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多元化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的多元化之路

一、如何理解多元化

(一)多元化经营概念的提出

多元化经营在实践中又叫多角化经营。作为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普遍概念,最早是在1950年,由美国学者安索夫在其对企业战略的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当时安索夫建立这一概念,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而言的。遵循安索夫的思路,美国另一学者彭罗斯(E.Penrose)指出:“任何时候一个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时,都是在企业不完全放弃其原有的产品线的情况下,从事新产品生产,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这些新产品与原有的产品在生产和营销中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第一个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的学者戈特(Gort)指出:“多元化可以定义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钱德勒(A.D.ChandlerJr.)通过对杜邦公司成长的研究指出:“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1974年,罗美尔特(RichardP.Rumelt)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研究是西方关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研究的顶峰,他认为,并不存在一种普遍接受的关于多元化的定义或度量,因此,不同的研究者会根据其研究目的来给多元化下定义。

罗美尔特在钱德勒研究的基础上将多元化战略的概念定义为:

1、企业本身具有多元化的性质;

2、通过结合有限的多元化的实力、技能或目标,与原来活动相

关联的新的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战略。

(二)多元化经营的种类

利格列(Wrigley)是最早对企业多元化从战略管理角度进行分类的学者。1967年,在钱德勒研究的基础上,利格列对《财富》杂志500家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将随机抽取的100家企业分为四类:

1、没有多元化的企业(单一产品型企业);

2、主要从事单一业务,但已实施了较低程度的多元化的企业(主导产品型企业);

3、广泛进入新的领域,但这些领域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与企业主导业务相关的企业(相关产品型企业);

4、没有考虑这种关系的多元化的企业(产品不相关型企业)。

他特别提出主导产品型企业的销售中,70%以上要来源于某一单一产品领域。这一比例的提出是他的首创,他将其命名为专业化比例(SpecializationRatio,SR),即企业中最大产品业务的年销售额占企业年销售总额的比重。由于企业的各项业务之间难以区分,罗美尔特(Rumelt)在利格列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指标作为企业分类的标准,即:

1、专业化比率(theSpecializationRatio,SR)

2、相关性比率(theRelatedRatio,PR)

3、垂直一体化比率(theVerticalRatio,VR)

专业化比率(SR)与利格列的相似,是指一年中企业最大的单独业务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比重。相关性比例(RR)则是指一年中,企业最大的相关业务组的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比重。垂直一体化比率(VR)是在企业一年的销售总收入中,制造一体化过程中所有的初级产品、副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所占的比重。

罗美尔特Rumelt根据经营活动的相关性把公司分为四种类型:

1、单一业务公司(SingleBusiness),即95%以上的经营收入来自单一产品或服务;

2、主导业务公司(DominantBusiness),即70%~95%的经营收入来自主导产品或服务;

3、相关业务公司(RelatedBusiness),即主导产品或服务收入的比例低于70%,同时与其他业务相关,业务相关性主要是指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在产品组合、技术、工艺、顾客等方面的关联程度;

4、不相关业务公司(UnrelatedBusiness),即主导产品或服务收入的比例低于70%,并且其他业务与主导业务没有多少相关性,因而各业务领域不能实现经营资源共享和营销渠道共用。

对于罗美尔特的分类,卡彭等人作了进一步发展。他们根据市场专业化程度对多元化企业进行重新分类,分类指标采用专业化比例(SpecializationRatio,SR)、市场分类比例(CategoryRatio,CR)和产品比例(ProductRatio,PR)。

这种分类虽然弥补了罗美尔特分类忽视市场因素的缺陷,但其对于市场的区分过于粗略,只将市场分为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市场,而且有些业务很难界定是属于消费品或是工业品,这就使得其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

(三)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多元化经营的动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资源共享,如果企业的一些资源如技术、管理、品牌、渠道、设备具备多个业务的共享并能带来更大的资源利用效率,足以抵消由此带来的管理成本的上升,就可以实施多元化战略。

第二是核心能力转移,如果企业在某一领域积累的管理、知识、经验、技术及品牌效应可以转移到另一个业务领域,并且这种综合能力和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向另外的领域扩展。

除了这两种多元化的驱动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会驱使企业向多元化发展:

1、增加资金利用效率。如果企业的专业化业务在资金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比如生产具有季节性的产品),为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减少主导业务经营淡季时的资金闲置,企业就可以开拓另外一种业务以平衡资金使用。

2、平衡业务波动幅度。每一种业务都会出现波峰波谷,有高低起落,如果企业只经营单一业务,企业的效益受业务波动的影响就

会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具有与这一业务具有互补性的其他业务,使得企业整体经营波动曲线变得相对平稳一点。

3、分散风险。这就是“不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面”的思维。如果企业的业务领域风险比较大,企业可以选择几种风险业务组合,或者风险性高的业务和风险性低的业务进行组合,避免企业因为业务风险而陷入绝境,即“对冲不确定性”。

4、收割剩余收益(火车头模式)。就是企业主导业务的配套业务如果达到一定规模,并且外包后所获利润比较高,企业就可以把剩余收益留给自己。这是一种火车头模式,因为配套业务的好坏都要取决于主导业务的经营情况,一旦主营业务出现问题,其他的业务也会跟着萎靡。

5、匹配竞争对手。如果企业的竞争对手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竞争对手就可能会利用多种业务之间的转移支持来增加其竞争优势。那么本企业可以选择和对手针锋相对的业务范围,增加实施对竞争对手的竞争和报复能力。

6、转移竞争领域。当企业希望到一个新的领域发展的时候,就会形成新老业务之间的交替发展链条,形成一段周期内的多元化经营模式。BCG矩阵实际上形成的就是这样一个动态模式,把企业的业务分为明星业务、金牛业务、瘦狗业务和问题业务。依照这种模式,企业必须同时建立三个层面的业务:在第一层面发展和保有核心业务;在第二层面建立新业务;在第三层面选择企业长远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