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调研
传统文化实践调研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支调研团队,对传统文化实践进行了实地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调研的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二、调研目的1. 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现状;2. 分析传统文化实践的优势与不足;3. 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2. 访谈法:与传统文化传承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进行访谈,获取一手资料;3. 实地考察法:深入传统文化传承地,实地观察传统文化实践情况;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实践案例进行分析。
四、调研过程1. 确定调研主题:以“传统文化实践”为调研主题,明确调研方向;2. 制定调研方案:确定调研方法、调研对象、调研时间等;3. 组织调研团队:选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合作;4. 开展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方案,对传统文化传承地进行实地考察;5. 收集和分析资料:整理访谈记录、实地考察照片、视频等资料,进行分析;6. 撰写调研报告:根据调研结果,撰写本报告。
五、调研结果1. 传统文化传承现状(1)传统文化在民间广泛流传,但传承人数逐年减少;(2)传统文化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无人现象严重;(3)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2. 传统文化实践的优势(1)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2)传统文化实践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传承民族精神;(3)传统文化实践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
3. 传统文化实践的不足(1)传统文化传承人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导致传承效果不佳;(2)传统文化实践缺乏创新,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3)传统文化实践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受限。
4. 典型案例分析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为例,剪纸艺术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道德和智慧,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
在当今快节奏、信息爆炸的社会背景下,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及影响大学生是社会思想的主要传播者和创新者,其传统文化认知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的延续。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一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模糊、肤浅甚至偏差的情况。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大学生对文化传统的疏远,失去了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把握也难以深入。
然而,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对大学生而言,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是继往开来、积淀智慧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的认知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自信,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文化创新意识,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要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通过课程设置和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觉传承意识是当前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
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大学生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传统手工艺等,让大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内心对传承的热情。
利用新媒体传播借助当今信息化的优势,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手段,将传统文化知识以现代化的形式呈现给大学生,让传统文化融入他们生活的点滴中,使其传承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鼓励创新实践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社会实践中,鼓励他们结合传统文化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点,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活力。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研报告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身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密切相关。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进行了调研并提出相关结果和建议。
第一部分:调研背景1.1 调研目的我们通过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对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建议。
这能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
1.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了500名大学生填写问卷,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第二部分:调研结果2.1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同程度调研结果显示,74%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持有积极认同态度,其中28%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认同,46%的大学生表示比较认同。
另外,16%的大学生持中立态度,仅有1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表达了不认同的态度。
2.2 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因素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亲身体验是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58%的大学生表示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对他们的认同感有积极影响。
其次,教育环境也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起到重要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71%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他们的认同感产生了积极影响。
最后,大众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数据显示,87%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能够增强他们的传统文化认同感。
第三部分:对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建议3.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师生之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认同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3.2 增强传统文化亲身体验通过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和体验,如传统节日庆祝、手工制作、书法绘画等,让大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研究在当今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栋梁,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状况,对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他们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
例如,一些中文系、历史系的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古典诗词,对古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数家珍。
然而,另一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为浅显。
在一些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如知道一些传统节日的名称,但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却知之甚少。
对于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书法、剪纸等,许多大学生缺乏亲身的体验和感受,甚至认为这些艺术形式已经过时。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爆炸,使得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当下的流行文化和实用知识,而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其次,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学方法不够生动有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者,家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部分家庭缺乏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意识和行动。
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尽管存在认知上的不足,但仍有不少大学生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一些大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社团,如汉服社、诗词社等,通过组织活动、交流分享,传播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校园文化节上,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们展示传统技艺、表演传统节目。
