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合集下载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学号:2013331 姓名:刘子豪[摘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中国革命和建设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是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文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中国马克思主义; 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进步,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等方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建制化过程,突出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传统和价值取向,强化了自然辩证法的意识形态特征和理论教育功能,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马列主义著作蕴涵的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要求人们必须高度重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全面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指导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要求人们不能拘泥于马列主义的条条框框,不能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而是始终要坚持和发扬实践主义精神,在实践中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现当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伟大的理论及实践价值.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砸碎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并获得伟大的成功,其根本原因乃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依存与互动关系。

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不能超越自然的边界。

他指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并且要善于利用自然,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

他主张人类不能盲目剥削自然资源,否则将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环境问题有着深远的启示。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气候变化、物种灭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提醒我们,人类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利用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将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的破坏。

我们应当转变发展观念,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也对于我们理解当代城市化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城市化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土地开发、水资源消耗、空气污染等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提醒我们,城市化应当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好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我们应当倡导绿色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于我们理解当代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将重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以及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是人类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是在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认为人类需要对自然界进行认识、利用和保护。

马克思主义着重强调了人类的社会实践对于自然界的改造和保护的重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指出,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三、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马克思主义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也是其独特之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态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状态。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对工业化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关注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业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马克思主义对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动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国际合作等。

这些措施旨在全面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六、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环境保护的关联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保护思想对于当代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下,我们需要积极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探索适合当代社会的环境保护路径,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自然界的认识与环境保护有着深刻的思考与论述。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机械学院内燃机六班 2014201045 汤琛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成为全球的焦点。

严峻的生态环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马克思的自然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和一些新发展,并论述了其对于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问题一、自然、自然观的含义自然概念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自然界是指整个宇宙,大至宏观星系,小至微观粒子。

包括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

生命世界又包括非人类生物界和人类生物界两个子系统。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不过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和延续。

“马克思主义更重视狭义的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人类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人类物质生产中的要素。

”糙种狭义的自然界范围小于广义的自然界。

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和深入,其范围会由小变大,程度会由深变浅。

只有作为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关、被人打上人的印记的自然界,才在这种讨论中具有意义。

同样,可持续发展、保持生态平衡,首先就是要恢复被人直接和间接破坏了的生态平衡,并且力争不再造成新的危害。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将这种狭义理解的自然观称为人化自然,而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自然也正是这种人化自然。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其中主要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构成,自然界的生成与演变等等,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是贯穿于自然观中的一根主线。

不同的人会根据各自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不同的自然观。

一个完整的自然观应该涵盖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内部构造和演化规律进行科学语意上的描述。

二是对自然观发展演进规律进行哲学语意上的描述,即如何从自然界的角度去理解人和从人的角度去理解自然界。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发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发意义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2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存在着“时间之箭”。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内部时间”,这标志着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演化的方向进化与退化并行3自然演化方向的矛盾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宇宙热寂说”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所揭示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

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人们4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

但线性模型仅是一大批现实自然系统的良好近似。

在这种线性自然观作用下,我们习惯性的把相互作用视为单向的,把线性系统视为自然界的正常状态,把非线性系统视为例外,仅是线性系统的外在干扰等。

事实上:自然界是非线性的,而线性是非常少的,仅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5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近代经典物理学建立以来,决定论、确定论的观点被视为自然科学的正统。

经典物理学的确定论是线性的确定论。

系统科学特别是混沌理论表明,对于那些原来看来完全确定的系统,自身也会内在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系统自然观的特征:1、系统性。

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2、复杂性。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的、非线性的和随机性的,是复杂性和简单性、生成性和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确定性和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12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12版)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2012版)《自然辩证法概论》2012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6.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2.如何理解辨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3.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4.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5.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6.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7.观察是否渗透信念?8.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2.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3.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4.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5.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6.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1-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人工、生态)

1-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人工、生态)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1)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从自在自然到人()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从“自在自然”到“人工自然”A A 自在的自然•传统自然观研究的自然界,是“自在自然”(nature in itself),亦称“纯自然”,就是“原始发生着的自然界”,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存在先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8、50页)。

•人化自然“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是马克思在《1844年是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他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引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

的思想•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它包含着双“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它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自然成为人所认识、反映的对象;二是自然界成为人改造的对象二是自然界成为人改造的对象。

•因此,“人化自然”既有人尚未改造但已经被认识、被理解了的自然,可以称它为“天然自然认识被理解了的自然可以称它为“天然自然”( natural nature)或“自在自然”,又有已被人改造过的、打上了人的活动烙印的自然,已被人改造过的打上了人的活动烙印的自然可以称它为“人工自然“(artificial nature)。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既有天然自“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既有“天然自然”( natural nature)或“自在自然”,又有“人工自然(artificial nature) 。

