成像(CT)PPT课件

CT在安全检查中的应用案例
机场安检
01
CT扫描能够快速检测行李中的危险物品,提高机场安检的效率
和准确性。
海关检查
02
CT扫描能够检测出走私物品和违禁品,为海关检查提供重要手
段。
工业检测
03
在制造业中,CT扫描能够检测产品内部缺陷和问题,提高产品
质量和可靠性。
THANKS FOR WATCHING
微结构。
多角度成像
通过旋转扫描,CT可以 获取不同角度的图像, 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病
变情况。
快速扫描
相比于传统的X光成像, CT的扫描速度更快,减 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定量分析
CT图像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为医生提供更准确
的诊断依据。
缺点
01
02
03
04
辐射暴露
CT扫描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剂 量的辐射,长期或频繁接受 CT检查可能对人体造成损伤
CT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1 2
材料科学
通过CT扫描,科学家可以观察材料内部结构,了 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质,为材料科学研究 和工程应用提供支持。
地质学
CT扫描能够揭示地质样本内部的矿物分布和结构, 为地质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信息。
3
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通过CT扫描,生物学家可以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内 部结构,了解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为生物学研究 提供有力支持。
个性化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面临的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CT数据的不断增加,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成为重要问 题。
医疗资源分配
如何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使CT技术在更多地区得到普及和应用。

现代医学影像学进展PPT

现代医学影像学进展PPT
❖ X线CR、DR机、打印设备更新。 ❖ CT。升级,单排、多排、第五代
CT等。 ❖ MR。高场新序列、特殊线圈开发。
➢ 生物、生化技术
分子影像学 核医学示踪剂 波谱 介入栓塞生物材料
➢ 化学、药学学科
造影剂开发 碘造影剂、Gd造影剂、铁造影剂、超声 造影剂
示踪剂 介入栓塞剂
❖ (1)核医学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 20世纪取得了明显进展,如心肌灌注显像, 18F-FDG PET代谢显像,心脏受体显像等。 本世纪的发展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血栓 栓塞显像、分子探针显像以及冠状动脉 PTCA后预防再狭窄腔内核素显像等。
❖ (2)核医学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18F-FDG PET肿瘤显像已从基础研究正 式用于临床,特别对良恶性鉴别、分期分 级、术后有无复发、疗效监测等均有很大 价值。
现代医学影像学进展
影像设备发展 影像理念创新
常规X线-数字化 CT MRI US ECT/PET/ SPECT PET-CT PET-MRI PAC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综合化 •精细化 •数字化 •功能化 •智能化
影像设备的发展
威廉·伦琴(Rontgen, W.K., 1845~1923 )德国物 理学家, 1895年,伦琴发现了肉眼看不见的X射 线,从 此诊断人体疾患时,便多了能透视肉体的 “法眼”。
医学影像学理念创新
❖ 医学影像学科设置为一级临床学科,与内、外科 同等级,国外称医学影像学科(Medical Imaging Departement)或放射学科(X-ray Departement)但后一称谓越来越少。根据技术 特点包括如下门类:
普通/经典X线放射学

计算机体层成像CTPPT课件

计算机体层成像CTPPT课件
6.肋骨 os costae 7.肝脏 liver 8.胆囊 gall bladder 9.肋软骨cartilago costalis 10.剑状软骨 cartilago xiphoideus
第27页/共3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图3 :图1中横切面2和CT图 2 Fig.3:Transverse section 2 of Fig.1 and Im:2 of
CT view
1.棘突 processus spinosus 2.横突 processus transversus
3.胸主动脉 aorta
thoracoca
4. 食管 esophagus
5.肺脏 lung 6.胸腔 cavum pleurae 7.膈 diaghragm
8. 肋骨 os costae 9.肝脏 liver 10.肋软骨 cartilago costalis 11.胸骨 sternum
19 17 15 13 11 9 7 5 3 1
第25页/共3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图2:图1中横切面1和CT图1 Fig.2: Transverse section 1 of Fig.1 and Im:1 of CT view
1.胸椎thoracic vertebrae2.椎孔 foramen vertebrae 3.椎间盘 disci intervertebrales 4.胸主动脉 aorta thoracoca 5.食管 esophagus 6.支气管 bronchus 7.肺动脉 truncus pulmonalis 8.肺脏 lung 9.心肌 myocardium 10.肋骨 os costae 11.膈 diaghragm 12.肝liver13.肋软第骨26c页a/r共til3a5g页o costalis14.胸骨 sternum

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课件(南医大)

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课件(南医大)