然而,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传承的方式较为单一,多局限于校内活动和网络传播,缺乏与社会的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传承的力度和持续性不足,一些活动往往只是一时热闹,难以形成长期的影响力。
三、影响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因素1、个人兴趣和意识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影响传承的关键因素。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研报告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对于大学生这一代来说,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于其自身价值观、文化素养的养成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调研来探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以及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文化传承的看法。
一、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较为稳定。
其中,将传统文化与民族历史、经典著作、传统节日等方面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占总体的60%左右。
这部分学生通过学校教育、亲人的传承以及自己的主动学习等途径,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另外,有约20%的学生将传统文化仅仅视为一种陈旧的象征,对其漠不关心。
还有约15%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持有尊重和保护的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传承和弘扬。
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应该珍视传统文化,并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中。
这一现象表明,大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后,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他们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三、对文化传承的看法即使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他们对于如何进行文化传承存在一定的分歧。
有一部分大学生主张通过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育机构的宣传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实践,比如参加传统文化的活动和研究;还有一部分学生指出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融合,使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为积极,认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持有尊重和保护的态度。
然而,在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上仍然存在一定分歧。
教育机构、社会各界以及家庭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教育,同时也要尊重大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个性化看法,为他们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体验平台,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复兴,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究竟如何呢?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为来自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
我们首先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采集了1052份有效问卷。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统计。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水平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8%的人认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22%的人认为了解很少,20%的人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
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
这可能与他们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有关。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三、接触传统文化的方式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接触:1. 课堂学习:有76%的人表示在专业课或课外选修课中接触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
2. 文化活动:有63%的人表示通过参加传统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来了解传统文化。
3. 网络媒体:有42%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传统文化信息。
4. 书籍阅读:有28%的人通过阅读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大学生们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活动来接触传统文化,同时也借助于网络媒体和书籍进行了解。
四、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认知差异在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认知上,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存在一定差异:1. 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也相对较高。
2. 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化认知较少,但也有一部分对传统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在性别上,男女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没有明显的差异。
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状况的调查问卷(共五则范文)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状况的调查问卷(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状况的调查问卷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状况的调查问卷您好,此次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我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看法,借以反映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谢谢您的合作!1.您是女生or男生?2.您认为自己了解传统文化吗?A.很深的了解B.知道一点C.不了解D.漠不关心3.您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吗?A.很有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D.无所谓4.您平日里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有:A.课本B.长辈讲述C.各种媒体活动D.各类书籍E.其他5.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教、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您了解么?A.知道并且可以区分三者的观点B.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陈述C.只知其中一两家D.不了解6.您对下列哪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者了解:A.手工艺(当地民俗)B.文学艺术(戏曲、诗歌、小说、国画等)C.科学技术(天文、地理)D.古典乐器(二胡、古筝、琵琶等)E.饮食文化F.其他7.对于京剧或其他某个地方剧种(如评剧、豫剧、秦腔、黄梅戏、粤剧等),您A.非常喜欢B.可以去看看C.不感兴趣D.非常讨厌8.对于古代经史子集,您的看法是A.爱不释手B.偶尔翻阅C.敬而远之D.深恶痛绝9.对于中国四大名著,您A.多次看过B.都翻阅过C.部分看过D.都没看过并且不打算看10.“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现在:A.一直是我的理想B.我会考虑C.别人的事情D.已经过时11.对仁、孝、忠等传统道德,您所受的教育:A.自小耳濡目染B.课外书上有看过C.难以判断D.被教育是过时的东西12.您选择旅游地点时,会首先考虑哪个因素?A.文化底蕴B.自然风光C.特色民俗D.现代都市13.对于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被定为法定节日,您有什么看法?A.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C.纯属繁文缛节,不利于社会进步D.无所谓,不关心14.您是否乐意参加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活动?A.非常乐意B.还行吧C.随大流D.不喜欢15.如果在空闲时间,手边只有两本书,一本是英文书,一本是中国古文,您会选择A.英文书B.中国古文16.您觉得,当今发展传统文化面临最大的问题是?A.缺乏资金B.人们的意识不够C.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D.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吸引力E.其他17.现代人对传统文化比较淡漠,您认为主要原因是A.不感兴趣B.没有完善的教育机制C.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带来实际利益D.生活工作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了解E.传统文化已经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F.其他18.对于当代大学生,您觉得以下哪种方法最有助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A.自身多与传统文化接触B.自觉形成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C.政府应当采取强制措施保护传统文化D.学校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E.其他19.您认为未来中国传统文化会如何发展A.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发扬推崇B.传统文化将会与外来文化相融合C.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将被逐渐淡忘D.传统文化将会成为小部分人研究的小众文化20.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未来的发展前景,您的态度是:A.很乐观B.比较乐观C.不乐观D.很悲观21.您认为在如今有些现实和物质的社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还有用吗?您怎么想这个问题?