“(artificial nature)•人化自然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

首先,传统自然观研究的自然界,是“自在自然”,存在局限。

其次,如不研究人工自然,那么自然观就会严重脱离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一、系统自然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另一方面也带来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在对自然根本看法的自然观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以自然与人及其实践的相互关系阐明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和根本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一)系统自然观的思想渊源系统自然观的思想在古代可以追溯到希腊和中国,在近代可以“追溯到莱布尼兹,追溯到……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法”。

1不管是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00年前后)、德谟克里特(大约公元前460~370年),还是近代的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哲学家)、狄德罗(1713~1784,法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60~1831,德国哲学家)都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系统,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

上述这些注重研究整体和协同的思想得到当代著名系统学家普里高津的高度评价。

古代系统自然观和近代系统自然观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古代系统自然观思想(1)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等人都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2德谟克里特则认为宇宙是个大系统,亚里士多德认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总和”的观点“至今仍然正确”。

3中国的《易经》等文献主张自然界是由“阴阳”和“五行”构成的统一的、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是“自发的有组织的世界”。

4《易经》认为太1路德维希·冯·贝塔兰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秋同、袁嘉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8页。

2《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8页。

3魏宏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自然辩证法参考-3

自然辩证法参考-3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系统自然观:(1)主要内容:①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②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系统的演化是协同与竞争的统一。

系统的演化表现出大量的协同与竞争的特性。

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就会存在竞争,竞争是系统演化最活跃的动力。

③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④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2)特征:①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的思想;②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简单性、生存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2、人工自然观:(1)主要内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2)特征: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生态自然观:(1)主要内容: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一、简述题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内容?学科性质:①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

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

③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主要就是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形成和完成的,因此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研究内容: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③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④中国马克思科学技术观。

2.简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涵及其作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具有绝对的不变性;它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来源于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起到过度作用。

3.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 1.自然界是系统的自然界。

①自然界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②系统是通过核心要素的自我繁殖及其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若干要素或总体相互连接合并等多种形式生成的。

③系统具有层次性、开放性、整体性、对应性、同构性等特征。

④系统诸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结构,包括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网络结构。

⑤系统广泛体现在无机界、有机界乃至人类社会中。

2.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

①演化是系统不可逆的运动形式。

②演化具有突现性、混沌性、复杂性和循环性等特征。

马克思对于自然的观点

马克思对于自然的观点

马克思对于自然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然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认为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人类无法改变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界。

人类的身体和心灵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节奏。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的: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

人类通过劳动实践改造自然,同时也受到自然的影响和制约。

如果人类过度开发自然、破坏生态环境,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自然具有社会历史性:马克思认为自然不仅具有客观存在性,还具有社会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方式是不同的,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应该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自然。

自然是人类解放的前提:马克思认为,只有在自然界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将实现与自然的和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对于自然的观点是深刻而全面的,他强调了自然的客观存在性、人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及自然的社会历史性等方面。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2014-4-15)1.自然辩证法包含: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技社会论。

2.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个历史形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3.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承认了相对静止,但夸大了绝对运动。

“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错误,仅承认绝对运动,但否认相对静止。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优缺点优点:①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近代机械论自然观在中世纪神学自然统治长达千年之久,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位;②它首次把哲学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③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缺点:①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不彻底性;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为什么);(质的突破,吸取了其他自然观的优点,克服了其他自然观的缺点;加进了自然的特点;贯彻到了人类历史)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科技方法论以及科技社会论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7.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包括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系统的存在(静态)和演化(动态)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8.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征;③自然界的演化是由“不可逆的、开放的、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机制;④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9.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辩证法》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2015-2016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5-2016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1) 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p23-272)启示意义(1)三种自然观之间的关系p29(2)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求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质量。

其次,马克思在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行动指南。

众所周知,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生态被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

因此,马克思提倡的尊重自然、关注自然的存在价值,摆正人类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思想为解决生态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行动指南。

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再生能力和自然协调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利用科学与技术开发、利用、改造自然;要保证自然界的健康发展和演化,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给予”,即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建立起物质交换、能量流通和信息传递的良性循环。

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做自觉的调控者,当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人类要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调节的原则是:“人类的生存的基本需要高于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生物和自然界的生存高于人类的非基本需要(即过分享受和奢侈的需要)”。

“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

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坚持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人与自然协同发展不是片面的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了保护环境,不发展经济。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与蕴藏的方法论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对于当前生态危机治理、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字: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文明;启示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1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就一直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着,它没有为人类的产生而停止发展,也没有因为人类的发展而停止发展,这是自然界的客观性。

人类产生之后,通过不断实践和认识,逐渐认识到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类要想生存就必须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离开自然界人类将无法继续生存,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一切都来自于自然,对于人类而言,自然界是不可或缺的。

1.2 实践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

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必须不断地向自然获取,而这个获取活动就是人的实践过程,实践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缺了这个桥梁,人类会同动物一样被动地接受自然。

人类进行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但是作为自然存在物,人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人的实践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在自然允许的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状态将会遭到破坏,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