1979
柯马克和豪森菲尔德(Cormack/Hounsfield) 医学
借助于X射线分析法与吉尔伯特、· 伯格因确定 了胰岛素分子结构和DNA核苷酸顺序以及基因结构
1980塞格巴恩(Siegbahn)
X射线
X射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8日,伦琴发现。 X射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 它不会被磁场偏转,具有很强 的穿透力,而且波长越短,穿 透力越强。<0.1nm:硬X射线, >0.1nm:软X射线。
• 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经强电场加速(沿X线管长轴方向)、并通过聚焦 线圈聚焦和电磁线圈偏转后、轰击到4个紧挨的210°环型靶面(靶环) 上。X线管侧的准直器将X线准直成扇角为30°、厚为2cm的扇形束, X线穿过病人病人层后,由环形探测器阵列测量透射后的X线强度分 布,经A/D转换后,输送到大容量存储器中,再进行图像重建。由于 高速运动的电子束无机械惯性,所以可依次扫描一个靶环或同时轮番 扫描2-4个靶环。由于采用排成两排的环形探测器阵列,故高速运动 的电子束扫描一个靶环可得到相邻两层的图像。如高速运动的电子束 同时轮番扫描4个靶环,则可同时获得8层图像。每层的厚度1cm,八 个层面的总厚度为8cm。即:可一次性检查病人的整个心脏。电子束 CT采用的大型X线管的技术条件是:管电压为130kV;管电流为 300~800mA;焦点面积为2mm×4mm;热容量为9×106HU;靶最 大冷却速率为300kHU/min;焦点面轨道长为330cm;靶基的质量比 传统X线管大100倍。该系统可存贮38次连续心博(每次心博两层, 共76层)的心电起博数据。扫描时间为30ms、50ms或100ms,最大 扫描速率为每秒24次扫描,重建矩阵为256×256或400×400,重建 时间为10s。它不仅适用于检查心脏,而且适用于检查易动病人,是 一种新型的CT。其缺点是信噪比差且造价昂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靶扫描+三维重建
周围型肺癌
CT 仿真内窥
镜 (CTVE)
像内窥镜一样观察空腔脏器内 部特征,在支气管、消化道应 用 较 成 熟 , CT 纤 维 结 肠 镜 (CTC) 。
Philips公司提供
CT仿真内窥镜(CTVE)
日本富士公司提供
四维CT(4D-CT)
半透明技术,主 要用于管腔轮廓 观察。
现代影像学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图像
CT、MRI、DSA、CR、DR、超声、PET-CT
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d Tomography,CT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香港圣多利亚医院提供
三维重建
听小骨
日本富士公司提供
三维重建
日本富士公司提供
三维重建
MSCT不受金属伪影干扰,准确显示椎体植入物的位置、形态。
上海长征医院提供
C T 结 肠 造尿 路 造 影
输尿管癌
CT特点
优点 1、密度成像,敏感性高、密度分辨率优于其他检查。 2、薄层扫描,快速扫描,后处理功能强大。 3、由于成像原理不同,与MRI有互补作用。 4、设备普及率广。 5、技术成熟,经验多,临床认知面广。
前准直仪
后准直仪 探 测 器
存储、显示、胶片
CT影像
计算机
CT (CT value,HU)、窗宽(WW)、窗中心(WC) 值
肉眼分辨力 20层次
CT分辨力 2000层次
部分容积效应( Partial volune effect )
病变CT值
“病变+背景”平均值
背景CT值
CT扫描基本技术
1、平扫 2、增强
1989年——螺旋CT问世
1996年——多排螺旋问世 2005年——64排螺旋CT
CT基本构造
1、X线发生系统 高压发生器、X线球管、冷却系统、前准直器
2、X线探测系统 探测器、模数转换器、后准直器
3、支架部分 4、计算机系统 5、图像显示、储存、记录系统 6、操作、控制系统
X线球管
CT基本原理
优点:了解循环特征、CT血管造影 缺点:碘过敏危险 技术:A、滴 注 法:延迟期
B、团 注 法:延迟期 C、二期增强:门脉早期 + 延迟期 D、三期增强:动脉期 + 门脉期 + 延迟期 E、四期增强:动脉早期 + 动脉晚期 + 门脉期 + 延迟期
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
平扫(C-)
增强扫描动脉期(AP)
增强扫描门脉期(PP)
增强扫描延迟相(DP)
螺旋CT ( spiral CT ,SCT )
多排CT ( multislice CT ,MSCT )
MSCT特点
速度快(毫秒级 / 层) ,层厚薄(≤1毫米)、伪影少、图像 好、射线少、造影剂用量少,后处理功能强大:
动态CT(DCT) 四维CT(4D-CT) CT门脉造影(CTAP) CT仿真内窥镜(CTVE) 骨密度测定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CT发展简史
1967年——发明CT( Hounsfield ) 1971年——头颅CT在英国问世(第一代)
1972年——RSNA宣布CT诞生
1974年——全身CT在美国问世 1978年——第二代CT(多探测器+单球管) 1981年——第三代CT(多探测器+扇形球管) 1983年——第四代CT(固定探测器+扇形球管)
日本富士公司提供
CT血管造影
CT动脉造影
原 始 扫 描 图 像 咯CT血A患清者晰,显胸示片异未常见扩明张显、异扭常曲。的支气管动脉。
CT动脉造影
冠脉动脉桥: CTA冠脉重建直接
显示冠脉桥的位置、结 构、通畅情况。
香港圣多利亚医院提供
CT动脉造影
冠脉支架: 直接显示支架的
位置、形态及管腔通 畅情况。
缺点 1、有射线损伤。 2、碘过敏危险。
本章重点
1、CT成像原理? 2、CT值、窗宽、窗中心、部分容积效应基本概念?
三维CT(3D-CT) CT动脉造影(CTA) CT胆管造影(CTAP) 高分辨率CT(HRCT) 靶扫描
各项同一性
超薄层扫描,使每一像素的横、冠、矢三轴面长短相同,重建的图像分辨率一样。
各 项 同 一 性
1.0mm Slice thickness 0.5mm Slice thickness
扫描层厚度与重建图象清晰度呈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