第二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状况的调查问卷1.你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2.你的专业?()A 文科B 理科C 工科D艺术课3.你认为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么?()A 全部了解B 大部分了解C 少部分了解D 完全不了解4.你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满意么?()A 满意B 一般C 不满意D 无所谓5.你知道我国的“文化遗传日”是哪一天么?()A 知道B 不知道6.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您更喜欢过哪一个?()A.中国传统节日B.西方节日C.两者差不多D.都没兴趣7.《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四大典籍,您是否听过?()A都听过B听过其中一两部C都没听过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提出的是?()A孔子B 孟子C 墨子D老子9.您对书法、国画或是民族乐器(二胡、古筝等)的掌握程度是?()A.精通B大致掌握一些C学过点皮毛D一点不懂10.如果学校开设有关于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您的态度如何?()A 很重要B 有一些作用C 可有可无D 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 11 对仁、孝、忠等传统道德,你认为?()A 应继承并发扬B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 已经过时D 不知道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是中国古俗小年节。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1. 前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给予我们的瑰宝。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和淡化。
因此,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原因以及相关策略,以期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有效传承。
2.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更加多元化,但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往往被忽视。
一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只有不到50%的人能准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首先,教育体系存在问题。
学校教育普遍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却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系统性教育。
部分课程不能真正引导学生了解、尊重和继承传统文化,从而使得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基础认知。
其次,媒体影响力的增强。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对于塑造年轻人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然而,媒体更注重追求短暂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正面价值观的传播,导致大学生接触到更多商业化、娱乐性质的内容,而非有关传统文化。
此外,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变迁,很多家庭出现了代际断层,父母辈无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缺乏家庭环境下的影响和教育,使得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领域知之甚少。
3.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的原因3.1 教育体制不完善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注重培养人才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知识、道德伦理等方面教育。
只是注重理科和工科等一些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专业课程。
这种情况导致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认知。
3.2 消费主义思潮泛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在当今社会中物质价值被过分强调。
消费主义思潮日益泛滥,追求快速、即时、简单等性质居多,并且更容易满足需求,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相对地小部分人才有空余时间去了解了解研究自己国家两千年来总结出来一系列具有高智慧内涵优秀深度思想出来上下五千年赋予这个民族催深得人心共同寻求幸福。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认知程度逐渐减少。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本研究进行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大学校园内随机选择了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意愿。
二、调查结果1. 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4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甚至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完全不了解。
这提示我们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2.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调查中,大约有5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另外,约有3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是特别重要。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缺乏现实意义。
这表明依然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漠视态度,对其认知和价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3. 传统文化传承意愿在调查中,约有7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传承。
另外,约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传承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才值得传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10%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传承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显示出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意愿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且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存在一定差异。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引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中,由于接受的教育内容以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本次调查选择了某985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1份,回收率为90.5%。
问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包括受访者的性别、年龄、专业等;第二部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包括文化经典、传统节日、历史人物等;第三部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包括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程度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受访者基本信息在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22岁,占79%,23岁以上的占21%;专业分布中,人文社会科学类占60%,理工科类占40%。
通过基本信息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受访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性别、年龄、专业分布比较均衡。
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方面,调查结果显示,63%的受访者表示能够说出《论语》、《大学》等经典名著的作者和部分内容;89%的受访者能够说出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一些习俗;72%的受访者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如孔子、孟子等有一定的了解。
大部分受访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的,但对于更深层次的内容或者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还不够全面。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方面,调查结果显示,68%的受访者表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有积极影响;92%的受访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示很感兴趣;但令人担忧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只有39%的受访者会主动去关注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20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20篇)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5,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荣,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20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精选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1一、调查地点xx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暑期民族传统文化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暑期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探讨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调研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调研对象:调研对象主要为大学生和青年群体。