1.3 人与自然界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马克思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了异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根本对立。

资本主义的生产,由于其逐利性,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再释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

再释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

再释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被誉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马克思对自然的理解和观察是其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是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着自然的演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的论述,分别是马克思的物质观、历史观、政治观和科学观。

一、马克思的物质观马克思的自然观以物质观为基础,他认为自然的存在是由物质构成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分析,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物质财富和人类财富的区别和联系。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通过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得工人阶级只有劳动力是可以卖出去的,这种分离的局面直接导致了工人阶级的财富是虚拟的。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是互相排斥的原子,这些不同的个体之间通过各自的私人利益互相竞争,形成一种利益关系,但也是有限的、片面的和虚假的的。

换句话说,现代社会的财富的真正共同特点是它对人们的实际物质生活所产生的效果,而不是仅仅被认为是符号或象征。

二、马克思的历史观历史是社会和自然的发展过程,马克思的自然观也想要强调这个方面。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历史进程是以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

生产力越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就会越好。

这个历史进程也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程度得到了全面提高,而这也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指出,每一个人都是世界历史的“某演员”,每个个体对于社会总体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贡献。

三、马克思的政治观马克思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还包含了一定的政治色彩。

他认为,资本家占有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只有劳动力自身。

由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管理工作重点就不是集体或者协作,而是通过薪水和利润的关系来控制劳动者。

因此,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不公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斗争自己的利益。

浅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浅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浅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探究其形成和发展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到了现代辩证的自然观。

最后发展为当代的生态自然观,系统自然观。

本文从自然观的基础,其基本思想出发,对其产生和发展还有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引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现代对自然界比较科学的看法,研究好其来源历史,有利于增加对自然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科学和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也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自然观的发展,加深对其的理解,有利于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文辩证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我们将会从自然观的含义,自然观的性质,对它的基本思想特征和自然观的基本知识来讲起,进而研究其起源,产生和发展。

进而对自然观进行剖析,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1自然观1)什么是自然观据我们所知道的,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的观点或看法。

不过,自然观不是人们对自然界具体方面的看法或具体看法,而是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对自然界各个方面的具体看法, 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容。

[1]自然观是多元的。

事物本质具有多侧面性, 自然界有其物理学上的本质,也有其生物学上的本质等等。

因此,反映人们对自然界本质看法的自然观是多元的。

诚然, 在多元化的自然观中,其地位是不均等的。

一般地说,从哲学角度所形成的自然观是比较根本的。

不过,从哲学角度所形成的自然观也不是只存在一种形式。

譬如,既可以从本体论的角度形成自然观。

也可以从认识论或方法论的角度形成自然观。

(完整版)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完整版)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分别是: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

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人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它们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种形态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的,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

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过程: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术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束缚,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化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

但它的局限性表现在机械性,形而上学和不彻底性。

18世纪中叶以来,西欧工业革命促使整个自然科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不但冲击了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使思辨的自然哲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这一时期,在自然科学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为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思想渊源除了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还有源远流长的古代自然哲学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直接先驱乃是德国古典自然哲学。

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

很多学者认为,自然辩证法其中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诞生的,因为恩格斯的有关思想和主要论文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因此一般认为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的就是恩格斯于1877年公开发表的《欧根-杜林先生在哲学中实行的变革》,即大家所熟知的《反杜林论》哲学篇。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经历了从物理科学到生物科学、从理论科学到技术科学的一系列革命,更广泛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所固有的辩证法,与此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为:(1)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本原和基础。

(2)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中(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自然科学的融合产物,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文从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理论意义1. 指导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的哲学思想,它对于指导自然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应用,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并对自然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学家可以更好地认识自然规律,指导科学研究。

2. 反映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历史过程的反映,它是由一个阶级对自然规律认识的历史逐步发展而来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历史进程的体现。

因此,只有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历史发展过程。

3. 揭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应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通过对自然规律的研究,揭示了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

人类在实践中出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不断推进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帮助我们认识到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我们研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热情。

实践价值1.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关注自然规律的实践应用,而现代科学技术是基于深入认识自然规律而得到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和应用自然规律,推进新技术和新应用的研究和实践。

2. 解决环境问题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人类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可以更好地解决与环境有关的问题,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

第1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1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界是否可认识?人类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是否可靠?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什么?人在自然界中应处于何种地
位?
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主要是朴素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 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9
附1:五行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创造的一种哲学思 想。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 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 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 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 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 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 质分别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1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
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 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和运动的;生物是进化的, 并在其中分化出了人; 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 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2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机械性。把自然界的所有运动都看成是机械运动,
‚质的一切差异和变化都可以归结为量的差异和 变化‛。 不彻底性。即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 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上帝的‚第一 推动‛等。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 ‚最终归结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的唯心主义 营垒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

它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分别是: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

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人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它们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种形态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的,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同时它们又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