调研结果:一、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1.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的占比较高。
其中,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加以保护和传承。
2.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有限。
约有6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了解。
二、暑期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1.暑期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比例较低。
仅有不到30%的受访者参与过暑期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2.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较受欢迎。
在那些参与过传统文化活动的受访者中,约有80%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有所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传统文化教育缺乏。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接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有限,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平台来学习传统文化。
2.暑期传统文化活动的宣传不够到位。
部分受访者表示并不知晓有关传统文化活动的信息,导致错过了参与的机会。
建议: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应加大在校园内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设置相应的课程,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
2.增加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
社区、博物馆和文化中心等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活动组织,提供更多参与暑期传统文化活动的机会。
3.利用新媒体宣传传统文化。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4.加强传统文化研究。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保存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和文物,为后代传承提供支持和保障。
5.鼓励个人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个人应主动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积极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动中,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通过对暑期民族传统文化的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认知状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有助于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
他们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传统文化认知的淡化,因此对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查方式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从数量上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一般认知水平,访谈则更多地从个体经验和观点出发,深入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深度。
三、调查结果分析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认知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认知程度并不高。
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了解较少,只限于一些表面的知识,比如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
而对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思想理念等了解较少的比例更是高达80%以上。
这说明高校大学生在传统文化认知上存在着较大的缺失,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引导。
2.传统文化认知的来源和途径在访谈中,许多学生表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学校的相关课程和一些节日活动。
这些途径往往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很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少数学生表示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参与社会实践等途径来了解传统文化,但这部分学生占比较少,说明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有待加强。
3.高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在访谈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珍惜和传承。
但是更多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持比较冷漠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过时陈旧,与现代生活脱节,缺乏吸引力。
这种态度的存在说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了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和偏见,需要引导和教育。
最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资料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
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韩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
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调查时间: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5月1日调查对象:云南大学全体在校学生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
其中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
此调查报告以这90份问卷为主要资料来源。
一、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1.大学生宏观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从整体上看,他们比父辈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内容,对于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认知不足、被忽视的现状。
特别是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由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了解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探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度、认同感,以及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受到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可以为加强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提供参考,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客观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为基础,全面探讨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探讨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兴趣度、认同感以及学习方式,了解影响其对传统文化态度和行为的因素。
此次研究旨在为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提供参考,帮助高校教育部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与推广。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的全面了解,可以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推进,培养更多的爱国主义者和文化自信的传承者,构建更加文明和和谐的社会氛围。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关键环节,它将直接影响最终的调查结果和结论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在进行本研究时,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设计问卷并面对面访问高校大学生,收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我们对问卷进行了认真的设计,确保问题清晰明了、内容全面具体、回答选项合理丰富,以便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7篇)
大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7篇)蔬菜研究报告最近,我们五年级的全体师生组织了“学习一个月”的活动。
我们小组研究蔬菜。
从这次研究活动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蔬菜安全性的知识。
原来我们吃的蔬菜要经过这么多手续才能进千家万户。
目前我们吃的蔬菜主要分为基菜和客菜。
基地蔬菜是当地农民种植的蔬菜。
进入物流园区后,需要统一登记业户的基本信息。
与市场签订《蔬菜安全、卫生、质量责任书》后,留样检测50分钟。
如果通过测试,就可以交易,否则就不卖了。
客菜的检验流程与基地菜类似,即增加蔬菜产地的相关证明,这样如果有不合格的蔬菜可以追溯到种植基地,保证蔬菜的质量安全,及时销毁不合格的蔬菜。
我们也去了蔬菜交易市场的检测中心,看到这里的检测仪器很多,工作人员也在专心的取样,用容器检测,通过这次检测的蔬菜安全率达到了99%。
98的合格率,我们回家处理蔬菜后基本是安全的。
真的不容易。
为了能吃到安全的蔬菜,这里的蔬菜研究者默默付出了大量的汗水。
希望大家在吃菜的同时节约,杜绝浪费。
我从这次研究活动中收获了很多,收获了很多知识,比如如何挑选新鲜蔬菜等。
我想把我所学的应用到我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精致的民间艺术、古老的民族艺术和独特的习俗。
我对独特的习俗感兴趣,因为在每个传统节日,我妈妈不仅会为我做饭,还会给我解释。
比如7月7日情人节,就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
元宵节吃饺子打灯笼,清明节祭祖,吃团子,赛龙舟吃棕子,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赏菊吃菊花糕喝菊花,也是老年人的节日。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好热闹啊!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如剪纸、陶瓷等。
古代民族艺术包括国画、曲艺、书法等。
只要我们用心倾听,仔细观察,这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家里或路上,在学校或教室里随处可见。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
在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许多“珍宝”。
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如剪纸、陶瓷;有古代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灯笼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和中国画情有独钟。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与思考的调查报告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建设者和文化传承者,其对传统文化的自信程度直接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因此,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多所高校的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涵盖了文科、理科、工科等多个学科领域。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X]份,回收有效问卷[X]份,有效回收率为[X]%。
同时,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一些具体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传统技艺等的深入了解程度有限。
约[X]%的大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但只有[X]%的大学生能够详细阐述传统技艺,如剪纸、刺绣等的制作过程和艺术特色。
(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超过[X]%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价值,愿意主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然而,仍有[X]%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对其缺乏兴趣。
(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表现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约[X]%的大学生能够坚定地维护传统文化的地位,认为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优势。
但也有[X]%的大学生在文化选择上更倾向于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不足。
(四)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因素学校教育: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自信。
约[X]%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单一。
社会环境: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足,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开发过度等问题,也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调研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趋势,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从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1.对象选择: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10所不同地区的大学,每所大学抽取300名大学生作为参与者。
2.调查问卷: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参与者的意见。
3.调查内容:问卷包括了关于传统文化认知程度、传统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传统文化认知程度在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调查时,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相对了解较少。
其中,有65%的大学生表示只对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仅有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
这一结果可能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变革以及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关。
2.传统文化价值观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而言,调查结果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约有4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持有积极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然而,也有将近3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传统文化过于保守和僵化,无法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3.传统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地位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传统文化,并对其地位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较少接触传统文化,仅有个别的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活动。
这主要受到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影响。
4.对传统文化的看法调查结果还表明,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思想启示和精神寄托。
但同时,也有近3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应该以现代化的方式进行创新和转化。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模版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模版1. 您的年级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2. 您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A.非常喜欢B.较为喜欢C.喜欢D.不喜欢3. 您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A.非常了解,经常会学习相关知识B.了解,偶尔会学习C.基本了解D.不了解,且没兴趣4. 您是否了解古诗和古词之间的区别A.能够准确说出B.大概知道C.完全不了解5. 您学过书法、国画或其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吗A.学过两种及以上B.学过一种C.没学过,但比较喜欢,并且能简单鉴赏D.没学过,不了解也不关心6. 您是否读过《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A.读过很多部B.读过,但不多C.没读过但听说过D.没读过也不了解7. 您是否了解儒家和道家文化A.很了解,对其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B.知道一些C.不太了解D.完全不了解8. 您是否了解法家、墨家等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较少提到的文化流派及其主张?A.很了解,对其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B.知道一些C.不太了解D.完全不了解9. 您在进入大学之后是否继续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地学习A.有,并且比较多B.或多或少进行了一些新的了解和学习C.完全没有10. 您为什么在大学阶段不再对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学习(多选)A.没有时间学习B.没有兴趣了解C.没有合适的渠道了解学习D.其他11. 您认为传统文化对您的生活是否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A.有重要作用B.有比较重要的作用C.可有可无,作用不大D.毫无作用12. 请问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传承发扬光大的必要A.很有必要,必须完全继承下去B.有必要,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完全没有必要不关我事,不感兴趣13. 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传承、发扬和保护我国传统文化上应该怎样做(多选)A.平时了解并适当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自身做起主要关注如何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并体现其价值C.有可能的话投身传统文化事业D.都是陈旧的事物和自己没什么关系E.其他。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越来越重要。
本调查旨在了解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状况,以及对其意义和保护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约8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地回答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他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能够列举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和人物。
他们还能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如中庸之道、孝道、礼仪之邦等。
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细节和深层次的理解有限。
只有少数受访者能够详细解释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影响。
很多受访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有误解或片面的认识。
有些人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简单地等同于古代文化,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和多样性。
调查还发现,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保护持积极态度。
他们认为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个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他们也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时尚文化的冲击和传统艺术形式的日渐衰退等。
他们希望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调研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现状
调查报告
装控091 第一小组
2010/12/16
前言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依托也正发生着许多转变;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也日益频繁,这便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入侵,民族文化遗产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
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
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主动积极地进行传承与建设。
弘扬传统文化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基础与凭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
因此对民族传统进行调查研究并予以保护是当前急迫的工作任务。
正文
文化是我们生活的一大亮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许多西方文化纷纷涌入国门,中国传统文化不再是人们的唯一“信仰”,如此境况,一些传统文化日益被冷淡,有些传统文化甚至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我国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大国,其丰富的传统文化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信仰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而传承文化的人的信仰度的减少,使传统文化泯失了它应有的色彩。
一个民族的文化,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
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
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对怎样弘扬传统文化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特地对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不能得到坚持,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力倡导重视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由此可见大学生们还是比较认同传统文化的,只是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缺少弘扬传统文化的条件。
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国意识,传统文化不能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情况反映出大学生们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当问及对大学生过西方文化的态度时,大多数人表示可以理解,这也为西方文化在大学校园传播提供了条件,过多“洋文化”的出现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综合对调查问卷分析和切身体会,我们发现大学生对文化意义了解不够盲目地追求时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意识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不能满足开展文化活动的需求,以及民族文化教育及整体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一、调查步骤和方法
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思考,我们参照网上已有的调查方案及问卷,对我们的整个社会调查工作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最终确定了下面的调查问卷。
我们在学生流动量相对较大的西校园宿舍区实施调查,共投放150份问卷,实际回收141份,因作答题目不全等作废7份。
最后我们得到了134份合格问卷。
下面是我们的调查问卷: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现状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男□女□
2.您所在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您所在专业类别 A.理科类 B.文科类 C.工科类 D. 农科类 E. 艺术类
4. 您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 B.乡镇 C.农村
5. 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A 很少 B 了解一点 C很多 D 模模糊糊
6. .你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用 A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B一般般 C 可有可无 D 有消极作用 E 其他
7. 中国四大名著你都读过吗?
A 只读过一部 B读过两部 C 读过三部 D都读过 E都没读过
8. 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国学? A应该 B 不应该 C 没必要 D 不清楚
9. 傣族的传统节日时: A火把节 B第一口鲜C 长鼓舞 D 泼水节
10. 京剧已经有多久的历史了? A50年 B100年 C 200年 D 300年左右
11. 以下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 A寒食节 B 端午节 C 腊八节 D 河灯节
12. 你认为我们现在还有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A还有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B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C说不清 D 其他
13. 中国的百花王是: A玫瑰 B芍药 C 月季 D牡丹
14. 如果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那么耄指哪个年龄段? A 70岁 B 70-80岁 C 80-90岁 D 100
岁
15. 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你认为: A 很乐观 B比较乐观 C 不乐观 D 不清楚
谈谈你对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
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我们对第7、10、15题的研究,我们的结论是: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相对偏弱,对传统文化兴趣及信仰也相对偏低。
在我们对其他题目的分析中,我们得出了以下原因:
1.传统文化信仰的缺失
在对第8题调查结果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淡薄,也就是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由来、作用、功效以及意义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某些文化本身,由此也淡薄了文化的神圣意义,自然缺失了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而在几千年的传承中,有些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容部分流失,更导致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无知。
对第6题到第8题研究,普遍表现了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的流失,是造成大学生文化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传统文化内容的流失使文化本身陷入困境,难以吸引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这也体现了现代化过程中,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生活态度和情感寄托都发生较大变化,有一些传统习俗
似乎失去了对现代人的吸引力。
这必然导致了大学生、甚至广大社会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冷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信仰,这与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6题和第15题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文化需要大力倡导和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还是比较渴望的,但由于认识层次的不同也产生了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迥异。
2.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的影响
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在对7题调研时,有68.02%的同学选择“只读过一部”,另有27.61%的人选择了“读过三部”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3.全球化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世界越来越向着多元化发展,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加大与深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域文化也因此而纷至沓来,侵袭和影响了这块古老的土地,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这些以往还只是见于书刊载体的西方文化产物今天已被大多数青年人所熟悉,所接受。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使人们的生活更趋于多元化,使人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和人类。
但同时我们也要切实关注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认识西方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百年来这已成为不容置疑的真理,一个闭塞的民族永远不会拥有广阔的空间,历史已给予了证明。
我们向西方文化学习,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要向西方学什么,怎么学,依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西方辉煌的科学成就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西方人的合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西方的创业
精神值得我们借鉴,难道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要照搬吗?显然不是,不同的地域养育不同的人民,因而产生不同的文化,这是符合自然发展要求的。
如果刻意去模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跟随别人的文化传统,那样无疑是扼杀了自己的民族根源,是不可取的。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国人应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一方面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不应该被视为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繁荣的障碍,而是更重要的中华民族根系之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源泉。